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集合5篇

| 瀏覽次數:

內容是漢語詞匯,拼音是nèi ró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實質性事物。一個藝術作品的表現、基本含義、意味或審美價值。內容關涉的是我們在藝術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覺的、主觀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與我們對描繪性方面的單純知覺相對,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5篇

【篇一】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課《我是長生果》

一、生字+原詞+擴詞(聽覺記憶+命名速度

喻 自喻 喻意 喻旨 喻勉 喻指 喻跗 喻名 喻教 喻愿

扉 霞扉 泉扉 書扉 圓扉 丹扉 天扉 北扉 扣扉 綸扉

吶 咄吶 騃吶 口吶 拙吶 嘴吶 瑣吶 嘟吶 澀吶 嗩吶

隱 安隱 鹿隱 伏隱 市隱 酒隱 內隱 掩隱 微隱 民隱

囫 囫圇 囫圇課 囫圇竹 囫圇半片 囫圇吞棗 囫圇個兒

莎 踏莎 香莎 邏莎 青莎 摩莎 莎雞 莎草 莎衣 蔢莎緑

磁 磁性 磁鐵 磁石 磁帶 磁化 磁力 磁瓶 磁器 磁盤 磁療

鍛 镕鍛 煉鍛 雕鍛 冷鍛 頓鍛 考鍛 冶鍛 錘鍛 椎鍛 鍛煉

鑒 品鑒 省鑒 自鑒 照鑒 洞鑒 秦鑒 申鑒 民鑒 規鑒 通鑒

嘔 嘔鴉 嘔血 嘔家 嘔符 嘔暖 嘔喣 嘔呀 嘔哇 嘔唱 嘔吟

瀝 灑瀝 滴瀝 玉瀝 余瀝 霖瀝 瀝瀝 地瀝青 鈾瀝青 土瀝青

二、形近字(視覺分辨)

1、喻俞瑜瑜渝愈俞渝愈俞喻俞喻瑜渝愈喻俞瑜俞愈喻俞瑜渝愈 用時

喻( )俞( )瑜( )渝( )愈( )

2、扉非菲匪霏菲扉非菲匪霏扉非菲匪菲扉非菲匪霏扉非菲匪 用時——

扉( )非( )菲( )匪( )霏( )

3吶納鈉衲吶納吶鈉衲吶納鈉衲吶納鈉衲吶納鈉衲吶納鈉衲 用時

吶( )納( )鈉( )衲( )

4.隱穩急穏隱穩急穏隱穩急穏隱穩急穏急急急隱穩急隱穩急 用時——

隱( )穩( )急( )穏 ( )

5.囫忽笏囫囡囝囫唿忽笏囫囡囝唿囫忽笏囫囡囝囫忽笏囫囡囝唿用時—

囫( )忽( )笏( )唿( )囡( )囝( )

6.莎沙紗紗砂沙紗莎紗沙莎紗砂紗莎沙紗砂砂紗莎沙紗砂紗 用時—

莎( )沙( )紗( )砂( )紗( )

7.磁茲糍慈瓷磁慈茲糍慈瓷磁慈茲糍慈瓷磁茲糍慈瓷磁茲糍瓷慈用時—

磁( )茲( )糍( )慈( )瓷( )

8.鍛段緞椴塅鍛段緞椴塅鍛段緞椴塅鍛段緞椴塅鍛段緞椴塅緞鍛用時—

鍛( )段( )緞( )椴( )塅( )

9.鑒撿劍儉鑒撿劍儉鑒撿劍儉鑒撿劍儉鑒撿劍儉鑒撿劍儉 用時—

鑒( )撿( )劍( )儉( )

10.嘔歐區鷗嘔歐區鷗嘔歐區鷗嘔歐區鷗嘔歐區鷗嘔歐區鷗區 用時—

嘔( )歐( )區( )鷗( )

11.瀝歷厲勵歷厲瀝勵歷厲瀝歷厲勵厲瀝勵厲瀝勵歷厲瀝勵歷厲 用時—

瀝( )勵( )歷( )厲( )

三.多音字(積累)

似:(si)似乎 似是而非 (shi)似得

禁:(jin) 禁受 不禁(jin)禁地 禁止

四.特殊形式的詞語。(積累)

“如--如--”式的成語: 如醉如癡 如饑似渴 如膠如漆 如火如荼

如覆如臨 如泣如訴

成語接龍:悲歡離合—合情合理—理直氣壯—壯志凌云—云泥異路

—路人皆知—知足常樂—樂極生悲

五.近義詞(縮短反應時訓練)

悲慘—凄慘 領悟—領會 別出心裁—獨出心裁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黯然神傷—黯然銷魂 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不言而喻—顯而易見

六.反義詞(縮短反應時訓練)

寂寞—熱鬧 模仿—獨創 千篇一律—別出心裁 不言而喻—不可思議

大顯身手—無能為力 黯然傷神—心花怒放 心安理得—問心有愧

七、(積累+詞義理解)

思緒萬千:形容思慮復雜多端。

愉悅:指喜悅。

逾越:指超越。

飽覽:指盡情的看。

長生果:吃了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果子,這里指營養極其豐富。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整個棗子咽下去。比喻不加分析思考的籠統接受不求理解消化。

如醉如癡:形容形態失常,失去自制這里指作者讀書讀到入迷的程度。

流光溢彩:流動的光影,滿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麗。

浮想聯翩:浮想,漂流不定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

不求甚解:甚:很,極。原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字詞上下功夫。后指只想懂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

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牽腸掛肚:牽:拉。形容十分掛念,放心不下。

如饑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

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樣。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機械,乏味。

黯然傷神:心情不愉快,無精打采的樣子。

別出心裁:別:另外。心裁:心中的設計,策劃。獨創一格,另外想出與眾不同的主意,辦法。

嘔心瀝血:嘔:吐。瀝:滴。形容費盡心思,耗盡心血。

八、本課重點詞語(聽動反應+視動反應+眼動掃描+視覺記憶)

流光溢彩 眼羨 飽覽 如醉如癡 浮想聯翩 囫圇吞棗 不求甚解 心扉

悲歡離合 牽腸掛肚 不言而喻 黯然傷神 千篇一律 別出心裁 大顯身手 嘔心瀝血

九.課文重點句段(積累)

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點評 :

開篇點題,總領全文。這句話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傳承和延續的營養。充分表達了書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重點)這個比喻,我覺得特別親切。

十、 概括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了作者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闡明了自己讀書的特有感受以及讀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表達了作者對書的濃厚情感和對閱讀的熱愛。

【篇二】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

人教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古詩三首》知識點

我會寫

寒hán(嚴寒、寒冷、寒冬)

徑jìng(徑直、途徑、小徑)

斜xié(斜線、斜坡、目不斜視)

霜shuāng(霜凍、風霜、霜期)

贈zèng(贈言、贈送、贈別)

劉liú(姓劉、劉海兒)

蓋gài(蓋樓、蓋章、掩蓋)

菊jú(菊花、賞菊、春蘭秋菊)

殘cán(殘缺、殘害、殘酷)

君jūn(君子、君臣、國君)

橙chéng(橙紅、橙色、橙子)

送sòng(歡送、送來、送別)

挑tiǎo(挑逗、挑動、挑撥)

我會認

猶yóu(猶如、猶有、記憶猶新)

傲ào(驕傲、傲骨、傲慢)

橘jú(橘子、橘紅色、橙黃橘綠)

多音字

行háng(銀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燈)tiāo(挑選)

古人眼中的秋天——一起學習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古詩三首》

古詩詩意

山行

詩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贈劉景文

詩意: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夜書所見

詩意: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讓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問題歸納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山行》這首詩寫的是秋天的景物。從“寒山”“霜葉紅于二月花”看出來的。

2.《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還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樣?

《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季的景色,從枯荷(荷盡已無擎雨蓋)、殘菊(菊殘猶有傲霜枝)、“橙黃橘綠時”這些地方發現的。我還知道秋天秋天的風,卷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卜、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

3.《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秋葉、秋風、秋江、秋燈、想到了兒童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挑促織。

古人眼中的秋天——一起學習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古詩三首》

課文主題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贈劉景文》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夜書所見》詩人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等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

【篇三】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

課題

第四課 放 牧

授課時數

4課時

時間

年 月 日

設計要素

設計內容

教學內容分析

1.《牧民新歌》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70年代由簡廣易創作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動力。

2.《草原放牧》是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寫于1973年。由劉德海琵琶獨奏,管弦樂隊協奏,開創了琵琶協奏曲之先河。

3.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以農村題材為內容的四川民歌。2/4拍,五聲徵調式。音樂素材簡練、樸實,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曲調歡樂、活潑,表現了農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勞動生活的歡樂情緒。

4.歌曲《老水牛角彎彎》是一首以民歌音調為素材的創作歌曲,商調式,歌曲的結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歌詞以樸素的語言、簡練的手法,融詠物、寫景、抒情于一體,生動地展現出一幅農村風情畫,表現了純樸真摯的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學唱歌曲《放牛山歌》、《老水牛角彎彎》,聆聽《牧民新歌》、《草原放牧》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中愉快熱鬧、充滿朝氣的音樂情緒,初步感受兩種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緒的音樂。

2、學習"6 1 2 "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時值。進的行"6 1 2 "的音高聽辨,并進行即興問答創作活動,從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

3、學習音樂知識:la do re及八分音符時值。

過程

方法

1、在游戲情境中接觸柯爾文手勢,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音高感。

2、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放牛山歌》,《小牧笛》,并背唱。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音樂與民族、地域有密切的關系,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歌曲《放牛山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還算是簡單,但歌曲《老水牛角彎彎》就有很大難度了,因為歌曲是四二拍和四三拍交叉進行的,學生會掌握不好。

課堂教學設計表

教學

分析

教學

重點

掌握八分音符。

教學

難點

難點

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帶聲。

解決

辦法

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

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曲調歡樂、活潑,素材簡練、樸實,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表現了農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勞動生活的歡樂情緒。

2、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

教學資源

1、人民音樂音樂出版社 三年級音樂第五冊 第六課。

2、英特網上在線聆聽歌曲,多媒體光碟。

3、鋼琴、打擊樂器。

板書設計

第六課 放 牧

第一課時

1、歌曲《放牛山歌》 2、音樂知識

重點: 1 2 3 2 | 1 6. | mi sol la la do re

四 梨 又四 耙 羅 二分音符6 —

歌譜: 四分音符6

出示 3 2 1| 2 —| 1 2 1 | 6 —| 八分音符6

第六課 放 牧

第二課時

1、聆聽《牧民新歌》 嗩吶模仿二人一問一答。

第三課時

2、聆聽《草原放牧》 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

第六課 放 牧

第四課時

1、歌曲《老水牛角彎彎》

2、聽辨“6 1 2 ”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彈琴伴奏《草原上》。

1、師生問好歌。

2、邊唱邊表演《草原上》。

明確課堂紀律。

二、學唱歌曲《放牛山歌》

1、媒體播放歌曲《放牛山歌》,聽聽這首歌曲情緒是怎樣的?它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你能用動作表達一下嗎?

3、進行識字教學,指導齊讀歌詞。

4、媒體播放歌曲,教唱歌曲。

重點: 1 2 3 2 | 1 6. |

四 梨 又四 耙 羅

方法:采用范唱讓學生跟唱、連唱。

5、再次媒體播放范唱,小朋友的心情為什么是喜悅的?你們會不會將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來?

6、教唱歌譜:

出示 3 2 1| 2—| 1 2 1 | 6 —|

1、初聽范唱,愉快熱鬧、充滿朝氣的情緒,四川。

2、隨音樂一起做放牛、趕牛、撿柴的動作。

3、齊讀歌詞。

4、跟著范唱輕唱歌詞。

重點:唱準一音多字處,跟唱、連唱。

5、再聽范唱,聽后回答:因為是他們自己參加勞動而獲得豐收。用高亢、嘹亮的歌聲和喜悅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6、學習歌譜。

媒體播放歌曲,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歡樂、活潑,樸實,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表現了農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勞動生活的歡樂情緒。

三、音樂知識學習mi sol la la do re手勢

1、復習mi sol la 手勢表示。

2、教la do re手勢邊唱邊做。

3、指導學生用手勢唱準“6 1 2 3 4 5 6”各音的音高。

4、從有規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勢位置唱。

5、將6 1 2 變成不同時值的音符讓學生唱,如:6 — 、6 、6 從而學習八分音符時值——“跑”

用圓點將歌譜中的“跑”點出來。

1、復習mi sol la 。

2、學習la do re 。

3、用手勢唱準“6 1 2 3 4 5 6 ”各音的音高。

4、從有規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勢位置唱。

5、將6 1 2 變成不同時值的音符唱。

通過復習和學習,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接觸柯爾文手勢,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音高感。

四、編創與活動

1、唱第一組問答句,找一找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組成的?

2、唱第二個問句,請學生創作答句。

1、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同桌之間相互問答。用已經學過的六個唱名和三種節奏進行。

創作活動,從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知識你都學會了嗎?你們真棒!下課。

在歌曲《放牛山歌》聲中走出教室。

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第( 二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彈琴伴奏《放牛山歌》。

1、師生問好歌。

2、演唱歌曲。

做好上課準備。

二、聆聽《牧民新歌》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什么歌曲?描寫的是哪個民族的生活? 師:蒙古族有什么特點?(提示學生從著裝、生活習慣、愛好等方面答題。)

師隨學生的回答點擊多媒體:呈現由遠至近的四幅畫面:

①蒙古包②蒙古服飾③載歌載舞④賽馬

師:現在對蒙古族我們有了初步的了解,不知道大家想不想也騎上駿馬到浩瀚的大草原上去任意馳聘?相信這一曲笛子獨奏《牧民新歌》能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飛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上和牧民一起感受牧民的生活。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蒙古族;

你們能告訴老師這首樂曲分幾個樂段嗎?

分段欣賞:

A.引子

B.慢板

C快板

D.結束段

通過對樂曲的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樂的風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三、欣賞全曲

(一)欣賞全曲

師點擊多媒體課件片頭《牧民新歌》(其中“新”字用紅色突出),播放全曲。

師:你們可以從主題樂句談一談對此段樂曲的感受嗎?

師:讓我們“跨”上駿馬和牧民一起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一展颯爽的英姿吧!

點擊多媒體4,播放小快板部分樂曲

呈現樂曲主題思想:《牧民新歌》一曲通過對大草原和牧民放牧生活畫面的描繪,向我們展現了蒙古人民的新生活,表現了他們對新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家鄉的深情贊美。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自由的不懈追求。

1、請同學們在樂譜中找出樂曲的主題樂句?

2、樂曲此段描寫了牧民情不自禁,放聲歌唱幸福的新生活:

3、同學們,你們是通過樂曲什么的變化感受到賽馬情景的?

引導學生對樂曲主題的表現和創作發展。

四、課堂小結

師說:讓我們再一次踏著音樂的節拍同牧民一起去盡情歌唱,盡情舞蹈。

邀請學生共舞,在歡快的氣氛當中結束教學。

在愉快中結束課程。

教學過程

第( 三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復習演唱歌曲;

1、師生問好;

2、復習演唱歌曲;

做好上課準備。

二、聆聽《草原放牧》

1、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在那里,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指導學生用"LU"跟著老師唱《草原放牧》曲調,唱時可以看書上的簡譜。

3、請聽琵琶協奏曲《草原放牧》,說說民歌《草原放牧》的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4、媒體播放樂曲,說說每遍的主題曲調出現時它的聲區變化順序是怎樣的?哪邊高?哪邊低?各遍表達了怎樣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樣的場景?

5、與《小放牛》對比欣賞,說說你的感受。出示:

1、回答問題。

2、用"LU"跟著老師唱《草原放牧》曲調,唱時可以看書上的簡譜。

3、聽琵琶協奏曲《草原放牧》,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5次。

4、復聽樂曲,自由討論回答。

5、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然后再回答。

通過媒體播放樂曲,感受樂曲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的情緒,讓學生對該民歌有一個初步的熟悉。

三、了解樂曲內容

多媒體出示龍梅和玉榮的圖片:

設問:誰能給我講一講龍梅和玉榮的故事?

師:這個故事曾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寫進小學課本,還寫成琵琶協奏曲。當時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而與暴風雪搏斗的英雄事跡傳遍了內蒙古大草原和全國各地。

全曲一共有五個部分:①草原放牧;②與暴風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進;④黨的關懷記心間;⑤千萬朵紅花遍地開。

引導學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動感人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美麗的大草原上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很多動聽的歌曲;

在《草原放牧》的樂曲聲中走出教室。

小結愉快下課;

教學過程

第(四)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彈琴伴奏《放牛山歌》。

1、師生問好歌

2、復習《放牛山歌》。

做好上課準備。

二、學習歌曲《老水牛角彎彎》

1、媒體播放歌曲《老水牛角彎彎》,給學生一個初步印象。

2、用聽唱法學習歌譜,先跟琴模唱旋律音程。

3、出示歌詞,鋼琴演奏《老水牛角彎彎》旋律,

4、彈琴伴奏歌曲。

5、全體齊唱歌曲

1、初聽范唱歌曲。

2、學習歌譜

3、輕聲跟唱歌詞。

4、用愉快的心情連貫地演唱。

5、視唱歌曲。

媒體播放歌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并能利用媒體反復聆聽,最后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四、聽辨“6 1 2 ”

1、我們來進行個游戲,看哪個小朋友的耳朵靈,聽得準。出示“6 1 2 ”唱一唱。

2、按要求進行聽辨,創編。要求:當你聽到彈奏的是上面兩小節音時請站起來,聽到彈奏的是下面兩小節音是坐著不動。兩條曲調分開進行。

3、指導學生聽辨完成后,彈琴讓學生跟著唱一唱。

4、指導學生創編剩余幾小節旋律。

1、唱一唱“6 1 2 ”。

2、進行聽辨,創編。聽到彈奏的是上面兩小節音時站起來,聽到彈奏的是下面兩小節音是坐著不動。兩條曲調分開進行。

3、聽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創編剩余幾小節旋律。

這一環節是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聽音能力,并能在聽辨過程中掌握音樂知識。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這節課我們不僅學習了歌曲《放牛山歌》,而且還進行了“6 1 2 ”三音的音高聽辨練習,你們真棒,下課。

在歌曲《放牛山歌》聲中走出教室。

對學生進行鼓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

設計

評價

【篇四】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

授課重點:《荷花》與《珍珠泉》的生字詞,《荷花》以及《珍珠泉》寫景的寫作手法。

授課難點:《荷花》與《珍珠泉》的生字詞的掌握,會模仿《荷花》以及《珍珠泉》寫景的寫作手法以及《荷花》的相關段落的背誦。

授課內容:《荷花》與《珍珠泉》

生字詞: 蓮蓬 仿佛 蜻蜓 舞蹈 衣裳 挨挨擠擠

翩翩起舞

生字辨析: 荷花 姓何 小河 苛刻

挨近 塵埃 唉聲嘆氣

蓮花 連忙 漣漪

朝氣蓬勃 相逢 縫衣服 帳篷

膨脹 小張 帳篷 記賬

模仿 方塊 拜訪 芳香

仿佛 沸騰 浪費 吹拂

衣裳 禮堂 海棠 平常

翩翩起舞 偏心 編故事 一篇文章

韜光養晦 舞蹈 水稻 滔滔不絕

蜻蜓 清水 眼睛 晴天

蜻蜓 宮廷 挺身而出

近義詞:趕緊——趕快 姿勢——姿態

仿佛——好像 不光——不只

盡頭——終點 樸素——樸實

原因——緣故 干涸——干枯

反義詞:展開——收攏 快樂——傷心

樸素——華麗 消失——出現

喜歡——討厭 干涸——濕潤

AABC 式成語:

翩翩起舞 炯炯有神 依依不舍

津津有味 洋洋得意 比比皆是

步步為營 亭亭玉立

【篇五】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主備人: 指導教師: 審查人: 時間:

項 目

內 容

教 學 反 思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用具

達標教學

前提檢測

(多媒體顯示)

新課引入

目標展示

(小黑板顯示)

分層教學

達標測評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一事,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行為,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出對東方藝術、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要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氛圍中,為作者的強烈感情所感染。

1.體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思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體味雨果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品格。學習文章諷刺的語言風格(反語),體會其作用。

小黑板 多媒體

1.字詞默寫

燒灼 匍匐 地窖 鞠躬 瓦礫 永垂不朽

2.《蠟燭》的體裁是什么?與消息有什么不同?

1.簡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中國遭受空前劫難。

2.圓明園: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園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園內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

3.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1.體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思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一.檢查預習(多媒體顯示)

1.檢查字詞

贓(zāng)物 箱篋(qiè) 制裁(cái ) 給(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琺(fà)瑯(láng) 眼花繚(liáo)亂 驚駭(hài)

晨曦(xī) 瞥(piē)見 劫(jié)掠

2.解詞:

贓物:貪污受賄或盜竊的來的財物。

箱篋:箱子。

制裁:用強力管束并懲處,使不得胡作非為。

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第一遍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并朗讀。
3.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朗讀。
4.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整體感受。
(學生可能從以下兩方面說感受:英法聯軍的罪行令人發指,使人憤恨;雨果對中國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師生第二遍朗讀課文,認真品味感情。

三.整體感知:

1.文章內容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兩大部分。贊美圓明園,諷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場和態度?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類的立場,立場明確,態度堅定,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進行了強烈譴責和辛辣諷刺。

b、對被侵略者和被掠奪者表示巨大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3.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這樣說,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四.合作探究:

1.雨果用哪些詞語稱呼、評價圓明園?

“世界奇跡”(總稱)“巨大的典范”“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宮的建筑”“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亞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過什么語言來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使用這種語言有什么作用?

通過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贊譽”

使用反語的作用是諷刺。

五.重點研讀:

閱讀5---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英國和法國,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后,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3.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度?

(作者毫不客氣的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4.作者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這句話對表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這樣說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蠻行徑,而創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5.“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作者在這里指出了一個什么事實?

(作者在這里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賴的事實)

6.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這句話的含義?

(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借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丑惡嘴臉昭然若揭)

7.作者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這句話反映了他在這件事上的什么立場?

(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干凈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

8.請你說說結尾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1.朗讀、識記,積累以下詞語:
琉璃 琺瑯 晨曦 瞥見 箱篋 蕩然無存 豐功偉績

2.指名學生用以下詞語造句:
眼花繚亂 豐功偉績 蕩然無存

想象,猜測巴特勒上尉讀完雨果的這封信后的情態,并把他此時的動作、心理、神情等描寫下來,字數200字左右

交代寫作緣由:征求意見 博大胸懷

全部贊譽:贊圓明園、抨擊英法行為

表明態度:譴責、控訴 高尚品格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推薦訪問: 上冊 語文 集合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內容集合5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