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語:漢字詞語標語:2021年楊佳龍執導電影,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4篇
第1篇: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
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進行了這次極具教育意義的紅色之旅。
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創建于1958年,1990年在丹東市英華山擴建,1993年新館落成開館,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專題紀念館。該館由紀念塔、陳列館、全景畫館、室外兵器陳列場等組成,建筑雄偉,富有特色,綠樹環抱,莊嚴肅穆。站在通往寬10.25米,共計1014塊的花崗巖臺階,凝望著眼前的的抗美援朝紀念塔, 好像回到了50多年以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道,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的情景。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緊密團結共同御侮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充分展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凝聚體現,不畏強暴,英勇戰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致勝法寶,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的中國民族精神強盛力量。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時代的需要,新世紀的呼喚。在黨旗的引導下,我們上到頂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53米的抗美援朝紀念塔,寓意為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塔體為正方形空錐體,塔面用高糧紅花崗巖石貼面,塔基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外墻為灰白色花崗巖石貼面,紀念塔正面是鄧小平同志于1991年9月20日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7個高2.2米鎏金大字,背面裙圍上鐫刻有記述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功績和對抗美援朝戰爭評價的塔文。紀念塔整體造型嚴肅、壯觀,氣勢雄偉。
順著臺階向北走我們來到了陳列館。該館分為三層,由六部分組成。走進陳列館序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總司令的雕像,后面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參戰戰士的浮雕,浮雕的最上方刻有毛主席手書"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黃銅拋光的八個大字,這組字與大廳兩側的黃銅拋光的志愿軍戰歌和志愿軍序列產生呼應,為略呈暖紅色的大廳增添一層金色的光芒。這個場景表現的是:在朝鮮人民處境危急、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朝鮮人民請求我國出兵援助,我國人民群情激昂,紛紛要求與朝鮮人民共同抗擊侵略者,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受于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1950年10月19日,在彭德懷司令的率領下,由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的歷史背景。
接下來我們首先參觀了抗美援朝紀念館,該館內設六個展廳,集中反映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打敗美國侵略者的英雄業績,歌頌了志愿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其次參觀了抗美援朝運動館,該館設兩個展廳,主要反映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全國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第三,參觀了中朝人民友誼館,該館設一個展廳,擺滿展柜的是朝鮮人民贈送的錦旗,在職員軍幫助朝鮮戰后建設時用過的工具,朝鮮人民送給志愿軍的衣物、紀念物等等,在這里我看到最多的是刻印在照片上的笑臉,在戰爭中中朝兩過人民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深刻的友誼,中朝兩國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第四,參觀了英雄模范烈士館,墻面采用朱紅磨光大理石貼面做背景,懸掛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兩名特級英雄、五十名一級英雄及全國各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名冊,同時還陳列著一級模范的陶瓷頭像。面對這些英雄,我默默的站在那里向他們致敬,正是他們的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才有了朝鮮戰爭的勝利,才有了我們祖國的和平與安全,那一刻我想到了魏巍說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五,參觀了空軍館;最后參觀了全景面館,該館共設6個展廳,展出歷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全景面《清川江畔圍殲戰》,高16米,周長132.6米,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龍源里、松骨峰等阻擊戰為重點,利用全封閉玻璃通柜展線,以及自然光、燈光結合的采光方式,輔以復原陳列、電動沙盤、電動圖表、影視設備等現代陳列設施,藝術地再現了壯觀的戰爭場面和恢宏的氣氛,如身臨其境般地再現了當年的歷史,深感我志愿軍的英雄氣概。
從紀念館出來,我們來到露天兵器陳列場,面積2000平方米,陳列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使用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裝備,以及志愿軍繳獲敵人的重型武器。
參觀著史詩般的展覽,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著,50年前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抵御侵略、反對強權的偉大壯舉。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于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同朝鮮軍隊和人民并肩作戰,發揚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愿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你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寶貴的生命維護了朝鮮半島和亞洲和平,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你們這些英雄們的忘我的愛國主義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愛國主義精神是不可戰勝的。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余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特別是在當今新形勢下,祖國的統一大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我們所有國民要銘記歷史的教訓,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國富民強,中華民族必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必將實現中國的統一大業,必將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通過這次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之心和愛國激情,使我又一次深深地感悟到,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它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譜寫而成。 戰爭的硝煙終糾散去,凝煉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承??姑涝瘧馉帉χ袊且蛔鶜v史的豐碑,對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廣大志愿軍指戰員的崇高精神和偉大品格,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仍然是我們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我們后輩人更是一種激勵,激勵著我們去為中華的崛起而奮斗。在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中,學習英雄先進事跡,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勇于戰勝各種新的挑戰,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2篇: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
抗美援朝,中國不可避免
______論中國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內容摘要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后美國立刻出兵干涉,于6月27日派??哲娗秩氤r,同時派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對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并派志愿軍出兵朝鮮,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抗美援朝結束。這場戰爭看似是中國為援助鄰國的一次偶然戰爭而參加的,實則不然,它的發生具有深刻的歷史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必然!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抗美援朝 歷史根源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大規模的全面內戰。195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命令美國空軍、海軍入侵朝鮮的同時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武裝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臺灣,6月29日,蔣介石通過臺灣當局駐美“大使”向美國表示,愿派三萬三千人的地面部隊去南朝鮮作戰,9月7日,臺灣當局向美國國務院提出一份備忘錄,請求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面對美帝侵略者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同時又入侵和控制我國領土臺灣以及蔣介石企圖“反攻大陸”的嚴峻形勢,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經過反復研究,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及其中國志愿軍投入了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全中國人民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戰爭最終以中國的相對勝利而結束。
抗美援朝的勝利帶給中國人民的利益完全不亞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增強了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為全國正在進行的民主改革和經濟建設提供了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總之,抗美援朝中國收益頗多,但是近幾年來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認為抗美援朝完全沒必要進行,中國不應該出兵參戰,他們列舉大量的證據證明中國出兵朝鮮的貿然,指出中國根本不應該發動朝鮮戰爭,其原因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幾點:
一、戰前國內形勢嚴峻。朝鮮戰爭爆發之時,中國剛剛建立新政權,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國內環境與困難。軍事上,人民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國民黨上百萬軍隊仍盤踞在西南、華南和沿海島嶼,在新解放區國民黨遺留下大批殘余勢力與當地惡霸勾結,以土匪游擊戰的形式與新政權抗衡;經濟上,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接下的是一個十分落后而又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工業、輕工業產值大幅度下降,主要工業產品均跌至最低,物價飛漲,投機猖獗,市場混亂,面對如此形勢,中國共產黨的本分工作似乎應該是穩定形勢,恢復生產,鏟除共產黨殘余勢力,而不是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參加朝鮮戰爭。
二、戰爭雙方軍事技術準備優劣異常懸殊。美國是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其軍隊擁有高度現代化的技術裝備,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它把自己全部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并且運用了除原子技術以外的現代軍事技術的一切成果。其地面部隊全部系機械化,有大量的火炮和坦克,火力強,機動快,進行的是現代化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而我軍參戰初期,既無空軍,又無海軍,后來雖有空軍參戰,因數量少也只能掩護主要交通運輸線,不能直接支援步兵作戰。陸軍裝備也相當落后,大都是繳獲國民黨軍武器和日寇武器裝備起來的紛雜‘萬國牌’,武器火力,機動能力,遠不如敵人,基本上靠步兵,少量炮兵作戰?!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還面臨如此強大的敵人!
三、抗美援朝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相關數據報道,中國在抗美援朝中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萬余人。除戰斗損失外,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萬人左右。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中國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 371門、各種槍87 559支(挺)。對于一個新生的國家來說,這是一筆相當昂貴的支出及犧牲。因此他們認為抗美援朝延緩了中國的國際交往,延緩了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阻礙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甚至有人指出抗美援朝帶給中國的利益只是建立在此次戰爭勝利的基礎上,假如抗美援朝失敗了,中國將如何在國際中自處,將如何進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因此,他們得出結論:1950年中國進行抗美援朝完全沒有必要,中共中央作出此項決定是不明智的選擇,蘇聯時這次戰爭中的獲利者,中國不僅損失極大,而且最后的勝利也并沒有帶給中國多少益處,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誠然,我們不可否認這些理由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但要知道一個真正研究歷史的人只會站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即必須站在歷史事件所發生的那個歷史環境中去思考這件事情發生的必要性與合理性,許多歷史事件在我們今天人看來似乎都是不合理,不應該發生的,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它卻不得不發生,也必須發生。中國并不想同美國打仗,然而這一仗又不能不打,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中美之間的一場軍事較量不可避免,這場較量出現在朝鮮也許是偶然,雙方發生軍事沖突卻可能是必然……正如周恩來后來所說的一樣:“我們和美帝國主義較量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就看選擇在什么地方,這個當然是決定于帝國主義,同時也決定于我們?!边@充分說明中美之間的沖突由來已久,最終演變成為軍事斗爭似乎理所當然。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開始,就確定了要驅逐包括美國在內的一切帝國主義國家的在華勢力,不過在全面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中國共產黨已經改變了“左”傾路線時那種“打倒一切帝國主義”的政策,宣布在國際上聯合英美一同反對日本,不過對于中國革命者來說,此時的國際政策自然帶有某種策略性質,聯合英美只是為了利用次要的敵人反對主要的敵人,這與當時國內提出的“聯蔣抗日”性質是一樣的,這并不代表說中國與美國消除一切矛盾,和平共處,就好比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矛盾時刻都有,隨時都會爆發。而到了1940年,這種政治預見被毛澤東一語道破:“還需假定這種情況,即美國海軍集中力量打敗日本海軍,日本投降美國,日本陸軍退出中國,美國把中國的英美派從財政上軍事上武裝起來,中國由日本殖民地變為美國殖民地,國共合作變為大規模內戰,最黑暗莫過于此?!边@時在毛澤東眼中,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已比近在眼前的日本更危險,雖然這一險情還潛伏在時間尚不可測的今后。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放棄“孤立主義”宣布對日作戰并與中國結盟,但實際上這個實力超強的盟友從來沒有將中國放在平等的合作關系上,甚至屢屢越俎代庖,拿著滿洲權益在背后于蘇聯做交易,并且那時的美國政府只把抗日希望寄托于國民黨政府,而對共產黨提出的合作建議沒有任何回應,美國這種既支持中國抗戰和企圖在戰后控制中國的兩面性的對華政策,為以后中美沖突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國終于制服了直接對手,此時的美國擁有占全球總額一半的工業生產能力,有著最先進的軍事科技并壟斷了原子彈,氣焰不可一世,總統杜魯門就公然聲稱:“我們大家必須承認,我們贏得的勝利把領導世界的持續重擔放到了美國人民的肩頭。世界未來的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是否表現出真正有決心繼續在國際間期領袖作用。”美國既然公然提出“領導世界”,那么戰后的中國政府必定是其征服的首要對象,而能聽從它領導的只有國民黨政府,這必然被主張消滅一切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共產黨所不能容忍,雖然美國介于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不愿中國發動內戰而于1946年派遣特使馬歇爾對來華進行調處,但由于國民黨致力于使用武力的獨裁政策,美國也將自己同腐敗的國民黨拴到了一起,也必然支持蔣介石發動的內戰,美國同共產黨的沖突勢在必然,中美矛盾持續升級。
1946年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在隨后同蔣介石作戰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準備應付美軍的大規模進攻。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9年1月8日在黨內發出的《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中所說:“我們從來就是將美國直接出兵占領中國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們作戰這樣一種可能性,計算在我們作戰計劃之內的?!?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橫渡長江之后,5月23日毛澤東為各野戰軍起草了《向全國進軍的部署》,強調指出:“二野目前主要任務是準備協助三野對付可能的美國軍事干涉。此項準備時必須的。有此準備即可制止美國的干涉野心,使美國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备鶕醒胲娢倪@一指示,第二野戰軍一直在長江下游停留到9月間才轉而向西南進軍。種種政策,種種舉動,都說明美國從未停止過將中國變為其附庸的野心,而中國從未停止過對美國的警惕甚至是武裝防守,中美之間的一場激戰已是不可避免。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對于美國已不抱任何幻想,卻仍然希望與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10月1日當天,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發出了希望和世界各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公函,也送交了美國駐北平領事館。但美國似乎并不領情,它們繼續承認國民黨政府,10月3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是否承認新中國一事指示:“我們不應過急的承認這個政權,我們在承認蘇聯前曾等待了12年?!蓖彰绹鴩鴦赵喊l表聲明,以中共“并未保證履行其國際義務”為理由,對新政權不表示承認。此外在中國臺灣問題上,美國的態度更是讓中國共產黨不得不時刻提高警惕。1950年2月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之前,美國當權者對臺灣問題有著不同意見,國務院主張采取觀望態度并設法離間中蘇關系,而美國軍方卻積極主張以武力控制臺灣,2月中蘇條約簽訂以后,美國官方便在遠東和臺灣問題上基本統一了意見,即采取強硬政策,用武力控制臺灣,朝鮮戰爭正好為美國出兵侵占臺灣提供了借口。眾所周知,臺灣問題是關系到中國領土主權的大問題,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代表的革命利益和民族利益而進行的斗爭,同美國以強權主義為基礎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必然要發生尖銳的對抗和沖突,這也就不難解釋中國后來為什么一定要發動抗美援朝。
當然中國發動抗美援朝還有很多重要的原因,中國出于國際責任和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抗爭的同情,中朝深厚的國際友誼以及上文提到的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等等,都是促使中國出兵朝鮮的理由,但是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必然要求追本溯源,探索其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中美矛盾由來已久并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而日益激烈的事實即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下一定要發動抗美援朝的原因,也是支持抗美援朝必要性的最有力的證據。
因此可以說,新中國與美國在朝鮮發生的一場未以國家名義進行的戰爭,看起來是由第三國突然引起的沖突而促成,實際上卻是中美長期矛盾的最終爆發,歷史的偶然性都寓于必然性之中!
劉彎彎02090115
第3篇: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感悟
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姑涝瘧馉庡懺煨纬傻膫ゴ罂姑涝?,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和領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刻理解豐富內涵,充分認識歷史價值,準確把握時代意義,大力激發磅礴力量,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不斷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勇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拼搏進取。
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譜寫了一篇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凝聚成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是為完成祖國和人民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這是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這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充分認識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價值。面對外國的霸權挑釁,中國人民別無選擇,只有奮起抗爭。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事實證明,正義必勝,這是人類發展史反復驗證的一個真理??姑涝瘧馉幍膭倮绊懮钸h,志愿軍在這場正義的戰爭,給予侵略者沉重打擊,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和平;保障了國家安全,極大改善了新中國的外部安全環境;為國家經濟恢復提供了重要保障,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準確把握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意義。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帝國主義列強競相入侵,中華民族飽受欺凌??姑涝瘧馉幍膭倮寗倓傉酒饋淼闹袊嗣駬P眉吐氣,極大提高了中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姑涝瘧馉幨侨嗣褴婈牻洑v的第一場現代戰爭,各軍兵種在戰爭中逆勢成長,空軍和海軍從小到大并迅速發展,人民軍隊經歷了一次現代戰爭的洗禮和涅槃,實現了軍隊建設的歷史性跨越。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贏得的和平發展環境,使我國在短短幾十年內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第4篇: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標語
抗美援朝精神體會感悟
7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戰爭燒到了中國邊境,美軍越過了三八線,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中方毅然決然的主動出兵,加入到了這場戰爭。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激烈的。黃繼光所在的他中國人民志愿軍營地已經在這四天了,遲遲攻不下最高峰,指導員看了看表,已經四點多了,黎明前再不攻下,可能所有的山頭都會守不住。黃繼光對指導員說,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他就帶著兩名戰士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
敵人發現了他們,子彈像冰雹一樣射向他們,兩名戰士犧牲了,黃繼光也負傷了,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爬向敵人火力點,他突然站了起來,右手舉著手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黃繼光犧牲了,上甘嶺戰役勝利了。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是民心所向的勝利。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戰略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是我們黨百年征程的法寶之一。
回顧歷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緊緊的依靠人民群眾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實現著一個又一個的黨對人民群眾的承諾。
面向未來,中國面臨著一個接一個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但是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著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團結一心的人民群眾,克服實現*旅途中的艱難險阻,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推薦訪問: 抗美援朝 標語 通用上一篇:教育類宣傳文案【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