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漢語詞匯信息:張樹森著圖書信息:期刊,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安徽省招投標信息網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安徽省招投標信息網3篇
第1篇: 安徽省招投標信息網
懷化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網
懷化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網隸屬于懷化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網,懷化招標網為懷化各市縣提供工程招標投標相關法律、建設工程招投標信息發布、政府工程招標投標信息公示的專業服務網站。懷化招標網積極履行省招標網相應職責,維護各項工程采購項目活動秩序。
懷化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網基本概況:
懷化工程招標網以公平、公正、公開、誠信的工作原則,積極履行省招標網的相關內容,規范本地區內工程招標投標的發展,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懷化市實施電子標書開展進行工程招標的信息服務,其中相關標書指南如下:
軟件的基本功能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打開軟件時需要插入銀白色的軟件鎖打開軟件。軟件打開之后,首先看到的是軟件的主界面, 最上面的部分是菜單欄,包括文件菜單和幫助菜單。文件的子菜單里面包含了一些日常的操作按鈕,包括新建標書、打開標書、關閉標書、保存標書、另存為標書、將當前編輯標書保存為模板、標書基本信息的查看、最近打開的工程以及退出功能;幫助子菜單里面,包含了系統幫助、檢查更新、注冊產品以及關于我們的功能介紹。簡潔、得體的布局將使軟件的功能更加清晰,方便您的操作。菜單欄下面是工具欄,工具欄給我們提供了新建標書、打開標書、查看標書的基本信息、宏設置、宏替換、清單或報價數據的導入和導出、標書的固化、標書的預覽、軟件更新、退出系統及關閉標書、Word工具欄的打開或關閉、幫助等一系列功能按鈕。
中國下面注:各建筑企業人員查詢全國各省市地區的建筑工程招標投標信息,可以登入建設招標欄目進行查詢。
懷化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網網站:>
第2篇: 安徽省招投標信息網
招投標項目信息
無
【期刊名稱】《中國工程建設通訊》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施工招標;寧明至愛店二級公路土建工程N92合同段第二次施工招標;渾河閘應急除險加固第四、五標段工程施工二次招標;遂川縣行政中心廣場環境景觀工程施工招標;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園綠化工程施工招標;
【總頁數】2頁(17-18)
【關鍵詞】項目信息;招投標;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施工招標;建設工程;基礎設施;產業基地;民用航天
【作者】無
【作者單位】無
【正文語種】英文
【中圖分類】F832.48
【相關文獻】
1.招投標項目信息 [J], 無
2.電子招投標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J], 王嫚
3.電子招投標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J], 吳燕妮
4.淺述電子招投標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J], 王磊
5.淺述電子招投標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J], 王磊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第3篇: 安徽省招投標信息網
2009水情年報 - 安徽水旱情信息網 - 安徽省水文局
安徽省水文局 第,期 2009年10月26日15時
2009年安徽省汛期雨水情總結
目 錄 一、概 述,
二、汛期雨水情特點
(一)入梅晚、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少
(二)降雨強度大,暴雨中心漂移不定,雨量分布不均 (三)臺風登陸偏多,但造成影響的較少
(四)長江、淮河干流水勢平穩,部分支流發生較大洪水 三、雨 情
(一)汛前1,4月總降雨量概述
(二)汛期(5,9月)總降雨量概述
(三)1,9月總降雨量概述
(四)梅雨期降雨量概述
(五)汛期主要七次降雨量過程
四、河道及湖泊水情
(一)淮河流域
(二)長江流域
(三)新安江流域
(四)沿江沿淮湖泊水情
五、水庫水情
(一)大型水庫
(二)中型水庫
六、水陽江流域暴雨洪水分析
(一)暴雨分析
(二)洪水分析
(三)水利工程影響分析
七、土壤墑情及地下水
(一)墑情
(二)地下水
八、水質狀況
(一)淮河流域
(二)長江流域
(三)錢塘江流域
(四)巢湖與大型水庫
(五)重點城市供水水源地
九、旱情分析
(一)降雨距平分析
(二)降雨頻率分析
(三)連續無雨日分析
(四)土壤墑情評價
(五)旱情綜合評價
*:2009年雨水情資料均為報汛資料。
,
一、概 述
2009年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43mm,與常年同期持平,但全省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北少南多,雨帶漂移不定。6月28日我省開始進入梅雨期,比正常年份(6月16日)偏晚12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7月10日)偏晚6天,梅雨期19天,比常年梅雨天數短6天,梅雨期間降雨分布不均勻,梅雨量偏少。汛期我省主要有7次明顯降雨過程,多為短時間強降雨過程。
長江、淮河干流汛期水勢總體偏低,水位變化平緩,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過
程。
受降雨影響,長江支流黃湓河、潛水、秋蒲河、青通河、西河、漳河、中東津河、水陽江等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西河、中東津河、水陽江
3中上游發生了超保證水位,水陽江新河莊站受工程調度影響最大流量1720m/s,居建站以來第1位(新河莊1996年7月1日最大流量1650立米每秒)。其余支流沒有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過程。
全省十二座大型水庫中梅山、響洪甸、花涼亭、陳村、黃栗樹水庫全年均在汛限水位以下運行,其它水庫水位均超汛限水位。
二、汛期雨水情特點
(一)入梅晚、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少
6月28日我省開始進入梅雨期,比正常年份(6月16日)偏晚12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7月10日)偏晚6天,梅雨期19天,比常年梅雨天數短6天。梅雨期間降雨量淮北126mm、江淮之間186mm、江南162mm,比常年梅雨期降雨量分別少4成、3成、5成。
(二)降雨強度大,暴雨中心漂移不定,雨量分布不均
整個汛期,全省共發生7次較強降雨過程,且暴雨中心漂移不定,雨量分布也極不均勻。舒城縣曉天站、龍河口站、蘆鎮關站、鳳陽縣臨淮關站、鳳陽城關站、明光市司巷站最大1小時降雨量均為有資料記載第1位。5~9月份全省汛期累計降雨量1000mm以上的暴雨中心有3個,分別為舒城縣小澗沖站1330mm、涇縣云嶺站1169mm和黃山市黃山(溫泉)站1107mm。
(三)臺風登陸偏多,但造成影響的較少
2009年在我國登陸的臺風或熱帶風暴有8個,較常年同期偏多(常年同期6.2個)。其中影響我省的臺風只有“莫拉克”1個。既:第8號臺風“莫拉克”于8月9日16時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陸,受其登陸后外圍云系影響,8月9日14時開始,我省江南中東部地區先后降暴雨到大暴雨,導致水陽江中上游全線超保證水位洪水。其余臺風或熱帶風暴對我省基本沒有影響。
(四)長江、淮河干流水勢平穩,部分支流發生較大洪水
淮河、長江干流水勢平穩,未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過程。而長江支流的水陽江、西河、潛水、青通河、漳河、兆河、秋浦河和黃湓河共8條河流則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水陽江則發生了全線超警戒、中上游超過保證水位的洪水。
三、雨情
(一)汛前1,4月總降雨量概述
1,4月份,我省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分布基本為自北向南遞增。全省各月平均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除2月偏多1倍外,1月、3月、4月分別偏少5成、1成、3成。1,4月總降雨量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淮北、大別山區偏少3成,江淮之間、沿江江南、皖南山區均偏多1成。
1,4月總降雨量分布:淮北北部60,100mm,沿淮、江淮之間北部降雨量在100,200mm;江淮之間南部、大別山區降雨量在200,400mm;沿江江南、皖南山區降雨量在400,600mm;黃山站762mm較大。
1,4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全省307mm,其中淮北115mm、江淮之間279mm、大別山區250mm、沿江江南427mm、皖南山區550mm。與常年同期比較:全省除淮北、大別山區偏少3成外,其它地區均偏多1成。1,4月各區域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詳見表3-1。
表3-1 安徽省2009年1,4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表
常年同期 2008年同期 2009年1,4月 區 域 累計雨量(mm) 雨量(mm) 比較 雨量(mm) 比較
全 省 307 299 0 255 +2
淮 北 115 160 -3 209 -4
江淮之間 279 264 +1 222 +3
大別山區 250 361 -3 236 +1
沿江江南 427 388 +1 289 +5
皖南山區 550 502 +1 351 +6 (二)汛期5,9月總降雨量概述
汛期5,9月份降雨多以陣雨天氣為主,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全省平均降雨量743mm,與常年同期持平。各月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7月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6月和8月與常年同期持平,5月和9月均比常年同期偏少2成。
5,9月總降雨量分布:我省淮北北部、江淮之間大部降雨量在450,600mm,沿淮、沿江江南東部和西部降雨量在600,800mm,大別山區、沿江江南中部和皖
1200mm,其中舒城縣小澗沖站1330mm,岳西縣闊灘河站南山區降雨量在800,
1265mm,霍山縣太陽站1229mm較大。
5,9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全省743mm,其中淮北611mm、江淮之間692mm、大別山區981mm、沿江江南866mm、皖南山區915mm。與常年同期比較:全省淮北、皖南山區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其它區域均偏多1成。5,9月各區域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詳見表3-2。
表3-2 安徽省2009年5,9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表
常年同期 2009年5,9月累計 區 域 雨量(mm) 雨量(mm) 比較(成)
全 省 743 737 0
淮 北 611 636 0
江淮之間 692 658 +1
大別山區 981 915 +1
沿江江南 866 793 +1
皖南山區 915 956 0
(三)1,9月總降雨量概述
2009年1,9月總降雨量分布:全省降雨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淮北北部、江淮之間中東部降雨量在600,800mm;沿淮及江淮之間西部降雨量在800,
1300mm;皖南山1000mm;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南部、沿江江南降雨量在1000,
區大部降雨量在1400,1600mm,其中黃山市黃山(溫泉)站1900mm、毛坦水庫1719mm,休寧站1705mm較大。
2009年1,9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全省1050mm,其中淮北727mm、江淮之間970mm、大別山區1231mm、沿江江南1293mm、皖南山區1465mm。與常年同期比較:淮北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大別山區、皖南山區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江淮之間、沿江江南均偏多1成。詳見表3-3。
表3-3 安徽省2009年1,9月各區域平均降雨量與常年同期比較表
常年同期 2009年1,9月累計 區 域 雨量(mm) 雨量(mm) 比較(成)
全 省 1050 1029 0
淮 北 727 793 -1
江淮之間 970 916 +1
大別山區 1231 1268 0
沿江江南 1293 1171 +1
皖南山區 1465 1449 0 (四)梅雨期總降雨量概述
6月28日我省南部地區進入梅雨期,7月16日出梅,梅雨時間19天。梅雨期間主要以過程性降水為主,雨量分布不均,共發生3次強降雨過程,分別是:6月28,30日、7月5,7日、7月9,15日。其中以6月28,30日大別山區和巢湖流域降雨強度和暴雨量最大,暴雨區降雨量一般在200,300mm,舒城縣曉天站、龍河口站、蘆鎮關站最大1小時降雨量102mm、80mm、88mm均為本站有資料記載第1位,重現期約為50年一遇。
梅雨期累計降雨量分布:潁河、渦河上游和皖南山區50,100mm,淮北大部、
江淮之間北部和江南100,200mm,沿淮東部局部地區、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南部和沿江200,300mm,其中鳳陽縣臨淮關站444mm,銅陵市區站357mm較大。
梅雨期各區域平均降雨量與常年梅雨期降雨量比較:淮北126mm,偏少4成;江淮之間186mm,偏少3成;江南162mm,偏少5成。詳見表3-4。
表3-4 安徽省2009年梅雨期各區域平均降雨量與常年梅雨量比較表
常年梅雨量 區 域 2009年梅雨期累計雨量(mm) 雨量(mm) 比較(成)
淮 北 126 200 -4
江淮之間 186 256 -3
江 南 162 315 -5
(五)汛期主要七次降雨過程
汛期5,9月份,我省先后發生7次強降雨過程。即:6月28,30日、 7月5,7日、 7月9,14日、 7月21,24日、7月26,8月1日、8月9,11日、8月27,31。現分述如下:
第一次降雨過程:6月28,30日(大別山區、江淮之間暴雨)
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 28日全省普降小到中雨,淮北、江淮之間和大別山區部分地區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超過100mm的有4個站點,舒城縣龍河口站176mm較大,其中舒城縣曉天28日18至19時1小時降雨量達102mm;29日雨區南擴,強度加大,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南部和沿江東部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量一般在100,200mm,金寨縣、霍山縣、樅陽縣、懷寧縣、岳西縣等5個縣超過200mm,其中超200mm的有6個站點:金寨縣吳店站254mm、前畈站230mm,霍山縣上土寺站213mm,懷寧縣高河埠站213mm、樅陽縣車富嶺站209mm,岳西縣闊灘河站200mm。有19個縣(市、區)68個站點降雨量超過100mm,江淮之間北部及皖南山區降小雨,淮北地區基本無雨;30日大別山區南麓、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區大部降暴雨,日雨量在50,130mm,超過100mm的有13個縣區共38個站點,樅陽縣城關站136mm較大,大別山區北部和江淮之間南部降中到大雨;江淮之間北部及沿淮淮北大部降小到中雨。
本次降水帶呈東西走向,強降水中心多變,但總體穩定在大別山區至沿江中部一帶,有35個縣區共152個站點降雨量超100mm,有21個縣區68個站點超
2200mm,有8個縣市的8個站點超過300mm。大于100mm的籠罩面積4.86萬km,
2大于200mm的籠罩面積1.96萬km。暴雨區降雨量一般在200,300mm,銅陵市城區349mm、廬江縣泥河站321mm較大,均為有資料記載第1位。最大1小時降雨量:舒城縣曉天站102mm(28日18至19時)、龍河口站80mm、蘆鎮關88mm。均為有資料記載第1位。詳見表3-5。
3天累計降雨量面平均雨量:全省面平均降雨量92mm,其中大別山區202mm、沿江江南177mm、江淮之間97mm、皖南山區80mm,淮北僅18mm,西河流域面平均雨量253mm。
表3-5 6月28,30日各特征時段降雨量統計表
最大1小時 最大6小時 最大1天 最大3天 排 重重重重雨量排雨量排雨量排雨量排序 站名 現站名 現站名 現站名 現(mm) 位 (mm) 位 (mm) 位 (mm) 位 期 期 期 期 1 曉 天 102 1 50 車富嶺 143 2 30 吳 店 254 3 20 銅 陵 349 1 30 2 蘆鎮關 88 1 50 觀音洞 127 1 30 前 畈 230 2 30 泥 河 321 1 30 3 龍河口 80 1 50 曉 天 121 5 10 高河埠 213 1 50 潛 山 314 4 20
第二次降雨過程:7月5,7日(淮北、江淮之間暴雨)
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我省淮北、江淮之間先后降暴雨到大暴雨。5日淮北部分地區降大到暴雨,其中濉溪縣羅集鎮站88mm;6日雨區南擴,江淮之間北部和淮北南部出現大到暴雨,其中淮北西部降大暴雨,臨泉縣姜寨站134mm較大;7日主雨區南移,我省江淮之間東部和淮北局部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有3個縣(市)3個站降雨量超過100mm,其中明光市三界站125mm。
本次降雨主要分布在我省沿淮、淮北大部、江淮之間北部和沿江局地,降雨量在50,150mm,共有16個縣(市)的26個站點超過100mm。其中臨泉縣姜寨站209mm,明光市三界站196mm較大。
7月5,7日(3天)累計面平均降雨量:全省34mm,其中淮北61mm、江淮之間38mm、大別山區10mm、江南9mm、皖南山區7mm。
第三次降雨過程:7月9,14日(沿淮東部暴雨)
受副熱帶高壓邊緣和西南氣流的共同影響,我省淮河流域先后降暴雨到大暴雨。9日我省淮北開始降雨;10日沿淮懷遠至明光一帶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10日1時至10時,9個小時累計降雨量:鳳陽縣臨淮關站271mm、明光市司巷站158mm,蚌埠市區吳家渡站132mm較大,鳳陽縣城關、臨淮關和明光市司巷站最大1、3、6小時降雨量均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11日,14日,全省自北向南主要以短時陣雨天氣為主。
本次降雨主雨帶分布在淮北北部及沿淮蚌埠至明光一帶,降雨量100,200mm,其中鳳陽縣臨淮關站273mm、鳳陽城關站215mm較大;其它地區降雨量在10,50mm。
表3-6 沿淮東部7月9,14日各特征時段降雨量統計表
最大1小時 最大3小時 最大6小時 排雨量雨量雨量序 站名 排位 站名 排位 站名 排位 (mm) (mm) (mm)
1 臨淮關 55 1 臨淮關 112 1 臨淮關 218 1
2 鳳 陽 39 3 鳳 陽 96 1 鳳 陽 167 1
3 司 巷 36 1 司 巷 92 1 司 巷 128 1
4 沫河口日雨量196mm,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1位。 沫河口 186 1
第四次降雨過程:7月21,24日(沿淮、皖南山區暴雨)
受副高減弱和冷空氣南下影響,我省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較強降水過程。21日主暴雨區位于江淮之間東部、沿淮和淮北西部局地,降雨量在50,100mm,其中鳳陽縣鹿塘水庫149mm,和縣戎橋水庫132mm較大;22日淮北西部、沿淮和江淮之間東部局地降暴雨到大暴雨,暴雨量在100,200mm,共有14個縣市的26個站點日雨量超過100mm,其中阜南縣城關站225mm、潁上江口集站208mm較大;23日雨區南壓,我省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北部部分地區和江南部分地區降大雨到暴雨,雨量50,140mm,有10個縣市的16個站點超過100mm,其中金寨縣的黃泥莊站142mm、湯匯站140mm較大;沿淮淮北和皖南山區局部地區降小雨10mm以內,其它地區降雨量在10,50mm;24日皖南山區降暴雨、大暴雨,降雨量50,150mm,
共有7個縣市的13個站點超過100mm,其中休寧縣巖前站197mm、城關站183mm,東至縣大坂站195mm較大。
7月21,24日(4天)累計降雨量,淮北西部、沿淮、江淮之間北部、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大部降雨量在100,250mm,其中阜南縣城關站254mm、臨泉縣宋集站251mm較大;淮北東部、江淮之間南部及江南局地50,100mm;淮北北部降
50mm。累計面平均降雨量全省88mm,其中淮北89mm,江淮之間88mm、雨量10,
大別山區71mm、沿江江南68mm,皖南山區123mm。累計降雨量大于100mm有
240個縣市共169個站,籠罩面積5.0萬km;大于200mm有8個縣市共12個站,
2籠罩面積0.31萬km。
表3-7 7月21,24日各特征時段降雨量統計表
最大1小時 最大3小時 最大6小時
雨量 雨量 雨量 縣名 站名 縣名 站名 縣名 站名 (mm) (mm) (mm)
阜南 阜南 89.5 阜南 阜南 187 阜南 阜南 222.5
阜南 方集 80 阜南 方集 155.5 阜南 方集 187.5
182.5 臨泉 宋集 69.5 黟縣 黟縣 133 黟縣 黟縣 (1951年設站以來第一位)
163 金寨 七嶺 63 金寨 黃泥莊 126 休寧 巖前 (1979年以來第一位)
160 廣德 廣德 60.5 金寨 湯匯 117 東至 大板 (有資料以來第一位)
158 黟縣 黟縣 60.5 廣德 廣德 115 祁門 歷口 (1971年以來第四位)
第五次降雨過程:7月26,8月1日(合肥以南暴雨)
受弱冷空氣和暖濕氣流影響,我省合肥以南先后降大到暴雨,其中皖南山區和沿江東部局地降大暴雨。26日我省皖南山區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7日我省皖南山區、大別山區、沿江地區大部和宿州市埇橋區、靈璧的局地降大到暴雨,其中皖南山區和沿江東部局地降大暴雨,有祁門、歙縣、績溪、和縣、無為、蕪湖市弋江區6個縣區的7個站點日雨量超100mm,歙縣溪頭站130mm、蕪湖市弋江區大壟坊站121mm較大,全省其它地區降小到中雨;28日我省皖南山區大部降大到暴雨,屯溪城區71mm、歙縣石門69mm較大,江淮之間、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大部
降小雨;29日我省江淮之間、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大部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無為縣的梁家壩站99mm較大,淮北無雨;30日江淮之間南部、大別山區及江南降中到大雨,局地降暴雨、大暴雨,廬江縣廬江站123mm,銅陵市壩埂頭站118mm,舒城縣蘆鎮關站112mm較大,淮北、江淮北部降小到中雨;31日沿淮西部、江淮東部、大別山區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其中岳西縣河圖鋪站66mm較大,淮北、江淮之間南部、沿江江南降小雨;8月1日大別山區、沿江江南、江淮之間局地降小到中雨,局地降大到暴雨,其中休寧縣儒村站82mm、歙縣潛口站59mm較大。
7月26日,8月1日(7天)累計降雨量:合肥以南江淮之間南部、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區降雨量一般在100,250mm,其中休寧縣儒村站289mm,祁門縣站259mm,無為縣梁家壩站250mm較大;江淮之間東部50,100mm,合肥以北和淮北大部10,50mm,淮北北部不足10mm。累計降雨量大于200mm的有12個縣市
2的22個站點,籠罩面積0.70萬km;大于100mm的有39個縣市的154個站點,
2籠罩面積5.26萬km。累計面平均降雨量:全省76mm,其中淮北16mm、江淮之間70mm、大別山區105mm、沿江江南124mm、皖南山區189 mm。
第六次降雨過程:8月9,11日(江南東部暴雨)
2009年第8號臺風“莫拉克”于8月9日16時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陸,受其登陸后外圍云系影響,我省江南中東部地區先后降暴雨到大暴雨,暴雨區降雨量一般在100,200mm,宣城市的溪口站234mm、涇縣的云嶺228mm、廣德縣陳吳村212mm較大,暴雨導致水陽江發生了超保證水位洪水。
9日,江南中東部地區開始降大雨到暴雨。其中廣德縣陳吳村站83mm,寧國市港口灣站63mm、甲路站66mm,涇縣汀溪站74mm較大。大別山區降中雨到大雨,江淮南部、沿江江南西部降小雨,其它地區基本無雨;10日,雨勢加強,江南中東部地區降暴雨、大暴雨,其中涇縣云嶺站173mm、宣城市溪口站151mm較大,大別山區、江淮之間東部和江南西部降中到大雨,江淮之間大部和淮北局地小雨;11日雨勢減弱,降雨漸止,僅沿淮局地、沿江江南中東部降中到大雨,其中宣城水東站47mm,黃山站45mm較大。
8月9,11日(3天)累計降雨量:江南東部降雨量50,200mm,其中水陽江上游降雨量一般在100,200mm,宣城市溪口站234mm、涇縣云嶺站228mm、汀溪站223mm較大,有8個縣市區的36個站點超過100mm,大于100mm的籠罩面
22積0.96萬km,大于200mm的籠罩面積794 km,我省其它大部分地區10mm以內。
7月21日,8月18日,近一個月時間,全省夏季出現了低溫連陰雨天氣,為近50年來少見。
第七次降雨過程:8月27,31日(大別山區、江南暴雨)
受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我省自北向南有一次明顯的強降雨過程。27日江淮之間、大別山區、江南降小到中雨,局地降大雨,其中宣城楊柳鋪站51mm較大;28、29日我省大部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區降暴雨,其中28日潁上縣城關站日雨量79mm較大,29日廬江縣白山站日雨量80mm較大。30日我省沿江江南東部降大到暴雨,其中青陽縣東山庫54mm較大,江淮之間、大別山區、江南南部降小到中雨;31日我省沿江江南東部降小到中雨。
8月27,31日(5天)累計降雨量:我省沿淮淮北西部、江淮之間大部、大別山區、沿江江南、皖南山區局部降雨量在50,100mm,有20個縣市的42個站點降雨量超過100mm。霍山縣太陽站166mm,涇縣云嶺站148mm較大;淮北東部、江淮之間東部、皖南山區南部降雨量15,30mm。
四、河道及湖泊水情
3m/s(王家壩+釤崗),干流其它主要控制站水位均在設防水位以下。汛期5,9月份蚌埠閘上水位控制在17.00m至18.00m之間。2009年1,9月長江、淮河干流水勢總體平穩,水位偏低,未出現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過程。長江支流黃湓河、潛水、秋蒲河、青通河、西河、漳河、中東津河、水陽江等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西河、中東津河、水陽江發生了超保證水位,水陽江新河莊站
33最大流量1720m/s,居建站以來第1位(新河莊1996年7月1日最大流量1650 m/s)。其余支流沒有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過程。
(一)淮河流域
1,9月淮河流域降雨偏少,除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出現一次超設防水位、支流淠
河橫排頭站超警戒水位外,其它支流均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過程。
1、淮河干流
1,9月份淮河干流水勢平穩,水位偏低,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過程。王家壩站雖出現3次小的漲水過程,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其中8月末淮河王家壩以上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面平均降雨量87mm,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出現今年最大一次超設防水位的漲水過程。8月29日8時王家壩站水位從21.03m開始起漲,8月31日22時出現洪峰水位水位26.70m,超設防水位0.20m,最大流量2250
5月1日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入汛水位:王家壩站20.39m,比常年同期低1.18m;正陽關站18.04m,比常年同期高0.01m;蚌埠閘上18.03m,比常年同期高0.80m。
10月1日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汛末水位:王家壩站20.60m,比常年同期低1.21m;正陽關站18.20m,比常年同期低0.44m;蚌埠閘上17.99m,比常年同期高0.74m。
2、淮河支流
整個汛期淮河流域除支流淠河橫排頭站超警戒水位外,其它各支流水勢較平穩,水位偏低,均在警戒水位以下。
潁河:汛期8月中旬受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潁河有一次小的漲水過程。阜陽閘8月12日水位開始上漲,受閘門調度影響,8月19日8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
329.30m,而最大流量551 m/s出現在7月27日11時;潁上閘上最高水位出現在6
3月8日12時,水位24.66m,最大流量749m/s。
茨淮新河:1,9月份茨淮新河水位較低,為抗旱提供灌溉水源,茨淮新河上橋閘一直關閉閘門。茨河鋪閘6月24日14時12分開閘引水,最大引水流
3量30m/s,至26日19時57分關閘,共引水量0.056億m?。上橋泵站于1
3月12日,8月29日先后八次開機抽水,共抽引淮河水量3.71億m。闞町閘于8
3月30日8時開閘,9月1日8時出現最大流量75 m/s。茨淮新河各控制閘大部分時間關閘。
泉河:1,5月份泉河水勢較平穩,楊橋閘上水位保持在30m以上,閘門時有啟閉,5月20日8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31.42m。進入主汛期,楊橋閘6月1日開
3始加大下泄流量,由淺孔閘門變深孔泄流,6月1日6時出現最大下泄流量256 m/s,至10月1日,水位控制在27m,28m之間。
渦河:1,9月份渦河水位偏低,未發生明顯洪水過程。渦陽閘閘門時有啟閉,水位控制在28.0m,29.5m之間。7月24日8時48分閘門深孔4孔提出水面加大泄量,9月25日8時出現最高水位29.50m。蒙城閘汛期閘門變動頻繁,6月25日
320出現最高水位25.35m,最大流量148 m/s出現在8月30日8時。
懷洪新河:汛期懷洪新河水勢平穩。為抗旱灌溉提供水源,何巷閘先后于2
3月、5月、6月、7月和9月份多次開閘引水,累計引水量1.22億m。西壩口閘汛
3期閘門時有啟閉,9月27日1時閘上出現最高水位15.10m,最大下泄流量375 m/s (9月27日10時)。
澮河:1,9月份總體來水偏少,汛前較旱。1,4月份澮河固鎮閘基本關閘,5月中旬開始開閘,且變動頻繁,9月25日7時閘上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7.30m,
3低于警戒水位(17.50)0.20m,最大下泄流量408 m/s (9月25日11時)。
新汴河、奎濉河:宿縣閘1,5月份河道筑壩,閘門維修。6月13日8時宿縣閘開閘,閘門變動頻繁,9月29日21時出現最高水位26.05m, 9月25日10
3時出現今年最大下泄流量260 m/s;奎濉河澮塘溝閘入汛開始,閘門變動頻繁,7月中旬后受降雨影響,大部分時間在開閘泄水,6月29日7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
322.08m,8月9日10時最大流量314 m/s。
淠河:1,9月淠河橫排頭閘上水位一直較高,閘門始終關閉。入汛后受區間降雨和上游水庫泄水的共同影響,滾水過程持續不斷,8月淠河有一次漲水過程,橫排頭壩上8月7日2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53.84m,超警戒水位1.84m,最大流量
31170 m/s。
池河:1,9月池河水位較低,未發生明顯洪水過程,僅在7月份受降雨影響,發生了一次小的漲水過程。明光水文站從7月22日6時水位13.75m開始起漲,7
3月23日8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5.26m,最大流量406 m/s。
3、水量情況
汛前(1,4月):淮河干流王家壩、魯臺子和蚌埠吳家渡水文站過水量分別
3為7.93、18.4和17.7億m,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4成、4成、5成;淮河支流各控制站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不等,其中澮河、渦河過水量偏少7成、8成。
汛期(5,9月):淮河干支流過水量與常年同期相比,淮河干流王家壩、魯臺
3子和蚌埠吳家渡水文站過水量分別為28.5、83.1和97.3億m,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5成、5成。淮河支流除淠河橫排頭水文站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多1成外,其余支流控制站比常年同期偏少7,8成不等。
1,9月:淮河干支流過水量與常年同期相比,干流王家壩、魯臺子和蚌埠吳
3家渡水文站過水量分別為36.4、101和105億m,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5成、5成。淮河支流除淠河橫排頭水文站過水量與常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各控制站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不等。其中蒙城閘、固鎮閘、宿縣閘、明光站過水量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7成、8成、7成、5成。
(二)長江流域
2009年長江干流水勢平穩,水位偏低。受強降水影響,長江支流黃湓河、潛水、秋蒲河、青通河、西河、漳河、中東津河、水陽江等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西河、中東津河、水陽江發生了超保證水位。其它各支流水勢平穩。
1、長江干流
1,9月我省長江干流水勢總體平穩,汛期比常年同期水位偏低。長江干流水位
2月末開始上漲,至8月末回落,期間受長江上游來水影響,有過幾次小的波動,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5月1日入汛安慶站、蕪湖站水位分別為11.09m、7.04m與常年同期相比分別高0.48m、0.28m。安慶站8月14日23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3.99m, 低于設防水位(14.20m)0.21m;蕪湖站8月13日3時54分出現今年最高水位9.51m, 超設防水位(9.40m)0.11m;馬鞍山站8月13日3時25分出現今年最高水位8.60m, 超設防水位(8.00m)0.60m。
10月1日汛末安慶和蕪湖站水位分別為9.63m、6.18m,分別比常年同期高2.92m、2.31m。
2、長江支流
2009年汛期6、7月份受強降水影響,長江部分支流出現超警、超保洪水過程。
皖河、潛水:皖河汛期水勢總體平穩。受上游降雨影響,6月末至7月初出現一次短時漲水過程,6月30日21時石牌水文站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9.22m,超設防
3水位(18.00m)1.22m,最大流量3000 m/s;潛水潛山水文站從6月29日的26.55m開始起漲,6月30日16時28分最高水位30.27m,超過警戒水位(29.50m)0.77m,
3最大流量3220 m/。
黃盆河、秋浦河、青通河、漳河:汛期各出現一次超警戒水位過程,黃湓河雁塔站7月24日17時40分出現洪峰水位16.15m,超警戒水位0.15m,
3相應流量460m/s;秋浦河高坦站7月24日15時洪峰水位23.69m,超警戒水位
31.19m,最大流量811m/s;青通河青陽站6月30日15時出現洪峰水位14.75m,
3超警戒水位0.75m,相應流量149m/s;漳河南陵站6月30日8時26分的9.38m開始起漲,7月1日0時30分出現洪峰水位16.1m,超警戒水位0.3m,相應流量
3538m/s。
青弋江:1,9月份水位較常年同期水位偏低,先后出現三次小的漲水過程,均在警戒水位以下,最大一次出現在8月份受臺風“莫拉克”降雨影響,西河鎮站
水位8月10日 8時開始起漲,起漲水位為9.50m, 8月11日16時出現今年最高水
3位14.2m,最大流量3060m/s。
水陽江: 8月中旬受臺風“莫拉克”登陸后外圍云系影響,局部出現強降水。水陽江流域發生了歷史上8月份最大洪水,中上游超過保證水位。
8月9日20時,水陽江上游中東津河河瀝溪站水位開始起漲,起漲水位47.56m,10日14時29分達警戒水位51.23m,11日0時12分達保證水位52.53m,
311日5時30分,河瀝溪站出現洪峰水位53.36m,調查流量2330m/s(含分洪道流
3量130 m/s),超保證水位0.83m,水位居1952年以來的第8位。本次洪水總漲幅為5.80 m,其中最大3小時漲幅1.89m,最大6小時漲幅2.84m。11日12時河瀝溪站水位退至保證水位以下,超保歷時12小時,11日14時退至警戒水位以下,超警戒水位歷時23小時。
水陽江宣城站于8月10日3時的水位10.99m開始起漲,11日2時01分達警戒水位15.50m,11日8時9分達保證水位16.50m,11日14時45分宣城站出現
3洪峰水位17.00m,流量3100m/s,超保證水位0.50m,水位居1950年以來的第12位,在歷年8月份洪水排位中居第一位。本次洪水總漲幅為6.01m,其中最大3小時漲幅1.33m,最大6小時漲幅2.3m。
水陽江新河莊站于8月10日3時11分的水位9.65m開始起漲,10日23時達警戒水位11.00m,11日8時達保證水位12.50m,11日18時新河莊站出現洪峰
3水位12.96 m,超保證水位0.46m,最大流量1720m/s,水位居1950年以來的第7位,在歷年8月份洪水排位中居第一位。受南漪湖馬山埠控制閘調度影響,最大流量為1950年建站以來第一位。本次洪水總漲幅為3.31m,其中最大6小時漲幅1.11m。
水陽江黃池站8月12日6時05分出現洪峰水位10.99m,超警戒水位0.49m。本次三江流域洪水特征值詳見表4-1。
為調度洪水,南漪湖出入湖控制閘馬山埠閘和雙橋閘鑒于兩閘尚未建設水文自動測報設施,移動巡測未能控制實際要素極值,經調查考證,以閘上下水位和開啟
3高度推算,馬山鋪閘最大最大反向入湖流量流量834m/s(8月11日20時)[實測
33值620 m/s,(11日14時)] ;雙橋閘最大分洪流量461 m/s(8月11日16時)[實
3測值344. m/s,(11日14時)]。
警戒水保證水洪峰水最大流時 間 (月.水位歷河 名 站 名 超警超保(m) 3位(m) 位(m) 位(m) 量(m/s) 日.時:分) 史排位 中東津河 河瀝溪 51.23 52.53 53.36 2330 8.11.5:30 0.83 8
宣 城 15.50 16.50 17.00 3100 8.11.14:45 0.50 12
水陽江 新河莊 11.00 12.50 12.96 1720 8.11.18 0.46 7
黃 池 10.50 12.50 10.99 8.12.6:05 0.49(超警)
白茅嶺 17.23 570 8.11.16 未超警 郎川河 郎 溪 14.00 15.00 13.40 891 8.12.0:10 未超警
西河鎮 16.60 18.80 14.20 3060 8.11.16:50 未超警 青弋江 灣 沚 12.60 14.60 12.42 8.12.2 未超警
南 陵 15.80 16.12 13.61 8.11.18 未超警 漳 河 三埠管 12.00 13.00 11.41 8.12 未超警
表4-1 2009年青弋江、水陽江、漳河流域主要控制站水文特征值統計表
33注:河瀝溪站流量為調查值2330 m/s(含分洪道流量130 m/s)。
巢湖流域:汛期受強降雨影響,6月末與7月末巢湖流域西河、兆河發生2次超警戒水位,1次超保證水位洪水過程。巢湖忠廟站2009年5月1日入汛水位8.48m,高于常年同期水位0.38m。
西河:受強降雨影響,西河流域出現今年第一次發生超警、超保洪水。西河缺口站從6月28日的8.19m開始起漲,29日21時42分達警戒水位,30日13時30分達保證水位,30日22時6分出現洪峰水位11.90m,超保證水位0.17m;梁家壩站從6月28日的8.17m開始起漲,30日3時30分達警戒水位,30日13時42分達保證水位,7月1日0時54分出現洪峰水位11.77m,超保證水位0.27m。西河支流永安河開城橋站從6月28日的8.25m開始起漲,29日16時30分達警戒水位,30日8時達保證水位,30日23時出現洪峰水位12.11m,超保證水位0.61m,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4位。7月5日10時,西河全線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為降低西河水位,6月29日17時54分鳳凰頸站24孔提出水面,30日6時
3最大下泄流量320 m/s;鳳凰頸閘于29日20時42分開啟2孔2.5m, 30日9時
3出現最大泄水流量151m/s,7月1日18時出現最高水位11.24m,超警戒水位0.74m。
受7月26,28日降雨影響,西河出現今年第二次超警戒水位洪水過程。西河缺口站7月31日6時出現洪峰水位11.04m,超警戒水位0.54m;梁家壩站7月31日7時37分出現洪峰水位11.05m,超警戒水位0.55m;西河支流永安河開城橋站7月31日8時出現洪峰水位10.88m,超警戒水位0.38m。
引江濟巢情況:8月20日至9月25日鳳凰頸站有4次開閘引江濟巢過程,9
33月3日最大引江水流量122 m/s。鳳凰頸站共引江水1.46億m。
兆河:為分泄西河洪水入巢湖,兆河閘6月29日20時3孔提出水面,流
3量160m/s,30日19時30分出現洪峰水位11.23m,超警戒水位0.73m。
滁河:1,9月份滁河水位較低,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過程。為抗旱提供
3水源,引江水道烏江泵站5月5日,6月9日三次抽水,共抽江水0.561億m,晉
3集閘泵站也于6月9,7月21日分五次抽水,共抽水0.119億m。
襄河口閘上 1,5月基本關閘,進入主汛期閘門時有啟閉,7月30日10時出
3現今年最高水位9.12m,7月30日9時出現最大流量81.2 m/s;汊河集閘汛前時有開閘,汛期5,6月份關閘,7月下旬受降雨影響,汊河集閘7月24日一度12孔提出水面,7月7日17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8.07m,7月23日18時出現最大下泄
3流量290 m/s;駟馬山引江水道烏江閘1,6月份關閘。由于7月份降雨,水位上漲,7月初烏江閘開啟閘門放水,8月12日之后閘門關閉。7月2日15時出現今
3年最高水位8.91m,8月8日17時出現最大下泄流量118 m/s。清流河滁縣水文站
37月23日1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0.16m,7月23日0時出現最大流量201 m/s。
3、水量情況
32009年汛前(1,4月):長江干流大通站過水量1825億m,與常年同期多2成。長江支流除滁河汊河集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少8成外,其它支流控制站多2,3成。
32009年汛期(5,9月):長江干流大通站過水量4861億m,比常年同期少1成。長江支流除皖河石牌水文站持平,水陽江宣城水文站、滁河汊河集水文站少3成、5成外,巢湖巢湖閘水文站、裕溪河裕溪閘水文站、青弋江西河鎮水文站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別多3成、1成、2成。
32009年1,9月:長江干流大通站過水量6686億m,比常年同期持平。長江支流除皖河石牌水文站持平,水陽江宣城水文站、滁河汊河集閘少1成、6成外,巢湖巢湖閘、裕溪河裕溪閘、青弋江西河鎮水文站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別多3成、1
成、2成外。
(三)新安江流域
1,9月份新安江流域水位偏低,新安江流域未發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過程。屯溪水文站水位在121.46m至122.93m之間變化。受降雨影響,7月下旬分別出現了兩次小的洪水過程,屯溪水文站7月24日18時出現今年最高水位122.93m,最大
3下泄流量1930m/s。
33新安江流域屯溪站1~4月、5~9月、1~9月過水量分別為8.78億m、7.3億m、
316.1億m,比常年同期分別少1成、6成、4成。
(四)沿江沿淮湖泊
沿江湖泊:2009年5月1日入汛沿江湖泊內水位除華陽湖、泊湖、白蕩湖、巢湖忠廟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0.1m,0.98m外,其余湖泊低于正常蓄水位
30.07m~0.9m之間,沿江主要湖泊總蓄水量34.8億m。汛期各主要湖泊最高內水位大部分出現在7月初、8月到9月上旬,高于正常蓄水位0.79m,3.06m之間,除南漪湖南姥咀高于安全蓄水位0.89m外,其余湖泊水位均低于安全蓄水位。10月1
3日沿江湖泊總蓄水量40.1億m。沿江各湖泊內水位除華陽湖華陽閘、龍感湖揚灣閘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0.66m、0.56m,陳瑤湖 梳樁臺閘持平外 ;其余湖泊水位均高于正常蓄水位0.07m至1.68m之間,其中白蕩湖白蕩湖閘、巢湖忠廟分別高出1.35m、1.68m較大。
沿淮湖泊:2009年5月1日入汛沿淮湖泊內水位除城東湖、焦崗湖 、四方湖內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0.18m~1.05m之間,瓦埠湖持平外,其余湖泊低于正常蓄
3水位0.13m~0.53m之間, 沿淮湖泊總蓄水量11.1億m。汛期各主要湖泊最高內水位大部分出現在7月下旬到9月初,除女山湖低于正常蓄水位0.18m外,其余湖泊高于正常蓄水位0.2m~2.24m之間,焦崗湖 、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內水位高于安全蓄水位0.68m-1.24m外,其余湖泊水位均低于安全蓄水位。10月1日沿淮湖泊
33總蓄水量11.4億m,比去年同期少1.2億m。沿淮湖泊內水位除焦崗湖焦崗閘高于安全蓄水位0.54m,城西湖、女山湖低于正常蓄水位0.48m、0.35m外,其余各湖泊內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0.14m至0.78m之間。
五、水庫水情
(一)大型水庫
1、汛前來、泄水量情況
3汛前1,4月,全省大型水庫總來水量29.73億m,與常年同期持平,其中淠
3史杭五大水庫總來水量9.69億m,比常年同期少3成。
3汛前大型水庫總泄水量21.1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其中淠史杭五大水庫
3總泄水量7.08億m,比常年同期偏少2成。
2、汛期來、泄、蓄量情況
35~9月全省大型水庫總來水量61.4億m,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其中淠史杭
3五大水庫總來水量35.4億m,與常年同期持平。各水庫總來水量:龍河口水庫比常年同期多4成,響洪甸、磨子潭兩水庫與常年同期持平,其他水庫比常年同期少1,8成不等。
35~9月全省大型水庫總泄水量67.1億m,其中淠史杭五大水庫總泄水量36.6
3億m,均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各庫總泄水:響洪甸水庫比常年同期多1成,佛子嶺、龍河口和港口水庫與常年同期持平,其它水庫總泄水量分別比常年同期少1,8成不等。
3、1~9月來、泄水量情況
31,9月,全省大型水庫總來水量90.8億m,其中淠史杭五大水庫總來水量45.1
3億m,均比常年同期少1成;各庫總來水量龍河口、港口灣兩水庫比常年同期偏
,8成不等。 多2成、4成,其它水庫總來水量比常年同期持平或偏少1
31,9月,大型水庫總泄水量88.2億m,其中淠史杭五大水庫總泄水量43.7
3億m,均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各庫總泄水量:港口灣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響洪甸、磨子潭和陳村水庫與常年同期持平,其它水庫總泄水量分別比常年同期偏少1,8成不等。
4、汛初、汛末蓄水量
2009年入汛大型水庫總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月1日,全省十二座大型水
3庫總蓄水量57.2億m,比常年同期多4成,比2008年同期多2成;其中淠史杭五
3大水庫總蓄水量29.7億m,比常年同期多3成,比2008年同期多1成。各水庫蓄水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分別多1~6成不等。
3汛末(10月1日)十二座大型水庫總蓄水量50.1億m,比常年同期多3成,
3與2008年同期持平;其中淠史杭五大水庫總蓄水量26.9億m,比常年同期多5成,比2008年同期少1成。
5、主要洪水過程
2009年汛期,全省大型水庫發生的洪水均為中小洪水。十二座大型庫中梅山、響洪甸、花涼亭、陳村、黃栗樹水庫全年均在汛限水位以下運行。通過對水庫的控制運行,除響洪甸、白蓮崖、花涼亭三座水庫年最高水位出現在5~9月,其它水庫的年最高水位均發生在非汛期。
6月底7月初受入梅后第一場強降雨影響,大別山區水庫發生一次洪水過程。
白蓮崖水庫從6月29日的185.20m開始起漲,6月30日14時白蓮崖水庫出現最高水位194.96m,超汛限水位9.96m,漲幅達9.76m,中孔3孔敞開洪泄,最
33大下泄流量1140 m/s,最大入庫流量為2090 m/s,削峰率為45.5%。
磨子潭水庫水位從6月30日的170.49m開始起漲,7月2日14時水位漲至
33183.34m,超汛限水位4.34m。最大入庫流量 2810 m/s,最大出庫流量50 m/s,削峰率為98%。
佛子嶺水庫水位從6月29日的111.96m開始起漲,7月1日6時水位最高漲至119.71m,超汛限水位2.15m。6月30日10時開啟3孔泄洪鋼管,泄洪流量278 333m/s,30日19時開啟溢洪道,總最大泄洪流量為559 m/s。最大入庫流量2470 m/s,削峰率為77.4%。
龍河口水庫從6月28日的64.71m開始起漲,6月30日23時水位最高漲至67.39m,超汛限水位1.39m。30日10時42分開啟溢洪道5孔1.0m,泄洪流量435 333m/s。此次洪水,龍河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756m/s,最大下泄流量435 m/s,削峰率為75.2%。
表5-1 部分大型水庫攔洪與削峰效果統計表
入庫洪峰 出庫最大流量 削減面平均雨洪峰削峰水庫名稱 量 (mm)流量時間 (月.流時間 (月.日.流量 率 (%) 33(6.28-6.30) (m/s) 日.時:分) 量 (m/s) 時:分) 3(m/s)
白蓮崖 256 2090 6.30.4:00 1140 6.30.14:00 950 45.5
磨子潭 271 2810 6.30.12:00 50 6.30.20:00 2760 98.0
佛子嶺 184 2470 6.30.10 559 7.1.2:00 1911 77.4
龍河口 267 1756 6.30.14:00 435 6.30.23:00 1321 75.2
8月初受第8號臺風“莫拉克”強降水影響,水陽江流域發生超保證洪水過程。為控制洪水港口灣水庫于8月11日6時關閉發電孔,削減宣城站洪峰水位約
330.10m。本次洪水港口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000m/s, 最大出庫流量192m/s,削峰率為80%。為迎戰臺風“莫拉克”可能帶來的洪水過程,佛子嶺水庫8月6日13時
3至8月11日6時開啟溢洪道6孔,預泄水量1.86億m,降低了庫內水位2.4m,控制水庫水位到汛限以下。龍河口水庫8月6日19時至8月11日17時溢洪道5
3孔,,預泄水量1.38億m。
(二)中型水庫
2009年汛期全省100座中型水庫總體運行平穩,蓄水情況正常。入汛(5月1
3日)全省100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約12.2億m,較常年和去年同期均略偏多。5~7月降雨較均勻,蓄水量穩定增加;8月以后降雨偏少,水庫以用水主,全省中型水
3庫蓄水量逐月減少,至汛末10月1日總蓄水量約10.9億m,比入汛時減少了1.3
3億m,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
3入汛(5月1日),全省100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約12.2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比2008年同期多2成。
36月1日總蓄水量約11.5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與2008年同期持平。
37月1日總蓄水量約10.2億m,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比2008年同期少2成。其中有7座水庫超汛限水位。
38月1日總蓄水量約12.2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比2008年同期少2成。其中有14座水庫超汛限水位。
39月1日總蓄水量約11.2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比2008年同期少2成。其中有8座水庫超出汛限水位。
3汛末10月1日總蓄水量約10.9億m,比常年同期多1成,比2008年同期少1成。
六、水陽江流域暴雨洪水分析
2009年8月9日至11日,受第8號臺風“莫拉克”的影響,青弋江、水陽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區特大暴雨。3天累計降雨量遙測站中有5個站超200mm,最大為華陽河溪口站234mm。水陽江宣城站以上面平均雨量131.1mm,其中河瀝溪站以上172.6mm,港口灣水庫以上116.1mm;郎川河面平均雨量131.2mm,其中蘆村水庫以上181.8mm。
受降雨影響,水陽江流域發生了歷史上8月份最大洪水,中上游超過保證水位0.46~0.83m。水陽江新河莊站于8月11日18時出現洪峰水位12.96 m,超保證水
3位0.46m,最大流量1720m/s,水位居1950年以來的第7位,受南漪湖馬山埠控制閘調度影響,最大流量為1950年建站以來第一位。
(一)暴雨分析
1、典型站點暴雨重現期分析
選擇宣城以上有長系列雨量資料,進行頻率計算。雨量較大的云梯站最大6h、12h雨量重現期不到10年一遇,但最大24h雨量164.9mm相當于25年一遇,最大3d雨量相當于20年一遇。
2、沙埠以上面雨量重現期分析
計算站點以參加整編的8個雨量站,考慮1980年以前站點不同時期密度不一,
1980年以后參加整編的8個雨量站資料系列一直延續至今,故1980年后按照8站計算,1980年前按照實有站統計,經頻率分析,沙埠最大1天、2天雨量重現期分別為5年一遇和8年一遇。
(二) 洪水分析
1、與歷史典型大水年份對比分析
新中國成立后,水陽江洪澇災害比較嚴重的大水年,主要有1983年、1991年、1996年和1999年,這幾次大水其暴雨成因甚為相似,均為梅雨期渦切變類型暴雨。1983年與1991年兩次大水,中、東津河水量相當。1991年降水集中在西津河,其上游胡樂司站、港口灣站均出現歷史最高水位,但由于下游區間及華陽河支流雨量小,故宣城站最高水位與最大流量均比1983年要小。1996年洪水由于水陽江上游的三條支流均發生特大洪水,而且遭遇情況十分惡劣,致使港口灣站、河瀝溪站和宣城站都超過了1983年、1991年的洪水,為記錄以來最高洪水位,造成寧國、宣城等城市特大洪澇災害,損失嚴重。1999年為全流域大洪水,新河莊以下下游河段普遍出現歷史最高水位。
2009年洪水主要由臺風引起,歷史上水陽江因臺風引發的大洪水年份主要有1961年、1990年、2007年等,其中又以1961年臺風最為嚴重。1961年10月5日臺風致使水陽江流域倒埂破圩,災害嚴重。1961年汛期6,7月梅雨期降水日數少,雨量也少,基本上屬空梅類型,但8,9月降水比常年偏多,土壤含水量大,底水偏高,利于造峰。恰遇10月初強臺風影響,使得中東津河、水陽江中下游產生強降水過程,從而造成山洪暴發,河水猛漲。東津河沙埠站出現有記錄以來最高洪水位64.80m,中東津河匯合后的河瀝溪站洪峰水位高達54.15m。水陽江控制站宣城斷面以上多處潰口,實測洪峰水位只有17.55m,后經還原計算,最大流量為
37640m/s。由于1961年雨量站點布設尚不均勻、且數量稀少,利用暴雨等值線插補計算1961年宣城站以上次暴雨面平均雨量227.5mm。大水年份水陽江宣城站以上主要站點洪水特征統計見表6-1。
表6-1 水陽江宣城以上主要站建站以來大水年洪水特征統計表
年份 站名 胡樂司 港口灣 沙埠 河瀝溪 宣城
Zm 141.62 未設站 64.80 54.15 17.55 1961(61.10.5) 年 Qm 929 7640
Zm 142.33 10.50 62.23 53.33 18.25 1983(83.7.5) 年 Qm 1210 1980 1590 5150
Zm 145.01 12.07 63.22 53.86 17.95 1991(91.7.6) 年 Qm 3010 2670 2220 4700
Zm 143.40 13.97 64.24 54.83 19.38 1996(96.7.1) 年 Qm 1910 3880 3240 7700
Zm 140.46 62.52 53.36 17.00 2009(09.8.10) 建水庫 年 Qm 682 1730 3230
排位 31 6 8 12
2、洪水量級分析
由于新河莊站受工程調度影響,本次洪水量級評價以主要暴雨區域為源,選擇東津河沙埠水文站、東中津河河瀝溪水位站和水陽江控制站宣城水文站三個節點分
22析評價洪水量級。其中沙埠站流域面積890km、河瀝溪水位站流域面積1265 km,屬于中小河流,沙埠站以洪峰流量作為評價要素、河瀝溪水位站以洪峰水位作為評價指標,水陽江控制站按照洪峰流量和最大1、3天洪水總量作為評價指標。同時考慮港口灣水庫建設對宣城水文站水文要素一致性的影響,采用還原計算處理。
(1)沙埠站洪水量級評價
沙埠水文站實測最高水位62.52m,利用歷年水位流量關系綜合線推求洪峰流
3量1730 m/s,Q重現期相當于9年一遇。 沙埠m
(2)河瀝溪洪峰水位評價
河瀝溪站實測最高水位53.36m,排頻計算水位=年最高實測水位-河底高程(中斷面45.12m),Z重現期相當于9年一遇。 河瀝溪M
(3)宣城洪峰流量與洪水特征時段洪水總量評價
方法一:利用宣城站實測流量過程,與港口灣水庫還原入庫洪水過程扣除實際下泄流量過程后按照河道演算方法演算到宣城斷面后的過程疊加,推算宣城站洪
3峰流量3850m/s。
方法二:利用宣城站原降雨徑流模型,宣城以上(包括港口灣水庫)8月9日,10日面上13個站原預報根據雨量站雨量加權平均為128mm,推算宣城站洪峰流量
33800m/s(外包)。按照實測洪水系列計算經驗頻率(按長委流域規劃C/C=3),SV相當于5年一遇。
方法三:利用宣城站原合成流量(Q沙+Q港,Q宣)預報方案,沙埠洪峰流
33量1730 m/s,港口灣洪峰流量按1000 m/s計算(根據港口灣入庫返推以及胡樂司
3流量綜合分析),推算宣城站洪峰流量3500m/s。按照實測洪水系列計算經驗頻率,也僅相當于5年一遇。
3三種方法計算接近,本報告采用3720m/s作為本次洪水還原的洪峰流量值。按照港口灣建庫前實測洪水系列計算經驗頻率(按長委流域規劃C/C=3),相當SV于5年一遇。
(4)最大1、3天洪水總量評價
利用宣城站1958年,2007年共計50年水文系列資料(除去1961年洪水還原計算資料),選用港口灣水庫建庫蓄水前系列頻率分析成果,今年“8.10”洪水宣
33城站最大1日洪量2.316億m,重現期約6年一遇;最大3日洪量3.892億m,相當于5年一遇。
將還原的港口灣水庫入庫洪水過程扣減實際下泄流量過程并演算到宣城節點
3后與宣城實測流量過程疊加,今年“8.10”洪水宣城站最大1日洪量2.866億m,
3重現期約12年一遇;最大3日洪量4.875億m,相當于7年一遇。考慮特征時段最大洪量統計采用規定時間段(“0”時到“0”時),非滑動最大統計方法,對山區性河流帶有隨機性,故洪量頻率僅作參考。宣城站洪水重現期(還原洪峰)約5年一遇。
表6-2 宣城站最大1日、3日洪量統計表
1天洪量 3天洪量 1天洪量 3天洪量 年份 年份 總量總量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總量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總量 8383(10m) (10m)
1951 7月17日 1.78 7月16日 4.33 1981 6月29日 1.3 6月28日 2.38 1952 9月14日 0.8899 9月13日 2.057 1982 6月22日 1.14 6月21日 1.83 1953 6月5日 1.253 6月10日 1.765 1983 7月5日 2.72 7月5日 5.72 1954 5月20日 2.169 5月20日 4.6 1984 9月3日 3.05 9月2日 5.4 1955 7月8日 0.769 6月8日 1.366 1985 3月27日 1.26 7月4日 2.22 1956 8月3日 1.382 3月24日 2.187 1986 6月24日 1.31 6月22日 3 1957 7月5日 2.229 7月3日 5.48 1987 7月5日 1.12 7月5日 1.78 1958 5月2日 1.261 5月1日 1.96 1988 2月29日 0.539 2月27日 1.3 1959 4月12日 0.985 4月11日 1.722 1989 7月9日 1.884 7月8日 3.055 1960 8月4日 0.9677 4月13日 1.909 1990 9月1日 2.48 9月1日 3.981 1961 10月5日 5.011 10月5日 6.98 1991 7月6日 2.324 7月5日 4.611 1962 9月7日 1.296 9月6日 2.134 1992 9月24日 1.356 9月24日 1.943 1963 9月14日 0.9418 5月10日 2.089 1993 7月4日 1.08 7月4日 2.443 1964 6月28日 1.02 6月27日 2.539 1994 6月10日 1.745 6月9日 2.488 1965 8月22日 0.5979 8月21日 1.198 1995 6月25日 2.246 6月23日 5.417 1966 7月12日 0.8545 7月11日 1.96 1996 7月1日 3.508 7月1日 6.912 1967 7月6日 1.166 3月28日 2.44 1997 8月20日 0.9936 8月19日 1.721 1968 5月8日 0.807 5月6日 1.74 1998 6月26日 1.901 6月26日 3.596 1969 7月6日 2.462 7月5日 4.85 1999 6月30日 3.326 6月29日 7.828 1970 7月14日 2.22 7月13日 4.52 2000 8月28日 0.5616 8月27日 1.103 1971 6月2日 1.115 10月3日 2.38 2001 8月6日 0.8398 8月6日 1.221 1972 10月21日 0.426 10月20日 0.9288 2002 6月22日 0.5659 6月21日 1.37 1973 5月16日 2.229 6月21日 3.658 2003 3月6日 0.4951 3月5日 0.9003 1974 4月21日 0.8113 8月21日 1.788 2004 6月26日 0.9158 6月25日 1.718 1975 5月16日 1.175 6月26日 2.922 2005 8月7日 0.5011 8月7日 0.9297 1976 3月17日 0.6368 3月17日 1.364 2006 1月20日 0.4752 1月19日 0.9634 1977 4月28日 1.88 4月27日 3.31 2007 10月9日 1.02 10月8日 2.008 1978 5月10日 0.63 5月9日 1.2 2008 6月11日 0.959 6月18日 1.713
1979 4月1日 0.703 4月1日 1.38 2009 2.866 4.875
1980 8月31日 1.78 8月30日 2.92
(三)水利工程影響分析
1、港口灣水庫調洪效益分析
港口灣水庫以及南漪湖控制工程在這次洪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調度洪水,港口灣水庫提前預泄,8月7日開始二臺發電機組一直滿發;為控制洪水,港
3口灣水庫于11日6時關閉發電孔,本次洪水港口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000m/s, 最
33大出庫流量192m/s,削峰率約80%;工程有效調度減少宣城站洪峰流量620m/s,降低了宣城水位約0.4m。
2、雙橋閘建設對宣城水文站水位流量關系影響
雙橋節制閘位于宣城市宣州區雙橋辦事處境內的雙橋河口,于2004年建成,
3共7孔,單孔尺寸:9.7×8m,設計分洪流量1273 m/s(20年一遇)對應閘上、下水位18.38、18.18m。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汛期水陽江干流通過雙橋河分洪入南漪湖的流量,以充分發揮南漪湖的調蓄作用,從而達到調節水陽江中游干流洪水的目的。當水陽江新河莊水位超過13.00m時,即要求開閘分泄水陽江洪水,以減輕水陽江干流的防洪壓力。
由于節制閘距離上游宣城水文站僅3km,節制閘建設改變了原來水陽江天然過洪條件,由無控制的水陽江干流與天然分洪道共同分泄上游來水變為干流與節制閘控制下泄結合的洪水下泄方式,對宣城站水位流量關系產生一定影響。鑒于該閘未考慮流量測驗設施,尚不能確定不同開啟方式(過洪流量)條件下的影響程度,考慮建閘后宣城水文站的實測點據包含了雙橋閘不同應用模式的影響,按照建閘前后分別統計洪峰水位與洪峰流量,建立建閘前后Zm,Qm關系(圖6-1),基此初步判別工程建設對宣城水文站水位流量的影響。同等流量條件下建閘后水位較建閘前
3抬高,抬高水位的幅度視工程調度而異,2009年8月11日洪水,洪峰流量3230m/s,較建閘前抬高水位0.4m左右。
3、馬山埠閘運用對新河莊水位流量影響
馬山埠閘2003年建成,共10孔,單孔尺寸:10×8m, 設計進洪流量1240m3/s,對應閘上(南漪湖)、閘下水位13.61、13.69m。新河莊水文站為水陽江干流控制站之一,流域面積7594km2,匯水域包括水陽江上游、南漪湖及以上郎川河等水系。
馬山埠閘樞紐工程位于水陽江中游南漪湖湖口以下約2km,閘下游約8km處為新河莊(信村)水文站,其間有蔡村河與水陽江串通,蔡村河與水陽江匯合口處在新河莊水文站以上,信村水文站為新河莊水文站的輔助站。新河莊水文站水位流量受上游來水、長江洪水頂托、南漪湖調蓄多重影響,南漪湖馬山埠閘建設后,增加了工程調度的影響,水位流量關系更趨復雜。2009年8月11日11時45分,馬山埠閘開閘分泄水陽江流量,馬山埠閘上水位10.52(南漪湖),閘下水位12.78m(北山河),外水比南漪湖水位高2.26m,懸殊的水位落差導致水陽江干流水面比降增大,過流能力段時間內陡然增強, 11日16時后新河莊流量增大,但水位出現短時間跌落,從11日11時的12.89降到13時的12.83m后再度回漲,到11日18時新河莊水文站洪峰流量1720m3/s, 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一度引起水利部關注,流量實測數值“超歷史”主要是工程調節影響導致。
七、土壤墑情及地下水
1、墑情
從 2009年1月1日至10月1日淮北地區土壤墑情變化情況上看,除1月初至2月上旬遭受嚴重旱情,5月初淮北北地區出現局部旱情外,全年其它月份土壤墑情基本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淮北地區潮土、砂姜黑土10,50cm面平均含水率變化過程見下圖。
2008年11月開始,淮北地區持續少雨,土壤連續失墑,旱情逐步加重。雖然,2009年1月6日,淮北地區受冷空氣影響,淮北地區普降小雨,降雨并沒有改變旱情繼續趨勢。砂姜黑土10,50cm面平均含水率2月1日達到階段性低點19.8%;潮土10,50cm面平均含水率2月12日達到階段性低點18.6%。2月3日開始,淮北地區開始大面積抗旱灌溉,淮北地區平均土壤含水率震蕩上升。2月13日開始,隨著連續性陰雨天氣的來臨,淮北地區的旱情逐步解除。
5月初淮北地區小麥進入孕穗灌漿期。從4月21日開始,淮北地區降雨少,氣溫高、蒸發大,使土壤失墑快;5月11日砂姜黑土10,50cm面平均土壤含水率
降到全年最低值17.8%,潮土10,50cm面平均土壤含水率降到全年最低值15.2%。5月11日五河縣西壩口站10~5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值10.2%,濉溪縣徐樓站10~50cm土壤含水率平均值11.8%,含水率較低。
5月下旬之后,淮北地區降雨時、空分布較合理,淮北地區土壤含水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其中9月21日實測 潮土10,50cm面平均土壤含水率22.2%,砂姜黑土10,50cm面平均土壤含水率26.1%,為實測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
淮北地區10月1日10,50cm土層平均含水量18.5,~29.8%(土壤相對濕度62%,100%)。其中宿州市欄桿站18.5%,土壤含水量較低;宿州市二鋪站29.8%,五河縣皇廟站29.2%,土壤含水量較高。
2(地下水
1,4月,平均地下水位埋深在2.97~2.57m之間波動,在去冬今春的大旱期間,淮北地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逐漸加大,5月11日出現全年最大平均埋深2.97m。之后隨著淮北降雨的增多,5月中旬開始,淮北地區地下水位逐步上升,9月1日平均水位埋深最淺為1.79m。從9月上旬開始,淮北地區地下水位逐漸下降。淮北地區十四個平均埋深變化趨勢如圖7-2。
10月1日與5月1日地下水埋深比較:10月1日淮北地區平均地下水埋深為2.01 m,比5月1日上漲了0.94 m。其中鳳臺縣桂集站上漲了2.9m,蒙城縣蒙城站上漲了2.74m,太和縣原墻站上漲了2.22m,漲幅較大。局部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其中靈璧縣澮塘溝站下降0.6m,界首市原墻站下降0.16m,潁上縣潁上站下降0.29m。
八、水質狀況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和《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對2009年1,9月全省江河、湖庫的水質進行評價。全省主要河流水質斷面,共監測985個測次,其中I,III類(以下簡稱達標)水質的河
段占總評價河段測次的53.4%,比去年同期上升3.8%。超過III類水標準(以下簡稱超標)的河段測次占總評價河段測次的46.6%,其中污染最嚴重的劣V類水河段測次占總評價河段測次的25.2%,比去年同期下降1.2%。淮河流域達標水質略好于去年同期。巢湖富營養化依然突出。大型水庫和水利風景區、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狀況總體良好。
(一)淮河流域
1,9月,淮河流域總共493個測次中,水質達標的河段占34.7%,比去年上升4.5,。水質很差的劣V類測次占29.8 %,比去年同期下降2.8,。其中I,II類水的測次占15.4%,III類水的測次占19.3%,IV類水的測次占22.7%,V類水的測次占12.8%,劣V類水的測次占29.8%。
淮河干流阜南王家壩段7月、8月為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水,水質總體好于去年同期。魯臺子段、鳳臺大橋段為III,IV類水。淮南公鐵大橋段4,6月為V,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水。田家庵段右岸2月,5月為V,劣V類水外,其他時段為IV類水。大澗溝段右岸5月為II類水,其他時段為IV類水。蚌埠閘上段除6月、7月和9月為I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類水。吳小街段2月、3月、9月為V,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水。明光小柳巷段9月為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淮河干流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氨氮,總磷,溶解氧有時不達標。
淮河支流潁河界首省界段、阜陽閘上段、范臺子段8月和9月為III,IV類水,其他時段水質很差,基本為劣V類水。渦河亳州省界段基本為劣V類水,主要為氨氮、化學需氧量超標;渦陽閘上段2,4月和8月為III,IV類水,其他時段為劣V類水,水質很差,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蒙城閘上段2月、4月、5月為V,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茨淮新河插花閘上段7月為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I類水。插花閘下段6月為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為III,IV類水。闞疃閘上段除8月溶解氧不達標外,其他時
段為II,III類水。上橋閘上段5月溶解氧不達標,為I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I類。
澮河臨渙集段2月、3月和5月為III,IV類水,其他時段V,劣V類水;固鎮閘段1月、3月、4月和9月為IV,V類水,其他時段劣V類水;奎河均為劣V類水,主要為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超標。新汴河宿州市區段5月為劣V類水,其他時段均為IV,V類水。靈西閘上段4,5月和7,8月為V,劣V類水,1,3月和6月為III,IV類,9月好轉為II類。沱河宿東閘4月和6,8月為V,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V類。新沱河徐樓閘3月和4月為III,IV類水,其他時段為V,劣V類。石梁河泗縣閘段基本為劣V類,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超標。灃河霍邱段1月、2月和4月為V,劣V類;其它時段為III,IV類水。西淝河閘上段4月和7月為V類,其他時段基本維持III,IV類水質。白塔河天長段7月、8月IV類水,其他時段為劣V類。池河明光段2,6月和8月為V,劣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V類。史河、淠河總干渠為II類水,質量狀況良好。淮河流域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
(二)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1月,9月水質較好,447個測次中,水質達標的河段占70.1 66.3%,比去年上升3.8,。劣于III類水的河段占22.6 34.9%,比去年下降12.3,。其中I,II類占51.5,;III類占18.6%;IV類占5.6%、V類占1.8%、劣V類占22.6%。
長江干流沿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城市江段為II類,水質良好。巢湖環湖支流中,南淝河合肥新港段、當涂路橋段、十五里河義城大板橋段、店埠河撮鎮橋段、廿埠河合裕路龍塘橋段水質很差,為劣V類。滁河汊河集段、清流河滁州市區段基本為劣V類水。派河上派港段6月和8月為IV類,其他時段為劣V類水。兆河3,4月為IV,V類水,其他時段為II,III類水。其他河段,如:縣大河、皖河、樅陽河、秋浦河、裕溪河、姑溪河、豐樂河,杭埠河、逍遙溪水質較好,為II,III類水。
(三)錢塘江流域
新安江屯溪市區段、街口段、率水屯溪率水大橋段、橫江屯溪橫江大橋段基本為II類水,水質良好。練江歙縣漁梁段1,3月為IV,V類水。其他時段
III類水。 基本為II,
(四)巢湖與大型水庫
1、根據巢湖湖區六個采樣斷面監測結果分析:西半湖塘西湖區、十五里河湖區、施口湖區、派河湖區4個監測點1月,9月為V,劣V類水。西半湖營養化評分均值為64.1,與去年基本持平,呈中度富營養化狀態。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巢湖東半湖水質好于西半湖,巢湖一水廠湖區3月、5月、7月和9月為V類,其他時段水質維持在III,IV類。中廟湖區4、5月為劣V類,其他時段為IV,V類水。東半湖營養化評分均值為49.8,比去年下降8.5,由輕度富營養化好轉為中營養狀態。
2、全省大型水庫水質狀況良好。陳村水庫(太平湖)、龍河口水庫(萬佛湖)、花涼亭水庫(花亭湖)、港口灣水庫、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響洪甸水庫、梅山水庫、黃栗樹水庫、城西水庫、沙河集水庫符合II類水標準。
(五)重點城市供水水源地
1月,9月省轄市供水水源地水質為II類的有長江干流沿岸安慶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江段;黃山市橫江屯溪江段、率水屯溪江段;合肥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滁州市城西水庫;宣城市水陽江宣城水文站段等,水質良好。阜陽市茨淮新河插花閘下段為III,IV類。巢湖市巢湖西壩口湖區3月、5月、7月和9月為V類,其他時段水質維持在III,IV類。蚌埠市淮河蚌埠閘上段基本為III,IV類水。合肥市巢湖塘西湖區均為劣V類水,主要為總磷、總氮超標。
九、旱情分析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6日,我省合肥以北降雨持續偏少,我省淮北的西北部降雨量只有10,30mm,亳州僅4 mm較小,亳州、渦陽、蒙城、阜南、阜陽、利辛縣連續無有效降雨日102,122天,其它大部分地區最大連續無有效降雨日超76,93天。淮北地區平均降雨只有19mm,居有資料以來最少為第1位,降雨量重現期50年一遇。我省淮北地區發生了嚴重干旱,局部特大干旱。
(一)降雨距平分析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6日,淮北平均降雨量19mm,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其中淮北西北部偏少8,9成,為特大干旱;淮北大部地區偏少6,7成,為嚴重干旱;江淮之間平均降雨量82mm,比常年同期少3成,為輕度干旱;合肥以北地區偏少5,7成,為中度干旱,其中霍邱、壽縣、定遠一帶偏少7成,為嚴重干旱。
(二)降雨頻率分析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6日,淮北地區平均降雨19mm、居有資料以來第1位。其中:亳州市平均降雨11mm、阜陽市平均降雨15mm、淮南市平均降雨28mm,居有資料以來第1位,重現期約為50年一遇。淮北各市降雨量排位詳見下表。
江淮之間平均降雨82mm、居有資料以來第12位。
表9-1 合肥以北各市平均降雨量重現期統計表
區域(市)名 2009年雨量(mm) 排位 重現期(年)
淮北地區 19 1 50
亳州市 11 1 50
淮南市 28 1 50
阜陽市 15 1 50
宿州市 19 7 10
淮北市 15 5 12
蚌埠市 34 7 10
滁州市 43 4 15
合肥市 61 6 10
(三)連續無雨日分析
從2008年10月21日至2009年2月20日,淮北地區最大連續無有效降雨(降雨量小于5mm)日平均88天,其中亳縣、渦陽、阜南、阜陽、利辛連續無有效降雨日102,122天;其它大部分地
區連續無有效降雨日達76,93天(見下表);合肥以北地區連續無有效降雨日平均51天。
表9-2 合肥以北地區最大連續無有效降雨日統計表
最大連續無有效降最大連續無有效降雨縣名 站名 縣名 站名 雨日(天) 日(天)
亳縣 亳縣 122 臨泉 臨泉 93
渦陽 渦陽 108 濉溪 濉溪 76
阜南 阜南 108 碭山 碭山 76
太和 太和 102 蕭縣 蕭縣 76
阜陽 阜陽 108 宿州 宿縣 76
利辛 利辛 102 靈璧 靈璧 76
定遠 定遠 99 泗縣 泗縣 76
界首 界首 93 固鎮 固鎮 76
(四)土壤墑情評價
淮北地區2008年11月1日以來,10,20cm深度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步降低,2009年2月6日達最低點16.8%。之后,受灌溉及降雨影響,淮北地區土壤含水率逐步快速上升。2月18日,淮北地區10,20cm深度土壤平均含水率上升至22.3%,淮北地區土壤含水量變化過程見下圖。
(五)旱情綜合評價
綜合上述分析,淮北地區西部和北部為特大干旱,其它地區為嚴重干旱;合肥以北江淮丘陵區為中度干旱、局部為嚴重干旱。
推薦訪問: 安徽省 招投標 通用下一篇: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心得【六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