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讀音是shì jì,漢語詞語,意思是過去做過的較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6篇
【篇一】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熱門推薦】2018大國工匠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精品)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以下是關于2018大國工匠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2018大國工匠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范文一)
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播報的一位在導彈和火箭上雕刻火藥的人---徐立平,被感動得久久不能平靜。
“九三大閱兵”記憶猶新,新一代預警機、艦載機、戰略核導彈等一批國產武器裝備精彩亮相,震撼人心。它們不僅是捍衛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的利器,更是中國工業制造實力的象征。而在這些國之重器的背后,有一位膽量超人,甘于寂寞的軍工人,他的名字叫徐立平。
固體燃料發動機,是戰略戰術導彈裝備的心臟,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雕刻固體燃料,也就是火藥,極其危險,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徐立平天天與火藥打交道。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的最大誤差;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過0.2毫米,還沒有兩張A4紙厚,堪稱完美。
一臺即將試車的發動機火藥出現裂紋,專家組決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藥。這就意味著,整形師要鉆進翻個身都很難的發動機狹小的藥柱里,一點一點挖開填注好的火藥,尋找問題部位。徐立平,憑著精湛的技術和膽量,和師傅們一起加入了挖藥突擊隊。完全把生命就交給了他們手里的這把整形刀上,因為這把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過度或者碰到哪個地方,一旦發生燃燒事故,可以說你連逃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藥柱里除了鏟藥的那個沙沙的聲音,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緊張得空氣幾乎窒息。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如今,徐立平發明設計的發動機藥面整形刀具,已經有20多種,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再加火藥中毒后遺癥,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側傾斜,雙腿也一粗一細,頭發更是掉了一大半。家人除了擔心他崗位的危險,更多的是心疼。徐立平說:再危險的崗位都要有人去干!每當看到我們的神舟飛船上天,送了宇航員上去,嫦娥奔月宮;每當看到我們的一些殺手锏的武器在天安門前走過的時候,大家心里充滿了無比的自豪感。徐立平生動感人的事跡,令我激情滿懷,揚眉吐氣:
【篇二】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大國工匠馬榮和王偉的人物事跡介紹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馬宇和王偉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馬宇 用時光作為粘合劑,毫厘之間,重現曠世兵馬俑。
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但剛出土的時候,兩千多年的歷史積塵已經把它們壓成碎片。如何讓這個碎片化的歷史文化奇跡完整挺立起來,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馬宇是最早接觸這項工作的成員之一。兵馬俑深埋兩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環境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平衡關系,突然出土,他們的存身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為了避免環境變化對文物造成二次損害,大量修復工作都是在現場進行。由于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復人員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凈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極為較勁。為了練就這項技藝,馬宇在修復兵馬俑之前,花了兩年時間,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才把握住毫厘之間的分寸。在拼接兵馬俑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塊陶片位置出現錯誤,那么整個拼接過程就必須重來。而拼接難度最大的是那些體積小、圖案較少的陶片。為了一塊陶片,馬宇有時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復預演數十次,甚至上百次。
馬宇參與了近 20 年來秦兵馬俑修復工作的各個階段,兵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鎧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馬宇修復的。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馬宇手中獲得了第二次藝術生命,形象講述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沒有兩塊碎片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尊兵馬俑雕像的拼接問題是相同的。每一塊拼接都是新的挑戰,每一次的塊體比對都是新問題的研判。在貌似重復中不斷應對新問題,修復者們把這份工匠式勞作變成了藝術和學問,他們是國家文化使命的真正有力承擔者。
王偉 木槌的密集敲擊,讓精美弧線劃過藍天。
在我國自主制造大飛機的制造者行列中,鈑金工王偉的經歷頗有些傳奇。上世紀80年代,包括運十在內的一系列民用飛機生產線陸續下馬,大部分產業工人轉崗,王偉也告別了上海飛機制造廠。臨走時,他帶上了一塊廢棄的金屬板。離開制造廠后,王偉干過許多工種。最后,開起了貨運出租車。但閑暇的時候,他還是會用木槌不停地敲擊那塊當初從廠里帶走的金屬板。日復一日,王偉的鈑金手藝也越發精湛。20xx年,自主設計制造大飛機列入政府制定的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規劃中。王偉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聯系上了自己當年的師傅。每天清晨,王偉幾乎總是第一個來到鈑金車間。這個習慣從他20xx年回到廠里,就雷打不動。
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的零部件,有80%是第一次設計生產的。除了艙體型材更加堅硬外,艙門下部還有一道輕微的弧線變化,這個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變化,要用手工敲打出來,難度可想而知。而艙門的加工誤差要求在0.25毫米以內,這對機械加工來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僅是在中國,即便是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飛機制造,也都是靠手工來實現。王偉憑借過人的技藝,敲擊的艙體與工裝之間的縫隙,讓九絲的量尺都無法通過,證明了他已經將公差縮小到了接近標準公差的三分之一。
20xx年11月,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下線,接受批量投產前的系列檢驗。大飛機自主制造的成功是國家制造業水平的系統化高標準體現,是中國制造業全面騰飛的象征。這個騰飛的實現依托于千百萬中國工匠的堅守、鉆研、勤奮和所達到的技藝境界。
大國工匠馬榮和王偉的人物事跡介紹
【篇三】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2018大國工匠頒獎詞及事跡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自去年六月啟動以來,各級工會層層組織推薦選拔,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組委會辦公室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由30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委會,經過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高鳳林
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解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筑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占我國火箭發動機總數的近四成。攻克了長征五號的技術難題,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
所獲榮譽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范、最美職工。
李萬君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那飛馳的列車,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他就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電焊工李萬君。
李萬君先后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焊接工作,總結并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余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余萬元。
所獲榮譽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勞模。
夏 立
技藝吹影鏤塵,擦亮中華“翔龍”之目;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當“天馬”凝望遠方,那一份份捷報,蔓延著他的幸福,他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鉗工夏立。
作為通信天線裝配責任人,夏立先后承擔了“天馬”射電望遠鏡、遠望號、索馬里護航軍艦、“9·3”閱兵參閱方陣上通信設施等的衛星天線預研與裝配、校準任務,裝配的齒輪間隙僅有0.004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20粗細。在生產、組裝工藝方面,夏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河北省軍工大工匠。
王 進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超、特高壓。在“刀鋒”上起舞,守護著歲月通明、燈火萬家,他就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王進。
王進是電網系統特高壓檢修工,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參與執行抗冰搶險、奧運會和全運會保電、線路防舞動治理等重大任務,帶電檢修300余次實現“零失誤”,為社會節省電量1000萬度,避免經濟損失數以億計。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最美職工。
朱恒銀
從地表向地心,他讓探寶“銀針”不斷挺進。一腔熱血,融進千米厚土;一縷微光,射穿巖層深處。他讓鉆頭行走的深度,矗立為行業的高度,他就是——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恒銀。
朱恒銀從一名鉆探工人成長為全國知名的鉆探專家和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他將我國小口徑巖心鉆探地質找礦深度從1000米以淺推進至3000米以深的國際先進水平,成為我國深部巖心鉆探的領跑者,產生了數千億元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喬素凱
4米長桿,26年,56000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他的守護,正如那池清水,平靜蔚藍,他就是——中國廣核集團運營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務分部工程師、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
喬素凱是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他與核燃料打了26年交道,全國一半以上核電機組的核燃料都由他和他的團隊來操作,他的團隊是國內目前唯一能對破損核燃料進行水下修復的團隊。26年來,喬素凱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誤”。這些年,他主持參與的項目獲得了十九項國家發明專利。
【篇四】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最新大國工匠人物事跡觀后感無論哪種工作、哪種崗位,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只要我們把它做到極致跟完美那就是不平凡,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欄目講述了十個工匠所締造的制造神話。每一種工作無不于細節中體現精益求精的技術。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某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驕人業績,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詮釋著自己的信仰。
我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即便如此我們生活中不缺乏激情與感動,只是少了一些發現感動的眼睛,只是沒有去好好的用心感悟。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平凡的人堅守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他們數十年如一日以工地為家,兢兢業業,他們的身影遍布整個國家,大江南北,他們有時再烈日下,有時在風雨中,他們不畏艱辛、始終如一,他們把控著高鐵的精度,承載著高鐵的速度,他們不畏艱辛,砥礪前行。
那些平凡崗位,他們用極致打破常規造就不平凡,他們靠的就是執著、愛崗敬業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著成長著奮斗著,他們練就了屬于自己崗位上的獨特技能,他們在公司的大家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在公司企業文化的帶領下通過技術比武技工評聘技能大賽,提煉著技術的升華,他們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熱情、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彌足珍貴。他們在各種崗位、各個地方編織著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年輕就該有夢想與堅守。青春應該屬于夢想。因為夢不斷地去追求去奮斗的青春才是最美麗的, 夢想人人都可以擁有,而能夠一路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我們在追夢的過程中會遇到迷惘與挫折,這屬于一個追夢者的人生滋味。看看這些“大國工匠”哪一個不是千錘百煉,哪一個不是嘔心瀝血,他們為了做好一道工序,無數次的做著同樣的工作,進行著反復的操作。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將簡單的招式煉化成自己的絕技,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人生的精彩,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在通往工匠的路上砥礪前行,為公司為國家的高鐵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知識和技能,我們要不斷地進步充實自己,扎扎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爭做自己行業的大國工匠。
【篇五】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2020大國工匠頒獎詞及事跡
2020大國工匠頒獎詞及事跡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自去年六月啟動以來,各級工會層層組織推薦選拔,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組委會辦公室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由30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委會,經過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20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高鳳林
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解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筑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占我國火箭發動機總數的近四成。攻克了長征五號的技術難題,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
所獲榮譽: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范、最美職工。
李萬君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那飛馳的列車,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他就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電焊工李萬君。
李萬君先后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焊接工作,總結并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余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余萬元。
所獲榮譽: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202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勞模。
夏 立
技藝吹影鏤塵,擦亮中華“翔龍”之目;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當“天馬”凝望遠方,那一份份捷報,蔓延著他的幸福,他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鉗工夏立。
作為通信天線裝配責任人,夏立先后承擔了“天馬”射電望遠鏡、遠望號、索馬里護航軍艦、“9·3”閱兵參閱方陣上通信設施等的衛星天線預研與裝配、校準任務,裝配的齒輪間隙僅有0.004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20粗細。在生產、組裝工藝方面,夏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河北省軍工大工匠。
王 進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超、特高壓。在“刀鋒”上起舞,守護著歲月通明、燈火萬家,他就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王進。
王進是電網系統特高壓檢修工,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參與執行抗冰搶險、奧運會和全運會保電、線路防舞動治理等重大任務,帶電檢修300余次實現“零失誤”,為社會節省電量1000萬度,避免經濟損失數以億計。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最美職工。
朱恒銀
從地表向地心,他讓探寶“銀針”不斷挺進。一腔熱血,融進千米厚土;一縷微光,射穿巖層深處。他讓鉆頭行走的深度,矗立為行業的高度,他就是——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恒銀。
朱恒銀從一名鉆探工人成長為全國知名的鉆探專家和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他將我國小口徑巖心鉆探地質找礦深度從1000米以淺推進至3000米以深的國際先進水平,成為我國深部巖心鉆探的領跑者,產生了數千億元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喬素凱
4米長桿,26年,56000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他的守護,正如那池清水,平靜蔚藍,他就是——中國廣核集團運營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務分部工程師、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
喬素凱是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他與核燃料打了26年交道,全國一半以上核電機組的核燃料都由他和他的團隊來操作,他的團隊是國內目前唯一能對破損核燃料進行水下修復的團隊。26年來,喬素凱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誤”。這些年,他主持參與的項目獲得了十九項國家發明專利。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范。
陳行行
青澀年華化為多彩綻放,精益求精鑄就青春信仰。大國重器的加工平臺上,他用極致書寫精密人生。胸有凌云志,濃濃報國情,他就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工人陳行行。
陳行行從事保衛祖國的核事業,是操作著價格高昂、性能精良的數控加工設備的新一代技能人員,優化了國家重大專項分子泵項目核心零部件動葉輪葉片的高速銑削工藝。他精通多軸聯動加工技術、高速高精度加工技術和參數化自動編程技術,尤其擅長薄壁類、弱剛性類零件的加工工藝與技術,是一專多能的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
所獲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四川工匠。
王樹軍
他是維修工,也是設計師,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臨危請命,只為國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他展示出中國工匠的風骨,在盡頭處超越,在平凡中非凡,他就是——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一號工廠機修鉗工王樹軍。
王樹軍致力于中國高端裝備研制,不被外界高薪誘惑,堅守打造重型發動機“中國心”。他攻克的進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柵尺氣密保護設計缺陷,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中國工匠勇于挑戰進口設備的經典案例。他獨創的“垂直投影逆向復原法”,解決了進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為千分之一度的NC轉臺鎖緊故障,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
所獲榮譽:山東省十大“齊魯工匠”、齊魯首席技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技師、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省管企業道德模范。
譚文波
聽診大地彈指可定;相隔厚土鎖縛“氣海油龍”。寶藏在黑暗中沉睡,他以無聲的溫柔喚醒。他用黑色的眼睛,閃亮試油的“中國路徑”,他就是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試油公司試油工譚文波。
譚文波堅守大漠戈壁20多年,是油田里的“土發明家”。他領銜發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橋塞坐封工具,投入使用上千井次。他解決一線生產疑難問題30多項,技術轉化革新成果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他還培養出一大批青年技術骨干,為企業創收近億元。
所獲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最美職工。
李云鶴
風刀沙劍,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筆下千年!六十二載潛心修復,八十六歲耕耘不歇。以心為筆,以血為墨,讓風化的歷史暗香浮動,絢爛重生,他就是——敦煌研究院原副所長李云鶴。
傾心一件事,干了一輩子。今年已經80余歲高齡的李云鶴,仍堅守在文物修復保護第一線,被譽為我國“文物修復界泰斗”。他是國內石窟整體異地搬遷復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國內運用金屬骨架修復保護壁畫獲得成功的第一人。他修復壁畫近4000平方米,修復塑像500余身,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其中“篩選壁畫修復材料工藝”榮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畫修復”榮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所獲榮譽:甘肅省“隴原工匠”、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
【篇六】2020年大國工匠人物事跡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