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在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后用來指本國以外的國家,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外國入侵中國的魚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外國入侵中國的魚4篇
【篇一】外國入侵中國的魚
[轉]蔚藍的天空
——建國后中國共擊落多少外國入侵飛機
自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受到高度關注,不乏有心者提及中國曾數百次警告入侵領空的美國飛機,及1954年為擊落英國客機道歉等事,語間頗有深意。其實重溫歷史便知,空中安全都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
中國軍隊擊落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并不鮮見
所謂領空安全,當然不可能靠“第200次嚴重警告”“提出最強烈抗議”“第469次嚴重警告”,即能實現。縱觀1949年后中國軍隊在防空方面的努力,擊落入侵飛機的頻率并不低。
建國伊始,中國軍隊防空力量非常薄弱,可升空作戰飛機僅113架,其中還包括運輸機、通訊機和教練機等,就作戰能力而言,這些飛機僅夠將就保衛北京。防空高炮部隊也少得可憐,無法對入侵飛機造成威脅。不要說威懾美軍飛機,就連對付已經退往臺灣的國軍飛機,也常常力不從心。僅以朝戰爆發前后為例,美機在東北可謂如入無人之境,從1950年8月27日到12月31日,短短三個月時間里,美機即侵入中國東北領空達328次以上,侵入飛機總數達1406架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從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至1953年7月底,三年時間里,美軍機先后侵犯我東北領空達7139批,31816架次,搞偵察外,兼有掃射、襲炸等侵略方式。不唯東北如此,東南沿海領空,美軍也同樣隨意進出,如1951年4月11日,美軍機20多架次侵入福州、莆田、廈門等地區偵察騷擾;4月13日,美機30多架再次侵入福州、廈門等地上空盤旋偵察。
此一時期,中方雖不斷提出抗議或警告,但防空無威懾力量,喊破嗓子也無人在意。后因中方發表抗議次數過多且無多大作用,以至于毛澤東本人都感覺到厭煩,1950年9月16日,毛澤東批示周恩來說:“東北及上海、山東沿海(漁民發現的)均繼續發現美機或美艦侵襲,置之不理是不妥的,若每次抗議則不勝其煩,似宜每隔十天或半月匯集多案抗議一次,請酌辦。”其后,毛澤東不得不向蘇聯求助,請其派出空軍到上海和東北等地幫著中方保護領空安全。
二、1952年開始,源源不斷的蘇援武器讓中國初步具備了打擊入侵美軍飛機的能力
因新中國奉行“一邊倒”外交政策,及朝戰爆發,蘇聯開始大力援助中國,其中即包括為中國提供大量防空裝備,如1950年10月負責華東空防的蘇聯部隊奉調回國,其所裝備的119架飛機作價移交中國;負責東北地區防空的蘇聯別洛夫師也將138架飛機移交中國。再如,1951年7月,負責中國東北空防的蘇聯部隊陸續回國,中國空軍有償接收了其中12個師的裝備。到1954年初,中國空軍一共組建了28個空軍師、5個獨立團,擁有飛機3000多架,全部購自蘇聯,這些飛機中既有殲擊機、強擊機,也有轟炸機。除此之外,蘇聯還援助了中國軍隊大量高射炮。可以說,在蘇聯援助下,中國軍隊初步具備了防空能力。
由此,自1951年始,中方開始嘗試對入侵美機進行反擊。如1951年7月21日,美國8架F-94型噴氣式戰斗機侵入中國東北地區領空,被中方空軍部隊擊落7架。1952年10月26日,美國空軍F-84戰斗機8架侵入中國東北遼東省輯安縣上空掃射,我地面防空部隊向敵機發出猛烈炮火,擊落敵機1架,活捉敵駕駛員拉爾·卡麥隆。1953年1月12日,美國空軍RB-29型飛機1架,夜間侵入中國東北安東上空,當即被中國空軍部隊擊落,機上人員11人被生俘,3人摔死。1953年1月23日,中國空軍在遼東省寬甸縣上空擊落侵犯中國領空的美國飛機1架,生俘駕駛員海勒爾·艾得文·路易斯。2月15日,中國空軍和防空部隊擊落侵犯中國東北領空的美國軍用飛機5架。4月7日,中國防空部隊擊落侵入中國遼東省鳳城縣的美國戰斗機1架,駕駛員被俘獲。……中方防空戰力的提升,終于讓美機有所收斂,到朝戰結束前夕,美機已很少隨意出入中國東北領空。
不獨東北局面有所改觀,華東防空也有起色。1952年9月20日,空2師6團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擊落美B-29型轟炸機1架,這是解放軍在華東擊落的第一架美機。1953年4月23日,空2師6團1大隊飛行員宋中文、飛行員林毅奉命駕駛米格-15擊落了美國P2V型電子偵察機。1953年3月6日擊落的1架美海軍F4U戰斗機。1953年10月2日,在青島附近擊傷美海軍PBM-SA巡邏機1架。……從1951年到1953年,為抗擊美機對華東沿海地區的偵察襲擾,中方共出動空軍航空兵539批3419架次,擊落敵機5架,擊傷3架。
三、1956年以后,高性能雷達和薩姆-2導彈的配置讓美國高空偵察機不敢再深入中國內陸
盡管中方打擊入侵外國飛機能力不斷增強,但仍對美國的高空偵察機束手無策。直到1956年中國自蘇聯獲得兩種高性能武器后,才初步緩解這一問題。第一種武器,是從蘇聯購進并配置了23部蘇制P-20三坐標厘米波引導雷達,使雷達探測高空飛行目標距離達300公里以上,能較準確測定目標飛行航向、距離和高度,并增強了雷達抗干擾能力。
第二種,是1957年10月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后,蘇聯同意向中國出售薩姆-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1958年11月29日,從蘇聯進口的5套薩姆-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運抵北京,這是當時世界上性能很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之一。有這兩大武器相互配合,中國防空能力提升了一大截,這也是解放軍為何能擊落國民黨空軍裝備的美制RB-57D和U-2C高空偵察機的主要原因。隨著解放軍打擊入侵飛機能力的不斷增強,美機雖仍不斷襲擾中國領空,但再也不敢深入中國內陸進行偵察。如1956年空軍殲擊航空兵第2師在上海附近領海上空擊落了1架美軍P4M-1Q電子偵察機,機上14人全部喪命。
四、1964年開始中國擊落了不少從越南方向入侵領空的美軍飛機,使得外國飛機不敢再騷擾
中方對入侵飛機的強力打擊,使美機一度有所收斂。但隨著1960年代越戰升級,中國再度成為美機偵察、襲擾的重要對象。如1966年5月12日,美戰斗機五架公然侵入中國云南省馬關東北地區上空,偷襲中國訓練飛機,并發射導彈,擊落中國飛機一架。1967年5月2日,美F—105型戰斗機4架侵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南部地區上空,投下炸彈數枚。1967年7月12日,美F-105型戰斗機4架侵入中國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西部地區上空,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射導彈兩枚,打傷中國士兵4人,炸毀房屋一間。為還以顏色,中國防空部隊集中精力打了兩場杖:
一是打擊侵入我領空的美軍無人偵察機。據統計,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共入侵中國領空97架次,平均每年19架次。面對這種狀況,中方防空部隊精心布置,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共擊落20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其中被空軍航空兵擊落14架,地空導彈部隊擊落3架,被海軍航空兵在海南島擊落3架。
二是反美國飛機“擦邊”戰。因高空無人偵察機連遭擊落,美軍改變戰術,派出戰斗機在海南島陸地外沿忽進忽出,引誘中方飛機入海作戰,此即“擦邊”戰術。為對付入侵美機,中方采用“空中待戰,侍機快打”戰術,取得較好戰績。據統計,在“反擦邊”斗爭中,中國空軍殲擊航空兵擊落敵機5架、擊傷2架,俘虜1名美國飛行員;高射炮兵擊落敵機3架、擊傷1架;海軍殲擊航空兵擊落敵機8架,俘虜1名飛行員,共計擊落美機16架,擊傷3架,最終迫使美空軍逐漸停止了對中國邊境的騷擾。
五、改革開放后,雖周邊局勢有所緩和,但中國軍隊對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仍不手軟
從1970年代開始,基本上已沒有外國飛機敢侵入中國領空為所欲為,加之中國周邊局勢有所緩和,所以基本上未再出現過擊落外國入侵飛機的事件。但這四十年間,也并非一切太平。比如對越自衛還擊戰結束后,中國軍隊陸續撤離邊界,但越軍繼續在中越邊境進行偵察、騷擾,并出動飛機入侵中國領空。為還以顏色,1987年10月5日下午,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廣西龍州縣一舉擊落了入侵中國領空的越南米格-21P型偵察機1架,并活捉飛行員陳尊。
六、據林虎披露,建國后至少擊落入侵敵機141架,擊傷238架
建國以后,中國一共擊落了多少入侵外國飛機?全面的統計數據至今尚無法查實。不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林虎給出的數據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自1949年9月5日至1969年底,人民空軍在擔負防空作戰任務中,共擊落敵機95架,擊傷200架。1954年2月至1968年2月,人民海軍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在擔負防空作戰任務中,共擊落敵機4架,擊傷38架。……在20年保衛祖國領空的防空作戰中,我空、海軍總計擊落141架、擊傷238架各型敵機。”
當然,這些數據包含著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的數量,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外國飛機,一時還未能理清。
擊落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祝捷授獎大會
在當年的緊張對抗情勢下,也曾出現過一些誤擊事件
作為冷戰時代局部熱戰的前沿國家,中國在80年代之前所面臨的國際局勢有其特殊性,此種緊張對抗情勢下,也曾出現過一些誤擊事件。1954年中國空軍誤將英國民航客機擊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一、1954年,中國空軍在海南島附近誤將英國民航客機擊落
1954年7月23日,中國空軍在海南島附近誤擊了英國“霸王號”大型民用運輸機,致使機上18人中10人遇難,這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發生的嚴重涉外事件,使新中國受到了不少國家的責難,在外交上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
此事的來龍去脈,據林虎回憶:“這個事件的背景是:蘇聯援華的‘列寧格勒號’、‘巴統米號’兩艘油輪由海南島駛往廣州黃埔港,空軍調殲擊航空兵第29師85團拉-11飛機到海南島海口執行海上護航任務。當日,拉-11雙機起飛,到海南島以南海面進行護航,發現大型運輸機后,未進行認真識別即進行了攻擊,造成了這一嚴重事件的發生。美、英借此事件對我國在輿論上大肆造謠污蔑,并調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8艘各種艦艇,起飛大批艦載飛機,在我南海海岸附近示威挑釁,一時局勢十分緊張。”
高層領導人當日對此事之態度,據林虎介紹:“毛主席對這個事件作了指示:‘我軍飛機,明知是英國運輸機而加以攻擊,給了國家以重大損失,這是犯罪行為。有關人員,宜加以處理;并須令有關領導機關加以檢討,吸取教訓。’我國……給予我方直接當事人以紀律和刑事處分,對造成損失的香港國泰航空公司和死亡者親屬以36萬7千英磅的賠償(一說是25.14萬英鎊),并致信慰問。”
在林虎看來,當時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情,原因在于“當時我空軍指戰員政策水平低,對國際法和國際航空規則一無所知。擊落‘霸王號’的飛行員事后還說:‘英國飛機也是敵人,這樣一個大家伙,里邊裝的一定不是好東西,一定是戰爭販子,先干掉再說。’”
為保證此類事情以后不再出現,1954年7月26日,中央軍委頒發了《關于保衛領海主權及護航注意事項指示》,指出:“當我海、空軍巡邏公海或直接護航時,對一切外國飛機、軍艦均不得主動攻擊,只有在查明確認是國民黨飛機、軍艦向我護航目標(商船或油輪)有敵對行為時,均應堅決攻擊。我空軍應特別遵守公海自由航行的規定。”至此,中國空軍除追殲入侵敵機外,在未經軍委批準的情況下,停止了距海岸線12海里以外的海域作戰。
二、冷戰時期,類似事件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
此次誤擊事件確實令人遺憾。若將視野拓寬到整個冷戰時代,則不難發現,類似事件時有發生。比如,1952年4月29日法國航空公司從法蘭克福飛西柏林航班,在飛經20英里寬的空中走廊時偏航,被蘇聯戰斗機用機槍擊傷,機土兩名旅客被子彈擊中,其他三人為玻璃片擦傷。
再如,1973年2月21日,一架利比亞波音727客機從特利彼里飛開羅時,也迷航誤人西奈半島埃及與以色列交界的以方占領區內,被以色列戰斗機擊落,機上108人全部罹難。還有更為嚴重的,1983年9月1日蘇聯在海參威上空擊落南朝鮮KE007號航班,致使機上267名(內有機組人員17名)各國無辜旅客喪生。
盡管有冷戰時代的特殊背景,但誤擊事件終究是誤擊事件,故而按國際慣例進行道歉賠償,實屬應該。
資料來源: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林虎著《保衛祖國領空的戰斗——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張敏孝主編《中國人民抗美援朝要事錄》,1995年版;王亞志彭回憶,沈志華、李丹慧整理《彭德懷軍事參謀的回憶:1950年代中蘇軍事關系見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葉介甫《在上海首次擊落入侵的美國轟炸機》;李庚辰主編《紅旗飄飄第4卷》;張馭濤《新中國軍事大事紀要》;鄒光忠《我在陵水機場的戰斗歲月》……
結束語:維護領空安全的努力雖波折不斷,也存在誤擊事件等遺憾,但中國軍隊為捍衛主權付出的努力和鮮血,是值得尊敬的。
轉自《今日話題》2013-12-03 第0244期
【篇二】外國入侵中國的魚
西方節日文化對中國的入侵
前不久,重陽節剛剛過去,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小學時通過學習古詩了解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外,對重陽節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在網上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重陽節頗有歷史淵源。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樣一個有文化底蘊的節日,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我不禁為此感到悲哀。
節日從古至今都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每個國家都發展出花樣繁多的節日。文化的全球化也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許多民族不僅慶祝自己的節日,也開始外國的節日,這種現象在中國越來越普遍。例如即將到來的萬圣節,就在我的身邊掀起了一陣“扮鬼”潮。情人節、復活節、萬圣節、復活節、感恩節,還有圣誕節,都被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所普遍接受,他們慶祝西方節日的熱情與日俱增。反觀傳統文化,從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關注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在這些節日里除了吃飯,聚會外,很難有其他有意義的活動,很多人心中的想法已經成為了過不過無所謂。一大部分年輕人對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長意味和厚重含義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西方節日文化對中國的入侵也越來越嚴重。
眾所周知,圣誕節是有著強烈宗教色彩的節日,非基督教徒去歡慶它,說得輕些,就是隨波逐流;說得重些,就是崇洋媚外。有人或許會說,過西方節日,并沒有認同他們的文化,也不是背叛我們的文化,只不過借這個機會樂一樂罷了。我相信出于這種心理過洋節的國人不在少數。但是,樂一樂之后呢?是否一切都會煙消云散呢?實則不然!文化的認同是如何發生的?它不僅僅是在有意識的學習中,更關鍵的是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中,就象看多了美國電影,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美國人是真理和正義的代表,是救世主的化身。一直受著西方節日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對西方文化的認同感,進而產生對中國本土文化的忽視與輕視,其產生的重大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究其原因,為何西方節日在中國如此盛行?首先,我覺得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隨著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對世界的影響力的增大,學習英語似乎成為了許多人的必備需求,“英語熱”在中國持久不退,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我深有體會。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書籍、影視劇、歌曲等渠道了解西方文化,同時由于好萊塢電影、美劇、英劇的大熱,也使得許多非英語學習者接觸并喜歡上西方節日文化。而西方節日在慶祝方式上一向熱烈新奇,與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迥然不同,再加上媒體和商業的炒作,促使西方節日不斷升溫,在其后面主要是巨大的商業利潤,這更增加了西方節日對國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西方節日成為了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國內傳統節日慶祝方式的逐漸單一化。現如今,中國傳統節日最大賣點似乎是以吃為主,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還是各種吃。過去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著過節能吃吃上一頓好的,可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雖然對學校餐廳的飯菜抱怨不少,但是菜式還是五花八門,樣樣俱全的。因此,只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可以天天有過年的感覺。可是生活當中,工作、學習、交際壓力增大,人們特別希望能在過節時,放松平常繃得太緊的神經,宣泄心中壓抑太久的情緒。而西方節日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這種需求,光棍節,大家湊到一塊,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參加派對舞會,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讓人覺得新鮮中帶有刺激;萬圣節,大家給自己戴上可愛的面具,做自己平時也許不敢做的事,說自己平時也許不敢說的話,吃可口的南瓜餅。這些有活力、新鮮刺激的西方節日,因此越來越被人們青睞。
以上只是西方節日盛行的一部分原因,西方節日的不斷侵入使得中國傳統節日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年輕人這一群體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更是陌生,加之很多中國節日都是陰歷時間,年輕人對于陰歷的計時方式也比較陌生,所以往往忽略傳統節日。端午節劃龍舟的人越來越少,只有在農村才會看到許多家中插著艾葉;中秋節除了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的人卻越來越少;而重陽節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是哪月哪日。前兩年,韓國聲稱要為端午節申遺的舉措讓國人啼笑皆非,玩笑之余也不免心寒,擁有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竟會讓其他國家有機會搶走。
從某種意義上說,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風東漸,這些傳統和文化或漸被遺忘,或慢慢湮滅,若不及時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那么,真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還有何面目去見我們的祖先?同時,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中,也將留下難以彌補的缺失和遺憾!所以,每一個有責任心、有遠見卓識的炎黃子孫都必須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認識這個問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讓中華傳統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永垂不朽!
【篇三】外國入侵中國的魚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近代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1班 葉慧 10104011048
摘要:隨著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也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馬克思既曾認為英國在對印度實行殖民統治時“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版,第1卷,第766頁),這是不是意味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對東方社會的發展主要是起了積極的作用,并且給那里的人民帶來了文明的福祉呢?黨領導人民反對帝國主義,這是否意味著不需要同西方國家發生往來?這是否導致了對外封閉,影響了開放?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近代中國到底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什么影響呢?
關鍵詞:外國資本主義 入侵 近代中國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
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辟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正是這種需要,推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加緊對外侵略擴張。列寧曾說:“資本主義如果不經常擴大其統治范圍,如果不把新的國家殖民化,并把非資本主義的古老國家卷入經濟漩渦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所以,他們遲早要去用“火和劍”打破落后地區和民族的那種孤立、封閉的格局,為自己開拓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自然,古老的東方大國——中國,就會成為英國覬覦的目標之一,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正是世界資本發展的必然趨勢。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近代中國前中國的基本國情——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呈現出危機四伏的衰落景象。雙方狀態極度不平衡,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的積極影響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使中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逐步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條件和可能;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又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與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并在實踐上積極努力,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進程.以上是經濟的影響. 簡要概述就是: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占主導地位時期結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社會矛盾: 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們并不甘心受外強欺負,所以社會矛盾的兩個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為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當然無論在經濟,政治體系還是其他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強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御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的消極影響
外國資本主義的人侵是不是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如果中國依附于帝國主義而不進行反帝斗爭,中國能不能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這個問題,毛澤東總結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經驗,已作出了科學的回答。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指出:“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己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促進了這種發展。”這種入侵,“不僅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基礎起解體的作用,同時又給中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因為自然經濟的破壞,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商品的市場,而大量農民和手工業又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的市場。”《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2卷,第626、626—627頁)這就是說,與英國在印度一樣,資本主義列強在中國也“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不過,這還“只是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的一個方面。”這個變化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帝國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同上,第 627、627-628頁)
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所起的這兩個方面的作用,究竟哪一個方面是主要的呢?毛澤東認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他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同上,第628頁)因為對于它們來說,一個政治上經濟上不獨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國,乃是一個極其廣大的傾銷。商品的市場,一個理想的資本輸出的對象和廉價原料、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如果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當然還會同它們打交道并發生經濟文化往來,但那時的中國將作為主權國家同它們在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時期那樣在不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關系,這是它們所不能容忍的。帝國主義列強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國的殖民主義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它們的一個強有力的竟爭對手。正因為如此,“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同第679頁)毛澤東的這個論斷是完全符合實際的。
毫無疑問,反對帝國主義并非是不需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往來。這一點,我們黨在成立初期就很明確。1945年 4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就提出過吸收外國投資的問題。1946年 5月,中共中央在關于解放區外交方針的指示中更明確指出:“我應采取直接與美國及英法等國政府及其個別商人進行經濟合作的方針,在兩利的原則下,我們政府及商業機關應和外國商人以至外國政府直接訂立一些經濟契約,吸收外資來開發山東的富源,建立工廠,發展交通,進行海外貿易與提高農業和手工業。”只是要“避免不致因此而受壟斷、受控制及受外間政治上的攻”(《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52頁)。
事實上,只有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真正贏得了民族獨立,我們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互利的往來,并使這種日益擴大的往來不致讓中國陷于依附地位,而是促進中國的獨立自主的發展。
摘自:《思想理論導刊》2003年第5期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選集》
【篇四】外國入侵中國的魚
入侵檢測和入侵容忍的區別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