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創造過程中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確切地說,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統稱。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4篇
第1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
新 興 中 學
“國學經典誦讀”特色教育實施方案
為了在全校師生中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教育和引導全校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素質,學校決定在全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特色教育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特色教育活動,形成“人人誦讀國學經典”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感受我國傳統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勤學自強的優秀品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領導機構::
組 長:鄒家勇
副組長:彭全忠、楊長軍、
成 員:沈運幫、譚柳瓊、黃美男、代妮君、吳實丞、楊政鵬、各班語文教師、班主任、音體美教師、科任教師協助。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沈運幫、代妮君具體辦公
三、實施對象及內容
對象:新興中學全體學生,內容:校本教材《學生德育讀本》
四、總體設計
以“頌讀國學經典名言”為主線,以人文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校本教材活動為載體。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尋求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美德、良好的風范、高雅的情趣、昂揚的氣概、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體系。
五、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通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1)通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270條名言,熟練背誦《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篇目。(2)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4)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使學校在辦學思想、學科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獨特性得到社會的認可。
六、主要內容
1、在全校范圍內圍繞校本教材《學生德育讀本》進行品讀和頌讀,深化“傳統美德教育”課題研究,形成理論體系。
2、圍繞特色校創建活動,逐步形成彰顯學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園文化。
3、使教師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4、在學科教學中講究方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思想。
5、利用多種手段,圍繞特色校創建開展系列配套活動,達到育人目的。
七、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2013年9月)
1、開展師生培訓,通過下發通知、召開培訓會議、升旗儀式、校園廣播、展板、條幅宣傳等向全體師生全面系統的講解學習國學精粹的重要性,轉變師生的觀念,達到思想認識的統一。
2、2013年9月以前完成《學生德育讀本》這一校本教材的編寫。
(二)具體實施建階段(2013年10月~~2014年7 月)
3、活動途徑與方式
(一)誦讀活動
1、班級誦讀:晨讀、午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同時將國學精粹與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相結合,注重學科整合和滲透。各班要制訂誦讀計劃,在黑板上開辟一小塊專欄,安排專人將每周(每天)的誦讀內容寫在專欄上,語文教師負責檢查落實。每天早讀及下午上課前利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堅持學習、每天誦讀國學經典二十分鐘。
2、國旗下頌讀: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結束后,由各班輪流開展頌讀活動。
3、頌讀內容:七年級:明禮儀35條,修德性60條,愛生命21條,倡節儉18條、弟子規。八年級:立志向85條、愛生命21條、弟子規。九年級:勤學習:47條,愛生命21條,交益友20條、弟子規。
(二)品讀活動:各主任組織學生利用每周五的班會課進行品讀活動。品讀內容:七年級:知常識、明禮儀,修德性、愛生命,倡節儉五個部分。八年級:立志向、愛生命二個部分。九年級:勤學習、愛生命、交益友三個部分。
(三)主題活動。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創造性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傳統節日開展經典誦讀比賽、國學精粹書法賽、國學精粹征文、手抄報等活動,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示的機會,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
(四)實踐活動。開展社會服務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帶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國學精粹經典誦讀活動,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親子誦讀”,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4、活動展示
(1)開展《德育知識讀本》知識競賽,(由團委負責)
(2)開展國學精粹書法賽及手抄報比賽。(由音體美組負責)
(3)國學精粹征文:要求各班以《學習國學精粹的感受》為主題開展征文活動,展示讀書心得,彰顯人文教育。(由語文組負責)
以上各項活動,由各教研組自行擬訂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歸納總結階段(2014年7月)
認真系統地總結國學精粹教育工作經驗,取之精華,去其糟粕,對后續工作進行及時的調整,真正的把國學精粹教育工作做實、做透、做深、做好,使國學精粹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岑鞏縣新興中學
2013年9月
第2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3.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實施過程
1、全面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加以落實。
2、各學校一要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二要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愿服務。三是要讓學生利用假期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和文化內涵以及鄉村文化生態,讓學生們記得住鄉愁。進而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進一步形成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禮節、禮貌規范,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學校的日常管理與學習中。學校要積極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以及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等交流活動。
第3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
小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引導廣大小學生了解中華民族の文明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 繼承黨の光榮革命傳統, 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奮斗, 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活動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分為 “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 3 個類別。“小小百家講壇” 旨在通過經典誦讀、主題演講等方式,提高學生の語言表達能力,引導他們學習、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の精髓和魅力, 并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墨香書法展示” 旨在激發和培育學生書法の熱情, 促進學生扎實開展傳統書法練習,感受書法の魅力,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
“尋訪紅色足跡” 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革命傳統故事、 觀看紅色電影,走訪革命后代、開展紅色旅游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の尋訪紅色足跡活動, 引導他們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體驗革命情懷,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永遠跟黨走の理想信念。
三、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各班主任、中隊輔導員
四、實施原則
1、堅持“三貼近”の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の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の普遍規律,又要體現“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踐の特點,適應中小學生接受能力,積極倡導深入淺出、循循善誘の方式,采用通俗鮮活の語言、生動の典型事例,體現教學の互動性和趣味性, 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教育の針對性和實效性。
2、堅持“實踐活動與教育教學”相結合の原則。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踐活動の開展要落實到學生の日常學習生活動行動中,并與學生思想品德、 語文、音樂、美術課等教學, 經典詩文誦讀,文明禮儀常規教育以及校本實踐課程相結合, 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民族の傳統美德。
3、堅持“多元化”の原則。“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踐活動の開展可以融合多種元素, 可與學生の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德育實踐教育、課題研究相結合;與重要節慶日、紀念日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 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 增強活動の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
五、活動內容
1、小小百家講壇
學校將采取多種形式の教育,通過經典誦讀、主題演講等方式,提高學生の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他們學習,理解《千字文》、 《弟子規》、《尚書》、《三字經》、《百家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感悟中華傳統文化の精髓和魅力,并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長期の踐行,使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正確の道德標準。
2、墨香書法展示
通過扎實開展書法教育, 激發和培育學生學習書法の熱情, 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成立“書法興趣小組” 、“書畫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學書法、練書法,采取字畫展、書法展等形式多樣の活動,讓學生感受書法の魅力, 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
3、尋訪紅色足跡
讓學生通過閱讀革命傳統故事、觀看紅色電影、歌唱紅色歌曲、走訪革命后代、開展紅色旅游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講紅色故事” 、“紅色感悟征文” 等豐富多彩の尋訪紅色足跡活動, 引導他們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 體驗革命情懷,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永遠跟黨走の理想信念。
六、活動の實施途徑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系列教育活動要有機滲透學校德育教育之中,同時, 利用課內外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行善活動。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の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合力,提高教育實踐活動の實效。
1、家庭
家庭是培養孩子品德の重要場所, 父母の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の成長。通過活動の開展, 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層の理解,在家中踐行《弟子規》,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の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の家庭小主人。
2、學校
學校是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系列教育活動の主要陣地。學校要將系列教育活動滲透于教育教學の整個過程中, 各科教學要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挖掘優秀の傳統文化思想,特別是思想品德、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紅色”為主題,設計具有引導、號召、激勵性の活動內容,營造濃厚の“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の氛圍, 從而使全體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七、活動載體
1、經典誦讀:以優秀の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有效の載體傳播善文化。優秀の中華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 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の結晶,既有文化積累、智慧啟蒙の作用,又有規范言行、培養人格の功能。學校要通過演經典、唱經典、書經典、誦經典,為學生提供認知、踐行の平臺。
2、校本教材:學校在活動の開展中進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系列教育活動校本教材の研究和開發,使其有較強の針對性、實用性及可操作性。
3、紅色歌曲大家唱:用膾炙人口の紅色歌曲,來體現中國共產黨 94 年の奮斗歷程、展現各時期共產黨員の精神風貌,回憶黨の光榮歷史,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進行愛黨愛國教育。
4、訓紅色足跡:組織學生閱讀革命傳統故事、觀看紅色電影、歌唱紅色歌曲、 走訪革命后代、 開展紅色旅游等, 開展“講紅色故事”比賽,進行“紅色感悟征文”等豐富多彩の尋訪紅色足跡活動。
八、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 2018年 3 月—2018年 4 月)學校將利用年級集會、操后點評、廣播站、校園網、宣傳欄櫥窗等形式向全體教師和學生宣講開展 “少年傳承美德” 教育實踐活動の重要意義、活動內容、方法等,以此為載體,構建學校“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の活動氛圍。
第二階段:實踐實施階段( 2018年5 月—2018年6月)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方案,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各具特色の德育主題文化活動,傳播傳統文化,踐行傳統文化:
1、建立學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學生成長手冊》
2、將“學雷鋒”活動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相結合,長期廣泛地開展相關活動,文明和諧校園。
3、組織開展以“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為主題の紅色歌曲大合唱、故事會、朗誦會、優秀事跡報告會、表彰會、演講比賽、情景劇等。
4、結合“七·一”、“八·一”、“十·一”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電影,開展尋訪革命老前輩等系列革命教育活動。
5、結合“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繼續開展“我們傳統の節日”活動,并大力進行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
6、成立“書法、書畫興趣小組” ,開展傳統書法大家練活動。
7、在校園網上開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專欄,長期進行“傳統美德有獎征文”活動。
8、建立“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廣播站,編輯相關文集、校刊。
第三階段:階段性總結表彰( 2018 年12月)
學校結合開展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教育實踐活動の情況和取得の效果進行對“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進行階段總結,并表彰獎勵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
學校在認真總結實施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教育實踐活動經驗和成果の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踐活動,常抓常新、突顯特色,使之成為我校德育工作有效途徑。每年都要根據上級要求在全體學生中開展活動, 活動中提倡人人參與,人人展示,通過展示,海選出優秀節目,優秀個人參加上級活動,并進行表彰。
九、組織領導及活動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學校充分認識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實踐教育活動の意義, 把此項工作列入德育工作の重要內容,成立學校領導小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形成“學校主抓、學生參與、家長支持”の濃厚氛圍。
2、注重實踐教育,確保工作實效。學校將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此項實踐教育活動。 選好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注重活動過程性資
料の收集,從身邊の一點一滴做起,確保“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實踐教育活動の好經驗、好作法,為活動營造良好の氛圍。
第4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說明報告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