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冰血長津湖【六篇】

| 瀏覽次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冰血長津湖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冰血長津湖6篇

【篇1】冰血長津湖

《冰血長津湖》觀后感

高二五班 辛利民

今天晚上在學校看了一部電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名叫《血戰長津湖》。電影主要說了1953年一天,在朝鮮人民過著平凈的日子時,美國的轟炸機炸毀了他們的房子,中國志愿軍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故事。

長津湖之戰為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東部戰役,是朝鮮戰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當時,志愿軍一九兵團以16萬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包圍了美國陸戰1師和第7師共約3萬人,但由于嚴寒,補給不足,火力差距和美軍空中優勢等原因。志愿軍未能達到全殲陸戰師戰的目的,并付出了傷之六萬與人的慘痛代價。

而對戰局的突然變化,中國急調當時在山東整頓的九兵團約15萬官兵冒著嚴寒對美國陸戰1師和第7師的第31團發動了進攻。

在電影中有個志愿隊叫“北極熊“在領導看著搬運傷員時發現了有一位志愿軍叔叔舉著紅旗站在美國廢棄的坦克上,他已經凍死了,領導和兩位戰士向他敬軍禮,在早上,他們埋伏在靠近美國軍隊的營地上那時零下40度,志愿軍叔叔們美國侵略者用手榴彈炸開冰面,美國軍隊沉了下去。中國志愿軍取得了勝利。

在早上,他們埋伏在靠近美國軍營地的雪山上,那時氣溫是零下40度,志愿軍衣服單薄,冷的時候用哈氣來暖和,到了晚上九點,志愿軍的隊長吹起了沖鋒號,所有的志愿軍從四面八方開始進攻,他們拿著炸藥包趕來,有的竟與敵人同歸于盡,在槍聲中,志愿軍鮮血灑滿戰場,這都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者才流下的。

隊長使用了電報,要求派兵支援。美國軍打不過志愿軍了,坐飛機到了長津湖,包圍了美國侵略者長津湖,用手榴彈炸開了冰面,美國軍隊沉了下去,中國軍隊贏得了勝利。

在電影中有個志愿隊叫“北極熊”,在領導看著搬運傷員時,發現有一位志愿軍舉著紅旗,站在美國廢棄的坦克上,他已經凍死了,領導和兩位戰士向他敬軍禮。

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又想哭又生氣。要是沒有志愿軍,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謝謝你們。

我們以后也一定會像你們一樣堅強,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不被欺負!

【篇2】冰血長津湖

冰雪長津湖高二五班


《冰血長津湖》觀后感

高二五班 辛利民

今天晚上在學校看了一部電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名叫《血戰長津湖》。電影主要說了1953年一天,在朝鮮人民過著平凈的日子時,美國的轟炸機炸毀了他們的房子,中國志愿軍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故事。

長津湖之戰為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東部戰役,是朝鮮戰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當時,志愿軍一九兵團以16萬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包圍了美國陸戰1師和第7師共約3萬人,但由于嚴寒,補給不足,火力差距和美軍空中優勢等原因。志愿軍未能達到全殲陸戰師戰的目的,并付出了傷之六萬與人的慘痛代價。

而對戰局的突然變化,中國急調當時在山東整頓的九兵團約15萬官兵冒著嚴寒對美國陸戰1師和第7師的第31團發動了進攻。

在電影中有個志愿隊叫“北極熊“在領導看著搬運傷員時發現了有一位志愿軍叔叔舉著紅旗站在美國廢棄的坦克上,他已經凍死了,領導和兩位戰士向他敬軍禮,在早上,他們埋伏在靠近美國軍隊的營地上那時零下40度,志愿軍叔叔們美國侵略者用手榴彈炸開冰面,美國軍隊沉了下去。中國志愿軍取得了勝利。

在早上,他們埋伏在靠近美國軍營地的雪山上,那時氣溫是零下40度,志愿軍衣服單薄,冷的時候用哈氣來暖和,到了晚上九點,志愿軍的隊長吹起了沖鋒號,所有的志愿軍從四面八方開始進攻,他們拿著炸藥包趕來,有的竟與敵人同歸于盡,在槍聲中,志愿軍鮮血灑滿戰場,這都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者才流下的。

隊長使用了電報,要求派兵支援。美國軍打不過志愿軍了,坐飛機到了長津湖,包圍了美國侵略者長津湖,用手榴彈炸開了冰面,美國軍隊沉了下去,中國軍隊贏得了勝利。

在電影中有個志愿隊叫“北極熊”,在領導看著搬運傷員時,發現有一位志愿軍舉著紅旗,站在美國廢棄的坦克上,他已經凍死了,領導和兩位戰士向他敬軍禮。

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又想哭又生氣。要是沒有志愿軍,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謝謝你們。

我們以后也一定會像你們一樣堅強,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不被欺負!

【篇3】冰血長津湖

說句老實話,我一貫地不愿意去寫朝鮮戰爭中具體的戰例。因為實在寫不下去。幾十萬血肉之軀,哪一個都是爹媽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一個不被爹媽寄托了無限的希望?結果,槍聲一響,爹娘白養,都躺在朝鮮冰冷的泥土里,還被他們用血肉之軀保住的金日成掘了一次墓。俺自己的兩位堂兄就是志愿軍戰士,一個舅舅在志愿軍空軍,另一個舅舅也從朝鮮負傷歸來,雖然他們都沒有葬身朝鮮,但也從他們的口述中知道曾經的慘烈。既然如今有那么些躺著說話腰不疼的家伙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地意淫,只好說幾句。

志愿軍在朝鮮,包圍美軍一個團以上兵力的戰例只有兩次,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戰役中長津湖之戰(美韓方稱為下碣隅里之戰);另一次是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砥平里之戰(我方亦稱橫城反擊戰)。而我們的文字宣傳資料包括彭德懷的談話,都說,志愿軍殲滅美軍一個整團的惟一戰例就是長津湖作戰,且美軍第7師第31團的團旗也掛在軍博,似乎無懈可擊。

1950年11月28日,毛澤 東電令彭等,并轉九兵團宋時輪等:“此次是我軍大舉殲敵根本解決朝鮮問題的極好時機,西線爭取殲滅五個美英師及四個南〔朝〕鮮師,東線爭取殲滅兩個美國師及一個南〔朝〕鮮師,是完全可能的”;12月4日電令:“敵已下令由下揭〔碣〕隅里以飛機撤走被圍之美軍五七兩團,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揭〔碣〕隅里飛機場不使敵軍撤走,并對五七兩團之南撤部隊予以殲滅,只留下其在柳潭里地區之固守部隊圍而不殲,以利鉤〔釣〕魚。”同日,毛親筆寫的新華社新聞稿向全世界宣布:“東線方面,被朝鮮人民軍及我國人民志愿軍在咸興北面長津湖一帶地區所切斷和包圍的美侵略軍陸戰第一師、步兵第七師兩個師的主力,已被殲滅一大部分,殘敵繼續被殲擊中。又咸興向北面增援的敵軍,已被數次擊潰,并受到殲滅性的打擊。”該稿件當晚廣播,次日見報。不過廣播里還說:“殲滅美國海軍陸戰第一師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到戰役結束,17日,毛致彭、宋等電:“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由于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斗激烈,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為了恢復原〔元〕氣,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提議該兵團在當前作戰完全結束后整個開回東北,補充新兵,修整兩個月至三個月,然后再開朝鮮作戰。”(以上引文見《建國以來毛澤 東文稿》第一冊,P689,P708,P710,P724。)僅根據上面電文,我們不難判斷:長津湖一戰,老毛殲滅兩個美軍師加一個南朝鮮師的命令變成“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而宋時輪的九兵團“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不得不調回國“補充新兵”了。

戰場情況如何呢?所述美海軍陸戰一師、陸軍步七師確已被九兵團3個軍包圍,這三個軍應屬加強軍,每個軍配備四個師。將第30軍88師、89師和第32軍94師分別調入九兵團所屬三個軍,使各軍均下轄四個師,并將在蘇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數百名青年學生和在四川起義的原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董宋珩部約1.5萬人分別補入九兵團各軍,基本達到了每師一萬人,每軍五萬人的標準,全兵團共十二個師約16萬人。

美陸軍第三師由咸興北上增援,沿著海邊前進,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認為自己可以突圍,陸三師便沿著海邊布防接應陣地,未投入作戰。這時有一件小事:九兵團從福建開進朝鮮,著裝仍是夏裝。為了趕著投入戰斗,入朝前發給棉衣棉褲,無內御寒服裝。而美軍前線要求空投彈藥,美軍司令部方面分析認為:彈藥補充是次要的,御寒裝備是主要的,首先保人身安全避免凍傷為主。如果沒有彈藥作戰,可以投降。但凍死凍傷是絕對不允許的。于是空投了御寒裝備而非彈藥,這是兩種軍隊生命觀念差別的體現。1942年11月,鑒于一個姓蘇立文的家庭有五兄弟同在一艘軍艦上服役,而此艦在對日作戰時被擊沉,五兄弟同時葬身太平洋。美國國會通過《蘇立文法案》,嚴禁同一家族的兄弟全部上前線。《拯救大兵瑞恩》描述的就是執行這個法案的一個案例。在一位美軍陣亡戰士的墓碑上刻著他母親的話:“對于世界,你只是一個士兵。對于我,你就是整個世界!”當我們讀罷報紙上曾經大力宣傳過的,黃繼光母親送另一個兒子參軍的事跡,如何理解這兩種境界?

作戰時氣溫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至零下四十五度之間,九兵團凍死凍傷極其慘重,美軍繳獲的我軍第27軍戰場總結稱:“食物和居住設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這就發生非戰斗減員達1萬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的使用也是一個原因。戰斗中,士兵在積雪地面野營,腳和手等凍得像雪團一樣白,連手榴彈的弦也拉不出來。引信也不發火。手腳凍得不好使了。迫擊炮的身管因寒冷而收縮。迫擊炮彈有七成不爆炸。”“我們戰術呆板。對敵估價過低,分散了兵力,上級部隊過于分散,小部隊過于集中。機動過程中,先頭3個師之間距離太大營和連那樣的小部隊又太密集,兵力展不開。再有偵察不周密,因此,投入敵人的火網,受到重大損失。”美軍繳獲的第26軍作戰總結稱:“士兵餓了吃冷食。有的人兩天中只吃幾個山芋。因此,不能保持戰斗所需要的體力。而且,傷員也不能后送。我們的火力根本不足,想使用火炮也沒多少彈藥,而有不少炮彈還是不爆彈。”絕了,電影《甲午風云》里的場景在長津湖作戰中重現了,蘇聯老大哥賣的軍火!該總結描述美海軍陸一師:“步兵、坦克、炮兵和飛機間的協同,驚人地密切。不僅縱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與輕自動火器、火箭筒和無后坐力炮,也都做了協調一致的配置。這些火器都是隱蔽配置的,所以在我軍接近至70-100米時,突然開始射擊,使我步兵難于展開,并造成了傷亡。”繳獲的第20軍總結道:“我們分割包圍敵人是成功的,但在逐次殲滅敵人上卻是失敗的。下級部隊沒有執行上級的命令。例如,由于沒有殲滅柳潭里之敵,也沒有殲滅下碣隅里之敵。下級部隊提出提前開始戰斗,各個殲滅敵人的意見,由于上級沒有批準,就給敵人以突出包圍圈的機會。我軍的通信聯絡是不順暢的。例如,從上級司令部得到指示需要2天以上。由于敵情變化迅速和我通信聯絡遲緩,我們就失去了有利戰機,上級命令也無濟于事。”眼瞧自己的部隊傷亡慘重,宋時輪傷心至極,要求辭職,毛只得派宋的老首長陳毅親自去安撫。這次團團包圍美軍的我軍第九兵團已失去作戰能力,撤回東北,直至3月18日第四次戰役第二階段才重返朝鮮。(本節參閱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日本人眼里的朝鮮戰爭》,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下部第1-110頁。)

中國的文人們有大量描述長津湖作戰的故事,例如王樹增所著《中國人民志愿軍征戰紀實》。這些作品善于描述具體的作戰故事,用某一個局部如何威風八面地打了什么漂亮仗之類,甚至不吝筆墨大寫楊根思之類英雄以壯行色。說到具體傷亡,則用“中國軍隊在東線戰場的損失沒有公開的確切數字記載”作最好的搪塞,就連毛電報里“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也不算數了。

美軍又如何呢?各國隨軍記者分別記錄、拍攝了作戰實況,女記者希金斯后來還出版了《朝鮮戰爭》一書,詳細地報導了長津湖作戰的每一個進程。這些介紹絲毫不隱瞞美軍艱難困苦的作戰以及準確無誤的傷亡記錄,也有他們勝利的記載。史密斯少將在接到退卻命令后,從容地告訴記者們:“退卻,是被敵人所迫,向友軍保持的后方地域轉移。但是,這次作戰,后方也被敵人占領著,而且,打垮敵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們不是退卻,只是要對不同的方向實施進攻。”就在毛廣播宣布陸一師“已被殲滅一大部分,殘敵繼續被殲擊中”之次日,美軍運輸指揮司令丹納空軍少將飛抵下碣隅里,建議用C-47“空運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斷然拒絕了這個建議,只同意運走傷兵,其余的部隊隨他作戰前進,從地面執行麥克阿瑟的撤退命令。陸戰一師從興南港登船撤離的人數是22215人,還有約1000名重傷員已直接空運日本。最后統計損失:陣亡83人,負傷后死亡20人,失蹤7人,傷506人,合計616人,主要是師輜重隊的傷亡,作戰部隊基本無損。這就是老毛廣播的“已被殲滅一大部分,殘敵繼續被殲擊中”的美國海軍陸戰第一師。

根據美軍戰后公布的資料,陸戰1師從10月26日至12月15日的傷亡情況(從元山登陸進入東線戰場到從興南登船撤出整個東線作戰,而非僅指長津湖之戰)是: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斗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斗減員,主要是凍傷和消化不良,但在戰役期間大部就已傷愈歸隊。此外陸戰隊飛行員還有8人陣亡,4人失蹤,3人負傷。這樣的傷亡數量對與1個編制人數為2.5萬人的作戰師來說,能稱得上是重創嗎?

關于美陸軍第七師,其受到攻擊的主要是第23團1營、第31團3營和第32團1營,這3個營即彭德懷說的惟一全殲的第31團,軍博那面旗就是第31團的。這三個營分別堅守長津湖附近三個陣地,以掩護陸軍第七師撤退。戰斗中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陣亡。激戰過后,這3個“被全殲”的營原有人數2500人,此戰后歸隊1050人,損失約3/5。在這三個營的掩護下,第七師順利突圍抵達興南港。(亞歷山大著《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396頁。)

麥克阿瑟先是拒絕承認中國軍隊介入朝鮮戰爭,甚至第一次戰役打擊了美軍,有諸多志愿軍官兵被俘的情況下仍認為是小股部隊。11月24日再次發起攻勢后,遭到中國大規模軍隊的迎頭痛擊,這時麥克阿瑟轉而驚慌失措,匆匆下達全線撤退命令。此舉造成美國朝野人心惶惶,美軍也遭到從未有過的大潰敗。就連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也認定敗退,杜魯門慌亂之中于1950年12月15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甚至說出使用原子彈的話來,引發西方盟國一片混亂。美國國內則認定美軍陸軍第七師與海軍陸戰第一師注定要被全殲,當然,這與毛澤東親筆撰寫的新聞稿不無關系。然而,就在杜魯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的當天,已被毛宣布“已被殲滅一大部分,殘敵繼續被殲擊中”的海軍陸戰第一師、陸軍第七師,以及未加入戰斗的陸軍第三師,總兵員10.5萬人,連同朝鮮難民9.1萬人,車輛1.75萬輛,其它軍事物資35萬噸,以完整建制安全撤離北朝鮮,24日撤離完畢,全部抵達釜山。尤其是海軍陸戰第一師,這個被各種不詳的流言環繞的部隊基本無損地抵達釜山,隨即又投入了抗擊第三次戰役的作戰,而圍殲他們的第九兵團卻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出戰斗回國修整。嚴格地說,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價值觀造成的不同結果,不給武器給寒衣,美軍從容地應付了嚴寒的襲擊,而第九兵團甚至有成建制的士兵凍死在陣地上,慘不忍睹。

長津湖作戰的戰略意義是一掃美國上下的悲觀氣氛。美國《時代》周刊社論寫道:“第一陸戰師突出自詡不敗的中國軍隊的重圍到達興南,帶著裝備、傷員和俘虜啟??去釜山時,朝鮮戰爭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樣式了。長津湖作戰的消息、照片和電影等對決定合眾國的政策,比大辯論(注:當時美國朝野正在進行是否撤軍回國的辯論)的所有言論作用都大。美國人民和得到加強的第8集團軍,現在決心留在朝鮮。”

1951年1月1日凌晨,毛力斥彭德懷的異議(彭認為志愿軍經過兩次連續的戰役,迫切需要修整,從政治意義上亦不應跨越三八線),下令發動了第三次戰役,為的是消滅三八線:“所謂三八線在人們腦子中存在的舊印象,經過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李奇微卻采取了節節抵抗,消耗敵方有生力量之后便后撤的戰術,放棄漢城,一直撤退到37度線附近。與此同時,聯合國內諸多其它國家提出停戰方案,均遭毛拒絕。然而,當志愿軍攻勢稍停,李奇微立即命令展開局部追蹤反攻,主力則設置37度線附近的防衛陣地。雙方均無包圍及反包圍之情況。1月31日,李奇微下令進行大規模戰斗偵察,不給中朝方以重新編成的時間,2月3日進占砥平里。11日,中方發動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13日,志愿軍3個師包圍美軍第23團加一個法國營。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撤出砥平里的建議被李奇微否決,李下令死守,決不允許中朝軍隊奪回砥平里,否則美第九軍右翼空虛,一旦遭襲,必然危及整個防線。美23團團長弗里曼率部布置環形防線,準備死守。彭德懷則嚴令包圍砥平里的第39、40、42軍主力全殲守敵,拿下砥平里。血戰進行了三天兩夜,在付出重大犧牲以后,援救砥平里的美軍第五騎兵團突破打援部隊的層層防線,突進抵達砥平里,它的抵達使23團振奮起來,顯示出更頑強的戰斗力。18:30,彭德懷只得下令撤軍。此戰乃志愿軍入朝以后聯合國軍首次擊潰志愿軍竭盡全力的攻勢,堅守住了陣地。須知,除了打援部隊之外,我軍3個師圍殲美軍一個團加法軍一個營結果卻失敗了。而美軍抵達的增援部隊實際上只有五輛坦克搭載著23名步兵,且其中13名是傷兵,彈藥也打光了。志愿軍僅遺棄在砥平里的尸體便達幾千具,39軍117師政治部主任吳書亦在此戰犧牲。另有數百人投降,當了戰俘。直至1989年,美國歷史學家考察砥平里,還發掘出來19具志愿軍烈士的遺骸。

李奇微認為,砥平里戰斗是整個朝鮮戰爭的轉折點,美軍中關于志愿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滅,尤其是對于聯合國軍其它部隊,鼓舞作用非常強大。事實上,此戰過后,志愿軍再也沒能包圍美軍的任何部隊,甚至連像樣的仗也沒打成過,只剩下拼命一著。相反,60軍180師卻在五次戰役中被圍殲。5月26日,毛致電彭:“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以達到殲滅任務。這是因為美軍到現時還有頗強的戰斗意志和自信心。為了打落敵人這種自信心以達最后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也就夠了。”電文下面就是毛關于殲滅一個整營的辦法,列舉了解放戰爭時期如何打蔣介石的戰例。這與本文開頭引用的一戰要殲滅美英軍七個整師之電令,判若兩人。因為朝鮮戰爭中毛的所有電報都必須稟報斯大林,而斯大林5月29日給毛的答復譏諷道:“還沒有任何根據可以認為,英美軍會像蔣介石那樣愚蠢,使你們能夠按照你們的選擇每次殲滅敵1個整營地殲滅其軍隊。”(引文參閱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中冊,第772、774頁。)

但是,美軍的反攻節節挺進,在上述電文來往的幾天里,到六月初,美軍攻占預設的“懷俄明線”。而毛已經心虛了,6月3日,派高崗陪同金日成到莫斯科請求蘇聯出面呼吁停戰,這與年初堅決拒絕聯合國停戰提案又判若兩人了。13日,斯大林復電:“關于停戰。我們認為,現在停戰是件好事。”事實上,五次戰役我軍全線潰敗,盡管范弗里特暴跳如雷要求至少攻占平壤,但杜魯門宣布:“在這次戰爭中,我始終不變的堅定信念證明,聯合國不允許侵略者將以不良的行為得到的成果據為己有。但是,我認為美國的真正敵人是克里姆林宮,而且不會忘記,只要這個敵人在幕后操縱,就不能浪費美國的力量。”不允許范弗里特越雷池一步,朝鮮戰爭于是進入談判階段。

(未注明的引文參閱:王樹增《中國人民志愿軍征戰紀實》;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紀事》;國防大學譯著《美國兵在朝鮮》1,2,3冊;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年譜》等出版物。)

【篇4】冰血長津湖

《冰血長津湖》觀后感

高一十班 孫云杰

周四晚上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冰血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是中美軍人都不愿回憶的一場血戰。

“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狼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美軍陸戰1師的作戰處長鮑澤上校的一段回憶錄。

長津湖戰役—美軍戰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交鋒的對手來自英勇無畏的志愿軍,志愿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狠命進攻打敗了美軍王牌部隊。為了隱蔽,零下40多度夜晚行軍。埋伏時,許多戰士長時間成進攻匍匐姿勢,就再也沒能站起來,永遠的留在皚皚白雪之下。一個連隊成建制的被凍僵。犧牲時所有槍口都對著公路。聽到沖鋒號,已經被凍得神志不清的展示托著被凍壞的腿仍在沖鋒。戰爭開始時,已有四分之一的兵力被凍傷失去戰斗力。看到這些,唯有感動。

盡管條件異常艱巨,但是九兵團廣大戰士在戰斗中依然那樣勇敢無畏,在戰斗中,戰士們體現了毛澤東所說的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中國軍隊好像對美軍熾熱的火網毫不在意似得,第一波倒下,第二波繼續跟進,他們不怕死,堅持到最后一人的姿態,仿佛是那些殉教者,這種精神來源不單純是強制和命令,可能是因為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帝國主義的憎惡,堅信現在進行的這次戰爭是“正義戰爭”。

拋開政治,為了祖國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每一位志愿軍展示都是不朽的,作為志愿軍的每一個個體都值得國人永遠的尊重和緬懷。

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我們,就更應該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們要懂得正是有了這些無所畏懼的志愿軍,才有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努力奮斗,用我們雙手創造一個更輝煌的中國。

【篇5】冰血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的簡介 長津湖戰役傷亡了多少?

>關于長津湖戰役簡介,這是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一場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決定性的戰役,是在抗美援朝戰役東部戰場中極為關鍵同樣極其慘烈的一場戰役。1950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悄悄的摸索著渡過鴨綠江,進入到當時的北朝鮮的東北部地區,當時包圍朝鮮東北部長津湖地區的美軍第十軍感到十分意外,于是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展開了大規模的軍團作戰,美軍等多國部隊共計六萬五千多人被中國志愿軍十六萬人包圍。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志愿軍雖然成功的反包圍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但是由于當時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天寒地凍,中國軍隊因為在嚴寒中嚴重凍傷和武器彈藥以及補給的嚴重匱乏,導致了無力去阻止在裝備和補給方面十分充足的美軍部隊,以至于使得美軍部隊突出層層重圍,完全的撤離了北朝鮮。長津湖戰役簡介中可以看出,此次戰役一共歷經17天,真正發生戰斗時間長達10天之久,這次戰斗雖然成功的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逐出了北朝鮮,但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華東野戰軍一個兵團被徹底打殘,在朝鮮戰爭中再也沒有發揮主力的作用。長津湖戰役由于氣候和補給不足導致中國軍隊沒有成功圍困聯合國軍隊的戰略目的,從而也導致了美國為主的聯合國部隊有了休整的時間和喘息的機會,在南朝鮮中,聯合國部隊也站穩了腳跟。在抗美援朝中,長津湖戰役阻止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占領北朝鮮的目的,在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津湖戰役傷亡也是極其慘重的。因為后勤和醫療補給的匱乏,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死亡率上跟聯合國軍相比是很高的,同時加上當時嚴寒的天氣,也使得在戰備條件上人民志愿軍減員更加嚴重,根據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軍史和后勤保障記載,在長津湖戰役中,第二十七軍一共減少一萬九千多人,其中在戰斗中犧牲的有八千八百三十九人,因為嚴寒導致戰斗損失的一萬零六百多人,第二十軍減少作戰人員大約為兩萬人,其中陣亡四千四百多人,受傷的有兩千九百人左右,失蹤或者被俘七百六十四人,凍傷減員一萬一千多人。二十六軍雖然后來參加的戰斗,無法確切的統計詳細的減員傷情,但是從粗略的統計來看戰斗傷亡約五千多人,凍傷減員一萬人左右聯合軍方面,根據美國在戰后的數據公布的情況來看,在長津湖戰役的整個過程中,總共減員一萬三千多人,其中死亡2100人,被俘的約為300人左右,其他的都是輕微凍傷和戰傷也都治愈恢復。長津湖戰役傷亡對比可以看出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損失對比為四比一,死亡對比約為五比一。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把美國部隊趕出北朝鮮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長津湖戰役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說法,那么長津湖戰役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從戰略目的來考慮,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妄圖包圍長津湖地區,已達到迅速吞滅北朝鮮的目的,而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則是守衛北朝鮮并且合圍聯合國軍,打擊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從戰略意義上講,長津湖戰役中國志愿軍達到了自己的部分目的,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部撤離北朝鮮,戰略目的徹底淪陷。在聯合國軍全部撤出北朝鮮之后,雖然中國軍隊達到了部分的戰略目的,但同時部隊受到了嚴重的損失,重大的傷亡也使得解放軍重要的師部都受到了嚴重的挫傷,大大減少了其主要戰斗力。而美軍部隊從此徹底撤離了北朝鮮,全面侵占朝鮮的戰斗意圖破滅。在中國和美國不同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他們同時認為長津湖戰役是自己的一次重要的勝利戰役。中國人民志愿軍成功的驅逐了聯合國軍,改變了朝鮮戰爭的大局發展,也是對聯合國軍一次大規模的戰略勝利。美國軍隊認為,他們大大挫傷了中國志愿軍的主要師部,令中國人民志愿軍不得不撤回自己的前線部隊進行更換,為其在南朝鮮站穩腳跟提供了時機。所以說長津湖戰役真相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結果,總體而言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爭中極為重要的一次勝利。長津湖戰役對于整個朝鮮戰爭來說意義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產生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后人對長津湖戰役評價也各不相同,不可否認的是,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志愿軍開始扭轉了整個戰爭的走向。長津湖戰役后,志愿軍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整個朝鮮半島的東部地區,自此以后聯合國軍再也沒有踏過三八線半步,徹底將美軍遏制在了三八線以西。毛澤東評價長津湖戰役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同樣,在這次戰役中,也暴露了志愿軍物資困乏,火力不足等一系列的缺點,看出了志愿軍和美軍在裝備上的實力懸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長津湖戰役成功撤離之后,也被高度的贊賞和評價,他們被認為重挫了人民志愿軍的士氣和戰斗力,使得中國志愿軍主要作戰軍團不得不撤離前線,也奠定了美國軍隊將朝鮮戰爭繼續持續下去的信心。雖然在軍事戰略上有了重大的挫敗感,但是在軍事實力上美國有著巨大的信心準備。人們對長津湖戰役的褒貶不一,對長津湖戰役也大致不同,但是就整體的戰爭走勢而言,長津湖戰役在整個戰略意義上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局勢,中國志愿軍迫使美軍撤退三八線以外,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在取得戰略性勝利的同時,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各個師部也逐漸撤離前線。

【篇6】冰血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觀后感

長津湖戰役(The Battle of Chosin)發生在1951年11月27日,當時,陸戰一師前進到長津湖西側,這里連綿的山地。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十萬大軍的包圍中。影片中一張戰場形勢圖,顯示了雙方戰場態勢。藍色為陸戰一師的位置和突圍路線。湖東側是陸戰一師的1團和5團共8000人,湖的南頭是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是陸軍第7師31團在擔任右翼掩護,有4000人。合計總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戰斗中陸戰一師還得到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紅色為另一方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圏,為9兵團的20J,27J和26J共三個軍,最終投入兵力計15萬人。中間淺藍色是長津湖,它是截流長津江的水庫,長津江流入鴨綠江。

老后視角

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斗,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斗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可愛。

戰死的士兵在掩埋前保持凍結的姿勢

被俘士兵的腳凍成冰坨,陸戰隊士兵脫下鞋來,發現腳趾被凍掉在鞋中

陸戰一師師長,作為主角,在影片中一帶面過。史密斯將軍是個富有經驗而且非常謹慎的指揮員。陸戰一師深陷重圍未被殲滅,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揮。

第7師31團遭到毀滅性打擊,只幸存300余人,費思中校最后指揮突圍時陣亡。

戰斗結局

陸戰一師最終突出重圍,一路撤到興南港,乘船離開了。同時帶走了9萬多北朝難民。此役美軍傷亡5000人,其中第7師31團占到3000多人。戰役雙方共傷亡數萬人。

陸戰一師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戰爭中,參加了瓜達爾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對日作戰屢建奇功。二戰后,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在索馬里進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這部影片中除了幾個歷史學家外,其他的解說都是老兵們的語言,即使他們不出現于畫面。他們心里沒有仇恨,會擁抱昔日的對手。老兵們有自己對勝敗的詮釋他們覺得,雖然沒有勝利,但是南韓還在,值得去戰斗 。此生無悔,一點也不!

9萬多難民隨著陸戰一師撤離了,看這畫面上那些婦女和兒童,感到一絲絲欣慰。

推薦訪問: 冰血長津湖 六篇

【冰血長津湖【六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