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抗美援朝班會教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抗美援朝班會教案3篇
論抗美緩朝戰爭
摘要:抗美緩朝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反美帝國主義戰爭中一次重大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再次向世界展現了我軍的實力和意志,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出近代史上壯麗的一頁。同時,抗美緩朝戰爭是世界尊重中國的開始。本文通過分析朝鮮戰爭的背景,經過和歷史意義,以便更加清楚了解抗美緩朝戰爭。
一 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并向朝中邊境推進、轟炸中國丹東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 。這是中國出兵朝鮮最主要的原因。
( 二)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對中國的國內統一戰爭進行武力干涉。
1950年6月七日杜魯門再度命令美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另外,美國對中國國內進行各方面的滲透和破壞。大有要將我新中國顛覆的企圖。因此,我們不得不戰。
( 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美軍方面,由于擔心朝鮮情報人員及破壞分子混入南逃難民,因此對成群的難民進行掃射。經公開的美軍屠殺平民行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殺。此外美國飛機還對城市及平民目標進行了轟炸。韓國軍隊方面,在韓國軍隊收復的本國領土以及隨后占領的朝鮮城市及鄉村中組織“治安隊”、“滅共團”等組織,對朝鮮勞動黨黨員和被懷疑為親共人士的平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處決。
(四)美國妄圖借朝鮮為跳板,對新中國進行更嚴重的破壞和侵略。我國領導人深悟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決定出兵。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歷次的大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
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25日發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該次戰役也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開始。其中著名的戰役 “云山戰斗”中重創美軍"開國元勛師"
此戰,殲滅美騎兵第1師第8團和南朝鮮軍15團大部,斃傷敵2000余人,其中美軍1800余人,繳獲飛機4架,擊落3架,擊毀和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余輛、各種火炮119門,極大地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進一步堅定了志愿軍的戰斗信心。第一次戰役以中國軍隊的全面告捷結束。
第二次戰役
清川江圍殲戰:最可愛的人美譽神州
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教育了幾代人的文章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圍殲戰中。清川江圍殲戰給予美第9軍以重創,粉碎了聯合國軍意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狂言,在志愿軍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雖然第一次戰役慘敗,麥克阿瑟依然堅持中國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時他也承認“聯合國軍面臨全部被殲的危險”, 可是一次失利并不能將美國嚇倒。 11月24日,麥克阿瑟發動了對清川江以北朝軍隊的進攻,并宣稱要讓美軍士兵“回家過圣誕節”。志愿軍發動了第二次戰役。
激戰中,112 師335團3連進至松骨峰后,與敵遭遇,該連立即占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托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美軍激戰5個多小時,始終未讓美軍前進一步。美軍在屢攻不下的情況下,集中數十門火炮和近20輛坦克對該連陣地猛烈轟擊,并以飛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將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隨后一擁而上。3連在人員傷亡較大、糧彈殆盡的嚴峻情況下,毫不畏懼,所有能戰斗的人員,包括傷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托、刺刀、石頭,甚至用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贊歌。后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3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3連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此,祖國人民把一個崇高的稱號---最可愛的人,送給了志愿軍全體將士。
第三次戰役
此戰著名戰役 “高陽追擊戰”
1950年12月31日黃昏,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發起第三次戰役,向聯合國軍的三八線既設防御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線向縱深發展。
此時,已連續遭受志愿軍兩次戰役打擊的聯合國軍已成驚弓之鳥,對志愿軍和人民軍的攻勢稍作抵抗,就倉惶逃跑,像決了堤的洪水一般……聯合國軍被迫于1951年1月2日開始實施全線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漢城以北進行掩護,繼續阻止志愿軍進攻。志愿軍乘勝追擊,直逼漢城,1月4日下午,志愿軍攻占漢城。 而此時杜魯門政府的另一個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半島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4月11日,杜魯門最定免除麥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職務,由馬修·李奇微將軍接任。
第四次戰役
著名戰役 “橫城反擊戰”:天兵天將敵膽寒
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一次作戰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所說的這次戰斗,就是志愿軍第四次戰役中著名的橫城反擊作戰。
聯合國軍重整旗鼓,于1951年1月 25日開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隊23萬人,在空軍支援配合下,全線發起了反攻。
此時,志愿軍已連續打了三次戰役,部隊減員嚴重,物資補給十分困難,剛剛進入休整。鑒于美軍的猖狂進攻,志愿軍總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決定發起第四次戰役,命令各部隊停止休整,采取西頂東反的方針,轉入防御作戰。由于缺空現代化空軍編制,使得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后勤的區別,整個戰線幾乎曝露于美軍的狂轟濫炸,空襲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戰突擊。戰場上缺乏新鮮果蔬,我們的志愿軍普遍患有夜盲癥,更不利于作戰。由于我們的后勤供應落后,志愿軍的士兵只能背負五天的糧食,到了第七天彈盡糧絕,不得不停止進攻,聯軍趁機發動“屠夫作戰”和“撕裂作戰”,志愿軍在聯合國軍的立體作戰的炮火下挨打,損失異常慘重,士兵經常整營的戰死。51年3月14日,志愿軍放棄漢城。 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但是志愿軍仍然將聯合國軍阻滯在三八線附近,消滅聯合國軍78000多人。
上甘嶺戰役:迫使美軍最后認輸
黃繼光,一個值得中國軍人驕傲的英雄。這位用胸膛堵槍眼的特級戰斗英雄,就產生于上甘嶺戰役。為了挽救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提高談判桌上的要價,同時給參加聯合國軍 的其它國家一點勝利刺激,以便讓他們投入更多的金錢和生命,聯合國軍決定發動金化攻勢。為粉碎金化攻勢,志愿軍進行了著名的上甘嶺堅守防御作戰。
在上甘嶺這塊僅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先后投入了3個多師6 萬余人、300余門火炮、近200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余架次,發射炮彈190多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山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然而,志愿軍的陣地屹然未動。這次戰役,共斃傷敵2.5萬余人,擊落擊傷敵機274架。參與策劃這次進攻的美國軍事專家哀嘆:即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上甘嶺的志愿軍部隊全部消滅。
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戰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一次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和我軍歷史上惟一一次向堅固陣地之敵發起的進攻戰役,創造了陣地進攻戰的經驗。此次戰役,志愿軍火炮和炮火的密度達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高水平,整個戰役消耗彈藥1.9萬噸,相當于志愿軍前五次戰役消耗彈藥總和的2.2倍,充分表明志愿軍的作戰能力大大增強。1953年7月13日黃昏,志愿軍撼天動地的大炮轟鳴聲拉開了戰役帷幕。西集團203師穿插分隊先頭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下,化裝成南朝鮮軍,通過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偵察班立即發起突然襲擊,打毀了該團的指揮系統。部署于周圍的南朝鮮軍失去了指揮,迅速潰亂。這就是后來在國內廣泛流傳的 奇襲白虎團。志愿軍的攻勢震驚了聯合國軍。聯合國軍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親自飛臨前線督戰,并調集了8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圖奪回失地。志愿軍遂轉入防御,與敵展開了反復的陣地爭奪戰,共擊退敵軍反撲1000 余次。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此戰,共殲敵5.3萬人,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以下是分享的抗美援朝的老兵 抗美援朝老兵,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抗美援朝的老兵 抗美援朝老兵
我們這一代人是看著《黃繼光》、《邱少云》、《上甘嶺》等連環畫,讀著《誰是最可愛的人》課文長大的。心靈深處對抗美援朝的人和事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感情。
我們能為老兵做的,就只有這些了
葉向明老人91歲高齡,就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打過很多仗的老兵,湘東臘市鎮明塘村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0年,瞞著家人偷偷去當兵,1951入伍0224部一支隊正式成名一名抗美援朝戰士!軍事專職沖鋒槍手和班長!
“抗美援朝紀念章”為銅質,梅花與五角星圖案相互交叉組合而成。證章的正中鐫有毛澤東左側頭像。“抗美援朝紀念”六個字逆時針方向圍繞頭像排列。兩邊是麥穗環繞。五角星的一角有一小孔,是來穿銅鏈的,銅鏈不在,由銅桿系著。該枚紀念章背面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1951年”銘文。經測量,證章通徑2cm。
“和平萬歲”紀念章,因年代久遠,黯然失色。證章通徑4cm,正中鐫刻一支飛翔的和平鴿,鴿子上方鐫有“和平萬歲”四個字,背面有別針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19510.25”銘文
“最殘酷的是飛虎山阻擊戰。飛虎山有幾個不是很高的山頭,中間有一2個多公里寬的開闊地。當時,據偵察員的偵察,這里是美軍必經之地。連長命令我,帶一個班,搶占一個山頭,挖好戰壕,設伏堵擊敵人,要離得最近再打。后來,美軍果然來了,他們不知有埋伏,漸進我們的伏擊圈,當完全進入圈子,美軍離我們很近時,我用信號槍向兄弟連隊發信號彈。之后,我們班的機槍、沖鋒槍的子彈和手榴彈一齊瀉向敵人。飛虎山戰役打了幾天幾夜。我們曾兩天沒有飯吃。又是十一二月,北方的寒天來得早,冰天雪地,河道結了冰可通車。我們的棉衣成了冰衣,凍得周身麻木。我們克服困難,發揚敢打、敢拼作風,同裝備好有坦克飛機,但卻怕死的美軍作戰。我們團部在圍殲中,吹響沖鋒號,端著槍沖向敵人,用喇叭操外國語喊話‘繳槍不殺’。只要放下了武器,舉起了投降之手,就不會開槍了。最后,這場戰役俘敵約2000人”。
據史料記載飛虎山戰役,同上甘嶺戰役、松骨峰戰役……一樣,是抗美援朝戰場上,名揚世界的八大血戰之一。彭德懷后來在戰斗結束后,激動地寫下了“三十八軍萬歲”六個大字。
“一上戰場就什么都不怕了。”葉老說,“戰爭是殘酷的,流血犧牲是常有的事。我的手現在仍留下兩個大傷疤是被子彈打中的
“戰爭也是艱苦的。”老人說,“戰場上沒有屋住,只能在荒郊野外臥著睡,或戰壕里,或防空洞里橫七豎八躺著,或樹墩上打一個盹。吃,每天只有一餐大米,其余是吃高梁、面粉,這些都是中國運去的。敵人來了,沒吃飽,也要操起槍桿子去打仗。我也搞過后勤,但一樣辛苦。一車車物質要裝卸,200斤/袋大米要一個人背上背下,360斤/件炮彈要一個人去搬移。挺重的,夠戧。”
抗美援朝的老兵 抗美援朝老兵
在南京第二十離休干部休養所里,老兵郎東方為我們找出了他保存的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帶回來的東西——一枚勛章和一些戰場上拍的舊照片。他顫巍巍來回走著,急迫地翻找,努力地辨認,一次次地拒絕我們每個人的攙扶。
在郎東方的記憶里,那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所唱的歷史,是格外沉甸甸的——無論戰士還是軍官,都背著武器和能維持一周的糧食,負重八九十斤,蹚水渡過工兵搭建的浮橋進入朝鮮。盡管入朝前已經寫好未注明歸期的家信,做好了與家人訣別的準備,可他們對此都不以為意,認為那些美國佬沒什么了不起。但很快,隨著第二天友軍某團二營遭遇美軍B-52轟炸機轟炸傷亡很大的消息傳來后,他們很快就收到一道“死命令”嚴禁出現煙火、嚴禁高聲喧嘩……郎東方和戰友們才意識到,他們入朝時帶的六零炮、八二炮、重機槍、步槍等簡陋裝備,對抗的是美軍的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美軍有上百架飛機來支援,有坦克,我們這些都沒有,打得很艱難。”白天不能燒飯,他們只能把煙打散燒開水;夜里看地圖時,得用布把手電光遮嚴實;不能烤火的連綿雨天,只能找貓耳洞躲雨,任憑周身潮濕,泡得白脹的腳和解放鞋粘在一起……
那時他們沒有能在戰時辨別身份的標識牌,只能把自己的姓名、籍貫、單位等信息寫在白布上,縫在衣服內襟,沒有入團入黨的戰士還隨身帶著申請書。裝備差距的懸殊加上環境的艱苦,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國赴死的念頭,“沒準備再回來,都準備隨時犧牲。”
在朝鮮戰場,郎東方經歷了兇險的第五次戰役。其間,無線電失聯,通信兵全部犧牲,作為團參謀的他冒著槍林彈雨,跳了5里地的彈坑將信息送達,累到吐血;美1師封鎖渡江口,他們兩個團冒著大雨蹚水過江,被沖走、淹死不少人,齊胸的江水中他是和五六個戰友互相緊緊拉著手才過了北漢江;他曾試圖用一周未進食的身體,扛起中彈的戰友在敵軍機槍掃射中突圍,最后卻只能含淚為戰友留下一顆手榴彈……即使戰況這般兇險,郎東方卻沒有如他預想的那樣壯烈犧牲。他活了下來。
他說,歸國后,見到老母親時是無比高興的,但在歸途中看著身邊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同往而未能同歸的戰友,更多的是因為自己還活著而感到愧疚。
當他陸陸續續從部隊留守處取回戰前寄管的個人物品時,那些沒能盼到自己孩子歸來的母親們,只能收到一張兒子在戰前統一拍的照片。之后的兩三年里,他一躺在床上就想起那些死去的戰友。他記得大部分犧牲戰友的姓名,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么。休假期間,他到附近的縣城去拜訪了一些犧牲戰友的親屬,但他沒辦法給他們帶去任何遺物,“好多戰士的遺體都殘缺不全,只能把好幾個人埋到一起……”對于那些犧牲時知道姓名的戰友,他能做的,就是告訴其親屬,他們埋在哪個山頭,那里插著一個個簡單的木牌,上面用小刀刻著戰士的名字。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在夜夜夢回時抓住點什么,讓自己的靈魂得以安放。
郎東方現在還記得一些朝鮮語,“大嫂”叫“阿幾姆尼”,“相片”叫“查濟”。他輕撫著那些黑白色寶貴的“查濟”,上面注有“19516 入朝分別紀念”“于前線”“為解放朝鮮而奮斗”等字樣。他向我們指著一張與戰友們的合影,“這個不在了,這個、這個都不在了……”指到最后,活著的只剩他一個人。
他告訴我們,每場戰斗他們都會經過一番情感變化——戰前怕仗打不好緊張,戰時忘了一切只想消滅敵人。戰后的總結大會總是折磨人的,一個連隊有時只剩下二三十個人,大家抱在一起失聲痛哭,吃不下飯,“想想這個戰友,那個戰友,都不在了,難受啊……”
他和我們聊起臨死前把入黨申請書和黨費托付給他的老戰友張小山,聊起膽大心細組織他們突圍的“郭大炮”郭兆林……他稱這些人為“生死戰友”,與他們的交情是“生死交情”。
除了那些殘酷的回憶,郎東方的那段歲月中不乏一些輕松的小插曲。當年21歲的郎東方還是愛玩的年紀,作戰間隙,他會貓在戰壕里和戰友下象棋、跳石頭。但空余時間,除了休息,他們大多還是用來學習。行軍時,他們把寫著大字的紙貼在前面戰友的背包上,邊走邊念。他說,在戰火紛飛中讀書,會暫時忘了戰爭,心里就沒那么害怕了。不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時期,他都不怠于學習。直到今天,他的字跡仍然是清晰娟秀的。原來,戰場給他留下的印跡,除了身體上的傷痕和夢境中的戰爭,還有這些伴隨后半生的習慣和素養。
有些歷史是需要不厭其煩地被講述的。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對抗美援朝的歷史認識是模糊的。盡管很多像郎東方這樣的老兵所受的戰爭創傷并沒有完全被撫平,每次講述時都會牽動內心深處某個深藏的痛點,但他們還是會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們要孝順父母,熱愛家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也許,在聽了他們的戰爭故事后,我們才能在這些簡單樸素的叮嚀背后,領會其真摯的良苦用心。
抗美援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了解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中國志愿軍入朝鮮作戰的原因
(3)了解朝鮮戰爭爆發的簡單經過
2能力目標:通過朝鮮戰爭的學習,探究朝鮮戰爭與美蘇冷戰的國際背景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討對中美關系和事件格局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1)通過分析,明確認識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借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了解朝鮮戰爭,樹立憂患意識與和平意識,從歷史經驗的總結中提高保衛世界和平的自覺性。?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朝鮮戰爭主要對中國的影響。
2難點: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及與冷戰格局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課前三分鐘
五、教學過程
(一)朝鮮戰爭概述
1、(活動探究)請學生概述他們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場朝鮮與韓國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府之間的戰爭,同時美 國、中國、蘇聯等18個國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朝鮮戰爭是在冷戰背景下的一場實際戰爭。戰爭于1950年6月25日朝鮮的第七警備旅向韓國的陸軍第十七團發動進攻開始(也有一說為韓國率先向朝鮮發動進攻),至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停止。但由于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因此從理論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2、(知識補充)教師講述:朝鮮戰爭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的稱呼:朝鮮:祖國解放戰爭;韓國:韓國戰爭 、六二五事變 、6·25戰爭;中國大陸: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美國等西方國家:韓國沖突(Korean Conflict)、韓戰〔Korean War〕
3、朝鮮半島地理位置:位于亞洲東部,北隔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相接,東北一隅與俄羅斯接壤,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被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為中國大陸的左翼,中日之間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鮮半島是朝鮮族世代的居住地,歷史上建立過多個國家。
(二)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1、(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討,回憶我們學過的朝鮮近代歷史。
朝鮮過去是中國明朝和清朝的屬國。1894年,蓄意侵略朝鮮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的清朝在《馬關條約》中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日本成功排擠了中國在朝鮮的勢力。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在俄國的支持下自稱皇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日本與俄國在朝鮮半島的角逐日漸白熱化,終于引發1904年日俄戰爭。結果俄國戰敗,日本又排除了俄國的勢力,徹底控制朝鮮半島。
二戰即將勝利的時刻,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簽定秘密協議,美英以出讓中國外蒙古和東北利益換取了蘇聯對日宣戰,并指出了朝鮮半島因“高麗人(Korean)沒有自治能力”故決定應該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實行國際托管。
(四)小結
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對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與認識,朝鮮戰爭不僅是朝鮮半島的同意問題,更是二戰后美蘇兩極爭霸的產物。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也加入到了戰爭,并對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通過此次戰爭,讓我們更加明白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自覺維護世界的和平。
推薦訪問: 抗美援朝 班會 教案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