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五四愛國運動感想100字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五四愛國運動感想100字6篇
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愛國運動
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反對北京政府的賣國政策而爆發的。
從1919年1月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這實際是一次由此時世界五強,即英、法、美、日、意五個帝國主義國家操縱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為改變中國在國際上的不平等地位,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巡警、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條”及換文等正義要求,但都遭到拒絕。在討論德屬殖民地問題時,中國代表又提出,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各項特殊權益應直接歸還中國。但日本代表卻無理地提出,它在大戰期間強占的德國在膠州灣的租借地、膠濟鐵路以及德國在山東的其他特殊權益,應該無條件讓與日本。4月29日至30日,英、法、美三國在議定巴黎和約中關于山東問題的條款時,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議。這樣,日本奪取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殊權益的“既成事態”,便被明文肯定下來。中國代表指出,“此次和會條件辦法,實為歷史所罕見”,并對和會的這種做法提出抗議。但是,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竟準備在這個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
中國人民密切注視著巴黎和會的進程。中國在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立即在人民群眾中,首先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激起強烈的憤慨。5月3日晚,北京大學1000多名學生和北京十幾所學校的代表,集會于北大法科禮堂,報告巴黎和會的情況。會場上群情激憤。一位學生當場咬破中指,裂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字。與會者聲淚俱下,熱血沸騰。大會當場議決:聯合各界一致力爭;通電巴黎專使,堅持和約上不簽字;通電全國各省市,于5月7日舉行游行示威;定于5月4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中專學校的學生3000余人,不顧北京政府教育部代表及警察的阻攔,到天安門前集會。他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和“還我青島”等口號,強烈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并懲辦北京政府的三個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接著,學生們前往日本駐華使館抗議。受阻后,游行隊伍不顧軍警的阻撓,轉奔位于趙家樓胡同的曹汝霖住宅。學生們在憤怒之下沖入曹宅,雖沒有找到躲藏在暗室的曹汝霖,卻遇到另一個賣國官僚章宗祥。他們痛打章宗祥,火燒曹宅。北京政府急忙出動軍警鎮壓,逮捕示威學生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中專學校學生宣布實行罷課,并通電各方請求支援,營救被捕學生。學生們在斗爭中迅速聯合起來。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學生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持。
北京政府雖然在兩天后釋放了被捕學生,但對學生的政治要求置之不理,而且逼走同情學生愛國行動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并下令禁止學生干預政治,揚言要嚴厲鎮壓學生的愛國運動。5月19日,北京學生再次宣布總罷課。他們組織“十人團”,走上街頭向群眾講演,發行《五七日刊》,擴大愛國宣傳,并開展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組織護魯義勇軍等活動,繼續堅持斗爭。
6月1日,北京政府連下兩道命令:一道命令“表彰”被民眾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另一道命令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這更加激起學生的憤怒。他們從6月3日起重新走上街頭演講。北京政府出動軍警鎮壓,當日有170多名學生被拘,第二天又有700多名學生被捕。但是,學生們并未屈服,第三天上街演講的學生多達5000余人。
正當學生們頑強堅持斗爭的時候,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資棉紗廠工人帶頭,上海許多行業的工人以及店員等紛紛參加罷工,高潮時達到10多萬人。上海商人也舉行罷市。上海工人的行動推動了全國各地的罷工風潮。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工人、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的唐山工人也相繼罷工。工人罷工的浪潮迅速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中國工人階級特別是產業工人,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政府的政治斗爭,是前所未有的。這表明,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樣,五四愛國運動突破學生、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發展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
運動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工人罷工呈擴大的趨勢,使資本家和政府當局惶惶不安。天津總商會致電北京政府指出:“查??息于津埠之勞動者數十萬眾,現已發生不穩之象,倘牽延不決,演成實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過于罷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1]北京政府懾于人民群眾的憤怒和威力,于6月7日被迫釋放被捕學生,10日罷免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這是五四愛國運動的一個勝利。
6月11日,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同李大釗、高一涵到城南新世界游藝場,向群眾散發《北京市民宣言》。宣言提出收回山東主權、罷免賣國官僚、撤銷警察機構、市民組織保安隊、給予市民集會和言論自由等五條關于內政外交的最低要求,并表明:如果政府不顧市民的愿望,拒絕市民的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在散發傳單時被暗探逮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發出通電,抗議北京政府的這一暴行[2]。
6月16日,全國學生聯合會在上海成立。6月17日,北京政府違背全國人民的意愿,悍然決定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全國學聯立即號召和組織各地學生投入拒簽和約的斗爭。工人群眾在這場斗爭中表現得非常堅決。他們表示:“若賣國首領未誅,賣國條約未廢,亡國之禍終難幸免”;“簽字而山東亡,山東亡而全國隨之,亡國大難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視家國之亡而甘心作奴隸乎?”[3]他們提出“格政府之心,救滅亡之禍”。他們強烈要求,對于賣國賊,不僅要“斥退”,而且要“永不起用”[4]。6月18日,山東各界聯合會派出各界代表80余人進京請愿。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工人和市民群眾繼續開展堅決拒簽和約的斗爭。在巴黎,旅法華工、中國留學生和華僑數百人,于和約簽字前一天的6月27日,包圍中國政府總代表陸征祥的住地,強烈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6月28日,中國代表終于沒有出席和會的簽字儀式。這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又一個勝利。
五四愛國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其他群眾掀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的全國規模的革命斗爭。盡管運動中還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但斗爭的目標是反對西方列強所強加的巴黎和約,所以它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這場群眾運動遍及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在運動中,各地組織了學生、教職員、工商界、婦女界等群眾團體,并共同組成各界聯合會。隨著運動的發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國性的群眾組織――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各界聯合會。由于各界群眾的聯合行動,這場運動獲得了勝利。而從罷免曹、章、陸三個賣國賊到拒簽和約的成功,無一不是群眾運動作用的結果。
在五四愛國運動中,涌現出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新的先進分子。數十萬學生英勇地走在運動的前頭,成為運動的先鋒。運動爆發前,北京等地成立的以研究新思潮、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為宗旨的社團,如救國會、國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少年中國學會、新民學會等,其成員大多參加了這場運動,成為運動中的骨干。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同許多社團組織和進步青年密切聯系,積極指導和推動運動的發展,成為這一運動的著名領袖人物。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很快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發起人。
五四運動期間,中國工人階級以巨大的聲勢參加了反帝愛國斗爭。雖然工人的罷工是自發的,但工人階級以自己特有的組織性和斗爭的堅定性,在運動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運動本身也逐步由經濟斗爭上升為政治斗爭。這對中國先進分子認識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和強大力量,接受馬克思主義,并到工人群眾中去開展宣傳活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有著重要的影響。
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所開創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因此,它雖然屬于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的發生,引起列寧和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重視,并直接促使共產國際派員到中國了解情況,因而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進程。
烈火一經點燃,便孕育著燎原之勢。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并由此引起一場廣泛的深層次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運動。
注:
[1]《晨報》,1919年6月12日。
[2]在全國各界的營救下,北京政府被迫于同年9月16日釋放陳獨秀。
[3]《工界中之熱心國事者》,上海《民國日報》,1919年6月23日。
[4]《新聞報》,1919年6月7日、12日。
1.下列溫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體的正常體溫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氣溫 C.讓人感覺溫暖、舒適的房間溫度 D.冰水混合物的溫度2.當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通常會發生變化。下列現象中物態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葉上出現的晶瑩剔透的露珠屬于固態變為液態現象 B.曬在太陽下的濕衣服變干是氣態變為液態現象 C.擦在皮膚上的酒精很快變干是液態變為氣態現象 D.初冬樹上的霜是液態變為固態現象3.下面是四位同學用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C )4.在測量水的溫度時,甲、乙、丙三位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讀數,正確的是__乙__,水的溫度是__42__℃,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__熱脹冷縮__。5.攝氏溫度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溫度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是39 ℃ B.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是25 C.洗澡時淋浴的適宜水溫是60 ℃第一節 物態變化與溫度 D.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鹽水的凝固點是0 ℃7.下面分別表示幾位同學在“練習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實驗中的做法,正確的是( D )8.如圖所示的溫度計,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該溫度計是根據固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該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C.該溫度計的量程是20 ℃~100 ℃ D.該溫度計此時的示數約為21 ℃9.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溫度計,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該溫度計的示數為39 ℃ B.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溫度計是根據固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該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10.物質通常有三種狀態:__固__態、__液__態和__氣__態。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5 ℃的酒精、氫氣、鐵三種物質中,有固定的體積和形狀的是__鐵__,既沒有固定的體積又沒有固定的形狀的是__氫氣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霧、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氣、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質的狀態進行分類:屬于氣態的是__⑦⑧__;屬于液態的是__②③__;屬于固態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號)12.氣象學里的平均氣溫是一日當中的2時、8時、14時、20時這四個時刻氣溫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這四個時刻的氣溫如圖所示,則此地的最高氣溫是__5 ℃__,最低氣溫是__-2 ℃__,一天的溫差為__7 ℃__,平均氣溫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氣溫是-10 ℃,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為-10 ℃,下表面是0 ℃ B.整個冰層的溫度都是-10 ℃ C.整個冰層的溫度都是0 ℃ D.冰層下表面的溫度是-10 ℃14.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溫度計“碳納米管溫度計”。研究人員在長約10-6米,直徑10-7米的碳納米管中充入液態的金屬鎵,當溫度升高時,管中的金屬鎵會膨脹,通過電子顯微鏡就可讀出溫度值。其測量范圍為18 ℃~490 ℃,且精確度高,可用于檢查電子線路是否異常毛細血管的溫度等許多方面。根據以上信息,你認為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C )A.碳納米管的體積在18 ℃~490 ℃之間隨溫度變化很小,可忽略不計B.金屬鎵的熔點很低,沸點很高C.金屬鎵的體積在18℃~490℃之間隨溫度變化很小,可忽略不計D.金屬鎵的體積在18℃~490℃之間隨溫度變化比較均勻15如圖所示,甲是體溫計,乙是實驗室用溫度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__熱脹冷縮__的性質制成的。可用來測沸水溫度的是__乙__;沒有甩過的體溫計的讀數是38℃,用兩支這樣的體溫計給兩個病人測體溫,如果病人的體溫分別是37.3℃和38.6℃,則這兩支體溫計的讀數將分別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1)這個溫度計是根據__氣體__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2)將此裝置放在室內,溫度升高時液柱向__左__(選填“左”或“右”)移動。(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處的刻度應標__0__℃。(4)該溫度計測量溫度時__會__(選填“會或“不會”)受到大氣壓的影響17.有一只刻度均勻,但實際測量不準確的溫度計,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4 ℃;把它放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是94 ℃。把它放在某種液體中時,示數是22 ℃,則該液體的實際溫度是__20 ℃__,當把該溫度計放入實際溫度為40 ℃的溫水中時,溫度計的示數為___40 ℃__。第四節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經濟的命脈,是自然界奉獻給人類的寶貴資源。下列關于地球上的水循環和水資源,認知正確的是( A )A.水循環的過程伴隨著水的物態變化過程B.水循環按照固態→液態→氣態的固定順序循環進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約占地球總水量的3%,淡水資源豐富D.大量開采地下水,對環境不會造成損害,可以解決部分地區飲水問題2.霜、露、霧、冰、“白氣”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霧、“白氣” B.霜、露、“白氣” C.露、霧、“白氣” D.露、霧、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濕衣服里的水會結成冰,但是冰凍的濕衣服也能晾干,這是因為__衣服上的冰升華成水蒸氣了__。4.有下列物態變化:①灑在地上的水慢慢變干的過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腦球變小的過程;③冬天室內的水蒸氣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過程;④出爐的鋼水變成鋼錠的過程。其中屬于凝華的是__③__,屬于吸熱過程的是__①②__(填寫序號)。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爭論自己的出生由來,誰也不認同誰。下列她們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C )A.雨說:我是水汽化而來B.露說:我是水蒸氣凝華而來C.冰說:我是水凝固而來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6.對下列現象的成因解釋正確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漸消融——汽化 B.盛夏,剝開包裝紙后冰棒會冒“白氣”——熔化 C.深秋,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液化 D.嚴冬,堆起的雪人逐漸變小——升華7.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D ) A.蒸發和沸騰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B.燒水時在壺口上方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 C.衣柜里的樟腦丸逐漸減少是汽化現象 D.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放出熱量8.以下常見的物態變化實例中,放熱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積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現了霜 D.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9.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C ) A.擦在皮膚上的酒精很快變干,是升華現象,需要吸熱 B.夏天會看到冰棒周圍冒“白氣”,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小露珠,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飄起了雪花,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10.關于自然界的水循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吸熱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積雪只能先熔化,再蒸發成水蒸氣升騰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熱蒸發成水蒸氣升騰至空中 D.積雪放熱熔化成水歸入大海11.英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華__(填物態變化名稱)為高溫碳蒸氣,字跡消失;經過特殊冷卻裝置,高溫碳蒸氣又直接__凝華__成碳粉。這樣,廢紙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節約資源并保護環境。12.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液化__;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是-25 ℃,降水量很小,但這里的空氣卻很濕潤,這是由于冰發生了升華現象,升華過程需要__吸熱__(選填“吸熱”或“放熱”)。13.隨著科技的發展,過去“呼風喚雨”的神話已成為現實。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飛機在空中噴灑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氣中迅速吸熱__升華__,使周圍空氣溫度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__凝華__成小冰粒,冰粒逐漸變大而下落,下落過程中遇到暖氣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態變化名稱)14.農諺說“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蘊含的道理是:氣溫低的時候水蒸氣會__凝華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過程中需要__吸__熱。15.陽光照射下,海洋、陸地上的水會不斷地__汽化__成水蒸氣;夜間氣溫降低時,水蒸氣會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著在空氣中的浮塵上,形成了霧。冬天,夜晚氣溫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戶的玻璃上會形成一層冰花,這是水蒸氣__凝華__而成的,這層冰花在你家窗戶玻璃的__內側__(選填“外側”或“內側”)。16.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觀察到試管中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升華__(填物態變化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 ℃;碘的沸點是184.4 ℃;水的沸點是100 ℃。請你根據上述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原因:__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__。(3)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試管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上有大量白霧。水中大量的氣泡是由__干冰升華吸熱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由__水蒸氣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遭到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 ℃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低到-20 ℃~-10 ℃,也不會出現霜,但此時農作物早就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氣__直接變為小冰晶形成的,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是__凝華__。(2)請根據短文,對“霜”形成的條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條件是__空氣濕潤__和__氣溫在0 ℃以下__。(3)某同學為驗證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實驗:從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塊,放在不銹鋼杯子里,一段時間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現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認為該實驗能否驗證上述猜想,請簡要陳述理由第三節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加快的是( D )A.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B.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D.給濕頭發吹熱風2.下列哪一種現象屬于液化?( C )A.鋼水澆鑄成火車輪B.倒在地上的水一會兒變干了
C.清晨,草的葉子上有露水凝結D.用久了的燈泡的鎢絲比新時3.如圖是對一定質量的水持續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水的沸點是__98__℃;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不斷__吸熱__(選填“吸熱”或“放熱”),其溫度__保持不變__。第3題圖題圖4.如圖是草葉上出現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現象,形成的過程中需要__放__(選填“吸”或“放”)熱。5.張家界景區雨后云霧繚繞,猶如仙境。關于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霧是水蒸氣 B.霧是山中冒出來的煙 C.霧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D.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風一吹感覺身上很涼。這是因為( C )A.水中的溫度比岸上的氣溫高B.人的皮膚產生的錯覺C.人身上的水分蒸發,要從人體吸熱D.風把身上的熱量帶走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春天,早晨經常出現大霧,是汽化現象 B.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過一會兒表面出現水珠,是液化現象C.深秋,枯草上出現的霜,是凝固現象
D.冬天,窗玻璃上會出現冰花,是汽化現象8.如圖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兩組同學分別安裝的實驗裝置,圖丙是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的溫度跟時間的關系圖像。根據有關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圖線a對應的是乙實驗中的數據B.圖線b對應的是甲實驗中的數據C.水的沸點跟水的多少無關D.到100 ℃時溫度不再上升是因為水不再吸熱9.夏天,人們常吃雪糕解暑,剝開雪糕包裝紙時,雪糕周圍冒“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為雪糕熔化時要放熱 B.吃雪糕解暑,是因為雪糕汽化時要放熱 C.雪糕周圍冒“白氣”是液化現象 D.雪糕周圍冒“白氣”是汽化現象10.下列關于水沸騰的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B ) A.水沸騰時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 B.水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騰的現象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D.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會不斷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進適當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五四愛國運動》。根據現行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愛國運動》是中華書局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中的重點課。本課上承辛亥革命即舊民主主義革命,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點,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它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篇章,改變了20世紀的中國命運。因此,本節課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這一節學好了,將為學生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針對八年級學生感性思維強,理性思維也有了一定發展的特點,同時,依據新課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指導思想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五四精神的實質。
能力目標 通過對五四運動背景、經過、影響等的講述和分析,培養學生把握歷史線索、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的思維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情感目標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發學生學習五四青年“徹底地不妥協”的愛國精神,學習他們敢于承擔歷史重任的優秀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五四運動的爆發以及歷史意義,因為“五四”運動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過程上,還體現在它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上。因而定其為重點。
2、教學難點是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以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因為這兩個問題具有抽象性,理論性較強,還由于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的他們抽象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而定其為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五四運動的了解僅來源于影視作品,對此老師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識,采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啟發式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使學生在掌握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學會分析五四運動的性質,理解五四精神,指導訓練學生掌握系統有序的歷史知識鏈,從而培養他們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分析
根據本課內容及學習要求,針對八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水平較低的特點,我采取了如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播放歌曲、視頻片段,展示歷史圖片及相關史料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問題探究法:采用以探究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設置程度不一的問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開展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3、情景設置法:五四運動的時代離現在比較遠,學生難以想象。通過情景再現,角色扮演,讓學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鳴。
(二)學法指導
1、歸納法:因為本節課需要理解的抽象名詞概念較多,而采用歸納法符合心理學上知識的接受是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
2、對比法:對于一些抽象的名詞概念,采用對比法,通過對比所形成的強烈反差,可以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4、討論法: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讓他們發現彼此思維中的閃光點,并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鑒于本課承上啟下的地位,我首先通過圖示展示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期,讓學生了解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光榮啊,中國共青團》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壯的歌曲導入新課,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因勢利導引入要學習的課題:五四愛國運動。
(二)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本節課新課講授過程中,我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三個小標題:尋源五四、圖說五四、感悟五四來學習五四運動的背景、經過和影響。言簡意賅的標題能讓學生迅速理清課文的思路,從整體上來把握課文。
1、尋源五四(了解五四運動的相關歷史背景) 因為八年級學生還未接觸過世界歷史,所以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是本課的一個難以理解的內容。我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本第一段小字,回答以下兩個問題:中國參加巴黎和會了嗎?以什么身份參加的?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加入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一方作戰,雖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參戰,但派出了20萬華工作戰爭后勤工作。所以,中國也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了巴黎和會。中國各界對和會寄予了極大的希望。學生觀看視頻片段《我的1919》。教師繼續設問:巴黎和會上中日雙方爭論的焦點是什么?結果如何?中國外交失敗說明了什么?如果時光倒轉到1919年,作為一名中國人,你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再結合課文中的文字介紹就不難理解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了引發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教師再通過合作交流:有人說“沒有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就不會有五四運動,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指出五四運動爆發的必然性。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對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通過歷史現象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鼓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圖說五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看圖說史的能力。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教材的安排上,注重學生自我強化的需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五四運動的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般都能掌握下來,教師只需適時地點撥、歸納即可達成目標。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幾個活動。
活動一 首先多媒體打出五四運動前一階段有關學生活動的四幅圖片,讓學生邊觀察邊看書,并進行排序,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的能力。之后,情景再現:假如你就是當時生活在中國的一名外國記者,請你就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作一個客觀公正的現場報道。學生講述完畢,老師再設問,“在這篇報道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呢?”這樣學生既了解了五四運動第一階段的基本史實, 同時讓學生穿越歷史時空,變換角色,一下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他們分析和利用材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歷史想象能力。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以及時、準確、正面的鼓勵性評價。
活動二 仔細觀察大屏幕中《北京學生街頭演講》的畫面,假如你就是當中那個拿著擴音器喊口號的那位青年學生,那么你可能會喊出什么樣的口號呢?然后要他帶領全班同學喊出五四運動的口號,重溫歷史,感受五四青年的愛國情懷,為下文學習五四運動的性質做好鋪墊。
活動三 根據大屏幕提供的畫面,請學生以講解員身份來概述五四運動在 1919 年 6 月后發生了什么新的變化?最后結果怎么樣?讓學生逐步了解五四運動第二階段的基本史實,培養他們概述歷史史實的能力。教師就五四運動中“拒絕和約簽字”這一勝利總結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被迫簽定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唯有這次中國代表面對列強的淫威擲地有聲的說出了“不!”,渲染當時的愛國激情,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貫穿于整個五四運動的愛國情懷。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五四運動新階段的特點,即運動主力和運動中心的變化。并通過大屏幕顯示五四運動前后兩個階段的知識對比表格,引導學生完成對整個五四運動基礎知識的歸納。在學生掌握五四運動基本史識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繼續設問“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關鍵力量是什么?”讓學生明白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運動的主力是其根本原因,為下一環節的學習作鋪墊。
3、感悟五四 首先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歷史意義,以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接著教師提問:為什么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青年學生喊出的哪一句口號能體現五四運動的這一性質?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徹底”的依據:五四運動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說其“徹底”是就斗爭的堅決性,也就是與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而言的。對于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理解,可通過出示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的比較表格,通過兩次運動社會性質、革命任務、領導階級、指導思想、革命前途、群眾基礎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區別,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明白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其中最重要的新特點。同時指出,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的成熟與壯大,為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條件。從而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又為下一節課的進行埋下的伏筆。
(三)應用遷移,拓展延伸
新課將結束時,教師提出“那些參與游行示威的學生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通過這一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將五四精神的表現形式概括出來。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出“你覺得五四精神的內涵是什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又是什么?”學生可能難于從教材中概括。我利用大屏幕顯示出《胡錦濤在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的一段材料,學生從中不難概括出五四精神的內涵:“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教師再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中青年學生的表現,讓學生領會五四精神的實質。同時乘機提出思考探究:作為 21 世紀的青年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理性愛國?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結合個人、學校、社會等生活實際,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將愛國行動落到實處。這一活動是對本堂課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情感升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采用概述法進行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顯示了偉大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
(五)反饋練習
為了鞏固課堂知識,我設計了如下反饋練習,側重于對五四運動導火線、性質及歷史意義的考察。
一、選擇題
1、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是( )
A.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C.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人民的思想解放D.日本侵占中國山東
2、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是( )
A.廢除“二十一條”B.“還我青島”
C.“外爭國權,內懲國賊”D.“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3、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主要是因為( )
A.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C.斗爭取得初步勝利D.促使中國人民新的覺醒
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因感覺大會對山東問題解決辦法之不公道,中國代表團曾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對最高會議提出正式抗議,并于 5 月 6 日聲請保留……媾和會議,對于解決山東問題,已不予中國以公道,中國非犧牲其正義公道愛國之義務不能簽字。 ——1919 年 6 月 28 日《中國代表團宣言》
(1)材料中的“大會”是什么會議?
(2)材料中的“對最高會議提出正式抗議”的當天,國內發生了什么事情?
(3)國內發生的這次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
五、板書設計
第 10課 五四愛國運動
一、尋源五四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二、圖說五四
第一階段:5 月 4 日 北京 學生 游行示威 遭鎮壓
第二階段:6 月 3 日 上海 工人 “ 三罷” 初步勝利
(釋放、罷免、拒簽)
三、感悟五四
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板書設計力求簡潔、形象、直觀、重點內容突出,加深學生印象。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導火線、經過、初步勝利的結果和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課前的預習,課堂上教師引導下的分析與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對文字資料的閱讀分析和影像資料的的觀看,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這也是新的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要求。
(3)對“五四精神”和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概念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5)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的過程,領悟事物發生發展的辯證關系,判斷其共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1)通過對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的分析,說明“弱國無外交”的道理,證明一個強有力的能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府對國家強大發展的重要性。
(2)通過對五四運動中各階層積極參與的態度的分析介紹,培養學生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重點:(1)本節課的思想教育主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2)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和偉大意義
難點:如何理解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
2、導學式和問題教學法
3、師生互動,講練結合
、教學流程設計
課前預習:閱讀有關的背景資料,并作出初步的分析;閱讀課文,自己先發現問題
課堂教學:
導入課題:課間時間用多媒體循環播放一段flash動畫。
問:在這段動畫反映的是五四運動中哪段斗爭過程?(北平學生的斗爭)你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什么?
內容講述? 五四運動就是一場以學生為先鋒的群眾性的愛國運動,對中國歷史產生了轉折性的影響。
(一) 五四運動的背景
國內因素:(1)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階級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礎)
(3)‘‘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無產階級隊在’壯大(階級基礎)
國際因素:?(1)“一戰”期間,日、美加緊侵華,民族矛盾加深
(2)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
導火線: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
探究:設想一下,如果你是為中國的民族利益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你會提出怎樣的要求呢?你認為帝國主義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如果你是生活在當時的中學生或大學生,你會對這種外交結果作出怎么樣的反應?
(二) 五四運動的經過 仔細觀看五四運動經過的錄像,用提問和回答概括出經過中的重大事件。運動中學生提出了哪些口號? 先后投入這場運動的有哪些階級? 運動有幾個階段?有哪些斗爭比較集中的城市? 斗爭的主力有何不同? 除了這些城市外,運動還波及到全國其它地方。(展示五四運動形勢圖)。 由以上問題和分析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
(1)由口號可見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2)運動有兩個階段,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主力分別是學生、工人
(3)參加的階層多,運動具有群眾性
(4)運動涉及的地區多,具有廣泛性
(三) 五四運動的結果
在群眾運動的強大壓力下,北洋軍閥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觀看錄像)
問:北洋軍閥政府作了什么決定?
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介紹三個賣國賊資料,尤其是海寧人民開除陸宗輿縣籍的史實)
問:當初運動剛開始時提出的口號目標有哪些得到了實現?
五四運動的目標實現了一部分,說明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探究:五四運動的斗爭目標為什么不能得到完全實現?這說明什么?(弱國無外交,要奮發圖強)。雖然未完全實現斗爭的目標,但是,相對于以往的民主斗爭來說,五四運動已經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對于中國歷史發展的前景來說,更是重大的勝利。
(四) 五四運動的意義 ? 首先指出分析意義的方法:從背景與目標的變化和實現情況,和歷史發展的趨勢來分析。因此,還要回到對背景和斗爭經過的回顧。
1、復述斗爭背景、經過和結果,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說明五四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五四運動在新文化運動推動下發生,又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五四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這為中共的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
3、由運動的經過可見,五四運動參加的階層廣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學生起了先鋒作用,工人起了主力作用,資產階級也積極參加,推動了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中,各不同的階級力量都積極參加,并肩作戰,是革命力量前所未有的團結。可以說,五四運動準備了革命的團結,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一五四精神。(板書)
什么是五四精神?(學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五四精神可以包括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團結、投身國家事業的實踐等。
4、五四運動中,中國的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因此,五四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壯大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板書)
5、從性質上說,我們認為五四運動還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為運動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但是,五四運動又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以先進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領導的,看來五四運動與以往的民主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板書)
問: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有何異同?
總結與拓展
本節課學習的“五四運動”的內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重大意義。從知識的角度應該掌握的是整個知識結構。另外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社會的人應該具有的素質和責任。
(附)知識結構
五四運動
一、背景
1、國內因素:根本原因、經濟基礎、思想基礎
2、國際因素:十月革命、一戰、美目的侵略t
3、導火線: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
二、經過:口號、兩個階段的中心及主力
三、結果:初步勝利
四、意義: (略)
練習:
1、? 最能完整地體現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是(D)??? A廢除二十一條? B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C還我青島? D“外爭國取,內懲國賊”
2、騅動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最根本因素是(B)
A新文化運動的推動???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c俄國十月革命的推動??? D中國無產階級的壯大
3、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別是(C)
A革命性質B革命對象c領導力量D指導思想
4、四運動的最主要的作用是(B)
A促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B促使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C促使北洋軍閥政府罷免三個賣國賊??? D迫使北洋軍閥政府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第17課 五四愛國運動
【課標要求】
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掌握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通過五四愛國運動意義的分析,培養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比較五四愛國運動同它以前的反帝反封建運動相比有哪些不同,加深理解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注意革命的開端。提高分析和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五四”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為國家與民族的進步開創了新起點。以民主與科學為宗旨的五四運動在20世紀中國歷史上占有顯著位置。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和偉大意義是重點。
五四愛國運動是課標要求內容,而且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有其必然性,有其深層的內部和外部原因,認識革命不可避免。同時在中國歷史上有重要歷史地位。
2.難點分析: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要與以往的革命相比較,從領導階級、指導思想、革命目標、前途、歷史背景等方面分析、體會,得出結論: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他們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務,五四運動以后,領導革命的偉大歷史使命就由中國無產階級承擔起來。這樣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三、教學過程
四、知識鏈接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后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意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結果意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李大釗(1889-1927)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求學。1913年底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曾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賣國的斗爭。1916年5月回國后任北京《晨鐘報》主編。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編輯。在此期間,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宣傳民主主義思想和社會進步的文章。1917年底,入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并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學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歷史等系教授。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率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先后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著名論文,和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并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作堅決斗爭。1920年春,和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在北京創建共產黨小組,11月小組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任書記。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任書記,負責領導北京和北方地區黨的工作。1922年8月,參加中共中央特別會議,為候補中央委員,贊成國共合作。1923年6月,赴廣州參加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北京委員。會后,組建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3月兼任委員長(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委員長改稱書記)。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并負責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北京執行部的工作。同年6月,作為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離蘇回國。1925年1月,當選為中共四大中央委員。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建制,分別組建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簡稱北方區委)和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任北方區委書記。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積極組織和領導北方的革命運動,多方與馮玉祥國民軍合作,開展推翻北京軍閥政府的斗爭,組織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戰爭。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緝,遂避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兵營,繼續堅持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派軍警搜查蘇聯大使館,李大釗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
五、教學資源建議
書籍:
彭明:《五四運動》
網絡:
歷史課程網、歷史風云網、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等。
電影:《我的1919》,《五四運動》
六、學習評價建議
1.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參與度,思維度。
2.通過紙筆測驗的方式來檢驗對知識與能力的達成度。
3.課堂討論: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有什么異同?
牛山二中 莊珊曼
五四愛國運動教學設計
一、課題:第16課 五四愛國運動
二、課型:講授新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和經過;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2、能力要求:理解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內在聯系;比較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綜述山東問題的由來及結局。
3、情感要求:五四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為國家和民族的進步開創了新起點,以民主與科學為宗旨的五四運動在20世紀中國歷史上占有顯著地位;五四運動中體現的高度愛國主義精神、民主與科學以及以后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精神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的背景;五四精神
2、教學難點:理解五四精神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情境營造:上課伊始,播放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同時和學生交流:大家知道這是什么歌曲嗎?會唱嗎?有幾個學生開始跟著歌曲唱了起來,繼而會調動大部分人,氣氛熱烈。字幕在幻燈片上緩緩出現,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詞:“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
2、講授新課:
一、探源五四
在我們走進五四運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五四運動之前中國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呢?
[設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子目的內容,試歸納,五四運動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1、國際方面: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講解]:一戰期間,日本和美國趁西方列強無暇顧及在華利益之機,加緊侵略中國,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圖獨霸中國。主要體現在它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
[設問]:通過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二十一條”的實質是什么?
[提示]:滅亡中國變中國為日本的殖民地。
[設問]:袁世凱對于日本提出這樣的“二十一”條作何反應?
[提示]:1915年5月9日這天,稱帝心切的袁世凱除了對第五條內容有所保留,其余內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國人把這一天作為國恥紀念日,稱作“五九國恥”。通過“二十一”條,日本實現了獨霸中國的野心。
2、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播放影視資料《我的1919》片斷:中國外交團代表拒絕簽字的片段。
影片中中國外交官不畏強權,據理力爭,拒絕簽字,但是后來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被拒絕,和會要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給日本。消息傳出來了,群情激憤。北洋政府來電要求代表在和約上簽字。
[設問]:從中國外交的失敗,你得出什么認識?
學生開始看書,隨后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畢后,小組推選代表發表看法。老師最后作小結。
[提示]: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面對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80多年前的青年感到的是屈辱和憤怒,一場風暴即將來臨,那就是五四運動。
設計說明:選擇反映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事件的電影《我的1919》片斷,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氛圍,教師通過對問題的合理設置,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事件的緣由。
二、走進五四
【角色體驗 重現歷史】老師提出角色帶入的建議:假如你是那個時代的人,你會怎么想?會有什么樣的行動?
了解5月4日北京學生斗爭場面:5月4日,北京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匯集天安門廣場高呼口號,發表演講,情緒十分激動。5月5日,上海《民國日報》總編輯邵力子在復旦公學向全體學生介紹并宣傳了北京的運動。他激動的說:“北京學生有這樣的愛國思想和行動,難道我們上海學生就沒有嗎!”上海學生響應,愛國運動由此開始。
這樣,這場運動由北京到上海、天津、山東、武漢、長沙、臺灣等,波及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乃至國外,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同時,在青年學生的帶動下,工人、農民、商人、報界、留學生、省議會等各界民眾都廣泛的參與進來了。工人階級在這場運動中也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學生被帶入了特定的歷史氛圍中,為社會各階層的愛國情操所感動,為舊中國的艱難境地而深思。老師趁機提出了問題:
【設問】1:學生、商人、工人、農民在當時的情況表現如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階層廣泛參與到運動中來呢?你有什么感想?
【設問2】:在斗爭中,提出了什么樣的口號?(鼓勵學生設想除了課本上的口號外,還可以寫些什么標語和口號出來?)
【設問3】:五四運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什么?請填表。
給學生一定的探究討論時間,倡導合作互動。老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去,師生互動。
老師歸納總結學生發言,指出:20世紀初的中國,伴隨著民族經濟的發展和各種新思想的傳播,更多的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覺醒了!這種民族意識直接體現為愛國。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國人,面對這種被列強肆意欺辱的的現狀,能不產生憤怒之情嗎?能不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嗎?在廣大民眾愛國的斗爭下,最后的結果怎樣?
【提示】:釋放、罷免、拒簽——初步勝利
(1)釋放被捕學生
(2)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三人的職務
(3)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尊嚴。
(這次拒簽的意義是重大的,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強說“不”,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
三、感悟五四
(一)意義:
1、一次徹底的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愛國運動。(性質)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民主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設問]:為什么這說這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總結]:這場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運動先由青年學生發起,接著工人、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響應。他們組織集會、游行及舉行罷工活動來抗議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和帝國主義列強無視的中國主權,斗爭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設問]: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提示]: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五代,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現,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帶來了曙光。而且運動也促使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所以我們說中國革命從此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雖然五四運動離我們有89年之遙,但卻成為我們永不褪色的記憶。為了紀念這場青年人發起的愛國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把5月4日定為“五四”青年節。而五四精神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所繼承。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請同學們看幻燈片
八十年前的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它孕含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百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胡錦濤在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設問]:從中我們可以歸納,什么是五四精神
[提示]:愛國主義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學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八字概括: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3、課堂小結:20世紀初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枷鎖下民族、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當巴黎和會中國人爭取國家主權的斗爭失敗后,終于以青年學生為先鋒的中國人開始覺醒了,他們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嘹亮口號,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五四運動的爆發不僅是中國人爭取主權的表現,更是中國人從沉睡中覺醒的表現,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更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和宣傳進步思想的運動,由此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嶄新一頁,而五四的精神也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遠離了國家衰亡的風雨飄搖。不再經歷槍林彈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們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識的營養,我們可以沐浴在祖國溫暖的懷抱里。
五四運動已成為過去,但是五四精神卻長存至今,21世紀的青年應該怎樣弘揚五四精神?
這是青島五四廣場的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它以螺旋上升的風的造型和火紅的色彩,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呢?
弘揚五四傳統就是要更高地舉起愛國和進步的旗幟。
弘揚五四傳統就是要發揚民主、崇尚科學。
弘揚五四傳統,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
——江澤民《在北大10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
新時期的“五四精神”———繼續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發揚民主,崇尚科學,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為振興中華,全面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解放思想、勤于學習、開拓創新、勇于奉獻
同學們,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要讓青春綻放光彩,我們就必須珍惜分分秒秒,努力學習,發奮進取,為祖國的明天,我們的未來而奮斗。
七、板書設計:
第十六課 五四愛國運動
一、探源五四:
1、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2、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二、走進五四:
1、經過:
2、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1)釋放 (2)罷免 (3)拒簽
三、感悟五四:
1、意義:(1)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性質)
指斗爭的堅決性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指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作為領導階級。
2、五四精神:
愛國 民主 進步 科學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理念是“和諧教育”,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相互交融。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材的處理:圍繞課標靈活處理教材,采用了大量的鮮活材料和一些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材料充分的反映了歷史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有利于學生通過獲取、解讀材料中的信息而完成學習目標。
2、學生學習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一個組織、過渡、提示的作用,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本課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3、教學方式:將三維目標緊密的糅合在了一起,側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愛國主義的情感熏陶,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和體會,尤其是對五四精神的理解,以及對歷史的理解。
五四愛國運動
張秀芬
【期刊名稱】《中考歷史》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五四運動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較大.歷來是中考的重點,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人物、導火線、口號、性質、意義及五四精神,題型多以選擇題、材料題的形式出現。
【總頁數】1頁(P.27-27)
【關鍵詞】運動;選擇題;中考
【作者】張秀芬
【作者單位】不詳
【正文語種】英文
【中圖分類】S823.4
【相關文獻】
1.五四愛國運動 [J], 張秀芬
2.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J], 張秀芬
3.五四反帝愛國運動與云南——紀念五四反帝愛國運動100周年 [J], 陳國勇
4.張揚“五四”精神 爭當時代先鋒——省審計廳組織“五四”愛國運動90周年紀念活動 [J], 聶式楠
5.五四精神的張揚與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物化——紀念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九十周年 [J], 錢進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推薦訪問: 愛國 感想 集合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