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是指當人們擺脫進行該活動的無計劃、無組織狀態,把教育活動從其他的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劃分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部門,并經由專人去進行時,這種活動便成了一種事業,即教育事業。當教育活動成為一種事業以后,便有了完善的組織機構、活動規章、各項制度,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人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人4篇
教書育人 我終身的追求
優秀班主任先進事跡材料
湘鄉市龍洞鎮中心小學 沈海波
2015年1月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學生們的世界純真無邪,充滿歡樂、憧憬、萌愛,他純潔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我們指引豐富知識、營造性格、樹立正能量的品性,為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最為重要的基礎。作為一個七歲孩子的母親、一個從教13年小學老師、一個二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每天面對一群處于人生成長非常重要時段的純真孩子,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默默地在心理樹立了把教育事業作為終身追求的信念,帶一份母愛般的情懷,以賞識教育的方法、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展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匯報如下。
用母愛般的情懷感化學生
小學生求知欲強,愛表現,心理承受能力差,非常容易情緒化,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與愛的感化。我是一個七歲二年級孩子的母親,每天面對我班40張純凈呆萌的面孔,聽到他清亮歡快的聲音,我都仿若自己的孩子在身邊一樣,我的身心都被他深深地感染并快樂著,使我不由自主地帶著一種母愛般的情懷對面對他們,每天關切地問道他們早上吃了沒有、穿的衣服夠不夠、身上冷不冷。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我都細細尋找并全班表揚鼓勵,比如某同學的字寫得比以前漂亮,今天穿得真整治啊對他們提的每一個問題,我都用微笑的面孔和他們最能理解的方式全力解答;對他們在學校的各種困難,我都正確的指引或親手幫他們解決。
要想教好學生,就必須了解學生。從一年級接手這個班后,我用了一年的時間,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進行了一次全覆蓋式的家訪,家訪時我不搞“走讀式”、“完成任務式”,堅持每次1人1戶,詳細了解并記錄學生的家庭的情況,1年來的家訪記錄本已記滿厚厚一本,讓我對我們班各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原因有了全面的了解。一年來的家訪,雖然有被狗追咬過,有因家訪回家晚被老公埋怨過,但看到我豐厚的成果,我無怨無悔。
在家訪中,我看到我們班一個叫沈肖月的學生父親車禍離世、母親長期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家里一貧如洗,小孩性格內向膽小自卑,每天沉默寡言,看到這個瘦小的身影,我心情沉重,有一種強烈的愿望要給她補上母愛“這一課”,實行“加餐”教育。每天我細觀察她的言行,噓寒問暖,只要有一點進步,我就全班表揚。上課提問時只要她舉手我就叫她回答問題,并加以鼓勵。她感冒時,我幫她買藥并把熱騰騰的藥杯端到她手里,下課時有機會就和她說說話,開導開導。慢慢地,她性格開朗了,學習進步了,融入了班集體,我為我的努力成果而愜意。
用賞識教育的方式激勵學生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作為小學生,更是如此。我實行“全班皆干部”的管理方式,對每個學生都明確一個班干部名號,全班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人人都當“班級小主人”,開展學習標兵、文明禮貌標兵、衛生標兵等評比活動,讓他們從小樹立責任感與擔當精神。在“班級小主人”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愛學習、守紀律、講文明禮貌、講衛生等好習慣多了,相應的缺點毛病慢慢地少了,我班多次被學校評為“紅旗班集體”。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每周至少講一場勵志故事課,選取古今中外名人從小勵志故事,如囊螢映雪、溫席侍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并且有時要求學生上臺自己講勵志故事,拓展他們的閱讀面與知識面。每當看到聽事故的學生似懂非懂的神情,上臺講故事學生的繪聲繪色的言行,我為能夠對他們品性品德樹立添磚加瓦而倍感欣慰。
以有教無類的精神教育學生
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公平獲得教育的權利,這就是中華民族兩千年來有教無類的優良教育傳統。我在平時教育中堅持全部學生全面進步,全面發展,不分優中差等次。首先我以身作則,每天堅持提前10鐘分到校,在班級門口等待學生上學,讓他們到校看到老師帶著笑臉迎接。放學時,我每次都要叮嚀囑咐后等學生全部離校我方下班。尤其是早幾年,我小孩小沒有人帶,為了不影響工作,我拖家帶口住到了學校,以校為家,白天請保姆帶小孩,自己正常上班,一住就是兩年。雖然其中艱辛重重,但看到學生的不斷進步與自己小孩的健康成長,我心甘情愿。
通過家訪全面掌學生情況,為了不使每個學生掉隊,我針對各個學生特點,進行對應性教育與指導,幫助他們全面進步。如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叫李文超,平時是個頑皮搗蛋鬼,精力充沛,就是學習不用功,老師多次警示無果。看到這個情況,我多次與家長交流,發現主要原因是在家管得太嚴,父親太過嚴苛。我在要求家長改變教育方式的同時,在班上安排一個紀律委員給他當,要他來管班級紀律。同時多次與他和顏悅色地交流,不斷鼓勵他的進步,不久他的壞習慣就改變了,學習成績也跟上來了。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我平時積極鉆研教學業務,撰寫教學與班級管理論文,多次獲得市級獎勵。如2012年班管論文《淺談賞識教育》獲市二等獎,2013年班管論文《淺談如何引導學生向學》獲市三等獎,2014年教學故事《心靈之門、智慧之窗》獲市二等獎。在教學比賽中,2012年“課堂教學競賽”、“三筆字比賽”分獲市二、三等獎,2013年“學課標、用課標”競賽獲市三等獎,所任教的34班語文考試成績大部分學生保持在80分以上,平均分在85分以上,連續三年在龍洞鎮中心校期末檢測中獲一等獎。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育事業是百年大計,是一項光榮的事業,我為自己從事這項事業而倍感自豪。今后,我將繼續用女性特有的母愛般的情懷,以有教無類的精神與正確的教學方式投身此中,為孩子們的成長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為教育事業奉獻,我自豪
朝陽小學 黃英凱
有一首歌這樣唱“沒有高地位,沒有高待遇,可你愿奉獻一生心血,無怨無悔。”這是對教師工作的寫照。說來慚愧,讀中學時,我從來就沒想到要教書,可后來陰差陽錯地讓我成了一名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看到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瞪著你,聽到一個個稚嫩的聲音“老師,老師”喊著你,讓我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從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下手抓,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那是一次期中考試后,為了更多地了解學生情況我到他們家去“家訪”,那些優秀生的家長說,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成績好、表現好都是我的功勞,要我繼續好好地指導,使他們有更大的進步;那些成績一般學生的家長說,我們老師有知識,有水平,有能力,一定有辦法能讓他們的孩子有所轉變,看著他們期盼的眼神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這一次讓我更明白了什么是教師,教師沒有驚人的壯舉,也沒有耀人的光環,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將學生引向知識的彼岸。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從走上教師崗位這一句成了我人生信念。師德是為師之本,師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奉獻。從電視專題片《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里的一個個教師典范,他們拿著的工資僅是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而做的工作卻比別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并不是除了教書就不會做什么了,而是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甘愿為教育奉獻自己的一生而無怨無悔。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十六個春秋的我,風雨中,孑孑撐傘獨行;烈陽下,汗流浹背趕路;寒霜里,攏肩捂心自暖;清寂處,淚眼抬頭問天。嘗遍過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后,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我,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布滿沼澤,我都一如既往,絕不退縮。
今天,我們偉大祖國新一代的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宣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這是十三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是華夏民族真正的藍圖,實現這個“中國夢”離不開教育,這個夢想也成了我最有力的依托,最堅實的力量。“人生有夢不覺寒”,有了“中國夢”的引領,為錘煉教學藝術,我對照名師、自我剖析,他山之玉、攻我之石;為提升專業素養,我向專家請教、和同行切磋,砥礪促成長,細雕出精品。不懈的努力、點滴的積累,終于積硅步而以致千里,我的專業水平長足發展,專業之路堅實寬闊,個人眼界也逐漸敞亮高遠。 立足根本、腳踏實地,教學改革,我走在前列;說課競賽,我一馬當先;課題研究,我首當其沖;國培我正確對待。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種新鮮血液的補充,每一次的行走,都是一種能力的提升。每一個深深淺淺的腳印里,都寫滿我的思考和忠誠,笑對繁忙,樂享瑣碎,把平凡的工作做的更好。耕耘春夏,春暖花開了;耕耘秋冬,天高地闊了,我也收獲了:從學校骨干到市級骨干,撰寫的多篇論文發表。 面對榮譽成績,已淡成過往云煙;歡笑淚水,都綴成閃光珠玉。前行,不問山高水長,只顧風雨兼程,我都一如既往,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著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幾十年始終安于粉筆生涯的精神激勵著我;最美鄉村教師典范的奉獻精神鞭策著我;周圍同事們不辭辛苦,努力鉆研,積極進取的行為鼓勵著我,讓我更增強了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選擇這平凡的職業,為育花紅,我愿做紅燭,甘為人梯,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為實現“中國夢”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奮斗終身
作者:胡銀堂
作者機構:周口幼兒師范學校 河南·周口 466000
來源: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
年:2018
卷:000
期:002
頁碼:7
頁數:1
中圖分類:D263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
摘要: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結合職業教育特點,提出強化黨章意識,堅定政治信仰,擔負起時代和社會賦予的重任,為周口幼師的可持續發展,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奮斗終身.
下一篇:重要講話專題黨課(通用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