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指鄉村地區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即村落或鄉村聚落),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群居住,民風淳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美麗鄉村綠化效果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美麗鄉村綠化效果4篇
美麗鄉村創建先進市
富麗臨安
自然的美,是純凈的美;人文的美,是生活的美。正是這兩種美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生態、產業、文化相結合的現代化鄉村之美。
詩情和畫韻,是大自然對臨安慷慨的賦予;勤勞與智慧,是歷代人對臨安淳厚的鄉情。
臨安的“綠色家園、富麗山村”,美在環境,富在產業,樂在社區,活在文化。“茶香竹海,文武上田”、“董昌故里,水墨南莊”、“十里桃花溪”,不只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動情佳句,也成為了現代農民的生活追求。
文 仇歡
綠色新產業的富裕之路
雄踞江南,俯控吳越的天目山是臨安人民的驕傲,游臨安,必游天目山,已經成了臨安旅游的品牌和共識。天目山“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工程的完美呈現,為如火如荼的天目山旅游錦上添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旅游為導向,以美麗鄉村為契機,村美、家富、社興、人和的“美麗鄉村”,在天目山的森林中,浸潤著深厚自然和人文積淀,穩步向前。
為了促進天目村不斷發展致富,在臨安市農辦的牽頭幫助下,邀請了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專家,定期組織講授農家樂特色化經營等課程,培訓農家樂業主的經營水平;組建天目山農家樂產業協會,協調農家樂旅游村與景區景點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整合農家樂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在“綠色家園、富麗山村”建設中,“富”是“麗”的底色,各創建村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旅游主導型、文化主導型、生態主導型、綜合發展型”的新農村,突出竹林、山核桃林低產改造和香榧、楊桐柃木、茶葉、高山蔬菜、石斑魚等種養殖基地建設,以及規范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農家樂特色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創新之路。
無論是一個新產業的成形還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都需要豐富的產品與服務作為支撐。
農業方面,在做精做強竹筍、山核桃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扶持香榧、楊桐柃木等新興產業發展。兩年來創建村共實施山核桃生態化經營、退化竹園改造、設施水果和蔬菜、生態循環畜牧業等產業發展項目232個,補助資金4000多萬元。大力宣傳“香榧擴種”,用三年時間實現家家都種香榧樹、人人都有香榧樹的目標,目前已累計新種香榧98.5萬株。
工業方面,依托鎮、村工業平臺和集聚區,加快形成龍崗堅果炒貨、玲瓏宏渡電纜、藻溪閩塢輕紡等塊狀集聚的鄉村工業,大力發展農村來料加工業和現代家庭工業。位于龍崗鎮的西部工業功能區正在建設浙江省級農產品深加工特色園區,這將成為以山核桃為特色的中國堅果炒貨集散中心。
服務業方面,充分發揮生態旅游的龍頭作用,帶動特色餐飲業和休閑娛樂業發展,規范農家休閑旅游,培育發展農家樂等特色村。
通過實施綠色新產業提升工程,一產“接二連三”,臨安已經成為杭州西郊重要的“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農業總產值的年均增幅處于杭州地區各縣(市、區)的前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更加富足。新時期臨安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品牌正在確立,外界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影響面不斷擴大,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另外,臨安市農辦還將農村電子商務培育成為臨安經濟發展的新“藍?!?,有力帶動農業增收、農民增收和城鄉增麗。到2011年底,臨安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已形成10億元規模,其中山核桃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額達到6億元,為農民增加了1億元的純收入,并且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
綠色新社區的和諧之路
天還是這片天,山還是那座山,只是鄉村變了,生活美了。2010~2011年,臨安市共完成了14個精品村、14個特色村和10個杭州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的創建,村莊整治覆蓋面達到86.6%,宛如一顆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散落在綠野之上。
和諧之“興”要興在鄉村的社區,讓村民也享有社區公共服務。為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月亮橋村早在去年就投資150萬元建成了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圖書室、乒乓室、籃球場為一體的便民服務中心,并配備了音響、投影儀等音像設備,全天候向村民開放,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
沐浴著田園和森林氣息的鄉村,以“綠色家園、富麗山村”的嶄新姿態,實現了醫療、環衛、公交的城鄉一體化,標準化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健身休閑的小公園、文體廣場,都給村民們帶來了便利和歡樂?!胺瞻傩諜n案”錄入了全市15余萬戶農村家庭基本信息,建立了市、鎮、村三級聯動的信息管理平臺和民情“實時收集、定期分析、分級辦理”的服務機制,通過干部辦事檔案、組團式服務、民情熱線、村干部掛牌值班的方式,開辟了基層黨組織“為百姓解難題”的綠色通道。
在打造“社興”的征途上,臨安將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培育鄉鎮(街道)和村級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100家以上,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擔保服務。探索一條適合農民宅基地置換流轉和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新路子,以促進農村非農用地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據臨安市農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創建村通過項目實施、盤活資產等途徑,增強了自身“造血”功能。如楊岱村利用十余畝集體土地建造廠房、宿舍出租,每年有100萬元租金收入;閩塢村把20畝集體土地出讓給“山人行”金沙灣拓展基地,并把出讓所得60萬元資金投入到該基地經營中,每年獲得6萬多元的收益。在今年的創建村中,橫鑫村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1800畝黑李產業園和500畝蔬菜基地,月亮橋村引進了總投資2000萬元的天目溪漂流項目,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實力,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
綠色新文化的文明之路
古老的南平塔與秀峰塔,散發著濃濃的歷史韻味,它們不僅是雙塔村村名的由來,更是雙塔村悠久文化的見證者。隨著綠色新文化建設工程的推進,村兩委會充分研究了雙塔村的歷史文化背景,以雙塔為契機,在雙塔中學的文化氛圍感染下,大力發展并形成文化產業中心,提升雙塔村的人文品質。
生活用文化描述,有文藝作伴。雙塔村擁有自己的龍燈隊、排舞隊和腰鼓隊,這些樸實無華的農民藝術家們,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書寫著自己的精彩與歡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享受生活,體會人生。每個舒暢的夜晚,休閑廣場上都會響起動聽的音樂,每個節日慶典,舞臺上都會看到他們熱情的身影。
而雙塔村特有的“水南水燈節”,歷年來已成為這里一道富有特色的亮麗風景,也獲得了眾多旅客的良好口碑。
山水等生態元素是臨安得天獨厚的資源,臨安許許多多的美麗鄉村都如雙塔村一樣,文化成為每個地方的靈魂。
“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曾是農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農村文化的單調、乏味。如今已有了悄然變化:每逢節慶日或村里特殊的日子,你就能看到踩著民間鼓樂手敲打起的特有節奏,一匹匹造型別致的走馬燈歡快地奔跑著,這就是月亮橋村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馬燈表演。月亮橋村的馬燈隊是由本村舞蹈愛好者組成,他們用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吸引各地村民前來觀看,熱鬧的馬燈隊表演只是月亮橋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村兩委會把繁榮農村文化,促進鄉風文明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大資金扶持,相繼組建了舞蹈、農民體育運動隊等多支文體隊伍,并積極組織參加全鄉、全市的文體活動和比賽,為全村贏得了諸多榮譽。
如近年來月亮橋村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組建了馬燈隊、排舞隊和農民體育運動隊,積極參加鎮、市一級的文體活動和比賽。月亮橋村的馬燈隊是由該村20余位舞蹈愛好者組合而成,傳承發揚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馬燈表演,在各村巡回演出,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計劃生育的新政策。今年,在村兩委會支持下,馬燈表演更是推陳出新,越演越精彩。農閑時,隊員們總是有興趣圍在一處,興致勃勃地排演,相互切磋馬燈表演技藝。而為了給這些文藝苗子提供排練和表演的便利,該村分別在陳家、陸家、金塢三個自然村設立農民跳舞場所。此外還在各個自然村村民居住較為集中區域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為群眾健身娛樂提供了活動場地。
隨著綠色新文化建設工程的全面推進,臨安在一方面實施農民素質提高工程,每年培訓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農村實用人才1500名以上;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文明鄉風進萬家”活動,“和事佬”調解隊、“山里人”文藝隊和“志愿者”服務隊競展風采。以“兩堂五廊”為框架的“文化禮堂”,更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創舉,首批50個具備禮堂、學堂和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成就廊和藝術廊等多種功能的村級“文化大禮堂”,成為了廣大村民們的精神家園。還形成了上田村國術隊、錢王鋪村錢王歌舞合唱隊、天目村游客村民同樂晚會、南莊村秋收慶典、閩塢村文藝晚會等一批村級民俗文化品牌。村民們將在這里觸摸文化的根系、品嘗精神富有的甘甜。
1、汀溪鎮 廈門“綠肺”? 好山好水 森林覆蓋率68%以上,林地面積13.39萬畝;西源溪、半嶺溪、造水溪3條溪流匯貫大溪溪,流域覆蓋全鎮,還有供給50萬多人口的汀溪水庫;溫泉自然露頭點3處,有盛之鄉、翠豐、湯里、銀豐和大地銘祥五家溫泉企業……這說的就是生態資源優勢突出的廈門“綠肺”同安汀溪鎮了。 不僅如此,汀溪鎮自然文化資源也很豐富。有坐鎮北部門戶的廈門海拔最高的云頂峰(1175米);有宋代珠光瓷古窯址、朱熹遺跡文山石刻、宋元茶馬古道、隘頭村海絲古碼頭、閩南祖廟“押遷宮”、明代抗倭古堡、路下村褒美村的進士第和名人故居、褒美村的碗窯古大厝、畬族八卦殿、報恩寺以及散布汀溪山巒的古堡古寨等名勝古跡及遺存;有造水的“宋江陣”、前格“車鼓弄”、五峰 “嘉臘宴”等民俗文化遺產;更有造水村櫻花、汪前村荇后云頂山杜鵑花、五峰村梅花、前格村五色花田、古坑村三角梅、頂村村桃花等四季花海。 多年來,汀溪鎮致力于把三大保護區,即生態公益林、基本農田和飲用水源保護區覆蓋全境的束縛轉化為發展旅游集鎮的強大動力,確立了汀溪“生態、養生、旅游”的發展定位。2014年,汀溪鎮被確定為廈門市“百姓富·生態美”試點鎮,獲評國家級生態示范鄉鎮、省級“綠色鄉鎮”、省第五批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鄉鎮。 當前,汀溪鎮正在打造六大主題旅游集群,讓“走在汀溪”頗具看點:以頂村、堤內為代表的生態休閑特色游;以荏畬、西源為代表的青少年戶外體驗特色游;以褒美、古坑、路下為代表的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游;以隘頭為代表的溫泉養生特色游;以前格、半嶺為代表的森林峽谷與海絲文化特色游;以汪前、五峰、造水為代表的綠色工業和綠色農業特色游,都讓人游得盡興。 “樂在汀溪”名副其實。定期連年舉辦的浪漫櫻花節讓游客們不用遠赴島國就可以看到漫天飛花的景致,數以萬計游客慕名而來的溫泉季更是讓人欲罷不能,當然還有汀溪河道汽車越野賽、“巡城宴”、“芋頭節”、“茭白節”、宋江陣表演等活動,讓游客的休閑娛樂之旅更豐富。 “食在汀溪”引人流連忘返。盛之鄉的域外風情美食季、國鑫飯莊和褒溢香的水庫魚宴,獲評廈門美食地標的頂上人家、聽溪人家、前垵灣、五峰古堡、玉云山莊和紅心泉水山寨,還有褒美的芋頭、路下的生姜、荏畬的小米蕉、半嶺的竹筍、西源的四季豆、頂村的茭白,以及家家戶戶的土雞土鴨和各色土味特產,全都是實實在在的鄉村美食。 2、蓮花鎮 都市后花園 風光無限好 花鎮作為廈門市森林資源大鎮,鎮域面積196.4平方公里均為“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三大保護區所覆蓋,森林覆蓋率63%以上,大小溪、河溪、上陵溪、澳溪、荏畬溪5條溪流匯貫蓮花溪,流域覆蓋全鎮。生態資源優勢突出的蓮花鎮,是廈門名副其實的后花園。 蓮花鎮還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有坐落同安西北部門戶的大尖山、蓮花山、文山等;有朱熹太華巖、靈源、安樂村塔等題刻;有供奉客家保護神定光佛的銅缽巖、長沙墟古碼頭;有明代抗倭古堡、清代土樓群等古大厝;有太華巖、蓮峰巖、青云殿、水柳宮等;有小坪煲歌、蓮山大人信俗、送王船、踏火節等民俗文化遺產;更有蓮花山櫻花、白交祠杜鵑花、蓮花村蓮花、云洋村油菜花等四時花海。 綠水青山就是蓮花的金山銀山。蓮花鎮作為廈門市水資源、森林資源保護的鄉鎮,多年來致力于把三農(農村、農業、農民)的束縛轉化為發展鄉村旅游集鎮的驅動力,確立蓮花鎮“農業穩鎮、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的發展定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蓬勃發展。鎮域內已有麗田園、羅漢山兩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四星級森林人家、3A級景區金光湖;廈門十大最美鄉村西坑村、小坪村;廈門唯一供奉定光佛的寺廟——銅缽巖;“五位一體”建設的典范——軍營、白交祠村等景點。 目前,蓮花鎮已經形成以金光湖、野山谷、蓮花山、小坪森林公園等為代表的生態景區游,以羅漢山、銅缽巖、太華巖、佛心寺等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以云洋村、西坑村、軍營村、白交祠村等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游。 蓮花鎮目前已經形成兩條比較成熟的旅游線路:1、羅漢山文化產業園——佛心寺禪修中心——蓮花山——金光湖森林人家;2、銅缽巖——麗田園農家樂——文山——澳溪——小坪森林公園——野山谷——軍營、白交祠、西坑村等高山茶鄉。據了解,廈安高速在蓮花鎮的出口將分別位于美埔村和云洋村附近,建成通車后,從廈門大橋到蓮花鎮只要15分鐘。 “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在蓮花已經十分成熟。蓮花有云和山莊的鄉間小味、有內山野菜的泥土芬芳,佛心寺的素宴,有高山原生曉晴家宴,還有諸多特色餐飲店和遍布全鎮山村農戶農家樂的地道農家菜。 蓮花住宿有多樣化選擇:金光湖4星級森林人家的標房,羅漢山的禪修中心,以軍營村、白交祠村為代表的民宿,還有麗田園的“篝火水宿”。 在蓮花鎮區,有“蓮花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展示店和銷售點,包括內田村“金光湖”桔子、后埔村生姜、小坪村高山芥菜、云洋村手工面線、蔗內村米粉、西坑村巖蔥、軍營村佛手瓜等。 3、竹壩華僑經濟開發區 人文資源豐富 南洋風情濃郁 竹壩華僑經濟開發區,素有同安“小聯合國”之稱,這里居住著來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八個國家的5000多名歸僑。歸僑們帶來異國的風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斕服飾、風土人情,獨特的充滿異域風情的生產和生活文化,形成了廈門唯一的東南亞人文旅游資源。 2006年,竹壩華僑經濟開發區開始致力于打造全國唯一以“南洋風情”為主題的旅游景區,景區建設以南洋文化為主導,南洋風貌建筑為載體,以南洋美食為特色。2010年,再次明確竹壩景區建設以南洋風情為主題,凸現現代農業觀光、溫泉休閑度假、戶外康體運動三大特色。經過幾年來的開發建設,竹壩景區先后被評為“福建省農業旅游示范點”、“2009年廈門十大最美鄉村”、“廈門市十佳休閑好去處”、“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南洋建筑、南洋美食、南洋服飾、南洋舞蹈等,這里呈現著濃郁的南洋風情。歸僑們將這些獨特的充滿異域風情的生產和生活文化融入到當地并已建成多家飯店,日接待能力已達一千多人。另外開發區內特色旅游商品眾多,既有果酒、果醋、米酒、桂圓酒等特色酒類,又有各色名優熱帶蔬果、南洋菜和糕點可供游客品嘗、選購。 游客在這里,不用走出國門就能欣賞到具有異域特色的南洋風情,可以到南洋會館,體驗南瓜樂園、玉米樂園和親子樂園等趣味無窮的樂園;可以到芳都楊桃園品嘗香甜多汁的大楊桃……南洋風情度假區還將生態與生產、觀賞與休閑、農俗特色活動與山水娛樂為一體,向游客展現竹壩生態旅游獨具特色的魅力。 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環境,景區于2014年4月開工建設自景區獅魚門起,經意豐休閑山莊、豪生美廬、芳都觀光果園、百味宮、窯窯樂烤地瓜、煌萍茶花園、百利種苗基地,再回到景區獅魚門的一條閉合的環景區一圈的自行車道,供游客騎行自行車自由的在各個景點之間游玩。 4、美埔村 羅漢山禪音繚繞 采摘園碩果累累 綠水潺潺,青山環繞,叢林郁郁,這就是同安蓮花鎮羅漢山景區的旖旎風光,位于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廟山自然村青山巖,方圓數千畝,靈山秀水,風光旖旎,利用自然生態基石,綠化植被生態,以山體做碑林,各界名流題字刻石。集自然生態、傳統文化、旅游度假為一體。 在同安第三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羅漢山景區的示范和帶動下,蓮花鎮美埔村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近年得到巨大發展,成為廈門市民及周邊地區居民休閑的熱門去處。 位于同安區西北部地區山區地帶的美埔村,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十分豐富。 羅漢山是美埔村最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作為大型文化旅游休閑區,羅漢山設有禪音空間、大雄寶殿、龍門、紫竹林、藥師殿、三寶殿、媽祖廟、中國一廊、關帝廟、法堂與羅漢塔、閩南第一“地藏王殿”、財神殿等佛文化景觀,更設有書法長廊、樹德樓餐廳、老知青家園餐廳、三畝地綠色生態火鍋餐廳、游泳池、鄉村俱樂部KTV及羅漢山影音空間等娛樂項目,讓廣大游客在體驗禪文化的同時能夠在鄉村原生態下放松地游玩。 集休閑與娛樂于一身的特色采摘園則是美埔村的另一個旅游去處。經過了兩年的精心培育,美埔村建成了100多畝的葡萄采摘園。美埔村氣候條件優越,使美埔村的果、疏種植產量、品質得以保證。葡萄園碩果累累,夏黑、巨玫瑰、桂花香、美人指等多個品種的優質葡萄吸引了好多游客。 以羅漢山景點為主,各種自主采摘園為輔,美埔村積極打造特色旅游,開展各種特色旅游活動,如“‘執善心,筑大業’文化節千人善行”活動、“游山、悟禪、吃火鍋”、自主采摘等活動。 近年來,美埔村的旅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吃住在美埔村,感受禪音繚繞與鄉野村趣,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周末選擇。美埔村轄區內包含羅漢山景區,共有農家餐館8家,全村共有餐位1200位以上,民宿客房數達到500間。菜品主要以閩南特色的家常菜為主,如“同安封肉”“芥菜飯”“鴨肉湯”“土雞湯”等等,種植業主要有蔬菜、水稻、龍眼、芭樂、草莓、葡萄等。 5、云洋村 麗田園休閑農莊 每年吸引數萬客 自然風景秀麗的云洋村,擁有一條獨具特色的蓮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線路,僅麗田園休閑農莊每年就吸引數萬游客,傳承百年技藝的手工面線也具有較大知名度,依托豐厚的人文生態資源,云洋村全力打造成為廈門的后花園。 麗田園休閑農莊,距同安城區8公里,省道206線穿村而過。這里翠竹繞岸,農舍點綴,獨木橋橫,稻穗搖曳,農夫荷鋤,牧童戲水,風光俊朗清逸,極富閩南田園氣息。農莊內有世外竹園、原始生態林、百花園、植物生態走廊、閩南小漓江、婚紗攝影園、農家集市、農耕文化園、跑馬場、閩南古民居等10多個旅游觀光景點;同時,新概念旅游項目也正式上線,建有項目共計27項,現平均每個周末、節假日,觀光游玩人數可達數千人。 銅缽巖,現存有南宋紹興辛巳年(1161年)重修、開禧乙丑年(1205年)雕造石像供奉及清光緒壬辰年(1892年)重修的石碑。1205年石碑為廈門地區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佛教造像題刻。銅缽巖奉祀觀音、定光和昭應三尊菩薩,正在興建的銅缽巖寺更讓這一古跡增添景致,還將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平臺,并將成為各界人士和文人騷客的創作基地。 文山,位于蓮花鎮云洋村后洋社后。文山原稱“三臺山、福鵬山”,因朱熹游蓮花山從澳內下山時,遙見此山風景絢麗、文峰鐘秀,便改名稱為“文山”,并留字刻石于峰頂。文山半山腰有燈火寨,寨高329米,植被茂盛,山坡隨處可見桃金娘、野菊花、黃梔子。遠觀燈火寨,孤峰聳立,巍巍峨峨,山頂有如刀削般平整,幾棵古樹虛若晃影。登上寨頂,視野開闊,風光無限。山頂現存一明代抗倭古寨及城墻遺址,是中華民族抗擊倭寇偉大壯舉的實物史料。 云洋村獨具一格的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也是村里的一大特色,村內現已建成農家樂15家,建筑物結構完好,布局基本合理,具有鄉村風情和地方民俗特色。農家樂間接帶動了村內服務業以及特色農業的發展,僅麗田園農家樂就為當地村民增加100多個就業崗位。特色餐館5家以上,餐位數200個以上,就餐環境整潔、衛生,餐館裝飾體現當地風格,并提供以當地特色食材為主的菜品。旅游購物場所布局合理,能提供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并陳列有序。 6、前格村 百畝花海綻放 千年古道悠悠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一片金燦燦的花海打破了同安區前格村的寧靜,漫山遍野的菊花齊齊開放。繼今年春季的油菜花之后,汀溪鎮前格村的百畝花海再次迎來了成群的游客。 前格村內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空氣質量常年領跑廈門各轄區。5000多畝原始森林環繞村莊四周,物種豐富、植被茂盛,不僅是一座天然氧吧,也是自然科普教育基地。 正在完善的前格森林公園內,長達2公里的原生態峽谷坐落其間,水流潺潺,綠樹成蔭,更有鬼斧神工的風動石,匠心獨運的石拱橋,無不令人感慨大自然的神秘杰作。村莊森林以馬尾松、南洋杉、建柏等為主要植被樹種,一眼望去成片綠色,視覺上給人以十足自然感。村內綠植覆蓋豐富,修整美觀,更多村口綠化帶正在修繕;村內河湖未經人工開采,水質良好無污染,保有天然景觀效果。 讓前格聞名十里八鄉的可不僅僅是它的自然風光。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嶺自然村山中,保存一段宋代始建的蜿蜒古道,因古時借助驢騾等牲畜馱運物資,故被稱為“茶馬古道”。現存古道長五里,是廈門地區保留最為完整的“茶馬古道”。古道以不規則石塊鋪設,寬度一兩米。古道向北通往安溪、南安,向南抵達同安縣城。同安母親河西溪上游的草仔市碼頭,正是這條古道水陸聯運的銜接點。山區生產的山貨,用馬馱人挑,走這條山路到草仔市碼頭裝船,然后出海沿海上絲綢之路銷往各地。這條茶馬古道,是研究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交流互補的實物資料,被同安區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前格村堅持生態優先、生態和經濟雙贏、保護與建設并舉的綠化方針。根據本村傳統建筑的特點,擬對舊房裸房外墻采取個性化裝飾或統一簡易裝飾,盡力保留古跡古墻,突顯地域特色,形成整體風貌和地域特色,打造“一村一韻”、“一村一景”,體現鄉村風格和地域特色。旅游要素齊全,旅游項目豐富,重點凸顯特色“海絲”主題鄉村生態旅游,優化茶馬古道古文化建置,建立起自然生態休憩、歷史民俗尋根、農家樂體驗、特色美食品嘗、相關紀念品等一系列的配套旅游項目。 7、溪林村 “三美村”游客云集 村里辦起國學講堂 這兩年,溪林村這個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后,深入貫徹共同締造理念的溪林村,從遠近聞名的“豬糞臭、水溝臭、名聲臭”的“三臭村”變成了“山美、景美、人美”的“三美村”。如今的溪林村,豬圈變綠地,豬槽變花盆,廣場有學問,村中有花海,村內有國學講堂,村內外環境、設施、服務活動均得到有力提升,成為具有閩南特色的鄉村旅游休閑式村莊,吸引了不少游客。 來到溪林,入村就是數百米長的孝德路,24座雕像記錄著《二十四孝》的故事;立體路標一目了然又時尚、美觀、大方;走馬人、上院、林窯里三個自然村分別矗立著別具特色的雕塑;過去新村部右側兩塘豬糞豬尿池搖身一變成了溪林文化廣場。行走在寬闊的馬路上,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村莊干凈整潔、綠化賞心悅目。溪林村還是個有文化的地方?,F在溪林的男人普遍外出打工,婦女則在家務農,村里就組織小孩講國學、誦經典與中老年大媽掃盲班相結合,開辦了國學講堂。村里還有一個日晷廣場,可以學習了解古代計時法。 有美麗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財氣。在實現臭變美之后,溪林村正在發生著由美及富的蛻變。而其中的關鍵,就是發展鄉村旅游。 在各級部門的指導下,溪林村結合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引導村民積極推進美麗水鄉、百畝花海、生態養殖等富民強村項目,努力打造“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綠地”、“田間資源是公園、田間步道變綠道”的閩南特色鄉村與特色游覽景點,開展特色旅游活動,形成精品旅游路線。 在此基礎上,2015年,溪林村成功舉辦“尋美溪林”讀者體驗活動、2015最美溪林親子樂活節、花漾同安之2015同安溪林生態文明趕圩節等多場大型活動。2015年3月、4月,溪林村以百畝油菜花、地道農家飯、農家集市為特色的鄉村生態游,平均每天吸引游客達1000余人,“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休閑旅游產業鏈初具雛形。 8、荏畬村 蝴蝶谷流水潺潺 荏畬村古意新韻 荏畬村古為畬族人聚居的村落,有著悠久的畬族民俗文化傳統。村莊歷史人文資源豐富,有供奉盤瓠王和神農氏的明代寶應殿,有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獵王廟,還有進寶殿、長慶堂和環村群山中多處古寨遺址。 最讓游客們流連忘返的卻是荏畬村神秘而美麗的蝴蝶谷。每當節假日,慕名而來的游客總是絡繹不絕。曾有游客評價蝴蝶谷是“一個集同安的美、絕、險、奇于一身的地方”。 蝴蝶谷的盡頭,一道道清亮的溪水從半空中飄落而下,輕輕擊落在山澗的巖石上。往東北方向,還有9個連環瀑布,場面十分壯觀。而從瀑布腳下往西北方向走,則有另外的9個瀑布和22個龍潭,其中又有“仙女池”、“止步崖”、“曲徑通幽”等景點。當中一道落差足有60多米的瀑布,更顯得氣勢宏大。蝴蝶谷沿途有不少蕨類、山芋、山棕等植物,讓人賞心悅目。在更遠的山上,一處數十級的天然石梯,讓人拍案驚奇。 平整的道路,清新的空氣,沿著荏畬村蜿蜒的村道來一場騎行也是不錯的選擇。何曉君酷愛騎行,一周騎行兩次,從同安城區騎到荏畬來再返回去,風雨無阻已經三年多了。他告訴記者,從城區到荏畬來回差不多30公里,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風景,讓整個人都清爽起來。 耕田采摘,觀光百畝油菜花或者攝影寫生,都是不能錯過的精彩體驗。當前,荏畬村主打精品鄉村旅游線路,以在建的青少年學生拓展基地項目為依托,以八卦殿為中心,塑造一條以“溯溪為主、廟為襯托”的溯溪懷古登山健身的田園野趣線路,將青少年學生拓展基地、荏畬溪(獵蛇溪)、古廟與蝴蝶谷連成一線,輻射金瓜寨、石鼓寨等景點。 目前,荏畬村已經擁有農家樂民宿8家。民宿均以荏畬村民房、村民自建房改造而來,富有鄉村農家特色。荏畬村農家樂主打特色小吃、鴨肉飯、鴨肉湯、土雞湯、農家菜等一系列特色餐飲,更有小米蕉、金線蓮、鐵皮石斛、芋頭、蜂蜜、豆腐、炸棗、芥菜干等當地特色產品可供游客們購買。
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
開展鄉村綠化美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鄉村綠化美化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鄉村綠化美化發展還很不平衡,一些地區還存在鄉村綠化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與農民群眾期盼的優美生態環境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鄉村生態建設的突出短板。為進一步加快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不斷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積極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搿H尕瀼攸h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目標,全面保護鄉村綠化成果,持續增加鄉村綠化總量,著力提升鄉村綠化美化質量,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努力建設“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據鄉村地理位置、自然稟賦、生態環境狀況、產業發展需求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瞄準鄉村綠化突出短板,一村一策,缺什么補什么。避免發展模式趨同化、建設標準“一刀切”。
.保護優先、留住鄉愁。保護鄉村地形地貌、水系水體、林草植被等自然生態資源,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注重鄉土味道,保護鄉情美景,維護自然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綜合提升鄉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風貌,突出鄉村特色和田園風光。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充分考慮鄉村發展基礎,尊重村民意愿,按照鄉村建設規律,先易后難、先點后面,分步有序推進鄉村綠化美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科學合理確定鄉村綠化美化的目標、重點、任務和標準。
.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堅持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以村為單位組織實施,動員村民自己動手,自覺投身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調控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鄉村綠化美化。
?。ㄈ┬袆幽繕?。到年,建成個特色鮮明、美麗宜居的國家森林鄉村和一批地方森林鄉村,建設一批全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縣,鄉村綠化美化持續推進,森林鄉村建設扎實開展,鄉村自然生態得到有效保護,綠化總量持續增加,生態系統質量不斷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二、行動內容
(一)保護鄉村自然生態。結合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跡等保護,依據地形地貌,加強護村林、風水林、景觀林保護,促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加強鄉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觀、小微濕地等自然生境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全面保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對古樹名木、風水林、珍貴樹種等進行掛牌保護。對瀕危和長勢衰弱的古樹名木,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工作。發揮生態護林員、草原管護員的巡護作用,落實巡護責任,抓好林草火源監管和重大病蟲害災情報告,及時組織除治,減少災害損失。
(二)增加鄉村生態綠量。因地制宜開展環村林、護路林、護岸林、風景林、游憩林、康養林、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林網等建設。推進鄉村綠道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托地形地貌,將農田、果園、山地、森林、草原、濕地、古村、遺址等特色景觀聯成一體,構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豐富、景觀多樣的鄉村綠道網。開展鄉村裸露山體、采石取土創面、礦山廢棄地、重金屬污染地等綠化美化。利用邊角地、空閑地、撂荒地、拆違地等,開展村莊綠化美化,建設一批供村民休閑娛樂的小微綠化公園、公共綠地。開展庭院綠化,見縫插綠,有條件的可開展立體綠化,喬、灌、草、花、藤多層次綠化,提升庭院綠化水平。慎用外來樹種集中連片造林,鼓勵使用鄉土樹種開展鄉村綠化美化,防止“奢侈化、媚外化”等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做法。
(三)提升鄉村綠化質量。要科學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堅持以水定綠、適地適樹。積極推廣使用良種壯苗,優先使用保障性苗圃培育的苗木開展鄉村綠化。重視種源和遺傳品質,造林用種用苗必須具備“兩證一簽”。做好綠化苗木供需銜接,避免長距離調運種苗。鼓勵營造混交林。加強造林后期管護,確保成活成林見效。對村莊周邊缺株斷帶、林相殘破的河流公路兩側林帶、環村林帶、農田林網等進行補植修護,構建完整的村莊森林防護屏障。對生長不良、防護功能低下的退化防護林,實施修復改造,提升防護林網功能質量。對成過熟林、枯死林木進行更新改造,優化防護林網結構,提升防護林網、林帶生態功能。對鄉村范圍內的中幼齡林,及時進行撫育間伐,利用林間空地補植鄉土珍貴樹種,促進天然更新,優化森林結構,培育健康穩定的多功能森林,構建優美森林生態景觀,讓廣大人民群眾親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ㄋ模┌l展綠色生態產業。將鄉村綠化美化與林草產業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培育林草產業品牌,提升林草產業品質,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鄉村林草產業振興,實現林草產業富民。做好“特”字文章,結合地方傳統習慣,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珍貴樹種用材林及干鮮果、中藥材、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推廣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林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依托鄉村綠色生態資源,用好古村落民居、民俗風情、名人古跡、古樹名木、鄉村綠道等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大力發展森林觀光、林果采摘、森林康養、森林人家、鄉村民宿等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項目,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三、推進實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省級行動方案,指導鄉村綠化美化工作。各縣(含市、區、旗,下同)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摸清底數、梳理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明確縣域內鄉村綠化美化的內容、任務、標準,將任務落實到行政村,并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工作臺賬,明確專人負責。
(二)加強宣傳發動。各地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的重大意義,推廣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利用生態科普欄等形式,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解讀鄉村振興政策,提高村民知曉度和參與度,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典型示范。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啟動開展國家森林鄉村、鄉村綠化美化示范縣建設工作。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地方森林鄉村建設。通過試點示范,總結提煉出一批鄉村綠化美化成功經驗,形成一批能復制、可學習、可推廣的成熟技術、建設方式和管護機制。
?。ㄋ模┏掷m穩步推進。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改善提升村容村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既是當前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分階段部署、分年度實施,扎實推進、久久為功。各地要針對突出問題,結合本地實際和傳統習俗,根據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林草產業發展需要,由易到難、有序推進,推動鄉村綠化美化工作常態化。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科學節儉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自然條件好、氣候條件適宜、樹種資源豐富的地區,要加快鄉村綠化美化進程。有條件的地方要著力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創建更多美麗宜居的森林鄉村。干旱地區要堅持以水定綠、量水而行,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科學確定林草比重,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逐步提高生態宜居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措施,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統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各項任務。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發揮好牽頭部門的作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對鄉村綠化美化工作開展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的縣進行通報表揚,重點宣傳。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加強政策支持和督促指導??h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ǘ娀熑温鋵?。完善“中央部署、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抓實施”的工作機制??h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促請黨委政府將鄉村綠化美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評價考核范圍;落實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分工和責任清單。指導鄉鎮黨委政府負責轄區的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和督導檢查。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委會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確保鄉村綠化美化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ㄈ┩晟普邫C制。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年中央號文件精神,加大各類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鄉村綠化美化。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相關政策,結合現有林草工程,通過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先造后補、籌資籌勞、以工代賑等形式,引導支持村集體和農民自主實施鄉村綠化美化。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成果共建共享,鼓勵各地依托鄉村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等項目,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綠化美化。
?。ㄋ模┐_保建設成效。引導和鼓勵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人員下鄉指導編制鄉村綠化美化規劃設計,以建立科技示范點、技術承包、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形式,加強鄉村綠化美化技術指導服務,提高鄉村綠化美化成效。弘揚生態文明新風,制定完善鄉規民約,樹立良好的村風村貌、家風家訓,營造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提高村民生態保護意識,鞏固鄉村綠化美化成果。
美麗鄉村美麗鄉村的85個指標
作者:;
作者機構:;
來源:齊魯周刊
ISSN:1674-960X
年:2016
卷:000
期:018
頁碼:P.6-6
頁數:1
中圖分類:F320.3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鄉村建設;標準評價;生態文明;信息發布會;山東省;標準內容;地方標準;新華網
摘要:新華網山東頻道5月6日訊5月5日,山東省質監局組織召開信息發布會,向全省發布《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地方標準評價部分,并就標準內容進行解讀。今年1月1日起,標準正式實施。如今這一地方標準的評價部分也已出爐,設計了85個具體指標,明確了山東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在總體方向和基本要求。
推薦訪問: 鄉村 綠化 效果上一篇: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論文集合5篇
下一篇:生活中的數學論文2000字四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