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本意是指放書的桌子,后來指在桌子上寫字的人。現在指的是公司或企業中從事文字工作的職位,就是以文字來表現已經制定的創意策略。文案是一個與廣告創意先后相繼呈現的表現過程、發展過程與深化過程, 多存在于廣告公司,企業宣傳與新聞策劃工作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育類優秀文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教育類優秀文案3篇
愛孩子
天下父母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認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讓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揚名,因而采取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并且還冠冕堂皇地說這么做都是為孩子。作為孩子,他的智力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體諒父母的這種苦心并付諸行動未免要求過高。在孩子們的眼中,愛不是訓斥,不是因學習成績不好或是做錯了事導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個親切的擁抱,和風細雨的交談,循循善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這樣可以增進你與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對你敬而遠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懼怕你;而變得喜歡你,也不會出現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的不單單是修改作業等一些小事,而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與引導,同時更是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正所謂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發現孩子有一點錯誤的矛頭時,就應及時制止,這樣做才是對孩子負責任。
另外,愛孩子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在錯誤中成長。有些家長在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嘮叨,快點起床,不然要遲到;認真刷牙,不然要長蟲牙;一定要吃雞蛋,喝牛奶,不然營養不良。孩子放學一回來,又開始嘮叨:這手、衣服怎么這么臟,快點洗手,快去做作業;快點吃;快點睡覺。無數個快點,無數個不對,無數個指責,成堆的禁止出錯的語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于是,有的孩子開始緊張怕出錯,有的則產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對于這種情況,你不妨試試換一種方法與他交談,比如說: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鐘,這是你今天表現最好的地方,媽媽獎勵你一杯牛奶。我想,這樣的話語孩子比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很少的作業也要很長時間完成,你可以說:今天你已經能夠主動地寫作業了,有進步,既然有進步,那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點作業還難嗎?小孩子都喜歡表揚,盡管有一些話語對于我們來說是謊言,但我們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 尊重孩子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隨之產生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需要有自己的傾訴對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電視,不要讀報紙,也不要聽音樂,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互相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疑慮,適時的加以引導。對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可能有一些困難,但是應盡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如問問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情況;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句,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從而增進大人與孩子的溝通,另外,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買衣服、買玩具,但極少會給孩子訂閱報刊雜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閱讀,就永遠不停地學習。很多家長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經常教孩子學習課本的東西。我認為倒不如花點時間和孩子進行有益的閱讀。或許有的家長會說:“我們也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可是孩子不看怎么辦?”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日夜打麻將的家長,他不停地叫孩子學習、學習,孩子能學習嗎?父母都在看書、看報,孩子也會跟著看書的,和孩子一起看書,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該學習,哪些人物讓人討厭,孩子們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果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并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那么他漸漸地就會喜歡閱讀了,玩具很快就會玩膩,而給孩子一輩子都有用的知識,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識,買一張地圖,有條件的買一個地球儀放在家里,每當新聞報道到哪個地方就和孩子把那個地方找出來,新聞報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讓孩子知道伊拉克戰火紛飛下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也讓孩子知道日本、美國的富裕,他們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識,若自己沒有知識,也是落后的,讓孩子明白應該勤奮學習知識。
?做父母的總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兄弟姐妹,這是無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容不得半點沾污。輕則呵斥,重則打罵極易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導致自卑的心理,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實尊重孩子要從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這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 批評要像春雨一樣,既滋潤枝葉,又不傷根系。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經常挨打的孩子越是犯錯誤,因為在他們的心理已經有種潛意識的反抗力量了,而這種力量可不是你的棍棒能改變得了的。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從心里入手。在家里不要發號施令,而是采取談心,提建議的方式解決問題,建立家庭民主生活會制度,每到周六、周日白天一起收拾房間,洗衣服,做一周的功課復習。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把他們一周來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進步與退步等情況做次交流,誰的問題誰負責,誰做得不對,要在下周改正。
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也許他們會摔倒在地碰破了皮,也許會因為伙伴的之間誤會而傷心哭泣,也許會因為某個愿望未實現而灰心失望。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關注這些事情,即使能夠關注,也會因為過度的關注而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依賴。因此,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空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我們經常會看到低年級的學生家長不但每天接送孩子,而且替他們背書包,一直把孩子送到座位上,甚至就連一個椅墊也要親自為孩子放好。試想這樣的孩子什么時候才能離開你的照顧,你又會照顧他幾時呢?社會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在上中學的時候,媽媽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了讓孩子一心一意地學習,母親就連洗襪子的小事也不讓孩子做。后來,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母親又隨之在高中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同樣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依然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也只是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最后,孩子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大學,母親這下總算可以歇歇了。沒想到,開學不到兩個月,孩子就因為自理能力太差而被迫退學。多么慘痛的教訓,多么讓人悲哀。一個原本美好的心愿就這樣被母親的極度溺愛給毀掉了。其實大家應該看到,離開了你的懷抱,孩子們也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到的,就像在家里平時不會掃地的孩子在學校為了顯示他的才能,也漸漸地學會了。平時很淘氣的孩子也會安靜地坐下來上課了,其實就是因為家長給了孩子太多太多的保護,才讓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總也離不開你的保護傘。什么東西都要學習才會的,不給孩子機會鍛煉他怎么能會?我知道很多家長都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怕交給孩子任務后弄得滿身是傷。另外還覺得孩子做不好,笨手笨腳的,讓孩子做點事情自己還得在后面跟著收拾,甚至認為孩子一心讀好書就夠了,但是我們會老的,孩子將來也會有家庭,他離開了你,能獨立生活嗎?現在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廣闊的空間,即使他們一次做不好,兩次做不會,但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他漸漸地學會了很多事情,給了你很大的意外。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沒寫好,不是紙和筆的錯,而是寫書人的錯。同樣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責無旁貸,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共同合作,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來。
俘虜孩子的心 家長勿作暴君?
我:現在是家長對話時間,請大家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
家長:唐老師,您上次談到家長要跟孩子平等,我覺得,我們作家長的就是要跟孩子形成平等的關系,我們做了,孩子就感覺到了。他們就會對聽我們的。
我:好,非常好,那么我們今天就討論這么問題好不好?家長:好。我:好,那么,請您說說,家長怎么能跟孩子平等?不是大家說一個平等,我們就平等了,我們真的能夠有平等么?
家長:我覺得除了原則性的東西,我跟孩子還是能夠平等的。
我:原則性的東西?什么是原則性的東西?
家長:就是家長所希望孩子達成的,特別重要的東西,在這幾點上,我們是不平等的。
我:您是說在有些原則上是不能平等的,除了這些原則之外就是平等的了?
家長:嗯,對。比如在學習上,在功課上,必須要跟孩子是平等的,
我:在功課上是平等的,那么在生活上呢?
家長:生活上也是平等的,我、我所(要表達的),我,不是……
我:您清楚嗎?
家長:不是,您有時候有些咄咄逼人。
我:哦,對不起。我慢慢問,生活上呢?
家長:我的意思是說,每個家都有它的原則,家長認可的原則,如果孩子違反了這個原則,就是不被允許的。
我:好,您剛才說的非常好,那么每個家長在采取一種原則的時候,是不是在考慮這個原則是對孩子有益的?
家長:對!是。
我:每個家長一定是這么想的,但是為什么教出來的孩子的千差萬別的?有些孩子教出來,咱們相比來說,是很不優秀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家長:也許,也許……
我:家長在依照一種原則,依照自己的原則去的時候,也許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夠好的,對不對?
家長:對!
我:好,是不是每個家長自己的原則,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得,對不對?
家長:對。
我:好,,我們是不是可以先放下我們每個人認為的好不好,大家一起去討論一個大家公認的比較好的,能夠適合更多家長的辦法?
家長:嗯,很好!我:我們怎么能做到平等呢,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是很想跟對方平等,讓他也能感受到平等,我們是可以商量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對方好像根本感覺不到。那么,為什么我們做不到?(沉寂)……家長:為什么呢?我:因為有些時候,我們覺得需要平等的時候,我們就給對方平等了,我們不高興的時候,對方就得不到平等?這里的不高興是什么意思?就是您剛才那句話,觸及了“我”的原則了,我就不能跟您平等了,您覺得是不是這樣的?家長:是這樣!我:好,也就是說我們給了一個在原則前提下的平等,這個平等,會讓他感覺到平等么?家長:嗯……,會啊!我覺得會。我:好,當對方順著您的原則的時候,您會給他平等,當您發現他違犯您的原則的時候,您就不給對方平等了。觸及到原則,您肯定是煩的,是發怒的,您只要發怒的時候,他就得不到平等了,對么?家長:可是沒有原則怎么行?!我:您問的好!沒有原則不行。但這原則為什么要是您的原則,而不是我的?原則應該是誰的?家長:……我:平等的意義不在于您說平等的時候,您想平等的時候,他能夠感受到平等。我想問,您說的這些原則,有沒有向孩子公開?家長:嗯,有公開。我:那好,您怎么公開的?家長:就是明確說的,我對孩子是這么明確的!我:好,非常好,如果您要是這么明確的話,那么您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家長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您的孩子孩子同意您的原則嗎?家長:這是我們從小就帶給他的。我:好,您能舉例說一個您的原則么?家長:嗯,好。比如,上一次,孩子跟我說:“唉呀,咋又給我爺爺買那么多東西?”我上去就打他一嘴巴,絕對不允許說這樣的話!爺爺奶奶給了爸爸媽媽生命,就應該這樣。我:好,您是一個非常孝敬的人。但,請您告訴我,您剛才打他這一耳光,它的原則依據的是什么?這孩子清楚嗎?家長:依據?我:對呀!您不是說依據原則的嗎?違背原則的時候您才會懲罰他,是吧?家長:嗯,對呀!我:您告訴我,剛才這句話是違背了什么原則?家長:就是一定要孝敬老人啊,只要是關于爺爺奶奶的,不管對錯,都是對的,因為他們是老人,我們就要無條件的去做,我對孩子是這么要求的。我:好,非常好。我想繼續請教,孩子問一句“買這么多東西?”就叫不孝敬嗎?家長:我認為作為……,作為孩子就不應該這樣!我:對,是您認為,您認為我是不孝敬的時候我就是不孝敬了,孩子會不會這么想?家長:……我: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在拿著自己的意愿或情緒在去評判別人,您覺得這是他不孝敬。實際上他也許不是,也許他只是說提這些東西太累了,或者說占地方太多了,只是這么一問,但是呢,他會因此挨上一個耳光,對不對?家長:嗯……我: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平等,真誠,是在自己的前提條件下的,自己有一個前提條件,而這個前提條件,往往是我們在給它定義,而不是別人有權力給它定義的,因為他做的時候他覺得我沒有不孝啊,爺爺奶奶我很親啊,我很愿意我提著給他們啊,但是我有時候提不動了,我會覺得多了,僅此而已,但是呢您會給它一個定義,叫作不孝。家長:那不是,我覺得作為家長,是可以聽出來孩子說話的語氣。我:嗯,非常好!假設他問您一個問題:您為什么打我?您說我不孝,好,我說這話怎么就不孝了?您怎么證明我是不孝的,下一回我怎么做我就可以避開不孝這個問題。家長:我認為,我就會告訴孩子,只要牽扯到對爺爺奶奶有好處的東西,都不要去想,就應該去做,沒有什么麻煩或者不麻煩,或者累不累。只要對老人能好,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做。我:無條件是您給的一個無條件,比如說他也可能認為這回送的過多了,我們過兩天還要去嘛,為什么這回要帶這么多呢?也許只是這樣啊?家長:我認為都不該有!我:好,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個問題,在這兒,我不跟孩子商量!家長:沒的商量!我:對,我覺得您不孝,就是不孝了,對嗎?家長:嗯。我:但這個原則的評判標準孩子也清楚么?家長:……我:我們在貫徹一些原則的時候,這些原則的評判標準是什么?孩子清楚嗎?如果孩子不清楚的時候,那么您這種原則在執行的時候,他會覺得無所適從,一次兩次以后,他就覺得不要聽了,因為這個原則不是我說了算的,是您覺得我違背原則的時候我就違背了,因為沒的好商量的!我們每次交往的過程就在形成孩子對我們的看法,您的孩子還小,比如小學五年級,是吧?有些已經初中了,可能有的已經高中了,那么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對家長的看法,可能大家要么就是真的是真心的,要么就是有隔閡了……隔閡怎么形成的?因為原則是您制定的,您又有個巴掌,那么到最后我不得不屈從于這個巴掌,而不是您的原則,因為您的原則我不清楚,我不認為違背了這個原則,但是只要您認為我違背了,我就是違背了,這是平等嗎?家長:嗯……好像不是。我:好,我剛才這么提的時候,我為什么會——您剛才提到一個詞語:咄咄逼人——這可能是我說話的時候我的語氣不夠好。家長:哎呀,唐老師,您千萬別解釋,我覺得這樣做就是在很真誠地交流,不用解釋,因為我覺得不好回答了嘛,所以才說……我:我知道,我說的是另外一回事,您看,其實我覺得我是在平等的,但是我覺得我在平等的時候給您造成了壓力,對不對?同樣,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平等地對一個人,但對方也許感受到的根本不是一個平等,而是一個壓力,您在強迫他去做什么,尤其是不清楚一些原則的時候,就是說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理解的時候,那么他覺得這個原則是根本就沒有,他可能會感受到的就是您生氣的時候,就不好了,您不生氣的時候就沒問題了,也就是對方會認為我們在根據我們的情緒變化這些原則,那么平等來自于什么地方?顯然就沒有了,沒有了平等的時候,不信任就產生了,就是無法跟您敞開啊,因為敞開會觸及您的原則,我怎么知道敞開哪句話會觸及到您的原則呢?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我干脆什么都不說。其實您剛才提出來的這個原則很好,各位家長可能沒有提,但是呢,每個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是不可觸碰的,誰觸碰到它,誰就是不可原諒的,我就會給您一個懲罰,哪怕罵一句也是懲罰,那么孩子就會因為您的懲罰,不斷地改變,不斷地記住,不斷地形成跟您的關系,那么最終呢是形成了現在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對不對?家長:對,是這樣!可是,唐老師,那怎么辦呢?我:好,如果我們希望,將來大家能夠真心地交流,——那天,您也知道,我們那天討論的時候就說,直白的真心的交流,是提高效率最好的方法,對不對?只要我在彼此瞎猜的時候,精力就耗到別的地方了。比如說,我這話能不能跟媽媽說呢,說了會不會觸及她的原則呢?好的原則是什么呢?想想,這些原則好像——對一個孩子來說,他能了解,能把這些原則想清楚,但通常那是相當困難的,對不對?那我這個是不是觸及她的原則呢?不知道,我說還是不說?說了,要么說對了,很好,說不對的話,就會是耳光,或者說是一通責備,我不說的話就沒事,我還是不說好。于是隔閡就慢慢地產生。原則的制定是不是可以這樣?我只是在做一點建議:這個原則不是我們來定,我們跟孩子一塊兒去定,好不好?家長:好是好,但怎么做呢?我:我們經常覺得自己是很開放的,我這么開放的一個人,怎么會換不來實話呢?這話不能去怨別人,一定是問題在自己身上,也許這樣的原則是有益處的:我說的完全可能是錯的。這一點,是一個基本的平等的前提,我就是對的,那就不是平等,我就是對的,那您就是錯的了,要么就跟我的一樣,要么就是錯的,您告訴我咱們怎么平等?而是說,我說的也可能是錯的,錯的有原則。家長:嗯,有道理。我:比如說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為什么要定這個原則,如果沒有這個原則會怎么樣?我們去證明它,舉些例子什么的,是不是這樣?如果是的話,那我們大家是不是都要遵守這個原則?孩子都是懂事的,當您這么尊重他的時候,他也會尊重您的。如果他愿意,就讓他簽字,我要遵守這個原則,那么,這制定原則的過程本身就是平等的,而不是說,我認為您要去遵守這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強權嘛,只因為您是媽媽,您想想還有別的理由嗎?您真的代表一個真理,代表平等嗎?不是,您只是因為您有巴掌,您可有打得動我,我打不了您,僅是這樣,平等來自于哪兒?所以說,我們說就是平等來自于每一個當下,也就是說,您是平等的嗎?如果是的話,我會感受到平等,如果您不是,您怎么說您平等,都是白扯,我根本不聽,對不對?家長:嗯,太好了!我:那要不今天就到這里?謝謝各位的光臨。
?
?
?
家長如何幫孩子改掉有害習慣
在我中心組織的科學思維教育沙龍上,有位家長詢問有關改變孩子的有害習慣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如下問答:家長:有些事情對孩子有害,但孩子認識不到怎么辦?我: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么是有害。天底下有絕對有害的事情么?家長:有啊,不愛學習的習慣是有害的啊!我:您認為有害的事情,孩子也一定認為有害么?家長:嗯……,不一定!我:對,很多時候,我們在說有害的時候,僅僅是自己覺得有害而已,自己覺得有害了,就認為別人不應該去做,但我們有沒有問過:他覺得有害么?事情本身并沒有什么有害不有害,有害是對某些人來說的,而且是從某些方面來講的。一件事情有害,并非對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時候都有害。比如:吃水果,對糖尿病人來說是有害的,但對一般的健康人來說,吃水果不但沒有害,而且很有益!所以,我們覺得有害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覺得有害,他怎么會按照我們的意思,不再做了呢?家長:那么,如果有些事情確實對孩子有害,怎么辦?難道任其繼續下去么?我:當然不是!但我們要讓孩子們自覺認識到事情的危害對不對?家長:對,但怎么能讓孩子認識到呢?我:什么是孩子認為的“對孩子有害的事情”?家長:……,不知道。我:您的孩子喜歡做什么?家長:她喜歡看漫畫書。我:看漫畫書對她有害么?家長:我就覺得有害。我:呵呵,好,但她覺得有害么?家長:她當然不覺得有害啊,她還覺得看漫畫很好呢!我:對,您的孩子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她做的事情,一定是她覺得好的事情,而絕對不是覺得有害的事情。我們繼續想,如果她覺得有害的事情,她還會做么?家長:應該不會吧!我:要是覺得有害的事情也去做,就成了傻瓜了!家長:哈哈!我:她會去玩一些非常危險的東西么?比如鋒利的刀什么的?家長:不會啊。我:為什么?家長:因為那會很容易割了手。會很痛!我:對,馬上可以帶來痛苦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就是有害的,對么?家長:對!我:但問題是,如果有些事情長期來看是有害的,短期內是無害的,孩子能認識到么?!家長:認識不到!那怎么辦?我:對,孩子無法認識到,那就需要我們來幫助她認識到。那么,對孩子來說,什么樣的事情是有害的事情呢?家長:這……,很難說啊!我: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認識往往比較短淺,往往看不長遠,我的新書《愛學習會學習——學習智慧》里面寫了這么一句話:對一個孩子來說,未來成為一名總統遠不如過5分鐘后給他買一根冰棍更有吸引力。您說對么?家長:太對了!我:所以,要想讓孩子覺得一件事情是好還是壞,應該給她講長遠利益,還是講短期利益?家長:應該講短期利益!哎呀,我說那!我經常給她講一些未來怎樣怎樣的大道理,說的時候她好像在聽,但轉眼就忘了,原來是這么回事!!!我:對,如果想讓孩子覺得一件事情是有害的,只需要做到一點:這件事情帶給他現實的、即時的害處!他自然就不會再做了。家長:明白了。
?
?
行動才能達成結果
有一個五年級的小男孩,名字叫張明。他這次期中考試考得很不好,覺得老師和同學們看不起他,他很傷心!我們中心的束老師帶他來到我面前的時候,他還在不停地流淚。我問他:“怎么了?”他說:“我沒有考好,很傷心。我以前都是考前三名。”說著他又哭起來。顯然,他現在的情緒很不好,這樣下去咨詢的效果會很差,于是我采用了新的方法。我對老師說:“束老師,看來他不需要我的輔導,你先帶他出去,如果他真的需要我幫助他提高成績的話,你再帶他過來。我很忙,所以我只幫助那些非常非常想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說完,我繼續寫我的稿子。這孩子一下著急了,趕緊說:“我想提高成績!”“真的?”我低著頭不看他。“真的!”小家伙語氣很堅定!“那好,你先擦干眼淚。”他趕緊擦了眼淚。我:“你知道么?我很忙,但我幫助過的孩子沒有一個失敗的,只要我跟他聊了,認為他學習能夠提高,他就一定會提高!”他:“嗯!”我:“你覺得這次為什么沒有考好?是沒有學好么?”他:“我剛轉學到這里,我們原先學校的教課進度要比現在學校的進度慢,考試的很多內容我都沒學。”我:“你們原先的小學會不會比現在這個小學教學質量差?或者在那個小學競爭小一些,這邊的同學學習成績特別好?”他:“不是,我不會比他們差的。”
我:“如果你把該學會的學會了,你覺得你在這個班里能考……”他:“前三名!”我:“你這次確實沒有考好,但哭有用么?”他:“沒用。”我:“你們班的同學和老師會不會因為你哭,就更加看得起你?”他:“不會。”我:“你向他們解釋你這次是因為有些內容沒有學到才沒考好,他們會理解你么?他們會相信你下次一定考好么?”他:“不會。”我:“那怎么辦?”他:“不知道。”我:“要讓他們覺得你優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他:“下回考第一!”我:“對!就是考試成績。流眼淚可以提高成績么?傷心可以提高成績么?埋怨能夠提高成績么?”他:“不能。”我:“考試成績靠什么來提高呢?”他:“好好學習!”我:“對,就是學習!只有學習才是提高成績的原因,要改變一件事情,只有通過行動去改變。靠想象是無法完成的,對不對?“他:“對。”我:“嗯,這就是因果律。我們只需要改變這個原因,結果才會改變,對不對?”他:“對!”我:“記住,每當你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你只需要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做什么能夠幫我達成我要的目標?然后每天重復做就是了。其他的一律不想。記住了么?”他:“記住了!”我:“我們束老師會幫你把落下的課程補上來,你愿不愿意跟我們老師配合?如果你愿意,來!跟我拉勾!”他一邊點頭一邊伸出小手指……他出去的時候已經充滿了自信了。
?
?
家長,您到底要什么?
?????學思維提示我們清楚的認識問題,清晰地表達問題,我們就會更加容易地解決問題。在咨詢過程中,當我問“您想要什么”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不清楚。一位家長來我中心談起他的孩子,說孩子就喜歡玩游戲。怎么辦?我:您想要什么?他:我就希望孩子不玩游戲了。我:為什么?他:他玩的那個游戲實在太沒意思!我:是他玩還是您玩?他:當然是他。我:那么,您覺得有意思他就會覺得有意思么?他:但是,他玩游戲會影響學習啊!我:對!但您覺得有意思他就會覺得有意思么?他:不會啊。我:好,您不喜歡他玩游戲,跟游戲有沒有意思沒有關系對么?他:對。我:那您到底為什么不愿意孩子玩游戲?他:玩游戲會影響學習!我:好,如果他學習好了,玩游戲還是可以被允許的對么?他:那當然了。我:好。請重申:您到底要什么?他:嗯,想要……,想要,孩子喜歡學習。就像喜歡玩游戲那樣。:好,那么,您說孩子為什么會喜歡玩游戲?他:就是喜歡么!我:對,但他為什么喜歡?他:玩兒誰不喜歡啊!我:對,但他為什么喜歡玩,不喜歡學習?他:玩多舒服啊,學習就跟要他的命似的。我:如果每次他玩游戲,都給他十幾個耳光,打得他滿地找牙。您說他還會喜歡游戲么?他:呵呵,那誰會喜歡啊!我:他之所以喜歡游戲,是喜歡游戲帶給他的輕松愉快的感覺,而不是游戲本身對不對?他:對!我:如果游戲帶來的不是輕松愉快,而是痛苦恐懼,他就不喜歡了對么?他:太對了!我: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本身并沒有什么快樂不快樂,只是看它給人帶來了什么樣的感覺,如果帶來的感覺是好的,它就是迷人的,如果是痛苦的,它就是可惡的。對么??他:對。可是他怎么能喜歡學習呢?我:學習既可以是快樂也可以是痛苦對么?他:學習怎么可能成為快樂?!他就不喜歡學習!我:近期孩子的學習有沒有什么地方進步的?他:沒有!嗯,好像,對!上回英語測驗他得了八十幾分。平時都是六十幾分。每次考試我不問,他就不說,那天回來就說今天考試了,我還奇怪呢,沒想到這小子考了個八十幾分,哈哈!我:他也很高興吧。他:那當然!小家伙這幾天學英語的時間增加了,可是數學還不行!我:他為什么會增加了學英語的時間?他:考好了唄!呵呵,小家伙這點才像我!哈哈!我:考好了怎么了?他:老師表揚他了!我跟他媽也都很高興,我們特重視他的學習,為了他的學習我們……我:好,我知道您是個非常知書達理的父親。那么,他到底為什么喜歡學英語了呢?他:他想考得更好點,讓別人多表揚他唄!我:好,也就是說,如果他在學習上有了改善,別人表揚了他,他就會感到開心,如果看到努力能夠獲得進步,他就愿意作出更多的努力,對么?他:那當然!我的兒子我知道,他其實是個非常要強的孩子,只是這幾年我們搬了兩次家,他轉了兩次學校,課程就落下了,再加上我也沒怎么好好管,就……嗨!我:好!想想看,我們能不能進一步把英語取得的進步移植到其他學科上來呢?他:很難,就拿數學來說吧,他才三五十分,要進步很難!我:您覺得怎么樣是進步?他:嗯,嗯,這還真不好說!我:考到八十分?他:那當然好了!可是很難!我:是進步么?他:是!我:那我們就只能等到他考到八十分以上的時候再表揚他了?他:……我:除了這個還有什么是進步?他:其實也不需要一下子考那么高,有提高就行了。我:好,是不是只要今天做題比昨天做的錯誤更少一點,速度更快一點都是進步?他:嗯,是!我:那我們就可以操作這件事情了。督促他做好今晚的作業,明天發現他的進步,對他們的進步表示肯定,然后幫助他取得更多的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您說這樣能解決他的問題么?他:嗯,差不多,這么著,慢慢的,他就可以像學習英語一樣喜歡學習了。太謝謝您了,唐老師。
雅思高分作文精講
教育類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take courses that are decided by the government. Others think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focus on subjects that they prefer.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7分范文
Education has been viewed a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e topic now under debate is who should make the decisions on what students study.
Academically, students will gain benefits if the curriculum can be devised by the government. Learners need foundations before they acquire more advanced knowledge. Without opportunities to learn the basics, student would find it difficult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or lose interest in their studies altogether.
In terms of meeting the demand of the job market, it would be more efficient if the government plan and arrange the courses for school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own selections of courses may be random. Most of them do not really know what the job market expects from them, so some guid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is a necessity.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is always productive. Educa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individual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abilities. If all the students in a certain field take the same courses, their potential may not be fully developed. Accordingly, many talented students may feel frustrated with learning and the nation will not get the talent it needs for its advancement.
My own opinion is that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take courses that the governments choose for them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ly have the capacity to find out courses that will serve their purposes. On the university level, though,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a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ir academic potential be fully explored.
考官解析
本文對雙方觀點進行分析,并且在結尾段給出結論。文章先寫出政府確定的課程能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并且更加系統的學習,然后鞋如果學生確定可能則能更好的發揮潛力。結尾的結論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區分,提出對于中小學生課程應該由政府決定。大學生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判斷力,完全可以參與課程決定的過程。
重點詞匯
View```as``` 把···看作···= regard```as```/ think of ```as```
Element = factor 元素
Curriculum 課程的總稱,集合名詞,所以不能加a
Devise 設計 設置
Foundation 基礎
Further 推進 固定搭配 further their studies
Altogether 完全地 徹底地
Demand 需求 固定搭配 meet the demand of ```
Selection = option 選擇
Random 隨意的
Guidance 指導 原型guide
Necessity 必須的事物
Productive 高效的
Aware 意識到的 固定搭配 be aware of
Accordingly 相應地=consequently
Participate in 參與
Frustrated 沮喪的 be frustrated with
重點句子
Without opportunities to learn the basics, student would find it difficult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or lose interest in their studies altogether.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ir academic potential be fully explored.
My own opinion is that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take courses that the governments choose for them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ly have the capacity to find out courses that will serve their purposes.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