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具有開拓性的建設與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人群。大,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1500字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1500字3篇
第1篇: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1500字
青年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當代青年該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呢?我認為有以下一些觀點可以作為借鑒:
第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學會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個人都肩負大任。我們每位青年黨員同志,要堅定文化自信,要知曉文化、挖掘文化、研究文化,不斷發掘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蘊,將傳統文化與科研事業相結合,繼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
第二: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5000年,歷經各個朝代更迭,難道我們的文化不夠自信嗎?要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的是多閱讀中華文化瑰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吸收那些傳承下來的文化經典,我們不羨慕個人英雄主義,面對西方的文化信仰,或者說是文化傳統,我們青年同志要辯證的看待,要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發揚我們自己的優良文化。
第三: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歷史濃縮的精華,是我國最寶貴的財富。中國之所以屹立在世界之巔,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作為中華兒女,作為共產黨員,我們需要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要讓每個人都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到自豪。
通過以上觀點,我們深知文化自信發揮著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作用,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文化和精神支撐作用。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的歷史起源、發展、精神特質和其內涵精髓的總體性判斷,是秉持對中華文化的禮敬、繼承、創新性發展的一種基本立場和態度
第2篇: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1500字
文化:
文化(漢語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類社會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實際給文化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2015年5月4日他與北京大學學子座談,也多次提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個人來說,唯有自信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作為一個國家,也唯有自信,才能實現國家的強盛。因此當代大學生應積極響應國家對于文化自信的倡導精神,不斷提升自信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首先,大學生要深刻意識到樹立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唯有對民族文化充滿敬仰,才有底氣推動國家的偉大建設;
其次,大學生要堅持學習傳統美德,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眾多優秀傳統知識,大學生須從中不斷汲取營養,提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再者,大學生要加深對我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認知,包括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及在數學、建筑學、農醫等方面的偉大造詣,提升對民族智慧的敬仰;
大學生應加強對革命文化的學習,學習先烈的革命精神,以提升自己在學習及工作中的創新能力;
加深對現代文化的理解。例如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的幸福生活,以及各行各業中先進人物事跡的學習等等;
最后要說的是,堅持文化自信不等于盲目自大,我們對于外來的先進文化應采取包容及借鑒的態度,要以廣闊的胸襟堅持學習精神,以不斷擴充自身的文化寶庫。
第3篇: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1500字
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傳統的高校教學培養模式有所改進,這對我國高校青年學生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培養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面臨了新的挑戰。
高校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具有漸進性與教育性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 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對文化的一種信心、信念,是一個國家、民族和政黨對自身文化發展的堅定信念和信心,是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是高校青年學生在透徹了解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高度認同和充分肯定,積極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傳統優秀文化。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是實現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是高校青年學生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增加,高校青年學生對于世界文化的自主認知能力相對較強,我們可以根據當前所在的社會環境,結合自身的體會總結社會規律,形成-套判定社會的標準。相對于少年時代,高校青年學生的心理成熟度更高,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更好。在這一時期,由于專業性的學習與之前初中、高中的基礎學習有所不同,少數高校青年學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對自身現有文化體系的懷疑或者重塑,在各種壓力下重新認識自我,更深層次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信仰,從而構建自己相對認同的文化價值觀。因此,高校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具有漸進性與教育性,這也是“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特點。
推薦訪問: 集合 堅定 自信下一篇:分數乘法故事繪本【1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