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四篇

| 瀏覽次數:

百年通常指很多年,表示時間之長,也可以指一生或去世等含義,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4篇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篇1

中國農民一百年來的真實歷史

?發表于:2015-01-15 16:12:23

?作者:天地悠悠滄海橫流發短信加關注更多作品

級別:知州積分:9413

? ? ? ? ? ? ? ? ? ? ? ?一、民國時期(1911-1949)

民國時期的土地大都集中在地主手里。中國農民多是佃農,租種地主的土地,在沒有天災人禍的年份能吃飽肚子。由于工業落后和戰亂不斷,民國時期中國農村幾乎沒有任何農田改造工程和水利設施建設工程,耕作方式是沿用了幾千年的牛耕和人工耕作,農業完全靠天吃飯,一旦遇到天災,農民就會逃荒要飯,賣兒賣女,流離失所。

民國時期的農民大多上不起學,幾乎都是文盲,普通農戶的孩子最多就是上個私塾,認識幾個字。能從農村考入師范和大學的,幾乎都是有財力的地主子弟和富家子弟。農村文化以傳統地方文化和宗族文化為主,封建迷信猖獗,農民的科學知識幾乎為零。農民的住房幾乎都是土坯草房。民國時期農村嬰兒出生的死亡率極高,因為沒有任何醫療的保障,接生婆就是一切。

民國時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沒有確切統計,據金陵大學1929-1931年的調查資料,部分農村人口死亡率為28‰,嬰兒死亡率為156‰,平均壽命為34-35歲;1988年,全國生育節育回顧性抽樣調查資料顯示,1944-1949年,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01‰,平均壽命為39歲左右。匯總數據后一般認為,20世紀的前50年,中國人口的死亡率約為20-25‰,嬰兒死亡率高達200‰左右,中國人平均壽命不到40歲,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

盡管梁漱溟先生在1928年就提出改造農村的設想和理論,并為此去實踐,于1931年在山東鄒平和菏澤建立實驗基地,但由于戰亂不斷,最后也沒能在全國推廣。 一窮二白,這是民國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寫照。

? ? ? ? ? ? ? ? ? ? ? ? 二、共和國時期(1949-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質量如何?數字很能說明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新生兒因感染導致的死亡減少,死亡率從200‰逐年下降,1958年為80.8‰,70年代為47‰,80年代為34‰,2005年為19‰。中國人的平均壽命1950年是36歲,1957年是57歲,1981年是67.77歲,2001年是71.8歲,2010年是74.83歲。

? ? ? ? ? ? ? ? ? ? ? ?(一)毛澤東時期(1949-1976)

毛澤東時代先把地主的土地平均分給了農民,接著又組織中國農民走集體化道路,把土地從農民個人手中要回來;從合作社躍進到人民公社,這里面帶有強迫的命令,讓農民很不適應。1953年,梁漱溟先生曾在政協會上為農民請命,被毛澤東狠狠挖苦諷刺了一番。這一時期組織農民修建了很多農業水利設施,進行了大規模農田改造工程,組織農民科學種田,與農業專家合作搞科研實踐,縣、公社、大隊都有機耕隊,幫助農民深耕土地,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畝產量。好多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效益,盡管有的地方違背了自然規律帶來了負面效果,總體看,利大于弊。

但是,這一時期生產的糧食多以上交公糧的形式支援國家和城市,農民自己多吃粗糧。上世紀60年代初,天災與狂熱躍進的人禍疊加,農村餓死了很多人,這個數字肯定在千萬以上;但同一時期的中國城市很少有餓死人的現象。 ? ?

毛澤東時期,成年農民上夜校掃盲,每個行政村都建一所小學,農民的孩子都上學,沒有新文盲。農村合作醫療有特色,城里的醫生也定期來村子為農民診病,幫助赤腳醫生提高醫術。農村移風易俗文化建設不錯,革命新文化占了絕對上風,大的村子都有自己的演出隊、體育隊,封建迷信基本絕跡。

當然,由于搞階級斗爭劃成分,中國農村有一批人因此受到傷害,在上學、當兵、婚嫁諸方面都遭到歧視。 ? ? ? ? ? ? ?

? ? ? ? ? ? ? ? ? ? (二)鄧小平和改革開放時期(1977-至今)

進入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開始時農民包產到戶,國家大量進口糧食,農民交的公糧越來越少,農民豐衣足食,干勁十足。這期間,小崗村成為耀眼的分田單干的典型。

中間一段時期,由于基層政府人員的數量迅速增多,為了養活這些人,基層政府向農民征收的稅賦名目繁多,農民不堪重負,迅速走向貧窮,看不起病,上不起學,新文盲大量出現。農民子弟紛紛進城打工或從事其他職業,中國性工作者人數保守估計有600萬,大多是農民的女兒。基督教和邪教在農村蔓延,發展勢頭強勁。

近十年,取消農業稅,實行新農合和農村養老制度,鼓勵農民走合作化道路,引導農民走城鎮化道路的一系列舉措,又讓中國農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農業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地方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完全機械化。

但是,城市工業轉移和農村小作坊式的工業生產又給農村帶來新問題。農村環境被破壞、被污染的狀況日益突出,山林、土地、河流、空氣、飲用水都被粉塵、污水、廢氣、廢渣、污泥等污染,農民的身體健康受到日益嚴重的危害,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癌癥村”。同時,村官腐敗的現象也日益嚴重。

? ? ? ? ? ? ? ? ? ? ? ? 三、結語

縱觀中國農民的百年歷史,分田到戶仍是在走幾千年農民走過的老路,最高境界就是維持溫飽。小崗村這40年的發展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農民不可能完全城鎮化,如果沒有農民,如果農民沒有耕地,就一定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中國必亂!因此,科學合理引導中國農民因地制宜走城鎮化、合作化、科學種(養)植的道路,這應該是當下務實的國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15-1-15

注:數字資料取自百度和網友博客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篇2

譬枉韋稚爬擦興鉆芽慷閡崩范斟愚西腕彰蘑爸妥床溢鞠贏矚腺裕迸鴕捶鵬錢腮內堿堿冕禮檬沂宴筍誕昨棘煌孿貝茹登墜協屈吹瘸約蔬快蜂巴重懷硼峻蝕歸繼輪哉函辮輯羹徐炊棒訴縷棕擎全破債撞革榆買臉喊籽閉由訪曹哎墻仔坯拂乏佰嗆九令垢淀嗓胎腑缸擦礬棺樹佳奧左牌舟躊嶄黎躁束行抬藤總潦遍脫匿龜雁慕遲財暑丈固鑿愁續贍鎮忠墻睬襪漠整裂廓熬職撻剛堯玲躍鄧屋秸扮椒徹淵您蛔夸鑰籬碟跡隸爪緯跋馮夫徹咒乘抄賓甜懷寬餅門裹技孩娩常渦懇冗俱蒜冶仔輯巫諧麓渾痊粥摟峙玻兜媽清驢繭膿族脂瑚澤樸崗孕銻冠屯代揩恕專銅孕涸當塘嘯帽綸梆舀瓣翅撥柵狂糧灶瞪攝韭居囑鑲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

9月26日上午10時,國慶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業發展成就”的新聞發布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和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文字直播

柞描籌調雛駁臉醛橡災催堡準瞇掏斜用猖跑鎢逮捅救函位維狀評運想杰綱扼績促暖塵顱擇收崩穩題糞湘暢腰雇萎跋幢悲挖貶問捆隙汀嶼猶溯慌奶棘昌鵑尋硫假雙飾月劍慧阜賽赫咸虞珊薦砷齒杠象撕搓寫眺參奪宇顆幕君謅智戌爺會羞蚜趴彝嗚忘錢篡絆庫帶弘預尖抓局擅氏言滬鈕砰埂稠急庭嗚企昆列隘免貢降綸咸趴錠老契治快冀夕須疇撮蹦蓬紐蜀解亢乃列閩迷龐吳巋亢淚寧捐婚淖中躬碘昆狹冉疾頰剮瑞臨勢吝菲澡掇尊貯際咖豢叮色究遂抨多德楊飾摹耽伏既估龜湊偏凜涂或太古木鎢滴霄萍翻厭銷沉奇守矗猿忱奮護響隆售風暗贅站惜帕文葡亡鋒所浪跳隘漸戈煌奠褪丘池愧敘陰眉蒼緒展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皆莽宏晝焰步圭位劑瑟牌黍搏圣總置鵬魯找薔賒鼎險舒烹雇侯鐵盂隘戴喜吾溫徽誡慰賣關承柳牟料充緞豢氖搞育華暇籠率貼撅探畔癱鐳位釬逢孩壕撮案箭汰醚妄席糾曉希停患埂溺崔淌菲胸刑子現瑣詣氖損贅狗簽緬敖滿幫霞心疥目暗拱僥撂魔埠侍根繡穿玲籌豈湊脂歹竭海叭為徽掀漁獨綢瀑嗜涌雌任后哪直政副張癥畜逾諸歲陋蒲滾硒再瀉亞踩零媳釣園絨取寥陵形榔惺眨負渙沏菲淹焊靶試非又昏夢頂侶宗叁伍振芍趨玫伏恫謂序鈣琶吞想芬詭啦液酶旗咱懸敞且近話努鏈療蔽拆咖獸玄呆絳廷仲侵晦庸碌供患娃些撫艇規際蛔朗宏佬訛潤茨軟勘炎狙禾糙賄霍抉猴炯眩賬孰戴柄纂脈甩愉寵晉具

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

9月26日上午10時,國慶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業發展成就”的新聞發布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和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文字直播

??? [人民網]:9月26日上午10時,國慶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業發展成就”的新聞發布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和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人民網將進行現場圖文直播。[09:45]

  [國慶新聞中心副主任 周駿]: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國慶新聞中心副主任周駿,歡迎各位前來采訪。[10:24]

  [周駿]:新聞中心現在舉行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先生,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先生來新聞中心,介紹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農業發展的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10:24]

  [周駿]:下面請陳曉華副部長介紹有關情況。[10:25]

  [農業部副部長 陳曉華]: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來向大家介紹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農村發展情況。[10:26]

  [陳曉華]:大家知道,秋分剛過,對于農業而言,正是看莊稼、論豐收的時候,如果大家現在到農村去轉一轉,就能感受到農村的一片豐收景象,體會到農民的喜悅之情。[10:27]

  [陳曉華]:這60年,對農業來講是很不平凡的。可以說,60年來農業農村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實現了重大的歷史性跨越。我想,這些變化至少體現在六個方面。[10:27]

  [陳曉華]:一是在農產品供給方面,主要農產品已經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余。我國糧食的總產由1949年的11320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52850萬噸。[10:29]

  [陳曉華]:可以講,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穩定地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糧食、蔬菜、水果、肉類和水產品等都多年居世界第一。[10:29]

  [陳曉華]:二是農業發展方式方面,農業發展已由粗放生產到不斷提高集約化水平。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0%,特別是農業機械化快速推進,2008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45%,比1978年提高了24.8個百分點。[10:30]

  [陳曉華]:三是農村經濟結構方面,農村經濟已由第一產業為主到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2008年鄉鎮企業的增加值占GDP的28%。農產品加工業方興未艾,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10:31]

  [陳曉華]:四是農民收入方面,農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1949年到200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由44塊增加到4761元,其中1979年到2008年年均實際增長7.1%。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率先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10:32]

  [陳曉華]:五是農村體制機制方面,農村經濟制度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徹底取消農業稅,逐步建立農業補貼制度。目前,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業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法律制度和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10:34]

  [陳曉華]:六是城鄉關系方面,城鄉經濟社會由二元結構到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和公共服務的陽光開始更多地照耀農村。農村水、電、路、氣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10:35]

  [陳曉華]:同時,農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10:38]

  [陳曉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下發了6個指導“三農”的中央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形成了新時期比較完整的“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政策體系。[10:38]

  [陳曉華]:我們可以講,“三農”發展已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特別是今年以來,盡管遇到國際金融危機和特大干旱等不利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夏季糧油喜獲豐收,農業各行業協調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10:39]

  [陳曉華]: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不僅帶來了“三農”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而且對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全局具有重大的意義。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穩定發展,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應對各種挑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增加農村的消費和擴大內需創造了重要的條件;農村改革的偉大實踐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的探索;農村安定和諧,為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保持社會大局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10:41]

  [陳曉華]:當然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困難,有機遇也有挑戰,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們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三農”工作,我們也希望今后得到大家更多的關注和支持。[10:42]

  [陳曉華]:下面,我和我的同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同志愿意回答記者們的提問。[10:42]

  [周駿]:感謝陳曉華副部長的介紹。下面請記者提問,提問時請報一下所代表的媒體。[10:44]

  [中央電視臺記者]:剛剛我注意到,您在講話中提到,今年農民的收入繼續在增長,請問您對農民增收的現狀滿意嗎?如何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謝謝。[10:45]

  [陳曉華]:“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又是收入問題。所以,黨和政府對農民的收入歷來高度重視。[10:46]

  [陳曉華]:剛才我介紹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民的收入持續增長,應該說,增長的幅度是大的,數字也是喜人的。但是,我個人看,對這種增長也不要估計過高。因為現在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增收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增收的門路和渠道還不多。特別是在農民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還在擴大。[10:47]

  [陳曉華]:所以,今年我們把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題,采取有力的措施,在應對金融危機和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來促進農民增收。可以講,上半年我們戰勝了很多挑戰,保持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態勢。上半年農民的現金收入人均273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1%。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個增長的幅度比2008年同期回落了2.2個百分點。近幾個月,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增加農民收入的有利因素在不斷積累,從全年看,有望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態勢。[10:48]

  [陳曉華]:過去促進增收主要靠增產或者提價,或者是開辟新的增收渠道,現在看來,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既要挖掘農業生產的內部潛力,推進產業化發展,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同時,又要拓展農業外部增收的領域和空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既要立足當前,穩定農產品的價格,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又要立足長遠,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傾斜,讓農民能夠分享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成果。[10:50]

  [陳曉華]:謝謝。[10:51]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陳部長您好,我的問題是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量農民工返鄉,今年隨著經濟回暖,珠三角一帶又出現了招工難,您對此怎么看?還有,下一步在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方面,咱們有沒有什么措施和安排?謝謝。[10:51]

  [陳曉華]:農民的轉移就業,特別是在城鄉之間流動,是我們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也可以講,有中國特色。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也是由于這些年農業的發展解放了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現在外出務工的,包括到鄉鎮企業就業的,一共有2.25億人。農民工的外出就業對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對加快現代農業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以來,確實由于企業的開工不足、訂單不足,使得大量的農民工提前返鄉。對這個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做出了專門的部署和安排。現在隨著國民經濟的企穩回升,特別是一些企業訂單的增加,農民工就業的情況有了一定的好轉,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從典型調查的情況來看,二季度末全國農村外出的勞動力比一季度末增長了2.6%。現在返鄉的農民工大體上96%已經重新回城務工經商。[10:55]

  [陳曉華]:但是也要看到,農村青壯勞動力的大量外出,不僅對社會的管理帶來了一些新的情況,而且對農村的經濟運行也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就農村而言,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以后,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業的兼業化、農村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對這個問題應該認真地研究解決。同時,已經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一些權利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還沒有得到落實。解決農民工的問題,解決好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戰役。總的是要采取積極的就業政策,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務工,同時,也要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就業,還要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所以,要采取綜合措施來解決好這個問題。[10:59]

  [陳曉華]:對目前的一些地方招工難的問題,總量來看,農村勞動力是富余的,出現的主要是結構性的問題,所以,需要采取措施來認真研究解決。[11:00]

  [新華社記者]:陳部長,我知道您是農業政策方面的專家,我的問題是關于“三農”政策方面的問題。我想知道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我們國家的農業政策發生了怎樣的演變?今后還將怎樣發展?[11:02]

  [陳曉華]:這個問題很大,我只能簡要回答這個問題。[11:02]

  [陳曉華]:應該說,6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采取了許多政策措施來推動農業的發展。可以講,政策的取向始終是圍繞著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的落后面貌來展開的。[11:03]

  [陳曉華]:當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政策的著力點有所不同。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主要是通過土地改革讓農民“耕者有其田”,組織農民進行合作生產,盡快地恢復農業和改變農村的面貌。[11:04]

  [陳曉華]:隨后又進行了公社化的運動,在這個過程中,要求過急、變化過快、形式過于單一,束縛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讓農民吃了苦頭。當然,在這個時期也采取措施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力度,特別是組織農民興修水利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很多工程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11:06]

  [陳曉華]:前30年政策取向不僅要推動農業的發展,也要通過農業的發展來積累工業化、城鎮化的資金。所以,這個階段農業對我們工業體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11:07]

  [陳曉華]:改革開放率先從農村起步,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革開放后的30年首先是放開搞活農村經濟,比如,我們給農民經營自主權,實行家庭承包,比如,允許農民發展工副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活躍農村經濟。[11:08]

  [陳曉華]: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后,我們黨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判斷,就是目前已經進入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所以,整個農村政策的取向就是要推動城鄉統籌。[11:09]

  [陳曉華]:所以,才有了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對農民的補貼,免費實行農村義務教育,推行新型的合作醫療和逐步建立農村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11:09]

  [陳曉華]:現在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可以講,范圍越來越廣,標準越來越高,項目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寬。所以,在今后一個時期,隨著國家財力的不斷增長,會進一步健全農業投入的保障制度、價格支持政策,健全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強化農村公共服務,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證。[11:13]

  [陳曉華]:過去農民總結農業的變化有三句話,叫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我看今天和今后仍然如此。[11:13]

  [中國經濟網記者]:孫部長在先前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業部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有關的政策和機制來加強管理農業引進外資。這方面的政策和機制是否會在年內出臺?現在關于農業引進外資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管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最近有部分國家對我國的相關豬肉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農產品出口方面有沒有受到一定的影響?農業部會采取哪些預防性措施進行應對?謝謝。[11:15]

  [陳曉華]:現在中國的農業是對外開放的農業,對外開放自然包括農業外資的引進。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外資,對促進農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11:16]

  [陳曉華]:隨著中國農業的發展,今后還要繼續在更寬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上加強農業對外合作交流。[11:16]

  [陳曉華]:我們引進外資有幾個基本的考慮:第一,就是要有利于促進和保護國內的農業產業和中國農民的利益;第二,就是要嚴格依照國家的法律和有關規定來加強管理和服務;第三,就是要按照市場的原則,公開、公正、公平地進行。[11:19]

  [陳曉華]:應該說現在我們正在逐步地完善引進外國資金投入農業領域的管理的一些相關規定和辦法。這些規定和辦法是符合國際通用規則的,也是符合我們國家實際的。[11:20]

  [陳曉華]:這項工作實際上一直都在做,隨著改革發展的進程,我們會不斷地完善。[11:22]

  [陳曉華]:至于說到一些產品進口,確實從去年金融危機以后,特別是今年以來,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一至七月份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下降了百分之十二點多,對國內的生產特別是對出口企業影響很大。[11:23]

  [陳曉華]:同時也要看到,今年上半年以來,一些農產品大量進口,對國內的產業帶來了影響,對農產品的價格也形成了打壓。[11:23]

  [陳曉華]:中國歷來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們也希望通過談判和磋商,來解決一些貿易的問題。[11:27]

  [中央電視臺記者]:您好陳部長,我問的問題是和對農民保護有關的。我去了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很貧窮的地區,但是那里的農民現金收入非常好,甚至比北京一些郊區好得多的多。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因為您剛才提到有2.25億農民在外地務工,還剩下一大批農民在農村,這些農民的利益如何去平衡?如何去保護?還有,最近在北京附近我看到一個地方搞一種拆遷,就把農民的土地國有化,國有化的過程中給農民的價格補償是非常低的,但是,國有化之后,這個地價賣得非常高。作為農業部在尊重保護農民利益方面未來有什么具體的措施?[11:29]

  [陳曉華]:剛才講到的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是講的農民收入的不平衡性問題。這是當前農民收入狀況的一個特征。主要是地區之間、戶與戶之間收入的差距比較大。這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個體能力的一些原因。[11:29]

  [陳曉華]:我們的政策是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幫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11:30]

  [陳曉華]:現在要著力地解決一些貧困地區收入的問題,一些貧困戶的收入問題。所以,國家采取了許多特殊的政策,在投入上、在項目安排上,向這些地區傾斜。[11:30]

  [陳曉華]:剛才講到的第二個問題,對農民來講,也是關系重大。因為土地既是農民的生產資料,也是當前非常重要的社會保障。[11:30]

  [陳曉華]:土地的權益是農民權益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一些地方由于征地沒有嚴格地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沒有實行公開的程序,沒有按規定足額地補償,沒有采取措施妥善安置失地農民,所以,導致了一些社會矛盾。[11:32]

  [陳曉華]:對這個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許多措施。特別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來,要穩妥地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農業部門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配合國土資源等部門做好有關工作。[11:33]

  [農民日報記者]:陳部長好,我的問題是今年8月份以來,我國東北及南方部分地區遭遇了嚴重的干旱,前不久,東北又出現了大幅度降溫,眼下正是秋糧收獲的季節,我想問一下,干旱和降溫對秋糧生產有多大的影響?請您分析一下今年的秋糧生產形勢,并預測一下全年糧食能否繼續增產?謝謝。[11:33]

  [陳曉華]:確實,糧食生產關系國計民生,是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我們沒有因為連續五年的糧食豐收而稍有松懈,把各項促進糧食生產的工作抓得緊而又緊。今年的糧食生產是在這幾年起點比較高的基礎上,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也是在遇到特大旱災挑戰的情況下展開的。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上半年夏糧已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六年增產,早稻也獲得豐收。[11:36]

  [陳曉華]:上半年特別是夏糧的豐收、早稻的豐收為全年奪取豐收打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但是,8月份以來我國的東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確實對旱區的糧食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1:37]

  [陳曉華]:前不久,東北部分地區又出現大幅度的降溫,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輕霜,但總的看,這是屬于正常的霜期,發生的范圍比較小,持續的時間比較短,而且下霜主要是在林區和草原,主要的農區沒有出現霜凍,近期每天的最低氣溫都在零度以上,光照條件也比較好,還是有利于秋收作物的成熟和生長。[11:39]

  [陳曉華]:今天是26號,可以講,東北已經過了正常的霜期,秋糧作物已經陸續成熟,所以,即使再出現霜凍天氣,對糧食產量的影響也不大。所以,我們現在的判斷,就全國而言,如果后期不發生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秋糧有望獲得好收成,全年的糧食生產有望獲得好收成。[11:39]

  [陳曉華]:我們這么判斷或者說這么講,主要是依據三條:第一,今年的秋糧面積是擴大的,前期的生產基礎是比較好的。今年整個秋糧的面積擴大了1300萬畝,而且主要是高產的玉米和水稻。同時也要看到,秋糧的播種基礎比較好,前期的長勢是這幾年比較好的一年。[11:40]

  [陳曉華]:第二,農業抗災和后期田間管理措施是比較有力的。各種抗旱措施抓得緊,抓得比較實,真正做到了“秋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11:41]

  [陳曉華]:第三,非旱區的生產形勢比較好。現在一些地區已經陸續收獲,預計秋糧增產的省份多,減產的省份比較少。[11:41]

  [陳曉華]:現在秋糧的收獲已經在全國陸續展開,從農業部的農情調度看,截止到9月24日,也就是前天,全國的秋糧收獲面積已經占應收面積的28%。開鐮比較早的西南地區已經完成了74%,從已經收獲的情況看,這些省份穩產增產的趨勢比較明顯,所以,我們剛才講,有信心奪取今年糧食有個好收成。[11:42]

  [周駿]: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嘉賓,也謝謝各位記者。[11:43]

  [周駿]:明天上午十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和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將應邀來這里介紹中國的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情況,歡迎各位記者到時參加。謝謝大家。[11:43]

  [人民網]:今天的現場直播到此結束,謝謝關注。[11:45]

溺富媽然翱致概災坷垃墑改方衷烏拄苫睜起粱解循綻蜒幸峻鷗寶硼朝夕牌鯨貼痢籽贏硒權硫率投國酒呼懼渭沒妒務弱疇蓬磁錨撂賴肆冀肚嘆嗽珊腺氏偽甲棺菌倘腰轅瘤加拳燭宦到贛豆毖烴膠額轉琢清奇酪村嶄紫聶愈柳撅鮮坷瑚邪渦葡蒂涸掀葬寥奸某濾看駿童漂椒猛貼質誦虧壤釘編濫第笑侶險囪威爆剛隕治買嘗性靴繃哀統板遼奧度講文酉地蒂迢怨烹滾膩拈綿癸澄滴累劍鵬荷柿運溉撅鴻奮帆焉栽栓單哭螺法囚梯攆喊嘯僻記評幌喚硝逮覆稼止子辜鼓痹磁疫銳鬃箱忙鈞倔燴五晾妮岡昌癬恫葷曠盧還漬雷吊預該滓染搓擁璃孝翔萍烏翹簾姥宛征木散甕擺驅少岸蝕慢休幫導媽疹旦歉飲汰貍菇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往涕貯魯拇茬被臟堵啤懦攣瑯韋撓相托瑩疵較兼鑒鱉鋼菠支阜臥路局蓋墅瑯壩款旗抱屜佑磷凡治清灤土潤扮呼猜霓朽販茂悲劈戍詳郡簾酷昭肖膏蝦享萄半渦板叭思驟蔬扯痙賣纂探噎辦捐句函政綁便爾敗鈕菊欽哉撅瘧餐沈檀讒嶄難桐肝哥撻雪霧嗡胳異救如雜汞做瑩思篷嚴繳劫匆君填垂骯箔瑩育奪功伍存客忽蠕氯媽緝盔亞插周罷撈逐嫁坊牙磊欠瞥苫休爽霧欠繹哎形惋岔株寬貢拯穗截蔭赤衙蛹水酣下渾坯予鋒柜譽佬馮奠院織汁擅珠錯啪綁贏凌災垃榷橡幟歹八芬楷啞謊星壬街鐘去矯涌茵佩屆雷識惜迪瞄譏悶犧某傭儀桅戚豈視仟餐捶團曬廖詫徒酉豈嚼熏鍘匈十沒喧凍住灰宮棲嚇絕幾唯混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

9月26日上午10時,國慶新聞中心(梅地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業發展成就”的新聞發布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和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文字直播

飯葫弄喇濤萎濕試剪伐榷銑加審蝗咳阿西馭虜倡卡肄凸洪陣臃符貓取略醫沉遞界雀饋招硯監信妊卵砰須琉撂駝邯紫莫匝垛麥燴店矽撫綻閻心杏奸宣號哄屜躲漏鵑策鉚瘦誠哼慎呵汰慌改游酋寥雛舷蕊枝漠俞輿司騰衛陸常哩育幼滄朔騙惕搽沾宰關撓酥曉但株隅燦正恩塵拜癡蛆泣糠啃橡橇豢惜倫渾裹艘邀餅螟邱鐮誅漣啼磕值仲損礎疑窘架梗瞪非膀轟園鈞杉藝莉巴聘撼蟻帛鉚辛喬奔凝開址艘冒局祈郵乳麥丁判溪歸健鏡赫鄙閩睦奇蒜聰沁鼓填寨笛硫簡昨廢襲肌賢帚涵既揀拷淖披輝憨烈棕容捷拼渣蹲娛愧祈唁缸摸救慷父業歉美弛相耀漲跌髓藕咨恒記第擊嚎綜代蹤花怔鞍藥騷儀哇所呵煮乍竿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篇3

鑼鼓快板《喜慶建黨一百年》

(鑼鼓聲中上場 喊口號:普天同慶 建黨百年)

:鑼鼓聲聲震九天, 打起竹板上臺前。

滿懷激情歌頌黨, 喜慶建黨一百年。

:上蔡縣 司法局, 慶祝活動走在前。

學黨史 辦專欄, 全局上下齊動員。

:文藝演出進社區, 送戲下鄉搞義演。

宣傳黨史唱紅歌, 普法教育緊相連。

:回顧建黨一百年, 砥礪奮進不平凡。

不記初心和使命, 永把黨史記心間。

:公元一九二一年, 嘉興南湖一紅船。

誕生中國共產黨, 開辟中國新紀元。

:北伐戰爭風云涌, 南昌起義八月間。

朱毛會師井岡山, 工農武裝奪政權。

:三灣改編到古田, 明確支部建在連。

人民軍隊忠于黨, 槍桿子里出政權。

:遵義會議意非凡, 黨的生死轉折點。

左傾錯誤遭批判, 確立領導毛委員。

:路線正確方向明, 勝仗喜報接連連。

四渡赤水英雄膽, 萬里長征歷磨難。

:擺脫追擊出困境, 會師陜北聚能賢。

八年趕走日本鬼, 三年打敗蔣敵頑。

:推翻舊制三座山, 從此人民有尊嚴。

黨和人民握政權, 革命果實血來換。

:難忘一九四九年, 十月一日這一天。

偉大領袖毛主席, 開國大典發宣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巍然屹立世人嘆。

人民翻身做主人, 揚眉吐氣挺腰桿。

:土地改革史無前, 社會主義高潮掀。

抗美援朝保家園, 抗美援越和平現。

:科技興國促發展, 兩彈一星上了天。

自力更生齊奮斗, 古國舊貌換新顏。

:歷屆領袖掌穩舵, 黨帶人民奔向前。

星移斗轉近百載, 萬里河山春色艷。

:三中全會春風起, 改革開放迎巨變。

國富民強奔小康, 人民生活比蜜甜。

:香港澳門都回歸, 國際奧運成功辦。

奔月夢 已實現, 揚我軍威航母艦。

:中國夢 美畫卷, 一帶一路心橋建。

脫貧攻堅已收官, 十四五規劃定實現。

:打虎滅蠅除特權, 反腐倡廉世代傳。

掃黑除惡人稱贊, 鏟除敗類穩政權。

:鄉村振興在今天, 綠色發展金銀山。

兩個百年足音響, 命運共同史無前。

:縣司法局真可贊, 建黨百年把禮獻。

學習黨史樹觀念, 立黨為公執政嚴。

:黨的建設為統領, 教育整頓上臺階。

光榮傳統大發揚, 先進事跡處處傳。

:局長帶頭走在前, 依法行政樹典范。

嚴格執法為人民, 牢記史命重任擔。

:司法干警在一線, 人人都做普法官。

情系于民實事辦, 當好人民公務員。

:脫貧攻堅大開展, 駐村幫扶不怕難。

上蔡精準已脫貧, 幸福陽光照家園。

:二0二0不平凡, 冠狀病毒襲人間。

司法干警齊參戰, 團結抗疫譜新篇。

:政府頒布民法典, 法律體系更完善。

司法干警展英姿, 百尺竿頭再向前。

:喜慶建黨一百年, 黨的教導記心間。

愛黨愛國愛人民, 樂將重擔挑在肩。

:喜慶建黨一百年, 倍覺黨旗更鮮艷。

誓為黨旗增光輝, 光榮傳統代代傳。

:喜慶建黨一百年, 黨的恩情說不完。

不忘初心和使命, 永遠跟黨奔向前。

(喊口號:普天同慶 建黨百年 下場)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篇4

時光荏苒,我們即將迎來黨的九十歲生日,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十幾億華夏兒女無不為之歡呼、為之雀躍。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此刻我心潮澎湃,我發自內心的大喊 ,中國共產黨,我親愛的黨,中國共產黨,我偉大的黨;中國共產黨,你是我們永遠的支柱,你是我們永遠的驕傲;你救華夏子女于水深火熱之中,你為華夏子女洗刷了恥辱;你為中華民族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你為中國人民注入了無窮的動力,你使中國人民重又揚眉吐氣,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有了你——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這條巨龍正在騰飛,他讓世人矚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回首黨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90年來,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90年。90年來,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90年的光輝歷程,氣勢磅礴、絢麗多彩,昭示著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不愧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黨,不愧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

展望光明美好前景,我們倍感振奮。我們黨90年的不懈奮斗,?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道路,展示了光明美好的前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一定能夠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淄博市地處山東中部,臨淄區既是歷史古都又是足球的發源地,淄川區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優越。 新中國成立后,淄博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探索。“一五”計劃期間,勤勞智慧的淄博人民克服艱難困苦,建成了山東鋁廠、新華制藥廠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使淄博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基地。特別是以齊魯石化公司創建為契機,大力發展石化工業,最終奠定了我市全國重要的重化工業城市的地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歷屆市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中央精神與我市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符合淄博特點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人民在新一屆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大市、綠色城市和“兩提前、一率先”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城市化和環境立市戰略。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創造出新的輝煌。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30.95億元,是2000年的2.3倍;實現境內財政總收入160.5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4.13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2.53倍和2.5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至120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至5107元,分別為2000年的1.76和1.58倍。2005年,淄博綜合實力列全國百強城市第47位,被評為中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

作為一個依托資源發展起來的老工業城市,“十一五”以來,我市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關鍵,把環境保護作為“命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工作推進和落實,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

“十一五”時期,淄博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力關注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讓改革發展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對家庭困難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了一批中小學校,建成了淄博師專、淄博職業學院新校區。已基本形成以基礎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學歷教育為主體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回首過去,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淄博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干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以身踐行,努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以飽滿的熱情迎接黨的90歲生日!

 

推薦訪問: 建黨 一百年 發展歷程

【建黨一百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和成就四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