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生讀英雄模范人物體會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小學生讀英雄模范人物體會2篇
胡迎建:試論詩詞如何歌頌英雄模范人物
詩詞題材分類,多分為感時、田園、山水、遣興、哲理、詠懷、詠物等,殊少以人物贊歌列為一類,說明此類題材的詩不多,也不好寫。文革與文革以前,舊體詩詞極少這一類作品。新時期以來,詠贊革命烈士、抗戰英杰的詩多起來了,但詠贊當代人物詩不多,歌頌當代英雄模范詩更是少之又少。幸好中華詩詞等刊物辟有“七彩人生”欄目,選有詠人之作,從不同角度呈現人物的活動,但歌頌英雄模范的詩還是不多見。有人認為,詩詞以寫景抒情見長,不應去跨界追求寫社會重大事件、新聞熱點,如此說來,當代英雄模范人物,有不少牽涉到社會重大事件,值不值得我們去著力表現。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郭國昌教授對此持不同看法,他雖然承認“新世紀以來,舊體詩詞的創作日漸興盛,成為當前詩歌創作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又認為:就舊體詩詞創作來說,“詩言志”的主張明確地指出了古典詩詞的專注內心、感物興懷、寄情山水的獨特審美功能。面對當代中國文學媒介多樣化的背景,在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等不同文類所承擔的文學功能相對明確的前提下,過于放大舊體詩詞功能發揮的文學功能不但無助于舊體詩詞創作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損于舊體詩詞作品的自身完美。如果說當下的舊體詩詞創作能夠在展現知識分子的精神嬗變和反思人類共同的精神困境方面更展現其獨特性的話,那么舊體詩詞創作者就不應當過于注重對重大社會事件、新聞熱點問題的表現。與小說和報告文學等現代文類相比,作為傳統文類的舊體詩詞顯然存在著先天的不足,舊體詩詞創作者在文學功能上的有意跨界追求,反而使當前的舊體詩詞創作陷入了無法逆轉的困局。①簡而言之,他的觀點是,舊體詩詞主要是展現知識分子的精神嬗變和反思人類共同的精神困境,注重于專注內心、感物興懷、寄情山水,對于重大社會事件、新聞熱點問題的創作,應讓步于小說與報告文學甚至是新詩。雖然這里未點到新詩,但這篇論文的立論點是:“五四新文學革命以后,古典詩詞作為一種文體因其超越性固然可以繼續存在,但只能居于詩歌創作的邊緣地位。即便在當下,舊體詩詞也難以占據詩歌創作的中心。如果說古典詩詞在晚清以前能夠取得后人難以企及的輝煌成就的話,那么五四新文學革命以后詩歌創作的核心只能是自由詩體。”對此,我的看法是,詩詞固然以抒情言志為主,但同樣可以寫重大社會事件、新聞熱點。詩詞可以發揮其迅捷、凝煉、簡要的特點,在較短時間內反映社會事件、新聞熱點,自然也包括重要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出現的英雄模范人物。試想,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飛船上天,詩詞最能夠及時反映并謳歌涌現出來的英杰,并有最早的鼓動性。若要說“先天的不足”,則在于情節的曲折、對話與心理的描繪,有可能不如小說與報告文學,但決非陷入了什么“無法逆轉的困局”。如果中華詩詞不寫社會重大事件,不寫英雄模范人物,那才是真是自甘邊緣化。只是要寫好,則①郭國昌回歸審美:舊體詩詞創作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5月15日版非朝夕之功,要花大氣力來琢磨。詩詞能手有必要吸收小說、新詩與報告文學的一些長處,同時又要向傳統詩詞學習。新文學革命之后,固然舊體詩詞一度處于邊緣地位,但在抗戰爆發之后的八年,得到復興并成為二十世紀舊體詩的高峰期,重新引起世人的注目。它是以眾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乃至無數的英烈為題材的,換言之,恰恰是由于有這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為描寫內容而構成抗戰詩詞的主要內容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再如,魯迅、毛澤東詩詞,也有不少是寫了重大社會事件并有著深遠影響的。我認為,新文學運動之后詩歌創作并無什么核心,而是自由體新詩與舊體詩并存的多元化時代,只是當時大眾接受的、欣賞的是新詩,新詩占了上風,而舊體詩依然為文人所喜愛,并在較小圈子內流傳。“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現在似乎反過來了。中國詩史,寫重大事件、歌頌人物的傳統在中國詩史上不絕如縷,詩經中有些篇章是贊美賢相尹吉甫的功績。詩圣杜甫寫有蜀相武侯祠等,贊頌名相諸葛亮諸將五首第五首,追思嚴武鎮蜀才略。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都是以刻劃人物、反映社會事件為主。古代詩詞中還有不少贈詩、挽詩也是以詠贊人物為主。即如元代湖南攸縣詩人馮子振,有贈鐵腳劉道人題趙鷗波高士圖題趙仲穆臨李伯時鳳頭驄圖等。不過,前人詩詞中,似乎詠高士隱逸之作多,寫英雄人物的詩也不多見。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當代英雄、模范,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人物,不僅要大力提倡詩人詞家謳歌時代人物,而且理應加強研討。全國第26屆中華詩詞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書籍出版社版)中,收有萬拴成激濁揚清的歷史使命———用詩詞歌頌當代英雄人物一文,論及四點:細節描繪,散點透視,特寫鏡頭,倒敘用典,所舉例均是他的詩詞,不免于偏。作者有創作實踐,有理論探討,在這方面的努力值得敬重。同一集收有劉豐田從兩次以雷鋒為主題的詩歌大賽看傳統詩詞如何歌頌當代英模人物,其觀點是:一、善于捕捉當代英模人物的閃光點二、注重個性化的細節描寫三、傳神的外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觀點均非常正確,但所舉例卻有不少水平低下的詩,諸如:“助人為樂致謁誠”,“萬民仰止學英杰”,“余熱余光顯神奇”,“忠孝兩全實不易”,此類套話熟語、概念化、口號化的詞語不少,距精品力作有相當距離,況所舉例還有不少是新詩。今年全國第三十屆中華詩詞研討會論文征集有“如何生動形象歌頌當代英雄模范人物”這一重要議題。這類詩值得大力提倡去寫,要寫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有利于扶持正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以“華夏詩詞獎”四屆獲獎作品集來分析,四大冊,每一冊都有二三百首詩,但以人物為題材的詩詞不多,而且在為數不多的詠贊詩中,緬懷前人的詩居多數。還有一些詠當代人的詩,但有的是寫類型人物、行業人物,如中秋寫給紅其拉甫邊防哨所官兵城市美容師詠農民工〔正宮叨叨令〕留守妻子愛恨歌贊農村科技特派員贊鄉村郵遞員鷓鴣天修鞋工雪山哨兵路燈維修工采茶姑娘丹巴女,寫的是平凡人物的閃光處、某方面風采,所詠對象未出現姓名。詠當代英雄模范有名有姓的作品大致如下:第一集有:熔基贊米菩薩歌—寫在袁隆平研究雜交稻四十周年前夕(第6頁)、我國登山隊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第166頁)子夜歌為我國健兒在奧運會上的勝利喝彩(第123頁)第二集有全國道德模范贊—文花枝(第109頁)、英雄贊(第123頁)分詠瞿永安、邱光華等五位勇士、張家春、許中政,臨江仙英雄飛行員李劍英第三集詠贊當代英雄模范的有沁園春電力線路工之歌(第68頁)、鷓鴣天抗震救災前線女警蔣小娟(第202頁),〔大石調〕青杏子贊奧運火炬手金晶(套數)(第221頁)詠贊英雄群體組詩有抗震英雄組詩(第93頁)、贊蘭州軍區給水團(第105頁)第四集有八聲甘州悼孔繁森(第12頁)、大漠魂—獻給西部治沙人(第26頁)、西江月女測繪兵(第38頁)、鷓鴣天大學生村官(第34頁)、歌王歌(第46頁)、楊永年之歌(第78頁)、行香子悼八位維和英烈(第158頁)、沁園春參觀鐵人紀念館(第169頁)、詠當代雷鋒郭明義(第179頁)、滿江紅頌公安干警(第181頁)、傳承引—獻給雷鋒傳人郭明義。這其中,有的出自詩詞名家、耆宿之手,有意為天下倡,譬如程光銳寫了八聲甘州悼孔繁森劉征老寫了英雄贊,分詠在四川北川、汶川縣大地震中赴難的瞿永安、邱光華等五位勇士以及張家春、許中政。這些詩詞作品體現了作者力求反映當代社會生活、重大事件、為優秀人物、英雄模范寫真的努力。內容豐富,涉及各個層面,除少數作品較優秀外,存在粗糙淺薄的毛病。以下分三方面談談我的看法。一、力求寫出人物的形、神、態
前面提到的萬拴成、劉豐田兩文,均論及細節的描寫,這的確說到了此類題材的關鍵所在,大凡具體則易見生動,具體落實在細節上,甚至要具體入微方見妙,才有趣。寫景抒情詩的對象是景物,寫人物詩的對象是人物,要盡力描繪人物的形貌、神情,態則包括形、神兩方面。在此不妨引用李桂榮中國寫人學:敘事學的并蒂之蓮一文中所說:從理論上講,在以往“形神”相對論之外,中國寫人理論還有一個“態”范疇,在戲曲與小說評點中,人們不僅經常拿“形”層面的“體態”、“容態”、“姿態”、“儀態”、“聲態”以及“神”層面的“情態”“意態”“神態”“媚態”“嬌態”等相關術語來評論人物的表象及其風韻神情,而且還經常以“取態”、“有態”、“得態”、“盡態”等相關術語來評論寫人途徑及寫人境界。“形”“神”“態”三大范疇便三位一體地成為“中國寫人學”建構的理論臺柱。①此文所論及的是敘事學中的態,主要指的是小說與傳記中描繪的“態”,然可以移來分析詩中人物的態。作者要寫出人物的體態、容態、姿態、儀態、情態、意態、神態,評論詠人詩則看是否能“取態”、“有態”、“得態”、“盡態”。描寫手法是從比、興、賦中的賦發展而來,賦有鋪陳之義,還要盡可能運用比喻、夸張手法。詩是否形象生動,比喻與夸張非常重要,否則不會讓人產生鮮明的印象。獲首屆華夏詩詞一等獎的米菩薩歌—寫在袁隆平研究雜交稻四十周年前夕一詩,詠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是歌頌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作者抓住了這一重大題材。此首七古112韻,225句,汪洋恣肆,交織寫出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幾個重大進程與遭受的挫折,唯有挫折與困苦,方見出英雄本色。作者注意描繪人物的儀態,如:“一米六九瘦高個,清癯瀟灑自翩翩”“古銅臉上老年斑,稻葉紛披割膀臂。”但我個人以為,描寫袁隆平外貌個性特征還不突出。假若我來寫,或許可以這樣形容:“短發如棕額頭寬,爽朗笑時劍眉彎。高挽褲腳低俯身,雙睛炯炯扶苗看。”聊供一笑。再讀前人詩,對我們刻畫人物不無參考作用。唐代李頎筆下的人物形貌是:“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送陳章甫)。又如杜甫飲中八仙歌對各人形態、神情的描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麗人行對麗質、妝扮的描繪,令人叫絕。又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寫劍舞:“霍如羿身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運用一連串的博喻手法寫舞劍之動態。宋代蘇東坡也是寫人物的高手,或以比喻手法描繪。如:“雙頰凝酥發抹漆,眼光入簾珠的皪”(婦女):“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芙蓉城)。元代攸縣詩人馮子振也有對人物裝飾的描繪,如:“洪崖先生住西山,移宅深密逃人寰。幅巾烏靴腰角帶,闊袖袍色濃嵐斑”(題趙仲穆臨李伯時鳳頭驄圖)。描寫洪都(今南昌)西山一位隱士的衣裝,亦極切合身份。再看近代陳三立描繪他的前輩歐陽潤生的外貌與神態:“頎頎兀立七尺強,豐頤廣顙雙瞳方。雪髯飄裾松柏蒼,吐辭面折銳莫當。大聲水上鐘鏗鏘,翁笑指腹萬怪藏”(題歐陽潤生觀察丈畫像)。從身材到面貌,再到言談舉止,傳神寫照,生動如現。又如描繪友人顧石公:“江南酒徒野狐禪,氣可食牛握兩拳。皤皤之腹高頰權,咄嗟白眼橫青天”(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卷)。運用夸張手法,將一酒徒酒后狂傲的神態描寫得活靈活現。畫家畫人,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特①李桂榮中國寫人學:敘事學的并蒂之蓮,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4月18日版征加以夸張的表現,如果平凡,縱然無瑕,也無意味。詩詞寫人,何嘗不是如此。圖貌寫神,若不能寫出特征,人物就不能活靈活現。由于律絕或小令篇幅短,描寫人物,應注意動態描寫的夸張比喻,要力求讓人拍案叫絕,如果不奇,則不能令人產生深刻的印象。四冊華夏詩詞獲獎作品集中,有的作者注意到了這一點,妙句如:“伸手摩天鉤皓月,放懷登頂瞰銀龍”(我國登山隊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蒼穹壓頂狂風吼,神州跳出撐天手”(子夜歌為我國健兒在奧運會上的勝利喝彩)“更將心底千般愛,付與胸前兩朵霞”(鷓鴣天抗震救災前線女警蔣小娟)。以夸張或譬喻寫其動態,頗佳,但描繪儀態的妙句,尚未曾見到。二、敘、寫、議相結合,正面與反面寫、虛寫與實寫相結合
詠人之作,如果是寫自己比較了解的杰出人物,最好還是選擇用古風形式,篇幅長,則易于施展手段。但決不是無節制,要有剪裁,講求布局章法,詳略得當,有跳躍,有話外之音。敘述往往是略寫,交待過程。描寫則包括二方面:一是場景描繪,二是人物形象描繪。在華夏詩詞獲獎作品集第四集中,大漠魂—獻給西部治沙人是比較成功一首七言古風。主人公是騰格里沙漠一位老紅軍的兒子,他“帶妻共向沙場馳”、“一筆區區轉業費,買來苗木繪新春。與妻共做連理枝,相伴明駝抵萬軍。”敘述攜妻種樹的過程,是略寫。然后轉入描繪,主要人物在突發的一場沙暴中的形顏與神態:“怎不見,沙暴撲來猛似虎,連根拔起帳篷樹。更將人沒沙塵里,掙扎起身面俱殊。對視開顏才一笑,頓看妻子淚如珠。男兒有淚不輕拋,況是軍營煉鐵骨。選擇自由無悔恨,唯將愛把妻相扶。手指陽光希望路,光輝事業有前途。揚沙過后重栽樹,合抱雙身當子護。”夫婦兩人相憐與互勉,寫來猶如蒙太奇特寫鏡頭。唯有后面的“手指陽光希望路,光輝事業有前途”兩句套語,有口號化痕跡,可刪。此段之后,轉入炎夏無水的描繪:“怎不聞,夏來蜥蝎奔躥急,驚嘆驕陽若火爐。嗤嗤炙烤皮焦裂,若不軍衣骨已枯。十里馱來救命水,伴于汗潤茵茵綠。秋霜肅殺葉難凋,雪封斷路又封橋。地絕行蹤鳥絕影,人無口糧駝無料。妻子瘦成干柴棒,兒餓成為夜哭郎。欲買補品囊羞澀,欲殺駝而妻心傷。相護挺身如已命,嘶聲裂地斷肝腸。奈何不得深挖土,刨出鎖陽解饑荒。陽剛氣化冰和雪,沙暴對之羞逞狂。”在困境中見出人物生存之難,更顯出英雄的剛毅。直至“人進沙退吐良田”才使讀者舒了一口氣,然后要謀求進一步發展:“市場拓得生機富,遍鑄沙生產業鏈。綠令蜃樓形象定,也為王維改詩篇。果品加工招蜂蝶,云霞作伴無孤煙。長河落日圓美夢,美在紅藍紫綠間。死海喧騰驅寂寞,浪花不蔽視平線。”最后因其病故而轉入議論抒情:“強忍病魔纏已久,燭殘時刻命歸天。芳林帶露皆垂淚,痛悼黃河卷巨讕。赤子魂歸騰格里,綠風遠去憶綿綿。”此詩獲一等獎,當之無愧。與此詩不同的是,在華夏詩詞獲獎作品集第三集中歌王歌,先描寫他隨歌王上山坡傾聽歌聲,再倒敘歌王的成長過程,前者詳寫,后者簡述:訇然一聲驚雷吼,萬壑千山一陣抖。草底驚出宿兔奔,林梢呼起蒼鷹走。一聲長長復嘹嘹,繞梁穿谷久不消。宛轉騰挪伏又起,大河滔滔檣櫓搖。噌吰喧豗氣勢雄,長城走馬聲嗷嘈。忽如涓流出幽穴,堰壅難行翻又折。一翻一折聲凄凄,木葉蕭蕭鵑啼血。旋而舒舒聲漸平,涓涓細流匯江行。湯湯洋洋向平野,凌波瑯瑯復泠泠。陡然九霄動宏鐘,遏云逗雨飛錦虹。鳳鳴似起碧梧枝,龍吟如來五云中。這一段用比喻、夸張諸多手法描繪,精彩非常。接著由歌王向作者介紹身世與成長過程,是略寫:“歌王山中農家子,手腳未閑兒時起。耕稼牧圉難糊口,黃河拉纖忘生死。更吆驢車充販夫,塞北西口四時徙。民歌由來生寒楚,心中不平歌中吐。此間寒貧多山歌,男唱女隨歌盈戶。歌王生就金嗓門,少小放歌未曾住。學曲殷勤訪翁媼,練歌日日趁晨暮。秧歌陣里歌爭前,二人臺中驅先赴。行南走北皆留心,覓曲羅歌渾無數。”再寫歌聲之妙,作用于聽者:“酒曲如醇酒,澆破塊磊人抖擻。情歌情意真,開人心鎖締成婚。一歌—曲民間來,紓民怏悒敞民懷。百姓憂喜歌中展,口口相傳聲自遠。”最后仍以歌王上山登臨必歌收束,作者祝愿作結:“我愿時隨歌王黃土高坡走,歌王一唱令我開心顏。”與開頭相呼應。這一首七言歌行之所以成功,是寫到作者與筆下的主人公在一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有親切感,而不是寫一個未曾接觸過的人物,或是從電視、新聞報道中看到的人物。我們不妨再看前人是如何構設與描繪他的筆下人物的。宋代理學家朱熹有敬別袁機仲用武夷唱和原韻一詩云:君家道素幾葉傳,只今用舍懸諸天。屹然砥柱戰河曲,肯似落葉隨風旋奮髯忽作蝟毛磔,浩氣勃若霄中煙。隱憂尚喜遺直在,壯烈未許前人專。武夷連日聽奇語,令我兩腋風泠然。初如茫茫出太極,稍似冉冉隨群仙。安能局促夜起舞,下與祖逖爭雄鞭。終憐賢屈惜往日,亦念圣孔悲徂川。愿君盡此一杯酒,預澆舌本如懸泉。沃心澤物吾有望,勒移忍繼鐘山篇袁樞字機仲,著名史學家,著有資治通鑒紀事本末,于紀傳體、編年體之外另創紀事本末體。又留心易理,校參同契諸書。史書載他性格豪邁,好為大言。與此詩的描寫相契。此詩先敘其袁機仲道德操行與家學淵源有自,數代相傳。這是略寫。然又一轉,士有遇與不遇之時,士之用世或不能遲遲用于世則在天意。接著寫他敢與流俗抗爭,以砥柱喻之,再以不似隨風旋轉之落葉反襯。然后寫其外貌與氣概之奇:“奮髯忽作蝟毛磔,浩氣勃若霄中煙。”一句實寫而用暗喻,一句虛寫,用明喻而能化虛為實。復又正面贊嘆其人格與德行,正直耿介。轉入寫兩人在武夷山的交往,他聽奇語而感受爽快,如兩腋風生,側面寫出奇語之化人也深。然后以“茫茫”“冉冉”寫出感化之境,以比喻使抽象概念化為可見之境。如得悟茫茫之中的太極,又如隨從群仙冉冉升起。全詩從各種不同角度,或正寫、或反寫、或實寫、或虛寫,將對方的高風大德、才華學問乃至外貌都刻畫出來了。其中有形象的描繪,有熱情的贊美,有不平的慨嘆,有懇切的希望,幾乎每句用比,神采飛揚,活脫脫地描摹出一個志士風神俊逸、意態豪邁的形象。以“安能”以下四句引出歷史上的四位人物,說明袁樞有志于學。最后寫作者的祝愿與期待。全篇渾灝流轉,酣暢淋漓,頗值得我們效法。三、烘托或反襯手法的運用
在華夏詩詞獲獎作品集第一集中,熔基贊一詩能夠很好地運用烘托或反襯手法,如寫主人公未曾料到遭受反右斗爭的激烈風暴:“玉庭乍怒風雷襲,霎那晴天飛霹靂。忠言逆耳豆萁煎,禹甸儒冠皆掩泣。”以風雷霹靂對人的打擊,同情者的掩泣烘托出朱熔基青年時代以忠直遭冤的不幸。粉碎四人幫之后重用人才,用一比興:“何堪美玉久沉埋,一朝煥彩出塵埃。”商海滾滾而來時:“又是神州經濟熱,泡沫橫飛如卷雪。物價飚升馬脫韁,躍進劣根鋤未絕。”亂象橫生,方見出總理力挽狂瀾的英雄本色。在華夏詩詞獲獎作品集第三集中,有一首套曲〔大石調〕青杏子贊奧運火炬手金晶(套數)。火炬手金晶,九歲失去右腿、2001年加入上海輪椅擊劍隊。2008年4月7日在法國巴黎的火炬傳遞中,成為藏獨分子的主要目標。柔弱的她牢牢以雙手把火炬抱在懷里,夾在腿中間,用身心保衛了祖國的尊嚴,完成了火炬傳遞任務。作者滿懷激情贊美她:火炬滟西歐,靚巴黎鬧市街頭。五星獵獵精神抖,國歌競唱,歡聲四起,日暖風柔。〔幺篇〕輪椅綻紅榴,美晶晶彼岸回眸,看她玉立婷婷柳,胸懷信念,情烹熱浪,都在心頭。〔歸塞北〕忽刺刺陰云驟,山雨滿城樓。白骨精生人面獸,瘋鯊張口掠江鷗,浪打冷風颼。〔幺篇〕氣沖沖怒填膺,火炬豈能虎狼蹂。祖國尊嚴撮獅寇,一腔正氣刃媲貅,何以懼骷髏。〔幺篇〕刻劃金晶的形象。至〔歸塞北〕數句以構想出比喻,“陰云”“山雨”暗示處境的險惡以白骨精生人面獸,瘋鯊張口比喻藏獨分子的罪惡行徑,烘托這一柔弱的女子在關鍵時刻的堅定。我們也不妨再追溯前人詩的傳統。漢樂府中的陌上桑可說是最成功的烘托手法:“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又如陳三立筆下的友人:“鄉氓指作賣卜翁,又誤官舍呼僧廟”(由崝廬寄陳芰潭)。友人衣裘破爛,鞋履破洞,從鄉民眼中見出,竟誤認為是個賣卜者,寫出下層小吏之寒酸與官舍之蕭條。又:“時時興酣跨四筵,滿堂賓客噤寒蟬”(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卷)。以賓客噤若寒蟬反襯顧石公的酒興不可擋。又如1931年“九一八”事變,常乃德的長篇巨制翁將軍歌,歌頌十九路軍旅長翁照垣奮勇殺敵的事跡。日軍在夜晚向吳淞江頭狂猛烈地發射炮彈,“杳杳天際遮飛舟。”市民驚恐,當局準備以退讓講和:“滬人噤立色欲死,朝命仍擬和夷酋。”反襯將軍決不退讓的英勇氣概:“將軍長嘯指須發,劍氣噴薄如龍浮。乾坤一擲箭脫手,眼底勢欲無仇讎。”然后寫到:“云蒸霧郁頃刻變,迅流轉石雷鞭幽。”以“云蒸霧郁”、“迅流轉石”烘托將軍視死如歸。真乃氣往勢留,崢嶸飛動,有水逝云卷之態。吳宓評為“氣格高古,旨意正大,深厚而沉雄,通體精煉,無懈可擊,其詩亦直追少陵及唐賢”(空軒詩話)。抗戰時期汪東所作聞行嚴述將軍自忠死難事狀感而作歌詩五十余韻,寫張自忠之神態及其韜略,從“將軍如虎眾如鼠”的對比中述來。最后說:“將軍殺身乃報國,山頭一聲飛霹靂。碧血潛教苔蘚滋,精靈不共硝煙滅。”以場景烘托一位忠勇報國而獻身的將軍形象。至此,我還有些想法,我認為:歌頌當代英雄模范,要有崇敬之情,滿腔熱忱。但不能如文革時代的戲曲、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往往是不食煙火的高、大、全形象,而是要藝術地再現,寫出人物的血肉、志節、胸襟。此類題材應是在平凡事中見出不尋常,見本色,在重大事件中見義舉。從藝術角度來說,應寫出人物的個性與特征,要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誠然,古風、歌行體、散曲易于做到,而律絕、詞的難度就大一些,但也并非不可能。1996年,我曾參與編輯中華正氣歌,詠贊中華民族史上的一百個英雄人物,聘請當時全國一些名家撰稿,限定用七絕,經過反復打磨,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獎,其中即有不少詠贊佳作,好就好在突出人物的形神與動態,而不是大而無當的套話。不必要扎堆般寫某一個人,譬如前些年有不少詩詞詠贊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中國第一人楊利偉,易于雷同注意不要冷落了各行業中的英雄模范人物。要深入生活,有意采訪,留心觀察應提倡寫自己有所接觸、進而了解、熟悉的人物,這樣或能近距離寫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因而也更有獨創性。還要有兩個力避:一、力避豪言壯語、大而無當的空泛詞語。在這四集獲獎作品中,有些這樣的詞語,如頌公安干警:“嘔心滴血。盡職盡責維社稷,任勞任怨多和悅”、“使命壯國威,神州樂”之類。二、力避概念化、專業化的詞語,即如一等獎米菩薩歌中,也夾雜了不少此類語詞,如:“保持恢復配三系”、“科技第一生產力。”此類詞語質木無文,未經過熔煉,缺少意蘊有的過于直白淺率,如:“老農此話倒有譜”、“有人卻說此迷信”、“三農問題仍很大。”有欠雅馴。以上拉雜之語,芻堯之見,聊供有志于詠贊英雄模范的詩人詞家參考。
按:此文為作者參加中華詩詞第二十九屆研討會所提交論文。
一、評選標準 (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時間限定在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即1921年到1949年這28年。具體評選標準是: 1.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 2.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基層優秀共產黨員、戰斗英雄和革命群眾的杰出代表; 3.堅決擁護和支持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民主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 4.在全民抗戰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愛國將士。 (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重點面向基層,具體評選標準是: 1.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基層優秀黨員干部; 2.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各行各業杰出代表; 3.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不平凡業績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解放軍官兵、青年學生以及其他先進典型。
八女投江、于化虎、小葉丹、馬本齋、馬立訓、方志敏、毛澤民、毛澤覃、王爾琢、王盡美、王克勤、王若飛、鄧萍、鄧中夏、鄧恩銘、韋拔群、馮平、盧德銘、葉挺、葉成煥、左權、白求恩、任常倫、關向應、劉老莊連、劉伯堅、劉志丹、劉胡蘭、吉鴻昌、向警予、尋淮洲、戎冠秀、朱瑞、江上青、江竹筠、許繼慎、阮嘯仙、何叔衡、佟麟閣、吳運鐸、吳煥先、張太雷、張自忠、張學良、張思德、曠繼勛、李白、李林、李大釗、李公樸、李兆麟、李碩勛、楊殷、楊子榮、楊開慧、楊虎城、楊靖宇、楊闇公、肖楚女、蘇兆征、鄒韜奮、陳延年、陳樹湘、陳嘉庚、陳潭秋、冼星海、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周逸群、明德英、林祥謙、羅亦農、羅忠毅、羅炳輝、鄭律成、惲代英、段德昌、賀英、趙一曼、趙世炎、趙尚志、趙博生、趙登禹、聞一多、埃德加·斯諾、夏明翰、格里戈里·庫里申科、狼牙山五壯士、聶耳、郭俊卿、錢壯飛、黃公略、彭湃、彭雪楓、董存瑞、董振堂、謝子長、魯迅、蔡和森、戴安瀾、瞿秋白。
推薦訪問: 模范 小學生 集合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