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guān)于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精選范文4篇)

| 瀏覽次數(shù):

生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ēng huó,意思有1、生存;2、使活命;3、指恤養(yǎng)活人;4、指為生存發(fā)展而進行各種活動;5、指為生存發(fā)展而進行各種活動的經(jīng)驗;6、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境況;7、指生長;8、指家產(chǎn),生計;9、活兒、工作;1,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4篇

第一篇: 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

端盤子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周妍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飯店打臨時工,管理人員說只要我們洗完200個盤子就行了。我負責把那200個盤子端到媽媽身邊的箱子里,讓媽媽洗。再把洗干凈的盤子運回拿盤子的地方,放進干凈的箱子里。

我們先坐到一個地方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間想了一會,我一次能運4個盤子,走一個回合能運4×2=8(個)盤子,這也證明我運200個盤子,相當于200×2=400(個)盤子,我應該走400÷8=50(個)回合就能把盤子全部運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連連夸獎我,說我真聰明。然后我們就開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個回合。哈哈,生活中到處是數(shù)學呀!

鬧鐘與角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穆文宣

在我的床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小鬧鐘。它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我之所以如此鐘愛于它,不僅因為它每天按時提醒我起床,而且它還教會我許多數(shù)學知識。

一天,媽媽站在我的床頭,指著那只小鬧鐘,突然發(fā)難:“小宣,你知道時針每分鐘走幾度嗎?” “鬧鐘與角有什么破關(guān)系,鬼才知道!”我支吾著應付不了,卻心又不甘,“鬧鐘與角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詭辯。媽媽的神情有點不屑,她的舉動讓我多少有點難過。

凝視著平時非常喜歡的鬧鐘,我迷惑了。時針轉(zhuǎn)一圈不是12小時嗎,一圈豈不是360度,360度÷12小時=30度/小時,哦,1小時=60分鐘,時針每分鐘轉(zhuǎn)0.5度。“難得糊涂呀,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難倒了我!”我來到媽媽面前,得意地說:“0.5度!”媽媽望著我笑而不語。

其實,數(shù)學深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細心去挖掘,總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據(jù)木材

揚州市竹西小學 三(5)班 胡亮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

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的答應了。外公說:“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shù)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shù)啊。”表哥笑了笑說:“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jié)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買一送一

四(1)班 張祥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潔廁液,我們來到賣潔廁液的貨臺前,媽媽看到有一瓶潔廁液是700克的,價格是17元5角。正當媽媽準備拿時,我又看到柜臺上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潔廁液,價格是23元5角,而且兩瓶都是700克。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問我:“買哪一個才劃算呢?”我開動了一下小腦筋說“買一送一的劃算。”媽媽又問“:為什么呢?”“你看,我們?nèi)绻麊纹抠I的話,兩瓶需要:17.5+17.5=35(元),而買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們可以省下11.5元呢。”我開心地跟媽媽說道。媽媽拍著我的小腦袋夸獎道:“你真聰明。”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原來數(shù)學真有用啊!我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了。

手指的妙用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韓文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離不開它。在幼兒園老師就教我們用手指認數(shù),那時候我們常常利用一雙手的十個手指來計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需要用它來計算簡單的加減法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些數(shù)學題目時還是會用到它,比如,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年月日”時,用它來幫我們記憶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數(shù)學》時,遇到一道題目:一個小孩在數(shù)手指,他按這樣的順序數(shù):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請問,第36個是哪個手指?一開始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雙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題目的要求掰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個一定是無名指。但是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想,題目如果要求第360個手指是哪個手指,那該怎么辦呢?我想,這道題肯定是有規(guī)律的,是什么規(guī)律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起來。終于,我找到了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給編號,再看幾個是一次循環(huán),再用36除以一次循環(huán)的手指數(shù),余數(shù)是幾,就對應那個手指的編號;沒有余數(shù),就表示那個手指的編號等于除數(shù)。我在草稿紙上寫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無名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是8個手指一次循環(huán),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數(shù),是4,編號是4的是無名指。答案出來了,第36個是無名指。哈哈!這和我之前的實驗完全吻合。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一次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現(xiàn)了一次。

做完了這道題目,我不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還深深地體會到數(shù)學的魅力。其實,有些數(shù)學題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就一定會解出來的。

數(shù) 硬 幣

四(1)班 任欣妍

星期天,我休息媽媽也休息,我對媽媽說:“我們?nèi)コ匈I點東西吃吧,我餓了!”我拿出了儲錢罐,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拿錢了,我儲了許多錢,可以去超市買東西。”我把儲錢罐打開,我把錢放在桌子上,一個一個地數(shù)起了硬幣。我數(shù)了老半天,還沒數(shù)完,媽媽看見了便說:“女兒,別這樣數(shù),要是媽媽,兩分鐘就行了。”我說:“真的嗎?”媽媽先把一個硬幣放在桌子上,接著依次向上疊加,一共放了10個,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樣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幣也一列列排好。我數(shù)了一下,共疊了20列,還多5枚硬幣,哦!媽媽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幣。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超市吧!”媽媽說:“好呀!”我們來到超市,我對服務員阿姨說:“我買兩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幣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她連忙一個個地數(shù)了起來。旁邊另一位阿姨看見了說:“你這樣數(shù)太慢了,我來幫你。”說完,她把這些硬幣放在電子秤上面,讀數(shù)為1.025千克。阿姨說:“一枚硬幣重5克,這兒總共1025克,1025÷5=205,所以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說對嗎?我驚訝地說:“阿姨你太厲害了,比我媽媽還要棒!”我和媽媽高興地買完東西回家了!

用線段解決數(shù)學應用題

竹西小學四年級(5)班 鈕冬凱

在課堂上數(shù)學老師叫我們用線段法解決數(shù)學題目,一開始我還不能掌握其技巧。在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用線段解決數(shù)學問題,不僅讓數(shù)學問題一目了然,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兄妹倆人共植樹18棵,哥哥植樹的棵樹 比妹妹的2倍少3棵,兄妹倆人各植樹多少棵?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哥哥植樹的棵樹再加上3棵那么就是妹妹植樹棵樹是2倍,哥哥的棵樹增加3棵18+3=21【棵】,正好是妹妹植樹棵數(shù)的【1+2】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妹妹植樹的棵樹,再求出哥哥的植樹的棵樹。

解: 18+3=21【棵】

妹妹: 21÷(2+1)=7【棵】

哥哥: 7×2-3=11【棵】或18-7=11【棵】

答:哥哥植樹11棵,妹妹植樹 7棵。

如果沒有圖形當然也可以解決這道數(shù)學題目,但是比較抽象難懂,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就清晰易懂了。

新開的面包店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一個面包店, 便走了過去。看見一個店牌上寫;因新開張,所以面包2元一個,買10送3,買20送5。媽媽和我走到里面,對我說;“你要買幾個。”我回答:“買5個吧!”媽媽又問:“你為什么買5個,不買10個,20個?”我回答說:“那是因為買5個的劃算。而買5個,分2份買,可以送4個面包,單獨買10個只能送3個。買20個,分4份買,可以送8個,而單獨買20個只能送5個。”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小機靈鬼!”我自豪地說:“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說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數(shù)學是有用的。你看現(xiàn)在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國慶大減價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在10月1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大街上看到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其中,我找到一件粉色的公主裙,很漂亮,我就要媽媽給我買。走進店里一看,那個裙子原價218元,現(xiàn)價打5折是109元。媽媽看了看,但并沒有急著買,只是對我說:“我們再去別的店看看。”我和媽媽繼續(xù)往前走。在另一家店里,又看到那件裙子,原價316元,現(xiàn)價打4折126.4元。于是我們繼續(xù)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看見了那件同樣裙子,在這家店里打3折155.4元。為了買這件裙子,媽媽跟我跑了好幾家店,看了很多件,越往前走就越貴了,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家店花了109元買下那件粉色的公主裙。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同時也感到媽媽是一個懂得節(jié)省和會生活的人,我要向媽媽學習!

合理安排時間

四(5)黃菲菲 竹西小學

?中秋節(jié)的早晨六點半,媽媽就出去買菜了,等我起床的時候才八點鐘媽媽就已經(jīng)把菜收拾干凈下鍋了。

我揉揉眼睛????疑惑地堆媽媽說:“咦?媽媽你做事怎么這么快啊?不僅把雞、肉、蝦全部搞好,還把這么多的衣服也洗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媽媽笑著說:“其實合理地算好時間是很重要的,我7點買菜回到家,用了10分鐘把蝦洗干凈,再用油炸一下,接下來用20分鐘,分別把豬蹄和公雞洗干凈、過水,同時用小火煨在兩個不同的鍋里,剩下的30分鐘剛好把衣服洗干凈、晾起來。

哦……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數(shù)學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我以后也要把我的學習時間好好安排起來。

生活中的數(shù)學

四年級(1)班 周恬

生活是美好的,我迫不及待地 想看到長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提到數(shù)學,我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為什么?正是我不愛動腦筋的原因。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數(shù)學的奧秘,今天我便體驗了一回。

呀!家里的水果又沒了,媽媽問我想吃什么水果,我說:“想吃冬棗。”我和媽媽便來到了水果店,走上前一看,有幾個筐都裝著冬棗,我想:每一筐都是滿滿的,為什么要分著擺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有幾種價格:一筐是八元一斤,另一筐是十元一斤,最后一筐是十五元一斤,看上去都一樣,仔細用手一捏,便知道了結(jié)果,有軟有硬,這便說明了棗子的新鮮程度是不一樣的。我便問媽媽:“我們該買哪種呢?”媽媽卻說:“你自己應該動腦想想,買哪種劃算呢?”我撓著頭,苦腦起來。我想:八元和十元只相差了兩元,而十元和十五元相差了五元,我就取中間的吧!十元一斤買兩斤只要二十元,十五元一斤買兩斤就要三十元,它們之間相差了十元,而這個十元就又可以買一斤十元一斤的棗,可它們之間最終的區(qū)別是價格最貴的大點,而八元一斤的不僅小,而且會有壞的摻雜在里面,口感都一樣,我最終覺得還是十元的劃算。因為我不僅吃到了口感新鮮的棗,而且還吃到了數(shù)量最多的棗。

這件事告訴了我,便宜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許它摻雜了商家的邪念。而最貴的不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達到了我們的所需,并且物美價廉,就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盲目消費喲!

算24點?

四(5)班?? 陳瑞杰?

今天晚上,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算24點吧,正好來考考你數(shù)學學得怎么樣?"規(guī)則是:用4個數(shù)字不論加減乘除,不能重復使用,最后得數(shù)是24就行了。媽媽給我出了三道題:1、2、3、6;1、1、1、8;5、5、2、2。

第一題,我低頭算了算,答案出來了,我高興地大喊:“媽媽,第一題我知道答案了!用2+3=5,5-1=4,4乘6等于24,對嗎?”媽媽高興地說:“很好,真棒!”

第二題,我看了看就知道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用1+1+1=3,3乘以8等于24。”媽媽聽了以后微笑著點了點頭。

第三題,這是我計算用時最長的一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算出來了:5+5+2=12,12乘以2等于24。

這次媽媽出的題目都非常簡單,以后我一定要經(jīng)常算,以此來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日元和人命幣的換算

竹西小學四(一)班 薛悠然

媽媽出國工作三年,一個月是80000日元。當時100日元可以兌換8.10元人民幣,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6480元人民幣。

有一天媽媽從日本打電話回家跟我說:“兒子,在家用錢節(jié)省一點,媽媽的工資很低。”我問道:“為什么,不是說工資很高嗎?”媽媽說:“現(xiàn)在日元下跌了,媽媽走時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xiàn)在是6.10元人民幣,你能算出媽媽的工資是不是很低?”

我明白了:原來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xiàn)在變成了6.10元人民幣,相對少了2元錢。這樣三年媽媽的工資少多少錢呢?原來是:80000÷100×8.1=8480(元),現(xiàn)在變成80000÷100×6.1=4880(元),8480-4880=3600(元)。如果這樣下來三年媽媽要少拿3600×12×3=129600(元),也難怪媽媽說工資太低,原來是日元下跌造成的!

還是用水杯喝水吧

竹西小學四(一)班 李嵐

開學以后,我們每天都從家里帶水到學校,因為水杯太重,常常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有的同學看到我們這副狼狽的樣子,就開導我們說:“傻瓜們,別用那么重的水杯了,去買礦泉水吧,不但方便,還不用背來背去。”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我們有點不相信,就花了一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礦泉水喝起來確實比從家?guī)У妮p了許多,可是不到半天就沒了,這讓我對同學們的說法產(chǎn)生了懷疑,就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一瓶礦泉水要一元錢,而一杯水,只要幾分錢,而且喝完了還可以再去倒。回到家,我對媽媽說了一下,媽媽說:“可只算了表面上的經(jīng)濟賬,那廢棄的瓶子給我們治理環(huán)境帶來的損失更是個驚人的數(shù)字。”我們來算算,一個人每天用一瓶水,全班一個星期就有50個人買,就是50×7=350(個),350個瓶子可以堆成小山了。我們一個班就有350個瓶子了,3全校、全市、乃至全國一年要產(chǎn)生多少廢棄的塑料瓶,我都不敢算下去了。

同學們快別天天買礦泉水了,從家?guī)劝桑∶刻鞄人赡艽_實重了點,但也鍛煉身體啊,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大家快點都行動起來吧!

親情數(shù)學題

四(一)湯慶穎

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一定還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吧?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父母,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呢?

有這樣一道親情數(shù)學題,它計算了從你在外地上班開始,你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你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外地上班,一年只在春節(jié)回家一次,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3天出門應酬,再除去吃飯睡覺、上街購物的時間,真正陪父母的時間父母的時間只有20小時。如果父母在你工作時55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85歲,在剩余的30年里,你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算,從你大學畢業(yè)(大約是23~24歲)在外地工作開始,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會這么短吧?趁你先在還在家里,趕緊多做點家務,多多孝順父母,多多交流吧!不要到了以后再后悔哦!

第二篇: 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

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了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巫桐宇

老師在教你做除法計算時,肯定強調(diào)過:0不能做除數(shù),這個算式是沒有結(jié)果的,這是為什么呢?當被除數(shù)不是0而除數(shù)是0時,比如:1÷0,2÷0,3÷0等,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那么1=0×( ),2=0×( ),3=0×( ),而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個非零的數(shù),此時商不存在,故0作除數(shù)無意義。
當被除數(shù)是0而除數(shù)也是0時,,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那么0=0×( ),而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是0,此時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數(shù)無意義。

再比如“2÷0”假如讓0作除數(shù),設(shè)2÷0=A,那么根據(jù)乘、除法互為逆運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數(shù)是不存在的,也就是這樣的A是不存在的,對0÷0怎么辦呢?同樣可以設(shè)0÷0=A,根據(jù)同樣的道理,0=B×0,在這個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當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因此0÷0等于多少還是不能確定,所以,0不能當作除數(shù)。

哦!現(xiàn)在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了。

指導老師:朱小軍

巧用運算規(guī)律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楊琳

今天,數(shù)學老師教我們新的知識 ———運算律,它讓我們的計算更簡便。 晚上,我回到家,打開數(shù)學作業(yè),打開練習題滿眼都是讓我簡便計算的題目,我回憶起老師講的方法,于是,我開始在腦海里想第一題怎么寫,第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25×7×2,我想,25×14不是整十數(shù),這樣就不簡便,而25×2卻是整十數(shù),于是我先利用乘法交換律交換了7和2的位置,然后再把25×2用小括號括起來,寫在前面,再乘14,接著,我又往下看第二題,第二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8×25,我認為,8和25應該在一起乘,所以又利用乘法結(jié)合律把8×25用小括號括起來,3寫在(8×25)的前面,這樣就簡便多了。我再往下看,看到了25×16這道題,我就想,16可以分成4×4,而25×4正好是100,于是我就把25和4先相乘放,再乘4,這樣是不是簡便多了?

通過做這兩道小題目,我又學會了一個解題方法。做數(shù)學只要細心、肯動腦筋,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還是很有樂趣的!

指導老師:朱小軍

數(shù)學的奧秘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常博文

今天,我們上數(shù)學課時,老師教我們學用計算器計算這一課。大家都樂翻了天,因為這不用自己計算。

在學習這課前,老師讓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在計算器上按自己最喜歡的數(shù)字,按9次,然后再除以1、3、5、7、8、9,我按了9個2,所以結(jié)果得18。我把結(jié)果告訴了歲老師,誰知,歲老師竟一口說出我按的是2。我覺得老師就是老師,非常聰明。于是我就想:老師怎么知道我按的是2呢?于是就隨便用了18除以9,結(jié)果還真是得2。然后我又用5、6、7、8試了一下,果然只要用所得的結(jié)果除以9,就是一開始所按的數(shù)字。于是我便告訴了歲老師,歲老師說我猜對了。我想:沒想到學數(shù)學竟然有這么多奧秘。

就游戲規(guī)則看,按了9個2后顯示的是222222222,它除以1、3、5、7、8、9絕對不可能得到18。至于學生后面用5、6、7、8是怎么試的,也沒看明白。

老師告訴我們,現(xiàn)在這個階段學習數(shù)學主要訓練我們手算、心算的能力,學習中還不能使用計算器,但生活中它可以又快又準地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復雜的計算問題。還有計算器上那些我現(xiàn)在看不懂的按鍵后面,還隱藏著許許多多數(shù)學的奧秘等著我去學習呢!

指導老師:朱小軍

數(shù)學要跟生活相聯(lián)系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尹天琪

今天,我做完了數(shù)學作業(yè),便拿給了爸爸看。爸爸看了,皺起了眉頭,說:“你再聯(lián)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那一道題是這樣的:一根長20分米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從今天這個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生活里就蘊藏著有趣的數(shù)學,數(shù)學是要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呀!

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指導老師:朱小軍

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李沁園

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要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 平行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在同一平面內(nèi)”;②“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兩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平面內(nèi)”是確定平行線的重要前提,因為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雖然不相交,但不一定是平行線。如教室中前后黑板的兩條邊,雖然延長后永不相交,但由于它們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所以他們不是平行線。另外,有些直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把它們延長后卻是相交的,這樣的兩條直線也不是平行線。

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個數(shù)學書數(shù)一數(shù),數(shù)學書上一共有多少對平行線(每對是兩條平行直線)。

2 . 平行線是指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guān)系。如上圖火柴盒中的a與c是兩條平行線,就應說直線a平行于直線b,或說直線b平行于直線a,而不能單獨地說直線a是平行線,直線b是平行線。

a

                   指導老師:朱小軍

連乘的簡便運算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周艷文

今天,我做完作業(yè),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shù)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只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號去掉,把數(shù)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shù)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指導老師:朱小軍

巧用高斯定律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羅景康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fā)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shù)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shù)的一半,最后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shù)第二個數(shù)正好等于最后一個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shù)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間的數(shù),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jié)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shù)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指導老師:朱小軍

恍然大悟

黃梅中心小學四(2)班 王心語

那天,朱老師叫我們做數(shù)學書上的習題,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shù)呢?因為朱老師在教這些內(nèi)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shù)。只要求出段數(shù),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shù)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后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shù),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shù)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后,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后來,朱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后面一段路,因此盞數(shù)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指導老師:朱小軍

第三篇: 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

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了

老師在教你做除法計算時,肯定強調(diào)過:0不能做除數(shù),這個算式是沒有結(jié)果的,這是為什么呢?當被除數(shù)不是0而除數(shù)是0時,比如:1÷0,2÷0,3÷0等,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那么1=0×( ),2=0×( ),3=0×( ),而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個非零的數(shù),此時商不存在,故0作除數(shù)無意義。
當被除數(shù)是0而除數(shù)也是0時,,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那么0=0×( ),而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是0,此時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數(shù)無意義。

再比如“2÷0”假如讓0作除數(shù),設(shè)2÷0=A,那么根據(jù)乘、除法互為逆運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數(shù)是不存在的,也就是這樣的A是不存在的,對0÷0怎么辦呢?同樣可以設(shè)0÷0=A,根據(jù)同樣的道理,0=B×0,在這個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當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因此0÷0等于多少還是不能確定,所以,0不能當作除數(shù)。

哦!現(xiàn)在我明白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了。

巧用運算規(guī)律

今天,數(shù)學老師教我們新的知識 ———運算律,它讓我們的計算更簡便。 晚上,我回到家,打開數(shù)學作業(yè),打開練習題滿眼都是讓我簡便計算的題目,我回憶起老師講的方法,于是,我開始在腦海里想第一題怎么寫,第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25×7×2,我想,25×14不是整十數(shù),這樣就不簡便,而25×2卻是整十數(shù),于是我先利用乘法交換律交換了7和2的位置,然后再把25×2用小括號括起來,寫在前面,再乘14,接著,我又往下看第二題,第二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8×25,我認為,8和25應該在一起乘,所以又利用乘法結(jié)合律把8×25用小括號括起來,3寫在(8×25)的前面,這樣就簡便多了。我再往下看,看到了25×16這道題,我就想,16可以分成4×4,而25×4正好是100,于是我就把25和4先相乘放,再乘4,這樣是不是簡便多了?

通過做這兩道小題目,我又學會了一個解題方法。做數(shù)學只要細心、肯動腦筋,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還是很有樂趣的!

數(shù)學的奧秘

今天,我們上數(shù)學課時,老師教我們學用計算器計算這一課。大家都樂翻了天,因為這不用自己計算。

在學習這課前,老師讓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在計算器上按自己最喜歡的數(shù)字,按9次,然后再除以1、3、5、7、8、9,我按了9個2,所以結(jié)果得18。我把結(jié)果告訴了歲老師,誰知,歲老師竟一口說出我按的是2。我覺得老師就是老師,非常聰明。于是我就想:老師怎么知道我按的是2呢?于是就隨便用了18除以9,結(jié)果還真是得2。然后我又用5、6、7、8試了一下,果然只要用所得的結(jié)果除以9,就是一開始所按的數(shù)字。于是我便告訴了歲老師,歲老師說我猜對了。我想:沒想到學數(shù)學竟然有這么多奧秘。

就游戲規(guī)則看,按了9個2后顯示的是222222222,它除以1、3、5、7、8、9絕對不可能得到18。至于學生后面用5、6、7、8是怎么試的,也沒看明白。

老師告訴我們,現(xiàn)在這個階段學習數(shù)學主要訓練我們手算、心算的能力,學習中還不能使用計算器,但生活中它可以又快又準地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復雜的計算問題。還有計算器上那些我現(xiàn)在看不懂的按鍵后面,還隱藏著許許多多數(shù)學的奧秘等著我去學習呢!

數(shù)學要跟生活相聯(lián)系

今天,我做完了數(shù)學作業(yè),便拿給了爸爸看。爸爸看了,皺起了眉頭,說:“你再聯(lián)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那一道題是這樣的:一根長20分米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從今天這個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生活里就蘊藏著有趣的數(shù)學,數(shù)學是要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呀!

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

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要正確理解平行線的意義,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 平行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在同一平面內(nèi)”;②“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兩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平面內(nèi)”是確定平行線的重要前提,因為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雖然不相交,但不一定是平行線。如教室中前后黑板的兩條邊,雖然延長后永不相交,但由于它們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所以他們不是平行線。另外,有些直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把它們延長后卻是相交的,這樣的兩條直線也不是平行線。

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個數(shù)學書數(shù)一數(shù),數(shù)學書上一共有多少對平行線(每對是兩條平行直線)。

2 . 平行線是指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guān)系。如上圖火柴盒中的a與c是兩條平行線,就應說直線a平行于直線b,或說直線b平行于直線a,而不能單獨地說直線a是平行線,直線b是平行線。

a

                   

連乘的簡便運算

今天,我做完作業(yè),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shù)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只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號去掉,把數(shù)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shù)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fā)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shù)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shù)的一半,最后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shù)第二個數(shù)正好等于最后一個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shù)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間的數(shù),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jié)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shù)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指導老師:

恍然大悟

那天,朱老師叫我們做數(shù)學書上的習題,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shù)呢?因為朱老師在教這些內(nèi)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shù)。只要求出段數(shù),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shù)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后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shù),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shù)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后,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后來,朱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后面一段路,因此盞數(shù)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指導老師:

第四篇: 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

端盤子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周妍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去飯店打臨時工,管理人員說只要我們洗完200個盤子就行了。我負責把那200個盤子端到媽媽身邊的箱子里,讓媽媽洗。再把洗干凈的盤子運回拿盤子的地方,放進干凈的箱子里。

我們先坐到一個地方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間想了一會,我一次能運4個盤子,走一個回合能運4×2=8(個)盤子,這也證明我運200個盤子,相當于200×2=400(個)盤子,我應該走400÷8=50(個)回合就能把盤子全部運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聽了連連夸獎我,說我真聰明。然后我們就開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個回合。哈哈,生活中到處是數(shù)學呀!

鬧鐘與角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穆文宣

在我的床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小鬧鐘。它的模樣十分俏皮可愛,我之所以如此鐘愛于它,不僅因為它每天按時提醒我起床,而且它還教會我許多數(shù)學知識。

一天,媽媽站在我的床頭,指著那只小鬧鐘,突然發(fā)難:“小宣,你知道時針每分鐘走幾度嗎?” “鬧鐘與角有什么破關(guān)系,鬼才知道!”我支吾著應付不了,卻心又不甘,“鬧鐘與角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詭辯。媽媽的神情有點不屑,她的舉動讓我多少有點難過。

凝視著平時非常喜歡的鬧鐘,我迷惑了。時針轉(zhuǎn)一圈不是12小時嗎,一圈豈不是360度,360度÷12小時=30度/小時,哦,1小時=60分鐘,時針每分鐘轉(zhuǎn)0.5度。“難得糊涂呀,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難倒了我!”我來到媽媽面前,得意地說:“0.5度!”媽媽望著我笑而不語。

其實,數(shù)學深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細心去挖掘,總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據(jù)木材

揚州市竹西小學 三(5)班 胡亮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

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我信心十足的答應了。外公說:“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鋸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shù)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shù)啊。”表哥笑了笑說:“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jié)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買一送一

四(1)班 張祥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潔廁液,我們來到賣潔廁液的貨臺前,媽媽看到有一瓶潔廁液是700克的,價格是17元5角。正當媽媽準備拿時,我又看到柜臺上有一種買一送一的潔廁液,價格是23元5角,而且兩瓶都是700克。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問我:“買哪一個才劃算呢?”我開動了一下小腦筋說“買一送一的劃算。”媽媽又問“:為什么呢?”“你看,我們?nèi)绻麊纹抠I的話,兩瓶需要:17.5+17.5=35(元),而買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們可以省下11.5元呢。”我開心地跟媽媽說道。媽媽拍著我的小腦袋夸獎道:“你真聰明。”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原來數(shù)學真有用啊!我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了。

手指的妙用

竹西小學四年級(1)班 韓文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離不開它。在幼兒園老師就教我們用手指認數(shù),那時候我們常常利用一雙手的十個手指來計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需要用它來計算簡單的加減法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些數(shù)學題目時還是會用到它,比如,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年月日”時,用它來幫我們記憶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數(shù)學》時,遇到一道題目:一個小孩在數(shù)手指,他按這樣的順序數(shù):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請問,第36個是哪個手指?一開始我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雙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題目的要求掰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個一定是無名指。但是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想,題目如果要求第360個手指是哪個手指,那該怎么辦呢?我想,這道題肯定是有規(guī)律的,是什么規(guī)律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起來。終于,我找到了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給編號,再看幾個是一次循環(huán),再用36除以一次循環(huán)的手指數(shù),余數(shù)是幾,就對應那個手指的編號;沒有余數(shù),就表示那個手指的編號等于除數(shù)。我在草稿紙上寫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無名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是8個手指一次循環(huán),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數(shù),是4,編號是4的是無名指。答案出來了,第36個是無名指。哈哈!這和我之前的實驗完全吻合。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一次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現(xiàn)了一次。

做完了這道題目,我不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還深深地體會到數(shù)學的魅力。其實,有些數(shù)學題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就一定會解出來的。

數(shù) 硬 幣

四(1)班 任欣妍

星期天,我休息媽媽也休息,我對媽媽說:“我們?nèi)コ匈I點東西吃吧,我餓了!”我拿出了儲錢罐,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拿錢了,我儲了許多錢,可以去超市買東西。”我把儲錢罐打開,我把錢放在桌子上,一個一個地數(shù)起了硬幣。我數(shù)了老半天,還沒數(shù)完,媽媽看見了便說:“女兒,別這樣數(shù),要是媽媽,兩分鐘就行了。”我說:“真的嗎?”媽媽先把一個硬幣放在桌子上,接著依次向上疊加,一共放了10個,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樣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幣也一列列排好。我數(shù)了一下,共疊了20列,還多5枚硬幣,哦!媽媽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幣。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超市吧!”媽媽說:“好呀!”我們來到超市,我對服務員阿姨說:“我買兩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幣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她連忙一個個地數(shù)了起來。旁邊另一位阿姨看見了說:“你這樣數(shù)太慢了,我來幫你。”說完,她把這些硬幣放在電子秤上面,讀數(shù)為1.025千克。阿姨說:“一枚硬幣重5克,這兒總共1025克,1025÷5=205,所以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說對嗎?我驚訝地說:“阿姨你太厲害了,比我媽媽還要棒!”我和媽媽高興地買完東西回家了!

用線段解決數(shù)學應用題

竹西小學四年級(5)班 鈕冬凱

在課堂上數(shù)學老師叫我們用線段法解決數(shù)學題目,一開始我還不能掌握其技巧。在老師不厭其煩的講解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用線段解決數(shù)學問題,不僅讓數(shù)學問題一目了然,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兄妹倆人共植樹18棵,哥哥植樹的棵樹 比妹妹的2倍少3棵,兄妹倆人各植樹多少棵?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哥哥植樹的棵樹再加上3棵那么就是妹妹植樹棵樹是2倍,哥哥的棵樹增加3棵18+3=21【棵】,正好是妹妹植樹棵數(shù)的【1+2】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妹妹植樹的棵樹,再求出哥哥的植樹的棵樹。

解: 18+3=21【棵】

妹妹: 21÷(2+1)=7【棵】

哥哥: 7×2-3=11【棵】或18-7=11【棵】

答:哥哥植樹11棵,妹妹植樹 7棵。

如果沒有圖形當然也可以解決這道數(shù)學題目,但是比較抽象難懂,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就清晰易懂了。

新開的面包店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一個面包店, 便走了過去。看見一個店牌上寫;因新開張,所以面包2元一個,買10送3,買20送5。媽媽和我走到里面,對我說;“你要買幾個。”我回答:“買5個吧!”媽媽又問:“你為什么買5個,不買10個,20個?”我回答說:“那是因為買5個的劃算。而買5個,分2份買,可以送4個面包,單獨買10個只能送3個。買20個,分4份買,可以送8個,而單獨買20個只能送5個。”媽媽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個小機靈鬼!”我自豪地說:“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說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數(shù)學是有用的。你看現(xiàn)在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國慶大減價

四年級(5)班 陳馨月

在10月1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大街上看到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其中,我找到一件粉色的公主裙,很漂亮,我就要媽媽給我買。走進店里一看,那個裙子原價218元,現(xiàn)價打5折是109元。媽媽看了看,但并沒有急著買,只是對我說:“我們再去別的店看看。”我和媽媽繼續(xù)往前走。在另一家店里,又看到那件裙子,原價316元,現(xiàn)價打4折126.4元。于是我們繼續(xù)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看見了那件同樣裙子,在這家店里打3折155.4元。為了買這件裙子,媽媽跟我跑了好幾家店,看了很多件,越往前走就越貴了,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家店花了109元買下那件粉色的公主裙。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同時也感到媽媽是一個懂得節(jié)省和會生活的人,我要向媽媽學習!

合理安排時間

四(5)黃菲菲 竹西小學

?中秋節(jié)的早晨六點半,媽媽就出去買菜了,等我起床的時候才八點鐘媽媽就已經(jīng)把菜收拾干凈下鍋了。

我揉揉眼睛????疑惑地堆媽媽說:“咦?媽媽你做事怎么這么快啊?不僅把雞、肉、蝦全部搞好,還把這么多的衣服也洗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媽媽笑著說:“其實合理地算好時間是很重要的,我7點買菜回到家,用了10分鐘把蝦洗干凈,再用油炸一下,接下來用20分鐘,分別把豬蹄和公雞洗干凈、過水,同時用小火煨在兩個不同的鍋里,剩下的30分鐘剛好把衣服洗干凈、晾起來。

哦……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數(shù)學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我以后也要把我的學習時間好好安排起來。

生活中的數(shù)學

四年級(1)班 周恬

生活是美好的,我迫不及待地 想看到長大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提到數(shù)學,我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為什么?正是我不愛動腦筋的原因。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數(shù)學的奧秘,今天我便體驗了一回。

呀!家里的水果又沒了,媽媽問我想吃什么水果,我說:“想吃冬棗。”我和媽媽便來到了水果店,走上前一看,有幾個筐都裝著冬棗,我想:每一筐都是滿滿的,為什么要分著擺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有幾種價格:一筐是八元一斤,另一筐是十元一斤,最后一筐是十五元一斤,看上去都一樣,仔細用手一捏,便知道了結(jié)果,有軟有硬,這便說明了棗子的新鮮程度是不一樣的。我便問媽媽:“我們該買哪種呢?”媽媽卻說:“你自己應該動腦想想,買哪種劃算呢?”我撓著頭,苦腦起來。我想:八元和十元只相差了兩元,而十元和十五元相差了五元,我就取中間的吧!十元一斤買兩斤只要二十元,十五元一斤買兩斤就要三十元,它們之間相差了十元,而這個十元就又可以買一斤十元一斤的棗,可它們之間最終的區(qū)別是價格最貴的大點,而八元一斤的不僅小,而且會有壞的摻雜在里面,口感都一樣,我最終覺得還是十元的劃算。因為我不僅吃到了口感新鮮的棗,而且還吃到了數(shù)量最多的棗。

這件事告訴了我,便宜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許它摻雜了商家的邪念。而最貴的不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達到了我們的所需,并且物美價廉,就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盲目消費喲!

算24點?

四(5)班?? 陳瑞杰?

今天晚上,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算24點吧,正好來考考你數(shù)學學得怎么樣?"規(guī)則是:用4個數(shù)字不論加減乘除,不能重復使用,最后得數(shù)是24就行了。媽媽給我出了三道題:1、2、3、6;1、1、1、8;5、5、2、2。

第一題,我低頭算了算,答案出來了,我高興地大喊:“媽媽,第一題我知道答案了!用2+3=5,5-1=4,4乘6等于24,對嗎?”媽媽高興地說:“很好,真棒!”

第二題,我看了看就知道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用1+1+1=3,3乘以8等于24。”媽媽聽了以后微笑著點了點頭。

第三題,這是我計算用時最長的一題,不過最后還是被我算出來了:5+5+2=12,12乘以2等于24。

這次媽媽出的題目都非常簡單,以后我一定要經(jīng)常算,以此來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

日元和人命幣的換算

竹西小學四(一)班 薛悠然

媽媽出國工作三年,一個月是80000日元。當時100日元可以兌換8.10元人民幣,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6480元人民幣。

有一天媽媽從日本打電話回家跟我說:“兒子,在家用錢節(jié)省一點,媽媽的工資很低。”我問道:“為什么,不是說工資很高嗎?”媽媽說:“現(xiàn)在日元下跌了,媽媽走時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xiàn)在是6.10元人民幣,你能算出媽媽的工資是不是很低?”

我明白了:原來100日元是8.10元人民幣,現(xiàn)在變成了6.10元人民幣,相對少了2元錢。這樣三年媽媽的工資少多少錢呢?原來是:80000÷100×8.1=8480(元),現(xiàn)在變成80000÷100×6.1=4880(元),8480-4880=3600(元)。如果這樣下來三年媽媽要少拿3600×12×3=129600(元),也難怪媽媽說工資太低,原來是日元下跌造成的!

還是用水杯喝水吧

竹西小學四(一)班 李嵐

開學以后,我們每天都從家里帶水到學校,因為水杯太重,常常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有的同學看到我們這副狼狽的樣子,就開導我們說:“傻瓜們,別用那么重的水杯了,去買礦泉水吧,不但方便,還不用背來背去。”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我們有點不相信,就花了一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礦泉水喝起來確實比從家?guī)У妮p了許多,可是不到半天就沒了,這讓我對同學們的說法產(chǎn)生了懷疑,就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一瓶礦泉水要一元錢,而一杯水,只要幾分錢,而且喝完了還可以再去倒。回到家,我對媽媽說了一下,媽媽說:“可只算了表面上的經(jīng)濟賬,那廢棄的瓶子給我們治理環(huán)境帶來的損失更是個驚人的數(shù)字。”我們來算算,一個人每天用一瓶水,全班一個星期就有50個人買,就是50×7=350(個),350個瓶子可以堆成小山了。我們一個班就有350個瓶子了,3全校、全市、乃至全國一年要產(chǎn)生多少廢棄的塑料瓶,我都不敢算下去了。

同學們快別天天買礦泉水了,從家?guī)劝桑∶刻鞄人赡艽_實重了點,但也鍛煉身體啊,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大家快點都行動起來吧!

親情數(shù)學題

四(一)湯慶穎

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一定還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吧?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父母,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呢?

有這樣一道親情數(shù)學題,它計算了從你在外地上班開始,你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你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外地上班,一年只在春節(jié)回家一次,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3天出門應酬,再除去吃飯睡覺、上街購物的時間,真正陪父母的時間父母的時間只有20小時。如果父母在你工作時55歲,如果上天眷顧他們活到85歲,在剩余的30年里,你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算,從你大學畢業(yè)(大約是23~24歲)在外地工作開始,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沒有想到會這么短吧?趁你先在還在家里,趕緊多做點家務,多多孝順父母,多多交流吧!不要到了以后再后悔哦!

推薦訪問: 四年級 數(shù)學 簡單

【關(guān)于生活與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四年級(精選范文4篇)】相關(guān)推薦

工作總結(jié)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