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48個。前一位是庚戌,后一位是壬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亥屬陰之水,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觀看辛亥革命110周年觀后感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教師觀看辛亥革命110周年觀后感6篇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于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并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扎于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占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巨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巨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盡管1911年的革命有著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后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跡。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p>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國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奪取革命果實而導致封建復辟,日本軍國主義提出企圖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加劇了中國主權淪喪。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黨人陷于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新的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人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科學地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喚起人民,并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終于使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變。
????百年后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會上流行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于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后即可看出:他們并非從一開始就醉心于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后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并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愿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戳思o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辛亥革命》導演張黎,是電視劇《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返膶а荩@個背景,使《辛亥革命》被放在一個更長遠的中國歷史視野里,表現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至1912年2月12日孫中山辭任臨時大總統,圍繞武昌首義前后的歷史畫卷。
???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片表現著當代人對歷史的認識與態度。
???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革命?為什么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么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伙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么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
??? 孫中山在演講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脫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
??? 武昌首義后,黎元洪指揮漢口炮臺兩炮轟走了蔭昌的軍艦,成為袁世凱出山的導火索。袁世凱率領北洋軍順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進攻,開始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尋找押注的機會。
??? 革命之火在軍事上完全可以被撲滅,但袁世凱太明白自己的命運,他不能再給滿清權貴一個兔死狗烹的機會,實際上,確實是袁世凱的私心,是清廷覆滅的真正推手。
??? 滿清入關,是吳三桂的反水成為明朝滅亡的真正推手;晚晴的滅亡,同樣是由于另一個軍事權臣袁世凱的反水,可謂起于斯、亡于斯,清廷滅亡豈不正是歷史的報應?
??? 辛苦革命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變、暴亂或改朝換代呢?
??? 是孫中山及同盟會高舉的“共和”理念,成為推翻清廷以及中國3000年君權專制的“思想杠桿”----從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大地上任何一個企圖復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軍權,都注定成為人民公敵。
??? 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讓這一思想開始中國人心中扎根。即使還有懷念皇帝的遺老遺少,也改變不了共和理念成為中國歷史的潮流。
??? 在晚清,只有孫中山自1895年起,就堅定地高舉革命、共和的大旗。談共和,則必談孫中山。孫中山就是共和體制的旗幟。
??? 孫中山回國后,力排眾議,堅決提出要早定國體,即以民國、共和取代君主專制,以總統、總理、議會取代君主立憲。不能等待袁世凱的逼宮(清廷退位),而要創造一個共和政體,哪怕讓袁世凱這樣的陰謀家來做民國的大總統。
??? 當孫中山被17省代表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孫中山指出,大總統的意義不在于誰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國幾千年專制君主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
??? 為此,孫中山將民國大總統一職,作為推動袁世凱造反的誘餌。國家元首,國之大寶,非如此如何能令袁世凱率領中國唯一有實力的軍隊(北洋軍)歸順民國呢?
??? 《辛亥革命》在表現這段歷史的脈絡上,很見功力。不是過去史學家所謂革命黨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導致辛亥革命沒有實現真正的目的,袁世凱最后復辟帝制。
??? 《辛亥革命》不僅為革命人的“無私”進行了有力的辯護,而且為孫中山超越歷史的洞察力進行了辯護。
??? 辛亥革命是什么?
??? 不是為一家一姓的權力爭奪、改朝換代,而是為國體的新生,確立主權在民的共和政體。是樹立自下而上、國家、政府由人民選舉產生,元首、官員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變王權天授、王土王民、殺伐隨意的專制獨裁政體。
??? 這是中國歷史的真正進化。
??? 《辛亥革命》還未所有的革命者,為革命捐款、奉獻生命的所有人進行了感人的辯護: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為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游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后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
??? 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么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愿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魯迅所說的舍生取義的志士。
??? 今天的人們,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己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為最高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誹謗。
??? 革命也許不能完成所有的歷史使命,革命或許會留下歷史的遺憾,但中國近代歷史革命的進步意義,不容抹殺。智者如楊度、康有為贊成君主立憲,主張所謂理性地改良政治,歷史已經給了這些有學問而無見識的學者以響亮的耳光。
??? 在中國,只有徹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專制的毒害,才能讓人民有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機會。
??? 這是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也是照亮中國未來的希望之光。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并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后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梢赃@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后,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政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后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么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古人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里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里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布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今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紅色大片《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生動地展示了那段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驅孫文——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丑惡面目。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
?? ?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那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的畫面。那么多戰士的尸體橫放著,,這兒是,那兒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漢步履難行,跪在地上,抱起一個個犧牲了的戰友,低頭無聲,冰涼的雨水從空中傾瀉而下,夾雜著眼淚從她的臉頰滑下。那些戰士們身上的血跡還未干,還留有炮火擦過的痕跡。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想戰士們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還在他們身上燃燒。走到今天,也許他們并不后悔,遺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對親人的不舍。
?時光荏苒,到了今天,革命歷程的血雨腥風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來之不易。從革命,到發展,到振興,這之中經歷了太多慘烈的戰爭,太多的生離死別,是那些偉大的革命者們用他們的努力,鮮血,乃至是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諧生活,這是多么大的代價。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現有的美滿生活。
?????????? 清政府為什么腐敗無能?這是我在觀看影片時的一個疑問?,F在,我已經有了答案:萬眾一心,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規,官員們要么阿諛奉承,要么只認己見,沒有齊心協力,都只為自己而活,何來團結?何來力量?最終,才會導致革命,導致國家衰敗,從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要想讓國家富強,我們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團結的力量。
??? ???讓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國更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也是革命的起始點和終結點。
《辛亥革命》讀后感
前兩天,我們集體看了《辛亥革命》的電影,對我感觸很深。
在這部電影里,我最佩服的就是黃興。
在黃花崗起義中,黃興帶領著一百二十余名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因實力懸殊,以失敗告終,黃興在這次戰斗中被打中了一個手指,他強忍痛苦,毅然地用刀砍斷了他的那根手指,只為一個目的,為了拿槍與敵人斗爭,黃興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敬佩嗎?我認為我們應該發揚這種愛國精神,為國家視死如歸的這種精神。
隨后他又帶領人民參加了多次起義,用他的堅強帶領部隊譜寫了一部又一部勝利的曲歌。
我覺得現在人們也要發揚黃興這種精神,即愛國,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俗話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蔽艺J為為革命戰死的戰士們,他們的死都是重于泰山的。
辛亥革命已距今有100年的歷史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為什么紀念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精神是什么。因為辛亥革命的意義重大,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還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注意在中國的統治。
電影里孫中山的才智使們敬佩,黃興的勇敢讓我們佩服,袁世凱的卑鄙讓我們憎恨。
當革命人士一個個死去時我們為之嘆息;當革命人士舍身去與敵軍同歸于盡時,我們為之鼓掌;當革命果實被竊取時我們為孫中山感到不憤。
有些人對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存在懷疑,我覺得如果沒有辛亥革命,我們早已處在封建社會,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主義,因為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才開始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
通過看《辛亥革命》,、使我認識到了什么是中國人,怎么做才算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爭取為國家多做一些貢獻,隨時保護國家的領土完整,與分裂國家的人做斗爭。
辛亥革命的意義重大,所以我們現在以至未來都要紀念辛亥革命,要謹記辛亥革命給我們的教訓,要不要忘記過去。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
“爸爸,什么是《與妻書》?”餐桌上,我一臉鄭重地問道。 “是林覺民寫的嗎?‘書’就是信的意思,‘與妻書’就是寫給妻子的信。你怎么會問這個問題?” “因為今天我們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那個林覺民在參加廣州革命前給妻子寫的,他被清皇朝殘忍地殺害了,我覺得他為了革命慷慨赴死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從前老師對我們介紹各種革命的時候,我總是聽得云山霧罩,不知所云。這次看完電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到底什么是革命?為什么要革命? 電影里孫文說:“革命就是救治中國?!?/br> 100年前被殺害的第一位女革命烈士秋瑾說:“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為了這種理想,秋瑾臨刑前可以笑著帶著木枷、拖著腳鐐,她的笑容是那么從容、那么溫馨。尤其是當她看到那個正在媽媽懷里吃奶的孩子后,她輕輕地停下了腳步,她的眼里流露出母愛的光輝,那一刻我在她的親切的笑容里悄悄留下了眼淚。 黃花崗被害的烈士林覺民在《與妻書》中說:“革命是為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睘榱诉@種理想,當敵人企圖勸他投降時,盡管滿臉血污,他卻極其堅定地說:“不必了,我們一同舉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碑斘铱吹剿倪z體在水中浮沉,最終被同盟會會員冒死打撈上來的時候,我震驚了,我從沒想到:原來有這么多人愿意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無論是當時的大元帥黃克強,還是戰場上默默無聞的“小湖南”;無論是始終戰斗在第一線的徐宗漢,還是為革命飲彈身亡的唐曼柔,他們全都是拿生命當磚石,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之中,他們渴望建立“共和制”國家,他們渴望實現民族的復興與富強。 正是因為理想,他們才能在戰斗中發揮出無窮的力量,才能贏取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現在的我,還是一個正在求學的孩子,我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求學的道路上逐步找到可以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方向,一旦理想確定,我必將向那些勇士們學習,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將勇敢地走下去! 我愿那些在革命征途中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這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憶它、銘記它,并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后的無止盡的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白云蒼狗,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梢赃@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后,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政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芒篇章。那一腔不畏困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對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熾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管之后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保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假如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隨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時機,那么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古人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泰。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泰世界里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隨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里兢兢業業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便道路崎嶇、布滿荊棘,也該淺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請自行參考使用
辛亥革命觀后感
《辛亥革命》是由張黎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史詩戰爭片。該片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
辛亥革命觀后感(一)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溫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ldqu;沉淪&rdqu;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ldqu;深淵&rdqu;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于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后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ldqu;浪潮&rdqu;,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ldqu;三民主義&rdqu;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后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梢哉f,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后,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著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于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愿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ldqu;花朵&rdqu;。
辛亥革命觀后感(二)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辛亥革命》。這是每個不了解《辛亥革命》意義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了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現在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曾經先輩們曾經為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么。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革命?為什么一個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為什么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伙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為什么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孫中山在演講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為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脫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武昌首義后,黎元洪指揮漢口炮臺兩炮轟走了蔭昌的軍艦,成為袁世凱出山的導火索。袁世凱率領北洋軍順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進攻,開始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尋找押注的機會。革命之火在軍事上完全可以被撲滅,但袁世凱太明白自己的命運,他不能再給滿清權貴一個兔死狗烹的機會。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讓這一思想開始中國人心中扎根。孫中山回國后,力排眾議,堅決提出要早定國體,即以民國、共和取代君主專制。當孫中山被17省代表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孫中山指出,大總統的意義不在于誰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國幾千年專制君主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為此,孫中山將民國大總統一職,作為推動袁世凱造反的誘餌。《辛亥革命》還未所有的革命者,為革命捐款、奉獻生命的所有人進行了感人的辯護: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為孫中山游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后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為什么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愿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我們向他們致敬!
在中國,只有徹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專制,才能讓人民有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機會。這是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也是照亮中國未來的希望之光。我們身為中華的兒女,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辛亥革命觀后感(三)
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電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時間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開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婦女身上,她身戴枷鎖一步一步順著被圍觀群眾開辟的道路中走著。她的步伐鏗鏘有力,頭發凌亂卻目光堅定……她就是革命同盟會中的一位婦女代表——秋瑾。她邊走邊望著周圍的群眾,尤其是婦女們和剛出生的嬰兒們,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憤怒的,但她唯有望著這些無知愚昧的所謂的&ldqu;大清子民&rdqu;一聲不吭地走著。此時她已在腦海里交出了一份對&ldqu;革命&rdqu;的答卷:革命并非革誰的命,而是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當一位清朝官員對她說:&ldqu;你的兩個孩子快要沒母親了……&rdqu;而她卻堅定地打斷:&ldqu;不,是天下的孩子們失去了我一個母親。&rdqu;那位清朝官員聽完之后嚇壞了,急忙解開枷鎖,并讓檜子手準備。而秋瑾說完,便毅然走上了斷頭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因為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預示著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后,經過各地義士如雨后春筍般激烈的起義之后,光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光復完畢后,一個嶄新的中華民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武昌首義前后,影片中無數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新生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們那敢于犧牲的獻身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所謂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為&ldqu;愛國主義精神&rdqu;、&ldqu;創新精神&rdqu;、&ldqu;獻身精神&rdqu;和&ldqu;協作精神&rdqu;而武昌起義的成功,與湖北革命黨人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贊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上一篇:班子政治生態是否正常集合2篇
下一篇:中秋詩詞大賽串聯詞范文五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