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志愿軍志愿軍:王臨乙創作的雕塑,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感想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感想3篇
既然是保家衛國,為什么不用解放軍的名義,而要用志愿軍的名義來出兵朝鮮?
孟照輝:這又是個戰略問題了。首先,美國已經采取戰爭行動,但是沒有公開宣戰。志愿軍即支援組成的部隊,帶有人民群眾性質的,不是國家性質派的。這是從正常的戰爭性質來講。其次,我們以志愿軍名義支援,朝鮮人民也好接受。另外,這樣也能挾制美國不敢擴大戰爭。因為我沒給你宣戰,你也沒給我宣戰,可是你侵犯我了,你侵犯我,我用這個形式來對抗你,你們沒有理由向我宣戰。美國朝鮮戰爭,一直想把戰爭擴大到中國,
他都沒敢,他從政治上站不住,這里頭它政治含義比較深。
抗美援朝戰爭為朝鮮戰爭之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后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在經歷了長期矛盾和沖突積累后,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進行統一戰爭,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8月中旬,北朝鮮人民軍將韓國軍驅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韓國90%的領土。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南非、盧森堡)在仁川登陸,直接介入朝鮮戰爭,并將戰火擴大至中國鴨綠江邊。
名揚朝鮮戰場——志愿軍朝鮮八大血戰盤點
(1)血戰飛虎山
第二次戰役根據彭德懷“誘敵深入”的計劃,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而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后,彭德懷命令112師335團依據飛虎山之險阻擊聯合國軍。11月4日335團經過血戰占領飛虎山,到11月8日部隊完成阻擊任務安全撤離,經過五晝夜的血戰,防守部隊承受著韓國第七師和美軍一部的立體攻擊,最激烈的8日毫無防空力量的志愿軍承受80余架美機及大炮地毯式轟炸,所有陣地均進入了肉搏戰,守衛飛虎山主陣地的335團2營陣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連三排僅余3名戰斗人員。本次血戰共斃傷俘敵1800余人,飛虎山前共有美韓軍遺失400多具,335團及團長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2)血戰長津湖
血戰長津湖是在第二次戰役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猖狂北犯,11月底進到長津湖一帶,志愿軍第九兵團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設置伏擊圈,11月27日九兵團發起全線攻擊,當時被包圍的美國陸戰一師約有四個團一萬多人,超出預定一倍以下。到28日拂曉志愿軍包圍新興里之敵,美國則兇猛地反撲,其中80師傷亡及凍餓減員十分嚴重,每團僅余數百人!故81師加入新興里戰斗,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美軍突圍一次比一次瘋狂。當晚氣溫繼續下降,美國全力向241團陣地發起沖擊,其中241團3營8連戰斗到僅剩最后一人,美軍僥幸得以突圍,志愿軍只好分路截擊,南逃美軍在1221高地受至阻擊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軍逃入柳潭里,至此美軍31團,32團1營及第57炮兵營被27軍基本被殲滅。二次戰役中西線的長津之戰以美陸1師的成建制撤退而告終,未能達到志司全殲美1師的設想。據美軍戰后統計,美陸1師戰斗減員4418人,其中604人在戰斗中陣亡,114人死于戰傷,192人在戰斗中失蹤,3508人在作戰中負傷,凍傷減員7313人,減員數達到了全師兵力的40%。加上美陸7師和其他部隊的損失,美軍戰斗死傷達萬余人。反觀九兵團的損失,據官方公布的數字。九兵團戰斗減員19202人,凍傷28954人,減員48156人,整個長津作戰損失兵力達兵團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下碣里是美軍全軍的退路,志愿軍58師奉命攻占此地,經過戰斗至30日深夜全師不足12個連,只剩下1500人,僅有少量迫擊炮支援的志愿軍冒著美軍密集的火力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繼,一度突入敵人防守的陣地,然而在突擊過程中傷亡太大導致后援不繼,在美軍反擊下突入陣地的戰士全部犧牲!志愿軍在戰斗中所表現出的視死如歸般的勇敢,令美軍肅然起敬!美軍在下碣里的防御得到加強后,德洞山口又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12月3日柳潭里的陸戰5團和7團主力陸續到達德洞山口,遂坦克開路飛機掩護,開始全線撤退。此后美軍在退路上不斷受到志愿軍的攻擊,但美軍的優勢裝備得到很好的發揮,沒有受阻,至陸戰一師逃到真興里后意味著他們逃離的包圍圈,但九兵團不甘就此放過陸戰一師,不顧一切代價,組織力量追殲,無奈11日陸戰1師登船安全撤離。這是一場真正的鏖戰,志愿軍投入3個軍12個師總兵力為15萬人,凍傷達30000多人,凍死達4000多人,陣亡1.5萬人,美軍傷亡為7000人,其中陣亡及失蹤為2500多人,凍傷減員為7300人。
(3)血戰三所里
? 第二次戰役美軍受到志愿軍的迎頭痛擊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龍源里是美軍主力的唯一退路,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疾進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時師長江潮命337團搶占龍源里,這樣切斷美第九軍的退路。美軍為打通退路,動用飛機坦克瘋狂空圍,堅守松骨峰的335團一營三連最后僅五人生還。美軍在三所里連續沖鋒十數次均為打退,美軍第9軍見從三所里、龍源里突圍無望,被迫遺棄大量輜重裝備轉向安州方向突圍,后經安州、肅川退向平壤。但此戰打出了38軍王牌軍的硬骨頭風采,戰后彭德懷特嘉獎38軍,“萬歲軍”由此名揚天下。
(4)血戰橫城
第四次戰役為遏制聯合國軍的猛烈攻勢,彭總命在橫城一帶打擊敵人,于是橫城反擊戰于1951年2月11日晚展開,志愿集結四個軍和人民軍兩個軍團欲全殲韓國第五師和第八師。志愿軍39軍117師350團長途奔襲插到敵后方,12日美退下來的美2師一部和韓國第八師2個營進入伏擊圈,戰斗異常激烈,相當一部分志愿軍彈藥全部打光拚上了刺刀,前往支援美2師一個營進入了別一個伏擊圈,至2月13日橫城之戰結束,韓國第八師3個團,韓第三師和第五師各一部,美2師一個營,美韓4個炮兵營被消滅,共計12000多人。此戰狠狠教訓了李奇微,事隔10多年以后,李奇微在回憶橫城地區的作戰時仍心有余悸。
(5)血戰砥平里
第四次戰役為保持全線不致崩潰,李奇微命第十軍死守砥平里,防守砥平里的是美二師第二十三團(包括法國營在內有四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總計6000人),第三十八團為預備隊,第九軍,英第二十九旅,韓國第六師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間移動。志愿軍攻擊部隊投入了來自三十九,四十,第十二軍的三個軍八個團,由40軍199師統一指揮,2月13日晚砥平里開始受到志愿軍的攻擊.
此后幾天里,中國軍隊一往無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擊,無所畏懼,參加太平洋戰爭的美軍望著踏著同伴尸體沖鋒的中共部隊非??謶郑麄円姷搅吮热哲姼幌牟筷?,美國動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續不斷反反復復地轟炸志愿軍的攻擊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幾十顆炸彈,鮮血染紅的砥平里,一百多人的連隊往往幾分鐘后僅剩七八人,戰斗到最后的戰士往往與反擊的敵人同歸于盡皆是,志愿軍陣亡者應在5000人以上,僅40軍三個團傷亡就達1830人,359團3營僅有數人生還,由于通訊不暢,敵我裝備相差懸殊,沒有炮兵航空兵只有簡陋裝備的志愿軍裝備最終無法突破美軍的防線撤出戰斗,但志愿軍的英勇令敵手感到他們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氣的部隊。
(6)血戰鐵原
第五次第二階段,以美軍第一軍為首的數萬敵軍突然直逼鐵原、漣川,志愿軍后方基地受至嚴重威脅,并有主力被合圍的跡象,彭德懷電令63軍死守鐵原。5月30日部隊冒雨進入陣地,積極搶修工事,美軍為突破鐵原每天集結大量航空兵,坦克裝甲兵,炮兵攻擊志愿軍陣地,鐵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燒成光頭,地面被凝固汽油彈燒焦,許多陣地打到最后一兩個人時與敵同歸于盡,一線部隊全都拼了刺刀。6月12日63軍完成狙擊任務撤出戰斗,全軍戰后僅1500多人接受彭德懷司令員的檢閱,旋部隊補進20000多新兵。
(7)血戰漢江
第四次戰役為保證東線的會戰勝利完成,38軍奉命在漢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頂住美24師,騎一師,英27旅等數倍敵人的攻擊,敵人憑借炮兵,坦克和空軍的掩護下分七路進攻,經十幾晝夜,38軍付出巨大代價。重點扼守350.3高地的342團大戰后,生還的僅幾十人,相繼守衛580高地的3個營及軍警衛連等總計也只剩下幾十人,犧牲及重傷者均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號38軍付出極大的代價,勝利完成的阻擊任務,敵人全線攻勢減退,至此五次戰役結束。
(8)血戰上甘嶺
美韓為首的聯合國軍為爭奪朝鮮中線門戶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衛的志愿軍15軍45師發起上甘嶺戰役,至20日僅一個星期45師傷亡50%以上,21個步兵連無一完整。聯合國軍17個營,傷亡達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聯合國軍無力再戰,上甘嶺戰役宣告結束。志愿軍傷亡20000人左右,聯合國軍傷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鮮血浸透。美軍共發射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志愿軍發射40多萬發炮彈。志愿軍涌現了邱少云,孫占元,黃繼光,孫占元等戰斗英雄,激烈戰斗中與敵同歸于盡者比比皆是,后12軍加入上甘嶺的防守取得最后勝利。二等部隊的45師基本上被打光,但從此昂首跨入志愿軍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別挑選改建中國第一空降軍。
結語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后,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3月31日,又一批中國志愿軍遺骸在清明節前“踏上”回家之路。當天,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將舉行遺骸交接儀式,把36具中國志愿軍遺骸和遺物歸還中方。負責接迎烈士遺骸的中國空軍一架伊爾-76飛機已經抵達仁川。像前幾次一樣,這一批志愿軍遺骸也將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國內多家媒體針對此事發出了“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的感嘆,本人在看到這條消息后也深受觸動,在這里先向在那個年代義無反顧地沖入槍林彈雨、為國捐軀的英烈們說一聲:感謝你們當年的奉獻,歡迎回家。
韓國數次歸還中國志愿軍遺骸的行為是極為友好且難能可貴的,從中我們也可看出中韓兩國從早年間的互相敵對轉變為今日睦鄰相處的可喜變化。事實上,盡管中韓直至1992年才正式建交,但韓國早在1981年至1989年間就通過朝鮮向中國歸還過42具志愿軍遺骸,1997年再次歸還一具。然而,隨著朝韓關系近年來持續緊張,經由朝鮮的這一轉送通道被迫關閉。這也是為何直至十幾年后的2013年,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時才有機會重新提到愿將中國軍人遺骸歸還其家屬。當前,中韓因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產生沖突,而新一批志愿軍遺骸的及時歸還似乎從某種程度上沖淡了不愉快的感覺,韓國究竟在作何打算?安葬于朝鮮的志愿軍又為何難以“落葉歸根”呢?
按理來說,一國向另一國歸還軍人遺骸,這是一種神圣而高貴的行為。但是,正如,中國與韓國為“薩德”系統入韓一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并因此鬧出了一些不愉快。雖說美國和韓國都下定決心部署“薩德”必將使其面臨同中國撕破臉皮的后果,但韓國此時“時機湊巧”地選擇歸還中國36具志愿軍遺體,這顯然傳達出了某些信號,即韓國還是不想破壞中韓關系的愿望。歸還志愿軍遺骸的行為也由此帶上了一些政治意味和兩國間臺面下的“隱性交流”。
近年來,中韓關系日趨親密。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中國在綜合國力上不斷增強,在亞洲和世界范圍內擴張著影響力,韓國自然需要聰明地兩頭下注,從過去“親美”的外交政策轉變為在中美間尋求“平衡外交”的方式;另一方面,不論韓國是否承認,中國的確已經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經濟最為依賴的國家。稍稍留意一下去年的“九三閱兵”即可發現,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收到北京的邀請后,不顧美國和日本幾次三番的阻攔與警告,毅然決然地站在了天安門城樓上。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感謝樸總統,因為她的確給足了中國面子。而中方特地將樸槿惠的位置布置于習主席的左手邊,地位僅次于位于習主席右手邊主賓位的普京,顯然中國對樸槿惠的舉動也是大為感激的。
只是,近期因朝鮮核試驗,美國以“保護盟友”為借口欲向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行為,為一直火熱的中韓關系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在本人看來,雖然中韓關系持續升溫,但在一段時期內,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是不會被中國輕易取代的,韓國也不可能痛快地徹底“轉投中國”。再加上韓國長期認為,中國以往對朝鮮的所謂“制裁”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覺得中國在放縱和助長朝鮮那不配合的態度。因而,出于政治取向平衡、國家安全、安撫國民等方面的考慮,韓國同意美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也的確有其合理性。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韓國此舉顯然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為了自身,北京已展現出強硬的反對態度,而一旦“薩德”進駐韓國,中國恐將采取某些實際行動,即對韓進行一些經濟上的制裁以示懲罰,并以此催促韓國盡快讓美國的“薩德”撤出。
顯然,在中韓兩國鬧得近乎扯破臉皮的時候,韓方及時同中國交流,歸還志愿軍遺骸的行為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且極為聰明了。此時此刻,這種帶有極大友善性的舉動是韓國轉移中方視線和緩解緊張氣氛的絕佳手段,更是向中國發出某些暗示:中韓兩國高層政府間的溝通交流依然是暢通且友好的,至于目前中韓出現某些裂痕,原因不在我而是美國,你可以去找美國人撕逼到底。
談完了韓國,本人還得再來說說朝鮮。早年坊間曾盛傳“設立在朝鮮的毛岸英墓被砸”,“朝鮮的志愿軍烈士陵園內雜草叢生,無人看管”等消息。2013年,一則《志愿軍遺骸因朝鮮拒接受被安置韓國 后人自費前往祭拜》的新聞更是令人深感意外。當年曾在朝鮮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的中國軍人們,犧牲后卻受到這種待遇,怎能不讓人痛心。
長期以來,大多數的志愿軍陣亡烈士仍被安葬在了他們犧牲的陣地前線,但那里又恰好是軍事禁區。因此在2009年前,只有數個志愿軍陵園開放以供祭掃,如檜倉、平壤兄弟山、開城陵園等。其中規模最大的檜倉陵園,葬有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34名烈士。
金日成去世后,中朝政府和民間往來基本中斷,拜祭幾乎不可能了,2009年朝鮮開放對華旅游后,遺屬和戰友才得以去朝鮮祭掃,但也只能到朝方指定的少數幾個墓地。一些烈屬和老戰士發現,志愿軍烈士合葬后,有的墓碑不見了,只剩下大合葬墓,前面立有一塊朝文“中國志愿軍烈士墓”主碑,“他們在情感上很難接受?!?/p>
從某種角度來說,朝鮮以軍事禁區為由拒絕尋找和歸還志愿軍遺骸的做法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畢竟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即使因戰死沙場,也應盡量歸還于國內安葬。當然,本人很理解當年中朝政府將大量志愿軍遺體安葬于朝鮮的做法,這既是為了顯示兩國關系的緊密,也對兩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很大幫助。然而,從情感與道理的角度來說,這些犧牲志愿軍的后代們希望將父輩帶回國內安葬和祭奠的行為,朝鮮實在不應拒絕。
在此,本人不愿對朝鮮的表態與行為做出什么評價,也不想將朝韓兩國對待志愿軍遺骸的不同態度進行某些對比。單純從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來看,韓國的態度和舉動顯然更加明智和“機智”。不論中國、朝鮮和韓國這三國間曾有過哪些恩怨情仇,本人依然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志愿軍烈士們得以回到祖國和家鄉,今人對逝者的尊重是不應被隨意忽視的。
推薦訪問: 遺骸 烈士 感想下一篇:黨課缺席情況說明四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