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由剛澤斌作詞、作曲,鮑比達編曲,成龍演唱的歌曲,收錄于1991年12月31日發行的專輯《第一次》,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看過的感受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看過的感受2篇
規則與自由作者:何佐晨來源:《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8年第13期
????????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在合肥站停站辦客時,一名帶著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為名,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關閉,鐵路工作人員和乘客多次勸解,該女子仍強行扒阻車門,造成該列車晚點發車。根據這則熱點新聞,談談你的看法,完成一篇作文。(選自《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8年9期《高鐵怎能想攔就攔?》)
????????孔子和子路之間,曾經有過這樣一次對話。在落難時,子路問了孔子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君子亦有窮乎?”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即“君子在不得志的時候也能安貧樂道,不失節操;小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會想入非非,胡作亂為”。君子約之于禮,禮就是規則,一個“約”字,讓君子在即使窮的時候,也不會亂了方向。
????????“濫”即河水泛濫。河水在河床里面走,它是有方向、有路徑、有規則的,它是能夠收束住自己在一個固定軌道里自由行走的。河床、河岸就是對水的約,禮就是對我們人生之路的約。沒有這個約,就可能像河水泛濫一樣,河水一旦泛濫,不僅自己沒有了方向,也失去了自由,還會給這個世界帶去災難。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規則就沒有自由可言,對規則的遵從不是對自由的毀滅,恰是對自由的保護。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沒有限制,恰恰是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從心所欲,自在的存活?!皬男乃挥饩亍?,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修為。
????????但很多人并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有時候需要人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警醒一些人。游客為圖方便無視警示標識下車而遭受老虎攻擊,為少花一張門票錢翻墻進入動物園而不幸命喪虎口;女教師為讓丈夫趕上高鐵不惜用腳卡住車門導致全車延誤……這些年的社會熱點,正是對規則與自由的雙面反證。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雖不常見像高鐵扒車女羅某那么極端的行為,但本質上屬于挑戰規則的現象普遍存在。如機場里有些乘客遲遲不登機影響飛機的正常起飛,甚至因為航班晚點或者取消,就對機場工作人員大打出手;公路上行人對紅綠燈熟視無睹,亂闖馬路;等等……各種各樣挑戰規則的行為不勝枚舉。 規則之所以常常被挑戰,跟不守規則成本太低大有關系。如在“高鐵扒門”發生的當時,這位當事人并沒有立即受到強有力的制裁。無論是安保人員、乘務員還是乘警,都主要采取了勸導的方式,并沒有采用強制手段將其帶離高鐵車廂,這也是讓其扒門得逞的重要原因。
自由平等的真諦
?
知識目標
1.知道自由的含義。
2.理解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3.理解平等的含義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標
1.通過辨別、分析,體會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對性。
2.理解法治是對自由的保障。
3.增強對平等含義的理解,樹立平等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圍內的自由。
2.增強法治意識,樹立平等觀念。
重點
1.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難點
1.自由是有限制、相對的。
2.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義的理解。
教師準備:教材有關憲法規定的幻燈片。
學生準備:預習新課。
?
一、情境導入,場景激趣
情境一:教師出示幻燈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四個詞語。
情境二:引入習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
習近平在“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一部分報告中提出: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們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教師安排學生齊讀教材第89頁第四單元前言內容,再進入新課。
二、問題導讀,新知研討
(一)無法治不自由
【過渡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們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和描寫,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自由與法治是怎樣的關系?
1.對自由的渴望
教師出示幻燈片,請同學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作出小結。
教師總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無限向往。人們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動;渴望擺脫不合理的束縛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知識拓展】“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意思是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比喻在廣闊的天地里,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記》第八十四回:“老菩薩,古人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趺次鬟M便沒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分:“啊!‘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l還愿意待在一個村子里呢!”
2.自由的作用
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3.自由的特點
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教材第91頁上面的“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問題:
(1)掙脫了束縛的風箏為什么“無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到必要的限制?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作出小結。
教師總結:(1)因為缺少了繩子對它的牽制或保護。(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教師安排學生小組學習、討論教材第91頁最下邊的“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問題:
請查閱我國對網絡言論的相關法律規定,說一說網絡世界自由的邊界。
教師總結:這個邊界就是憲法和法律。
【知識拓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均對網絡表達和言論自由的范圍作出了明確的界定,詳細列舉了不得在互聯網上制作、復制、發布、傳播的9類信息,具體有: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信息;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信息;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信息;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信息;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信息;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等。
4.自由的含義及在法律上的體現
(1)含義: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5.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教師安排學生閱讀教材第92頁內容,思考問題:
自由與法治是怎樣的關系?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作出小結。
教師總結: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
【知識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規定》
第四條 公民行使集會、游行、示威的權利的時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第五條 集會、游行、示威應當和平地進行,不得攜帶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動使用暴力。
(二)法眼看平等
1.平等的含義
教師安排學生閱讀教材第93頁中間一段文字,后提出問題:平等的含義是什么?
教師總結: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
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教材第95頁“拓展空間”,思考:“同等情況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結束后,請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
教師總結:不矛盾。因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他們屬于弱勢群體,是需要幫助的特殊對象,所以對他們給予“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對他們人權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這也是對憲法精神和原則的體現和尊重。
【知識拓展】教師出示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9國首腦圓桌峰會現場圖片和2017年9月4日廈門金磚五國峰會現場圖片。圓桌會議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與會者圍圓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參加會議,體現了平等原則和協商精神,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事務應“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和精神一脈相承。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p>
(2)理解: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知識拓展】十八大之后的五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一共處分153.7萬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5.8萬人。這其中,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縣處級干部6.3萬多人、基層黨員干部27.8萬人。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概念和一對關系:自由和平等的含義,法治與自由的關系;還要認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義和表現。
推薦訪問: 平等 看過 規則上一篇:講話精神有感范文(精選6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