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范文三篇

| 瀏覽次數:

學術界關于檔案的定義還不統一。一般,檔案是指人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性是它的本質屬性。我國古代的檔案,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商代稱為“冊”,周代叫作“中”,秦漢稱作“典籍”,漢魏以后謂之“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職業衛生管理檔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職業衛生管理檔案3篇

【篇1】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職業衛生檔案
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匯總一覽表

填表人: 部門負責人: 主要負責人: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基本情況,每年1月份填寫,所填內容為上一年度數據;

2)所屬行業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填寫至小類;

3)企業規模按《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2011〕75號)填寫;

4)從業人員包括正式工、合同工、臨時工和勞務派遣工;外協工是指通過勞務派遣或承包單位到本單位從事生產、檢修、工程建設、服務等作業人員;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職業健康檢查是指由取得國家認可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的檢測和檢查;

6)主要負責人是指董事長、經理、廠(礦)長(含實際控制人)、站長等。


職業衛生管理人員一覽表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

注: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基本情況,人員變化時本表應重新填寫并同調整前表格一并存檔。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一覽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每年度的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應及時歸檔;

2)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可與其他操作規程合并,但內容必須有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操作的相關規定。


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文件一覽表

注: 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收集的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級機關發文和企業發文;

2)發布部門是指發文機關或企業發文部門。

生產工藝流程圖

注:1)本圖為生產工藝流程圖示例。用人單位應根據本單位實際繪制工藝流程圖,注明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環節或部位;

2) 生產工藝流程圖按產品或車間流程繪制;

3)生產工藝流程用方框標明工藝、裝置和設備的名稱,用箭頭標明工藝流程;

4)生產工藝發生變化及時更新生產工藝流程圖,并將變化前工藝流程圖一并歸檔。

職業病危害因素清單、崗位分布及人員接觸情況表

填表人: 部門負責人: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崗位分布、人員接觸情況,每年1月份填寫,內容為上年度數據;

2)接觸時間是指每個班接觸時間,以小時計,可在危害因素種類后以括號內的數字表示,如矽塵(6);

3)合計是指一個部門或車間匯總情況,總計是指用人單位匯總情況;

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

5)崗位人員變動時,應及時將變動情況填入表3-3。


人 員 變 動 表

注:本表記錄用人單位各崗位人員每年變動情況。本表應和表3-2一并存放歸檔。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材料及警示標識一覽表

填表人: 部門負責人: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材料,材料是指各種原輔材料及產品、副產品和中間產品;

2)設備、材料名稱按工藝流程順序填寫,先填設備,后填材料;

3)產量的單位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填寫;

4)警示標識設置種類是指“圖形標識”、“警示線”、“警示語句”、“告知卡”等,詳見GBZ158-2003。

主要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配置表

填表人: 部門負責人: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配置情況,按工藝流程順序填寫;

2)使用狀態是指正常、異常、停用等狀態;

3)如配置發生變化應重新填寫,并與變化前配置表一并歸檔。


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檢修/維護/更換匯總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的檢修、維護與更換匯總情況,備注欄注明”檢修”、”維護”或”更換”和其他事項;

2)本表每半年匯總歸檔,其日常記錄可由檢修、維護、更換實施部門保存。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整改一覽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的定期檢測和用人單位進行的日常監測及整改情況;

2)結果判定:填寫“合格”或“不合格”;

3)檢測結果要及時在檢測點公示。


職業病防護用品發放/更換/維護記錄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病防護用品發放、更換與維護情況,每半年整理匯總歸檔,備注欄注明“發放”、“更新”或“維護”和其他事項;

2)發放周期以“月”為單位,隨時發放的可標注“隨時”;

3)防護類型是指“頭部防護” 、“呼吸防護”、“ 眼面部防護”、“ 聽力防護”、“手部防護”、“足部防護”、“ 軀體防護”、“墜落防護”、“勞動護膚”、“逃生防護”等,詳見GB/T12903-2008。

職業衛生日常培訓一覽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自行組織的職業衛生日常培訓情況;

2)培訓對象:全員、中層、班組長、作業人員;

3)培訓類別:包括崗前培訓、轉崗培訓、在崗定期培訓等;

4)培訓方式:理論培訓或實際操作培訓。

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匯總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情況;

2)體檢類別包括:上崗、在崗、離崗、應急、離崗后醫學隨訪體檢;

3)檢查機構:具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資質的體檢、診斷機構。

職業禁忌、職業健康損害、疑似職業病、職業病人處理、安置記錄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處理安置情況;

2)處理、安置情況一欄:指調整的新崗位,診斷、醫學觀察、治療、賠付情況;

3)接害年限:指與造成職業損害有關的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年限;

4)本記錄包括建檔前職業病病例。


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告知記錄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 檢查時間: 年 月 日

注: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健康檢查告知情況,應在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時填寫。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登記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執行情況;

2)類別填寫: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

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登記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領取情況;

2)類別是指初次、變更或延續。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登記表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情況;

2)類別是指初次或變更;

3)變更原因僅在變更申報時填寫。

職業衛生檢查和整改一覽表

注:本表記錄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及用人單位進行的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和整改情況。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匯總表

注:1)本臺帳記錄用人單位為接觸職業病危害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匯總情況;

2)人員調離情況欄僅在勞動者調離本單位時填寫。

編號: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內 容

1、個人基本信息(表1);

2、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表2);

3、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表3);

4、職業健康體檢報告、職業病診療等資料;

5、其他職業健康監護資料。

單 位

姓 名

性 別

建檔時間

內部資料 注意保密 專人保管


個人基本信息

注: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人員基本信息;

2)既往病史是指勞動者曾患病情況,包括職業病和其它疾病。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姓名:

注: 1)本表記錄用人單位勞動者所在工作場所(崗位)歷年由具有職業衛生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包括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結果;

2)防護措施是指勞動者所在工作場所設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為勞動者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

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注:1)檢查種類是指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離崗后醫學隨訪、復查、醫學觀察、職業病診斷等;

2) 檢查結論是指未見異常、復查、疑似職業病、職業禁忌證、其他疾患、職業病等;

3)人員處理情況是指調離、暫時脫離工作崗位、復查、醫學觀察、職業病診斷結果等處理、安置情況及檢查、診斷結果;檢查結論為未見異常或其他疾患的劃“——”;

4)現場處理情況是指造成職業損害的作業崗位,現場及個體防護用品整改達標情況,不需整改的可劃“——”。

【篇2】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職業衛生檔案和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本礦的實際,對礦各科室區隊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員工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簡稱“兩檔”,并由專人保管。

二、職業衛生檔案包括:

1、企、事業單位職業衛生記錄卡;

2、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一覽表;

3、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作業人員登記卡;

4、職業病危害、職業中毒記錄卡;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匯總資料;

6、職業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級管理表;

7、職業中毒事故報告與處理記錄表等;

8、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文件、監督文書清單及有關文本;

9、職業衛生管理方針、計劃、目標、方案、程序、指導書、管理制度;

10、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組織、職能及人員分工;

1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12、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技術檔案;

13、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檔案:

14、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匯總資料:

15、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三、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包括:

1、員工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斷、職業病病例登記表等員工個人健康資料;

5、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或合同;

6、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7、職業病人處理、安置情況匯總資料。

四、“兩檔”資料按檔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錄、統一編號、專冊登記;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期限及時進行歸檔。

五、“兩檔”資料應字跡清楚、圖表清晰、文字準確可靠,并管好和用好“兩檔“。

六、隨時、定期地根據本礦人員的變動,及時調核和補充“兩檔”,各表卡每年 10 月前系統地調整一次。

七、“兩檔”檔案中各種資料按要求每三年復核一次;日常職業衛生工作須將測定結果、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病管理情況隨時過錄,以備分析。

【篇3】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

為提高用人單位(煤礦除外)的職業衛生管理水平,規范職業衛生檔案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7號)、《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9號)的要求,制定本規范。

一、 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是指用人單位在職業病危害防治和職業衛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能夠準確、完整反映本單位職業衛生工作全過程的文字、圖紙、照片、報表、音像資料、電子文檔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見附件1);

(二)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見附件2);

(三)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見附件3);

(四)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見附件4);

(五)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見附件5);

(六)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見附件6);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三、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實際對職業衛生檔案的樣表作適當調整,但主要內容不能刪減。涉及項目及人員較多的,可參照樣表予以補充。

四、職業衛生檔案中某項檔案材料較多或者與其他檔案交叉的,可在檔案中注明其保存地點。

五、用人單位應設立檔案室或指定專門的區域存放職業衛生檔案,并指定專門機構和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

六、用人單位應做好職業衛生檔案的歸檔工作,按年度或建設項目進行案卷歸檔,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七、用人單位要嚴格職業衛生檔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現遺失。

八、職業衛生監管部門查閱或者復制職業衛生檔案材料時,用人單位必須如實提供。

九、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十、勞動者在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時,用人單位應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

推薦訪問: 衛生管理 三篇 檔案

【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范文三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