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漢語詞語修身齊家:2001年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辦公室黨課立德修身齊家治國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辦公室黨課立德修身齊家治國5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家風
摘要:《禮記·大學》中這樣記載: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我們由此可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來之不易。河山一統是個漫長而好大的工程,然而與這相對比的又是修身這一件如此精細的事情。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修身與齊家無疑與家風息息相關。由此,良好家風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關鍵詞:家風;齊家;個人;社會
一、什么是家風
家風即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二、家風的形成
1、家風形成的因素
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齊家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也是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詞,同樣地,這也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基礎上,通過治理家庭,最終可以一統天下,換得天下太平。這便是自古至今無數學者心中的最高理想。然而事實是,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也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于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中影響始終不衰。由此可見家風的形成不僅與家庭修養、社會大環境有關,同樣與經濟條件以及其他外部條件有關。
2、良好家風的形成
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的家風不好,然而家風就現實而言確實有好有壞。有的家庭可以從小給小朋友灌輸尊老愛幼、文明禮讓的思想,而有的家庭則是以恃強凌弱、鉆社會縫隙“榜樣”教育小朋友。都言“養不教父之過”,可鑒,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子女所具有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家風的形成也在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出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即便經濟條件等外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良好家風的形成,為人父母,依然要為子女的未來以及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負責。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樣,才能有助于良好家風的形成。
三、家風的影響
家風不僅有影響與個人的成長成才,同樣作用于社會的發展。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無疑對子女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條件以及父母的感情狀況等問題固然會影響到良好家風的形成,然而,好的家庭更應該教育子女如何面對各種社會中的不良影響,防止子女誤入歧途。這能間接性地保障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正確地、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樣地,人們常說的一個家庭可以影響一個社會,也影射出社會中出現的弊病。
2、家風對個人成長、成才起到的作用
楊樹桐先生認為,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
要想以德立家,做到以德治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長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開創作用。也就意味著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美國愛德華家族之所以能夠英才輩出,是因為第一代愛德華德行高潔,為他的后代樹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燈塔。他的道德光芒,長久地指引著后代們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同樣,我國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挺身捍衛國家民族利益的壯烈行為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為后輩樹立起一座偉大的道德豐碑,受其德恩澤被,其子孫至今已傳至九代,代代都是卓有建樹的政治家和科學家。因而,一家之長一定要端莊自己的言行,因為那是榜樣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員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因為正面的行為,會在家庭內交相輝映,而負面的,則會發生交叉感染,最終一發不可收拾。鑒于此,司馬光在《溫公家范》中諄諄告誡,長輩們一定要“以德業遺子孫”。意在讓前輩們、家長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教育子女仁愛敦睦、明理向善,愈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學習、重視讀書的國度。特別是從隋大業年間開設以科舉考試擢拔才俊的制度以來,不僅高門大戶,便是寒門庶戶,也要傾力供孩子讀書,期盼學子金榜題名,以光耀門庭。可以說,綿延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舉制度,不僅是我國育才選材制度上的一個偉大創舉,而且在提升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方面,也居功甚偉。這種“學而優則仕”的選材制度,也造就了千萬個“書香門第”,使文化的因素在匡正家風的進程中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書香不絕不僅有可能改變家庭的命運,它還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讀書,不僅可以正身,還可以醫愚、醫俗、醫貧,教我們明是非,從而提高個人修養,獲得人生感悟,對子孫后代的教育意義而言也是不可小覷的。家風的培養,也許就在于讀書與否上存在了差距。
眼下,家風似乎已被不少的家庭遺忘了,據說是因為家規束縛孩子成長的思維。然而,我們經常在大街上或是在單位里聽到對某人的評價中會帶有“家風不好、缺教養”這樣的詞匯,雖然聽起來會有些刺耳,但其中反映出的問題就是家長并未做好表率作用。
舉一個極為簡單的家風作為參考。在餐桌上,作為晚輩,在飯菜上桌之前,應該擺擺餐具、端端菜之類的事情;開飯前,應該是先等長輩動筷子,晚輩才可動;吃飯時,要做到食不言;飯后要主動承擔一些家務、收拾桌面;敬酒時,應當在長輩的杯沿之下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如果放到青少年未來的生活中時,才發現,餐桌禮儀竟是如此重要。而在一家之風中,餐桌禮儀尚且如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教育的地方便可想而知并不少,也并不簡單了。
2、家風對社會發展起到的作用
治國之道的第一條就是“奉公勤政,報國恤民”。雖說古人把從政做官當作畢生志向,但是?“胸懷天下”是古代行政倫理的核心。“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在家訓中就表達了奉公為國的精神。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張的仁、德、禮。不僅做好了孔氏的表率,致使孔氏家族在至今為止的幾千年中人才輩出,仍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從一開始的不被接受,到最后,這種家風儼然成為了國風。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和國家的細胞,家風則是國風的天然基石和集中體現。中國社會轉型加速,但家庭作為個人肉體和心靈港灣的作用未發生根本改變。優良家風傳統的傳承培育,既是國家社會的責任,也是家庭和個人的使命。只有好的家風,才有好的國風;只有重溫家風,才能重整國風!根據如此古今圣賢的說法,家風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風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而國家說到根本邊是人民的家,由此觀之,家風就更重要了。只有一家人相互和睦,互相幫助,一個國家方能夠繁榮昌盛。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稱得上是富國強民,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說是個強國。
四、傳統家風在新時期下的重要性
傳統家風作為社會文化的一方面的體現,在道德意識、倫理觀念的灌輸和培養有相當的借鑒意義。家風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家庭這個社會細胞的特殊體現,又承擔著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它是古今人生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人們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教育思想的精華所在,起到了自覺在社會普及道德教育的脊梁作用。
五、大學生應如何批判地繼承現有家風
社會在進步,人類科技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知識已在人類社會顯示了它超凡的本領,幫助人類解決很多問題。然而科學只是手段,卻不能解決現實世界的信仰危機和道德滑坡。文化與道德的缺失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會演變為人類的災難,不只是在思想上,在經濟、政治、環境等等方面,凡是涉及思想的正統上都會產生分歧。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很多不符合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風尚的事件頻頻發生:公交車上不讓座、見到有人跌倒不扶、見到有人遇難旁觀,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等等。這些本應做好的事情,竟然愈發演繹成為現代國人缺乏的道德之一,真的是令人心痛。
傳統家風固然存在值得我們思考與改進的地方,正如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吸收西方的民主獨立精神,年輕人自主意識比以前強烈,反對教條束縛。然而,在社會道德體系面臨挑戰的時候,我們自然明白時代在不斷的進步、變化,在探討當代家風的過程中,我們必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優秀的文化傳統得到發揚光大,發揮出家風的作用。家風文化在封建社會里,在傳播文化、教育后代及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起過巨大的作用。雖然傳統家風中有很多是講君臣之禮,父子之道,有很明顯的封建烙印,但其中的勤儉持家、睦鄰鄉里、助人為樂、勤奮治學、謹言謙恭、立志高遠等內容在當代還是有其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對我國現代的家庭教育更有重要意義。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道德文化的復興,終將體現于教育體系之中,傳統家風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意義,對于創立具有新時代精神的中國家庭教育內容,發揮其倫理教化與維護社會穩定等功能,古為今用,顯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再者,由于國家愈發倡導計劃生育政策與人權政策,鼓勵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以及鼓勵家長做孩子們的好朋友,導致現在的孩子們早已成為小公主、小皇上,家長則扮演著宮女、丫鬟、傭人或是老媽子的角色,試問,這樣的現在是否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青年?這樣的年輕人走向社會之后不置可否適應現實的社會,或是說,越來越多的現象發生之后,社會會不會隨之發生可怕的變化?這些都是不敢想象的后果。
“愛子有道,養正于蒙”。傳統家訓非常強調早期蒙養教育的重要性。“家訓鼻祖”的《顏氏家訓》中就提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這樣方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顏之推自己從小就勤于學習,所以對后代子孫的教育中都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傳統家風教育為現代人提供的現實參考。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的“重人文、重教育、重親情”的文化精神,以一個家庭為一個基本的單元或是團體,應努力發揮先賢的優勢作用,結合現在科技知識帶給我們全新的認知,同時又要糾正科學現代化帶來的人情淡薄、人心冷漠的弊端,恢復理想、信仰、道德的尊嚴與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做到理智地對待事物。批判繼承傳統家風的同時,辯證地對待家風在社會中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樹桐. 感悟集[M]. 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97-206
[2] 曾子.大學[M].孫虹鋼,譯.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100-271
[3] 王應麟.三字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0-45
[4]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300-248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綜述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正人必先正己,治國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領導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幾千年來,這句話又被無數知識者視為最高理想。
????欲治國、欲平天下,必須先修身、先齊家。而所謂修身,就是要自覺做到慎獨、慎微、慎欲。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牢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一千年古訓,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地遵守道德準則,仔細地把握生活小節,絕不做有損大節的事情,常懷律己之心,不要獨處時存在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墮落,導致走向犯罪的深淵。慎微,就是“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時時謹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要以張伯行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為準則,始終做到見錢不貪,見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欲,就是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講:“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而齊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嚴管、善愛。立章,要以“家屬子女,各自發展,絕不弄權,利益不沾”為準則,嚴格落實中央紀委提出的“領導干部不準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配偶、子女謀取非法利益”等規定,自己也要明確要求決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行不義之舉,謀不義之財。嚴管,領導干部一定要本著對黨對人民對家庭高度負責的態度,正確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從嚴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對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權力的影響謀取非法利益的要嚴懲不貸,絕不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甚至庇護,最后走上違紀違法道路被繩之以黨紀國法。善愛,愛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須要會愛,“愛子先當訓子”,要從配偶、子女的個人品行素質出發,教育他們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力戒特權思想,引導他們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為社會多作貢獻。
說道齊家,就想起前陣子老師提的“妻賢夫禍少”。從古至今,這已是個不爭的事實。一個清正廉潔的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著一位明智、正派的“賢內助”,為其拒腐防變,遮風擋雨,促其廉政、勤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賢內助”不乏其人,她們成就了一代代勤學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贊許。鄧小平、卓琳夫婦有著“親者嚴”、“對己嚴”的一貫形象,讓我們感受到鄧小平、卓琳夫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鄧小平、卓琳夫婦為鏡,時下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就相形見絀,差距大矣。這些年,有些領導干部因腐敗而紛紛落馬,查查他們所走過的軌跡,大都是“微風起于青萍之末”,首先從家風開始的。他們一旦當官,老婆子女親朋好友也跟著他們“有官同享”。這種家風,既有悖于黨紀國法,也有違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頭不說,其不少親屬也隨之滑入犯罪深淵。 由此可見,“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關健。古人云:“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鄧小平、卓琳夫婦之所以如此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訓,嚴正家風立風范,就是因為家風是黨風的晴雨表,家風連著黨風。試想,一個連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國呢?如果當代世人都能從慎獨、慎微、慎欲上修身,從立章、嚴管、善愛上齊家,那么“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定然會實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正人必先正己,治國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領導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幾千年來,這句話又被無數知識者視為最高理想。
????欲治國、欲平天下,必須先修身、先齊家。而所謂修身,就是要自覺做到慎獨、慎微、慎欲。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牢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一千年古訓,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地遵守道德準則,仔細地把握生活小節,絕不做有損大節的事情,常懷律己之心,不要獨處時存在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墮落,導致走向犯罪的深淵。慎微,就是“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時時謹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要以張伯行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為準則,始終做到見錢不貪,見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欲,就是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講:“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而齊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嚴管、善愛。立章,要以“家屬子女,各自發展,絕不弄權,利益不沾”為準則,嚴格落實中央紀委提出的“領導干部不準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配偶、子女謀取非法利益”等規定,自己也要明確要求決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行不義之舉,謀不義之財。嚴管,領導干部一定要本著對黨對人民對家庭高度負責的態度,正確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從嚴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對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權力的影響謀取非法利益的要嚴懲不貸,絕不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甚至庇護,最后走上違紀違法道路被繩之以黨紀國法。善愛,愛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須要會愛,“愛子先當訓子”,要從配偶、子女的個人品行素質出發,教育他們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力戒特權思想,引導他們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為社會多作貢獻。
說道齊家,就想起前陣子老師提的“妻賢夫禍少”。從古至今,這已是個不爭的事實。一個清正廉潔的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著一位明智、正派的“賢內助”,為其拒腐防變,遮風擋雨,促其廉政、勤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賢內助”不乏其人,她們成就了一代代勤學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贊許。鄧小平、卓琳夫婦有著“親者嚴”、“對己嚴”的一貫形象,讓我們感受到鄧小平、卓琳夫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鄧小平、卓琳夫婦為鏡,時下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就相形見絀,差距大矣。這些年,有些領導干部因腐敗而紛紛落馬,查查他們所走過的軌跡,大都是“微風起于青萍之末”,首先從家風開始的。他們一旦當官,老婆子女親朋好友也跟著他們“有官同享”。這種家風,既有悖于黨紀國法,也有違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頭不說,其不少親屬也隨之滑入犯罪深淵。 由此可見,“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關健。古人云:“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鄧小平、卓琳夫婦之所以如此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訓,嚴正家風立風范,就是因為家風是黨風的晴雨表,家風連著黨風。試想,一個連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國呢?如果當代世人都能從慎獨、慎微、慎欲上修身,從立章、嚴管、善愛上齊家,那么“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定然會實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正人必先正己,治國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領導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幾千年來,這句話又被無數知識者視為最高理想。
欲治國、欲平天下,必須先修身、先齊家。
而所謂修身,就是要自覺做到慎獨、慎微、慎欲。
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牢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一千年古訓,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地遵守道德準則,仔細地把握生活小節,絕不做有損大節的事情,常懷律己之心,不要獨處時存在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墮落,導致走向犯罪的深淵。
慎微,就是“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時時謹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要以張伯行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膏脂。
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為準則,始終做到見錢不貪,見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慎欲,就是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講: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而齊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嚴管、善愛。
立章,要以“家屬子女,各自發展,絕不弄權,利益不沾”為準則,嚴格落實中央紀委提出的“領導干部不準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配偶、子女謀取非法利益”等規定,自己也要明確要求決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行不義之舉,謀不義之財。
嚴管,領導干部一定要本著對黨對人民對家庭高度負責的態度,正確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從嚴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對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權力的影響謀取非法利益的要嚴懲不貸,絕不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甚至庇護,最后走上違紀違法道路被繩之以黨紀國法。
善愛,愛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須要會愛,“愛子先當訓子”,要從配偶、子女的個人品行素質出發,教育他們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力戒特權思想,引導他們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為社會多作貢獻。
說道齊家,就想起前陣子老師提的“妻賢夫禍少”。
從古至今,這已是個不爭的事實。
一個清正廉潔的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著一位明智、正派的“賢內助”,為其拒腐防變,遮風擋雨,促其廉政、勤政。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賢內助”不乏其人,她們成就了一代代勤學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贊許。
鄧小平、卓琳夫婦有著“親者嚴”、“對己嚴”的一貫形象,讓我們感受到鄧小平、卓琳夫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鄧小平、卓琳夫婦為鏡,時下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就相形見絀,差距大矣。
這些年,有些領導干部因腐敗而紛紛落馬,查查他們所走過的軌跡,大都是“微風起于青萍之末”,首先從家風開始的。
他們一旦當官,老婆子女親朋好友也跟著他們“有官同享”。
這種家風,既有悖于黨紀國法,也有違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頭不說,其不少親屬也隨之滑入犯罪深淵。
由此可見,“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關健。
古人云: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鄧小平、卓琳夫婦之所以如此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訓,嚴正家風立風范,就是因為家風是黨風的晴雨表,家風連著黨風。
試想,一個連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國呢?如果當代世人都能從慎獨、慎微、慎欲上修身,從立章、嚴管、善愛上齊家,那么“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定然會實現。
忽然想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作者:魯灣
來源:《科學養生》2014年第06期
????????在英國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里有一塊墓碑,碑文大意是說一個人年輕時想改變世界,當他逐漸成熟以后,發現自己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就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這個國家。當他進入老年以后,發現也不能夠改變國家,最后僅僅想改變一下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行將就木時,才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可能還有所作為。姑且不論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里有沒有這樣一塊碑,看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中國儒家經典著作《禮記》里的一句話: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建于公元960年,雖然比《禮記》成書晚了一千多年,但中外對人生的認識還是極其相似,都認為改變自己比改變世界難,改變自己是改變世界的前提。
????????我年輕時也經常拿儒家的這句話勉勵自己,只是把重音放在了這句話的后面,而且認為“平天下”就像武俠小說里的人物那樣打遍天下無敵手。年輕人的幼稚自然要在現實中碰壁,幾次碰壁以后,才認識到要把重音放在前面,而且“平天下”也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樣“蕩平天下”,而是懷著一顆寬容的心使天下平衡和諧。
????????這是一種從自己做起的寬厚包容的思想,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幾千年來的主流思想。中國幾千年的強大凝聚力和始于《易經》的“順通”思想不無關系。玉被中國人至今崇尚,和玉的溫潤柔美有很大關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創始的“滋陰派”認為人常“陽有余,陰不足”,應滋陰。崇尚中庸之道,提倡以柔克剛,這種陰柔包容的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種世界觀、一種信仰。
????????西醫保健更注重改變外環境,中醫養生則注重改變自身。“正心”、“修身”正是中醫養生的精髓,也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人生在世總要有所作為,有所作為的結果又總要反作用于人。反作用于人,人必然有所反應。修養不同,反應自然也不同。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結果。有的人遇事急病了壓垮了,有的人卻順風順水無事一般。干的事越大可能壓力越大,所以越要修煉。有的人“修身”不到家,陰差陽錯干了大事,這叫“小馬拉大車”,總有翻車之虞。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統一的過程,不能跳躍每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處理好自身和外界的相互關系是養生者必須解決的頭等大事。
????????編輯/廖星
推薦訪問: 齊家治國 黨課 修身上一篇:關于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四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