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集合6篇

| 瀏覽次數:

老年肺炎常缺乏明顯呼吸系癥狀,癥狀多不典型,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漏診、錯診。首發癥狀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或有意識障礙、嗜睡、脫水、食欲減退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6篇

第一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為有效防范疫情在企業發生、擴散,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秩序,根據XX文件要求,結合本企業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機制

(一)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包括領導體系、責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信息報告等內容。企業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成立工作專班,負責企業疫情防控工作。

(二)健全信息報告和聯絡員制度。要建立與所在街道、衛生健康等部門的信息通報機制,指定專人負責。建立疫情信息報告制度,明確流程和責任人。

二、嚴密排查

(三)加強返崗人員健康管理。做好員工健康狀況排查登記,確認員工健康后方可返崗。

(四)建立臺賬。實行返崗職工健康狀況“一人一檔”管理,全面掌握職工返崗前14天內的行動軌跡(地點具體到門牌號,時間具體到某日某時)、身體狀況是否良好、是否與發熱患者有過密切接觸、是否接觸過野生動物、返程交通工具及行程等情況。與返崗職工簽訂誠信承諾書。

(五)設置臨時隔離點。依托醫務室或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醫療保障,在企業醫務室、集體宿舍等區域按照要求設置臨時隔離室。不具備設置隔離場所條件的企業,根據市、區和園區統一安排,確定具體的隔離觀察地點,并按要求向所在園區和街道報備。

三、做好防控

(六)加強進出人員登記管理。每日開展兩次體溫檢測,多渠道及時了解員工健康狀況。在樓宇、園區大門及集體宿舍區等地建立體溫檢測點,加強門衛管理,落實24小時人員值守,對進出人員、車輛實行嚴格檢查,做好信息登記,一旦發現發熱或呼吸道癥狀者,要求其暫停上崗,并及時就醫。

(七)保持通風換氣。工作場所每天至少兩次保持30分鐘開窗通風。要關閉中央空調,確有需要的,按相關規定采取進風消毒過濾;對有回風的集中式空調系統,要在回風口設置低阻中效空氣過濾器,并加強新風口空氣過濾器的清潔和更換。

(八)做好清潔消毒。復工復產前,對所有場所進行一次消毒,之后定期開展消毒。安排專人對辦公區域、會議場所、生活設施及其他人員活動場所和相關物品定時消毒,對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重點區域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通勤車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更換椅墊套。

第二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

第三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

第四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一、新型冠狀的流行病學特點?新型冠狀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學史: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新型冠狀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新株。目前還未表現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過度恐慌,應注重預防工作。

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動物。此次中國武漢的2019-nCoV被證實可能存在有限的人傳人。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空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資料顯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為主。

二、新型冠狀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三、此次疫情的臨床特點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治療方法:目前對于由新型冠狀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疫苗可預防。主要是對癥與支持治療。

四、如何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狀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五、什么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六、個人如何有效預防新型冠狀?

1.加強個人防護。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觸時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觸摸過公共設施后、照顧發熱呼吸道或嘔吐腹瀉病人后、探訪醫院后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

(3)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避免接觸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2)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場所。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制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并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絕帶病上班、聚會。

如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的癥狀,居家休息,減少外出和旅行,天氣良好時居室多通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請佩戴口罩。要避免帶病上班、上課及聚會。

4.及時就醫。

從武漢等地外出旅行歸來,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根據病情就近選擇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診,同時告知醫生與類似病人或動物接觸史、旅行史等。

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防護?

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醫療操作可能傳播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發生。

堅持防治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把握防治關鍵: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狀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狀觀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1項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臨床表現: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狀確診病例、危重癥病例

確診病例: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行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癥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條。呼吸衰竭。膿癥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十三、新型冠狀病例報告

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觀察病例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由醫療機構在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采集標本進行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

無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送轄區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后,如不能排除,應組織區縣級專家會診;仍不能排除者由醫療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病種選擇“不明原因肺炎”。后續根據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訂正。

十四、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20日發布公告(2020年第1號),將新型冠狀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傳播。

2020年1月23日1.開學方案的制訂。(辦公室、學生處、總務處、教務處)

2.返校師生及工勤人員健康狀況的跟蹤。(教師:辦公室 學生:學生處 食堂工作人員:總務處 保安、保潔:學生處)

隔離期未滿14天的深圳市外回深人員不得返校。

所有師生及工勤人員返校時必須向學校相關部門提供“電子健康卡”,電子健康卡為綠色方可返校。

所有同學開學報到時必須向班主任提供接種流感疫苗或與肺炎疫苗聯合接種的報告書和相關票據。

3.宣傳以及橫幅(含電子顯示屏)、工作牌的制作。(辦公室)

4.制訂并印發開學須知()。(高考部 教務處)

5.召開教職員工開學前的培訓會。(辦公室 督導室)

主持:

培訓高三開學工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

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

總結講話。()

6.開學前疫情防控物資的準備。(總務處)

7.食堂、隔離室的安排布置。(總務處)

隔離室1:學校醫務室相鄰房間;(責任人:)

隔離室2:學生公寓1-113室。(責任人:)

8.進校通道及警戒線的布置、宿舍的安排布置。(總務處 學生處 高考部)

9.教室布置、開學第一課PPT課件制作()、開學流程圖和校園平面圖設計制作()。(教務處)

10.開學前三天對校園環境(教室、寢室、食堂、辦公室等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總務處 學生處)

搞好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

對課桌、椅子等物體表面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抹布搽拭消毒,30分鐘后清水清拭干凈。

地面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地消毒,30分鐘后清水拖地干凈。

第五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匯報

1、加強預檢分診的篩查工作,嚴檢執行門禁、陪護和陪患就診制度,確保“一患一陪護”,嚴格執行“健康碼”掃碼登記制度。

2、加強醫院感染工作的督導檢查,院感人員每天早上八點以后都會親自到科室檢查指導院感工作,確保院感工作萬無一失。

3、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相關文件要求不斷更新和完善相關工作流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孕產婦、兒童就診轉診工作流程),加入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孕兒轉診群,發現可疑患兒及時聯系并按要求實行轉診。

4、預防接種室從20xx年3月5日開始正式復診,采取提前預約患者分時間段就診的方式接診,以免造成人群聚集增加感染的風險。

5、根據相關文件和上級指示不斷完善和改進工作,推動各項工作平穩前行。

6、繼續派10人在南路口執勤,從早8點到晚上10點。所有上崗人員還負責進出城車輛的消毒工作。

7、完善防控預案及院感應急預案,組織一次桌面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8、開展核酸檢測、抗體檢測,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必須做,住院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9、建立單位職工上下班專用通道,加強每日體溫監測,要求有異常及時上報。設置入院患者進出獨立通道。

10、加強預檢分診的能力建設,充實力量。召開預檢分診人員專項會議,要求嚴看死守。

11、完善網上預約平臺,全面實行掃碼掛號預約制度。全院職工轉發預約二維碼,加強宣傳。近兩日診療患者已達到90%以上預約。

第六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最新2021中國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345”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在世界公共衛生史上是罕見的。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如何高效整合資源,靈活調整策略和行動,將疫情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對國家治理水平、應急能力的檢驗。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采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的出色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范。在3月29日舉行的疾控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座談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了在疾病防控方面的“中國方案”。

一、把好疫情擴散的“三個關口”

在疫情防控期間,指導、督促武漢市全面強化社會面管控:

1.把好“入口關”,嚴格農貿市場管理,嚴禁野生動物和活禽進武漢;

2.把好“出口關”,落實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等體溫篩檢。

3.把好“聚集關”最大程度減少公眾聚集等。

二、把好社區防控、發熱門診、面對面流調“三道防線”

1.社區防控:武漢市2輪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深入13個區,對258個街道、485個社區、1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進行蹲點巡查,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落實網格化防控措施,實現對所有小區(村)24小時封閉管理。

2.發熱門診: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監測報告“兩張網”作用。緊緊扭住核酸檢測這一樞紐環節,不斷提升檢測能力、效率和質量。

湖北省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300人份提高到3.5萬人份,反饋結果時間從6天縮短到4-6小時。做到疑似病例、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應檢盡檢、即送即檢、日清日結”。

3.面對面流調:組成近1300個流調小分隊,貫徹防控工作方案和“四早”技術方案,僅在武漢市就累計完成1.2萬名病例流調,3.7萬名密接人員追蹤調查。

三、把握好2小時、12小時、24小時“三個時限”

醫療機構發現病例后2小時內增加網絡報告、檢測機構12小時內反饋檢測結果、疾控機構2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并追蹤密切接觸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四、抓好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三個重點”

落實15項防控方案要求,通過明察暗訪、督導、調研等方式,查找養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特殊場所的薄弱環節,督促整改落實。

組建心理援助服務組,提供服務2萬多人次。指導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學生等加強個人防護。

五、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防控措施;管好確診、疑似、發熱、密接這“四類人員”;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這“四應四盡”。

六、落實“五包一”社區防控責任制

1.發放一張社工聯系卡、一張疫情明白紙、一支體溫計、一包防護手套、一包醫用口罩,即“五個一”工具包。

2.做到排查、管控、督導、宣教、關愛,即“五個到位”。

推薦訪問: 肺炎 防控 集合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集合6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