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三篇】

| 瀏覽次數:

隔代遺傳,是指有遺傳病的人,子代沒有患病,但孫代或其下一代患病的現象。隔代遺傳是由于基因重組導致生物體的某一性狀在間隔若干代后又重新出現的一種遺傳方式。這種遺傳病(如隱性遺傳病等)并不是每一代都出現患者,可能相隔兩代或三代才出現患者。隔代遺傳,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3篇

【篇一】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

生物遺傳和變異的資料

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 微生物遺傳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于40年代,病毒遺傳學作為微生物遺傳學的重 要組成部分,對于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病毒的許多生物學特性,包括結構簡單、無性增殖方式、可經細胞培養、增殖迅速、便于純化等,使其具有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的獨特優勢。眾所周知,包括病毒在內的各種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是核酸。事實上,這一結論 最初的直接證據正是來自于對病毒的研究。為了說明這一點,首先讓我們回顧兩個經典的實驗:①噬菌體感染試驗:T2是感染大腸桿菌的一種噬菌體,它由蛋白質外殼( 約60%)和DNA核芯(約40%)構成,蛋白質中含有硫,DNA中含有磷。把32P和35S 標記T2, 并用標記的噬菌體進行感染試驗,就可以分別測定DNA和蛋白質的功用。Hershey和 Chase(1952)在含有32P或35S的培養液中將T2感染大腸桿菌,得到標記的噬菌體,然后用標記的噬菌體感染常規培養的大腸桿菌,再測定宿主細胞的同位素標記,結果用 35S標記的噬菌體感染時,宿主細胞中很少有同位素標記,大多數的35S標記噬菌體蛋白附著在宿主細胞的外面,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時,大多數的放射性標記在宿主細胞內。顯然感染過程中進入細胞的主要是DNA。②病毒重建實驗:煙草花葉病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由蛋白質外殼和RNA核芯組成。可以從TMV分別抽提得到它的蛋白質部分和RNA部分。

Fraenkel實驗證明,用這兩種成分分別接種煙草,只有病毒RNA可引起感染。雖然感染效率較低,但足以說明遺傳物質為RNA。Fraenkel利用分離后再聚合的方法,先取得TMV的蛋白質外殼和車前病毒(Holmes Rib Grass Virus,HRV)的RNA,然后把它們結合起來形成雜合病毒,這種雜合病毒有著普通TMV的外殼,可被抗TMV抗體所滅活,但不受抗HRV抗體的影響。當用雜合病毒感染煙草時,卻產生HRV感染的特有病斑,從中分離的病毒可被抗HRV抗體滅活。反過來將HRV的蛋白質和TMV的RNA結合起來也得到類似的結果。目前已經能夠由許多小型RNA病毒和某些DNA病毒提取感染性核酸。如第四章所述,這些感染性核酸在感染細胞以后,可以產生具有蛋白質衣殼和脂質囊膜的完整子代病毒。由脊髓灰質炎病毒的RNA與柯薩奇病毒的衣殼構成的雜合病毒,在感染細胞后產生的子代病毒將是完全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以上事實說明,核酸是病毒遺傳的決定機構,而蛋白質衣殼和脂質囊膜不過是在病毒核酸遺傳信息控制下合成或由細胞“搶來”的成分。這些成分雖然決定著病毒的抗原特性,而且與病毒對細胞的吸附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病毒與宿主細胞或機體的相互關系,例如感染與免疫,但從病毒生物學的本質來看,它們只是病毒粒子中附屬的或輔助的結構。核酸傳遞遺傳信息的基礎在于其堿基的排列 順序,病毒核酸復制時能夠產生完全同于原核酸的新的核酸分子,從而保持遺傳的穩定性。但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缺乏獨立的酶系統,故其遺傳機構所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宿主細胞內環境的影響特別深刻;加之病毒增殖迅速,突變的機率相應增高,這又決定了病毒遺傳的較大的動搖性——變異性。采用適當的選育手段,常可較快獲得許多變異株。應用各種理化學和生物學因子進行誘變,也能較快看到結果。而病毒粒子之間以及病毒核酸之間的雜交或重組,又為病毒遺傳變異的研究,開辟了廣闊前景。這些便利條件使病毒遺傳變異的研究遠遠超出了病毒學本身的范圍,成為人類認識生命本質和規律的一個重要的模型和側面。遺傳和變異是對立的統一體,遺傳使物種得以延續,變異則使物種不斷進化。本章主要論述病毒的變異現象、變異機理以及研究變異的方法和誘變因素等,關于病毒的遺傳學理論請參閱有關的專業書籍。病毒的遺傳變異常常是“群體”,也就是無數病毒粒子的共同表現。而病毒成分,特別是病毒編碼的酶和蛋白質,又常與細胞的正常酶類和蛋白質混雜在一起。這顯然增加了病毒遺傳變異特性鑒定上的復雜性。

變異是生物的一般特性。甚至在人類尚未發現病毒以前,就已開始運用變異現象制造疫苗。例如1884年,巴斯德利用兔腦內連續傳代的方法,將狂犬病的街毒(強毒)轉變為固定毒。這種固定毒保留了原有的免疫原性,但毒力發生了變異——非腦內接種時,對人和犬等的毒力明顯降低,因而成功地用作狂犬病的預防制劑。此后,在許 多動物病毒方面,應用相同或類似的方法獲得了弱毒株,創制了許多優質的疫苗。選育自然弱毒變異株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有關病毒遺傳變異機理的認識, 則只在最近幾十年來才有顯著的進展。這不僅是病毒學本身的躍進,也是其它學科,特別是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以及電子顯微鏡、同位素標記等新技術飛速發展的結果。

【篇二】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

第四單元 遺傳規律和遺傳的細胞基礎、分子基礎

一、選擇題

1.兩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兩種表現型,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A.顯性遺傳 B.隱性遺傳 C.性狀分離 D.相對性狀

2.下面是對基因型與表現型關系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A.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不一定相同

C.若環境相同,基因型相同的個體表現型必定相同

D.若環境相同,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必定相同

3.將具有1對等位基因的雜合體Aa,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純合體比例為

A.1/8 B.7/8 C.7/16 D.9/16

4.已知黑尿癥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黑尿癥患者,夫妻雙方的其他家族成員均正常。表現正常的該夫婦生育出黑尿癥患兒的概率是

A.1/9 B.1/8 C.1/4 D.1/3

5.假如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稈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易倒伏)雜交,F2代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類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

A.ddRR 1/8 B.ddRr 1/16

C.ddRR 1/16 和ddRr 1/8 D.DDRr 1/16 和DdRR 1/8

6.狗的黑毛(B)對白毛(b)呈顯性,短毛(D)對長毛(d)呈顯性,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有兩只白色短毛狗相交配,共生出28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長毛狗,這對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A.BbDd和BbDd B.bbDd和bbDd

C.bbDD和bbDD D.bbDd和bbDD

7.人類的多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已知控制這兩種疾病的等位基因都是獨立遺傳的。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個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則下一個孩子正常或同時患有此兩種疾病的機率分別是

A.3/4,1/4 B.3/8,1/8

C.1/4,l/4 D.1/4,l/8

8.在某生物進行減數分裂時的下列細胞中,與該物種體細胞的DNA分子數目相同的是

A.初級精母細胞 B.次級精母細胞

C.精子細胞 D.精子

9. 某同學的父母都是雙眼皮,而他本人卻是單眼皮(aa),那么這位同學父母的基因組合會是下列哪一種情況(雙眼皮對單眼皮為顯性)

A.AA和Aa B.Aa和Aa C.Aa和aa D.aa和aa

10.與基因重組有關的染色體交叉互換指的是

A.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B.同源染色體上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C.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11.減數分裂第一次細胞分裂的主要特點是

A.姐妹染色單體彼此分開 B.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

C.染色體進行復制 D.染色體恢復成染色質

12.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分裂發生于

A.間期 B.四分體時期 C.第一次細胞分裂 D.第二次細胞分裂

13.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活動的規律是

A.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B.非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C.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的同時非姐妹染色單體自由組合

D.非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的同時姐妹染色單體自由組合

14.母馬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64條,公驢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62條。則母馬和公驢的雜交后代騾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

A.61條 B.62條 C.63條 D.64條

15.右圖表示某雄性哺乳動物的一個細胞,該細胞的名稱是

A.體細胞 B.精子細胞

C.次級精母細胞 D.初級精母細胞

16.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過程是

A.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 B.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

C.DNA分子的復制 D.有絲分裂與受精作用

17.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順序是:①染色體復制②同源染色體分離③著絲點分裂④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⑤形成四分體⑥同源染色體聯會

A.①⑥⑤②③ B.①⑥⑤④② C.①⑥⑤②④ D.①②④⑤⑥

18.右圖表示一個2N=4的生物細胞的染色體。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如果1號染色體來自父方,則2號染色體來自母方。②如果1號和2號染色體來自父方,則3號和4號來自母方。③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1號和2號染色體若移向一極,3號和4號染色體則移向另一極。④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1號和3號染色體若移向一極,2號和4號染色體則移向另一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一個精原細胞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與a、B與b。由它產生的四個精子染色體的組成有可能的是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0.在兔子的精細胞核中,DNA重量為4×10-12g,那么在有絲分裂前期時,骨髓細胞核中DNA重量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

21.某一生物有四對染色體。假設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在產生精細胞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在分裂的后期有一對姐妹染色單體移向了同一極,則這個初級精母細胞產生正常精細胞和異常精細胞的比例是

A.1:1 B.1:2 C.1:3 D.0:4

22.某動物的一個精子中的DNA含量為m,那么其肌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和次級精母細胞中DNA的含量依次是

A.2m、2m、m B.2m、4m、2m C.4m、4m、2m D.2m、4m、m

23.下圖示某動物的四個細胞,精子細胞最可能是

24.如欲觀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在下列材料中應該選用的是

A.馬蛔蟲受精卵 B.成熟的花粉粒 C.小鼠睪丸 D.根尖分生區

25.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A.脫氧核糖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含氮堿基 D.基因

26.煙草中堿基種類和核苷酸種類依次是

A.4,4 B.4,5 C.5,8 D.8,8

27.存在于DNA分子之中,并以氫鍵彼此連接的一對堿基是

A.腺嘌呤與胸腺嘧啶 B.鳥嘌呤與尿嘧啶

C.鳥嘌呤與胸腺嘧啶 D.腺嘌呤與尿嘧啶

28.當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A+G)/(T+C)=0.7時,在其互補鏈中這些堿基的比例是

A.1.43 B.0.7 C.0.5 D.0.3

29.對DNA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下列的相關比值其中有一個是可變的,它是

A.A/T B.G/C C.(A+T)/(G+C) D.(A+G)/(T+C)

30.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主要原因是

A.含有四種堿基 B.空間結構多種多樣

C.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 D.五碳糖的種類不同

31.對DNA分子復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 B.邊解旋邊進行半保留地復制

C.復制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復制過程不需要消耗細胞自身的能量

32.含有100個堿基對的一個DNA分子片段,內含40個胸腺嘧啶,如果連續復制2次,則需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A.60個 B.80個 C.180個 D.420

33一個DNA分子(雙鏈結構)經過n次復制后,含有原分子舊鏈的DNA分子有

A.2個 B.4個 C.n個 D.2n個

34一種細菌的信使RNA由360個核苷酸組成,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的長度是

A.約1080個氨基酸 B.約360個氨基酸

C.恰好是120個氨基酸 D.少于120個氨基酸

35.一種人工合成的信使RNA只含有兩種核苷酸(U和C),該RNA分子中密碼子的種類最多有

A.2種 B.4種 C.6種 D.8種

36.把培養在含輕同位素氮(14N)環境中的細菌轉移到含重氮(15N)環境中培養相當于復制一輪的時間,然后放回原來環境中培養相當于復制兩輪的時間后,細菌DNA組成分析表明

37.轉移RNA除了能夠轉運特定的氨基酸以外,還具有

A.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 B.復制遺傳信息的功能

C.構建核糖體的功能 D.“識別”密碼子的功能

38.信使RNA的主要功能可表述為

A.轉錄DNA的遺傳信息 B.翻譯DNA的遺傳信息

C.把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質 D.作為合成RNA的模板

39.已知一段信使RNA中含有30個堿基,其中A和G有12個,那么轉錄這段信使RNA的模板DNA分子中C和T至少

A.12個 B.18個 C.24個 D.30個

40.遺傳學上的“密碼子”是指

A.DNA一條鏈上相鄰的3個堿基

B.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

C.轉運RNA上決定一端的3個相鄰的堿基

D.DNA分子上三個相鄰的堿基對

41.若某DNA模板鏈上的3個相鄰的堿基為CAT,則轉運RNA上相應的3個堿基是

A.GTA B.CAU C.CUA D.GUA

42.人類的正常精子中含有

A.22條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 B.44條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

C.22條常染色體和XY染色體 D.23條常染色體和XY染色體

43.下列關于性染色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性染色體 B.性染色體僅存在于性細胞中

C.性染色體幾乎存在于人體所有細胞中 D.哺乳動物的體細胞中含有一對性染色體

44.有關人類色盲遺傳的正確描述是

A.雙親正常,子女均不會患病 B.母親正常,女兒一定正常

C.母親色盲,兒子一定色盲 D.父親色盲,兒子一定色盲

45.人類的外耳道多毛癥僅在男性表現,并呈父傳子,子傳孫的遺傳特點。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

A.細胞質 B.常染色體 C.X染色體 D.Y染色體

46.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先天性聾啞兼色盲的男孩,該男孩母親的基因型是

A.aaXBXB B.AAXBXb C.AaXbXb D.AaXBXb

47.血友病的遺傳屬于伴性遺傳。某男孩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該家族中傳遞的順序是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48.如右圖的所示,該家族中有一成員患一種常染色體隱性疾病。若這個家庭生育第四個孩子,這個孩子患該病的概率是

A.0% B.25%

C.50% D.100%

49.某女是色盲,其祖母

A.攜帶色盲基因 B.必為色盲患者 C.完全正常(純合) D.與此女無關

50.用32P標記了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總條數和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分別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50分)

1.下圖中的A表示某雄性動物的體細胞,B、C分別表示處于不同分裂狀態的細胞圖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像可知,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______________。

(2)C細胞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它含有同源染色體______________對。

(3)繪出D-F細胞分裂后期的簡圖(請注意染色體的形態和“色彩”)

2.右圖A、B是某二倍體生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模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 是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該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DNA數目之比是 。

(2)圖 的細胞分裂后能產生生殖細胞,該細胞處于減數第 次分裂,據此推知該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 。

3.右圖示大腸桿菌DNA分子的結構(片段)。請據圖回答:

(1)圖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①②③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叫__________________。

(2)③表示的成份有__________種,中文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③與④是通過___________連接起來的。

(4)DNA被徹底氧化分解后,能產生含氮廢物的是(用序號表示)_______________。

(5)假定該大腸桿菌含14N的DN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若將其長期培養在含15N的培養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對分子質量為b。現將含15N的DNA大腸桿菌再培養在含14N的培養基中,子一代DNA的相對分子質量平均為________________,子二代DNA的相對分子質量平均為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根據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回答問題。

(1)填寫圖中號碼所示物質或結構的名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②的過程在遺傳學上叫做________。②進人細胞質后,與[ ]__________結合起來。

(3)如圖示,儲存在______分子中的遺傳信息最終傳遞給____ __分子,并通過代謝得以表達。

5.下圖是一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基因用A和a表示),請分析回答:

(1)該遺傳病受 染色體上的 性基因控制。

(2)4的基因型是 , 4再生一個患病的男孩幾率是 。

(3)若7與9近親婚配,他們所生的女兒患病的幾率是 。

6.矮牽牛花的紫色,是由于花瓣細胞中的藍色和紅色兩種色素混合而成。藍色、紅色兩種色素的合成途徑如下:

酶①、②、③分別由基因A、B、C控制合成,基因A、B、C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顯性基因具有合成酶的功能,隱性基因不能合成酶。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型為AAbbcc的植株花瓣顏色為 ,紫色花瓣植株純合子的基因型為 。

(2)將(1)中兩種植株雜交,F1自交后的F2中出現不同的花色(提示:藍色和黃色混合形成綠色),表現型分別為 ,相應的比例為 。F2中能穩定遺傳的新類型植株占 。

1-5CDBAC 6-10BBBBA 11-15BDACC 16-20ABBBC 21-25ABDCA 26-30CAACC

31-35DCADD 36-40ADCDB 41-45BABCD 46-50DBBAA

二非選擇題

1.(1)A (2)次級精母細胞 0

2.(1)B 1:1 (2)A 二 4

3.(1) 磷酸 脫氧核糖 脫氧核苷酸 (2)2 腺嘌呤 胸腺嘧啶 (3)氫鍵

(4)3 4 (5)(a+b)/2 (3a+b)/4

4.(1)細胞核(DNA) 信使RNA(mRNA) 轉運RNA(tRNA)

(2)轉錄 4 核糖體 (3)DNA 蛋白質

5.(1)常 隱 (2)Aa 1/4 (3)1/4

6.(1)藍色 AABBCC (2)紫色、綠色、藍色 9:3:4 1/16

二非選擇題

1.(1)A (2)次級精母細胞 0

2.(1)B 1:1 (2)A 二 4

3.(1) 磷酸 脫氧核糖 脫氧核苷酸 (2)2 腺嘌呤 胸腺嘧啶 (3)氫鍵

(4)3 4 (5)(a+b)/2 (3a+b)/4

4.(1)細胞核(DNA) 信使RNA(mRNA) 轉運RNA(tRNA)

(2)轉錄 4 核糖體 (3)DNA 蛋白質

5.(1)常 隱 (2)Aa 1/4 (3)1/4

6.(1)藍色 AABBCC (2)紫色、綠色、藍色 9:3:4 1/16

二非選擇題

1.(1)A (2)次級精母細胞 0

2.(1)B 1:1 (2)A 二 4

3.(1) 磷酸 脫氧核糖 脫氧核苷酸 (2)2 腺嘌呤 胸腺嘧啶 (3)氫鍵

(4)3 4 (5)(a+b)/2 (3a+b)/4

4.(1)細胞核(DNA) 信使RNA(mRNA) 轉運RNA(tRNA)

(2)轉錄 4 核糖體 (3)DNA 蛋白質

5.(1)常 隱 (2)Aa 1/4 (3)1/4

6.(1)藍色 AABBCC (2)紫色、綠色、藍色 9:3:4 1/16

【篇三】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

秒殺遺傳系譜圖的極速判定法 張桐昌

快高考了,有人說家族遺傳圖譜和伴性遺傳學死都不會啊?感覺好難啊!我說不難,可以秒殺!我的《常見遺傳方式高考命題方向及快速解題技巧》(全國一等獎),主編《高中生物易學通》。

在近幾年高考理綜全國卷的生物試題中,遺傳系譜圖的判定、親子代基因型的推斷及遺傳概率的計算。其中遺傳圖譜分析是高考命題的熱點,考查的知識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顯性或隱性性狀遺傳的判定:二是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遺傳的

判定:三是親子代表現型或基因型的確定;四是遺傳病發生幾率的分析及預測。

以下是極速判斷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遺傳方法

一、口訣速判法:

1、找三人速判隱:雙無生有為隱性,先管基因后管病;(從隱性入手,此隱性可以是患病也可以是正常,即顯性病也從隱性的表現型正常入手)。第二個圖可以不管,即白色正常的也是雙無生有為隱性。

2、看孩子分常伴:女隱為常百分百;男隱為伴父有話(有條件);(即父母為顯女孩隱一定為常,男孩隱則常伴兩難分,若伴其父定有話(條件),男隱若伴父顯必不攜帶。)。

3、假設法:女隱父(或)子顯不為伴(反過來就是“女隱伴性,其父子必致病”,也即X隱“母病外公子必病”),如果沒有三個人可以定“雙無生有為隱性”,則假設女孩為隱性,其父或子若顯不為伴。顯性病也從正常的女隱入手。

【解析】:

1、若女兒為X隱性,若其2條X染色體都攜帶有隱性基因,則其父子不可能為顯性。

2、如果兒子為隱性則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兩種情況都可以;只有其父不是攜帶者,才是伴X隱性;故題目一定要有一句話“其父不是攜帶者或者不帶致病基因等(子不算)”;

(一)、直解法:“女隱為常百分百”題都不用看!直接看圖;“男隱為伴父有話”,題目一定要有一句話“其父不是攜帶者或者不帶致病基因等(子不算)”;圖大都不用看,有這句話基本是伴X遺傳。

例、(2014廣東28)圖是 某家系甲、乙、丙三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其基因分別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遺傳病,Ⅱ7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慮家系內發生新的基因突變的情況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甲病的遺傳方式是 ,乙病的遺傳方式是 ,丙病的遺傳方式是 , Ⅱ6的基因型是 。

⑵Ⅲ13患兩種遺傳病的原因是 。

⑶假如Ⅲ15為乙病致病基因的雜合子、為丙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結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⑷有些遺傳病是由于基因的啟動子缺失引起的,啟動子缺失常導致 缺乏正確的結合位點,轉錄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發病。

【答案】(1)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DDXABXab或DdXABXab (2)Ⅱ-6在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兩條X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交換,產生XAb 的配子(3)301/1200 1/1200 (4)RNA聚合酶

【解析】:首先從丙病入手,Ⅲ17馬上可以確定為常染色體dd(女隱為常百分百),Ⅲ12男隱確定為XbY,(因為Ⅱ7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然后甲病是伴性遺傳病,那么是顯還是隱呢?從女隱入手,先假定Ⅲ14為XaXa隱性,則不符合(女隱父子顯不為伴),所以Ⅲ14是XAXa顯性病。

(二)快速排除法: 如果沒有三個人可以定“雙無生有為隱性”,則無法排除常顯和常隱,即只能否定不能肯定, 只有假設為隱性,以伴X女隱為入手,先找患者為女隱,不能排除再找正常的為女隱,用“女隱父子顯不為伴”就可以快速排除。因為男隱沒有那句話就常和伴都可以,也無法排除。

例1:如圖是某遺傳病的家族遺傳系譜圖,從系譜圖分析可得出(  )

A.母親的致病基因只傳給兒子不傳給女兒

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致病基因最可能為顯性并且在常染色體上

D.致病基因為隱性因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答案】:C

【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該家族中代代有患病者,很可能是顯性遺傳病。由于第一代男性患病(顯)而第二代中女性有正常個體(隱)“女隱父子顯不為伴”,所以致病基因最可能為顯性并且在常染色體上。

例2、(2010江蘇生物29題)遺傳工作者在進行遺傳病調查時發現了一個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系譜如下圖所示:

(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2)乙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

【答案】:常染色體隱性 伴X顯性

【解析】:Ⅱ2可以判斷甲病女隱為常百分百;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為顯性,其正常女孩為隱的話,(女隱父子顯不為伴),即可排除伴X顯性性病。

(三)、家族遷移法:

從一個家族確定隱性,另一個家族確定“女隱父子顯不為伴”;從女隱性入手才比較簡單。

例:人類系譜圖(如圖)中,有關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 )


A.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B.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C.X染色體隱性遺傳 D.X染色體顯性遺傳

【答案】:B

【解析】:這題父親和母親均患病,但是生了正常的兒子,正常為隱性,男隱卻沒有那句話;但是另一個家庭中,父親患病女兒正常,則女兒為常染色體隱性正常(女隱父子顯不為伴),其病者是常染色體顯性病。

(四)如果已經確定是伴X隱性遺傳,則主要考慮男性患者致病基因來自“他媽的,他外婆的”;女性患者致病基因來自父母雙方,跟常染色體遺傳差別不大,主要考慮“女隱伴性,其父子必致病”。

例:人的紅綠色盲是由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下圖是某家族紅綠色盲的遺傳系譜圖,圖中Ⅲ—10個體的色盲基因來自于( )

A.Ⅰ—1 B.Ⅰ—2 C.Ⅱ—4 D.Ⅱ—6

實驗法快速判斷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

高考經常考判斷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遺傳實驗,是重點掌握的問題,一般高考出題不會太難,但是很多同學都失分卻很大,問題出在平時缺少分析與綜合探究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只會背知識點是不夠的。

(一)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性別比例有差異的就兩個實驗:即可以區別常染色體遺傳

1、女隱男顯法:即XbXbXXBY,一次雜交試驗就可以把性別分開,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一種性狀,(與親本雄性顯性相同),雄性都表現為另一種性狀,(與親本雌性隱性相同)。

2、男女雙隱法:即XBXbXXBY,后代雌性都表現為一種顯性性狀;雄性則一半顯性,一半隱性性狀。只有子代性別比例有差異才能判斷為伴性遺傳。

例、(2016全國卷1)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黃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但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和該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體是未知的。同學甲用一只灰體雌蠅與一只黃體雄蠅雜交,子代中♀灰體:♀黃體:♂灰體:♂黃體為1∶1∶1∶1。同學乙用兩種不同的雜交實驗都證實了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請根據上述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僅根據同學甲的實驗,能不能證明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

(2)請用同學甲得到的子代果蠅為材料設計兩個不同的實驗,這兩個實驗都能獨立證明同學乙的結論。(要求:每個實驗只用一個雜交組合,并指出支持同學乙結論的預期實驗結果。)

【答案】:(1)不能

(2)實驗1: 雜交組合:♀黃體×♂灰體 預期結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灰體,雄性都表現為黃體

實驗2: 雜交組合:♀灰體×♂灰體 預期結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灰體,雄性中一半表現為灰體,另一半表現為黃體

【解析】:(1)同學甲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子代性狀分離比在雌雄個體中相同,所以僅根據同學甲的實驗,不能證明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也不能判斷為隱性。

(2)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性別比例有差異的就兩個實驗:

一是XbXbXXBY,一次雜交試驗就可以把性別分開,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一種性狀(與親本雄性相同),雄性都表現為另一種性狀(與親本雌性相同);

二是XBXbXXBY,后代雌性都表現為一種顯性性狀;雄性則一半顯性,一半隱形性狀。只有子代性別比例有差異才能判斷為伴性遺傳。

(二)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性別比例無差異的實驗:不能區別性染色體還是常染色體遺傳

1、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性別比例雌雄都是顯隱性狀1:1的實驗:XBXbXXbY

2、其他實驗:XbXbXXbY,XBXBXXBY,XBXBXXbY

(三)X和Y染色體同源與非同源法:

X與 Y染色體上同源段的基因型主要是注意XAYa與XaYA 表現相同型基因不同,其他與常染色體沒什么區別,即XAYA、XaYa、XAXA、XAXa、XaXa。

1、如果是Y染色體上同源段或非同源段的隱性基因,則與伴X染色體遺傳一樣。因為一般隱性基因是不合成酶即不起作用,跟沒有基因一樣。

2、如果是Y染色體上同源段或非同源段顯性基因,則就是平時的伴Y遺傳。

3、如果是Y染色體上同源段顯性基因,對應X同源部分也是顯性基因,則后代全為顯性。類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區別同源段法:證明同源段上的基因,也用上述兩個實驗,但其中雄性基因改為XbYB就可以,其雜交結果是:實驗一變為雄的全部顯性,雌的全部隱性;實驗二變為雄的全部顯性,雌的顯隱之比=1:1。

例1:(2017年全國卷Ⅰ):(3)一般來說,對于性別決定為XY型的動物群體而言,當一對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體上時,基因型有____種;當其位于X染色體上時,基因型有____種;當其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時,(如圖所示),基因型有____種。

【答案】: 3 5 7

【解析】:當其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時有XAYA、XaYa、XaYA、XAYa、XAXA、XaXa、XAXa、。

例2.科學家對人類的X、Y兩條染色體進行研究發現,兩條染色體既有同源區段,又有非同源區段(如圖所示)。下列說法哪項不正確(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則患者均為男性

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區段Ⅱ的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則該病發病情況與性別無關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I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則男性患者的女兒全為患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I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則一個表現型正常女性的兒子患病、正常均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當XAYa與XaXa雜交時,后代雌的全為XAXa顯性,雄的全為XaYa隱性。

(四)、統計分析法:

這是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法,不用雜交,只統計人群中性狀與性別的關系就可作出預測。在伴X隱性遺傳系譜中,發病率是男性多于女性。但直觀的判斷雌雄患病比例不同時一定要注意應統計足夠多的個體。

例.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人類的遺傳病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發現:甲種遺傳病(簡稱甲病)在患有該病的家族中發病率較高,往往是代代相傳;乙種遺傳病(簡稱乙病)的發病率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該地區萬人中表現情況統計表(假定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請根據所給的材料和所學的知識回答:

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染色體上 X染色體上 甲病男女患者人數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五)、正交反交法:

若系譜中,常用正交和反交實驗判定遺傳方式,孟德爾遺傳規律常染色體遺傳正交和反交后代男女(雌雄)比例結果相同,而伴性遺傳正反交結果不同,且與性別相關;而細胞質遺傳,女性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女性正常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性狀總是與母方一致,也稱為母系遺傳;

例1 (2017全國3卷)已知某種昆蟲的有眼(A)與無眼(a)、正常剛毛(B)與小剛毛(b)、正常翅(E)與斑翅(e)這三對相對性狀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三個純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AABBee。假定不發生染色體變異和染色體交換,回答下列問題:

(2)假設A/a、B/b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X染色體上,請以上述品系為材料,設計實驗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答案】(2)選擇①╳②雜交組合進行正反交,觀察F1中雄性個體的表現型。

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個體與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個體有眼/無眼、正常剛毛/小剛毛這兩對相對性狀的表現均不同,則證明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

【解析】:由于驗證的是A/a、B/b這兩對基因,所以要選擇①╳②雜交組合進行正反交,觀察F1中個體的表現型。若正反交后代的雌性個體的表現型相同,都為雙顯性個體(有眼正常剛毛),而正反交后代的雄性個體的表現型卻不同,一個是無眼正常剛毛,一個是有眼小剛毛;則可以說明這兩對基因確實都位于X染色體上。

例2、果蠅是一種小型蠅類,成蟲身長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蒼蠅小得多。喜歡在腐爛的水果和發酵物的周圍飛舞。每兩周內就能繁殖出新的一代,是進行遺傳實驗的“明星”材料。下表是果蠅的三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記錄,請分析回答:

P

抗CO2直剛毛紅眼

CO2敏感卷剛毛白眼

CO2敏感卷剛毛白眼

抗CO2直剛毛紅眼

F1

抗CO2直剛毛紅眼

抗CO2直剛毛紅眼

CO2敏感直剛毛紅眼

CO2敏感直剛毛白眼

F2

如:CO2敏感直剛毛紅眼

如:CO2敏感直剛毛紅眼

(1)上述甲乙雜交方式在遺傳實驗中互稱為_____________。

(2)果蠅CO2敏感性與剛毛形狀兩對相對性狀是否符合自由組合定律?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

(3)請繪制一個遺傳圖解分析上述的一個雜交實驗,就能判定果蠅眼色基因(用A、a表示)在_______染色體上。遺傳圖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讓F1甲中雄果蠅與F1乙中雌果蠅雜交得到F2請將F2可能的表現型補充在表中相應空格。

(5)上述雜交F2中CO2敏感直剛毛紅眼雄果蠅占_______。

(6)已知果蠅的一種隱性性狀由單基因h控制,但不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h)位于何種染色體上,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并預測調查結果。

方案

①尋找具有該隱性性狀的果蠅進行調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交和反交

(2)不符合 CO2敏感性是細胞質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3)X? (圖解略)???

(4)雄:C02敏感直剛毛白眼 C02敏感卷剛毛紅眼 C02敏感卷剛毛白眼

雌:C02敏感卷剛毛紅眼

(5)3/16

(6)方案②統計具有該性狀果蠅的性別比例

結果:若該性狀雄性多于雌性,則基因h位于X染色體

若該性狀雄性與雌性差不多,則基因h位于常染色體

若該性狀全是雄性,則基因h位于Y染色體

【解析】:(1)和(2)中,甲乙雜交是正交和反交,CO2敏感性其后代F1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而是符合細胞質遺傳;(3)和(4)中,直剛毛對卷剛毛正交和反交后代雌雄性狀一樣的是常染色體遺傳;紅眼對白眼正交和反交后代雌雄性狀不一樣,是X染色體遺傳。所以雄果蠅有三種表現型,雌果蠅只有一種。(5)F2中直剛毛為3/4,紅眼為1/4,所以相乘為3/16。(6)從隱性入手方便統計,分析性狀與性別的比例就可得出結論。

六、鳥類的性別決定為ZW型,某種鳥類的眼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兩個純合品種,均為紅色眼,根據下列雜交結果,推測雜交1的親本基因型是(  )

A.甲為AAaa,乙為aaBB

B.甲為aaZBZB,乙為AAZbW

C.甲為AAZbZb,乙為aaZBW

D.甲為AAZbW,乙為aaZBZB

答案:B

解析: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一種性狀,雄性都表現為另一種性狀是ZbZbXZBW,反交就是ZBZBXZbW,再考慮紅眼為單顯性,褐眼為雙顯性。

總之,要判斷一對相對性狀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X染色體遺傳,最快的方法就是調查法:一是從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發病率,如果是“男多女少”就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是“女多男少”就是伴X顯性遺傳。二是家族中調查遺傳方式,用“女隱父子顯不為伴,男隱為伴父有話”來判斷。

最簡單的實驗方法就是正交反交法,主要是關注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性別比例有差異的就兩個實驗中的一個:即XbXbXXBY,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一種性狀,(與親本雄性顯性相同),雄性都表現為另一種性狀,其反交則子代全為顯性。

證明符合分離規律的實驗

要證明分離規律,首先要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是雜合子Aa在減數分裂時,基因A與a分離,形成A和a兩種配子,并且雌中A:a=1:1,雄中A:a=1:1,但雌:雄配子數不等于1:1。然后通過實驗透過現象推出雌、雄配子比例是1:1,就可以證明。

一、實驗方法

(1)自交法:若雜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2)測交法:若雜合子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 : 1,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但不能判定顯隱性。

(3)花粉鑒定法:取雜合子的花粉,對花粉進行特殊處理后,用顯微鏡觀察并計數,若花粉粒類型比例為1:1,則可直接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

二、注意

1、自然界提供的實驗材料不知道顯隱性也不知道是不是純合子,比如用高矮兩種玉米來證明分離規律。

方法一自交法:假如高莖為顯性,則可能基因型為AA或Aa或兩者都有;那么要分別單顆種植,花蕾期套袋。然后,各珠進行自交,分別收獲種子再后種植,觀察統計高矮比例;若某珠自交后代出現高:矮=3:1,則可以證明分離規律且高為顯性。

方法二雜交(測交)法:高矮兩種玉米分別種植后,把它們進行多對雜交,分別收獲種子后再種植,觀察統計高矮比例;若某珠雜交組后代出現高:矮=1:1,則可以證明分離規律。

方法三雜交、自交法:如果方法一自交法沒有任何一顆后代出現分離,或者方法二測交法沒有任何一組后代出現分離,則它們都是純合子;則要先進行雜交,獲得F1,F1再自交,觀察F2表現性比例,如果F2出現高:矮=3:1,則符合分離規律。

3、很多同學把兩種玉米種子直接進行雜交,結果零分,一定要種植后開花時進行雜交,或者你不說種子雜交,就說兩種玉米雜交也可以。

4、一般不知道顯隱性又不知道它們的基因型,最好的方法就是既用方法一自交法又同時用方法二雜交(測交)法,就是把它們的種子分成兩大組,第一大組用方法一自交法,同時第二大組用方法二雜交(測交)法;若運氣好,第一大組有個別出現性狀分離,其他就不用管他了;若第一大組沒有任何出現性狀分離,則說明它們都是純合子,就要看第二大組了,則第二大組也可能沒有出現任何出現性狀分離,則要再讓F1再自交,觀察F2表現性比例,如果F2出現高:矮=3:1,則符合分離規律。

5、花粉里主要是精子,用顯微鏡觀察直接觀察到有兩種花粉也就說明有兩種配子,即可以證明分離規律,但不是所有的植物花粉都可以用顯微鏡觀察來區別。

6、實驗證明某性狀的基因型的方法:先推測該性狀最可能的基因型,一般用測交的方法驗證,符合則是該基因型,不符合則不是。一般選隱性的材料來做實驗是最好的。

區別自由組合規律還是連鎖互換規律方法

基因連鎖互換一般不會考那么難,主要掌握AB、ab連鎖或Ab、aB連鎖;完全連鎖遺傳現象中的基因確定:

基因完全連鎖(不考慮交叉互換)時,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子代也呈現特定的性狀分離比,如下圖所示:

(1)若AB、ab完全連鎖則自交后代比例為3:1,Ab、aB完全連鎖則自交后代比例為1:2:1。

(2)只要看到F2不符合9:3:3:1或測交后代不符合1:1:1:1或某種雜交不符合3:3:1:1,則可能是有互換的連鎖。

(3)基因型AaBbCc自交后代只有四種表現型,則可能是三對等位基因有兩對連鎖基因;判斷方法,用AaBbCc與aabbcc測交,后代出現四種表現型且為1:1:1:1;然后推出AaBbCc的四種配子,在測交后代基因型中,先除去abc即來自隱性一方的配子,則剩下四個就是另一方的配子,其中比如有兩個AC和兩個ac則說明它們是連鎖的。或者直接看后代基因型中比如有兩個AC和兩個ac則說明它們是連鎖的。

(4)連鎖互換配子比例的快速計算:新類型(重組)的每個配子的比例與性原細胞互換數相同。比如雜合子AaBb,AB和ab連鎖,有10%精原細胞發生互換,則互換產生Ab和aB的配子比例是10:10。AB和ab的配子都是(400-20)/2。

推薦訪問: 遺傳 交叉 三篇

【交叉遺傳和隔代遺傳的區別【三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