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集合4篇

| 瀏覽次數:

應用(Application),一般指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在面向對象上通常分為個人用戶應用與企業級應用,在移動端系統分類上主要包括iOS(如:同步推等)、Android(如:AirDroid、百度應用等)和windows phone的xap,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4篇

【篇1】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

連水[2009]88號

連云港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

飲用水源水污染應急預案

一、編制目的

城市供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加強和規范供水水源突發污染水處理應急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確保連云港城區供水安全,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等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本公司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應急組織機構

1、應急指揮小組

組 長:自來水公司總經理

副組長:公司安全生產分管副總經理

成 員:運行管理部部長、技術部部長、水質檢測中心主任、第三水廠廠長、海州水廠廠長、材料供應站站長、機電維修中心主任、辦公室主任。

應急指揮小組下設辦公室,運行管理部部長任辦公室主任。

2、各部門職責:

運行管理部:綜合指揮、協調應急處理工作,統一對外信息,定期組織修訂應急預案;

技術部:主持制定應急處理技術方案,定期對技術方案進行修訂;

水質檢測中心:負責水質全面檢測工作,及時發現水質污染,及時上報污染情況,進行工藝試驗,指導生產;

第三水廠、海州水廠:負責感官性狀指標的日常檢測,及時發現水源污染,及時上報污染情況,及時采取應急處理措施;

材料供應站:保障應急物資的及時供應;

機電維修中心:保證應急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

辦公室:負責對外相關媒體的溝通和對外信息發布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四、預警分級

根據水源水質污染的嚴重程度,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以及江蘇省建設廳【2009】13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水質檢測確保城市安全供水的通知》精神,將水源水質污染事件分為四級:Ⅰ級水質污染(紅),Ⅱ級水質污染(橙),Ⅲ級水質污染(黃),Ⅳ級水質污染(藍)。污染事件級別的劃分參照如下標準:

1、Ⅰ級水源污染(紅色)

經確認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時,為Ⅰ級水質污染。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3中項目超出標準限值;

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對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標超出Ⅴ類水時。

2、Ⅱ級水源污染(橙色)

經確認原水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時,為Ⅱ級水質污染。

1)有強烈的惡臭或異味;

2)色度≥50度;

3)高錳酸鹽指數≥15.0mg/L;

4)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對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標超出Ⅳ類水時。

3、Ⅲ級水源污染(黃色)

經確認原水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時,為Ⅲ級水質污染。

1)氨氮:1.5 -2.0mg/L;

2)高錳酸鹽指數:10.0-15.0mg/L;

3)色度40-50度;

4)有明顯的臭味;

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6)表1中對應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標超出Ⅲ類水時。

4、Ⅳ級水源污染(藍色)

經確認原水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時,為Ⅳ級水質污染。

1)氨氮:1.0 -1.5mg/L;

2)高錳酸鹽指數:6.0-10.0mg/L;

3)色度:30-40度;

4)能察覺到有臭味。

五、預警與發布

水質檢測中心已與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建立了水源水質、水情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薔薇河上游水質及水情數據的共享,能夠使水質檢測中心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從而對原水污染及時預測并提前預警。

水廠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加強取水口巡視,利用在線儀表、生態魚缸及相關檢測手段,及時掌握原水溶解氧、PH以及感官性狀指標的變化。水質檢測中心嚴格按照《GB5749-2006》關于原水及出廠水檢測項目及檢測頻次的要求,對原水及出廠水進行檢測,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水質檢測及巡查人員在發現水質異常時,須在第一時間,采取最快捷的方式,逐級報告至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緊急情況可越級匯報。

預警發布由水源水質污染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根據預測分析結果發布。發布信息包括:污染事件類型、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應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由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以電話、傳真、網絡、會議等方式向有關部門發布。

污染事件發生后,如有必要,由運行管理部統一對外信息內容,辦公室對外發布。

六、應急響應

一)Ⅰ級水質污染的響應

1)本預案啟動;

2)水廠立即停止運行;

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主管部門匯報原水污染情況,立即啟動《應急備用水源啟用應急預案》;

4)水廠及水質檢測中心對污染因子實行重點跟蹤檢測,每1小時檢測一次,感官性狀指標每小時檢測一次,數據及時報公司運行管理部;

5)水質檢測中心和水利、環保等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情況;

6)運行管理部每日按時向建設和衛生部門匯報水源及供水水質情況;

二)Ⅱ級水質污染的響應

1)本預案啟動;

2)水廠啟用應急處理措施;

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主管部門匯報原水污染情況,請示啟用應急備用水源;

4)水廠及水質檢測中心對污染因子實行重點跟蹤檢測,每2小時檢測一次,感官性狀指標每小時檢測一次,數據及時報運行管理部;

5)水質檢測中心和水利、環保等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情況;

6)運行管理部每日按時向建設和衛生部門匯報水源及供水水質情況;

三)Ⅲ級水質污染的響應

1)本預案啟動;

2)水廠啟用應急處理措施;

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主管部門匯報原水污染情況;

4)水廠及水檢中心對污染因子實行重點跟蹤檢測,每2小時檢測一次,感官性狀指標每小時檢測一次,數據及時報運行管理部;

5)水質檢測中心和水利、環保等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情況;

6)運行管理部每日按時向建設和衛生部門匯報水源及供水水質情況;

四)Ⅳ級水質污染的響應

1)本預案啟動;

2)水廠啟用應急處理措施;

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主管部門匯報原水污染情況;

4)水廠及水質檢測中心對污染因子實行重點跟蹤檢測,上、下午各檢測兩次,感官性狀指標每小時檢測一次,數據及時報運行管理部;

5)水質檢測中心和水利、環保等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情況;

6)運行管理部每日按時向建設和衛生部門匯報水源及供水水質情況;

七、應急處理措施

一旦遭遇污染,各水廠應根據不同污染因子立即啟用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如污染因子難以確定或采取的應急措施未起到預期效果,則由技術部牽頭,運行管理部、水廠、水質檢測中心等部門參加,召開緊急現場會議,明確污染因子,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

根據近幾年的污染情況,制定以下幾種水處理應急措施:

1、以耗氧量為主的污染

1)在取水口或汲水井投加高錳酸鉀,投加量及投加濃度由檢測中心試驗確定;

2)提高前加氯量,具體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為宜;

3)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4)在反應池投加粉末活性炭,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5)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

2、以氨氮為主的污染

1)提高前加氯量,具體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為宜;

2)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3)在反應池投加粉末活性炭,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以折點加氯法消毒,余氯標準由水檢中心確定;

3、以色度為主的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點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

2)加大前加氯量,提高預氧化能力,具體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為宜;

3)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4)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4、藻類污染

1)在取水口或汲水井投加高錳酸鉀,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

2)調整前加氯量,配合高錳酸鉀提高預氧化能力,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

3)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4)在反應池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5)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5、原水中出現較強異味物質

1)調整前加氯量,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根據實驗確定;

2)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3)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點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6、揮發酚類有機物質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點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2)水質檢測中心根據試驗情況確定是否進行液氯預氧化;

3)加大混凝劑的投加量(30kg/kt以上),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4)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7、鎘等重金屬污染

1)根據不同的重金屬污染在汲水井或沉淀池投加不同的應急藥劑,如鎘、汞、鉛污染,投加硫化鈉;鉻污染,投加七水硫酸亞鐵

2)加大混凝劑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3)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8、氟化物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點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2)加大混凝劑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3)根據氟化物含量,有必要可在濾池表面鋪設氧化鋁顆粒層,用以吸附,約15-20cm;

4)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9、油類污染

1)請水利部門安排船只和攔油柵,在河面上設置攔油柵攔截油污主污染帶,使其無法靠近水源保護區;

2)各水廠在取水頭部設置攔油柵圍檔油污;

3)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點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質檢測中心試驗確定,在試驗數據出來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在沉淀池反應區設置吸油枕,濾池設置吸油索;

5)加大混凝劑投加量,強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濁度;

6)調整濾池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強度,保證濾后水水質。

八、應急藥劑的儲備

高錳酸鉀,500公斤;

粉末活性炭,10噸。

九、應急解除

1、原水水質恢復至地表水Ⅲ類標準,應急工作隨即解除;

2、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對該次污染進行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報公司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并組織對應急預案進行補充完善。

十、預案的修訂與演練

本預案每兩年修訂一次,修訂工作由運行管理部組織,技術部、水廠、水質檢測中心和相關部門參加。

本預案每年演練一次。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附:毒理學指標明細及限值

地表水水源水源地特定項目及對應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2006)毒理學指標限值

單位:mg/l

【篇2】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

新銅花苑四期商業配套C1、C2、C3、E1、E2、E3商鋪工程

施工現場水污染控制方案

編制人:

審批人:

施工單位:新銅花苑四期商業配套C1、C2、C3、E1、E2、E3商鋪工程

2012年3月23日

一、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新銅花苑四期商業配套C1、C2、C3、E1、E2、E3商鋪工程

建設單位:南京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勘察單位:南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江蘇東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南京新華泰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南京永騰建設有限公司

擬建新銅花苑四期商業配套C1、C2、C3、E1、E2、E3商鋪工程工程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濱江開發區銅井街道,為餐飲、步行街建筑,建筑面積,11658平方米。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結構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列度;7度;結構抗震級別;3級。

二、目的:

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現場水污染排放達標,樹立環保觀念,貫徹環保的法律、法規,特制定水污染控制作業指導書。

三、資金投入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需要購置治理水污染的設備及工具等,計劃投入資金五萬元。

四、適用范圍:

本控制方案適用于本項目工程及生活區范圍內。

五、組織機構

水污染控制領導小組

組長:趙洪青

副組長:高崇升

組員:許龍祥 魏建華 潘士軍 朱林

主要職責是對施工現場及生活區的污水的治理,排放等是否達到要求進行管理監督。

五、控制措施

1 建立與市政管網相連接的污水管網。

2 施工現場砼泵前設沉淀池,每天清洗砼泵的污水都排放在沉淀池內,經沉淀后再用于現場道路淋灑降塵,以節約資源。

3 委托有資格的單位對污水進行檢測,凡檢測超標的污水必須經過處理,合格后方可外排。

4 生活區設垃圾桶,禁止將剩飯、菜倒入下水道,并設置隔油池。

5 廁所設有化糞池,廁所內水泥地面做好坡度、流水溝,以便每天沖洗廁所的污水順利流到便坑內。

6 施工及生活用的自來水設專人管理,并經常檢查,一旦發現滴水現象,立即找水工修理,以免流水浪費水源并污染環境。教育工人用完水后立即關閉水龍頭,以減少資源浪費。

【篇3】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復習題

第一、二章

一.填空題

1,污水根據其來源一般可分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初期污染雨水,城鎮污水。1

2,污水污染指標一般可分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物性質。

3,污水物理性質的污染指標主要有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2

4,污水生物性質的污染指標主要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病毒。11

5,河流的自凈作用從凈化機制來看分為物理凈化,化學凈化,生物凈化。20

二.名詞解釋

1,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間接反應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8

2,COD:化學需氧量,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9

3,TOC:總有機碳,水中所有有機污染物的含碳量。11

4,河流的自凈: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質在河水向下游流動中濃度自然降低的現象。

5.水環境容量:45

6.水體自凈:20

三.簡答題

1,什么叫富營養化?17

富營養化是湖泊衰老的一種表現,湖泊中植物營養元素含量增加,導致水生植物和藻類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魚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而且藻類的種類逐漸減少,而個體數則迅速增加的一種現象。

2,氧垂曲線的特點是什么?

圖表示一條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變化曲線。橫坐標從左到右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離,縱坐標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濃度。

將污水排入河流處定為0點,向上游去的距離去負值,向下游區的距離取正值。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區域,BOD5很低,溶解氧(DO)接近飽和值,在0點有污水排入。污水排入后因有機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氣復氧速率,DO從0點開始向下游逐漸減低,直至降至最低點,此點稱為臨界點。該點耗氧速率等于大氣復氧速率。臨界點后,耗氧速率小于大氣復氧速率,DO又開始逐漸回升,最后恢復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狀態,在污染河流中DO曲線呈下垂狀,故稱為溶解氧下垂曲線(簡稱氧垂曲線)。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處理

一.名詞解釋

1.表面水力負荷:又稱溢流率,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沉淀池單位表面積的流量,常用符號q表示。

2.氣固比:溶解空氣量與原水中懸浮固體含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污水的物理處理法去除對象是(污水中的懸浮物 )。

2.按柵條凈間隙,格柵可分為(粗格柵 )、(中格柵 )和(細格柵 )三種。

3.沉砂池常作為污水的一種預處理手段,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無機性顆粒 )。

4.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性質、凝聚性能及濃度,沉淀通常可以分為( )、( )、( )和( )四種不同的類型。

5.理想沉淀池劃分為四個區域,即( )、( )、( )和( )。

6.常用的沉砂池形式有( )、( )和( )三種。

7.平流式沉砂池內的最大流速為( ),最小流速應不小于( )。

8.沉淀池常按池內水流方向不同分為( )、( )和( )三種。

9.沉淀池由( )、( )、( )、( )和( )五個部分組成。

10.沉淀池的運行方式,有( )與( )兩種。

11.輻流式沉淀池有( )和( )兩種進水形式。

12.斜板沉淀池運用的是( )理論。

13.廢水中油通常有( )、( )、( )和( )四種存在形態。

14.氣浮法常用于對那些顆粒密度( )或( )水的細小顆粒的分離。

15.按產生微細氣泡的方法,氣浮法分為( )、( )和( )三種。

16.加壓溶氣氣浮法根據加壓溶氣水的來源不同,可分為( )、( )和( )三種基本流程。

三.選擇

1.污水通過柵條間隙的流速一般采用( )m/s。

A. 0.3~0.6 B.0.6~1.0 C.1.0~1.2 D. 1.2~1.4

2.化學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間段的沉淀屬( )。

A. 自由沉淀 B區域沉淀 C.絮凝沉淀 D.壓縮沉淀

3.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與( )有關。

A.池的表面積 B.池深 C.沉淀時間 D.池的體積

4.鋸齒形三角堰常用于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堰,一般水面宜位于齒高的( )位置。

A.1/4 B.1/3 C.1/2 D.2/3

5.聚丙烯酰胺常作為( )用于提高氣浮效果。

A.混凝劑 B.浮選劑 C.助凝劑 D.抑制劑

四.簡答

1.試說明沉淀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何特點并舉例?

答: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性質、凝聚性能及濃度,沉淀通常可以分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區域沉淀和壓縮沉淀四種不同的類型。

自由沉淀是發生在水中懸浮固體濃度不高時的一種沉淀類型。在沉淀過程中懸浮顆粒之間互不干擾,顆粒各自獨立完成沉淀過程,顆粒的沉淀軌跡呈直線。整個沉淀過程中,顆粒的物理性質,如形狀、大小及相對密度等不發生變化。沙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就屬于自由沉淀。

在絮凝沉淀池中,懸浮顆粒濃度不高,但沉淀過程中懸浮顆粒之間有互相絮凝作用,顆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沉淀的軌跡呈曲線。沉淀過程中,顆粒的質量、形狀和沉速是變化的,實際沉速很難用理論公式計算,需通過試驗測定。化學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間段的沉淀屬絮凝沉淀。

區域沉淀的懸浮顆粒濃度較高(5000mg/L以上),顆粒的沉降受到周圍其他顆粒影響,顆粒間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形成一個整體共同下沉。與澄清水之間有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顯示為界面下沉。二沉池下部及污泥重力濃縮池開始階段均有區域沉淀發生。

壓縮沉淀發生在高濃度懸浮顆粒的沉降過程中,由于懸浮顆粒濃度很高,顆粒相互之間互相接觸,互相支承,下層顆粒間的水在上層顆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擠出,使污泥得到濃縮。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污泥濃縮過程以及污泥重力濃縮池中均存在壓縮沉淀。

2.設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與平流式沉砂池相比,曝氣沉砂池的優點。

答:沉砂池的設置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對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以免影響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離或離心力分離為基礎,即控制進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對密度大的無機顆粒下沉,而有機懸浮顆粒則隨水流帶走。

曝氣沉砂池的優點:①沉砂中含有機物的量低于5%;②由于池中設有曝氣設備,它還具有預曝氣、脫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類和浮渣的分離等作用。這些優點對后續的沉淀池、曝氣池、污泥消化池的正常運行以及對沉砂的最終處置提供了有利條件。

3.水的沉淀法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試分析球形顆粒的靜水自由沉降的基本規律。

答: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懸浮顆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產生下沉作用,以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過程。

在自由沉降過程中懸浮顆粒之間互不干擾,顆粒各自獨立完成沉淀過程,顆粒的沉降軌跡呈直線。整個沉降過程中,顆粒的物理性質,如形狀、大小及相對密度等不發生變化。

4.提高沉淀池分離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①在沉淀區增設斜板或斜管;②對污水進行曝氣攪動;③回流部分活性污泥等。

5.水的氣浮法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水和廢水的氣浮法處理技術是在水中形成微小氣泡形式,使微小氣泡與水中懸浮的顆粒粘附,形成水-氣-顆粒三相混合體系,顆粒粘附上氣泡后,形成表觀密度小于水的漂浮絮體,絮體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層被刮除,以此實現固液分離。

6.加壓溶氣氣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幾種基本流程?各有何特點?

答:加壓溶氣氣浮法是使空氣在加壓的條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過將壓力降至常壓而使過飽和溶解的空氣以細微氣泡形式釋放出來。

加壓溶氣氣浮法根據加壓溶氣水的來源不同,可分為全加壓溶氣流程、部分加壓溶氣流程和部分回流加壓溶氣流程三種基本流程。

全加壓溶氣流程將全部入流廢水進行加壓溶氣,再經過減壓釋放裝置進入氣浮池,進行固液分離。部分加壓溶氣流程是將部分入流廢水進行加壓溶氣,其余部分直接進入氣浮池。部分回流加壓溶氣流程是將部分澄清液進行回流加壓,入流廢水則直接進入氣浮池。

答案

4. 自由沉淀、區域沉淀、絮凝沉淀、壓縮沉淀5.進口區域、沉淀區域、出口區域、污泥區域6.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7. 0.3m/s、0.15m/s8.平流式、豎流式、輻流式9.進水區、出水區、沉淀區、貯泥區、緩沖區10.間歇式、連續式11.中心進水、周邊進水12.淺池13.可浮油、細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14.接近、小于15.電解氣浮法、分散空氣氣浮法、溶解空氣氣浮法16.全加壓溶氣流程、部分加壓溶氣流程、部分回流加壓溶氣流程

三.選擇1. B 2. C 3. A 4. C 5. C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應動力學基礎

一.填空

1.根據參與代謝活動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分為( )、( )和( )。

2.根據微生物生長方式的不同,生物處理技術分成( )和( )兩類。( )的典型代表是活性污泥法,( )的典型代表是生物膜法。

3.好氧生物處理法有( )和( )兩大類。

4.按微生物生長速率,其生長過程可分為( )、( )、( )和( )四個時期。

5.對微生物來講,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為BOD5:N:P=( )。

6.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 )、( )及( )。

二.選擇

1.缺氧呼吸的最終電子受體是( )。

A.分子氧 B.化合態氧 C.有機物 D.無機物

2.微生物生長過程中,(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

A. 延遲期 B. 對數增長期 C. 穩定期 D. 衰亡期

3.好氧生物處理的溶解氧一般以( )mg/L為宜。

A.0.5~2 B. 2~3 C.3~5 D.5~10

三.簡答

1.簡述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有機污水的原理和適用條件。

答:好氧生物處理是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細菌)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好氧生物處理法適于處理中、低濃度的有機污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機污水。厭氧生物處理是在沒有分子氧及化合態氧的條件下,兼性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厭氧生物處理法適于處理有機污泥和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

2.簡述城鎮污水生物脫氮過程的基本步驟。

答:污水生物脫氮處理過程中氮的轉化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1氨化反應: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氮化合物可以在好氧或厭氧條件下分解、轉化為氨態氮。

2硝化反應:在亞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酸鹽(NO2-)和硝酸鹽(NO3-)的過程

③反硝化反應:在缺氧條件下,NO2- 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氮氣的過程

1.簡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答:生物除磷最基本的原理即是在厭氧-好氧或厭氧-缺氧交替運行的系統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厭氧釋磷及好氧(或缺氧)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濃度大量降低,最終通過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達到從污水中除磷的目的。(厭氧少量放磷、好氧大量吸磷、泥水分離除磷)

答案

一.填空

1.好氧生物處理、缺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2.懸浮生長法、附著生長法、懸浮生長法、附著生長法3.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4.延遲期、對數增長期、穩定期、衰亡期5. 100:5:16.營養、溫度、pH、溶解氧、有毒物質

二.選擇1. B 2. C 3. B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一.名詞解釋

1.MLSS:即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指曝氣池中單位體積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懸浮固體的質量,也稱之為污泥濃度。

2.MLVSS:即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是指混合液懸浮固體中有機物的質量。

3.SV%:即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體積分數,通常采用1L的量筒測定污泥沉降比。

4.SVI:即污泥體積指數,是指曝氣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單位質量干泥形成的濕污泥的體積,常用單位為mL/g。

5.剩余污泥: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導致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從沉淀池底泥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從系統中排除的污泥叫剩余污泥。

6.污泥齡:指處理系統(曝氣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時間,常用θc表示。

二.填空

1.活性污泥由( )、( )、( )和( )四部分組成。

2.活性污泥的評價方法有( )、( )、( )和( )四種。

3.一般生活污水處理廠曝氣池混合液MLVSS/MLSS的值為( )。

4.活性污泥法處理流程包括( )、( )、( )及( )等基本組成部分。

5.回流污泥的目的是( )。

6.活性污泥在曝氣過程中,對有機物的去除過程可分為( )和( )兩個階段。

7.活性污泥法曝氣池的形式主要分為( )、( )、( )及( )四大類。

8.曝氣設備主要分為( )和( )兩大類。

9.膜生物反應器類型可分為( )和( )兩種。

10.活性污泥法動力學模型中最著名的是( )、( )和( )三大動力學模型。

11. 構成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是( )、( )和( )。

12.影響氧轉移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13.機械曝氣器按傳動軸的安裝方向,可分為( )和( )兩類。

14.曝氣設備性能的主要指標有( )、( )和( )。

15.有機物負荷通常有( )和( )。

16.總凱氏氮由( )和( )組成。

17.對同步硝化反硝化過程的機理解釋主要有( )、( )和( )三個方面。

18.二沉池的功能是( )和( )。

19.活性污泥通常運行在PH為( )的條件下。

三.選擇

1.通常認為SVI值為( )時,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A.0~50 B.50~100 C.100~150 D.150~200

2.倒置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流程是( )。

A.厭氧-缺氧-好氧 B.缺氧-厭氧-好氧 C.好氧-厭氧-缺氧 D.厭氧-好氧-缺氧

3.限制MLSS值的主要因素是( )。

A.回流污泥濃度 B.有機負荷 C.溶解氧濃度 D.微生物濃度

4.一般SVI值超過( ),就屬于污泥膨脹。

A.100 B.150 C.200 D.250

5.下列因素哪個不會造成污泥絲狀膨脹( )。

A.pH低 B.污泥負荷高 C.溶解氧濃度低 D.水溫低

四.解答

1.傳統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存在哪些問題?

答:傳統推流式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池內流態呈推流式,首端有機污染物負荷高,好氧速率高;二是污水和回流污泥進入曝氣池后,不能立即與整個曝氣池混合液充分混合,易受沖擊負荷影響,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能力差;三是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長度方向是逐步下降的,而充氧設備通常沿池長是均勻布置的,這樣會出現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過需要的現象。

2.如何解釋克勞斯法?

答:克勞斯工程師把厭氧消化富含氨氮的上清液加到回流污泥中一起曝氣硝化,然后再加入曝氣池,除了提供氮源外,硝酸鹽也可以作為電子受體,參與有機物的降解。工藝改造后成功克服了高碳水化合物所帶來的污泥膨脹問題,這個過程稱為克勞斯法。

3.SBR工藝與連續流活性污泥法工藝相比有哪些優點?

答:優點:①工藝系統組成簡單,曝氣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無污泥回流設備;②耐沖擊負荷,在一般情況下(包括工業廢水處理)無需設置調節池;③反應推動力大,易于得到優于連續流系統的出水水質;④運行操作靈活,通過適當調節各階段操作狀態可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⑤活性污泥在一個運行周期內,經過不同的運行環境條件,污泥沉降性能好,SVI值較低,能有效地防止絲狀菌膨脹;⑥該工藝可通過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易于維護管理。

4.簡述SBR工藝脫氮除磷的原理。

答:進水后進行一定時間的缺氧攪拌,好氧菌將利用進水中攜帶的有機物和溶解氧進行好氧分解,此時水中的溶解氧將迅速降低甚至達到零,這時厭氧發酵菌進行厭氧發酵,反硝化菌進行脫氮;然后池體進入厭氧狀態,聚磷菌釋放磷;接著進行曝氣,硝化菌進行硝化反應,聚磷菌進行磷吸收;經一定反應時間后,停止曝氣,進行靜置沉淀;當污泥沉淀下來后,潷出上部清水,而后再進入原污水進行下一個周期循環,如此周而復始。

5.二沉池的構造與一般沉淀池有什么不同?

答:構造上的不同:

①二沉池的進水部分要仔細考慮,應使布水均勻并造成有利于絮凝的條件,使污泥絮體結大。

②二沉池中污泥絮體較輕,容易被出水挾走,因此要限制出流堰處的流速,可在池面設置更多的出水堰槽。

③污泥斗的容積,要考慮污泥濃縮的要求。

④二沉池應設置浮渣的收集、撇除、輸送和處置裝置。

6.在二沉池中設置斜板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答:從提高二沉池的澄清能力來看,斜板可以提高沉淀效能的原理主要適用于自由沉淀,但在二沉池中,沉淀形式主要屬于成層沉淀而非自由沉淀。而且加設斜板既增加了二沉池的基建投資,且由于斜板上容易積存污泥,會造成運行管理上的麻煩。因此,在二沉池中設置斜板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不夠妥當。

7.曝氣池中采用高的MLSS是否可以提高效益?

答:不可以。其一,污泥量并不就是微生物的活細胞量。曝氣池污泥量的增加意味著污泥泥齡的增加,污泥泥齡的增加就使污泥中活細胞的比例減小;其二,過高的微生物濃度在后續的沉淀池中難于沉淀,影響出水水質;其三,曝氣池污泥濃度的增加,就要求曝氣池中有更高的氧傳遞速率,否則,微生物就受到抑制,處理效率降低。而各種曝氣設備都有其合理的氧傳遞速率的范圍。

8.對于容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可采取哪些措施來控制其發生污泥膨脹?

答:可采取的方法:①減小城鎮污水的初沉池或取消初沉池,增加進入曝氣池的污水中懸浮物,可使曝氣池中的污泥濃度明顯增加,改善污泥沉降性能。②在常規曝氣池前設置污泥厭氧或缺氧選擇池。③對于現有的容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廠,可以在曝氣池的前端補充設置填料。這樣,既降低了曝氣池的污泥負荷,也改變了進入后面曝氣池的水質,可以有效地克服活性污泥膨脹。④用氣浮池代替二沉池,可以有效地使整個處理系統維持正常運行。

五.計算

1.某污水處理廠希望經過生物處理后的出水BOD5小于20mg/L,試計算出水中溶解性BOD5的濃度。其中相關參數:曝氣池污水溫度為20℃;二沉池出水中含有13mg/L總懸浮固體(TSS),其中VSS占70%。

解:出水中BOD5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沒有被生物降解的溶解性BOD5,二是沒有沉淀下來隨出水漂走的懸浮固體。懸浮固體所占BOD5計算:

①懸浮固體中可生物降解部分為0.7×13 mg/L=9.1 mg/L

②可生物降解懸浮固體最終BODL=9.1×1.42 mg/L=12.9 mg/L

③可生物降解懸浮固體的BODL換算為BOD5=0.68×12.9 mg/L=8.8mg/L

④確定經生物處理后要求的溶解性BOD5,即Se:

8.8mg/L+Se≤20mg/L,Se≤11.2mg/L

2.如果從活性污泥曝氣池中取混合液500ml盛于1L的量筒內,半小時后沉淀的污泥量為180ml,試計算活性污泥沉降比。如果曝氣池中的污泥濃度為3000mg/L,求污泥指數。根據計算結果,你認為曝氣池的運行是否正常?

解:污泥沉降比SV%=180/500=36%

污泥指數SVI=180/(500×10-3×3000×10-3)mL/g=120mL/g

通常認為SVI值為100~150時,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顯然,此曝氣池的運行是正常的。

答案

二.填空

1.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殘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機物(Mi)、無機懸浮固體(Mii)2.生物相觀察、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污泥沉降比、污泥體積指數

3. 0.7~0.84.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除系統5.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微生物)濃度6.吸附階段、穩定階段7.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封閉環流式、序批式8.機械曝氣、鼓風曝氣9.內置式膜生物反應器、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10.勞倫斯和麥卡蒂、埃肯菲爾德、麥金尼11.活性污泥、污水中的有機物、溶解氧12.污水水質、水溫、氧分壓13.豎軸式、臥軸式14.氧轉移速率)、充氧能力、氧利用率15.活性污泥負荷(污泥負荷)、曝氣池容積負荷(容積負荷)16.氨氮、有機氮17.反應器DO分布不均理論、缺氧微環境理論、微生物學解釋

18.澄清或固液分離、污泥濃縮19. 6.5~8.5

三.選擇1. C 2. B 3.A 4.C 5.D

一、名詞解釋

3、污水的物理處理:通過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機械力作用使城鎮污水水質發生變化的處理過程。

4、沉淀法: 利用水中懸浮顆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產生下沉作用,已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過程。

5、氣浮法:氣浮法是一種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離方法,常用于對那些顆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細小顆粒的分離。

6、污水生物處理:污水生物處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

7、發酵:指的是微生物將有機物氧化釋放的電子直接交給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種中間產物,同時釋放能量并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

8、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指曝氣池中單位體積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懸浮固體的質量,也稱之為污泥濃度。

9、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指混合液懸浮固體中有機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無機物質。P-102

10、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體積分數,通常采用1L的量筒測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體積指數SVI: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后,每單位質量干泥形成的濕污泥的體積,常用單位為mL/g。P-103

12、污泥泥齡:是指曝氣池中微生物細胞的平均停留時間。對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齡就是曝氣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以天計)。(網上搜索的)

13、吸附:當氣體或液體與固體接觸時,在固體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過程成為吸附。

14、好氧呼吸: 以分子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呼吸作用稱為好氧呼吸。

二、填空

1、污水類型: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初期雨水、城鎮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學性質的污染指標:可分為有機指標(生化需氧量(BOD) 、化學需氧量(COD)、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C)、油類污染物 、酚類污染物、表面活性劑、有機堿、有機農藥、苯類化合物)和無機指標( PH、植物營養元素、重金屬、無機性非金屬有害有毒物(總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體自凈分類:物理凈化 化學凈化 生物凈化。

5、沉淀類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區域沉淀,壓縮沉淀

6、按池內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為哪幾類:沉淀池常按池內水流方向不同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及輻流式三種。

7、廢水中油存在形態(P57):可浮油、細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8、氣浮法類型(P62):電解氣浮法、分散空氣氣浮法、溶解空氣氣浮法。

9、呼吸分類(P83):好氧呼吸、缺氧呼吸。

10、微生物生在規律:按微生物生長速率,微生物生長過程可分為四個時期,即延遲期、對數增長期、穩定期、和衰亡期。

13、影響膜處理主要因素(P194)

進水底物的組分和濃度、營養物質、有機負荷及水力負荷、溶解氧、生物膜量、PH、溫度和有毒物質等。

三、簡答

1.生物脫氮包括哪幾個過程? (P86)

①氨化反應 微生物分解有機氮化合物產生氨的過程。

②硝化反應 在亞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酸鹽(NO2-)和硝酸鹽(NO3-)的過程。

③反硝化反應 在缺氧條件下,NO2- 和 NO3-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氮氣的過程。

④同化作用 生物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機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細胞的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從污水中去除的過程。當進水氨氮濃度較低時,同化作用可能成為脫氮的主要途徑。

2、解釋并畫出氧垂曲線

根據DO和BOD5曲線,可以把該河流劃分為污水排入前的清潔區,排入后的水質污染惡化區,恢復區和恢復后的清潔水區。斜線部分表示DO受污染后低于正常值,黑影部分表示DO低于水體質量標準。


Welcome To

Download !!!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篇4】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

施工現場水污染控制措施

  現場交通道路、材料堆放場地及攪拌站統一規劃排水溝,控制污水流向,設置沉淀池,將污水經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線,嚴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線或流出施工區域,污染環境。

  加強對現場存放油料的管理,對存放油料的庫房,進行防滲漏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儲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體。

  項目部每年請區的環保部門對施工現場的水污染進行一次檢測;每月派專人檢查水處理設施的完好程度,并做好記錄。

  3.3.1 施工區現場水污染控制

  1.地泵、攪拌機的廢水排放控制

  1)凡在施工現場用地泵進行砼澆筑,必須在地泵前及運輸車清洗處設置二次沉淀池。

  2)砼罐車卸完砼后在材料室前固定的場所進行清洗,廢水經二次沉淀,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地泵及地泵管道進行沖洗后,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現場砂漿攪拌設固定的攪拌棚,并在就近設置沉淀池。

  4)現場產生的污水必須經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線或回收用于灑水降塵。未經處理的泥漿水,嚴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設施。

  2.灑水降塵用水的控制

  用于樓層灑水降塵的水應控制好水的用量,避免由于用水過多造成地面積水,浪費水源。

  3.衛生間試水用量的控制

  做衛生間試水試驗時及時做好水量的控制和吸水作業。

  4.乙炔發生罐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現場由于氣焊使用乙炔發生罐產生的污水嚴禁隨地傾倒,要求專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處理,以免污染水。

推薦訪問: 水污染 集合 教材

【820應用水污染控制技術教材集合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