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炎常缺乏明顯呼吸系癥狀,癥狀多不典型,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漏診、錯診。首發癥狀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或有意識障礙、嗜睡、脫水、食欲減退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5篇
【篇一】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新冠肺炎 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1.開學方案的制訂。(辦公室、學生處、總務處、教務處)
2.返校師生及工勤人員健康狀況的跟蹤。(教師:辦公室 學生:學生處 食堂工作人員:總務處 保安、保潔:學生處)
隔離期未滿14天的深圳市外回深人員不得返校。
所有師生及工勤人員返校時必須向學校相關部門提供“電子健康卡”,電子健康卡為綠色方可返校。
所有同學開學報到時必須向班主任提供接種流感疫苗或與肺炎疫苗聯合接種的報告書和相關票據。
3.宣傳以及橫幅(含電子顯示屏)、工作牌的制作。(辦公室)
4.制訂并印發開學須知()。(高考部 教務處)
5.召開教職員工開學前的培訓會。(辦公室 督導室)
主持:
培訓高三開學工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
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
總結講話。()
6.開學前疫情防控物資的準備。(總務處)
7.食堂、隔離室的安排布置。(總務處)
隔離室1:學校醫務室相鄰房間;(責任人:)
隔離室2:學生公寓1-113室。(責任人:)
8.進校通道及警戒線的布置、宿舍的安排布置。(總務處 學生處 高考部)
9.教室布置、開學第一課PPT課件制作()、開學流程圖和校園平面圖設計制作()。(教務處)
10.開學前三天對校園環境(教室、寢室、食堂、辦公室等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總務處 學生處)
搞好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
對課桌、椅子等物體表面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抹布搽拭消毒,30分鐘后清水清拭干凈。
地面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地消毒,30分鐘后清水拖地干凈。
【篇二】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11、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 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
【篇三】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新冠肺炎 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 1. 發病前 14 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
發病前 14 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
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 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 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 2019-nCoV 被證
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 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 1 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
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 C
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 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
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 浸潤影, 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 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 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
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 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 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 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 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 鼻。
(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
活禽和野生動物。
(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 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
如有發燒、 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 居家休息, 減少外出和旅行, 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
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 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 3 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 1 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 14 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
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 3 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 ( 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
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 2 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
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
2020 年 1 月 23 日 1. 開學方案的制訂。(辦公室、學生處、總務處、教務處)
2.返校師生及工勤人員健康狀況的跟蹤。 (教師:辦公室 學生:學生處 食堂工作人員:總務處 保安、保潔:學生處)
①隔離期未滿 14 天的深圳市外回深人員不得返校。
②所有師生及工勤人員返校時必須向學校相關部門提供“電子健康卡”,電子健康卡為綠色方可返校。
③所有同學開學報到時必須向班主任提供接種流感疫苗或與肺
炎疫苗聯合接種的報告書和相關票據。
3.宣傳以及橫幅(含電子顯示屏) 、工作牌的制作。(辦公室)
4.制訂并印發開學須知() 。(高考部 教務處)
5.召開教職員工開學前的培訓會。 (辦公室 督導室) 主持:
①培訓高三開學工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 ()
②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 ()
③總結講話。()
6.開學前疫情防控物資的準備。 (總務處)
7.食堂、隔離室的安排布置。 (總務處)
隔離室 1:學校醫務室相鄰房間; (責任人:) 隔離室 2:學生公寓 1-113 室。(責任人:)
8.進校通道及警戒線的布置、 宿舍的安排布置。(總務處 學
生處 高考部)
9.教室布置、開學第一課 PPT課件制作()、開學流程圖和校園平面圖設計制作() 。(教務處)
10.開學前三天對校園環境 (教室、寢室、食堂、辦公室等場所) 進行預防性消毒。(總務處 學生處)
①搞好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
②對課桌、椅子等物體表面用有效氯含量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抹布搽拭消毒, 30 分鐘后清水清拭干凈。
③地面用有效氯含量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拖地消毒, 30 分鐘后清水拖地干凈。
【篇四】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篇五】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識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識 一、新冠肺炎知識問答 2 二、防護小常識 6 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 8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識 一、新冠肺炎知識問答 1.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狀病毒為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為SARS-Cov-2。因為人群缺少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狀病毒引起,WHO將SARS-Cov-2感染導致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其中多數感染可以導致肺炎,就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是什么? 冠狀病毒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該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4.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一般有兩種情形之一出現,即為無癥狀感染者:
一是經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
二是處于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狀態。
5.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么? 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由于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污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6.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飛沫傳播? 飛沫:一般認為直徑>5um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飛沫的產生:
(1)咳嗽、打噴嚏或說話;
(2)實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氣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過程中和心肺復蘇等。
8.什么是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病原體通過黏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播。
(1)血液或帶血體液經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
(2)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的分泌物引起傳播。
9.什么是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觀察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臨床表現?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1至14天,多為3至7天。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癥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兒童病例癥狀相對較輕。
12.在臨床上怎樣識別觀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
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范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或呼吸道癥狀的病例)。
2.臨床表現:發熱或呼吸道癥狀;
具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征;
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臨床分型有哪些? 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鑒別診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
新冠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 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鑒別;
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標準預防措施;
(2)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3)接觸和飛沫預防措施: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4)房間通風換氣;
(5)清潔、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熱水浸泡30分鐘、75%酒精、含氯消毒劑,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二、防護小常識 1.洗手在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訣和要領 (1)內:手掌相對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夾: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雙手互握,揉搓骨頭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轉動揉搓;
(6)立:五指并攏,將指尖立于另一掌心處,旋轉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轉揉搓。
3.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1)傳遞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3)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
(4)吃飯前;
(5)上廁所后;
(6)手臟時;
(7)在接觸他人后;
(8)接觸過動物之后;
(9)外出回來后。
4.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辦?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堿,并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酒精可滅活病毒,所以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還是醫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來說,大部分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具體請閱讀口罩包裝上的說明書;
(2)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將手洗干凈,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后,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3)將口罩佩戴完畢后,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非醫療高風險的一般工作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并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反復多次使用。口罩專人專用,人員間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體液污染要立即更換。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干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并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4)醫用標準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臉型小,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 1.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時應如何處理? 當出現如下情況時,需及時消毒處理:
(1)皮膚若被污染物污染時:應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氫消毒劑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凈;
(2)黏膜若被污染物污染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
(3)衣物若被污染物污染時:按患者衣物處理,若無肉眼可見污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然后按常規清洗,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2.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發熱人群應如何管理? (1)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學史,僅有發熱,體溫低于37.3℃,建議嚴格居家隔離,多喝溫開水,檢測體溫1至2天,無好轉,到門診、急診就診,外出時戴口罩;
(2)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學史,發熱高于37.3℃,有咽痛咳嗽,應到門診、急診就診,聽從醫生安排;
(3)符合本次流行病學史的發熱病人,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路上和醫院時盡可能遠離其他人,到發熱門診掛號就診,聽從醫生安排。
3.疫情來臨時,面對恐慌,我們如何應對? (1)保持生活的穩定性。維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納并覺察。生活中總會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納自己,停止對自己的責備。
(3)給自己列出一個愉悅反應事件清單,寫下那些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個電話、泡個熱水澡、做有氧運動、和家人一起游戲、完成擱置已久的計劃…… (4)放下手機、停止對疫情的過度關注,去做愉悅反應清單里的事情。
(5)當出現應激反應時(如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體沒有力氣、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網絡上介紹的新冠肺炎的癥狀,由于心理暗示,也會感到咽干咽痛、胸悶、頭昏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住院治療的重癥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應尋求專業評估及干預。
推薦訪問: 肺炎 防控 通用
上一篇:旅游自薦信2000字左右【4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