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革命者觀后感300字集合4篇

| 瀏覽次數: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革命者觀后感300字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革命者觀后感300字4篇

【篇1】革命者觀后感300字

《長征》觀后感600字_觀后感

長征,當我讀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我就感到了一種偉大感,感到一種自豪感!有時又會想到毛澤東爺爺的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首詩贊美了紅軍的優秀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那天,我一打開電視就看到了《長征》這部電影這在播放!我入神的看起來,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機。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高興,我悲戚,我感動。我高興的是紅軍用自己手上的槍支,炮火打倒了一個個日本人,那一個個日本人的血跡散在地上,不知道為什么我的心中有種自豪感。我悲戚的是日本人用著自己那一些小聰明與陰謀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而我們的紅軍不斷的受傷,不斷地犧牲,可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我感動的是一位紅軍看到了敵人正在發出子彈,射向戰友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為戰友擋下了那一顆子彈。而他犧牲了,我頓時眼眶里滾動著淚花。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飛奪瀘定橋”。那是1935年5月,紅軍在強度大渡河成功后,國民黨調集大量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紅軍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的敵人的槍林彈雨,緩慢前進他們身下的河水非常流得非常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紅軍們依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所以戰士們都要齊心協力,不能有一點兒閃失!紅軍們到了央金山海拔四千多米高,不管什么時候都是積雪。可戰士們沒有放棄。

我認為,紅軍避免覆滅的原因,在于將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后衛部隊敢打的勁頭,給紅軍帶來了喘息的機會。這等等的經驗,我們都要吸取教訓,發揚紅軍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不怕犧牲,眾志成城,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必將無往而不勝。

我們的祖國在進步!讓我們這些祖國的鮮花更加為祖國而奮斗起來吧!為了祖國更加起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做好準備吧!不為祖國做貢獻的話,那就不能做有害祖國的事。這樣才能讓祖國更加強大起來。我們祖國才不會如以前一樣,被別的國家的人踩在腳底下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紅軍們的偉大!那種優秀的品質,豪情萬丈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感受到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和艱辛曲折,體會到我們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長征》觀后感300字_觀后感

【第1篇】
在紅軍長征70周年之際,我校舉行了紀念活動。今天,我們觀看了《長征》這部電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毛主席在長征時作的。這首詩深刻地體現了紅軍戰士的艱辛,他們不畏艱難,踏過了二萬五千里。紅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堅信:中國要富強靠的不是神仙黃帝,而是自己。在看《長征》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在雪山上:那里的雪花滿天飛舞,北風呼呼地吹來,戰士們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衣,北風就象刀割一樣吹在戰士們的臉和身體上。行進中,每個戰士都不敢坐下休息一會兒,因為他們都知道一坐下來就會永遠都不能站起來。這些艱苦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課室的小學生們是無法體會到的。
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險,甚至可以犧牲自己性命換取人民幸福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就會想起紅軍戰士的精神激勵自己,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努力把自己陪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第2篇】

暑假我觀看了《長征》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的是在長征中紅軍翻過了無數座大山,跨過了上百條河流 ,最后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國民黨聚集幾十萬大軍對紅軍根據地進行圍剿。圍了一圈又一圈。紅軍在毛主席和其他革命家的正確指揮下,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紅軍由8萬犧牲的只有3萬人了。最后紅軍冒著敵人的飛機和大炮,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爬雪山,過草地,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趴涉,突破敵人的圍剿,最后,到達延安陜北紅軍會師。

在與敵人的戰斗中,毛主席受了傷,醫生要毛主席躺在擔架上走。毛主席說:“這點小傷不礙事,我能堅持。你讓受了重傷的戰士躺在擔架上。”毛主席的這句話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毛主席受了傷,他不擔心自己,而是為戰士著想。帶領紅軍堅持革命,打倒國民黨,成立新中國。讓人民都有飯吃,讓像我這么大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學。

毛主席的話讓我想起了生活中一些事。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想到自己而不顧別人。我們上自習課的時候自己做完了作業就找其他同學玩,不管別人做什么,影響別人學習。上手工課的時候好多同學做了一半就沒做了,但有一部份同學堅持下去后做的很好。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生活中要多為別人著想,不能只顧自己;做事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篇2】革命者觀后感300字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300字

  本文為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300字范文,讓我們通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辛亥革命》。這是每個不了解《辛亥革命》意義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了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現在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曾經先輩們曾經為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么。
  在孫文的精神支持下,在黃興的英明領導不,起義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戰!一個個無畏的戰士奮勇地戰斗著,槍彈擊垮了一批又一批清軍部隊,一位位果敢的英雄,英勇地獻身了,鮮血塑就了一個又一個不朽傳奇!廣州起義失敗了,卻喚醒了更多中國個的自由意識,更多的人開始為了共和的統一目標而奮斗,隨著各路豪杰的浴血奮戰,終于,那個統治了中國200余年的滿清王朝被推翻了,那個稱霸了中原XX余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在這期間,無數戰士為之浴血,千萬英雄為之獻身,正是有了這些愛國、救國的勇士,才促進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他們用汗水和鮮血,為我們鋪設了前進的道路,為我們奠定了共和的基礎!那么,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戰士,愿為了革命而獻岀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呢?片頭秋謹生前的一句話、便點明了這一點,她為了革命而死,為了讓更多孩子有幸福溫暖的家而死!中段黃興戰敗后的一席話,也曾激起我分入的深省,他說:“這只手,我還要留著它抓槍!”這句話若深入理解,便可發現,黃興是為了革命而戰,為了遇難的弟兄而戰,為了天下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戰!細細思索,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為了革命而戰,為了信念而戰!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孫中山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回顧歷史,1911年前后,那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搖搖欲墜,人民深受壓迫。革命對于當時的人來說是改變命運,更好的生活;對于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來說是歷史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要為天下人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在電影里有一個鏡頭雖然細小卻很深刻,就是孫中山在國外的時候有個小女孩問他,在中國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腳很疼很疼啊!雖然只是這么一句話,卻深深的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對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對中國的生活文化影響很深,“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我想我會深深的記住這一刻,我知道電影只是展現了當時革命的一個小小的一面,但已經足以教育我們新一代的人們。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符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于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于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為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后,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不過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說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盡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意義,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為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后,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為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為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為在今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著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之后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著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應該進行自我反思。
  特別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文明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參與政治,為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悅悅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為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必須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電影出現不少關于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集體繼續努力奮斗,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篇3】革命者觀后感300字

電影攀登者觀后感300字范文

攀登者觀后感1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為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斗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峰,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現在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達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20年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攀登者觀后感2《攀登者》講述的是為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曲松林,“二代攀登者”徐纓、李國梁、楊光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峰發起沖頂挑戰。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眾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跡。“沖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為峰!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么它的顏色一定是中國紅。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天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攀登者觀后感3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臺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余人,準備再次登頂珠峰,并打算測量出珠峰的準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跡!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準確高度——8844.43米。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斗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攀登者觀后感4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臺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余人,準備再次登頂珠峰,并打算測量出珠峰的準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跡!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準確高度——8844.43米。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斗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攀登者觀后感5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愿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起沖擊。那么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終于登頂了,終于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于”來之不易。看到預告里“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跡,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饑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后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孩子們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攀登者觀后感6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時隔59年,由徐克監制、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多布杰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攀登者》襲來。在致敬海報中,五位演員神情堅毅、目光堅定,傳遞出一往無前的信念和決心。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電影《攀登者》劇組為了真實還原這段歷史故事,影片的主創團隊在前期籌備階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無論是影片中富有歷史年代感的場景搭建,還是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員所使用的冰鎬、冰爪、氧氣瓶以及登山服等裝備與服裝道具,都遵循史料記載,做到真實還原。據了解,為了讓演員表演更加真實,劇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著重達17公斤的登山裝備進行訓練和拍攝。為體驗高海拔和極寒環境下的真實感受,主演吳京還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時節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崗什卡雪峰,足足體驗了半個月的攀登生活。

電影攀登者觀后感300字范文

【篇4】革命者觀后感300字

陳毅:大無畏的革命者

劉學禮

【期刊名稱】《紫光閣》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于四川省樂至縣,1916年就讀于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19年8月遠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在法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秋天入北京中法大學學習,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法大學中共支部書記。

【總頁數】2頁(P.46-47)

【關鍵詞】陳毅;革命者;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大學學習;1921年;中國留學生;中國共產黨;工業學校

【作者】劉學禮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研究室

【正文語種】英文

【中圖分類】D296.2

【相關文獻】

1.解放初期的陳毅與上海知識分子 [J], 潘鈜

2.陳毅尋救劉振群 [J], 溫發鍍

3.劉少奇:工運旗手 思想先鋒 [J],

4.試析陳毅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的歷史貢獻 [J], 孫偉; 李清平

5.朱克靖與陳毅在新四軍中的革命情誼 [J], 楊海齡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推薦訪問: 革命者 觀后感 集合

【革命者觀后感300字集合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