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是2010年上映的勵志愛情電影, 由麥田導演, 由王秋翔、關宛宜、蘭海龍等主演。該劇通過劇中的十位男女主角在大學時代發生的故事,有力的描述了當代大學生真實的校內外生活。十位主演及眾多客串演員的傾情演義,精彩的講述了當代大學校園一段跌宕,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學與生活小論文四年級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四年級4篇
端盤子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周妍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飯店打臨時工,管理人員說只要我們洗完200個盤子就行了。我負責把那200個盤子端到媽媽身邊的箱子里,讓媽媽洗。再把洗干凈的盤子運回拿盤子的地方,放進干凈的箱子里。
我們先坐到一個地方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間想了一會,我一次能運4個盤子,走一個回合能運4×2=8(個)盤子,這也證明我運200個盤子,相當于200×2=400(個)盤子,我應該走400÷8=50(個)回合就能把盤子全部運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連連夸獎我,說我真聰明。然后我們就開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個回合。哈哈,生活中到處是數學呀!
鬧鐘與角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穆文宣
在我的床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小鬧鐘。它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我之所以如此鐘愛于它,不僅因為它每天按時提醒我起床,而且它還教會我許多數學知識。
一天,媽媽站在我的床頭,指著那只小鬧鐘,突然發難:“小宣,你知道時針每分鐘走幾度嗎?” “鬧鐘與角有什么破關系,鬼才知道!”我支吾著應付不了,卻心又不甘,“鬧鐘與角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詭辯。媽媽的神情有點不屑,她的舉動讓我多少有點難過。
凝視著平時非常喜歡的鬧鐘,我迷惑了。時針轉一圈不是12小時嗎,一圈豈不是360度,360度÷12小時=30度/小時,哦,1小時=60分鐘,時針每分鐘轉0.5度。“難得糊涂呀,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難倒了我!”我來到媽媽面前,得意地說:“0.5度!”媽媽望著我笑而不語。
其實,數學深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細心去挖掘,總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據木材
揚州市竹西小學 三(5)班 胡亮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
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的答應了。外公說:“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啊。”表哥笑了笑說:“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買一送一
四(1)班 張祥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潔廁液,我們來到賣潔廁液的貨臺前,媽媽看到有一瓶潔廁液是700克的,價格是17元5角。正當媽媽準備拿時,我又看到柜臺上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潔廁液,價格是23元5角,而且兩瓶都是700克。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問我:“買哪一個才劃算呢?”我開動了一下小腦筋說“買一送一的劃算。”媽媽又問“:為什么呢?”“你看,我們如果單瓶買的話,兩瓶需要:17.5+17.5=35(元),而買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們可以省下11.5元呢。”我開心地跟媽媽說道。媽媽拍著我的小腦袋夸獎道:“你真聰明。”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原來數學真有用啊!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
手指的妙用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韓文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離不開它。在幼兒園老師就教我們用手指認數,那時候我們常常利用一雙手的十個手指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現在,我們雖然不需要用它來計算簡單的加減法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些數學題目時還是會用到它,比如,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年月日”時,用它來幫我們記憶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數學》時,遇到一道題目:一個小孩在數手指,他按這樣的順序數: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請問,第36個是哪個手指?一開始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雙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題目的要求掰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個一定是無名指。但是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想,題目如果要求第360個手指是哪個手指,那該怎么辦呢?我想,這道題肯定是有規律的,是什么規律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起來。終于,我找到了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給編號,再看幾個是一次循環,再用36除以一次循環的手指數,余數是幾,就對應那個手指的編號;沒有余數,就表示那個手指的編號等于除數。我在草稿紙上寫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無名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是8個手指一次循環,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數,是4,編號是4的是無名指。答案出來了,第36個是無名指。哈哈!這和我之前的實驗完全吻合。另外,我還發現,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一次循環中出現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現了一次。
做完了這道題目,我不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還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其實,有些數學題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就一定會解出來的。
數 硬 幣
四(1)班 任欣妍
星期天,我休息媽媽也休息,我對媽媽說:“我們去超市買點東西吃吧,我餓了!”我拿出了儲錢罐,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拿錢了,我儲了許多錢,可以去超市買東西。”我把儲錢罐打開,我把錢放在桌子上,一個一個地數起了硬幣。我數了老半天,還沒數完,媽媽看見了便說:“女兒,別這樣數,要是媽媽,兩分鐘就行了。”我說:“真的嗎?”媽媽先把一個硬幣放在桌子上,接著依次向上疊加,一共放了10個,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樣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幣也一列列排好。我數了一下,共疊了20列,還多5枚硬幣,哦!媽媽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幣。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超市吧!”媽媽說:“好呀!”我們來到超市,我對服務員阿姨說:“我買兩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幣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她連忙一個個地數了起來。旁邊另一位阿姨看見了說:“你這樣數太慢了,我來幫你。”說完,她把這些硬幣放在電子秤上面,讀數為1.025千克。阿姨說:“一枚硬幣重5克,這兒總共1025克,1025÷5=205,所以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說對嗎?我驚訝地說:“阿姨你太厲害了,比我媽媽還要棒!”我和媽媽高興地買完東西回家了!
用線段解決數學應用題
竹西小學四年級(5)班 鈕冬凱
在課堂上數學老師叫我們用線段法解決數學題目,一開始我還不能掌握其技巧。在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用線段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讓數學問題一目了然,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兄妹倆人共植樹18棵,哥哥植樹的棵樹 比妹妹的2倍少3棵,兄妹倆人各植樹多少棵?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哥哥植樹的棵樹再加上3棵那么就是妹妹植樹棵樹是2倍,哥哥的棵樹增加3棵18+3=21【棵】,正好是妹妹植樹棵數的【1+2】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妹妹植樹的棵樹,再求出哥哥的植樹的棵樹。
解: 18+3=21【棵】
妹妹: 21÷(2+1)=7【棵】
哥哥: 7×2-3=11【棵】或18-7=11【棵】
答:哥哥植樹11棵,妹妹植樹 7棵。
如果沒有圖形當然也可以解決這道數學題目,但是比較抽象難懂,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就清晰易懂了。
新開的面包店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一個面包店, 便走了過去。看見一個店牌上寫;因新開張,所以面包2元一個,買10送3,買20送5。媽媽和我走到里面,對我說;“你要買幾個。”我回答:“買5個吧!”媽媽又問:“你為什么買5個,不買10個,20個?”我回答說:“那是因為買5個的劃算。而買5個,分2份買,可以送4個面包,單獨買10個只能送3個。買20個,分4份買,可以送8個,而單獨買20個只能送5個。”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小機靈鬼!”我自豪地說:“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有用的。你看現在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國慶大減價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在10月1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大街上看到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其中,我找到一件粉色的公主裙,很漂亮,我就要媽媽給我買。走進店里一看,那個裙子原價218元,現價打5折是109元。媽媽看了看,但并沒有急著買,只是對我說:“我們再去別的店看看。”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在另一家店里,又看到那件裙子,原價316元,現價打4折126.4元。于是我們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看見了那件同樣裙子,在這家店里打3折155.4元。為了買這件裙子,媽媽跟我跑了好幾家店,看了很多件,越往前走就越貴了,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家店花了109元買下那件粉色的公主裙。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同時也感到媽媽是一個懂得節省和會生活的人,我要向媽媽學習!
合理安排時間
四(5)黃菲菲 竹西小學
?中秋節的早晨六點半,媽媽就出去買菜了,等我起床的時候才八點鐘媽媽就已經把菜收拾干凈下鍋了。
我揉揉眼睛????疑惑地堆媽媽說:“咦?媽媽你做事怎么這么快啊?不僅把雞、肉、蝦全部搞好,還把這么多的衣服也洗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媽媽笑著說:“其實合理地算好時間是很重要的,我7點買菜回到家,用了10分鐘把蝦洗干凈,再用油炸一下,接下來用20分鐘,分別把豬蹄和公雞洗干凈、過水,同時用小火煨在兩個不同的鍋里,剩下的30分鐘剛好把衣服洗干凈、晾起來。
哦……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數學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我以后也要把我的學習時間好好安排起來。
生活中的數學
四年級(1)班 周恬
生活是美好的,我迫不及待地 想看到長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提到數學,我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為什么?正是我不愛動腦筋的原因。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數學的奧秘,今天我便體驗了一回。
呀!家里的水果又沒了,媽媽問我想吃什么水果,我說:“想吃冬棗。”我和媽媽便來到了水果店,走上前一看,有幾個筐都裝著冬棗,我想:每一筐都是滿滿的,為什么要分著擺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有幾種價格:一筐是八元一斤,另一筐是十元一斤,最后一筐是十五元一斤,看上去都一樣,仔細用手一捏,便知道了結果,有軟有硬,這便說明了棗子的新鮮程度是不一樣的。我便問媽媽:“我們該買哪種呢?”媽媽卻說:“你自己應該動腦想想,買哪種劃算呢?”我撓著頭,苦腦起來。我想:八元和十元只相差了兩元,而十元和十五元相差了五元,我就取中間的吧!十元一斤買兩斤只要二十元,十五元一斤買兩斤就要三十元,它們之間相差了十元,而這個十元就又可以買一斤十元一斤的棗,可它們之間最終的區別是價格最貴的大點,而八元一斤的不僅小,而且會有壞的摻雜在里面,口感都一樣,我最終覺得還是十元的劃算。因為我不僅吃到了口感新鮮的棗,而且還吃到了數量最多的棗。
這件事告訴了我,便宜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許它摻雜了商家的邪念。而最貴的不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達到了我們的所需,并且物美價廉,就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盲目消費喲!
算24點?
四(5)班?? 陳瑞杰?
今天晚上,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算24點吧,正好來考考你數學學得怎么樣?"規則是:用4個數字不論加減乘除,不能重復使用,最后得數是24就行了。媽媽給我出了三道題:1、2、3、6;1、1、1、8;5、5、2、2。
第一題,我低頭算了算,答案出來了,我高興地大喊:“媽媽,第一題我知道答案了!用2+3=5,5-1=4,4乘6等于24,對嗎?”媽媽高興地說:“很好,真棒!”
第二題,我看了看就知道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用1+1+1=3,3乘以8等于24。”媽媽聽了以后微笑著點了點頭。
第三題,這是我計算用時最長的一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算出來了:5+5+2=12,12乘以2等于24。
這次媽媽出的題目都非常簡單,以后我一定要經常算,以此來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日元和人命幣的換算
竹西小學四(一)班 薛悠然
媽媽出國工作三年,一個月是80000日元。當時100日元可以兌換8.10元人民幣,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6480元人民幣。
有一天媽媽從日本打電話回家跟我說:“兒子,在家用錢節省一點,媽媽的工資很低。”我問道:“為什么,不是說工資很高嗎?”媽媽說:“現在日元下跌了,媽媽走時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是6.10元人民幣,你能算出媽媽的工資是不是很低?”
我明白了:原來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變成了6.10元人民幣,相對少了2元錢。這樣三年媽媽的工資少多少錢呢?原來是:80000÷100×8.1=8480(元),現在變成80000÷100×6.1=4880(元),8480-4880=3600(元)。如果這樣下來三年媽媽要少拿3600×12×3=129600(元),也難怪媽媽說工資太低,原來是日元下跌造成的!
還是用水杯喝水吧
竹西小學四(一)班 李嵐
開學以后,我們每天都從家里帶水到學校,因為水杯太重,常常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有的同學看到我們這副狼狽的樣子,就開導我們說:“傻瓜們,別用那么重的水杯了,去買礦泉水吧,不但方便,還不用背來背去。”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我們有點不相信,就花了一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礦泉水喝起來確實比從家帶的輕了許多,可是不到半天就沒了,這讓我對同學們的說法產生了懷疑,就算了一筆經濟賬:一瓶礦泉水要一元錢,而一杯水,只要幾分錢,而且喝完了還可以再去倒。回到家,我對媽媽說了一下,媽媽說:“可只算了表面上的經濟賬,那廢棄的瓶子給我們治理環境帶來的損失更是個驚人的數字。”我們來算算,一個人每天用一瓶水,全班一個星期就有50個人買,就是50×7=350(個),350個瓶子可以堆成小山了。我們一個班就有350個瓶子了,3全校、全市、乃至全國一年要產生多少廢棄的塑料瓶,我都不敢算下去了。
同學們快別天天買礦泉水了,從家帶水喝吧!每天帶水杯喝水可能確實重了點,但也鍛煉身體啊,經濟又環保,大家快點都行動起來吧!
親情數學題
四(一)湯慶穎
小朋友,你們現在一定還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吧?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父母,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呢?
有這樣一道親情數學題,它計算了從你在外地上班開始,你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你大學畢業后留在外地上班,一年只在春節回家一次,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3天出門應酬,再除去吃飯睡覺、上街購物的時間,真正陪父母的時間父母的時間只有20小時。如果父母在你工作時55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85歲,在剩余的30年里,你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算,從你大學畢業(大約是23~24歲)在外地工作開始,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會這么短吧?趁你先在還在家里,趕緊多做點家務,多多孝順父母,多多交流吧!不要到了以后再后悔哦!
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了
老師在教你做除法計算時,肯定強調過:0不能做除數,這個算式是沒有結果的,這是為什么呢?當被除數不是0而除數是0時,比如:1÷0,2÷0,3÷0等,根據被除數=除數×商,那么1=0×( ),2=0×( ),3=0×( ),而任何數與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個非零的數,此時商不存在,故0作除數無意義。 當被除數是0而除數也是0時,,根據被除數=除數×商,那么0=0×( ),而任何數與0相乘都是0,此時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數無意義。再比如“2÷0”假如讓0作除數,設2÷0=A,那么根據乘、除法互為逆運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數與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數是不存在的,也就是這樣的A是不存在的,對0÷0怎么辦呢?同樣可以設0÷0=A,根據同樣的道理,0=B×0,在這個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當中的任何一個數,因此0÷0等于多少還是不能確定,所以,0不能當作除數。
哦!現在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了。
巧用運算規律
今天,數學老師教我們新的知識 ———運算律,它讓我們的計算更簡便。 晚上,我回到家,打開數學作業,打開練習題滿眼都是讓我簡便計算的題目,我回憶起老師講的方法,于是,我開始在腦海里想第一題怎么寫,第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25×7×2,我想,25×14不是整十數,這樣就不簡便,而25×2卻是整十數,于是我先利用乘法交換律交換了7和2的位置,然后再把25×2用小括號括起來,寫在前面,再乘14,接著,我又往下看第二題,第二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8×25,我認為,8和25應該在一起乘,所以又利用乘法結合律把8×25用小括號括起來,3寫在(8×25)的前面,這樣就簡便多了。我再往下看,看到了25×16這道題,我就想,16可以分成4×4,而25×4正好是100,于是我就把25和4先相乘放,再乘4,這樣是不是簡便多了?通過做這兩道小題目,我又學會了一個解題方法。做數學只要細心、肯動腦筋,發現數學規律,還是很有樂趣的!
數學的奧秘
今天,我們上數學課時,老師教我們學用計算器計算這一課。大家都樂翻了天,因為這不用自己計算。
在學習這課前,老師讓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是在計算器上按自己最喜歡的數字,按9次,然后再除以1、3、5、7、8、9,我按了9個2,所以結果得18。我把結果告訴了歲老師,誰知,歲老師竟一口說出我按的是2。我覺得老師就是老師,非常聰明。于是我就想:老師怎么知道我按的是2呢?于是就隨便用了18除以9,結果還真是得2。然后我又用5、6、7、8試了一下,果然只要用所得的結果除以9,就是一開始所按的數字。于是我便告訴了歲老師,歲老師說我猜對了。我想:沒想到學數學竟然有這么多奧秘。
就游戲規則看,按了9個2后顯示的是222222222,它除以1、3、5、7、8、9絕對不可能得到18。至于學生后面用5、6、7、8是怎么試的,也沒看明白。
老師告訴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學習數學主要訓練我們手算、心算的能力,學習中還不能使用計算器,但生活中它可以又快又準地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復雜的計算問題。還有計算器上那些我現在看不懂的按鍵后面,還隱藏著許許多多數學的奧秘等著我去學習呢!
數學要跟生活相聯系
今天,我做完了數學作業,便拿給了爸爸看。爸爸看了,皺起了眉頭,說:“你再聯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那一道題是這樣的:一根長20分米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從今天這個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生活里就蘊藏著有趣的數學,數學是要跟生活相聯系的呀!
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要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 平行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在同一平面內”;②“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兩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平面內”是確定平行線的重要前提,因為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雖然不相交,但不一定是平行線。如教室中前后黑板的兩條邊,雖然延長后永不相交,但由于它們不在同一平面內, 所以他們不是平行線。另外,有些直線在同一平面內,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把它們延長后卻是相交的,這樣的兩條直線也不是平行線。
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個數學書數一數,數學書上一共有多少對平行線(每對是兩條平行直線)。
2 . 平行線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如上圖火柴盒中的a與c是兩條平行線,就應說直線a平行于直線b,或說直線b平行于直線a,而不能單獨地說直線a是平行線,直線b是平行線。
a
連乘的簡便運算
今天,我做完作業,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只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號去掉,把數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現了規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后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第二個數正好等于最后一個數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間的數,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指導老師:
恍然大悟
那天,朱老師叫我們做數學書上的習題,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呢?因為朱老師在教這些內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只要求出段數,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后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后,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后來,朱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后面一段路,因此盞數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指導老師:
端盤子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周妍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飯店打臨時工,管理人員說只要我們洗完200個盤子就行了。我負責把那200個盤子端到媽媽身邊的箱子里,讓媽媽洗。再把洗干凈的盤子運回拿盤子的地方,放進干凈的箱子里。
我們先坐到一個地方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間想了一會,我一次能運4個盤子,走一個回合能運4×2=8(個)盤子,這也證明我運200個盤子,相當于200×2=400(個)盤子,我應該走400÷8=50(個)回合就能把盤子全部運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連連夸獎我,說我真聰明。然后我們就開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個回合。哈哈,生活中到處是數學呀!
鬧鐘與角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穆文宣
在我的床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小鬧鐘。它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我之所以如此鐘愛于它,不僅因為它每天按時提醒我起床,而且它還教會我許多數學知識。
一天,媽媽站在我的床頭,指著那只小鬧鐘,突然發難:“小宣,你知道時針每分鐘走幾度嗎?” “鬧鐘與角有什么破關系,鬼才知道!”我支吾著應付不了,卻心又不甘,“鬧鐘與角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詭辯。媽媽的神情有點不屑,她的舉動讓我多少有點難過。
凝視著平時非常喜歡的鬧鐘,我迷惑了。時針轉一圈不是12小時嗎,一圈豈不是360度,360度÷12小時=30度/小時,哦,1小時=60分鐘,時針每分鐘轉0.5度。“難得糊涂呀,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難倒了我!”我來到媽媽面前,得意地說:“0.5度!”媽媽望著我笑而不語。
其實,數學深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細心去挖掘,總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據木材
揚州市竹西小學 三(5)班 胡亮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
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的答應了。外公說:“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啊。”表哥笑了笑說:“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買一送一
四(1)班 張祥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潔廁液,我們來到賣潔廁液的貨臺前,媽媽看到有一瓶潔廁液是700克的,價格是17元5角。正當媽媽準備拿時,我又看到柜臺上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潔廁液,價格是23元5角,而且兩瓶都是700克。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問我:“買哪一個才劃算呢?”我開動了一下小腦筋說“買一送一的劃算。”媽媽又問“:為什么呢?”“你看,我們如果單瓶買的話,兩瓶需要:17.5+17.5=35(元),而買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們可以省下11.5元呢。”我開心地跟媽媽說道。媽媽拍著我的小腦袋夸獎道:“你真聰明。”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原來數學真有用啊!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
手指的妙用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韓文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離不開它。在幼兒園老師就教我們用手指認數,那時候我們常常利用一雙手的十個手指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現在,我們雖然不需要用它來計算簡單的加減法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些數學題目時還是會用到它,比如,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年月日”時,用它來幫我們記憶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數學》時,遇到一道題目:一個小孩在數手指,他按這樣的順序數: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請問,第36個是哪個手指?一開始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雙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題目的要求掰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個一定是無名指。但是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想,題目如果要求第360個手指是哪個手指,那該怎么辦呢?我想,這道題肯定是有規律的,是什么規律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起來。終于,我找到了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給編號,再看幾個是一次循環,再用36除以一次循環的手指數,余數是幾,就對應那個手指的編號;沒有余數,就表示那個手指的編號等于除數。我在草稿紙上寫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無名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是8個手指一次循環,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數,是4,編號是4的是無名指。答案出來了,第36個是無名指。哈哈!這和我之前的實驗完全吻合。另外,我還發現,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一次循環中出現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現了一次。
做完了這道題目,我不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還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其實,有些數學題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就一定會解出來的。
數 硬 幣
四(1)班 任欣妍
星期天,我休息媽媽也休息,我對媽媽說:“我們去超市買點東西吃吧,我餓了!”我拿出了儲錢罐,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拿錢了,我儲了許多錢,可以去超市買東西。”我把儲錢罐打開,我把錢放在桌子上,一個一個地數起了硬幣。我數了老半天,還沒數完,媽媽看見了便說:“女兒,別這樣數,要是媽媽,兩分鐘就行了。”我說:“真的嗎?”媽媽先把一個硬幣放在桌子上,接著依次向上疊加,一共放了10個,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樣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幣也一列列排好。我數了一下,共疊了20列,還多5枚硬幣,哦!媽媽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幣。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超市吧!”媽媽說:“好呀!”我們來到超市,我對服務員阿姨說:“我買兩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幣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她連忙一個個地數了起來。旁邊另一位阿姨看見了說:“你這樣數太慢了,我來幫你。”說完,她把這些硬幣放在電子秤上面,讀數為1.025千克。阿姨說:“一枚硬幣重5克,這兒總共1025克,1025÷5=205,所以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說對嗎?我驚訝地說:“阿姨你太厲害了,比我媽媽還要棒!”我和媽媽高興地買完東西回家了!
用線段解決數學應用題
竹西小學四年級(5)班 鈕冬凱
在課堂上數學老師叫我們用線段法解決數學題目,一開始我還不能掌握其技巧。在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用線段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讓數學問題一目了然,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兄妹倆人共植樹18棵,哥哥植樹的棵樹 比妹妹的2倍少3棵,兄妹倆人各植樹多少棵?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哥哥植樹的棵樹再加上3棵那么就是妹妹植樹棵樹是2倍,哥哥的棵樹增加3棵18+3=21【棵】,正好是妹妹植樹棵數的【1+2】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妹妹植樹的棵樹,再求出哥哥的植樹的棵樹。
解: 18+3=21【棵】
妹妹: 21÷(2+1)=7【棵】
哥哥: 7×2-3=11【棵】或18-7=11【棵】
答:哥哥植樹11棵,妹妹植樹 7棵。
如果沒有圖形當然也可以解決這道數學題目,但是比較抽象難懂,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就清晰易懂了。
新開的面包店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一個面包店, 便走了過去。看見一個店牌上寫;因新開張,所以面包2元一個,買10送3,買20送5。媽媽和我走到里面,對我說;“你要買幾個。”我回答:“買5個吧!”媽媽又問:“你為什么買5個,不買10個,20個?”我回答說:“那是因為買5個的劃算。而買5個,分2份買,可以送4個面包,單獨買10個只能送3個。買20個,分4份買,可以送8個,而單獨買20個只能送5個。”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小機靈鬼!”我自豪地說:“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有用的。你看現在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國慶大減價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在10月1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大街上看到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其中,我找到一件粉色的公主裙,很漂亮,我就要媽媽給我買。走進店里一看,那個裙子原價218元,現價打5折是109元。媽媽看了看,但并沒有急著買,只是對我說:“我們再去別的店看看。”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在另一家店里,又看到那件裙子,原價316元,現價打4折126.4元。于是我們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看見了那件同樣裙子,在這家店里打3折155.4元。為了買這件裙子,媽媽跟我跑了好幾家店,看了很多件,越往前走就越貴了,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家店花了109元買下那件粉色的公主裙。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同時也感到媽媽是一個懂得節省和會生活的人,我要向媽媽學習!
合理安排時間
四(5)黃菲菲 竹西小學
?中秋節的早晨六點半,媽媽就出去買菜了,等我起床的時候才八點鐘媽媽就已經把菜收拾干凈下鍋了。
我揉揉眼睛????疑惑地堆媽媽說:“咦?媽媽你做事怎么這么快啊?不僅把雞、肉、蝦全部搞好,還把這么多的衣服也洗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媽媽笑著說:“其實合理地算好時間是很重要的,我7點買菜回到家,用了10分鐘把蝦洗干凈,再用油炸一下,接下來用20分鐘,分別把豬蹄和公雞洗干凈、過水,同時用小火煨在兩個不同的鍋里,剩下的30分鐘剛好把衣服洗干凈、晾起來。
哦……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數學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我以后也要把我的學習時間好好安排起來。
生活中的數學
四年級(1)班 周恬
生活是美好的,我迫不及待地 想看到長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提到數學,我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為什么?正是我不愛動腦筋的原因。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數學的奧秘,今天我便體驗了一回。
呀!家里的水果又沒了,媽媽問我想吃什么水果,我說:“想吃冬棗。”我和媽媽便來到了水果店,走上前一看,有幾個筐都裝著冬棗,我想:每一筐都是滿滿的,為什么要分著擺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有幾種價格:一筐是八元一斤,另一筐是十元一斤,最后一筐是十五元一斤,看上去都一樣,仔細用手一捏,便知道了結果,有軟有硬,這便說明了棗子的新鮮程度是不一樣的。我便問媽媽:“我們該買哪種呢?”媽媽卻說:“你自己應該動腦想想,買哪種劃算呢?”我撓著頭,苦腦起來。我想:八元和十元只相差了兩元,而十元和十五元相差了五元,我就取中間的吧!十元一斤買兩斤只要二十元,十五元一斤買兩斤就要三十元,它們之間相差了十元,而這個十元就又可以買一斤十元一斤的棗,可它們之間最終的區別是價格最貴的大點,而八元一斤的不僅小,而且會有壞的摻雜在里面,口感都一樣,我最終覺得還是十元的劃算。因為我不僅吃到了口感新鮮的棗,而且還吃到了數量最多的棗。
這件事告訴了我,便宜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許它摻雜了商家的邪念。而最貴的不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達到了我們的所需,并且物美價廉,就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盲目消費喲!
算24點?
四(5)班?? 陳瑞杰?
今天晚上,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算24點吧,正好來考考你數學學得怎么樣?"規則是:用4個數字不論加減乘除,不能重復使用,最后得數是24就行了。媽媽給我出了三道題:1、2、3、6;1、1、1、8;5、5、2、2。
第一題,我低頭算了算,答案出來了,我高興地大喊:“媽媽,第一題我知道答案了!用2+3=5,5-1=4,4乘6等于24,對嗎?”媽媽高興地說:“很好,真棒!”
第二題,我看了看就知道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用1+1+1=3,3乘以8等于24。”媽媽聽了以后微笑著點了點頭。
第三題,這是我計算用時最長的一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算出來了:5+5+2=12,12乘以2等于24。
這次媽媽出的題目都非常簡單,以后我一定要經常算,以此來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日元和人命幣的換算
竹西小學四(一)班 薛悠然
媽媽出國工作三年,一個月是80000日元。當時100日元可以兌換8.10元人民幣,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6480元人民幣。
有一天媽媽從日本打電話回家跟我說:“兒子,在家用錢節省一點,媽媽的工資很低。”我問道:“為什么,不是說工資很高嗎?”媽媽說:“現在日元下跌了,媽媽走時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是6.10元人民幣,你能算出媽媽的工資是不是很低?”
我明白了:原來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變成了6.10元人民幣,相對少了2元錢。這樣三年媽媽的工資少多少錢呢?原來是:80000÷100×8.1=8480(元),現在變成80000÷100×6.1=4880(元),8480-4880=3600(元)。如果這樣下來三年媽媽要少拿3600×12×3=129600(元),也難怪媽媽說工資太低,原來是日元下跌造成的!
還是用水杯喝水吧
竹西小學四(一)班 李嵐
開學以后,我們每天都從家里帶水到學校,因為水杯太重,常常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有的同學看到我們這副狼狽的樣子,就開導我們說:“傻瓜們,別用那么重的水杯了,去買礦泉水吧,不但方便,還不用背來背去。”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我們有點不相信,就花了一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礦泉水喝起來確實比從家帶的輕了許多,可是不到半天就沒了,這讓我對同學們的說法產生了懷疑,就算了一筆經濟賬:一瓶礦泉水要一元錢,而一杯水,只要幾分錢,而且喝完了還可以再去倒。回到家,我對媽媽說了一下,媽媽說:“可只算了表面上的經濟賬,那廢棄的瓶子給我們治理環境帶來的損失更是個驚人的數字。”我們來算算,一個人每天用一瓶水,全班一個星期就有50個人買,就是50×7=350(個),350個瓶子可以堆成小山了。我們一個班就有350個瓶子了,3全校、全市、乃至全國一年要產生多少廢棄的塑料瓶,我都不敢算下去了。
同學們快別天天買礦泉水了,從家帶水喝吧!每天帶水杯喝水可能確實重了點,但也鍛煉身體啊,經濟又環保,大家快點都行動起來吧!
親情數學題
四(一)湯慶穎
小朋友,你們現在一定還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吧?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父母,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呢?
有這樣一道親情數學題,它計算了從你在外地上班開始,你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你大學畢業后留在外地上班,一年只在春節回家一次,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3天出門應酬,再除去吃飯睡覺、上街購物的時間,真正陪父母的時間父母的時間只有20小時。如果父母在你工作時55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85歲,在剩余的30年里,你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算,從你大學畢業(大約是23~24歲)在外地工作開始,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會這么短吧?趁你先在還在家里,趕緊多做點家務,多多孝順父母,多多交流吧!不要到了以后再后悔哦!
創作編號: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創作者: 鳳嗚大王*
端盤子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周妍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飯店打臨時工,管理人員說只要我們洗完200個盤子就行了。我負責把那200個盤子端到媽媽身邊的箱子里,讓媽媽洗。再把洗干凈的盤子運回拿盤子的地方,放進干凈的箱子里。
我們先坐到一個地方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間想了一會,我一次能運4個盤子,走一個回合能運4×2=8(個)盤子,這也證明我運200個盤子,相當于200×2=400(個)盤子,我應該走400÷8=50(個)回合就能把盤子全部運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連連夸獎我,說我真聰明。然后我們就開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個回合。哈哈,生活中到處是數學呀!
鬧鐘與角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穆文宣
在我的床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小鬧鐘。它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我之所以如此鐘愛于它,不僅因為它每天按時提醒我起床,而且它還教會我許多數學知識。
一天,媽媽站在我的床頭,指著那只小鬧鐘,突然發難:“小宣,你知道時針每分鐘走幾度嗎?” “鬧鐘與角有什么破關系,鬼才知道!”我支吾著應付不了,卻心又不甘,“鬧鐘與角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詭辯。媽媽的神情有點不屑,她的舉動讓我多少有點難過。
凝視著平時非常喜歡的鬧鐘,我迷惑了。時針轉一圈不是12小時嗎,一圈豈不是360度,360度÷12小時=30度/小時,哦,1小時=60分鐘,時針每分鐘轉0.5度。“難得糊涂呀,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難倒了我!”我來到媽媽面前,得意地說:“0.5度!”媽媽望著我笑而不語。
其實,數學深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細心去挖掘,總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據木材
揚州市竹西小學 三(5)班 胡亮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
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的答應了。外公說:“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啊。”表哥笑了笑說:“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買一送一
四(1)班 張祥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潔廁液,我們來到賣潔廁液的貨臺前,媽媽看到有一瓶潔廁液是700克的,價格是17元5角。正當媽媽準備拿時,我又看到柜臺上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潔廁液,價格是23元5角,而且兩瓶都是700克。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問我:“買哪一個才劃算呢?”我開動了一下小腦筋說“買一送一的劃算。”媽媽又問“:為什么呢?”“你看,我們如果單瓶買的話,兩瓶需要:17.5+17.5=35(元),而買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們可以省下11.5元呢。”我開心地跟媽媽說道。媽媽拍著我的小腦袋夸獎道:“你真聰明。”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原來數學真有用啊!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
手指的妙用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韓文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離不開它。在幼兒園老師就教我們用手指認數,那時候我們常常利用一雙手的十個手指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現在,我們雖然不需要用它來計算簡單的加減法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些數學題目時還是會用到它,比如,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年月日”時,用它來幫我們記憶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數學》時,遇到一道題目:一個小孩在數手指,他按這樣的順序數: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請問,第36個是哪個手指?一開始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雙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題目的要求掰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個一定是無名指。但是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想,題目如果要求第360個手指是哪個手指,那該怎么辦呢?我想,這道題肯定是有規律的,是什么規律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起來。終于,我找到了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給編號,再看幾個是一次循環,再用36除以一次循環的手指數,余數是幾,就對應那個手指的編號;沒有余數,就表示那個手指的編號等于除數。我在草稿紙上寫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無名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是8個手指一次循環,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數,是4,編號是4的是無名指。答案出來了,第36個是無名指。哈哈!這和我之前的實驗完全吻合。另外,我還發現,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一次循環中出現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現了一次。
做完了這道題目,我不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還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其實,有些數學題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就一定會解出來的。
數 硬 幣
四(1)班 任欣妍
星期天,我休息媽媽也休息,我對媽媽說:“我們去超市買點東西吃吧,我餓了!”我拿出了儲錢罐,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拿錢了,我儲了許多錢,可以去超市買東西。”我把儲錢罐打開,我把錢放在桌子上,一個一個地數起了硬幣。我數了老半天,還沒數完,媽媽看見了便說:“女兒,別這樣數,要是媽媽,兩分鐘就行了。”我說:“真的嗎?”媽媽先把一個硬幣放在桌子上,接著依次向上疊加,一共放了10個,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樣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幣也一列列排好。我數了一下,共疊了20列,還多5枚硬幣,哦!媽媽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幣。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超市吧!”媽媽說:“好呀!”我們來到超市,我對服務員阿姨說:“我買兩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幣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她連忙一個個地數了起來。旁邊另一位阿姨看見了說:“你這樣數太慢了,我來幫你。”說完,她把這些硬幣放在電子秤上面,讀數為1.025千克。阿姨說:“一枚硬幣重5克,這兒總共1025克,1025÷5=205,所以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說對嗎?我驚訝地說:“阿姨你太厲害了,比我媽媽還要棒!”我和媽媽高興地買完東西回家了!
用線段解決數學應用題
竹西小學四年級(5)班 鈕冬凱
在課堂上數學老師叫我們用線段法解決數學題目,一開始我還不能掌握其技巧。在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用線段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讓數學問題一目了然,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兄妹倆人共植樹18棵,哥哥植樹的棵樹 比妹妹的2倍少3棵,兄妹倆人各植樹多少棵?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哥哥植樹的棵樹再加上3棵那么就是妹妹植樹棵樹是2倍,哥哥的棵樹增加3棵18+3=21【棵】,正好是妹妹植樹棵數的【1+2】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妹妹植樹的棵樹,再求出哥哥的植樹的棵樹。
解: 18+3=21【棵】
妹妹: 21÷(2+1)=7【棵】
哥哥: 7×2-3=11【棵】或18-7=11【棵】
答:哥哥植樹11棵,妹妹植樹 7棵。
如果沒有圖形當然也可以解決這道數學題目,但是比較抽象難懂,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就清晰易懂了。
新開的面包店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一個面包店, 便走了過去。看見一個店牌上寫;因新開張,所以面包2元一個,買10送3,買20送5。媽媽和我走到里面,對我說;“你要買幾個。”我回答:“買5個吧!”媽媽又問:“你為什么買5個,不買10個,20個?”我回答說:“那是因為買5個的劃算。而買5個,分2份買,可以送4個面包,單獨買10個只能送3個。買20個,分4份買,可以送8個,而單獨買20個只能送5個。”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小機靈鬼!”我自豪地說:“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有用的。你看現在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國慶大減價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在10月1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大街上看到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其中,我找到一件粉色的公主裙,很漂亮,我就要媽媽給我買。走進店里一看,那個裙子原價218元,現價打5折是109元。媽媽看了看,但并沒有急著買,只是對我說:“我們再去別的店看看。”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在另一家店里,又看到那件裙子,原價316元,現價打4折126.4元。于是我們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看見了那件同樣裙子,在這家店里打3折155.4元。為了買這件裙子,媽媽跟我跑了好幾家店,看了很多件,越往前走就越貴了,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家店花了109元買下那件粉色的公主裙。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同時也感到媽媽是一個懂得節省和會生活的人,我要向媽媽學習!
合理安排時間
四(5)黃菲菲 竹西小學
?中秋節的早晨六點半,媽媽就出去買菜了,等我起床的時候才八點鐘媽媽就已經把菜收拾干凈下鍋了。
我揉揉眼睛????疑惑地堆媽媽說:“咦?媽媽你做事怎么這么快啊?不僅把雞、肉、蝦全部搞好,還把這么多的衣服也洗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媽媽笑著說:“其實合理地算好時間是很重要的,我7點買菜回到家,用了10分鐘把蝦洗干凈,再用油炸一下,接下來用20分鐘,分別把豬蹄和公雞洗干凈、過水,同時用小火煨在兩個不同的鍋里,剩下的30分鐘剛好把衣服洗干凈、晾起來。
哦……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數學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我以后也要把我的學習時間好好安排起來。
生活中的數學
四年級(1)班 周恬
生活是美好的,我迫不及待地 想看到長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提到數學,我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為什么?正是我不愛動腦筋的原因。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數學的奧秘,今天我便體驗了一回。
呀!家里的水果又沒了,媽媽問我想吃什么水果,我說:“想吃冬棗。”我和媽媽便來到了水果店,走上前一看,有幾個筐都裝著冬棗,我想:每一筐都是滿滿的,為什么要分著擺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有幾種價格:一筐是八元一斤,另一筐是十元一斤,最后一筐是十五元一斤,看上去都一樣,仔細用手一捏,便知道了結果,有軟有硬,這便說明了棗子的新鮮程度是不一樣的。我便問媽媽:“我們該買哪種呢?”媽媽卻說:“你自己應該動腦想想,買哪種劃算呢?”我撓著頭,苦腦起來。我想:八元和十元只相差了兩元,而十元和十五元相差了五元,我就取中間的吧!十元一斤買兩斤只要二十元,十五元一斤買兩斤就要三十元,它們之間相差了十元,而這個十元就又可以買一斤十元一斤的棗,可它們之間最終的區別是價格最貴的大點,而八元一斤的不僅小,而且會有壞的摻雜在里面,口感都一樣,我最終覺得還是十元的劃算。因為我不僅吃到了口感新鮮的棗,而且還吃到了數量最多的棗。
這件事告訴了我,便宜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許它摻雜了商家的邪念。而最貴的不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達到了我們的所需,并且物美價廉,就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盲目消費喲!
算24點?
四(5)班?? 陳瑞杰?
今天晚上,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算24點吧,正好來考考你數學學得怎么樣?"規則是:用4個數字不論加減乘除,不能重復使用,最后得數是24就行了。媽媽給我出了三道題:1、2、3、6;1、1、1、8;5、5、2、2。
第一題,我低頭算了算,答案出來了,我高興地大喊:“媽媽,第一題我知道答案了!用2+3=5,5-1=4,4乘6等于24,對嗎?”媽媽高興地說:“很好,真棒!”
第二題,我看了看就知道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用1+1+1=3,3乘以8等于24。”媽媽聽了以后微笑著點了點頭。
第三題,這是我計算用時最長的一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算出來了:5+5+2=12,12乘以2等于24。
這次媽媽出的題目都非常簡單,以后我一定要經常算,以此來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創作編號: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創作者: 鳳嗚大王*
日元和人命幣的換算
竹西小學四(一)班 薛悠然
媽媽出國工作三年,一個月是80000日元。當時100日元可以兌換8.10元人民幣,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6480元人民幣。
有一天媽媽從日本打電話回家跟我說:“兒子,在家用錢節省一點,媽媽的工資很低。”我問道:“為什么,不是說工資很高嗎?”媽媽說:“現在日元下跌了,媽媽走時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是6.10元人民幣,你能算出媽媽的工資是不是很低?”
我明白了:原來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在變成了6.10元人民幣,相對少了2元錢。這樣三年媽媽的工資少多少錢呢?原來是:80000÷100×8.1=8480(元),現在變成80000÷100×6.1=4880(元),8480-4880=3600(元)。如果這樣下來三年媽媽要少拿3600×12×3=129600(元),也難怪媽媽說工資太低,原來是日元下跌造成的!
還是用水杯喝水吧
竹西小學四(一)班 李嵐
開學以后,我們每天都從家里帶水到學校,因為水杯太重,常常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有的同學看到我們這副狼狽的樣子,就開導我們說:“傻瓜們,別用那么重的水杯了,去買礦泉水吧,不但方便,還不用背來背去。”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我們有點不相信,就花了一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礦泉水喝起來確實比從家帶的輕了許多,可是不到半天就沒了,這讓我對同學們的說法產生了懷疑,就算了一筆經濟賬:一瓶礦泉水要一元錢,而一杯水,只要幾分錢,而且喝完了還可以再去倒。回到家,我對媽媽說了一下,媽媽說:“可只算了表面上的經濟賬,那廢棄的瓶子給我們治理環境帶來的損失更是個驚人的數字。”我們來算算,一個人每天用一瓶水,全班一個星期就有50個人買,就是50×7=350(個),350個瓶子可以堆成小山了。我們一個班就有350個瓶子了,3全校、全市、乃至全國一年要產生多少廢棄的塑料瓶,我都不敢算下去了。
同學們快別天天買礦泉水了,從家帶水喝吧!每天帶水杯喝水可能確實重了點,但也鍛煉身體啊,經濟又環保,大家快點都行動起來吧!
親情數學題
四(一)湯慶穎
小朋友,你們現在一定還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吧?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父母,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呢?
有這樣一道親情數學題,它計算了從你在外地上班開始,你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你大學畢業后留在外地上班,一年只在春節回家一次,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3天出門應酬,再除去吃飯睡覺、上街購物的時間,真正陪父母的時間父母的時間只有20小時。如果父母在你工作時55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85歲,在剩余的30年里,你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算,從你大學畢業(大約是23~24歲)在外地工作開始,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會這么短吧?趁你先在還在家里,趕緊多做點家務,多多孝順父母,多多交流吧!不要到了以后再后悔哦!
創作編號: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創作者: 鳳嗚大王*
推薦訪問: 四年級 通用 數學上一篇:數學小論文范文(通用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