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五篇】

| 瀏覽次數:

《建黨》是張軍鋒、張樹軍編著的政治理論著作,首版時間是2011年6月1日,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5篇

第1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勝利會師70周年。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壯麗輝煌的一頁,也是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壯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堪稱當時中國革命與反革命、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斗。在紅軍長征中,蔣介石糾集重兵,"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企圖置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于死地。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搏擊中,黨的內部也發生了正確指導思想與錯誤指導思想之間的尖銳斗爭。特別是在中央紅軍長征之初,由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遭到慘重損失,湘江一戰,全軍折損過半,由8萬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才使得紅軍變被動為主動。后來又戰勝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圖謀。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使長征中的紅軍一再面臨能否克服艱難險阻、經受饑寒傷病折磨的嚴重考驗。但是,英勇的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卓越指揮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翻越了陡峭險峻終年積雪的座座高山,跨過了激流洶涌、難以渡過的條條江河,穿過了沼澤密布、神秘莫測的茫茫草地,沖出了國民黨重兵一層又一層、一次又一次的圍追堵截,縱橫馳騁于湘鄂川黔滇等14個省,長驅6.5萬里,進行重要戰役戰斗近600次,終于戰勝了優勢敵軍窮兇極惡的圍追堵截,克服了數不清的自然界的艱難險阻,先后到達陜甘地區。1936年10月,以紅軍三大主力會寧、靜寧會師為標志,歷時兩年、長達數萬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宣告勝利結束。  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渡過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來最危險、最艱難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長征的勝利,鍛煉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紅軍的經驗和特長,使紅軍成為一支更加堅強的部隊;長征的勝利,是紅軍以實際行動宣傳和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極大地振奮了全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長征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從長江南北轉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紅軍轉移到靠近抗日前線的西北,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征的勝利,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是此后中國革命勝利進軍的前奏曲,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征的勝利,也是人類創造的一大奇跡,是一座高聳入云的歷史豐碑,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和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紅軍的長征,不僅是一次杰出的軍事成就,還是一次具有深遠影響的政治運動。它保證了整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生存和發展,在某種意義上,紅軍長征途中的共產主義運動,實際上乃是"遷移中的共和國";長征的艱苦,鍛煉出了人們的紀律性和獻身精神,身居領袖地位的毛澤東,遂能將共產主義運動變成前進的動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國勝利。  如今,人們習慣地把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稱為"長征精神"。長盛不衰的長征精神,是不同時期人們的永恒的話題。1996年10月,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的講話中則將長征精神概括升華為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而這其中,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這是紅軍將士最終戰勝敵人、克服險阻的原動力,是派生長征精神其他要義的初始源泉,是整個長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紅軍長征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這是紅軍將士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鑄成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沒有這種精神狀態,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勝利,也就沒有長征精神;實事求是地思想路線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發揮的正確指南,只有在這正確路線和戰略戰術的指導下,上述精神才能結出燦爛之果,引導革命取得勝利;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品德,是紅軍長征精神轉化成凝聚力、戰斗力的一個重要條件;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條件和力量基礎。今天,紅軍長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成為人類共有的巨大精神財富。  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

第2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

心得體會

近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中國夢”的本質就是突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它既不虛幻,也不遙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群眾路線不可分離。它與“美國夢”不同,“中國夢”是個人的,是國家的,更是民族的。

作為一名黨員,要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不斷給自己充電、加油。注意從書本上學習抓黨建的方法。注意找準黨建工作與審判工作的結合點,以實際行動促進黨建的深入,不僅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更要高要求自己,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

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我,會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時刻保持謙虛謹慎、勤奮刻苦工作的作風,不斷保持一股強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動力,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對待每一名學生,每一位家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責任之大,任務之重,充分認識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先教育,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立足平凡崗位,爭做標兵教師。

我堅信,我們的“中國夢”必將會伴隨著每一個對自己崗位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付出不斷地推進;我堅信,我們的“中國夢”必將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而順利實現!

第3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

偉大的民族偉大的精神作文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民族,偉大的精神》
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這個民族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鑄就了我們的靈魂,積淀成為中華民族博大的精神文化。那些與天地同壽的偉大靈魂,那些與日月同輝的優秀品行,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那么,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什么,這種精神體現在那里呢?請看以下這些震撼世界的事情吧!神舟飛船上天,奧運申辦成功,三峽大壩發電,劉翔屢屢奪金,西氣東輸,南水北調,gdp的迅速增長……無一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艾青的詩里寫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航天英雄楊利偉說,站在我身后的是整個中華民族,這是我所有勇氣和力量的源泉。
他們的話語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由此不難看出,民族精神是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是維護民族獨立的精神脊梁,是煥發民族創造力、促進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源泉!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新的時代在呼喚著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為之奮斗;艱苦奮斗,積極向上,是我們每個兒童少年應有的本色。讓我們攜起手來,昂然向前,滿懷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為振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4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

建黨以來的24件大事

1.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并提出黨的綱領,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2.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做出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共同進行國民革命。1924年1月,以黨內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以廣東為根據地的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形成了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高潮。

  3.南昌起義和人民軍隊的誕生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過決議,規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建軍紀念日。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

  1927年10月上旬,毛澤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無產階級及政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正確道路。

  5.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長征,完成了戰略大轉移。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甘肅會寧等地,結束了長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抗日戰爭的勝利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7.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一次全黨范圍內的整風運動。延安整風的目的是要在全黨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8.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經過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了除臺灣等島嶼外的全部領土,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的歷史也由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10.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1952年底,黨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按照總路線的要求,到1956年底,黨采取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使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中國由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黨的八大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明確了全黨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發展目標。八大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1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1971年,“九一三”事件標志著林彪反革命集團徹底覆滅。1976年10月6日,黨中央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

  1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的偉大轉折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辟的起點,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標志。

  14.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奮斗目標和全面開創新局面的綱領,由此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十二大以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15.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開。大會系統論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6.鄧小平南方談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并發表重要談話,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階段。

  17.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1992年9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開,大會作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三項決策:一是提出了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18.“一國兩制”構想和香港、澳門的回歸

“一國兩制”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它針對臺灣問題提出,首先成功地運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先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19.黨的十五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開,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并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0.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2000年春,江澤民集中全黨智慧,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一直接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是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21.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

22.2008年3月14日拉薩事件。3月14日,西藏拉薩不法分子發生打、砸、搶、燒事件,18人死亡,382人受傷,1300間商鋪被毀,經濟損失2.8億元人民幣。隨后,甘肅、四川兩地的藏區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23.“5.12”汶川大地震。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理氏8級大地震,波及多個省市,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

24.2011年2?月?16?日——神舟八號發射。

第5篇: 建黨以來的偉大精神心得

自21年建黨以來經歷的歷史階段:1、建黨初期(1921-1924)2、第一次國內革命(國共合作,北伐,1924-1927)3、第二次國內革命(土地革命,1927-1937,1934年10月-1936年10月)4、全民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1945)5、1945-1946年國共和談6、第三次國內革命(解放戰爭,1946-1949)7、建國初期(1949-1966)8、文化大革命(1966-1976)9、過渡時期(1976-1978)10、改革開放(1978-至今)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北伐戰爭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

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平型關大捷

臺兒莊戰役

百團大戰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重慶談判1945年8月-10月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1978年:

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文革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創作迎來又一個春天;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 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

1980年:

為劉少奇恢復名譽,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

1982年:

頒布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共十二大召開,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4年:

中英兩國政府就中國收回香港問題簽署聯合聲明;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為中國贏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1986年:

提出和制定“863計劃”,形成《863計劃綱要》,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作為我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開,形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就中國收回澳門問題簽署聯合聲明;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38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93年:

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并就開展兩岸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這被稱為“汪辜會談”。

90年代:

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教育部啟動了將北大、清華等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工作;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就業制度發生一系列變化,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5年:

江 澤民提出發展海峽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1996年:

將海洋高技術列為863計劃的第8個領域。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開,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

我國第一艘無 人飛 船“神 州一號”發射成功;

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0世紀末:

我國在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人類進入信息化的時代,以因特網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正在改變著世界。

2000年: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2001年:

北京申奧成功;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上網用戶已達5億;

我國上網人數達2000多萬人;江 澤民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給袁隆平。

軍隊轉業干部安置增加自主擇業的安置方式。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開,形成以胡 錦濤為核心的第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2003年:

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五號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員是楊利偉。

2006年: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7年: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十周年。

2008年:

中國北京舉辦奧運會。

2009年:

建國60周年

送一篇人家的文章,感受一下:

歲月的長河淌過浸透和屈辱的,終于匯入了的歷史。看著冉冉升起的,眼前一片,我想起了母親,想起了養育了我們89年的母親。著,期待著7月1日的到來,衷心為母親獻上一曲黨強國泰民富的頌歌。

1921年的7月1日,的誕生,仿佛一道紅色的劃破夜空,在東方閃爍,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偉大的,就象一粒,點燃了這片沉睡的土地;就象一道閃電,劃出了人類理想的軌跡;就象一面旗幟,飄飄迎著風風雨雨。作為一名年青的,我眼前經常映出一面鐮刀、斧頭鮮艷奪目的,正是這面旗幟,指引著中國革命和建設走過了89年的風雨歷程!

在那無數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上,我看見翻卷著的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滾動著的是反饑餓、反內戰、反壓迫的,流淌著的是為保衛祖國而澎湃的血浪,蕩漾著的是對人民群眾……看著看著,我仿佛沖破了時空,帶著一雙矯健的翅膀和的眼睛,邀游在歷史的長河里……

面對莊嚴的,我們仿佛看見——揮手之間,一次次撥正革命的航向,引導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的煙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義的第一聲槍響,從上井崗到建立革命圣地延安,從的到的,強大的,帶領中國人民劈開混沌,,終于推倒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中國人民終于“”了。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面對莊嚴的,我們仿佛看見——揮手之間,從的飄揚到的,在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繪就了的宏偉。正是堅強的黨,順應時代的潮流,,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崛起的速度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中國在人類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就是用30年的時間把從兩億減少到了2000萬,中國人民,豪情萬丈,講述著“”,敲響了新時代的,正昂首邁進新時代!

面對莊嚴的黨旗,我們仿佛看見——揮手之間,黨帶領13億中國人民,唱響了科學發展的理念,繪就了偉大祖國未來發展的新。強大的中國,帶領中國人民從戰勝sars到勝利完成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從神七“”到2008年成功舉辦,偉大、正確、堅強的中國,一步步引領不斷走向新的勝利和輝煌。如今,國人更加豪邁,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高舉“”的偉大旗幟,更加堅信和憧憬著中國人的世紀!

“”。回想,哪次不是因為落后才被動挨打,哪次不是因為落后才賠款割地。現在祖國日益強大了,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經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現實無情地告訴我們,至今中國仍然是一個。百年榮辱告訴我們,只有黨強才能國強,只有國強人民才能。讓我們籍輝煌之成就,借之勝利之東風,緊緊抓住盛世良機,礪精圖治,,開拓創新,轉變作風,科學發展,為黨的更加強大,!最后讓我套用中的一段話作為我今天演講的:“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共產黨。黨智則國智,黨富則國富,黨強則國強,黨獨立則國獨立,黨自由則國自由,黨進步則國進步,黨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黨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推薦訪問: 建黨 心得 精神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