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是一款運行于PC平臺上的休閑小游戲,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遵守規則怎么做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遵守規則怎么做5篇
第1篇: 遵守規則怎么做
遵守規則,彰顯個性作者:馮述田來源:《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級)》2011年第02期
????????既然是競賽,就必須遵守一條最起碼的“競賽規則”,需要有所限制。現場決賽是對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命題就是對文章內容的限制。限制的好處在于提供現成的可比性,有利于按統一準則評分,體現選拔性、公平性原則。因此,在限制和自由度之間尋找平衡成了我命題的基本方向。
????????“我終于圓了一個夢”這個題目,“我”字,引導同學們關注自我,“我手寫我心”;“夢”可以理解為理想、愿望或是某個階段的目標。“圓夢”就是實現了“夢”,我想這樣的經歷和記憶應該每個同學都有過,因此,題目比較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切合實際;題目的題眼“終于”一詞是個限制,也就是說“圓夢”過程必須經過一定的波折,不是“一下子”就實現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在競賽的過程中認真審題,在題目限制的區間內以機智獨到的構思而自由地舞蹈,這樣我們才能收獲更多的掌聲。
????????我心目中的好文章是這樣的——
????????首先要有真情。有了生活的源泉,才有真情的流露;有了個性的揮灑,才有心靈的飛揚。我覺得,好的文章應該從身邊的生活取材,內容要實在,又很靈動活潑,要有真情實感。同時要彰顯個性,有獨到、機智的構思,讓人家讀了你的文章,能禁不住感嘆:“虧他想得出來!”還要能夠透視生活中蘊含的真諦,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第二,貴在彰顯個性。
????????個性,貴在化大為小。就這個作文題,就是將“夢想”具體化,選擇小角度來寫。“夢想”就是自己的目標(大目標、階段目標、小目標)、理想(遠大理想、階段性理想、小理想)、愿望(大小愿望)等。如,把“學好語文”作為自己的夢想,不如把“寫好作文”作為自己的夢想,把“寫好作文”作為自己的夢想,不如把“發表文章”作為自己的夢想。
????????個性,貴在視角獨特。一篇文章的視角新穎獨特,最大的優勢是使文章達到“陌生化”的效果,造成一種新奇感,使敘述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第2篇: 遵守規則怎么做
《遵守規則》教案
教學目標: 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在實際行動中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與規則同行,創建美好生活。 2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規則,學會維護規則的技巧,鍛煉參與改進規則的能力。 3了解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明白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規則,懂得應積極維護規則和改進規則。 教學重點:自覺遵守規則。 教學難點:自由與規則不可分。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體驗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 分享一組繪本《大衛不可以》,看了繪本內容,你有什么感想呢? 每個人,從小就需要遵守各種規則······ 【設計意圖】:選用繪本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共鳴。 (一)大衛系列之《大衛上學去》 大衛疑問:講話是我的自由,為什么要先舉手,上不能隨便講? 學生根據個人感受自由回答回答。 教師歸納: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的社會規則的約束。自由與規則不可分。 【設計意圖】:通過繪本展示,讓學生感同身受。 (二)探究與分享:觀看視頻 視頻中,為什么共享單車使用者會受到處罰?相關部門制定這些規則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小結。 教師歸納: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跨越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進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處罰。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設計意圖】:通過共享單車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違反規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三)回想視頻 共享單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亂停現象也影響了社會有序運行,上述視頻中采用了什么方式來應對?你還有其他的建議能讓大家正確停放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的方法。(他律和自律)。 【設計意圖】:繼續采用共享單車的例子,讓學生有話可說。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明白遵守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 (四)觀看視頻:使用著說 觀點一:亂停放不對,但大家都亂停,我也只能亂停了。 觀點二:有人管肯定停好,沒人管又沒有罰款制度就不一定了。 觀點三:有人管好好停,沒人管就隨便停了。 你怎么看待以上觀點? 教師歸納:遵守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堂小結:如何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意圖】:真實地案例,能引發共鳴,讓學生真實的表達意見。 (五)觀看視頻 視頻中女子的行為你怎么看? 如果當時你在現場你會怎么做? 教師根據回答總結:如何維護規則? 情景模擬 如果你當時在現場勸阻那名女子,你會怎么說? 學生上臺展示“勸”的技巧; 【設計意圖】:女子的案例是一個典型的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分析她的行為可以讓學生明確維護規則的重要性。 (六)七嘴八舌 如果是規則有問題呢?列舉生活中規則的變化嗎?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列舉計劃生育政策的歷史變遷。(只生一個)---(雙獨二胎)--(單獨二胎)--(全面二胎) 教師總結: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改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設計意圖】:旨在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發展變化、自覺服務社會、并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七)動動腦 動動手 同學們可以為班級建設建言獻策,共同制定符合班級全體同學禮儀的班規。 【設計意圖】: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踐行于日常生活當中。 板書設計: 規則的重要性 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如何遵守規則與維護規則 規則需要改進
第3篇: 遵守規則怎么做
遵守規則
從1848年到2018年,從劍橋規則,到var,世界杯規則一步步完善,減少了更多足球冤案的發生,一系列規則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足球運動的進步,更是法規的健全。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如,智者弗能辟,勇者伏能事。行過不避大夫,賞罰不遺匹夫。騰飛就是這樣,強調法規的重要性的,如果沒有規則,連規模龐大的世界杯也暗涌多多,2019年俄羅斯世界,剛剛結束,規則也在更新。 每個地方都有規則,而規則面前也人人平等,抗戰時期,周總要向某圖書館借書,他聽說國內規定這些書并不外界,只能到館里面去看,就冒著大雨過去,管理員十分后悔沒有在電話里問清楚是誰要借書,周總卻贊揚的說他做的對,無論是什么人都要遵守規則?我們要遵守的規則,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進了規則當中,偉大的周總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規則的重要性。 敬畏規則是一種態度,敬畏規則是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生活和諧有序,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和平。 當然,有些規則的確應該被摒棄,比如,婦女纏足。這樣的封建習俗應該被摒棄。這樣的規則不利于人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社會的正常運行,我們把它摒棄,我們不應該單憑個別不正確的規則,便否定規則,我們應該了解到規則的必要性,并且想一想,如果,沒有規則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 沒有規則,體育賽事,就沒有辦法進行,因為沒有規則,所以用什么方式都可以,因為沒有規則,所以再怎么折騰再怎么鬧也無所謂,因為鬧不出一個輸贏,因為不會被懲罰。因為沒有規則,所以體育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他沒有了,最重要的公平兩字。 我們應該要遵守規則,奧巴馬曾說過,我排隊,是因為我是一個公民,這是規則。規則,是保證社會生活工作行為有序規范也是現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否則,社會就會一片混亂。 無論是誰都應該遵守規則。假如沒有了規則,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一團糟,沒有一個人能夠從法律面前得到公平兩字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了人可以存活下去的可能。
第4篇: 遵守規則怎么做
《遵守規則》
本框是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第二框。教材安排的探究與分享部分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怎樣對待規則:自由與規則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維護與改進規則。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規則與自由的關系,明白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規則;
2、懂得應積極維護規則,參與改進規則;
3、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規則,學會維護規則的技巧,鍛煉參與改進規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適當安排學生表演規勸別人遵守規則的情境,使學生通過體驗明白與人溝通要講究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
2、養自律意識和敬畏規則的意識,形成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規則的理念。
【教學重點】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規則。
【教學難點】
維護社會規則。
1、教師準備:收集相關圖片、故事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教材,搜集遵守規則的典型事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P26“運用你的經驗”)
結合上述材料,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規則。
教師分析:人人遵守規則,社會生活才會井然有序,人民才會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如何對待規則是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新課講授
(一)正確認識自由
活動一:自由與自由的沖突
(學生閱讀教材P27第一個“探究與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這位男士打手機的“自由”?
教師講述:這位男士有打手機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權利時,應該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教師總結: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活動二:我的自由誰做主
(學生閱讀教材P27第二個“探究與分享”)
思考:為什么這兩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權利,最后卻受到處罰?
教師講述:這兩位乘客為了等到同伴上車而阻止火車啟動,損害了整列火車上乘客的利益,他們的自由和權利是建立在犧牲別人的權利基礎上的,因此不應當受到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公安機關對他們予以行政拘留的處罰。
教師總結: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二)遵守規則
活動三: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學生閱讀教材P28“探究與分享”)
1、思考:你怎么看待“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觀點?
2、你認為如何形成許衡所說的“我心有主”?
教師總結:1.“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做人準則。人生有許多機會,面臨許多誘惑,面對誘惑不動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這是一種難得的定力,沒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沒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沒有高超的做人修養,是很難堅持的。2.許衡心目中的“主”無疑就是自律、自重、自愛,有了這種“主”,便會潔身自好,守住小節,也能保住大節。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習慣,做到自覺遵守規則。
教師補充: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也就是說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
活動四:中國式過馬路的思考
(展示圖片及觀點)
中國式過馬路:靠規則不如靠自己
觀點一:闖紅燈不對,但大家都在闖,我也就跟著走。
觀點二:只要沒人看到,沒人管,就可以闖紅燈。
觀點三:我覺得車輛多的時候不能闖紅燈,車輛少或者沒有車的時候可以闖紅燈。
分組討論:這三種觀點是否正確,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交通規則?
教師總結:這三種觀點都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只靠外在約束,更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
活動五:請你也來守規則
(展示圖片)
1、思考: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行為嗎?
2、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兩種解決方案:(1)請相關工作人員批評教育他們。(2)我會告訴他們正確做法。你的方案是什么?請具體演示一下這些方案。
教師講述: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如:隨地吐痰,在噴泉池里洗手等。解決這種狀況,要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規則;還應該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當然,我們在善意提醒別人時要注意有“禮”、有“理”、有“節”。只有人人相互幫助,相互提醒遵守規則,才能維護規則的尊嚴,才能使規則真正保障每個人的利益。
(三)改進規則
活動六:改進規則我參與
(學生閱讀教材P31的“探究與分享”)
1、思考:你還知道哪些被改進的規則?說說為什么有這些變化。
教師講述:例如: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補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學生可以做到的具體行為規范內容,如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時期學生成長發展中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關注的內容,如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又如《刑法修正案》(九)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對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九個罪名的刑罰規定作出調整,取消死刑。
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就需要被改進或者廢除。
(學生閱讀教材P31的“拓展空間”)
2、明確網購“后悔權”,有什么積極意義?
3、“7天無理由退貨”這一規定從無到有,再到不斷完善,給你怎樣的啟發?
4、針對網店店主所說的現象,你認為應該怎樣進一步完善規則?
教師講述:2.①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提高消費者的信心。③促使經營者與消費者實現雙贏,促使消費環境健康有序發展。等等。3.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 4.應該對“7天無理由退貨”這一規則進行改進,進一步明確不適用退貨的商品范圍和商品完好的標準,引導消費者正確行使“后悔權”,以維護經營者的利益,減小“7天無理由退貨”給經營者帶來的損失。
教師總結: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對待規則的三方面內容:了解了自由與規則不可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要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也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知道了遵守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明白了要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我們還要積極參與改進規則。
四、板書設計
略。
第5篇: 遵守規則怎么做
遵守規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正確認識社會規則與自由。
(2)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3)維護和改進規則。
2.能力目標:
(1)正確認識自由。
(2)增強遵守社會規則的自覺性。
(3)主動維護社會規則。
(4)認識到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樹立參與規則改進和完善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對待自由與規則,個人行使自由權利時也要熱愛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自由和權利。
(2)樹立自律意識,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3)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獻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
(3)堅定維護規則。
2.難點:
(1)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
(2)對他律的認識。
(3)如何對規則進行改進。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教學所用的幻燈片。
學生準備:預習新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場景激趣
“中國式過馬路”故事:“中國式過馬路”指不管當時的信號燈是紅燈還是綠燈,只要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這是網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的一種調侃。不僅反映出當下存在的行人不文明的交通行為,也折射出社會對文明交通行為的呼喚。“中國式過馬路”嚴重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不僅對機動車正常駕駛造成影響,而且給行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帶來危害。
這種不文明的交通行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中國人口多,行人思想認識不到位、交警部門對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的監管不嚴、交警警力不足、工作任務重、某些地方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信號燈紅燈時間過長,綠色信號燈過短等都是使得行人不得不采取闖紅燈過馬路的原因。
對于“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現在多地已陸續開展整治行為,如北京市采取糾正、教育、批評和處罰相結合的方式;杭州則通過DV將行人的不文明行為拍攝下來,用曝光的方式進行引導;南京則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總之,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這種不文明的交通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會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對于我個人,我也要從自身做起,做一名文明的出行者,我相信,“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一定會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得以消失。
綜上,我們不能因這種現象存在而認為中國人的素質比外國人低。國外發達國家在發展初期或者說是一百多年前同樣如此,只不過他們通過種種措施如重罰、嚴懲,提高人口素質等,使得這種現象少于中國,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治理這種不守規則行為也走過了一段曲折的歷程才有如此的局面。
二、問題導讀,新知探討
過渡語:“中國式過馬路”的原因找到了,但作為國人我們遵守規則的觀念卻不能丟。
(一)自由與規則不可分
教師發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人,也就是我們有很多自由,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何時去參觀博物院……但是我們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比如你不能在地鐵里吃飯,不能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睡覺,你不能在閉館期間去要求別人給你開門去參觀博物院……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搶答或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說明:(1)我們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紀律等這些社會規則的約束。這些社會規則為我們的自由劃定了邊界。(2)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這也是我國憲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最上面的“探究與分享”,通過學生思考后面列出的問題,增加對新知的認識深度。
教師總結:一旦我們的行為也就是所謂我們的自由,損害到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時,我們就會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即使現在不受約束,誰能保證下一次,一輩子不受約束呢?
教師提問:社會規則與自由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思考或小聲交流。
教師總結:一方面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或界線;另一方面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教師提問:為什么說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呢?
學生思考后教師小結。當然也可請學生齊讀教材最上面這一段,以振奮一下學生的精神。
教師總結: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二)自覺遵守規則
過渡語:強調規則的作用:一是維系社會秩序需要它;二是保障人們的自由權利需要它。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又要受到相應處罰,所以我們在社會中生存、生活自然就要遵守社會規則,并且是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
教師提出問題:什么叫他律?什么叫自律?請同學舉例說明。
學生舉手回答后教師小結。
教師總結:他律:我們每個人人身之外的外在約束,記住:不是本人。如外在的監督、提醒、獎懲等;自律就是靠自己本人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習慣,做到自覺遵守規則。舉例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適當延伸。教師也可讓學生閱讀“探究與分享”里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感化或教育影響。
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
引導學生看教材最上面的漫畫,教師可列舉一些實例:如為遏制領導干部腐敗問題,中央在十八大召開后頒布“八項規定”,要求國家機關干部、員工要改進工作作風;酒駕入刑、考試作弊入刑等,都為身邊的人們劃定了底線。我們要有底線意識其實就是體現對規則的敬畏。
教師總結:遵守社會規則更多地要靠自律。尤其是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眾多,只有我們增強自律意識,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真正地強大我們的祖國,才能早日實現中國夢,才能早日使我國成為世界強國。
(三)維護與改進規則
過渡語:遵守社會規則,人人有責。那么我們該怎樣維護社會規則呢?
1.請同學看教材“探究與分享”,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行為?
(2)觀察一下,面對這些行為,旁觀者是怎么做的?
(3)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兩位同學討論解決方案,請你參與其中。
教師可分組讓學生討論,選出各組代表回答。
教師總結:(1)亂踩草坪、在公共場所接電話大聲對話等;(2)有的忍氣吞聲,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制止提醒等;(3)教師講清兩種方案都很好,要肯定。至于選擇哪一種一定要看情況,比如對方是一個文化人,素質高的人,可以選擇第二種方式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而如果對方是一個素質比較低的人,在禮貌提醒無效或是不知對方底細的情況下,第一種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更安全。
教師總結: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過渡語:遵守社會規則,人人有責。社會上之所以會出現一些不守規則、違反規則,甚至逃避規則的行為,是因為社會發展了,時代變化了,所以制度、規定、法律等也要與時俱進,跟上形勢發展的步伐或需要。這就涉及到規則的改進問題。
2.教師提出問題:
(1)規則是不是一成不變的?
(2)我們該如何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
學生思考后教師小結。
教師總結: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課堂小結
本次課我們學習了規則與自由的關系,社會規則保障人們的自由,人們行使自由但不得損害到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一方面要靠他律,但更多的是靠自律,要敬畏社會規則、堅定維護社會規則。最后因為時代、社會的發展,在面臨規則需要作出改進和完善時,我們青年學生要當仁不讓,自覺得承擔起規則的改進和完善的重任,積極建言獻策。
【板書設計】
遵守規則
一、自由與規則不可分
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二、自覺遵守規則
1.他律和自律
2.發自內心敬畏規則
三、維護和改進規則
1.堅定維護規則(具體做法或要求)
2.積極改進規則
(1)改進原因
(2)具體做法
推薦訪問: 怎么做 遵守 規則下一篇:防疫宣傳標語大全勤洗手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