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是每個黨員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對黨的歷史不能僅僅略知一二,必須要了解的多,了解的廣,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斗爭的歷程,通過黨史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經歷了許多坎坷,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迎難而上直至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正印證了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只有永遠跟著共產黨,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
一周的井岡山之行已經結束。我以《弘揚井岡山精神,走好時代長征路》為題,分享我在井岡山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首先應該說是激動。4月6日一大早,我們整裝待發,懷揣著期待的心情,懷揣著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的井岡山的憧憬,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向往已久的井岡山。在這個人間最美四月天里,當看到井岡山三個大字矗立在我們眼前時,不知不覺就被濃重的紅色文化所感染,所有的疲勞都早已拋到九霄云外了。
抵達目的地之前,在車上,我就一直在想,經歷了革命斗爭時期井岡山黃洋界戰役遺址現在是什么樣了,毛主席學習借著油燈一根燈芯的微弱燈光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斗爭》的八角樓是何等雄偉,就這樣懷揣著期待抵達了井岡山。經過一周的研修學習、現場教學及個人親身感悟,也從其他幾位同志的學習分享里,仿佛革命場景猶在眼前,感動的瞬間讓人不禁淚流。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袁文才同志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作出的艱苦卓絕貢獻讓我欽佩;何長工同志革命一生,勇挑重擔,甘為人民“扛一輩子長工”的精神讓我敬仰;袁文才、王佐兩位革命先烈的后人給我們現場交流的真情實感讓我感動,他們無一不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和無限敬仰。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為我們后代創建了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感受他們一路走過來艱辛歷程,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和感激,更應倍加珍惜現在的幸福日子。
在井岡山的這幾天讓我感觸很多,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是在茨坪革命舊址現場教學時,授課老師總結了毛澤東同志在那個階段、那個時代所堅持的四個好習慣。這四個好習慣我認為也是我們此行之后應該學習并堅持的。
第一個好習慣是要好讀書、讀好書。這次培訓班里很多領導干部都有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是我的學習榜樣,我們一行的唐澤斌主席好讀書、愛寫作,在27歲時就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優秀文章。我們敬愛的總理周恩來同志也講過,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也說過一句話,讀書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央視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節目中也提出,讀書能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缺點,讓人變得更加有教養,讓人格抵達更高的境地。所以要一直堅持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通過讀書豐富我們視野,開闊我們的眼界,了解我們中國共產黨一路走過來的輝煌與艱辛。通過善讀書在我們謀劃下一步的個人及工作規劃時退可攻,進可戰,戰可勝,涵養處事不驚的心態。毛澤東同志曾講,“沒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尤其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要學有所長,學有所獲,更要通過讀書豐富我們的事業,提升個人能力和修養。
第二個好習慣是善取經,善其行。善其行實際上向他人學習,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百年來的三個重要階段,都是在不斷的自我進化,不斷在起義的過程當中成長。來井岡山學習更像是取經,要多多借鑒學習別人是怎么取得好的成績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把握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明白我們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第三個好習慣是關時事。我記得有一次去參加一次培訓,聽到教授講,1935年9月,毛澤東從舊報紙上獲悉陜北有紅軍的消息,歷史的機遇讓中央紅軍選擇了陜北。關注時事帶領全黨在延安獲得勝利?,F在我們學習平臺很多,學習載體也很多,前一段時間中美高層的戰略,中國外交部對外坦誠直率、鏗鏘有力發言震撼了全國民眾。無論我們走在哪個崗位,不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待身邊事身邊人。在臨時黨支部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中,同志們一起研學了中央一號文件,不同的崗位可以使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快速抓住重點實事,通過學習實事來引導工作的開展,行穩致遠。否則,努力偏離了方向,既定目標反而會越走越遠。
第四個好習慣是要善于去思考。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無論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還是順風順水走來的,其實都是自己的人生不斷反復做總結的一個過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對比在革命的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困難,我們所有的困難都是小事,都能克服。通過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總結,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會發現昨天的自己其實很幼稚。前天的事到了明天都是故事,昨天的事到了今天也都是小事。就是因為在思考、總結的過程當中,這些問題自然而然的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從古至今,這句至理名言時刻都在為后人探索了一條人生大道。不論職務的高低,不論崗位的區別,不論偉人或是普通人,我們始終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思考問題。以大見小,以小見大,更進一步要堅定對我們偉大的黨的敬仰和愛慕,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中走好每一步,不要怕艱難險阻,積極面對現實,當克服好了每一項我們在困難攻堅過程當中遇到一些挫折和阻力,回首往事,我們會發自內心的感覺到無比的欣慰和充實。要充分發揮個人力量、團隊力量、集體力量,真正將井岡山精神學習好、傳承好、弘揚好、踐行好。
?
?
中國共產黨在民不聊生、破敗不堪的舊中國誕生,它是不容易的,歷程更是艱辛萬苦的。它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歷史的考驗,其凝聚著無數革命黨人的智慧和力量。不管在是千瘡百孔落魄不堪還是還是太平盛世國家昌盛,指引中國前進的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這充分證明我們的黨與時俱進。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共產黨就不會有未來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尊重歷史、立足眼前、放眼未來,只有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習黨史就是要我們始終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不忘黨的最終目標;牢記黨的歷史經驗,以史為鑒。學習黨史使我明白當前我們的任務是擁黨、立志、向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當擁護黨,努力學習、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與一切*反人民的行為做斗爭。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切都在迅速發展,我們青年人必須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努力。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過硬的本領,同時要有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認識。
我們平時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武兼備之才。同時,我們應該積極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社會注意榮辱觀,用先進的理論和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也必須堅持,認真學習,善于運用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嚴守黨紀國法,堅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另外,我們還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的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自己的錯誤,端正自己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目標。最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我們的社會建設成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透過這段時光黨史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關于黨和軍隊建設的知識。作為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我覺得了解黨和軍隊的發展史是自身素質的一種積累。下方就談談我的一點學習感受和改變。
我的感受就是努力奮斗,不斷進步。此刻的我們,充分享受著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愛與呵護,然而對于我們國家的政黨與軍隊的建立、成長、發展、壯大直到而今的輝煌,從來只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如今看似平淡甚至有些無聊的日常生活,是經歷了怎樣艱苦卓絕的奮斗才得以實現的。回想起我以前抱怨學習抱怨工作的情景,感覺十分愧疚那些為了我們自由與幸福的先烈們。
很多人提起努力奮斗這個詞的時候,總是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嗤之以鼻。問問自我,你真的努力了嗎?我明白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就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我明白少吃多餐常運動能持續身材,但就是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嘴上喊著努力,只有自我清楚到底有沒有在努力。
有段時光,我羨慕在大城市的同學朋友,在羨慕她們充實與快樂的同時,對自我的工作生活焦慮不安。沖動的我開始思想搖擺不定,性格越來越急躁,突發奇想地要去大城市努力奮斗。之后我才驚覺,讓我焦慮的,是我自我的心態。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然是有道理的。生活太安逸、太簡單,消磨了我的斗志,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堅持與目標。安逸,不是環境安逸,是自我讓自我陷入安逸中。如果心態不擺正,盡管去了大城市又如何?并不是只有去了大城市,才能證明生活的成功。我發現目前的自我只是被動的學習,被動的理解,思想上有著“等,要,靠”的惰性,在各方面都存有依靠性。
想要努力,想要進步,是從此刻開始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并非要加上大城市的代名詞才能夠。我們都清楚,我們只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但是的人,在這未知的世界,我們就是要永無止境地學習,擺正心態,接納現狀,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明確自我的奮斗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用心開拓進取,迎接挑戰,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無論最后結果怎樣,我都始終相信努力奮斗的好處。
1921年7月,在國家危難之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建立了新中國。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艱難,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她勤勞為民主,共產黨她一心救中國……”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給我聽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雄壯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沒有讀過書,但是這首歌她們卻唱得好熟練,我以前都覺得她們好神奇哦!直到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窮的,外婆出生時剛是中國處在內憂外患之時,那時敵人侵虐我們中國人,對我們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屠殺,太外婆一家為了生存,帶著外婆四處逃難,根本談不上溫飽二字,更不用說學文化了。是中國共產黨誓死的奉獻精神,拋頭顱、灑熱血,把日本鬼子趕跑,又把內戰撫平,讓人們終于在令人無法忘懷的黑暗中看見了曙光,統一全中國,讓窮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豐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也日漸好了起來。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各行各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進喜、時傳祥、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錢三強、陳雙田、鄧稼先、華羅庚……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猶如繁星點點,照亮了新中國的天空。雖然,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工作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們都以“我是共產黨”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務為無上光榮。他們胸懷祖國,一馬當先,發奮圖強,為改變祖國的一窮二白的面貌做出來重大的貢獻。
這些年來,在共產黨明智的領導下,外婆家的農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農村,新政策,從黨和政府按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養老金政策實施,按年齡高低的不同層次發放,外婆70歲就能領到7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太外婆就高一點,快90歲的太外婆就可以領到10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外婆老說:“是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才過得這樣甜蜜蜜?。 ?/p>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雖然沒有經過貧窮的困惑;沒有經過戰亂的恐慌;沒有經過生死的考驗,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社會當中,有父母親人的呵護,有老師同學的關心,在優良的環境中接受著知識的熏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活動,使我明確了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記憶模糊的東西,一個個歷史事件學習下來我心潮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輩在硝煙中前仆后繼,忘不了無數英雄為祖國解放事業奮不顧身,曾經的苦難讓人難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偉業讓人自豪。
中國共產黨在名不聊生的舊中國誕生,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建立起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到今天有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好局面,90年風雨歷程,充滿艱辛和坎坷,我黨經歷戰火洗禮和歷史考驗,其歷史凝聚著無數革命領導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黨的歷史嗎,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社會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明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后,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了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開創了社會主義發展和新時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兩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又做出了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決定,這充分證明我們的黨與時俱進。雖然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從大躍進到文化革命,中國是在退后,但使中國共產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這些錯誤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騰飛的奇跡,而且這種奇跡還在繼續,共和國發展史上,我們的黨員走了些彎路,但我們的黨及時更改錯誤,帶領我們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前無古人的,共產黨是人不是神,在人群未知的事業摸索和實踐中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這是難免的,關鍵在于我們黨是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英明的黨,通過學習我們黨的100年光輝歷史,重溫我們黨從成立以來,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不朽功勛,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習黨史使我們明白當前我們的任務是擁黨,立志,向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擁護黨努力學習,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與一切反黨反人民的行為作斗爭,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切都在迅速發展,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科學奮斗目標,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努力,我們應該肩負起建設中國,保護中國的重任 ,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過硬的目標本領,同時要有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認識,同時我們要認真學習,堅持黨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黨的團結和統一,我們還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勵,不斷進行自我批評端正自己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目標,時刻牢記黨組織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所做出的一切犧牲,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為把我國建設成民主、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努力工。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3月16日上午,湖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一次專題學習。從見證共產黨人初心啟航的橘子洲頭,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岳麓書院,再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的湖南第一師范,步伐所至,處處都蘊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與信仰的密碼,每個都是一段閃耀民族上空的紅色傳奇。
黨史學習教育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在其中必然要打開“學思悟踐”的工具箱。都說“歷史是的老師”,黨的歷史則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今天中華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東方,開啟民族復興偉大征程,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奉獻,與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斗息息相關、密分不開。這段百年黨史的紅色過往,給現在以啟迪,給未來以昭示。
注重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動黨的事業不斷開拓前進,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被譽為“革命搖籃,偉人故里”的湖南,是一片群星燦爛的紅色熱土,三湘四水紅色資源遍布,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的“斷腸將軍”陳樹湘事跡、“半床被子”的故事都發生在湖南。把湖南這段光榮而璀璨的歷史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之中,這既是生動實踐的必須,更是文化自信的使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合法性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動力。時間只有放在更長遠的階段去看,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所在。從苦盡甘來的民族解放,到朝夕奔夢的富強之路,開拓進取的復興進程,百年黨史所孕育的紅色文化,已然帶動著諸多的偉大實踐。學習的邏輯是以點帶面、層層推進的,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也將推動著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史學習教育,從文化自信中汲取奮進力量。自信不是盲目樂觀的,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我們就能夯實自己的文化自信,走向更遠的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南也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重要講話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激發不渝斗志,在加快推動湖南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展現作為。
本學期我懷著十分激動、喜悅的心情自學了中國共產黨黨史。
首先,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以基本理論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要自覺地加強思想改造,清除頭腦不積極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真正理解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扎扎實實地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其次,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模范地履行一個老師的職責,無論自己做什么工作,都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盡心盡力地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黨和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不能急功近利,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要克服華而不實,敷衍的工作作風,對工作認認真真,勤勤懇懇。
再次,要堅持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是天生具備的,需要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的。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才能更好為人民服務,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一個不學習,不讀書的人就會鼠目寸光,多讀書不僅增長知識還能提高思想境界。
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學習,認真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平時注重及時反思自己,彌補不足,逐步完善自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為80后的青年黨員,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卻從許多長輩們的陳述中慢慢的體會了這句話,直到長大后,讀了眾多的歷史書籍,才知道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的一個偉大組織,才知道中國共產黨對于中華民族的真正意義。
通過學習黨史、中國近代史等,讓我們知道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建設中國,才能富強中國,我深感我們年輕一代能生活在當今穩定而繁榮的社會是多么的來之不易,那是眾多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年輕一代一定要銘記歷史,感恩先烈。
我們的黨在成長,我們的國家在成長,我們的職工、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業務、我們的偉大事業都在成長。面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西方霸權主義愈加肆無忌憚的露出了兇狠的獠牙,從意識形態到技術發展,從理論研究到生產實踐,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恰似百年前的逆境。
相較于革命時期,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樣嚴峻:一方面針對疫情的肆虐蔓延,另一方面境外項目的拓展與局限,國鐵集團與集團公司又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創研所作為集團公司一線的橋頭堡,感受最為直接,通過“讀史明鑒”,我們要有直面問題、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決心和勇氣,才能跨過接踵而至的各種挑戰。而我們自己,也要牢牢樹立“從實踐出發”的意識,提高廣大黨員群眾的政治覺悟,深入挖掘自身在鐵路建設、城市規劃、片區發展、站城融合方面的優勢,背靠國家發展的大背景,“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得大大的,把對手的空間擠壓得小小的”,才能在紛繁復雜的行業競爭中,尋找出一條適合企業自身、適合創研所發展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國家危難之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建立了新中國。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艱難,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她勤勞為民主,共產黨她一心救中國……”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給我聽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雄壯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沒有讀過書,但是這首歌她們卻唱得好熟練,我以前都覺得她們好神奇哦!直到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窮的,外婆出生時剛是中國處在內憂外患之時,那時敵人侵虐我們中國人,對我們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屠殺,太外婆一家為了生存,帶著外婆四處逃難,根本談不上溫飽二字,更不用說學文化了。是中國共產黨誓死的奉獻精神,拋頭顱、灑熱血,把日本鬼子趕跑,又把內戰撫平,讓人們終于在令人無法忘懷的黑暗中看見了曙光,統一全中國,讓窮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豐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也日漸好了起來。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各行各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進喜、時傳祥、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錢三強、陳雙田、鄧稼先、華羅庚……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猶如繁星點點,照亮了新中國的天空。雖然,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工作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們都以“我是共產黨”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務為無上光榮。他們胸懷祖國,一馬當先,發奮圖強,為改變祖國的一窮二白的面貌做出來重大的貢獻。
這些年來,在共產黨明智的領導下,外婆家的農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農村,新政策,從黨和政府按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養老金政策實施,按年齡高低的不同層次發放,外婆70歲就能領到7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太外婆就高一點,快90歲的太外婆就可以領到10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外婆老說:“是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才過得這樣甜蜜蜜?。 ?/p>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雖然沒有經過貧窮的困惑;沒有經過戰亂的恐慌;沒有經過生死的考驗,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社會當中,有父母親人的呵護,有老師同學的關心,在優良的環境中接受著知識的熏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
從1921年到2021年,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的時期,用同樣的信念——“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歷經風霜雪雨,走過溝坎丘壑,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和智慧換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在黨的百歲生日之際,“十四五”規劃破浪開局之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我們每一個黨的兒女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蓄積成長的營養所需,以更好地在前進的路上行穩致遠。
學習黨史是“強身健體”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時,勉勵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在最近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又鮮明提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號召全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黨史記載著黨領導人民在苦難中鑄就輝煌的百年征程,見證了共產黨人歷久彌堅的百年初心。黨史是明燈,指引前行方向,黨史是號角,激發奮進力量。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時刻,開展黨史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學習黨史是“精神之鈣”的補給源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燈塔,是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從來不缺少奮進力量,廣大黨員要從黨史學習中回顧革命年代里打響的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思考是什么力量激發著共產黨人為保家衛國而舍身忘死?學習黨史的目的就是要“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昨天”中書寫今天的續篇。脫貧攻堅、抗擊疫情、鄉村振興等一場場新時代戰役,再一次次見證著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困難,團結一心愈挫愈勇、轉危為安、化危為機的生動實踐。“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成為每一個國人內心深處不爭的事實。黨的光輝歷程,值得每一個共產黨員回顧重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把黨的優良傳統轉化為各項行動的內生動力,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姿態去迎接更多挑戰,去戰勝各種困難。集中學習黨史,可以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中,認識更多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奮不顧身、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向他們看齊、向他們靠攏,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像他們一樣值得別人敬仰、學習的榜樣,讓自己有限的人生釋放無限的價值。
在黨史學習中汲取營養之糧,是新時代新形勢下,黨組織為每一個共產黨員發出的一門新的課題,只有正確審視,認真對待,積極領悟,才能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和成效,才能真正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更好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貢獻力量。
中國共產黨僅僅依靠人民,帶領新中國邁過一道又一道坎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最后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愛黨,愛國”,如此簡短的四個字,你能從中看出它暗藏著多么深刻的意義嗎?
面對高山,你不得不感慨它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不得不驚嘆它的洶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不得不贊美它的高大青翠;俯看小草,你不得不稱贊他的堅韌不拔……因為,這正是華夏大地孕育著的精神,是炎黃子孫與生俱來的不屈精神,隱藏著的是中華民族數百年的頑強斗志。
2020年,將載入世界歷史,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讓世界目睹了東方雄起的力量,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體制的優秀,這是一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強不懈的偉大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中國一直從遠古走到現代,從黑暗中找到光明,相信這種偉大的力量,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具備。
“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愛黨、愛國,是一種舉動,是一種精神。愛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每個人兢兢業業,共逐中國夢的同心的歸屬感;他是每個人腳踏實地,為創造和諧社會而奮斗不息的認同感;他是每個人榮辱與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義無反顧的尊嚴感。中國古有《少年,中國》“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讀書”。讀書不為父母什么,也不為光榮耀祖,而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更是為了將來能強盛祖國而打好基礎。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讓我們在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永遠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
跟著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國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推薦訪問: 黨史 為民 情懷 學黨史 知國情體會 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時政心得 關于黨史黨情的心得體會 對黨史國史的感悟 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心得體會 黨史閱讀心得體會 黨史思想感悟 黨史黨情心得體會 讀黨史體會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