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么要這樣教”。教師在吃透,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傣族舞手位說課稿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傣族舞手位說課稿6篇
【篇一】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了解傣族舞的說課表
說課教材:小學舞蹈欣賞
說課目標:通過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傣族人民的舞蹈簡單的了解,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對傣族舞蹈有所了解,培養興趣
說課的重點:了解傣族舞的特點。 難點:以文字的方式使其對傣族舞有所領會。
關鍵: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對傣族舞蹈有大概的了解
教學方法:通過聲音視頻課件更好更形象的展現本課內容,加強印象。通過舉手發言和現場的動作參與,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是課堂不枯燥,生動有趣味性。
教具準備:放映儀器
說教過程:
一、利用PPT放映圖片、音樂,問同學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帶著問題導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
1. 給學生介紹少數民族之一傣族
2通過圖片來講授傣族人民音樂方面的特色
3 大概了解具有民族風情的葫蘆絲樂器,并欣賞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葫蘆絲樂器演奏、
4通過圖片從視覺方面看傣舞的感覺
5介紹傣族舞蹈的特點,和基本的體態手型 ,可以課堂做一下體態,也可以利用陽光來做手型。
6舉例小美女,楊麗萍的接班人,充分發揮偶像作用,讓孩子們有信心學習傣族舞,有信心站在舞臺上,喜歡表演。
7欣賞楊麗萍經典之作------雀之靈,是學生在視覺聽覺和內心對傣族舞蹈產生興趣
8.希望同學們記住這個愛美的民族,記住那美麗的舞蹈,也希望下一個巨星是你奧,本節課結束。
【篇二】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處稍圓一些。手臂與手成橢圓形,放在身體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對,并留有一拳的距離。
二位手 :手保持橢圓型,抬到橫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動作過程中,要注意保持
膊肘和手指這兩個支撐點的穩定。
三位手 :在二位的基礎繼續上抬,放在額頭的前上方,不要過分的向后擺,
三位手就象是把頭放在橢圓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 左手不動,右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 左手不動,右手保持彎度成橢圓形。從手指尖開始慢慢向旁打開。
在過程中膊肘和手指兩個支撐點要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體的前
面一點,不要過分向后打開,起到一個延續雙肩線條的作用。
六位手 :右手不動,左手從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 :右手不動,左手打開到旁邊,雙手相同地放在身體的兩邊。
結束 ;雙手從七位(手心朝前)劃一個小半圈,手心朝下,向兩邊
伸長后,胳膊肘先彎曲下垂,逐漸收回到一位。結束。
芭蕾的基本手位:一位:兩臂弧形下垂,掌心相對,兩手相距約一虎口. 二位:兩臂弧形,掌心相對,兩手相距約一虎口,上抬至與胃平.三位:兩臂弧形,掌心相對,兩手相距約一虎口,上抬至上舉部位.四位:一臂弧形前舉,一臂弧形上舉.五位:一臂弧形側舉,掌心向前;一臂弧形上舉. 六位:一臂弧形側舉,掌心向前;一臂弧形前舉.七位:兩臂弧形側舉,掌心向前.
腳部的五個基本位置: 第一位 : 兩腳跟緊靠在一直線上,腳尖向外180度第二位 : 兩腳跟相距一足的長度,腳部向外扭開,兩足在一直線上 第三位 : 兩腳跟前后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張開 第四位 : 兩腳前后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趾踵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第五位 : 兩腳前后重疊,兩足趾踵互觸,腿向外轉
壓腿的6大注意事項 還有,壓腿時為了避免拉傷或者跌倒,一定要注意以下6要點: 1.要穩——單腿站立時必須站穩,最好能有個扶手,避免搖晃失重跌倒; 2.要輕——壓腿用力不能過猛,以免對腰腿肌肉骨骼造成損傷; 3.要緩——壓腿的動作宜緩慢; 4.要短——般每次3~5分鐘即可; 5.要放松——壓腿之后不要馬上就結束鍛煉,還要做一些踢腿練習來放松調整。 6.壓腿最后要以能否劈叉作為是否壓腿成功之標準
踢腿
正踢法:原地做單腿前踢,或兩腿交替前踢動作。屈踢法: 原地做屈膝單腿前踢或兩腿屈交替前踢練習。
側踢法:做原地向體側直或屈腿踢的練習動作
后踢法:原地做直或屈腿的后踢練習。
走踢法:在走的過程中,做正踢、屈踢、側踢、后踢等的練習。
繃腿法:做動作中,注意腳面有一個繃直的動作。
勾腳法:做動作時,有勾腳尖動作。
躺踢法:平躺于床上,做單腿、雙腿、兩腿交替上踢腿的練習。
《勾繃腳》組合
1、雙繃腳?動作:正部位伸腿坐,雙腳并攏,腳背腳尖往下繃。
2、雙勾腳?動作:繃腳準備,用腳尖帶著整個腳往小腿方向勾。
3、交替勾繃腳?動作:正部位伸腿繃腳準備,一只腳勾,一只腳繃,交替做。
準備(勾腳和繃腳坐姿,蘭花指手型輕輕的點地、雙手握拳伸直在前與地面平行)?
1—雙手彎曲同時溝腳,溝腳時身體挺直手臂彎曲成弧線。?
2—②—雙手伸直同時繃腳,繃腳時身體挺直手臂握拳伸直。?
3—③—雙手彎曲同時溝腳,溝腳時身體挺直手臂彎曲成弧線。?
4—④—雙手伸直同時繃腳壓腿,繃腳時身體往下壓貼在腿上,手臂放在伸
直放在腳背上。
維吾爾族常用手位
1、提裙位 雙手在“按手位”上,也可單手拇指和食指提裙。指尖對2.8點。
2、山膀立腕位 雙山膀位,立腕,指尖向上。
3、雙托手位 在雙托手位上。
4、順風旗位 在順風旗位上。
5、托按手位 指尖向上,掌心向上。按手位點肩,另一手不變。
6、雙按手位 立掌、折腕、手心向外。雙膀在身體前方架肘,兩手圍胸。
7、山按手位 山按手位的基礎上,立折腕。按掌手架肘,點肩。
8、托帽位 一手身體斜前上方,與托掌位相似;另一手托于后腦勺處,肩放松不用力。
9、敬禮位 雙手扶胸禮或單手扶胸禮。應用手指扶住,一胸的上方,手腕微提。
準備動作:正步位,雙手下垂
[1——4]小節:上右腳踏步,雙手經繞腕至“提裙位”。
[5——8]小節:“搖身動律”四次。
[9——16]小節:上左腳踏步經繞腕至“山膀立腕位”搖身動律。
[17——24]小節:上右腳踏步經繞腕至“雙托手位”搖身動律。
[25——32]小節:上左腳踏步經繞腕至“順風旗位”搖身動律。
[33——40]小節:上右腳踏步經繞腕至“托按手位”搖身動律。
[41——48]小節:上左腳踏步經繞腕至“雙按手位”搖身動律。
[49——56]小節:上右腳踏步經繞腕至“山按手位”搖身動律。
57——64[]小節:上左腳踏步經繞腕至“托帽位”搖身動律。
[65——80]小節:“提裙位”先向8點“進退步”兩次,2點“進退步”兩次。
[81——88]小節:雙手經前交叉打開至“斜下位”手心向上,雙腳碎步后退。
蒙古舞、基本手位
(1)一位手——雙手呈圓形于胯前 (2)二位手——雙手平伸于前斜下方
(3)三位手——雙手平伸與側斜下方 (4)四位手——雙手平伸與側平位
(5)五位手——雙手平伸與旁斜上位 (6)六位手——雙手屈于胸前位
2、基本腳位
(1)一位腳——兩腳自然位 (2)二位腳——兩腳呈小八字位 (3)三位腳——兩腳呈大八字位
(4)四位——兩腳呈小踏步位,后膝蓋抵在前膝蓋窩處,后腳掌立住。
(5)五位腳——前腳腳跟轉開,雙腿彎曲有利,腰后平躺。
肩的六種動勢
1、硬肩——注重發力小,有頓挫感,脆而有彈性,切忌順拐或端肩。
2、柔肩——柔肩延綿不斷,呼吸貫穿始終。
3、雙肩——注重一小和一大兩肩的配合,動勢有彈性而靈活。
4、聳肩——重拍在上,呼吸配合。
5、笑肩——重拍在下,情緒配合。
6、碎抖肩——肩胛骨發力,小而脆,肩和手臂放松。
7、繞肩——雙肩畫小圓,注意氣息與肩的配合
【篇三】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傣族舞的藝術特征
摘要:本文對如何提高傣族舞蹈教育質量進行了一些探討,高度重視風格和韻律在傣族舞蹈教學中的地位;靈活運用編舞技法,合理編排舞蹈組合;突出重點和難點,循循善誘:鼓勵和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活動。
關鍵詞:傣族舞蹈教育 風格和韻律 傣族舞體態的基本特征 傣族舞蹈律動的基本特征 傣族舞蹈典型的表演形式
傣族民間舞蹈安詳、舒緩的動律,來自他們勞動生活的環境,來自他們傳統的審美情趣.傣族生活在天氣炎熱的亞熱帶地區,人們自然喜歡樹蔭和水邊,喜歡明月和繁星,連勞動生活的節奏也不能過于激烈.勞動后歸來清洗潔凈,飯后在微風清拂涼爽的夜晚,大家和著清緩的鼓聲盡情歌舞,那是最愜意的事.素有潔凈、愛美和歌舞風習的傣族,就是這樣把水的清純和水波輕柔的流淌,化為他們安詳舒緩的舞蹈動律.此外,人們生活在亞熱帶的環境,經常和孔雀、大象等溫順、可愛的熱帶動物相處,舞蹈中自然融入對這些珍禽異獸的藝術升華,成為動律動態的文化因素。
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必須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不斷豐富民族舞蹈知識,積累舞蹈素材,提高對民族舞蹈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提升民族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
風格和韻律是傣族舞蹈中最難掌握的兩個基本要素。風格是神,韻律是形。神貫于形,形現于神,兩者相輔相成,融會貫通。只有神形兼備,傣族舞蹈的表現才會有血有肉。
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和韻律,才不會偏離原汁原味的舞蹈本質。
傣族,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建國后,據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臘、孟連等地和其他省、區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以及近年來在泰國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銅器等歷史文物證明,遠古傣語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東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廣闊的弧形地帶,即我國云南、廣西大部,四川、貴州一部和老撾、泰國北部、緬甸、印度阿薩姆廣大區域,后漸向西南遷徒。他們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帶地區。
一 傣族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征:“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這種身、手、腿“三道彎”的體態造型是與他們生活在亞熱帶地域,與姑娘著緊身上衣、長筒裙,與他們信仰小乘佛教,與他們視孔雀為圣鳥而極為喜愛等等,均頗有相關。我們可以看出,服飾的特點、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勢神態等都較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zNZ無憂研修網
??? 傣族民間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頭)、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腳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彎的勾繃腳;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雙合翅”、“抱翅”、“JI質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彎”即是模仿棲息在樹樁上的孔雀,那長長的尾翅垂下來的自然的三道彎形態。zNZ無憂研修網
??? 二 傣族舞蹈律動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濕熱,又生活在“寧靜的田園”中,人們不喜歡激烈的活動,所以舞蹈動作較為平穩,儀態安詳,跳躍動作較少,節奏大都為2/4拍連綿不斷的節奏型,舞蹈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前后輕擺;腳多為腳后踢,踢起時快而有力,落地時輕而穩,這種律動不僅模擬孔雀行走時的步態,還頗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內在的含蓄健穩的力量美。zNZ無憂研修網
??? 舞姿造型的“三道彎”和“一順邊”兩者融合后形成多種柔媚線條的組合,體現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詳、舒緩的規律特點。舞姿“一順邊”來自于人們的勞動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揚場勞動時的步態和形態。又如農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風篩選谷時,手、腳、身體一致,都順著一個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僅有三道彎的特點,也具有“一順邊”之美。zNZ無憂研修網
三 傣族舞蹈典型的表演形式:zNZ無憂研修網
“孔雀舞”是傣家最喜愛的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審美特征的生動具體的體現。其表演的形式是:一種是以廣場上表演片段為初始的,由男子挎道具舞蹈,舞者頭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繪有孔雀羽毛花紋的衣衫,腰部系上用彩紙或彩綢扎成的雀身和雀尾,表演時雙手拉線牽引雀尾以使其舞動,內容多為表演孑L雀的林間漫步,:、溪嬉戲,飛翅下山,拖翅、曬翅、尾翅、飛翔以及極為精彩的開展抖翅等。這種孔雀舞借助道具的表現力,使舞蹈更具形象化,但它同時卻又影響了舞者身體動態的發揮。另一種“徒手的,孑L雀舞是·道具舞·的進一步成長。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改革了笨重的面具和舞具,吸收了不少外來民族舞的動作和技巧,如漢族的圓場步,蒙族的碎抖肩等。
傣族的歷史悠久,從公元1世紀,漢武帝開發西南后就與內地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來。東漢時,傣族首領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樂舞、魔術、雜技者到洛陽獻藝。由此可見,傣族的樂舞文化早在兩千年前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篇四】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傣族手抓飯
說到傣族,大家首先一定會想到它是我國的一種少數民族,想到西雙版納,或者云南,但其實,傣族還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這個民族有很多風俗習慣都為人們所熟知,比如潑水節,而在飲食方面,傣族的手抓飯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這種特色主要體現在他們的食用方式上。
至于食物本身,傣族和南方大多數省份一樣,主要是以大米為主食,肉類方面不吃或少吃羊肉,喜歡吃一些常見的水產品,也經常常吃蔬菜,比如大白菜、白蘿卜、蘆筍和豆類。
另外,傣族也有食花習俗。經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涼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傣族手抓飯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食:它是先在桌子上鋪一層冼干凈的巴焦葉,然后上菜,菜是對稱擺放,米飯放在桌子中間;有大米飯和紫米飯,上邊用雞蛋來點綴,正中放的是辣子雞。
從左上逆時針看:有鳳抓、生香菜、牛干巴、泡皮、回鍋肉、生紫包菜、手撕烤肉、生黃瓜、沾水等,當然菜品也是可以點選的。
吃傣族手抓飯是不用筷子和碗的,就用手抓了吃。按傳統是先從裝佐料的小碟子拈出一簇,然后用手指間不停的揉捏,捏成緊緊軟軟的團狀,然后吃掉。
現在也沒有什么講究了,都是每人戴上一雙一次性的手套來抓吃,隨心所欲的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吃就行了。
手抓飯的各種菜式尊重了天然食物的本味,咸香爽辣甜適口,抓起軟軟的米飯和菜送進口中,加快了進餐的速度,手抓飯真的便捷又美味。這是傣族先人在農耕社會早期的創造,想想那個時期,餐具要陶瓷燒制,顯然要增加就餐的成本,用隨手可得的竹子隨意編成盤,摘幾片荷葉或其它什么葉子,就打造成完整的餐具了,簡便實用的生活方式,簡樸不奢華。
【篇五】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傣族孔雀舞鑒賞
馮菲
【期刊名稱】《現代婦女(理論版)》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傣族民間舞蹈風格濃郁,特點突出,優美、靈活、樸實、矯健,感情內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人喜愛孔雀,在他們看來孔雀本身所具有的某些品質正與他們所尊重所喜愛的品質相似,于是人們賦予它更顯明更豐富更擴大的意義,使孔雀成為美、威儀、和平、吉祥的象征,它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傣族文化藝術取材的對象.
【總頁數】2頁(199-200)
【關鍵詞】舞蹈;傣族;孔雀
【作者】馮菲
【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校團委,甘肅蘭州730070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圖分類】J722.2
【相關文獻】
1.幼兒傣族孔雀舞鑒賞 [J], 付紅梅
2.芻議當代傣族舞舞蹈風格在原始傣族舞里的創新 [J], 范燕華
3.傣族"孔雀舞"及其對傣族文化認同的影響 [J], 陳驛
4.傣族孔雀拳與孔雀舞關系探析 [J], 孫香聰
5.傣族孔雀拳與孔雀舞關系探析 [J], 孫香聰[1]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篇六】傣族舞手位說課稿
教學目的
學習古典舞基本手位,通過學習古典舞手位組合,較準確熟練的運用古典舞的風格特點,提高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體會、運用中國古典舞手臂的“圓”,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動手先動腕、眼隨手動等風格特點,提高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讓音樂與感情的融合、與動作的配合,化成整個肌體的動力抒發在流動的形體線條之中
課程類型
綜合課
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練習
教具(含電教用具)
音響、VCD、光盤
古典舞基本手位教案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價格,優惠等條件的威脅外,還有“碧芝”的物品的新穎性,創意的獨特性等,我們必須充分預見到。
4、“體驗化” 消費
眾上所述,我們認為:我們的創意小屋計劃或許雖然會有很多的挑戰和困難,但我們會吸取和借鑒“漂亮女生”和“碧芝”的成功經驗,在產品的質量和創意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產品能領導潮流,領導時尚。在它們還沒有打入學校這個市場時,我們要鞏固我們的學生市場,制作一些吸引學生,又有使學生能接受的價格,勇敢的面對它們的挑戰,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還有一點就是beadwork公司在“碧芝自制飾品店”內設立了一個完全的彈性價格空間:選擇飾珠的種類和多少是由顧客自己掌握,所以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進行取舍;此外由于是顧客自己制作,所以從原料到成品的附加值就可以自己享用。
4、如果學校開設一家DIY手工藝制品店,你是否會經常去光顧?教學過程
說明
一、復習上節課的組合《小踢腿》
自制性手工藝品。自制飾品其實很簡單,工藝一點也不復雜。近兩年來,由于手機的普及,自制的手機掛墜特別受歡迎。二、學習古典舞《基本手位》
1、每個動作單獨講解
(1)準備位:手蘭花指狀,雙手背在身后左右髖關節處,手指向斜下方身體的內側相對
(2)插腰位:手蘭花指狀,虎口張開,拇指外分,雙手貼在腰的斜前位置
(3)山膀位:手臂在身體的旁邊起至90°,小臂內旋,腕部下按外推成弧形,肘部稍曲
二、大學生DIY手工藝制品消費分析(4)托掌位:手臂保持山膀狀抬至頭上方,手心向上,蘭花指,抬頭時可以看到手(分為單托、雙托)
(5)按掌位:蘭花指,手抬至身體前方,手與上腹部保持平行,掌心向下,手臂保持半圓狀
(6)山膀按掌:手臂一臂為山膀,一臂為按掌位
(7)按掌掌位:手臂一臂呈按掌,一臂托掌位
(8)斜托掌:右手揚掌位,左手低于山膀位,手心向上
(9)順風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蘭花指手心朝外
(10)提襟位:手臂在身體的旁邊彎曲成弧形,小臂內旋,雙手握拳,虎口對著髖關節斜前方,提起衣襟的感覺
2、看視頻,聽音樂數節奏
大學生對手工藝制作興趣的調研3、示范教學組合:動作(略)
(二)創業弱勢分析4、學生練習
5、合音樂,指出問題。
課堂小結
略
作業布置
1、晚練練習組合、基本功
2、自學幼兒古典舞手位組合《尋胡隱居》
3、下周進行芭蕾基訓把上組合回課
推薦訪問: 傣族 說課稿 舞手位下一篇:自然資源安全生產工作總結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