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人育人:2006年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家校協同創新育人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2篇
家校合作 協同育人
作者:陳靜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2019年第01期
????????2017年9月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六大實施途徑”,其中的“協同育人”,旨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社會共育機制,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家校的有機結合,能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統一方式方法,形成合力,積極促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家校聯合的基礎則是教師,其中班主任承擔著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更是重中之重。本文試圖從心理學家海德的態度平衡論來分析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相關關系,并提出相應的溝通措施,達成協同育人,共助孩子成長。
????????德育建構,責任之重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網絡和現代通訊技術手段拓展了學生的社會空間,學生自由支配的機會和可能性越來越多,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對學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在下降,這對學校教育構成了極其嚴峻的挑戰,學校與家長協同實現有效溝通,加強合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需要和迫切。
????????學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績效?,F代教育科學一致認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學校教育要實現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系和協調一致的配合。“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边€有,教育理念的發展變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是一個系統整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這個整體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分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角色,班主任如何與家長取得有效溝通,已不僅僅是學校問題,更是一個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態度平衡,理解溝通
????????心理學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變態度的“平衡理論”,又被稱為“P-O-X”理論,P與O各代表一個人,X是第三者或態度對象。平衡理論假定“P-O-X”之間的平衡狀態是穩定的,排斥外界的影響,不平衡狀態是不穩定的,并會使個人產生心理上的緊張。這種緊張消除僅當他們之間的關系發生改變,恢復平衡狀態時才竟其功。海德認為,人類普遍地有一種平衡、和諧的需要。一旦人們在認識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諧性,就會在心理上產生緊張的焦慮,從而促使他們的認知結構向平衡和和諧的方向轉化。顯然,人們喜歡完美的平衡關系,而不喜歡不平衡的關系。平衡理論涉及到一個認知對象與二個態度對象之間的三角形關系,用符號P來表示認知的主體,用符號O與X表示二個態度對象。P—O—X三者的兩兩之間的評價是帶有情緒性的,喜惡、贊成與反對。判斷三角關系是平衡的,還是不平衡的,其根據為: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正;不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負。海德由此假定了8種態度狀態,其中有4 種均衡狀態和4種不均衡狀態。
家校協同育人的六大策略
作者:蘇貢國
來源:《中小學班主任》2020年第01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全面發展的和諧教育包含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彪S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完善,家庭教育在育人的角度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的現代教育體系”。家庭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教育關注的重要議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同育人已經成為教育融合的焦點。
????????一、班級管理中家校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生好孩子是媽媽的愿望,養好孩子是家庭的義務,教好孩子是教師的責任。學生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主要承載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兩個教育的主體,以成長生活為基礎的家庭教育及以學習生活為基礎的學校教育,兩個教育主體不是矛盾的對立體,而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
????????1.學校教育實施教育目標,學生的班級生活需要家長
????????當代著名學者朱永新教授曾說過,優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是孩子們的天堂。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境,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大家庭。每一位學生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教育認識。學生待在40多人組成的群體中,群體意識及群體文化存在差異,這必然會引發學生間心智理解碰撞,甚至是成長的困惑。學生無障礙地融入班級環境,認同班級文化,需要家長的參與引導。學生的班級生活是他們今后社會生活的縮影,如何有效發展人與人之間關系,這需要家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鋪墊。
????????2.家庭教育傳導社會理念,學生的家庭生活需要教師
????????生活處處是教育,生活時時是教育。教育存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隱藏于生活的時時刻刻。家是學生生活的歸宿,學生的家庭生活素養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長是學生生活行為的第一觀察者。學生的不良習性是家庭教育的軟肋,是家庭成長過程中一路攜帶的,僅依靠家長是無法解決的。教師客觀性評價、公正性引導可糾正家庭教育的誤區,彌補家庭教育不足,有教師參與的家庭教育才會更加完美。
推薦訪問: 育人 協同 精選上一篇:為群眾辦實事心得體會【四篇】
下一篇:為群眾辦實事的例子集合6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