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答案三篇

| 瀏覽次數: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于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 答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 答案3篇

第1篇: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 答案

11 變廢為寶有妙招教材分析

《變廢為寶有妙招》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第二課,本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出發,理解時代的主題——綠色與環保,并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改善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文明生活。《變廢為寶有妙招》關注生活常見的現象——垃圾,學生通過對這一現象的所見所聞,進行辨析討論,從而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類政策。對回收再利用廢棄物,變垃圾為資源,減少垃圾量,減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將廢棄物再利用。個人和國家共同努力,從而為改善生活質量與環境,盡到自己的力量。

教學目標

1. 通過垃圾問題在生活中的實例,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垃圾暴增的現狀和垃圾帶來的污染問題對環境的嚴重影響,感受到垃圾必須有效處理的緊迫性。

2. 認識可回收物標志,了解廢棄物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寶貴資源,培養并強化充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減少環境污染的意識。

3. 能夠根據垃圾的不同處理方式,對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從垃圾產生的源頭行動起來,落實政府“垃圾分類”政策減少垃圾量,減少環境污染。

4. 從生活物品著手,培養廢棄物品循環使用的意識,嘗試發現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好方法。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效利用廢舊物品,減少垃圾的數量。

教學重難點

1. 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和感受垃圾暴增的現狀,建立垃圾污染的危機意識。

2. 知道垃圾中有一部分廢棄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理解回收再利用垃圾的重要意義。

3. 了解垃圾的分類方式,知道它們的不同處理方式對環境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理解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政策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予以落實。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表、再生產品實物。

教學過程一、垃圾暴增

學習環節1:垃圾的數量

1. 同學們,課前我們調查了自己家里一天產生的垃圾量。誰先來匯報自己的調查情況?(板書:垃圾)

2. 算一算。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家里一天產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

(2)我們全班同學家里一天產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

(3)我們全校有35個班級,全校同學家里一天產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

(4)據統計,目前杭州市每天平均產生的垃圾大約有12 000噸。一般的垃圾清運車一次能運2.5噸,12 000噸需要多少量垃圾清運車?

(5)4 800輛垃圾清運車排隊會有多少公里?

3. 想一想:1 2000噸垃圾如果堆起來呢?

4. 數據對比

(1)請大家看一組杭州日平均垃圾數據:

10 年前2009 年6 400噸;5 年前,2014 年9 055噸;2019年年初12 000噸。你有什么感想?

杭州的垃圾“連年暴增”,如果繼續按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五年后……十年后……

(板書:數量連年暴增)

學習環節2:垃圾的種類

1. 剛才我們說的垃圾數量主要是生活垃圾。請大家看書上第80 頁,說說除了生活垃圾,還有哪些垃圾?

(1)你在哪兒見到過這些垃圾?你知道這些垃圾是從哪里來的嗎?

(2)建筑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垃圾……因此,我們認識到垃圾的種類也是各種各樣的。(板書:種類各種各樣)

二、危害嚴重

學習環節1:認識垃圾擠占空間

1. 你看到過類似的場景嗎(出示堆積的針管圖片)如果再不重視,可能會怎樣?

2. 是啊,如果我們不重視垃圾問題,你們預測的場景就會發生。我們來聽聽天子嶺垃圾處理廠的工作人員是怎么說的。

3. 七天不清運,杭州就變成“垃圾城”了,我們的生存空間全部被垃圾給占領了。

(板書:擠占生存空間)

學習環節2:認識垃圾的其他危害

1. 小組學習。

“垃圾家庭”迅速擴大,除了擠占我們的生存空間之外,還可能帶來哪些危害呢?

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

活動要求:

讀一讀:讀教材P80的內容和自己收集的資料,了解垃圾的危害。

想一想:選擇認為危害最大的一個方面,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來。

說一說:每個小組推薦一位代表來匯報本組的研究成果。

2. 全班展示分享。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學習成果,關鍵詞貼在黑板上。

預設(1):對水源的危害(動物的危害)

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滲透到地下,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生物繁殖和水資源利用。

有的垃圾扔到河流、海洋里,導致魚類中毒死亡或被垃圾纏繞而死……教師隨機補充圖片。(板書:動物)

預設(2):對大氣的危害。在垃圾區,由于焚燒或長時間的堆放,垃圾腐爛霉變,

釋放出大量惡臭、含硫等有毒氣體,粉塵和細小顆粒物隨風飛揚,形成霧霾、酸雨等自然危害。

教師隨機補充圖片。(板書:環境)

預設(3):對土地的危害。由于大量塑料制品、廢金屬等有毒物質直接填埋或遺留

土壤中,難以降解,嚴重腐蝕土地,致使土質硬化、堿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影響農作物質量。

教師隨機補充視頻,垃圾的分解時間。(板書:土地)

預設(4):對植物的危害

導致一些植物種類滅絕、一些植物變異生長……

教師隨機補充圖片。(板書:植物)

預設(5):對人類的危害

垃圾中,有毒氣體隨風飄散,空氣中二氧化硫、鉛含量升高,使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升高,對人體構成致癌隱患。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標,引發腹瀉、血吸蟲、沙眼……

教師隨機補充圖片和文字資料。(板書:人類)

3. 談感受

聽了各小組的匯報,大家現在最想說什么?(板書:危害非常嚴重)

三、變廢為寶

學習環節1:參與垃圾回收活動

1. 垃圾危害巨大,還連年暴增。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板書:變廢為寶)

2. 認一認,哪一個是可回收標志?

這是生活中垃圾分類的四個標志,哪一個是可回收標志? 這個標志上的箭頭帶給我們什么信息?

3. 選一選,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

(1)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呢? 正像大家說的一樣,可回收垃圾是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再利用的垃圾。

(2)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內的? 可以放的用“√”表示,不可以放的用“×”表示。

4. 猜一猜:廢舊物品成寶貝

今天,老師帶來一些物品,你們猜猜它們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紙沙發、地毯、塑料路、牛奶盒變成產品……)

隨手一扔,混合廢塑料就成為地球上存在30 萬年的垃圾,而回收利用,它就變成平坦的公路回到我們的身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廢為寶。

學習環節2:拓展了解

1. 在瑞典,他們變廢為寶的本領比我們還要厲害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垃圾回收率高、分類更細……)

2. 是呀,利用先進的技術,讓垃圾的處理率達到99%,更好地實現“變廢為寶”的目標。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說——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四、總結

1. 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 垃圾“變廢為寶”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變廢為寶,你有哪些“妙招”? 我們下節課來交流。(板書:有妙招)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再次提示學生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表(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垃圾分類有妙招

學習環節1:自己家的垃圾分類

1. 同學們,課前我們調查了自己家里一天產生了哪些垃圾。誰先來說一說?(板書:

垃圾)

2. 大家會給自己家里的這些垃圾分類嗎?根據調查表,四人小組合作垃圾分類,有疑問的做上記號。(板書:分類)

3. 匯報分類中有爭議的,引導給出正確答案。

4. 拓展補充:幫老師家里的一些垃圾分類:過期藥品、用完的水筆,碎花瓶,小時候的玩具。

學習環節2:垃圾分類大家這樣做

1. 關于垃圾分類,杭州市在2015 年出臺了專項條例,我們余杭區正在全力建設“全國垃圾分類處置示范區”,你參與過哪些活動?

2. 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改進?說說你的小妙招。

3.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垃圾為什么要分類處置?

4. 小結,明確垃圾分類的作用:分類放置,分類處理,可以減少垃圾的量,還可以讓很多垃圾變成資源。

設計意圖:

結合學生家里產生的垃圾,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他們懂得垃圾為什么要分類,怎樣分類,教師補充的內容一是為了后面環節作鋪墊,二是了解一些比較特殊但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如水筆要分開處置,讓分類更有實效。

二、減少垃圾,變廢為寶有妙招

學習環節1:少用

1. 同學們,再看看自己的調查表,經過分類,你覺得你家的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以減少的?請你圈一圈。(板書:減少)

2. 集體交流。

預設:光盤,買前想一想是否需要;少用一次性用品。(板書:少用)

學習環節2:再用

1. 出示老師家的垃圾,引導筆套可以繼續用;玩具可以送喜歡的人繼續用。推薦閑魚二手圖書回收。(板書:再用)

2. 還有什么垃圾可以減少的?預設:塑料瓶,扔不扔?可以干什么?

3. 我們也來研究研究,從教材第87 頁的記錄表或者自己家垃圾調查表中選擇一種廢棄物,四人小組討論,研究出三種以上再利用的方法。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4. 小組發言人匯報交流,其他小組適時補充;拓展紙板箱多用妙招。

5. 你有什么想說的?

6. 小結:有些物品并不是真的沒用了,只要我們找到再利用它們的方法,它們就不是垃圾。(板書:變廢為寶)

7. 如果用上剛才的這些妙招,你家的垃圾還可以減少多少?再圈一圈。

8. 反饋:還剩下幾樣?現在,你想說什么?

學習環節3:再生

1. 那些看起來毫無價值的垃圾,有些經過加工處理也可以進行再生利用。(板書:再生)比如幾乎家家都會產生的廚余垃圾。打開教材第85 頁,讀讀廚余垃圾的自述。

2. 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可以變成發電或燒飯的生物燃料,沼氣,變成有機肥料。

拓展:變成環保酵素。

3. 為了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讓垃圾變廢為寶,人們不斷地想出各種妙招。(板書:有妙招)

設計意圖:

以學生調查表為話題,研究減少垃圾的小妙招,懂得有些資源要少用,有些可以直接再利用,有些經過加工可以生成別的資源。

研究廢棄物的再用價值,變廢為寶,減少垃圾。教材內容和資料拓展的有機結合,豐富學生認識。激發學生對“變廢為寶”的探究興趣,建立“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一概念。

三、總結

1. 同學們,再次拿出你的調查表,看看發生的變化,你有什么收獲?

2. 總結:減少垃圾我能行,分類放置是關鍵,變廢為寶有妙招,綠色生活齊創造!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再次回到學生調查表,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收獲。

四、課后作業

小組合作或在父母的協作下將廢舊物品再利用,然后在班里辦一個“變廢為寶創意展”吧。

第2篇: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 答案

2020-2021年春季部編版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參加四、五、六年級部編版教材《道德與法治》

培訓的心得體會

20xx年8月16日,我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教師培訓會,統編版《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培訓,第一節課董靚老師對四年級年級上冊教材介紹,第二節是張偉霞老師對五六年級教材分析與解讀,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就下面我主要就三個方面和各位老師做以下交流:

一、《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改變

從最早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到今天的《道德與法治》,可以看出教材的編寫將政治內容淡化,強調道德,社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道德回歸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讓兒童在經歷幼兒園到小學過程中,認同自己,尊重他人(重點強調在家庭和個人領域)。

二、《道德與法治》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并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教材的特色:

一是堅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適當采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系,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四是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于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并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后、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董靚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目前我們國家倡導依法治國,法律的意識應該從小就扎根在少年兒童的心中,同時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識,都是適合青少年兒童成長發育的基本知識,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內容, “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而王柱老師的教學建議又把原本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具體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使每個課時都充滿了靈動的氣息。

通過本次培訓我覺得以后的道德與法治課再也不能上成語文課了。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系班級孩子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第3篇: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RJ 答案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班有學生共4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

2.本班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習后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了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進度計劃表

時間

周次

內容

課時

9.1---9.6

第一周

我們班四歲了

2

9.9---9.12

第二周

我們的班規我們訂

2

9.16---9.20

第三周

我們班 他們班

2

9.23---9.27

第四周

少讓父母為我擔心

2

10.8---10.11

第五周

這些事我來做

2

10.14---10.18

第六周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2

10.21---10.25

第七周

健康看電視

2

10.28---11.1

第八周

網絡新世界

2

11.4---11.8

第九周

正確認識廣告

2

11.11---11.15

第十周

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

2

11.18---11.22

第十一周

變廢為寶有妙招

2

11.25---11.29

第十二周

低碳生活每一天

2

12.2---12.6

第十三周

復習

2

12.9---12.13

第十四周

復習

2

12.16---12.20

第十五周

復習

2

12.23---12.30

第十六周

復習

2

?

推薦訪問: 上冊 四年級 法治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