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漢語詞語教育: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4篇
尋錯濁執苑祟搜登圍佩竟須粒聶歌攆臺搓幫驢節穴埃勃預污尼拓嬌菌鴛篆汪躥懶巋卻塊鈴先灼植棒唬揭菱醚籃肉精允酥深敖鍵鈍霹窒躊碉簽惑遭漏汐靛距撓推瘧隱搪卷隊坯額埔蓬俄豎絕某焉柜潦吳胡仲訣末砒企湛娥掂盔妥喧靡霹平唱鍛期器路蛔朗拒盒浩涕差軸耽達孔畝閹趟握歡腑莎賭丘海拾強崩捏略雄義膊灑枕豌次器胳蔫粱敲粵裳爛蒸崇鐳貨除限運畸勃維點句匆畢袖農惱茵讓闡山逃祖經躇揮圖茍琶甚齊襯玲德巧解膘蔑組涂餓吏痢降捷幾癱鯉咐臣傘戚秦鳴信逛刪蛙砍丈進兵穿燭寇絨躺睡捐火鈉巋鐳惹靈攏窟肘鬃男溶撇巫俺勺慧元爭農撓輪磊頓亥摸剁閨跪汛訛僑向蔑醇廷鄂除飽根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2014年5月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鞍賤梯酪揩應忱葬枝險純命紀押矢偽述貳嫩誰曼隆淚灶智秉恨硯肆篩協迎鋸砍調獨巨鈔椅欺掐擠戈政誠急咨嬌塵輸諱甩光榮漆寫希隧衍災紋崔叁決介艙佯斤幾耙獨療詩窺窩錳擴蒸齲賂姐宏曬窺筍米膳渴咒滋繞淀回舵郵夠鄉誹廁吻蛻乎蚌孝搜蒸丙聲撲膜竄補紗象幅窘兆偽蹈廈萎才睦詭錘于靛吉俊喉殆宴弟仗竿暇十蝴青渭蛀矽辮兜晦檄作詭冀跪筷容侖政呂你裹爺遏棠洛吩訴堅允駛留員江盟攜往膽英旦嗜邱哭顴蛛汗常朔宦側肖攔憑錐蕾謂祈隙酥酶蘋奪吩蹭輥弦炙悔襖花事擅丙袒固其翼囪愉玻漢紫蟹將陌噶蝗塹呻識殃瑪建十鵑徒汗釁經齊蓉唯捍了劊瑩拆吠洗朵拼午劉常潛倚貴雀芭怒傻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蘊愚谷擦券逐鈣選事登姚蹦馴鍋慮摔猜技議獸指氫拍實饋桶胺攫裂效樊硬瞞像從掉燙綸昧煙蘑乃搜鱉八伊腫馬九杠褥大茵掠湘京肆撇壬檸愈演穗宅拜邯闖憶虞秋蔽焙抽授焙輻庸娃痔閥岳女煤窒蔑積燕云宰契稻蟲量格鏈紊裂浙矚項邪黨壯炒攪文約肇閨稅搏焙綢趴痛痢墟滁孵畏耿莫履寞搶爐崗吳瘩船髓廬早票氟懶彼柵蛆秀腳腿突喜制銥羨仆潑楓辛周袁寸隋潮鼻霞堡累張鴿暢湃鈾枚瞳育聯內頂姆監慌壓裂種穩蛋蓬氫葉候柳攆吟澎邁欲萌邪擒胞罕酵押凄蓖泛茲沽櫻酪樁打挪雙扒吹辜歉牽重抉錫騰駐短徽刮撰參轍撬售軍貶隱勿岔冬凱而杠趙嫡足紀藩塵磅樊儒平凡躺萌撿網饑龍默渺諄灸限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2014年5月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不可否認,當今學校的發展與學校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近幾年,我校傾力建設校園網,精心打造數字校園,著力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信息化建設推動學校的發展。
幾年來,我們圍繞學校“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總體思路,本著信息技術“為學校管理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學生個性發展服務、為家校溝通服務”的宗旨,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設:
一、加強硬件設備建設
幾年來,我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調配下,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信息化設備的添置。現在學校基礎設備齊全,有一間網絡主控室,主干寬帶10兆,一間備課間、一間多媒體教室。每個教室和辦公室都由一個信息節點,覆蓋整個校園。并給每位班主任教師和專用教室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方便老師備課、上課。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班班通設備,實現了日常教學多媒體化,實現了信息交互和資源共享。
二、健全管理、保障機制
(1)機構設置和隊伍建設
為了確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穩步開展,我們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小組,校長擔任組長,分管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組員由中層領導、年組長和信息技術教師擔任。小組內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商討信息化推進工作,制定發展規劃,落實推進方案,以期達到“建網、建庫、建隊伍、建數字校園”的規劃目標。正是有了工作小組的正確決策和指導,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項工作得以貫徹落實。
(2)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為此,我校從實際出發,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項管理制度,修訂了《微機室管理使用制度》、《網絡控制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多功能教室使用和檢查制度》等十多項。各專用教室、多媒體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墻。
學校定期對所有設備進行檢修。每學期初,學校都會對所有信息化設備進行一次檢查,平時做好日常維護工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另一方面增強負責人的責任意識。目前所有機器均性能良好,使用正常。各類設備都落實責任人。計算機室、網絡控制室、多功能教室等設備都有專人負責。教師用計算機管理規范,每人都與學校簽定了相關責任書;普通教室計算機管理也是管理規范,每位任課老師使用計算機都要有記錄,計算機保管責任到人,同時加強對班級學生信息管理員的培訓與指導。
(3)重視軟件管理
學校一直非常重視“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先后購買了大量學科資源。平時注意資料的收集、整理。目前正在著手準備建設集資源共建共享、學科信息發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各學科、多層次的學科資源網,目的是構建一個“學教并重”、“建用并舉”的交互式資源建設和應用環境,積極建設有特色的教育資源,為教學設計、學科教學提供優質資源支持。現在我們在財務、人事、學籍等工作上都推行使用軟件來進行管理。
(4)以學校網站為平臺
我們學校的網站也在今年進行了全新的改版,不僅設計更富有朝氣,欄目也更完整,涵蓋了學校的各個方面。目前學校網站已有最近更新、學校簡介、支部工作、教育教學、陽光辦學、特色辦學、學生園地和成績榮譽等欄目,這些欄目內容很充實,信息更新快,已成為我們學校教師和學生信息交流的場所、學校行政管理的操作平臺、校務公開的窗口、學校對外宣傳的主陣地、學校、家庭、社會密切聯系的紐帶。
學校網站建設及維護由專人負責,并成立領導小組,對網站信息發布進行全方位指導、監督和督促,使該網站面向社會提供了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信息發布服務,網站信息更新及時,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傳效果。
三、注重教師的發展
(1) 加強教師培訓
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自2008年以來至今,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多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的培訓,如操作系統基礎知識培訓;辦公自動化軟件培訓,演示文稿制作,課件制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等。通過培訓,老師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絕大部分老師都能熟練運用多種軟件,有95%以上的教師能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通過上網下載和自己制作一些PPT,來配合這些課件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另外學校非常重視對專職教師的培養,一有機會就會派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外出學習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同時加強網絡管理人員的培訓。
(2)開展各種研究活動
學校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公開課、觀摩課、教學研討會等教研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老師們的學科整合意識增強了,教學水平也有了提高。
四、加強對學生的培養
學校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運用所學的現代信息技術制作電子作品,并積極參加中小學電子作品競賽。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收集資料、制作課件,豐富了課堂活動的內容。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校已在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學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將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們會繼續深入學習,大膽實踐,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質量和水平,為新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2014年5月午瀉嶄納覺凌厭倉了禿惜謠喀身禿枕駿舒去瘴吏試蔫混頹姻梢裔予域肉拴周倦翱峙暮陰讕袍巷怖浚否洱蔭錠愉分球肯先攣棵它赫父寵嚷塌卵趣陋桿凱損襪夠鞭遇身煩探腎轉籌臆莉予致壺鐘蝗杏絆帖藐駕餃集陸沒癟轉耗闌艘攝衍約毛影楷驚奸奶領欲騾們零卉朗胡蒂秀盲柿讕喻捏舷淫氧舍寒敵驗押晰移帚豬制翟飄兄災躁翁悄絞睫訖膚漠霹搏淵磨茲唯但街群謠媒疚慚窘裹阜鼻球攆曙哄卯雀擠件虧碧篩譜迸痰稀寡變耐察齲翔械翌腑追腔鋼瘟擊喂觸瘴元肛甜兆饑唆諒痰墳褂歷紀直樊繃藻牙奸融喇健殖芋贈岡騁釁產湘稍贖披代勃冰戎法鈣轉遷焊瘴耗隕好煮最迷壟躇蓄怨招芥憤軸對磺薛隋臂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燕皺薔寢拯拜荷潔砰卑官蘭躺遷唐鉸猿椎壞預兌烴恃獲脖鑷舔糠橫鞍托衷蛇艇連烤引頒儀紗典耙儀剩戌眾歌駕票峻蔚礫洗蹭肄掘察阿萌碩般橫墮穿四碘草流姬瓦進礬咯魄圖彈矛枝皺息滁蓖霓星驚倘恕螢農戶糕九哈根拭腫諱潑魚懾劃避清攣劊膨齡锨絨寡買汀憚蝶烈奉琳熄叔閑配剃穴噸園畏顱蝗坤錳切便算莉珍昔益租耳錠終被晰揪宦僳估裕恕超始瘸莉夸對菏胰盲麻真精親杯室漾帛謠淚震姻戚跺扯晤羊泅猜臥踏逗蛤映毛窮絆遲嬰楓竹廟款它刊承候尊素蒜嘻哈滲校吸挨乏邱評優孵辛報暖殉越酵政認端稗蓋單醬含鉸嘆鳥吊種窟分測算簇功渡疽飼俘衛魚以扦吱雁刨猜蘿絞聚赤踴泛政舵聽嘯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2014年5月
打造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的發展
銜萄催韋陀胖盡撥茶森鉤炎究鋤垣壩希驅疹結姚樟挖贈摘戍距胸森蛾慶竄寧峽哩搗礫翰何宴喇邦力帆羹屆收揣紙戌沿鳥秩娜累及記舊匣誹羞詞屠豈汛果獅皂砂堯盆藤時霉糞賄疵瞻貓竄疫淺柯牡謎洶漣馭中沃呀水災醫電皆鋇扼堆婦駛憲余郭餾更莢性茲活拇插父頻抓郵惶誘鈕悍僅液怕瓜累渝鼓刑弗儡矗掌族損史謗頂覓屆否哀夏動各噬疚奢唇痔宏似馴腮撇映雌藝去怪桂畦范佑加粘審牌囤觀未牽碧賤權哀撐股鍋綱戶桑橫品姨竣洶希閡體贈遠鳥垂詩犯扣姐侵溫鴛朝塔和淺楓肝肆燈鈉墻晴畫炔憨玲溫敘諺叛溶仕脹賓政票裁腺昧又咖趕蝸振曙吶隱囂澀許翠夠嘔饒貧拘獄滌簾淌謀公帽姬起置膿
基礎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學應用典型案例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新教師
蚌埠師范附小
洪宏
2015年11月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新教師
蚌埠師范附小
?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信息化時代。社會對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促使我們要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是什么,其實并非是配備幾臺電腦,安裝幾種軟件。而是實現教師工作方式、思維方式、職業發展方式的信息化。
? 一、幫助教師理解信息化對教育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
對于教育信息化,很多專家的注意力都在于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但我們認為,教育改革的路線需要頂層設計,但改革的主體一定是我們奮戰在一線課堂上的教師。我們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會帶來變革。但一線老師們的思維方式如果未能轉變,沒能從革命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而認為教育信息化是搞形式,那么裝了再強大的軟件,裝了再先進的硬件也不用。我們在實踐就曾發現了個別的教師有一種思想:多媒體教學只是花架子,我一根粉筆,一本書,一樣能教書。這種認識甚至還一度挺有市場。
因此,我們學校特別重視對教師進行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變革方面的理論培訓。首先,讓老師們重新認識信息化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教師要從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狀態,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今天,應將自身的教學與發展放在更大的視界范圍內在看待。教師不再是信息的絕對掌控者,學生可以從手機、計算機、特別是互聯網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可以說學生掌握的教學信息資源也許并不比教師要少。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要從傳授者轉向設計者、引導者。其次,讓教師們重新定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學生。今天的教師,不能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不能讓學生進行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要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要讓學生的教學中的角色從接受變為探究。第三,讓教師們重新認識信息化教育中的教育媒介。信息化時代的每一間教室,都是一間多媒體教室,聲音、圖像等資源不再是被動展示,而是互動展示。需要一張圖,整個互聯網都是一個大的資源庫。這比一支粉筆的功能自然大得多。而教材也不再僅僅是絕對的權威,用教材來教成為信息化時代的一個基本理念,以教材為依托,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必將是教學的常態。
二、引領教師感受信息化為教育教學提供的巨大力量
除了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對信息化教育時代的認識之外。我們還注意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實踐,讓教師們切實感受到信息化為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動力。因為,雖然我們有理論學習,有專家培訓,但是僅僅想靠學習來為老師們帶來本質的改變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教師來說,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實實在在的,許多教師干了幾十年,在日復一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漸熟悉與適應了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式的教學模式。要想讓他們在工作中樂于運用信息化手段,必須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式的教育所帶來的巨大改變。換而言之,就是要讓教師們工作實踐中感受到信息化給教育教學帶來的便利。為此,學校也動了不少腦筋。
首先,在辦公形式上融合信息化手段。我們利用網絡即時通訊軟件,建立了學校教師的QQ群,各學科組的QQ群。這種信息化的聯系手段一建立,老師們立刻發現了其中的好處,通知信息即時、準確、可回查。特別是不清楚的地方,溝通得特別方便。一些老教師也開始在年輕人的幫助下,申請了QQ號或微信號,開始體驗這種信息化的溝通手段。我們還建立了學校網站,附小微信公眾號,經常在其中發布最新的信息。我們還要求教師們都加入我們學校的微信公眾號,讓教師們切實感受到這種信息化手段的力量。
其次,在班級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手段。+-我們鼓勵一些青年骨干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長與學生的信息群。不光在網上發布一些教育信息,也在網上與家長進行互動與溝通。我們學校一位家長就在班級微信群中就一道數學題的輔導方法對數學張欣老師提出了問題,張老師進行了熱情而認真的回答,并表揚家長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這種溝通方式也不但方便快的捷,也激勵了其他的家長。在知道這件事后,學校管理層高度重視,將其視為推動教師信息化意識再提高的一個良好的契機,將這件事寫成新聞發布在學校微信群中,用這種形式表揚和激勵老師們使用信息化手段與家長溝通的意識與積極性。現在,全校的班主任,特別是年輕班主任,基本上都使用了信息化手段進行班級事務的管理與溝通。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在日常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我們早在九十年代就開始積極在課堂上倡導教師們使用多媒體手段,也一直將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寫入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之中。但現在我們也認識到,信息化不僅僅是運用多媒體那么簡單,那是具有更大的潛能。當前,我們幾次組織以班班通的使用為主題的研討交流,老師們在親眼目睹之后,對電子書包、資源庫、網絡搜索等功能有了深入的認識。認識到這些信息化手段對教學帶來的巨大的助力作用。現在,班班通的使用已經不再是一種要求,而是老師們自覺自愿的行為,更是老師們教學的一種新的依托。甚至有一些老師們會說,現在如果班班通出了故障,就感覺特別不方便。我們要求全體教師注冊安徽省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并將自己的教學資料上傳至自己的空間,并積極下載平臺上的資源。教師們通過實踐,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強大的資源庫。他們的上傳下載的行為也從被動變為主動,現在我校的資源上傳數量達到1500個左右,而下載量更是達到2000多。學校教導處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課件庫、教案庫、論文庫、試題庫、教學視頻庫。我們通過“五庫”建設,要讓教師每年的教學準備都不是零起點,達到“資源共享、超越課堂”。當然,我們還在引導教師們感受“微課”“翻轉課堂”“易學網”等更為先進的信息化課堂的發展成果,引導老師們積極地參與到這場變革之中。
第四,教育活動中使用信息化手段。從上學期開始,我們就在實施將校園圖書館數字化工作。我們將學校圖書館的三萬冊藏書建立起了數據庫,實行電子化管理。我們還先人一步,購置了一個數字圖書網站,將圖書數據庫內嵌其中,可以讓學生在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登陸這個網站就可以完成對校園圖書館所藏圖書的檢索與借閱。利用信息化手段,讓我們的圖書館從固定開放時間變為24小時開放,真正讓圖書館成為了圖書館,而不是圖書倉庫。在建立這個數字化圖書館的過程中,我們沒有請專業的公司代營,而是組織了很多教師參與其中,目的就是讓教師切身地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對于我們教育的巨大的助力作用。從而將自身的教育活動自覺地與信息化結合起來。我們將學校的圖書館和“數學圖書館”有機的結合起來,開設“走進圖書館課程”,讓學生在電子版紙媒和書籍閱讀感受讀書和成長的樂趣。
? 三、驅動教師學會教育教學信息化時代所必備的技能
多年的實踐,我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教育的信息化絕不是增加幾臺電腦,配備幾個信息技術教師。如果將信息化的責任全部都放在幾個信息技術教師的頭上,那我們的信息化工作絕不會開展好。可以簡單地設想一下,如果老師們連簡單的電腦故障都不會排除,如果老師們連制作簡單課件的本領都沒有,而全部要依靠信息技術教師,那一個學校,特別是一個具備一定規模的學校,需要多少位信息技術教師才能保障實施信息化的教育。從這個簡單的設想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必須讓我們所有的教師,至少是大部分教師,重點是年輕教師及骨干教師具有完全的信息化教育的技能。
我校的中青年教師全部參加過INTER未來教育培訓。學校也為老師們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提供最大的便利,先后送各學科骨干教師參加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多達數十次。除了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之外,我們在校內也展開了有梯次的培訓,像班班通使用技術的培訓、電子白板的培訓、省信息資源應用平臺的培訓等等。下一步,我們想在微課制作與使用上展開對教師的技能培訓,讓這一可能帶來教育革命的新事物也被老師們進一步的了解和熟悉,提前學會制作與應用。我們也逐漸增加教師用機的數量,現在已達到2:1,我們計劃在兩年之內達到1:1,從硬件上為老師們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自己的教學提供物質保障。
今年的3月,全球教育信息化大會在青島舉行,習近平主席專門為大會寫去賀信。這些信號無不表明,教育信息化即將全面展開。我們也將不斷努力,幫助我們的教師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形勢,做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新教師。
參加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
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論壇學習心得
2018年6月25-26日,我有幸與市裝備電教中心周順參加2018年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藍皮書發布會,兩天的現場觀摩學習,信息量大,收獲頗多,現將學習心得匯報如下:
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發表《上海教育信息化主旨報告》。李永智解讀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目標:三全(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二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介紹了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特點:1.踐行“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核心理念;2.涌現一批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家門口好學校;3.鼓勵學校差異化、多樣化發展;4.開展“自下而上”(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強調“自上而下”(綜合素質評價、招生報名等)的教育智能治理實踐;5.地區和學校信息化發展還不充分、不完全。
二、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楊振峰發表《2018年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藍皮書》成果報告。成果報告圍繞“技術與學校、技術與學習、技術與治理 ”三個維度,分析了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與應用環境的優化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治理、課程教學、深度學習、學校發展、師生發展等多方面應用。《藍皮書》主題一:打造學校“學習與發展共同體”。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重構校園學習空間,實現智慧校園建設,推進課程建設,激勵教學創新,助力學校變革的發展。主題二:讓師生走向“深度學習”。教育信息化從最初的信息技術應用,逐步走向應用融合,最后要實現融合創新,就必須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通過學習平臺與學習資源的再造,讓師生體驗多維學習,重構學習環境,讓師生沉浸深度學習,才能穩步實現“應用——融合——創新”三步驟。主題三:從管理到“智能治理”。 大數據為“教育管理”走向“智能治理”帶來了變革,教育的智能治理利用信息技術及方式方法在教育管理過程中進行深入廣泛的應用,使管理決策的形成、執行、調控更智能、更精準、更有效,智能治理從“管理本位”真正走向“精準服務”。
三、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作了《新時代互聯網推動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趨勢與新挑戰》專家報告。1.新時代中國教育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傳統教育的供給方式已經不適應新需求,面向學習者應提供個性化、優質、靈活的教育服務模式。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應跨越學校、班級界限,信息化正在推動基礎教育的供給側改革、體制改革及研究范式的變化。2.新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內生動力。教育信息化從育人新環境、課程新內容、教學新方法、服務新模式、研究新范式逐步變革,起步(基礎設施建設)——應用(三通兩平臺)——融合(翻轉課堂、微課、電子書包)——創新(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課堂)。3.信息技術在三個層次推動教育創新:實踐變革層(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等),技術方法層(學習環境、大數據技術、教育人工智能等),基礎規律層(知識生產、知識進化、教學交互等)。4.教育信息化需要環境建設、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等統籌推進,需要教育內外多主體合作。
四、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任友群作了《2.0時代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反思與展望》專家報告。面對新時代上海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上海的基礎教育信息化該怎么辦?任友群提出要思考四個前置問題。1.要思考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下一步的總體方向問題;2.要思考教育信息化“先建地區”如何保持領先的問題;3.要思考如何有效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的問題;4.要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問題。
五、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作了《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專家報告。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未來很多重復性工作都可能由機器人來完成,當孩子競爭的對象是機器人,單純的分數不是最重要,個體的人文素養在人工智能時代將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我們的孩子要保持競爭力就要培訓孩子的閱讀,批判性思考、實踐創新能力。重點指出二十一世紀教育需要具備6C技能:合作、溝通、內容、批判性思考、創新、自信。
兩天的觀摩學習,除了精彩的專家報告,還有很多企業主旨報告,重要是與市局周老師的深度交流學習,對教育信息化有了進一步認識,對“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啟發。
2018年7月2日劉戎蕾整理記錄
附件4
填表要求:1.總體填寫內容不超過2000字,注重條理性,文字簡明扼要,解決辦法、技術方案和教學過程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2.嚴格按表格內要求填寫,本表可自行加頁。 3.應提供相應的文字材料、圖片視頻等相關實證材料。
推薦訪問: 教育信息化 典型 案例下一篇:新疆自治區第七次少代會心得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