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三篇】

| 瀏覽次數:

地球物理,是以地球為對象的一門應用物理學。這門學科自20世紀之初就已自成體系。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以后,發展極為迅速。它包含許多分支學科,涉及海、陸、空三界,是天文、物理、化學、地質學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3篇

【篇1】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技術職稱申報辦法(試行)

1、申報對象:

在科研、院校、企業、事業、國營、民營、學會、協會、機關、團體等單位工作的地球物理技術人員以及專業管理人員(包括在上述單位退休仍從事相關服務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均可申報由地球物理學會評審認定的地球物理專業各個級別技術職稱。

2、申報范圍:

在地面、空中、海洋、地下(坑道和井下)運用重力法、磁法、電法、地震以及彈性波法、放射性法、聲波法、地溫測量法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解決地質領域、工程領域或其他領域的科研、勘查、方法技術(包括專用儀器、數據處理及軟件)研究、開發和生產等方面的科技人員。

3、申報時間:

⑴ 可隨時申報。

⑵ 根據申報材料內容,確定考核、面試和答辯具體時間,一般一年評審兩次。屆時將發出通知。

⑶ 評審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評審。評審通過者,由學會授予任職資格證書。

4、申報步驟:

⑴ 撰寫地球物理專業技術職稱申請報告和個人簡介(1200字以內),包括工作經歷、突出業績、自我評價、學科建議等。

⑵ 填寫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以及“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申報簡表”。

⑶ 復印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獲獎證書、榮譽證書、專利證書、發明證書、聘任證書、業績證明材料等。

⑷ 提交主要的專業論文、技術報告、編著譯著、出版書刊方面的原件或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外語與計算機考核證明復印件等。

⑸ 上述申報材料請用掛號信郵寄至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并繳納評審費。

地球物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并具有很多分支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和研究對象比較寬,職稱評審條件的條款很難概括全面,可采用申報條件放寬,評審標準嚴格掌握的辦法。

本辦法的最終解釋權屬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地球物理專業工程師職稱評審條件(試行)

第一條 適用范圍:

1、本條件適用于各行業從事地球物理以及從事相關專業儀器設備等生產、科研、開發、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地球物理專業工程師應具有系統的本專業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能了解本專業國內外最新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具有解決在科研生產過程或綜合技術管理中本專業領域常見技術問題的能力。

2、適用于在地面、空中、海洋、地下(坑道和井下)運用重力法、磁法、電法、地震及其他彈性波法、放射性法、聲波法、地溫測量法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攝影、熱紅外掃描(或成像光譜)、聲納及側視雷達及其它微波等物探、遙感方法解決地學問題的研究、開發技術人員。

3、申報人需具有三年以上會員資格,并按時繳納會費。

第二條 基本條件:

1、思想政治條件:

⑴、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合格任現職期間,出現下列情況者,在規定年限上延期申報或不得申報:
⑵、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報;年度考核、工作質量評估、職業道德評估不合格者,延期2年申報;已定性為技術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延期2年申報。受法律制裁者,暫緩申報。弄虛作假,偽造學歷、資歷,剽竊他人成果者,一經發現,取消申報資格。
2、學歷、資歷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⑴、獲碩士學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2年以上。
⑵、獲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4年以上;
⑶、獲大學專科學歷后,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5年以上;
⑷、不具備上述規定學歷(學位)人員,在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5年以上;具備上述第(2)、(3)點規定學歷(學位),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3年以上者,如其業績和論文、論著條件符合本條件第七條要求,則可破格申報。
⑸、外語和計算機條件

均須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門頒發的相應申報級別的有效合格證。1957年以前出生者,可放寬此條件。

第三條 工作條件:
任現職期間,符合下列條件中的2項:

1、參加過國家級各類地質勘查科研項目的全過程(以成果報告名單為準);

2、參加過省(部)級各類地質勘查科研項目的全過程(以成果報告名單為準);

3、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1項地(廳)級各類地質勘查或地球物理專業項目、科研項目(以地(廳)主管部門正式行文或本部門的任務書為準)的全過程;

4、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2項本部門下達的各類地質勘查或地球物理專業項目、科研項目(以縣(市)主管部門正式行文或本部門的任務書為準)的全過程;

5、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1項各類地質勘查或地球物理專業中型項目的全過程;6、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2項各類地質勘查或地球物理專業小型項目的全過程;

7、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1項各類地質勘查或地球物理專業區域調查、評價或專題調查、評價項目的全過程;

8、主持編制過1項中型或2項以上小型工程施工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實施效果良好,并寫出施工技術總結報告或工程竣工報告,并通過有關單位的審批驗收;

9、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1項本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開發、推廣工作;

10、作為主要人員(前三名)完成過1項本專業科技成果的引進、開發、轉讓、推廣工作,并編制相應的技術報告;

11、參加制訂或審查1項市(廳)級的專業管理辦法或重要技術文件,并付諸實施(以正式下文為準);

12、曾獨立擔任縣(市)級單位一般性科研、普查項目、勘查項目、技術合同項目或礦區、工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不少于2年(以任命文件為準);

13、參與2項中型或5項小型的各類地質勘查項目設計、成果報告或技術總結的評審或驗收(以評審、驗收意見書的名單為準)。

第四條 業績條件:
任現職期間,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獲獎項目的參加者(以獎勵證書為準);

2、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獲獎項目的參加者(以獎勵證書為準);

3、地(廳)級科技成果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準);

4、省(部)級地質勘查(找礦、勘查等)獎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準);

5、省(部)級建設工程(優秀勘察、優秀工程)獎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準);

6、地(廳)級地質勘查(找礦、勘查等)獎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準);

7、地(廳)級建設工程(優秀勘察、優秀工程)獎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準);

8、參與開發推廣應用本專業新技術、新工藝2項以上,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并經局級專業主管部門鑒定認可(以鑒定書為準);

9、參與開發推廣應用本專業新產品2項以上,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并經專業主管部門認可(以鑒定書為準);

10、發現一處新的礦產地(固體、液體及氣體礦床)、一種新的礦物、一種新的巖石類型、一種新的化石種屬并經專業主管部門鑒定認可的完成人;

11、發現一處新的大中型水源地并經專業主管部門鑒定認可的完成人;

12、作為主要人員,承擔1項中型或2項小型工程施工項目的施工,竣工項目經有關部門或單位評審驗收為合格(以評審意見為準);

13、1項中型或2項小型各類地質勘查、工程勘察項目成果、實驗測試成果,經相應主管部門評審驗收達到合格(以評審、驗收意見書為準)的完成人;

14、參與制定縣(市)級以上單位的專業管理辦法、發展規劃等重要技術文件3項,并付諸實施(以正式下文為準);

15、獲得本專業專利1項,并得到實施(以專利證書及實施單位證明為準);

16、從事地球物理檢測、分析、研究、開發,工作稱職者(有證明材料)。

第五條 學術條件:

任現職期間,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學術論文(第一、二作者)、著作(前五名),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之一:

1、正式公開出版專業著作1部;

2、在正式公開發行的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篇;

3、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論文1篇;

4、獨立編寫或主編(第一作者)提供社會使用的本專業技術報告1部。

第六條 破格條件:

1、業績條件:

任現職期間,具備本條件中“第四條業績條件”中的2項。

2、學術條件:

任現職期間,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學術論文(第一作者)、著作(前三名),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之一:

(1)、正式公開出版專業著作1部;

⑵、在正式公開發行的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篇;

⑶、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論文1篇;
⑷、獨立編寫或主編(第一作者)提供社會使用達2萬字以上的本專業工作報告1部。

3、申報條件:具有一位正高級職稱專家的推薦材料可破格申報。

第七條、評審方法

凡符合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1/2及以上同意,凡符合破格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2/3及以上同意。

地球物理專業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條件(試行)

第一條 適用范圍:

1、本條件適用于各行業從事地球物理及遙感(包括物探)以及從事相關專業儀器設備等生產、科研、開發、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地球物理專業高級工程師應具有系統的本專業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能及時了解本專業國內外最新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具有解決在科研生產過程或綜合技術管理中本專業領域復雜技術問題的能力。

2、適用于在地面、空中、地下(坑道和井下)運用重力法、磁法、電法、地震及其他彈性波法、放射性法、聲波法、地溫測量法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攝影、熱紅外掃描(或成像光譜)、聲納及側視雷達及其它微波等、以及遙感方法解決地學問題的研究、開發技術人員。

3、申報人需具有三年以上會員資格,并按時繳納會費。

第二條 基本條件:

1、思想政治條件

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2、學歷、資歷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⑴、獲博士學位,取得工程師資格2年以上;

⑵、獲碩士學位,取得工程師資格3年以上;

⑶、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后,取得工程師資格5年以上。

⑷、不具備上述規定學歷(學位)人員,在取得工程師資格后8年或10年以上;或者具備上述第⑶點規定學歷(學位),取得工程師資格3年以上者,任現職期間,如其業績和論文、論著條件符合第六條要求,則可破格申報。

3、外語和計算機條件:均須取得有效合格證明。1957年以前出生者,此條件可放寬。

第三條 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水平)條件:
任現職期間,符合下列條件中的兩項:

1、作為主要人員完成過國家級各類科研項目的全過程;

2、作為主要人員完成過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的全過程;

3、主持過2項地(廳)級各類專業項目、科研項目(以本部門任務書為準)的全過程;

4、主持過2項本部門下達的各類專業項目、科研項目(以本部門的任務書為準)的全過程;

5、作為主要人員完成過1項各類專業大型項目的全過程;

6、作為主要人員完成過2項各類專業中型項目的全過程;

7、作為主要人員完成過2項各類專業區域調查、評價或專題調查、評價項目的全過程;

8、主持編制過1項大型或3項以上中型工程施工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實施效果良好,并寫出了施工技術總結報告或工程竣工報告,并通過有關單位的審批驗收;

9、主持過2項本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開發、推廣工作并編制相應的技術報告;

10、主持過2項本專業科技成果的引進、開發、轉讓、推廣工作并編制相應的技術報告;

11、參加制訂或審查部(省)級行業標準、規范、規程和管理辦法,并付諸實施(以正式下文為準);

12、負責制訂或審查2項以上地(廳)級專業管理辦法或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以正式下文為準);

13、擔任縣團級單位副總工程師一年或下屬二級單位的主任工程師兩年;或大型工程施工項目的項目經理、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兩年或中型工程施工項目的項目經理、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四年(以任命文件為準);

14、參與2項大型或3項中型項目設計成果報告或技術總結的評審或驗收(以評審驗收意見書的名單為準)。

第四條 業績條件:
任現職期間,具備下列條件中的之二項:

1、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2、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3、地(廳)級科技成果獎一、二等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4、省(部)級地質勘查(找礦、勘查等)一、二等獎獲獎者;

5、省(部)級建設工程(優秀勘察、優秀工程)一、二等獎獲獎者;

6、市(廳)級地質勘查(找礦、勘查等)一等獎獲獎者;

7、市(廳)級建設工程(優秀勘察、優秀工程)一等獎獲獎者;

8、作為主要人員完成省部級項目及市(廳)級大型項目和大型市場項目2項,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9、作為主要人員成功地開發、推廣、應用本專業新技術或新工藝2項以上,取得較好的效益,其成果經局級專業主管部門或本專業全國性二級學會或省級學會鑒定認可;

10、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成功地開發、推廣、應用本專業新產品2項以上,取得較好的效益其成果經專業主管部門鑒定認可;

11、發現一處大中型礦產地(固體、液體及氣體礦產)的主要完成人;

12、發現一處大型水源地主要完成人;

13、作為主要人員承擔1項大型或3項中型工程項目的施工,竣工項目經有關部門或單位評審驗收為合格以上。

14、主持制訂了縣(市)級以上單位的專業管理辦法、發展規劃等主要技術文件3項,并付諸實施(以正式下文為準);

15、獲得本專業專利1項,并得到實施(以專利證書及實施單位證明為準)。

16、從事發地球物理檢測、分析、研究、開發,工作成績顯著者(有證明材料)。

第五條 論文、論著條件:

任現職期間,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學術論文(第一作者)、著作(前三名),并需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之一:

1、正式公開出版過本人參與撰寫的本專業專著、譯著;

2、參編出版專業著作1部并在公開出版的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篇;

3、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篇以上;

4、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論文1篇;

5、獨立編寫或主編(第一作者)提供社會使用達5萬字以上的本專業地質勘查報告1部或2萬字以上本專業地質勘查報告2部。

第六條 破格條件:

1、業績條件

任現職期間,具備本條件中“第四條業績條件”中的2項,而且至少符合其中(1)至(10)款中的一條。

2、論文、論著條件

任現職期間,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學術論文(第一作者)、著作(前2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正式公開出版過本人撰寫的本專業專著、譯著(獨著、主編或副主編);

2、參編出版專業著作1部并在公開出版的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1篇;

3、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2篇;

4、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論文2篇;

⑸、獨立編寫或主編(第一作者)提供社會使用達5萬字以上的本專業地質勘查報告1部或2萬字以上的本專業地質勘查報告2部。
  3、申報條件

 具有非同一單位兩位以上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的推薦材料可破格申報。

第七條、評審方法

凡符合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1/2及以上同意,凡符合破格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2/3及以上同意。

地球物理教授級高工職稱評審條件(試行)

第一條 適用范圍:

1、本條件適用于各行業從事地球物理及遙感(包括物探)以及從事相關專業儀器設備等生產、科研、開發、管理以及信息研究處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地球物理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應具有系統的本專業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能及時掌握本專業國內外最新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具有解決在科研生產過程或綜合技術管理中本專業領域復雜疑難技術問題的能力。

2、專業的適用范圍:適用于在地面、空中、地下(坑道和井下)運用重力法、磁法、電法、地震及其他彈性波法、放射性法、聲波法、地溫測量法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攝影、熱紅外掃描(或成像光譜)、聲納及側視雷達及其它微波等、以及遙感方法解決地質領域和非地質領域中問題的科研、勘查、方法技術(包括專用儀器、數據處理及軟件)研究、開發的技術人員。

3、申報人需具有三年以上會員資格,并按時繳納會費。

第二條 基本條件: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近五年內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

2、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符合申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格的學歷、資歷要求:

①、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并擔任副研究員或高級工程師職務四年以上。

②、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并擔任副研究員或高級工程師職務五年以上。

③、大學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或取得與所從事專業相符的后續大學本科學歷五年以上),并擔任副研究員或高級工程師職務六年以上。

3、取得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五年以上,應經歷并主持國家級或省、部級重大科研、工程建設、技術革新項目或自主創新的項目,對科技管理人員,作為執筆人負責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計劃、工程技術規范、科技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政策與法規等的編寫;

4、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職稱外語考試合格;

5、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1957年以前出生者,此條件可放寬。

第三條 工作條件:

任現職期間,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主持或為主承擔一項國家或二項省部級重點工程項目、重點攻關項目、重大技改項目、重大新產品開發項目以及重要引進項目的立項、論證、方案設計、實施、技術報告撰寫,或產品研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工作的全過程,并在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上起到主導作用。

2、開創性提出本專業的研究和開發方向,并主持和組織過重要技術活動;在技術改造、計量、標準、科技情報工作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成果,其綜合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3、主持完成兩項以上Ⅲ級建設工程或一項大型、二項中型項目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

4、負責完成本企業主導產品的開發、設計、制造和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產品性能達到同行先進水平,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5、曾任局(所)級總工、副總工五年以上者;任局(所)級技術業務處室的負責人五年以上者;任局(所)級主官高工、主任工程師或某一方面的技術負責人五年以上者;任縣團級單位總工五年以上者。

第四條 業績條件:

任現職以來,業績成果具備下列條件第1項者或具備第2項至第11項之二項者:

1、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一項或省部級三等獎二項以上的主要完成人(省、部級獎勵是指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星火獎及相當級別獎勵),下同。

2、獲得省、部級三等獎一項的主要完成人。

3、獲得國家級優秀設計獎、優質工程質量獎一項以上,或省、部級設計獎、優秀工程質量獎兩項以上的主要貢獻者。

4、獲得一項以上國家發明專利或三項以上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實施后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有省部級以上主管部門或本專業全國性學會的證明材料

5、主持或為主承擔兩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重點項目、攻關項目或自主研發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經省部級以上主管部門或本專業全國性學會鑒定(驗收)認可。

6、主持開發、研制的新產品或結構調整、更新、換代的產品,成為行業內名牌產品,其市場占有率在行業內同類產品中名列前三名,前有權威性統計資料證明者。

7、在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工程項目、科研成果利用中,對其發展規劃、采取重大的生產技術措施、解決產品質量等重大問題方面起過關鍵性作用,并有相應主管部門證明者。

8、在研究開發、生產、推廣實踐中,有較大的技術性突破,解決過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或填補國內同行業某一技術領域的空白,有省部級以上主管部門或本專業全國性學會的證明材料。

9、在企業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主持完成國外引進大型先進成套(單機)設備或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的全過程,投入生產后,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并通過省部級以上主管部門鑒定(驗收)認可。

10、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設計、研制、開發、推廣應用中,將高新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通過省部級以上主管部門或本專業全國性學會鑒定(驗收)認可。

11、主持起草編制國家級行業技術標準、規程、規劃一項以上,或省級行業技術標準、規程、規劃三項以上,并正式公布實施。

第五條 學術條件:

學術水平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正式出版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著,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或出版相關專業有價值的學術技術著作或譯著,本人撰寫10萬字以上。

2、在國家本專業正式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3篇(獨著或第一作者)。

3、在國家級專業正式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1篇、省級本專業正式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3篇(獨著或第一作者)。

第六條 破格條件:

任現職以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不受學歷資歷規定的限制,破格申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

1、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稱號;

2、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3、獲省部級優秀專家稱號;

4、獲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稱號;

5、省、部級一等獎獲得者。

6、具有非相同單位的4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推薦,或兩名兩院院士推薦可破格申報。

第七條 評審方法

凡符合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1/2及以上同意,凡符合破格條件者須經出席評審會的專家無記名投票2/3及以上同意。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專業技術職稱申報條件簡表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

單 位:

姓 名:

現任專業

技術職務:

評 審

任職資格: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制

填 表 說 明

1本表供評審地球物理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使用。3—8頁由申報評審人員填寫;9—11頁由組織人事部門填寫,并對申報評審人員填寫內容進行審核。其中,“年度及任職期滿考核結果”和“基層領導意見”由基層單位填寫;“呈報單位意見”由行政主管部門填寫,并加蓋部門的公章。

2一律用鋼筆或墨水簽字筆填寫,內容要具體、真實,字跡要端正、清楚。

3、“最高學歷”的“畢(肄、結)業時間”,應將非選擇項用筆劃去;“懂何種外語,達到何種程度”,應寫明掌握外語的讀、寫、聽、說及筆、口譯能力。

4、如填寫內容較多,可另加附頁。


基 本 情 況

學 習 培 訓 經 歷

(包括參加專業學習、培訓、國內外進修等)

工 作 經 歷

任現職前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登記

任現職后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登記

著作、論文及重要技術報告登記

考試成績

年度及任職期滿考核結果

單 位 推 薦 意 見

評 審 審 批 意 見

【篇2】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

C1:

1.背景噪聲成像主要流程?

a)下載數據(2-3年的連續波形數據)。

b)連續數據離散化。

c)預處理。

d)地震數據去除,而后補齊(正變為1,負變為-1)。

e)臺站隊互相關。

f)疊加。

g)提取Vp,Vg(相速度和群速度)。

h)反演地下三維結構。

A) download data (2-3 years of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B) discretization of continuous data.

C) pretreatment.

D) seismic data are removed, and then filled (positive to 1, negative to -1).

E) interstaion cross-correlation. obtain Green function from two stations.

F) stacking.,obtain a more reliable Green function.

G) extract Vp and Vg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H) Inversion of underground 3D structure.

2.蒙特洛反演的大致流程?

流程:

a) 輸入觀測數據和必要的判別指數 ;

b) 在一定的原則下 , 有指導的隨機的生成模型 ;

c) 對初始模型進行正演計算 , 并檢驗它是否合符要求 。 保留合格解 ,撇棄不合格解 ;

d) 如是不合格解 ,則返回 b) ,如合格 ,則終止

程序 。

優點:

a)適應性很強 ,受條件限制小 , 不管有多復雜的問題 , 不管其維數多高 ,非線性程度多大 , 都可以使用 。 而且可以獲得滿意的解或解集

b)由于蒙特卡洛法的收斂速度與問題的維數無關 ,因此特別適用于大規模 、 多參數問題的反演

c)蒙特卡洛法易于編程 , 占用內存不大

d)便于理解

缺點:

a)收斂速度不可能快 ,這就大大地增加了計算時間和成本 , 使它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b)蒙特卡洛法的誤差僅具有概率性質 , 其解是在某一置信度或概率意義下求得的 ‘最佳’ 解 , 不具通常意義下的 ‘ 最佳’ 性質

process:

A) input observational data and necessary discriminant indices;

b) guided random generative model under certain principles;

c) forward modeling of the initial model and test whether it is true or not Coincidence requirement. Retain qualified, unqualified cast solution;

D) if it is unqualified, then return to B, if qualified, then terminate Program. Advantage:

(a) adaptability is very strong, the condition is limited, no matter how complex the problem, regardless of its dimension is high, the degree of nonlinearity, can be used. Moreover, satisfactory solutions or sets of solutions can be obtained

B) because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independent of the dimension of the problem,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inversion of large scale and multi parameter problems C) Monte Carlo method is easy to program and occupies little memory

D) easy to understand

Shortcoming:

A)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a can not be fast,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computing time and cost, so that it is greatly restrict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The error of Monte Carlo method is only probabilistic, and its solution is the best solution which is obtained in a certain confidence or probability sense, and does not have the optimal resolution usually.

C4:

1.接收函數的計算方法?

答:a)選擇30°到90°的數據。

b)做預處理。

C)進行反褶積。

A) select data that Epicentral distances from 30 degrees to 90 degrees.

B) preprocessing.

C) Deconvolution .

2.為什么單純界面深度所得結果沒有采用厚度所得結果準確?

答:利用克拉貝隆曲線,由界面深度可反推溫度變化。由于存在系統誤差,用其差值來反推溫度變化更加精確。

Using the Clapeyron curve, the interface depth of backstepping temperature change. Because of the system error, it is more accurate to deduc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with the difference.

3.P61圖3頻帶變寬原因?

a)有幾種礦物的變化,其多樣性引起了間斷面變化。

b)含水,含水量不同,不同位置相變不同。

c)板塊堆積,兩側溫度變化較大。

d)溫度變化。

(a) there are several mineral changes, and their diversity leads to discontinuity variation. B) water content is differen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phase change.

(c) stagnant slab,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n both sides is large.

D) temperature change.

C5:

1.震源深度定位方法?

a)單臺法

b)多臺法(交切法和虛波速度法)

A) single station method

B) multi station method (intersection method and Virtual wave velocity method)

C6:

1.為什么轉化波s波比p波弱(進入海底前)?

(由斯涅爾定律計算可得。)

It can be calculated by Snell"s principal.

2.海洋地震定位難度?

a)震源附近密度小,衰減強。

b)臺站少。

c)背景噪聲強。

d)洋中脊附近震源深度淺,傳統方法不可行。

A)The density near the a source is small and the attenuation is strong.

B) fewer stations.

C) strong ambient noise.

D) the focal depth near the mid ocean ridge is shallow,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infeasible.

3.海洋多次波的特點?

a)振幅衰減

b)極性變化

a)Decreasing Amplitude.

b)Reversed Polarity

C7:

1.近震數據可得到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分辨率如何?成像范圍怎樣?

2.遠震數據可得到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分辨率如何?成像范圍怎樣?

3.聯合反演可解決什么問題?

近震數據反映淺部構造,縱向分辨率隨深度衰減強

Local Earthquake data reflect the shallow tectonic,with depth increasing vertical resolution attenuate quickly

遠震數據反映地幔構造,地殼分辨率低

teleseismic earthquake data reflect mantle tectonics and the crus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聯合反演可提高地殼深部的縱向分辨率

joint inversion can improv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lower -crust

【篇3】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


固體地球物理學概論復習重點答案

篇一:長安大學固體地球物理學復習綱要要點第一章
1地球物理學:以地球為研究的一門應用物理學學。2地球物理學的組成:普通地球物理學和勘探地球物理學。第二章
1星云說:太陽系的星球的物質,在初時都為大量基本微粒,充滿整個的宇宙空間,現在已形成的星體就在這空間中運轉。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使這些原始彌漫的星云物質逐漸分別凝聚,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的各天體。第三章
1衰變常數:從物理意義上看,?表示單位時間內母核的衰變比率;從統計意義上看,?表示單位時間內一個母核的衰變幾率。2放射性年齡的公式成立條件(1?為常數(2系統封閉(3平衡條件(4元素壽命長度(5元素豐度足夠大第四章
1進動: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的變化,是日月引力的共同結果。假設月球的引力及其運行軌道是固定不變的,由于日、月等天體的影響,地球的旋轉軸在空間圍繞黃極發生緩慢旋轉,類似于旋轉陀螺,形成一個倒圓錐體,其錐角等于黃赤交角ε=″,旋轉周期為25800年,這種運動稱為歲差(進動)。(一個自轉的物體受外力作用導致其自轉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26


軸繞某一中心旋轉,這種現象稱為進動)
2章動:月球繞地球旋轉的軌道稱為白道,月球運行的軌道與月的之間距離是不斷變化的,使得月球引力產生的大小和方向不斷變化,從而導致北天極在天球上繞黃極旋轉的軌道不是平滑的小圓,而是類似圓的波浪曲線運動,即地球旋轉軸在歲差的基礎上疊加周期為年,且振幅為″的短周期運動。這種現象稱為章動。3歐拉章動:剛體地球的自由運動叫做歐拉(自由章動。
4錢德勒晃動:1891年錢德勒(發現了周期為425-440恒星日的變化,這個周期約14個月的運動就是真實地球的自由章動,稱為錢德勒晃動。
5極移:地球自轉軸存在相對于地球體自身內部結構的相對位置變化,從而導致極點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極移。
6緯度觀測原理:發生歲差(進動)和章動時,地球轉動軸和形狀軸的相對位置不變,但它們的方向在空間中發生變化,此時恒星的赤緯發生變化,而地面緯度不變;晃動是轉動軸相對于形狀軸的擺動(表現為地極在地面的移動),此時恒星的赤緯不發生變化,而地面緯度改變。因而,可通過測量恒星的赤緯,觀測歲差和受迫章動;通過測量緯度,觀測到轉動軸相對于形狀軸的擺動。7進動、章動及晃動研究方法:第五章
1大地水準面:是一個特殊的重力等位面。由于地球表面70%以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26


上為海水覆蓋,因此,通常用大地水準面表示地球的基本形狀。如果海水面是一個平靜,這個水準面即為大地水準面。
2正常重力:地球從總體上說處于流體平衡狀態,大地水準面接近于旋轉橢球體面。所以人們假定——一個旋轉橢球作為真實地球的理想模型,稱為地球橢球。它產生的規則的重力場稱為正常重力場,正常重力場中的重力稱?3重力異常:重力值與相應位置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4固體潮:把地球整體在月球和太陽作用下的變形稱為固體潮
5扁率:由不同緯度處的緯度值和相應弧距,代入一定公式,可算出扁率。這樣得出的扁率為幾何扁率(a-c)/a。(將地球視為一個6重力校正:將不通的高度上的重力觀測值歸算到大地水準面上。7相對重力測量是指對不同地點上地球重力值變化量的測量。8絕對重力測量是指對地球重力值絕對值的測量。
9重力均衡:地表地形的起伏造成的載荷差異將在地殼深部乃至更深的部位得到充分補償。在某一補償深度之下,地球的壓力處于流體靜平衡狀態
10地球重力場組成:受到地球的引力場和因隨地球自轉而產生的慣性離心力場。
11地球重力場的基本特征地球重力的數值依不同地點的海拔高度和緯度而異。以海平面計算,在地球赤道的重力值約為/s,在兩極約為/s,一般而言同一海拔高度下,位于赤道地區重力最小,而處于兩極處的重力最大。而海拔越高,地球重力越小,這也就是在物體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3/26


在衛星或飛船上總是處于“微”重力的緣故。
地球不是標準的球體,其赤道平均半徑要略大于兩極平均半徑,形狀上好似一個兩級壓扁的橢球體。顯然,即使地球內部是均勻的,在其表面產生的引力也將是不同的。測量結果表明,地球兩極地區引力值要比赤道地區的高出約/s。
實際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而且內部的物質密度不均勻,這也將導致引力各處不同。1222
導致地球重力隨緯度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慣性離心力。如果地球穩定地圍繞地軸勻速旋轉,物體受到的慣性離心力僅與它的到地軸的距離有關。慣性離心力在赤道上最大,約為/s,而在兩極處等于零。
赤道處離心力大致等于為地球平均引力的1/300,相對地球引力較小,因此慣性離心力對地球引力的方向改變不大。所以說,地球重力大致由測量地點指向地心。12地球內部重力場特征滿足?Wi(p22
則可??2Vi(p??2Qi(p??4?G?(p?2?如果把地球視為呈層狀均勻的球體,
通過積分獲得地球內部重力場。自地面到深度為2400公里處,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4/26


重力場變化很小,可近似視為常量,在核幔邊界上達到最大值,這是由于地核密度突然增大的緣故。進入地核以后,重力值隨深度迅速衰減,至地心重力位為零。若不考慮離心力,地球內部引力位可視為由不同密度的層圈在p點處產生的引力位。13重力均衡的物理意義?均衡異常物理意義
均衡異常接近于零:大地水準面以上多出的物質正好補償了大地水準面至均衡面之間缺失的物質。
均衡異常為正值:填補進去的物質數量超過了下面缺失的質量,從動力學觀點看,由于構造力使山脈隆升以后,均衡力沒有使地殼下界面達到足以補償山脈隆升的深度,即“山根”不夠深,因而地殼未達到均衡,即補償不足;
均衡異常為負值:填補進去的物質數量還不足以彌補下面質量的虧損,地殼下界面已超過正常地殼的深度,補償過剩
14重力校正的物理意義:重力校正就是將不通的高度上的重力觀測值歸算到大地水準面上。與此同時扣除相應的正常重力值,最后獲得重力異常數據。最后通過對重力異常數據的研究,實現確定大地水準搞、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及運動等目的。一般有以下幾種校正方式和重力異常:自由空氣校正和自由空氣異常、布格校正和布格異常、地殼均衡校正和均衡重力異常。有高度校正,地形校正,中間層校正15均衡異常模式:1普拉特假說-----普特利認為在地下一深度D上存在一均衡面,此面一下物質均衡,而此面以上物質密度不同,相同截面積的柱體質量相等,因而地形越高的柱體相應的密度越小,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5/26


對大陸殼有
??(T?H??0?T?????0?????0HT?H對海洋地殼有
??(T?H?????0T?????(???0?(?0?H?2T?H?
艾里假說----地球上
部物質密度小于下部,較輕的浮在較重得介質之上,山是有‘根’的還有反山根,對于大陸(???0t??0T補償深度t??0??對于海洋
(?0?H??(?2??0t?反7:t??0????
?按假說所給出的均衡補償方法,對均衡范圍以內的,均H根27
衡狀態下地殼密度或厚度所產生的引力效應進行計算,并從地面重力值中減去,即得到均衡異常?gI?g????gBt??gI??gBS??gI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6/26


g
?sin?即16絕對重力測量方法1數學擺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為gsin?l求解可得T??
?l?19l??02?4???1?sin?sin????????T???g?42642g??Jxg
l?——折合擺長3自由下落?sin?aml2
17相對重力測量方法1力平衡式(平移式)測量原理由彈簧平衡方程:k(Si?S0?mgi得?g?g2?g1?k
(s?s1?C?sC—靈敏度(格值2力矩平衡式(旋轉式)m218確定地球形狀的步驟先選擇一個與大地水準面同重力位而又很逼近的等位面做為參考面(旋轉橢球面,參考橢球面),這個參考面的形狀簡單,便于計算。精確測定大地水準面與這個簡單曲面的偏離,包括緯度方向上的偏離,經度方向上的偏離,以及局部偏離。19重力校正與重力異常計算(推導和證明)正常重力公式?0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7/26


?GMGM2
(1?3n?m[1?(2m?3nsin?]??(1?3n?m當?=0時,有赤道上的重力e22aa
則有?0??e[1?(2m?3nsin2?]令??(2m?3n得???e[1??sin2?]??e(1?
在?=?/2處,有?p?得到地球重力扁率???p??e?e
,正常重力公式的一般形式???e(1??sin2B??1sin22B其中?1?高度校正?gf121????84???0??8
????h??h?(1???10h?h???g??h?g??0??gf中間層正??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8/26


(mGal,h:m
自由空間(FreeAirAnomaly異常為?gf地形校正:?gTC?(?gTC?ii校?g???2?G?h(推1導gL?G??h2???h?
???2?h?h?zrd?dzdrzrdr222
?G?d?dz?2?G?zdzd?(r?z???????223/2223/200000(r?z(r?z????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9/26–獨家原創



1?22?簡??h12
?2?G??zdz??(r?z??2?G??z?dz?2?G?h00z????0單布格校正?gBS?(??h簡單布格異常
?gBS?g??0??gf??g??g??0??gB完全布格校正與完全布格異常
?gBt?g??0??gf??g???gTC?g??0??gBS??gTC第六章
1體波:在整個體積內傳播的波。2面波:和界面存在相關的波。3橫波;質點震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4縱波:質點震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的波。5地球自由震蕩:大震蕩激發的整個地球的自由震蕩。6地震波影區:
7地震波分類:體波,面波,自由震蕩(駐波)3
8地震波的折射、反射與轉換:
9各類震相傳播特征:反射波、折射波、直達波——走時、速度、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0/26


周期、相位、方向等方面10地球圈層結構:地殼,上地幔,軟流圈,下地幔,過渡層,外核層,內核層
11地球自由震蕩的分類和特征:地形震蕩S,扭轉震蕩T——是駐波。球形震蕩:同時包含球面上的前后振動和徑向振動;扭轉型震蕩:球體上的每一點只能在球面上前后振動。T振型的性質類似于勒夫波,S振型類似于瑞利面波。12SNELL定律證明;費馬最小原理,得時距曲線,用t(x對x求導,令導數等于零。13各類震相的傳播途徑:14面波區別:第七章
1地震基本參數:發震時刻,震中經緯度,震源深度,震級2地震烈度與震級:震級指地震大小的的度量,是一個相對度量。烈度是指地震在地表的影響和破壞程度。3宏觀震中:地震時,人們感覺最強烈、地面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宏觀震中。4微觀震中:根據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稱為微觀震中。
5地震預報:指在地震發生之前預報地震的三個基本要素:發震時間、地點和強度。
6全球地震帶分布及解釋:地震帶位于板塊活動邊緣,板塊相互作用的三種形式:碰撞、分離與互相滑動。(巖石圈六大板塊:亞歐、印度、北美、南美、太平洋、非洲、南極洲。
7震源機制解的意義及表示方法:1彈性回跳說:地球內部不斷積累的應變能超過巖石強度產生斷層,斷層形成后,巖石彈性會跳,回復原來狀態于是把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引起地震。2演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1/26


講沖擊說:地下巖石導熱不均勻,部分熔融體體積膨脹,擠壓圍巖,引起圍巖破裂產生地震。3相變說:地下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從一種結晶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體積突然變化而發生地震。————1地震斷層作用的圖形,2震源輻射花樣的震源球在平滑圓上的投影。3地震P波初動方向的表示(四象限分布)。震源機制球上有兩條區分象限的曲線,它們分別代表兩個平面。但只有一個平面代表真正的斷層面,另一個平面為輔助面。下圖為震源機制解類型應力軸與斷層面的關系第八章
1地刺要素:磁偏角、磁傾角、和磁場強度等七個要素。2磁子午面:
3磁偏角:為磁北極和地理北極的夾角。3磁傾角:地磁場方向與水平的夾角。4基本磁場:指地磁場中穩定的變化緩慢部分。5地磁極:6磁極(磁傾極:
7地磁坐標:以地磁軸為坐標軸的坐標系。4
8古地磁學:是研究地球磁場演化歷史及規律的一門科學。9地球磁矩:
10地磁場的構成:地球本身及周圍空間存在的電磁場。包含內源穩定場99%和外源變化場1%。11地磁場的基本性質:地球磁場近似為地心偶極子場,是一個弱磁場、穩定場。12地球基本磁場地磁要素在地表的分布特征: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2/26


13地磁場長期變化的特征:時間特征——存在變化周期,空間特征——存在西漂,整體特征——地心偶極子場存在強度和方向的緩慢變化、地磁偶極矩以每年5%的速度減小、磁極位置緩慢移動、磁極倒轉。14物質磁性分類: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15天然剩磁的分類:熱、沉積、化學、等溫剩磁。
16熱剩磁的特點:強度大,方向與外磁場一致,主要在居里點附近獲得,有很高的穩定性。17古地磁學基本原理:兩個前提——1穩定的原生剩余磁化強度。2軸向地心偶極子場假說。
18古地磁學工作方法:采集地磁標本,剩余磁性測定,剩余磁性穩定性的檢驗及原聲剩磁的判定,數據的統計整理工作等。19電磁波穿透深度及影響因素:20地球電場的研究方法;21磁偶極子場的計算:穩定的磁場P點的磁位U第九章
1熱流:(熱流密度)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2熱導率:熱流與溫度梯度之間的比例系數。3比熱: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熱量。
4熱擴散系數:溫度隨時間變化與溫度隨空間的分布兩者之間的比例系數。5熱產率:單位體積單位時間內熱源所產生的熱量。6地面熱流:指地球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流出的熱量。7地球內部的熱源類型:引力收縮能,分異能,地球轉動能的轉化,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能8地球內部熱的傳輸機制:熱傳導,熱對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3/26


流,熱輻射
9熱流測量的影響因素:1.地表溫度周期性變化的影響。2.地下水活動的影響。3.地形起伏的影響
10中國地熱場分布特征:藏滇中高溫地熱帶,臺灣中高溫地熱帶,東南沿海中低溫低熱帶,郯廬低熱帶,川滇低熱帶,汾渭谷地中低溫低熱帶
11地表熱流的測量方法:1大陸地區地表熱流的測定。一般用電子溫度計裝置在一條電線的探頭上,下落到鉆孔內測量溫度。2海底熱流的測定。將一個像個一定間距裝有靈敏感溫元件的探頭放進海底松散沉積物層中。第十章
1轉換斷層:(轉換邊界)兩板塊相互之間做水平滑動的區域。2板塊構造理論的地球物理觀測依據:
3板塊邊界的三種形態:擴散邊界——新的地殼在此所產生匯聚邊界——地殼在此消失
轉換邊界——由于擴散邊界的擴散速度差異而產生的走滑斷層,板塊之間在此做相互水平運動
4利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地震活動性:板塊的劃分和全球地震帶的分布是一致的。最初通過地震活動發現海底破裂系統,但大陸上地震分布不集中,構造活動復雜。在海嶺上,地震都是淺源的,活動水平較低,地震也較小;在島湖構造地區,地震有淺有深,活動水平高。在轉換斷層上,地震是淺源的可能大。有些復雜地區,沖斷層和平移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4/26


斷層有時并存,但深地震只發生在板塊沖入地下的地區。5
篇二:2008年下復習重點復習重點
(064061,064062班,2008年12月
考試時間:2008年12月8日(周一)晚7:00-9:00考試地點:教1-106第一章:引言
1、地球物理學的定義。2、地球物理學組成及研究內容。3、地球物理學的基本特點。第二章:地球的起源
1、戴文賽新星云假說的要點。2、羅奇密度的用途和計算。
3、地球早期演化中的圈層分化過程。第三章地球的轉動和形狀
1、名詞解釋:天球赤道、黃道、黃極、天極。2、從物理觀點解釋傅科擺如何證明地球自轉的。3、地球自轉的特點是什么?
4、什么是地球自轉軸的進動、章動和極移(只考慮錢德勒晃動?第四章地球形狀與重力
1、什么是大地水準面?地球的形狀指什么?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5/26


2、什么是重力改正?常用的重力改正有哪幾種?每種改正的目的是什么?
3、試述地球重力場的地表分布特征。4、球體重力異常的曲線及分布特征
5、試述重力均衡的兩種基本假說。根據這兩種假說,怎樣進行重力的均衡校正?
6、重力勘探的先決條件、有利條件。什么是重力的正反演。第五章地震波傳播與地球內部結構
1、名詞解釋:應力應變切應變泊松比、楊氏模量。2、為什么說一般材料容易發生扭曲破裂而不易發生壓縮破裂?3、掌握計算巖石縱波速與橫波速公式與方法。4、地震波有哪幾種?簡述它們的定義及特點。5、簡述瑞利波和勒夫波的特征。6、掌握地震波震相的圖示方法。7、簡述地震學對地球科學的貢獻。第六章地磁學1、名詞解釋:
(1)磁偶極子;(2)磁偏角;(3)磁傾角;(4)磁化率;(5)剩余磁性;
(6)磁異常;(7)有效磁化強度2、簡述地磁場的構成。
3、什么是地磁要素?各地磁要素之間有什么關系?試寫出它們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6/26


的關系或圖示之。
4、簡述巖、礦石磁性特征及影響因素。5、什么是巖石的熱剩余磁性?沉積剩余磁性?6、構造、地形和斷層的磁異常特征。
7、規則形體(球體、水平圓柱體、板狀體等)磁異常平面和剖面特征。
第七章地電學1、名詞解釋:
(1電阻率;(2)視電阻率;(3)穿透深度;(4)電剖面法;(5)電測深法
2、什么是大地電場?什么是自然電場?它們對了解地球電性結構有什么意義?
3、簡述由大地電磁測深和地磁測深法了解地球電性結構的基本原理。
4、掌握計算穿透深度的計算公式和方法。5、簡述地球內部電性的電性結構。篇三:地球物理復習題答案
1、基本概念:重力等位面、重力異常、地磁要素、磁異常、感應磁化強度,地磁日變、波阻抗、震相、同相軸、偏移距、電阻率、極化率
重力等位面:
重力異常:在重力學中,由地下巖礦石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引起的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7/26


重力變化
磁異常:主要指地殼淺部具有磁性的巖石或礦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場,它疊加在基本磁場之上。感應磁化強度:巖(礦)石被現在地磁場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強度稱為感應磁化強度
地磁日變:地磁的太陽靜日變化,以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日變化。太陰日變化:以來于地方太陰日,并以半個太陰日為周期的變化。
波阻抗:地震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作用于某個面積上的壓力與單位時間內垂直通過此面積的質點流量(即面積乘質點振動速度之比,具有阻力的含義,稱為波阻抗,其數值等于介質密度p與波速V的乘積。
震相:在地震圖上顯示的性質不同或傳播路徑不同的地震波組。各種震相在到時、波形、振幅、周期、質點運動等方面都各有它們自己的特征。
同相軸:地震記錄上各道振動相位相同的極值(俗稱波峰成波谷的連線稱為同相軸。(在解釋地震勘探資料時,常常根據地震記錄上有規律地出現的形狀相似的振動畫出不同的同相軸,它們表示不同層次的地震波。)
偏移距:指激發點到最近的檢波器組中心的距離,常常分解為兩個分量:垂直偏移距,即以直角到排列線的距離;縱偏移距,從激發點在排列線的投影到第一個檢波器組中心的距離。電阻率:表征物體導電性好壞的一個物理量。在數值上,它相當于電流垂直通過邊長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8/26


為一米的立方體均勻物質時,該物質所具有的電阻值。極化率:表征極化介質的激電性質。
2、什么是地球物理學,包括哪些主要方法,這些方法研究的物理基礎是什么?(緒論)地球物理學是應用物理學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門科學。從廣義上來講,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從固體地球的內核直至大氣圈邊界的整個地球;從狹義上來講,地球物理學指的就是固體地球物理學,運用物理學的方法理解、解釋地球的內部構造、組成、動力學以及與地球表面地質現象的關系。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有:
地震學方法:地震是一種常見的地質現象。對其孕育、發生的研究包括了運動學和動力學二個方面的內容。地震波的傳播帶來了大量、豐富的地球內部的信息因此地震學本身就是固體地球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介質的彈性和密度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地球內部介質的結構和巖石的性質測量量:地面的震動(位移,速度,加速度)地球內部參數:速度,密度,衰減Q。
重力學方法:研究重力場時空分布規律及其測量方法的科學。測量量:重力加速度地球內部參數:密度
地磁學方法:研究地磁場空間分布和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測量量:磁場的強度和方向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9/26


地球內部參數:磁化系數
地電學方法:研究地球內部介質的電性特征及其分布規律。測量量:視電阻率,視激化率地球內部參數:電阻率,激化率地熱方法:
3、簡要說明地殼均衡理論,普拉特均衡理論和艾里均衡理論基本原理;(重力學-3)
在地下某個深度(稱為補償深度的下面,地球內部的壓力是流體靜壓力或靜水壓力,這就意味著在補償深度處單位橫截面上伏柱體的重量,必須完全是相等的;地球曲率的小的校正會造成一些差別。如果在地球的表面存在過剩的負載,例如山脈,洋脊或冰帽,那么如果達到了均衡,在這個表面之下,補償深度之上,一定存在一個等效的補償質量的虧損;對于海洋,這樣的虧損負載會出現相反的情況。所謂地殼均衡,就是說從地下某一深度算起,相同面積所承載的質量趨于相等,地面上大面積質量的增減,地下必有所補償。普拉特(1854年:地下從某一深度算起(稱補償深度,以下物質的密度是均勻的,但以上的
物質,則相同截面的柱體保持相同的總質量,因此地形越高,密度越小,即
在垂直方向是均勻膨脹的。
艾里(1855年:把地殼視為較輕的均質巖石柱體,漂浮在較重的均質巖漿之上、處于靜力平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0/26


衡狀態,根據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可知,山愈高則陷入巖漿愈深形成山根,而
海愈深則缺失的質量越多,巖漿將向上凸出也愈高,形成反山根。4、布格重力異常的定義及其他地質——地球物理含義?(重力學-2)
布格重力異常在法耶異常基礎上,再加上中間層校正,即經過正常場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間層校正的重力異常。含義:布格重力異常包含了殼內各種偏離正常密度分布的礦體與構造的影響,也包括了地殼下界面起伏而在橫向上相對上地幔質量的巨大虧損或盈余的影響。
自由空間重力異常是對觀測值僅做正常場校正和高度校正,反映的是實際地球的形狀和質量分布與參考橢球體的偏差。
法耶異常:ΔgFI中還包含有地形影響的因素在內,若加上局部地形校正,即得到第二種自由空間重力異常。第二種自由空間重力異常
5、重力資料整理中,一般要作哪些校正,理解各校正的物理含義,簡單的公式要記住,并做相應的計算。(重力學-2)
重力資料整理目的是求出消除儀器的零點漂移之后各測點相對于基點的相對重力值。經過零點校正后得到的是各測點相對于總基點的相對重力值,它包括因地下密度不均勻的地質體引起的異常,也包含因各測點周圍地形不同、所處緯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地形校正校正原因: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測點周圍的物質不能處于同一水準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1/26


面內,對實測重力異常造成了嚴重的干擾,必須通過地形校正予以消除。
校正辦法:除去測點所在水準面以上的多余物質,并將水準面以下空缺部分用物質填補起來。高度校正(自由空間校正)
校正原因:經地形、中間層校正后,測點與大地水準面或基準面間還存在一個高度差△h,要消除這一高度差對實測的影響,就要進行高度校正。正常場(緯度校正
校正原因:當測點與總基點不在同一緯度時,測點重力值包含了總基點與測點間的正常重力場的差值,這一差值需要消除。各項校正物理含義
地形校:消除測點附近的地形影響,使測點周圍沒有地形;中間層校正:消除測點和基點之間中間層質量的影響;高度校正:消除正常重力場隨高度的變化的影響,使測點和基點位于同一高度;緯度校正:消除正常重力場隨緯度的變化的影響,使測點和基點位于同一緯度。6磁偏角D磁傾角I總磁場強度T垂直磁場強度Z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2/26


水平磁場強度H水平X分量(北向水平Y分量(東向
x為向北分量;y為向東分量;z為垂直分量;Bt為測點地磁場總磁感應強度矢量;H為地磁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稱為水平分量;D為H矢量與x軸的夾角,成為磁偏角;I為地磁場偏離水平面的角度,成為磁傾角。
關系如下:x=HcosD,y=HsinD,tanI=z/H,tanD=y/x,H*H=x*x+y*y,Bt*Bt=H*H+z*z,Bt=HsecI,Bt=zcscI。
7、簡要說明地磁場隨空間的分布規律及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地磁學-1)
地磁場有兩個磁極,其S極位于地理北極附近,N極位于地理南極附近,但不重合,磁軸與地球自轉軸的夾角現在約為度。長期觀測證實,地磁極圍繞地理極附近進行著緩慢的遷移。
地磁場隨時間的變化主要包括太陽靜日變化和太陰日變化。太陽靜日變化是以一個太陽日為周期的變化,其特點是白天比夜晚變化幅度大,夏季比冬季變化幅度大,平均變化幅度為數nT至數十nT。太陽靜日變化按一定規律隨緯度分布,在同一緯度圈的不同地點,靜日變化曲線形態相同,且極值也出現在相同的地方時上。太陰日變化以來于地方太陰日,并以半個太陰日為周期。太陰日是地球相對于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25小時),太陰日變化的幅度很微弱(Z和H的最大振幅僅1-2nT),磁測時已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3/26


將它包括在太陽靜日變化內,故不再單獨考慮。
8、表征巖石磁性的物理量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定義的?(地磁學-2)
磁化強度、磁化率、感應磁化強度、剩余磁化強度、總磁化強度磁化強度M:均勻無限磁介質,受外部磁場H作用,衡量物質被磁化程度的物理量。物質磁化率к:表征物質受磁化的難易程度,是無量綱的物理量,但к仍注以單位。感應磁化強度:位于巖石圈中的地質體,受到現代地磁場的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強度
剩余磁化強度:巖礦石在生成時,處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當時的地磁場磁化、成巖后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所保留下來的磁化強度巖石的總磁化強度,由兩部分組成:
(a)巖礦石受當時地磁場的作用生成Mi;(b)經歷了構造變動,剩余磁性的方向變化為Mr(原本的Mi已被Mr替代了);(c)現代地磁場作用生成Mi(這個Mi是新生成的,不是原本的);(d)總磁化強度是Mr與Mi的合矢量。
9、地磁場由哪幾部分組成?(地磁學-1)地磁場=基本磁場+變化磁場+磁異常
基本磁場:中心偶極子磁場和大陸磁場組成,來源地球內部,占地磁場主要部分(98%以上。變化磁場:主要指短期變化磁場,來源地球外部,占地磁場1%以下
磁異常:主要指地殼淺部具有磁性的巖石或礦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場,它疊加在基本磁場之上。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4/26


10、為了從實測磁場中提取磁異常,磁測資料的整理中需要作哪些校正處理?(地磁學-3)磁測數據通過整理得測點相對于基點磁場差值,還要進行日變改正、正常場改正、高度改正總磁場異常ΔT=T-T0–T1–T2–T3
T─觀測值、T0─正常場改正值、T1─日變改正、T2─高度改正、T3─背景場(常數
正常場校正:當進行大面積高精度磁測工作時,必須用國際地磁參考場IGRF模型進行正常場改正。
高度校正:正常地磁場隨高度增加而衰減,在山區進行磁測時,必須消除由于高度變化所造
成的影響。高度改正從總基點高程起算
日變校正:消除地磁場靜日變化和短周期擾動等對觀測結果的影響。
11、重磁資料處理的向上延拓、水平導數和垂直導數有何作用?(地磁學-4)
向上延拓:壓制淺層(干擾,突出深部(趨勢;水平導數:突出方向構造信息;垂直導數:突出淺層場源信息;
12、什么是地球物理學的正問題,反問題?地球物理學的正反演問題。
反演問題:由地面上的物理觀測來推導地下的情況。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5/26


正演問題:由于事件或過程發生在先,而結果或信息接收在后,對自然事件或過程發生的描述和預測。
13、重力磁法勘測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舉例?
重力勘測是利用組成地殼的各種巖體、礦體的密度差異引起的重力變化來研究地質構造與礦產分步的學科。以牛頓萬有引力規律為基礎來研究由于地質原因引起的重力局部變化,利用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26/26

推薦訪問: 地球物理學 三篇

【關于地球物理學出來干嘛的【三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