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三篇】

| 瀏覽次數: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頒布,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3篇

【篇1】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

《法律保障生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種特殊n加油的行為規范。認識法律的規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n加油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問題n加油的能力。

3、德育目標: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n加油范自身行為,敢于同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作斗爭。

教學重點n加油與難點:

教學重點: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法律與其它規范的區別。 n加油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教學過程:

一、提綱導學

n加油1、新課導入: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請用一個詞或一n加油句話,表達你對法律的感受。說說這種感受是如何n加油而來的。

生:如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秩序n加油、自由安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等

師:同學們,從大家對法律的感受中,我們可以體n加油會到法律的威嚴,法律對我們生活的作用。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九n加油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2、出示導綱:

(n加油1)學生閱讀教材P90探究與分享三個情境,探討:

根據以n加油上情境,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調整對象和范圍方面,討論法律與道德、校紀校規有什么n加油不同?

(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反腐敗力度,“n加油老虎”“蒼蠅”一起打。近年來,我國開展“天網”行動,抓捕外逃貪官。

以上舉措給n加油我們哪些啟示?

(3)學生閱讀教材P93探究與分享我國《旅游法》及n加油《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處罰規定,探討:

有人n加油認為,對上述行為可以說服教育,沒必要進行法律處罰。你的看法是什么?

(4)學n加油生閱讀教材P93探究與分享“小云被迫輟學”,探討:

你n加油認為小云的父親應該怎么做?法律依據是什么?

法律保護我們的生活,還n加油體現在哪些方面?你能舉例說明嗎?

3. 自學設疑

2、合作互n加油動

4. 小組討論交流,解決疑惑

5. 成果展示

6. 學生評n加油價質疑

7.教師精講

(1)法律與道德等規范的區別

n加油產生方式?、 實施手段?、 n加油 調整對象和范圍

法律?:國家制定n加油或認可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n加油 全體社會成員

道德:?自發形式、? n加油 靠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信念、自覺遵守? 全體社會成n加油員

校紀校規?:學校制定?批評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師生

小n加油結: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n加油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n加油力。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對全n加油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n加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n加油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n加油,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法律制裁違法行為n加油

僅靠說服教育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人們的行為,必須按照法律規定進行n加油處罰。法律通過規定人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反法律的規定應承擔的責任來調n加油整人們的行為,教育我們要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n加油(4)學生閱讀教材P93探究與分享“小云被迫輟學”,探討:

你認為小云的父親應n加油該怎么做?法律依據是什么?

小云的父親不n加油應讓小云輟學售票,而應立即送小云返校讀書。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n加油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法律保護我n加油們的生活,還體現在哪些方面?你能舉例說明嗎?

還表現在n加油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n加油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具體事例略。

(5)教材第91頁 探究n加油與分享

你認為我國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立法n加油?

(示例)近幾年,校園暴力現象頻發,我國n加油還沒有專門的懲治校園暴力的法律;近期,電信詐n加油騙現象增多,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懲治電信詐騙行為的法律。n加油

8、導學歸納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9、拓展運用

單項n加油選擇題: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揭示的n加油道理是( )

A.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則

n加油B.沒有圓規就無法畫圓

C.違反規距就要受法律制裁

D.社會n加油規則束縛人的發展

(2)與社會道德,紀律相比,法律最為顯著的n加油特征是( )

A.依靠社會輿論保證設施

B.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規定n加油了公民的基本權利

D.只對違法成員具有約束力

3n加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截至2019年10n加油月,共有28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被法院判刑。省部級高n加油官落馬說明 ( )

A.法律由國n加油家制定或認可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法律對全n加油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n加油、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n加油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n加油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n加油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n加油。“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n加油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n加油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n加油。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n加油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n加油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n加油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D.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行為準則

4n加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n加油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最高可判處死刑。這體現出我n加油國法律 ( )

A.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n加油糾紛來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最有效的方法n加油

C.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D.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n加油行為

10、作業

思考:有人認為,現代社會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n加油通過法律來解決。對此觀點,你的看法是什么?

教師寄語:生活離不開法律,法n加油律為我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們能夠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n加油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法律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們既受n加油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要認真學法、懂法、守法n加油,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書設計:

【篇2】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

9.2 法律保障生活

開篇的話: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這些規范使我們的生活和諧、幸福、穩定。那么,法律是如何保障我們的生活的?法律具有哪些特征?它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具有哪些作用?這些將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學習目標:

1.了解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2.理解法律的特征

3.學習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

4.初步樹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

重難點:

重點:法律的特征

難點:法律的作用

(每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在任務前括號內劃“√”。)

導入新課:(2分鐘)

講授新課:

一、定向自學 (15分鐘)

(一)閱讀課本第89頁至第94頁,勾畫相關知識點:

( )1.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有哪些?作用(共同點)是什么?(P90)

( )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P92)

( )3.法律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P92-P94)

( )(二)完成愛作業預習題

1. 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其最為顯著的特征是(  )

①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②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③靠社會輿論來維護 ④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等5部法律,修訂刑法修正案(九)、廣告法等37部法律。這說明我國法律(  )

A.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體現了廣大公民的意志 D.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3.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并下達死刑執行命令,對 “級別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的貪污案件的案犯羅亞平依法執行死刑。這一案例說明(  )

A. 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 法律只對違法分子具有約束力

C. 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D. 只有犯罪行為才承擔法律責任

4. 對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國家領導干部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B.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 公民享有的權利平等,履行的義務不平D. 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5.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截至2016年10月,共有28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被法院判刑。省部級高官落馬說明(  )

A. 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 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 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行為準則

6. 以下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認識錯誤的是(  )

A. 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B. 高官犯罪同樣受到法律制裁

C.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 任何人享有的權利都是一樣的

7. 內有“打虎”,外有“獵狐”。境外不是法外,違法犯罪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截至5月14日,“獵狐2015”專項行動啟動一個半月,公安機關從32個國家和地區抓獲150名外逃人員。這說明(  )

①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②我國法律是懲治違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法律只嚴懲外逃人員 ④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 下列體現法律的作用的是(  )

A. 張某不贍養自己的老母親,所以鄰居們對他的行為進行指責

B. 小明遲到了,被老師罰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C. 小張勸說同學小李不要去網吧上網

D. 小丁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9. 對于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體現了法律(  )

A. 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糾紛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B. 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維護公民生命權最有效的方法

C. 通過制裁違法行為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D. 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

10. “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處違法護好人。”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  )

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②制裁違法犯罪 

③保護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合作研學(5分鐘)

( )(一)同桌之間討論預習題的錯題

( )(二)全對者默背勾畫的相關知識點

( )(三)完成課本90頁探究與分享

三、展示激學+精講領學(10分鐘)

( )(一)學生展示討論成果

(二)教師精講本課重難點、易混點及常考點

(三)本課知識點清單

1.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

作用: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3.法律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規范作用: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

(2)引導作用: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護作用: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法律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四、反饋固學(13分鐘)

( )(一)背誦知識點清單

( )(二)習題鞏固

1. 下列關于法律與道德的認識正確的是,法律與道德( )

A. 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 B. 都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C. 都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D. 都對社會成員具有強制約束力

2. 恰如漫畫,國人在旅游時更加注重文明旅游,亂刻亂畫的少了;亂扔垃圾的少了;大聲喧嘩的少了。遵守交規的多了;尊老愛幼的多了;遵紀守法的多了。這說明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 )

①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

②能夠杜絕社會上違法的事情不再發生

③有利于促進人們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④能夠讓道德約束取代法律的規范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隨著共享單車走進人們的生活,各種破壞、損毀等現象層出不窮。讓共享單車真正的發揮共享作用僅靠法律強制性是不夠的,還要將道德建設作為一項緊迫工程來抓。這是因為( )

A. 道德適用范圍更廣,因此道德比法律更有約束力

B. 道德更適用于一些小事情,而法律適用于大事情

C.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

D. 法律高于道德,道德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 臨沂中院一審宣判主犯陳文輝因詐騙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體現了我國法律( )

A.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由人民法院保證實施 D. 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5.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引發了人民對反腐的關注,近年來,我國的反腐力度不斷加大,“老虎”“蒼蠅”一起打,一大批貪官紛紛“落馬”。這表明( )

A. 法律只對懲處腐敗行為具有時實效 B. 社會監督是打擊腐敗的重要途徑

C.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D. 法律保障我們的合法權益

6. 王某在手機上點擊陌生人發來的網址鏈接,導致銀行卡上的巨款被盜刷。王某報警求助。最終,王某的巨款被追回,詐騙者受到了刑罰處罰。從法律的作用來看,王某的錢款被追回體現了我國法律( )

A. 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保護作用 B. 只打擊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C. 對公民的隱私進行特殊保護 D. 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33條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這一規定直接體現了法律( )

A. 對人們的行為起規范作用 B.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對人們的行為起保護作用 D. 能夠杜絕騙捐等行為

8. 法律保障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 )

①尊崇和遵守法律 ②用盡一切辦法維護自身利益 ③依法辦事,合法表達訴求 ④捍衛法律尊嚴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篇3】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

人教版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

課 題

法律保障生活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1課時

授課班級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

價值觀目標:

感受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

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能力目標:

體會法律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知識目標:

了解法律的特征。認識法律對我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和對權利的保護作用。

教學重點

法律的作用與特征

教學難點

法律的作用與特征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圖片對比:

《交通混亂不堪》與《交通井然有序》

思考:兩幅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今天我們就來尋找社會生活中的“規矩”。

通過圖片對比,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帶進新課當中。

講授新課

自主學習:
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本P89-94,完成下面的思考題。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讀,并且用筆勾畫知識點。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理解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一、法律的特征

活動一:尋找身邊的規則

1.請同學們列舉自己一天的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規矩?

2.如果要你對這些規則進行分類,你會將它們分成幾種類型呢?

3.道德、紀律和法律等行為規范有什么作用?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對教材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

讓學生感受我們身邊的規則,并知道他們的共同點。

講授新課

活動二:探討法律的特征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0頁“探究與分享”的內容,思考問題:根據以上情境,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調整對象 和范圍方面,討論法律與道德、校紀校規有什么不同。

特征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是什么?

我國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特征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國家強制力包括什么?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

特征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如何理解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1)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3)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小結: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2、法律的作用

活動三:分析案例,探究法律的作用

案例一:作為我國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 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規定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指定監護人等。

案例二:重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限制和規范了野生動物的利用,規定不得違法放生,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1.反家暴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會給人們的行為

學生自行完成

教材中的表格,再

分組交流結果。

設置“法律與

道德的區別”這一

探究活動,通過比

較,由淺入深地感

知法律的特征。

通過案例分析

總結出法律的規范

作用:規范著全體

社會成員的行為,

保護著我們的生活

為我們的成長和發

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

規定我們應該享

有的權利,應該履

行的義務。

帶來哪些影響?

2.這些規定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案例三:小剛的爸爸與小明的爸爸兩人合伙做生意,小剛的爸爸出資10萬元,但不參與經營,小明的爸爸負責經營,但不出資。一年后,贏利兩萬元。但是,在如何分配利潤的問題上,兩人發生了矛盾。

案例四:為還賭債,無業青年高某深夜潛入鄰居王大爺家盜竊了一副價值2萬多元的古畫。后來,高某被公安機關

抓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古畫也完璧歸趙。

1.雙方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解決上述糾紛?你認為哪種方式最好?

2.這兩個案例說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在生活中,法律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途徑,有些矛盾和糾紛可以通過雙方協商、他人或組織調解的方式解決,但是某些涉及個人與他人或集體之間的重要利益的糾紛,涉嫌違法的糾紛,必須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小結: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法律的保護作用。

播放歌曲《法律,我們永遠的好朋友》

師生共同梳理本節課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教師寄語: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行為規范。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規范著人們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學法、尊法、守法、護法。

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本課,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1.2016年3月16 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這主要表明( )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C.我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D.我國法律具有維護社會安全和秩序的功能

2.“醉駕入刑”實行六年間,青島交警部門共查獲酒司機54675人,其中4919人因醉酒駕駛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嚴格剛性執法使酒后駕駛得到有效遏制。這則材料告訴我們 ( )

A.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B.法律由國家制定

C.法律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

D.減少酒駕主要靠自覺

3.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一批貪腐高官依法受到嚴懲。這表明( )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法律只對政府官員有約束力

C.人民群眾只喜歡看懲治腐敗的電視劇

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與道德等行為規范相比,法律最為顯著的特征是( )

A.對全體社會人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B.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

C.依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

D.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俗話說:“養兒防老。”但陳姓兄妹8人卻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而相互推諉責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親袁某無人贍養,老人無奈之下將8個子女告上法庭。2016年5月,巴東法院對這起贍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審理。有人認為,這樣的家務事可以說服教育,沒有必要進行法律處罰。這一案例表明了法律的作用體現在( )

①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

②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③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

④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處違法護好人。”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 )

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②制裁違法犯罪行為 

③保護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通過課堂鞏固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推薦訪問: 教案 三篇 保障

【法律保障生活優秀教案【三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