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平靜容易使人的記憶淡去,只有那些曾經的歷險和艱辛的拔涉,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深的印痕。當每一天的陽光還沒有完全睡醒的時候,喜歡早晨在野外走走的我,早已在晨練的路上,這是當兵時養成的習慣,也就是那時練出來的鐵腳板,從沒有怕過這些年來的歲月風雨。
xx年的冬天,和往年一樣,來得特別早,作為當年的新兵,連長總說我們是精力過剩的年青人。聽老兵們說,雪前要進行一年一次的野營拉練,今年比往年路途長。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在一起興奮的議論著,班長看到了,沒有說話,因為他是過來人。冬季適應性訓練是部隊時刻保持戰斗意志的必訓課目,在寒冷的冬季把部隊拉出去,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錘煉走、打、吃、住、藏的本領。果然,沒過幾天,我們就接到了命令,在班長的帶領下,我們開始準備物資,班長的嘮叨曾使我們感到有點啰嗦。“襪子要厚一點的,鞋墊多帶幾雙,針線筒不要忘記,一定要把雨衣打緊帶上,防凍膏要放到挎包里,……”班長的話,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和母親在我出遠門時交待的那些要注意的瑣事差不多。新兵們都在心里發笑,認為個人的“三分四定”一直就是全的,拿來背上就行了,不就三天嗎!爬也爬回來了。班長和其他的老兵一直在準備著,他那特有的慈祥目光看著等待在那里的新兵們,輕輕的搖了搖頭……
連長說:“上級在等天候”。終于,在一個不到四點零晨,威嚴而急促的緊急集合號聲,把我們從睡夢中趕了回來,吱吱的床板聲,急匆匆的腳步聲,不時傳來的物品碰撞聲,喘著粗氣的答“到”聲……我的頭腦像一個輸入程序的機器,機械的進行著程序化的套式。班長是個老志愿兵,有近十二年的兵齡了,在班長的編排下,我們每個新兵跟著一個老兵,隨著部隊在偶爾的手電光的晃動下,像電影里部隊長距離機動時一樣,背起現打的背包,攜帶標準的裝具,緊跟著前面一個人的腳步,一個緊挨著一個準時通過了營門口的出發線,開始了三天180公里的長途行軍。
走出營門后,我才注意看天氣,沒有月光,沒有星星,偶爾飄落在臉上的涼點,直覺告訴我,那應該是雪花。按照路線開始的行軍,多是土路和小路,部隊在不停的變換隊形,時而三行,時而二行,老兵和平常一樣,保持著自己的速度,我們班的幾個新兵一直跟在老兵的后面,班長說,新兵火力壯,關鍵的時候可以幫助老兵背行李裝具,協同向前。我跟在班長的后面,班長不時轉頭看看自己的隊伍。其他班的新兵一上路就顯得有點興奮,都在向前擁,說老兵走得慢,走在隊伍前面的連長沒有說話。
北方的風像把尖刀,能穿過衣服鉆進骨縫,吹在臉上也能刮掉一層皮,剛出來時,身上還熱乎乎的,越走越能感覺出冬的寒氣。朝西老莊是第一個休息點,部隊將在那里吃早飯,連長看了看地圖,下達了第一次奔襲的命令。五公里,也就是五公里的路程。新兵們如魚得水,終于有了機會,一個個首先沖了出去,礙于班長的交待,我們幾個還是跟著本班一塊跑,老兵們沒有讓我們幫助,我們只是背著自己不到二十公斤的裝具。前面的新兵剛到達目的地,回頭用沾沾自喜的目光看后面時,我們和大多數老兵也到了。
炊事班先我們到達,正在往行軍鍋里放掛面,老兵們忙著換下膠鞋,穿上提前準備的防寒鞋,新兵們有點不屑一顧,我有很多年沒有穿過棉鞋了,感覺自己不怕冷,根本就沒有帶。剛到時沒有覺察,站在那里沒幾分鐘,腳汗的熱度已過,腳也跟著漸漸的變涼變硬有點發麻,我在堅持著,心中也有了一絲悔意。老兵們多在閉目養神,等著那熱氣騰騰的面條,幾個新兵在來回走著,一會兒又有幾個新兵跟著打起了圈,我知道,這是為了不讓腳提前“報廢”。
吃面條的時候,我們新兵自覺的往后讓老兵先盛,我看到有好幾個老兵不用筷子往嘴里送,而是抱著碗直接往嘴里倒,我有點好奇,等輪到我的時候,筷子根本不聽我的使喚,班長用大勺連燙帶面的往我快餐杯里來了兩下,我只能學起了老兵吃飯的樣子。
第一天的行軍經過三次變更宿營地,走了近80公里,才在xx縣的一個小村邊上安營扎寨。支帳篷的時候,我看到我們同年的新兵不再像開始那么活躍了,有幾個好象腳還有點徐了。宿營地很簡單,在一個低洼的雨裂溝內,白天的雪沒有完全下下來,地上也就一層薄薄的蓋著,一個班一個帳篷,我們到周圍找了一些干草,班長看太少,讓我跟他到一戶農家去借了一捆玉米桔子,班長讓大家一定要把雨衣平鋪在各自的褥子下面,我看著卷得整整齊齊的雨衣,那是我費了好大勁才卷起來的(疊雨衣是一項小技術,卷不好又大又不好帶。)。
睡前,班長從炊事班領了一盆熱水回來,每兩個人一個盆泡泡腳,水雖然少了點,但我這時才感到腳在寒風與汗水的浸漬中早就沒有了感覺。睡覺前,班長檢查了每個人的腳,剛用熱水燙過的腳,這時我才感到有點疼痛,一個個透明的水泡多在腳指和腳板之間,腳掌上和腳的四周也有,有點已經破裂露出紅紅的嫩肉,班長讓老兵們幫助新兵處理,這時我才知道針和線的作用,水泡都不捅破,用線穿過,讓里面的積水慢慢的導出,這樣既減輕了疼痛,又不會影響第二天的行軍,對已經破了的水泡,消炎后用備用的紗布包上,防止感染。我看到老兵們也有,只是沒有新兵們的多。那一夜覺睡得很沉,地下的寒氣和夜里的大雪,都沒有能打擾我們。班長靠門睡著,門口兩根凍得硬硬的塑料管,從帳篷里通向外面,這是班長發明的使帳篷既保暖又通風的辦法。
第二天是行軍的關鍵,五點的起床號,被我們稱著是“優美的摧殘聲”,腰和腿,還有腳都好象不是長在自己的身上,那種從未有經歷過的難受,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害怕,難怪老兵們都說,這是一關,每年必須過的一關。雪很深,厚積的地方有六十多公分,團領導和營領導都到部隊的前面帶隊,也是在做表率。我的腳踩在雪地上,像踩在棉花上一樣,好象被冬風化了的雪,像白砂糖一樣結在一起,與失去部分知覺的腳磨擦發出的咔咔聲,跟著部隊一直向前。班長們都被連長安排到隊伍的后邊收攏各自的“殘兵”去了。我看到,老兵們還是那樣,看不出他們和昨天有什么兩樣。不同的是第一次參加的我們那些新兵,沒分配好體力,把那一點點的沖勁都使在了前一天,有點像霜打了的茄子,一句話沒有的在后面跟著,有三個還成了部隊的后腿,因腳踝骨疲勞傷而上了收容車,成了第一批退出拉練的“敗將”,幾個老兵幫著連拖帶拉的把他們送上車,看他們那一臉的苦想,哪里還有心思看周圍大雪覆蓋的村莊,穿上白紗的樹林。抬頭時,我注意到,雪光是那樣的強烈,連旗在雪光的反射下,格外的紅。那時的我根本沒有心情去把這些記錄下,只想著把時間快點熬過去……
第三天,大家走得要比第二天輕松,隊列歌聲不時從各個連的方陣中傳出。我們班仍保持著原來的態勢,我看到班長和幾個老兵身上的裝具多了好幾件,這時我才知道,出發時班長的良苦用心。最后一個休整地是在xx縣xx村西邊的洼地。九十年代初,北方還沒有完全開放,小山村在白雪的照射下,安靜而貧脊,從村口向后延伸的金沙灘古戰場,此時更顯得荒野。晚飯是燜大米和豬肉燉土豆、長白菜、粉絲,因為是拉練的最后一頓飯,炊事班長把剩余的肉全部放進了鍋里,所以菜特別的香,現在日子好起來了,我卻從來沒有吃到過那么香的飯了。
晚飯后,部隊要在原地休整兩個小時,團長下達預先號令,各連抽一個全建制班進行10公里奔襲比賽,連長知道,這是要納入年終軍事訓練考核成績評比內容的,連隊只有我們一班目前是全建制,沒有掉隊一人。連長用眼睛掃了一下一班的所有人,只跟班長說了一句話:“五連冠,還得你上啊!”,這時我才知道,我們班已是連續四年全團第一了。王指導員讓炊事班特地為我們班燒了一鍋熱水。“在跑前把腳泡泡,堅持到底,爭取更好成績。”王指導員的語氣不高,但我們都聽到了。泡腳時,我看了看自己的雙腳,兩個在原水泡上新起的水泡,顏色變得更加透明,我偷偷的數了數,十二個,這還是一個雙數呢!
小村的幾盞燈火,在雪中變得像幾朵夜開的臘梅。本來應該十七個班參加的比賽,被作訓股核查取消了三個連隊的參賽班資格。班長沒有多說話,只是在我們的肩窩處每人給了一拳,我卻像打了一支強心針。兩顆紅色信號彈在夜空中劃了一個沖擊的箭頭,我們沖出了奔襲的出發線。比賽的路段是沿一條土公路向部隊營房跑,一輛北京吉普車在前面引路。腳下硬梆梆的凍土地,在北風中像塊黑鐵,跑起來,我已經忘記了腳上的疼。班長的戰術很明確,不要個人英雄主義,要的是全班一起行動,素質好的跑得快的,幫助體弱的背裝具物資,副班長在前控制速度,班長和幾個老兵在后把體質稍差的夾在中間,前拉后推,全班形成了一個整體,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跟下來,不能拖班的后腿,通過兩天的行軍,我也學會了很多竅門,我就跟著副班長的后面,他那像時鐘擺動一樣的步伐,能很好的執行班長規定全班完成的時間。開始不時有人從我們的身邊超過,班長的眼神告訴我,不用擔心,我們一定會贏。
路兩邊的樹都是光禿禿的站在那里,無動于衷的看著,風從樹的枝頭而過,發出鴿哨一樣的鳴聲,讓人聽了更加了感到冬的寒氣。路上原有的積雪被風推進了下風口的溝田里,殘留下很少的積雪也被不多的行人踩過。快一半時,我們開始看到放慢速度的超越對手,這時我的腳步好象輕盈了許多,呼吸也平靜了。“班長,前面是吉普車的尾燈,我有點興奮的叫了起來。”班長乘機進行動員,“再堅持一公里,我們就勝利了!”這時候,我突然的感到,我們不是在比賽,我們是在和自己的毅志戰斗。
八百米,對我的記憶來說,是一個難忘的距離。我的腳下一滑摔倒了,班長一個健步上前把我拉了起來,急切的問:“怎么樣?”“腳崴傷,一走就鉆心的疼。”我的眼淚快下來了,班長果斷命令我脫下裝具,“副班長,你帶人負責裝具。xx、xx、xxx你們三人和我一起背xx走。”我爬在班長的背上,三個老兵兩個挾著我的腿,一人捧著我的屁股,繼續向前,我無法感受那樣的現場,那只是瞬間的事,卻永遠定格在我的心中,我無法再去想比賽,我從班長的背上再到三個老兵的背上,我聽著他們的大口的喘息的聲響,我感受著他們加快的心跳,我聽不到一點風的聲音……離終點線只有十米了,我對班長說:“我要一個人過去”,班長放下我,我整了整裝具,單腿跳躍和全班一起通過了終點。“四十五分二二秒”作訓股長一邊下吉普車一邊大聲的報著數字。班長淡淡的說:“比去年慢了二分二二秒”,我知道,這是我無法彌補的時間。
回到連隊,我第一次感到是那樣的親切。連長表揚了我們全班,還特別表揚了我最后十米的精神,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要表揚,更沒有想到會上升為一種精神,我只是不想做一個拖后腿的兵。到宿舍再次泡腳的時候,我不敢聲張的數了數腳上一個又一個不光彩的見證,十七個,又多了五個。我偷偷的看了看班長,班長正在平靜的用線串腳上的水泡,一個、二個、三個,我記住了,三個才是一個合格的班長,我在心里這樣說。
以后的很多年,我每年都參加野營拉練,感受也各有不同,但只有這一次記得最清晰。
因為追求,所以選擇;因為選擇,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奮進。這篇感想表達的是我在面臨選擇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態度,本想一氣呵成,但怎么寫,基調都無法統一。第一段似乎在自我宣誓,第二段似乎在自我激勵,第三段似乎在自我暗示。
選擇了,就要去堅持。
拉練對一個人來說,是痛苦的。炎炎的烈日,高聳的山峰,荒蕪的道路,長途的距離,莫測的天氣,未知的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會成為我們作出選擇的心理障礙。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能夠作出選擇,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很了不起。
選擇代表了對團隊的一種承諾與責任,也是對個人的承諾與責任。既然選擇了拉練,就要堅持下去。行百里半九十,拉練途中,每前行一小步,都代表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自我挑戰的歷程。蜘蛛不會飛翔,但它卻能把網凝結在半空中,這是勤奮、堅韌的結果。對我們來說,放棄是容易的,堅持卻是困難的。頭頂烈日,腳踏黃沙,與昆蟲為友,以雜草為伴,堅持讓我們執著前行。
王石說,登山,如人生一樣,雖然常不能預知結果,但只要堅持,終會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濃縮,之前因為成功而有機會登山,而我仍需要繼續攀登一座峰,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峰。”我們也有一座想要攀登的山峰,雖然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只要堅持不懈,就可以通過努力追求夢想,登山人生的高峰,讓生命不平凡。
如何對待拖后腿的隊員
每個團隊都為一定的目標而存在。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免出現隊員犯錯誤或托后腿的情況。是淘汰放棄,還是治病救人,成為給團隊的其他成員的一個難題。在兩次活動中,我親臨其境,分別遭遇了這兩種情形。
在TMT總部的拓展活動中,其中一個游戲的規則是隊員犯錯,隊長接受懲處,按倍增長。不巧,我違反了規則,我們的隊長要接受30個俯臥身的懲罰。面對著接受處罰的隊長,我感覺100多人的眼睛落在了我的身上,頭不由自主地垂下了,內心在內疚與自責中徘徊。看著黃豆般的汗珠一點一點涌上隊長的額頭,看著灰塵一片一片沾滿隊長的臉頰,看著疲憊一次一次侵襲隊長的身體,我的心被膝蓋響亮的撞擊聲一次次推向冰窖的深淵,多么渴望受懲罰的是我。那一刻,一片沉寂,只有凝重的呼吸聲和淚水劃過空氣的摩擦聲。因為我的錯誤,讓大家的努力付之一炬;因為我的錯誤,讓大家品嘗失敗的苦澀;因為我的錯誤,讓大家承擔后面更重的壓力隊員中有了一些指責的聲音,我應該去默默的承受這些,孤獨、寂寞、愧疚是心靈的主旋律。團隊應該淘汰,這是我當時的想法。在懺悔與自責中,我對后面的游戲已經恍若夢里。
在TCL總部的拉練活動中,一名隊員在一段距離之后體力不支。這時,為了團隊的成績放棄她,還是幫助她突破極限、超越自我,我們每位隊員都得做出一個抉擇。我想到了前一階段的我,假如今天放棄了她,對個人來說,要忍受內心的寂寞、孤獨和凄涼,進而與團隊保持一定距離;對團隊來說,放棄是否會成為一種習慣?明天是否還會有下一,個嗎?《拯救大兵瑞恩》已經為我們做了好的示范。團隊是一個集體,不止走過短短的這個旅程。如果犧牲短期利益能夠換來隊員的自我超越及團隊互助互信的氛圍,我們不算失敗。一個也不能少,成為團隊下一步的首要目標。最終,我們獲得了倒數第一,但目標達成了。唱著英雄的贊歌,邁著整齊的步伐,我們一同到達了目的地,我們不丟臉。
為團隊而喝彩
拉練的征途是枯燥無味的。冷冷清清,清清冷冷,激情、意志、體能在寂寞中消耗,騰騰死氣,死氣騰騰。當有鼓勵的時候,當有掌聲的時候,情況就改變了。具大的精神力量被創造出來,沉睡已久的潛能被激發出來,每個人都擁有了更大的能量。
其實,人生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角色。不論角色的大小,不論角色的高低,只要在這個舞臺上,我們就要盡情揮灑我們激昂澎湃的人生,唱響自我。但舞臺需要的不僅僅是演員,也需要觀眾,更需要觀眾的掌聲。這里沒有競爭對手,也沒有敵對雙方,只有演員和觀眾。你在臺上,我為你鼓掌;我在臺上,你為我喝彩。好一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人生的價值正體現于此。
李嘉誠說,強者的有為,關鍵在我們能夠憑仗自己的意志堅持我們正確的理想和原則,憑仗我們的毅力實踐信念、責任和義務,運用我們的知識創造豐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園。喝彩既是對團隊的一種鼓勵、支持與承認,也是對個人的鼓勵、支持與認可。一份鼓勵,兩份受益,給他人,給自己;一份指責,兩份傷害,對他人,對團隊。
經過最近一周的精心準備,國防生春季野營拉練活動終于開始了。俗話說,拉練,拉的是我們的身體,練的是我們頑強的意志。拉練既是對前一階段訓練成效的檢驗,又是對自身素質的檢驗,找出不足,為以后的訓練提供參考。
早晨六點半我們全體國防生全部集合完畢。各級指揮員報告完畢、劉干事提出要求后,我們的隊伍就浩浩蕩蕩的開拔了。我很自豪能在五連,和兄弟們在一起,同舟共濟,團結互助。一路上,我們經過了美麗的大學風景區、大劇院、孔繁森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堂及臨清市的季羨林、張自忠等紀念館。與前兩次拉練一樣,在革命烈士紀念堂前,我們重溫了國防生誓詞;在孔繁森紀念館,面向孔繁森雕像,所有的黨員經行了入黨宣誓。一句句豪言壯語激起了我心中的激情,那種信念,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離開臨清后我們經過了撒哈拉沙漠;(由于當地土質比較松,也比較干旱,地面上的土只要,就會被被風刮,就會塵土飛揚,在那走過,連呼吸都很困難,我們就稱他為撒哈拉沙漠),我們堅持不懈,互相鼓勁,耗時一個班半小時的時間,我們終于走出了大沙漠。走出去的時候,我們都大聲呼喊我們勝利了,此時此景,是很激動的,我們戰勝了困難,也可以說我們戰勝了我們自己,如果不是我們的堅持,我們不會走下來的。
一路上,我佩服的人
在整個拉練過程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女生班的那十名女學員。她們是女生,但她們不比男生差,她們有鼓勁,把自己該干的事干好,不能因為自己是女生,就要特殊對待。她們經常不服。尤其是張靜,當進行完黨員宣誓活動后,我們集體跑步帶到集合地點,其他幾名女學員都沒跟上,就只有張靜一人呼呼的跟在前面,我很佩服。還有我們的高書記、朱主任。都近四十的人了,還在最前方全程走了下來,一想,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叫苦叫累。 好奇的事
過馬路的時候,我注意到馬路旁邊有一顆柳樹,它的軀干下部已經被燒的出現了很大一個洞,但它仍枝葉繁茂,挺立在那里。我就想到我們自身,要英勇頑強。就想毛澤東主席說的那樣“要像樹木一樣堅強,不要像,小草那樣柔弱”。
一路上,我們團結一心;一路上,我們互相幫助;一路上,我們盡情豪邁。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我們依舊不畏艱險,奮勇向前。我們永不言棄,因為我們身上都閃爍著堅強、勇敢、意志不屈的光芒。在這過程中,我們腳下的泡代表著什么?那是我們勝利的結晶,它代表著我們取得的勝利。
我們發揚不拋棄,不放棄的優良作風,不讓每一名通知掉隊,全部完成這項任務。我們用事實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當抵達終點之時,每一個人都對自己能完成這次拉練而感到自豪,這是一種遠不能被肉體的疲勞所戰勝的自豪感!
我們是后備軍官,是部隊的未來,要練就一身本領,強化自身素質,不斷鍛煉自己,努力是自己成為優秀的指揮軍官。這次拉練不僅更磨礪了我們的思想認識,還為我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狂風竿不彎,暴雨膚更潔。在今后的學習生活,甚至人生中,我都將發揚軍人堅毅剛強的品質,百折不撓,愈挫愈勇,迎頭擊破困難,自強不息,止于至善!
這是一次體力、耐力、精神、意志的大比拼。我們體力弱,但我們精神頑強,我們耐力差,但我們意志堅定,我們以我們的精神和意志,彌補了我們的體力和耐力不足,并使我們的體力和耐力在磨練中逐漸加強。前輩們與同代人相比,經歷了槍林彈雨的生死考驗,我們與同齡人相比,經歷了艱難困苦的意志磨煉,這是用金子也換不來的經歷,受用終生的經歷。
清晨,用她凜冽的秋風推開了新一天的大門。朝陽用她和煦的光芒打破了夜的黑暗。你我,用那堅強的毅力戰勝了艱苦的挑戰。這次拉練,我們伴著微風,迎著朝陽,經歷了磨練,收獲了喜悅。
22面紅旗,連成一條長龍,在街道上蜿蜒前進。心里的那股興奮勁更是在你我之間連成一片。行進間,大家用歌聲、笑聲表達著喜悅。一陣陣歌聲的涌起,一片片笑聲的伴隨。“真心英雄”、“朋友”......曾經一首首唱爛了的歌,今天卻吐出了心中的喜悅。原來:我門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形成了一個融洽、和睦的班集體。我放開歌喉,真誠的做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希望我的存在,能讓大海更藍、更美......
耳邊響起了“陽光總在風雨后”,毫不夸張的說,大家正經受著風雨:雙肩的背包像鹽袋子吸了汗水一樣---越來越重。雙腳像走在火焰山頂一樣痛苦難耐。心情像小鳥被關在籠子里一樣焦急無奈。好在沒有人抱怨,因為大家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眺望身旁滿眼的秋色---是成熟與收獲的季節、是沉思與奮斗的季節。身在這個環境的角色,就要努力啊!
我盯著橋頭的欄桿,每隔一段距離,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在前進的過程中,緊緊的盯著它。當我走到那個位置時,便會把目光放在更遠處......
這正如同學習,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或者實現人生的理想很困難。但你確定了目標、確定了時間,就讓二者做商---分解成若干個小的距離。最后,成功就在眼前。
我暗暗的歡喜,用盡力量去唱那首陽光總在風雨后,我相信有彩虹。我要在這泥濘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屬于我的人生旅途。
風依舊在吹,太陽依舊在閃耀,我依舊在前進。雖然拉練到了終點,但是我卻發現了自己的起點。我要伴著秋風,迎著朝陽,經歷磨難,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喜悅。
拉練,是部隊進行軍事訓練的一種方式,就是為了適應未來戰場的作戰形式,及時正確地應對千變萬化的戰場形勢,提高部隊的復雜情況下的作戰能力和作戰水平和野外生存能力,將部隊從營區或者熟悉的環境拉出去,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進行一系列的軍事訓練課目一般都在冬季最冷的時候,拉練也是我們每年軍事訓練的第一項重大任務,這次拉練是用心感受的以前沒有這么深刻的認識,因為這次拉練可能是我軍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也可以說是我人生當中最后一次我估計不會再有第二次除非做夢能夢見那也是在做惡夢!
以下是本次拉練基本情況:受傷程度60%因為時間緊張,再加上人少動作幅度大,當時可以說手忙腳亂還沒開工手就多了三處傷再加上以前的基本上快殘了!人員出勤率100%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全班、全員、全裝參加一行六人!精神狀態正常人的50%由于前期準備工作加班,配菜、蒸包子、榨油條等一系列的飲食保障再加上晚上熬夜看書身體的免疫力出現了問題頭出發當晚發燒,燒的晚上流鼻血“一個人如果騰不出時間睡覺,肯定騰出時間來生病!”這個真理讓我給驗證了!
當時我心中就一個信念就是堅持!(給戰友朋友們推薦個一下我剛看完的《弟子規》有孝心的可以學習學習對你個人的成長進步很有幫助!)寒冷指數90% 當時是零下17度那還是溫度最高的時候,我凍得都有想哭的沖動,車上所有的液體東西都凍成固體了連鍋仔用的工業酒精和洗碗用的洗潔精、洗漱用品凍的都是冰,雞蛋凍得在地上摔都摔不碎,我在晚上做飯的時候潑了一盆水,在潑出去后灑在地上的是冰片這是我看見的大自然的怪象!(變態的氣候呀!)疲勞度身體不適在加上在強冷氣候下保障后勤工作體力透支,當時在我思想當中我感覺要是不把吃飯的時間利用在睡覺上我都感覺對自己有點兒吝嗇!(坑爹呀!)睡眠保障我們幾個睡在車上,野外露營戰友們都知道一晚上必須凍醒幾次我凍醒了以后基本上就睡不著了一直都是熬時間把天熬亮為止,我晚上不脫衣服戴著棉帽睡的!不知道戰友們是怎么睡的?早上起的時候都得和自己做很大的思想斗爭才起!
因為實在太冷了!營養指數90%那百分之十讓氣候給秒殺了,因為太冷有的時候不想吃,我們幾個可以說吃的還算營養畢竟保障領導給他們做飯的時候可以偷著吃點兒呵呵!見笑了!我當時給領導做的熟食,我感覺我應該在進一步學習學習拼盤我發現我太有這方面的天賦了!以下是拉練的體會:廢(非)人類訓練的科目我不是非人類我是被迫的,此次拉練受益匪淺!在當時的條件下、環境下、氣候下、狀態下如果能活著你想想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吧!無論是抗風寒、環境適應能力、身體素質、意志力、忍耐力等諸多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是我以后在成長道路上的助力器,此經歷必會為吾輩終身受益!不受天磨非好汗!在我們全連戰友身上體現淋漓盡致!不過后勤的那群爛干部表現的太腐敗了,也不走路就坐車吃的那么好,弄的好像拉練就是出來給他們改善伙食來了,我只能說和平年代給你們救了呀!其實說實在的給我放到那個位置上沒準我比他們還腐敗!哈哈!就是這樣的社會、這樣的風氣,部隊也這樣。
推薦訪問: 拉練 部隊 部隊拉練個人總結 部隊拉練總結報告 部隊拉練結束后簡短總結 部隊拉練體會 部隊拉練班總結1000字 部隊拉練好的做法 部隊拉練班內匯報 部隊拉練動員簡短 新兵拉練總結 武警部隊拉練總結上一篇:部隊人員學習黨史心得體會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