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話,讀音tōng huà,漢語詞語,意思是用彼此都懂的語言交談,用電話交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普通話教材哪個版本好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普通話教材哪個版本好6篇
怎樣說好普通話
怎樣說好普通話一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其稱呼因地而異,但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作品為語法規范,是通行于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海外華人華僑間的共通語言,并作為官方、教學、媒體等標準語。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小編考過普通話等級證書,獲得過二級甲等。下面說一下如何說話普通話。
一、普通話的特點 :
音節結構簡單,聲音響亮。普通話中,一個音節最多只有4個音素,其中,發音響亮的元音占優勢,是一般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音節界限分明,節律感強。漢語的音節一般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聲母在前,韻母緊隨其后,再帶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便有了鮮明的音節界限。
聲調抑揚頓挫,富于音樂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聽起來就像音樂一樣動聽。
二、說好普通話的方法 :
(1)發音要清晰、抑揚頓挫。比如前鼻音和后鼻音一定要分清楚,前鼻音有an、en之類的,像天安門;后鼻音有eng、ing之類的,像能、零等。
(2)多跟著錄音機里的標準普通話說。多說是練好普通話的最好方法,但多說也要講究方法,要跟著標準的普通話說,這樣可以隨時糾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3)養成說普通話的好習慣。有時刻意練習普通話不如隨時隨地說普通話的效果好,因為不經意說出的話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因此在平時與他人的談話中盡量使用普通話,這樣養成說普通話的好習慣就能說話普通話了。
(4)多跟著“新聞聯播”等節目練習說普通話。要抓住每一個學說普通話的機會,比如,央視的新聞聯播我們很多人每晚必看,主持人說的都是標準的普通話,我們可以跟他們好好學學,不僅能聽還能學他們的口型。
(5)努力糾正平常的不正確發音。我們在平常用方言說話難免帶著很多不正常的發音,比如“兒話音”等等,在練習說普通話時一定要及時改正。
(6)\創造良好的說普通話的氛圍。想說話普通話,光自己說往往效果不好,可以帶動家里人或同學都說普通話,這樣創造良好的氛圍能更有效的說話普通話。
怎樣說好普通話二
人類自從告別混沌世界,走進文明社會,語言就成了傳承文明的載體、交流感情的紐帶、溝通思想的橋梁。傳承了巍巍中華上下五千年悠久燦爛文明的普通話,乃華夏之根,民族之魂,江山之勢,國人之本!不但是中國各民族、各方言之間進行交流的通用語言,還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我國《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都明確了普通話和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講好普通話!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呢?
要想說好普通話,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普通話,什么樣的話才是普通話。什么是普通話呢?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中華民族共同語。從普通話的定義可以看出它有語音、語匯、語法三個方面的標準。普通話既然有這三方面的標準,我們就需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環節,兼顧次要環節。方言與普通話的分歧主要表現在語音方面,所以,語音是普通話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語匯和語法方面也有差別,但差別不太大,可以通過語文教學而學習,還可以通過現在正規的書、報、刊物的閱讀而自學。
在幾年的普通話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普通話老師,我覺得要學好語音,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掌握實用的語音知識。包括:一、發準聲母、韻母、調母,這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二、讀準常用字,這是學好普通話的一條捷徑。現代漢語中有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它們的使用頻率在所有漢字中占99.48%,所以只要掌握了它們的標準音,就能基本上達到用普通話標準音說話和朗讀的要求;三、掌握語流音變規律,這是學好普通話必不可少的條件。普通話中主要的音變現象有:變調、輕聲、兒化、語氣詞“啊”的音變。只有牢固地掌握了這些在學習中要經常用到的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地進行語音辨正,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卓有成效的訓練和實踐。
第二步,了解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如,濟源人說普通話,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兩組發音易混淆,如把舌后音“山、師”讀成舌前音,把舌前音“鄒”讀成舌后音;把握不準韻母的發音,如把“每、梅”等字的韻母ei發成en;把握不準聲調,如把陰平調“憎、莖、沏”讀成去聲,把陰平調“潛”讀成上聲等。
了解了本地語音與普通話的差異,掌握了這些字的標準讀音,再把這些容易讀錯的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環境記憶”,通過吟誦和背會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有效地幫助學習者長時間記住這些字的標準音,同時也能提高其它方面的修養,一舉兩得。同時要經常聽收音機、錄音帶,看電視,聽語音純正的人說話。用這些“現代化”手段為自己創造一個學習普通話的特殊的小環境,不斷糾正自己不規范的讀音。
第三步,上口練說。即在以上基礎上開口練說,使以上所學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派上用場。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會受感染的。如果不上口說,以上所學就沒什么用處,并且會逐漸遺忘。只要大家一齊努力,同心攜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所以,多練說是學好普通話的關鍵和最重要的歸宿。
第四步,積極參加藝術語言的實踐活動。通過朗讀、講演、講故事、歌唱、等藝術語言的學習、訓練和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習應用普通話的興趣,鍛煉說普通話的感覺。
總之,學習普通話,光記一些概念、規則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重要的是在理解知識、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全面地進行聽、說、讀、記的訓練,養成勤于動腦記、動口說、動耳聽、動手查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切實地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練就一口標準、流利、令人羨慕的普通話。
普通話語音系統(內部培訓文件)
一 教學目的
1.辨析聲母和輔音、韻母和元音的關系。
2.說明聲母、韻母的分類及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39個韻母的具體發音情況
3.了解聲調的性質和作用,掌握調值和調類的定義以及普通話的聲調系統。
4.理解輕聲的特殊性。
5.說明普通話音節結構的特點。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聲母和輔音的關系、聲母的分類及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的具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韻母和元音的關系、韻母的分類、調值和調類的定義以及普通話的聲調系統、輕聲的特殊性、普通話音節結構的特點。
教學難點: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的具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39個韻母的發音、輕聲的特殊性、普通話音節結構的特點。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
綜合運用講授法和示范、練習法。
四 教學內容
普通話語音系統是普通話各種語音要素及其配合關系、變化規律的總和。普通話音素的組合,聲、韻、調的配合關系及變化規律,輕重音形式,兒化、腔調的特征等,都屬于普通話語音系統的范疇。普通話以北京話語音為標準音,這是就語音系統而言的,從具體的音節形式、音變特征等看,兩者并不完全一致。如普通話的“兒化”比北京話少得多,普通話口語的腔調,明顯有別于北京方言。因此,在學習普通話語音系統時,應當充分認識其規律性和獨特性。
一 聲 母
(一)聲母的分類
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的發音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決定的,因此,可以根據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給聲母分類。
1.按發音部位分類
發音部位指氣流成阻的位置。按發音部位,聲母可以分為七類:雙唇音,如b、p、m;唇齒音,如f;舌尖前音,如z、c、s;舌尖中音,如d、t、n、l;舌尖后音,如zh、ch、sh、r;舌面音,如j、q、x;舌根音,如ɡ、k、h。
2.按發音方法分類
發音方法指氣流受阻方式。按發音方法分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根據形成阻礙和排除阻礙的方式,可以把聲母分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等五類。
塞音 發音時,發音部位先形成閉塞,然后保持對氣流的阻塞,最后讓氣流沖破阻礙,爆發成聲。如b、p、d、t、ɡ、k。
擦音 發音時,兩個發音部位靠近,形成縫隙;然后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如f、s、sh、r、x、h。
塞擦音 即先塞后擦的音。發音時,發音器官的相關部位先是閉合,阻塞氣流,然后打開一條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如z、c、zh、ch、j、q。
鼻音 發音時,口腔中阻礙氣流的部位完全閉塞,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道,氣流振動聲帶,從鼻腔通過。如m、n。
邊音 發音時,舌尖與上齒齦接觸,舌頭的兩邊留有空隙,氣流從舌頭兩邊通過。如l。
(2)根據發音時氣流的強弱,可以把聲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為送氣音和不送氣音兩類。
送氣音 發音時,口腔呼出的氣流比較強。如p、t、k、c、ch、q。
不送氣音 發音時,口腔呼出的氣流比較弱。如b、d、ɡ、z、zh、j。
(3)根據發音時聲帶是否顫動,可以把聲母分成清音和濁音兩類。
清音 發音時,聲帶不顫動。如b、p、f、d、t、ɡ、k、h、j、q、x、zh、ch、sh、z、c、s。
濁音 發音時,聲帶顫動。如m、n、l、r。
(二)聲母的發音
輔音聲母的發音有“成阻、持阻、除阻”三個階段。根據發音部位和方法,可以把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的發音特點歸納成普通話輔音聲母發音表。
下面對普通話的21個輔音聲母的發音逐一加以說明。
b、p的發音。發b時,雙唇閉合,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沖破雙唇的阻礙,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p時,除氣流較強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b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b 擺布 奔波 標兵 辨別 壁報 北邊
p 枇杷 批評 乒乓 澎湃 偏頗 匹配
m的發音。發音時,雙唇閉合,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道,聲帶顫動,氣流從鼻腔通過。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m 冒昧 門面 明媚 命名 買賣 盲目
f的發音。發音時,下唇接觸或接近上齒,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從下唇和上齒之間的縫隙中通過,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f 肺腑 非凡 芬芳 豐富 方法 發福
z、c的發音。發z時,舌尖與上齒背形成閉塞,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緊接著松開舌尖阻礙的一道窄縫,然后,氣流從舌尖和上齒背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c時,除氣流較強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z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z 宗族 罪責 自尊 栽贓 走卒 棗子
c 層次 蒼翠 從此 參差 粗糙 猜測
s 的發音。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齒背,形成一道縫隙,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從舌尖和上齒背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s 松散 訴訟 瑣碎 灑掃 思索 色素
d、t的發音。發d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沖破舌尖的阻礙,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t時,除氣流較強外,其它發音特點都與d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d 道德 大膽 等待 奠定 打斷 跌倒
t 探討 淘汰 天堂 疼痛 鐵蹄 妥貼
n的發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在訓練時,也讓舌面前部靠住上齒齦),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道,聲帶顫動,氣流從鼻腔通過。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n 男女 農奴 惱怒 能耐 奶牛 泥濘
l的發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聲帶顫動,氣流從舌尖兩邊通過。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l 勞累 嘹亮 拉攏 冷落 輪流 領略
zh、ch的發音。發zh時,舌尖上翹,接觸硬腭前部,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緊接著松開舌尖阻礙的一道窄縫,然后,氣流從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ch時,除氣流較強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zh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zh 指針 政治 助長 戰爭 茁壯 鄭重
ch 長城 超產 車床 躊躇 穿插 馳騁
sh、r的發音。發sh時,舌尖上翹,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縫,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從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發r時除聲帶顫動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sh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sh 沙石 閃爍 舒適 神圣 賞識 生疏
r 仍然 榮辱 忍讓 如若 柔軟 荏苒
j、q的發音。發j時,舌面前部接觸硬腭前部,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緊接著松開舌面前部阻礙的一道窄縫,然后,氣流從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q時,除氣流較強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j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j 堅決 經濟 家具 軍艦 捷徑 階級
q 親切 全球 欠缺 群起 情趣 恰巧
x的發音。發音時,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道窄縫,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從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x 虛心 小學 現象 新鮮 宣泄 星宿
ɡ、k的發音。發ɡ時,舌根(舌面后部)隆起,抵住軟腭,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聲帶不顫動,氣流較弱。發k時,除氣流較強外,其他發音特點都與ɡ同。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ɡ 改革 高貴 拐棍 灌溉 鞏固 骨干
k 可靠 寬闊 夸口 慷慨 坎坷 刻苦
h的發音。發音時,舌根接近軟腭,形成一道窄縫,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氣流從舌根和軟腭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例如下列詞語的聲母:
h 好漢 航海 呼喚 揮霍 緩和 花卉
除了以上21個輔音聲母之外,普通話里還有一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如“英inɡ”、“昂ɑnɡ”、“謳ou”等,這類音節的聲母,語音學上稱為零聲母。
(三)聲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聲母跟普通話的聲母不盡相同,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就需要特別注意方音中跟普通話相異的聲母,以便糾正跟普通話不一致的地方。
1.分辨z c s和zh ch sh
在普通話語音里,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是兩組發音截然不同的聲母。可是在許多方言區卻只有z c s,沒有zh ch sh,因而把“主力zhǔ lì”說成“阻力zǔ lì”,如上海話、蘇州話、廣州話、長沙話、漢口話、成都話等;還有少數方言區只有zh ch sh,沒有z c s,因而把“粗布cūbù”說成“初步chūbù”,如湖北鐘祥舊口話、湖北京山楊峰話;有的方言區雖然兩組聲母都有,但是各自管轄的具體字跟普通話不完全一致,如西安話部分zh ch sh的字念成[pf][pf ][f-]。
因此,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分辨z c s和zh ch sh很重要。分辨這兩組聲母的辦法是:
(1)把握發音要領 這兩組聲母發音的主要差異是:z組聲母是舌尖平伸接觸或接近上齒背,zh組聲母是舌尖上翹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
(2)熟記常用字 記常用字,需要下一番苦功,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根據聲旁進行類推。漢字中形聲字是主體,而同聲旁的字往往聲母相同。例如:
者─諸、豬、著、奢、署、煮、暑(都是翹舌)
次─瓷、茨、姿、咨、恣、趑(都是平舌)
其二,借助聲韻調配合規律來分辨。例如:
uɑ uɑi uɑnɡ只與翹舌聲母相拼,所以,“抓、拽、莊、窗、雙”等字只能是翹舌。
普通話只有sonɡ,沒有shonɡ,所以,“松、聳、宋、誦、送、頌”等字只能是平舌。
ze只有陽平,ce se只有去聲。記住這一點,碰到能根據聲調的對應判定ze zhe不是陽平,ce che se she不是去聲時,便可以馬上斷定它們都是翹舌音。如“遮、者、車、扯、奢、蛇、舍”等。
其三,記少丟多。普通話中翹舌音較多,平舌音較少。因此主要只記平舌音的字,大量的翹舌字就可以放心地發翹舌音了。
其四,記翹舌音字由于漢語方言中平、翹不分的地方,主要是zh、ch、sh混入z、c、s。所以直接記翹舌音字也是一種區分平、翹舌字的好辦法。可先記住一部分最常用的,如“十、上、是、這、吃、穿”等,使z、zh聲母的字能有所區別,然后再擴大翹舌音字的數量和范圍,最終實現區分平翹舌字的目的。
2.分辨n和l
在漢語方言中,n、l混讀的現象相當普遍。如西南官話的大部分(如成都話、漢口話)、江淮官話的部分地區(如揚州話、南京話)、蘭銀官話的部分地區(如蘭州話)都存在這一現象。南方湘、贛、閩等方言也有大片n、l混讀的地區,如長沙話常把“南、蘭”都說成nɑn,南昌話卻把“南、蘭”都說lɑn,而在廈門話里,n、l同被并入到濁音聲母[d]中去了。
分辨這兩個聲母的方法是:
(1)把握發音要領 這兩個聲母發音的主要差別是:發n時,氣流從鼻腔通過;發l時,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
(2)記住一部分n、l聲母的字。漢語普通話中,鼻音n的字很少,邊音l的字比較多。因此,只記常用的鼻音字比較省事。其余一般為l母字,常用的鼻音n的字可以分成兩類記憶:
一類是能用聲旁類推的。例如:
乃─奶 奈—捺 倪—霓
你—您 聶—躡 念—捻
南—喃楠 奴—努怒
那─哪挪娜 農─濃膿噥
內—納吶衲鈉 尼─妮呢泥昵
寧─嚀擰獰檸濘 囊—攮囔腦—惱
另一類是不能類推的。例如“男、女、牛、鬧、拗、耐、尿、溺、凝、餒、撓、難、能、弄、擬、年、膩、逆、暖、嫩、碾、黏、孽、娘、釀、拿”等。
3.分辨h和f
普通話中的唇齒音f和舌根音h分得很清楚。我國南方湘、贛、客家、閩、粵等方言大都不能分清f和h,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話、西南官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類似現象。有的地方f與h分混的方式與普通話也有差異。多數地方是把部分h聲母的字混入f,如長沙話、南昌話、重慶話把合口呼的“湖”說成fu;也有的地方把f混入h,如廈門話、潮州話、湖北巴東話,把“飛”、“風”說成“灰”、“烘”。
這兩個聲母發音部位不同。分辨的重點應放在常用字的記憶上,弄清哪些字的聲母是f,哪些字的聲母是h。
比較下列幾組詞語的發音:
仿佛─恍惚 防風─黃昏 花生─發生 包飯─包換
會話─廢話 方地─荒地 翻騰─歡騰 公費─工會
4.分辨送氣音和不送氣音
普通話聲母里有不送氣音6個:b、d、ɡ、z、zh、j;送氣音6個:p、t、k、c、ch、q。各地方言中也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但歸屬不太一致。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話的一部分不送氣音念成了送氣音,如廣東梅縣話把“部(bu)”念成pu,把“道(dɑo)”念成tɑo,福建長汀話把“在(zɑi)”念成cɑi,把“坐(zuo)”念成cuo,南昌話把“跪(ɡui)”念成kui,把“軸(zhou)”念成cou;有些方言中把普通話的一部分送氣音念成了不送氣音,如海口話。有類似情況的人,應熟記有關的字。
5.分辨清音和濁音
普通話中濁輔音聲母只有m、n、l、r這4個。但在有些方言中,如吳方言和湘方言中還保留著中古漢語的一些濁輔音,即有一套與清聲母b、d、ɡ、zh、z、s等相配的濁聲母。如蘇州話中“拜”(中古清聲母“幫”母)與“敗”(中古濁聲母“并”母)有別,“凍”(中清聲母“端”母)與“洞”(中古濁聲母“定”母)有別。這些方言區的人說普通話,就要把后邊的濁聲母字改成相應的清聲母字。平聲字一般要改讀成送氣清聲母,念陽平;仄聲字一般要改成不送氣聲母,念去聲。
6.分辨j q x和ɡ k h
普通話中舌面音j q x和舌根音ɡ k h是兩組不同的聲母。而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如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卻把普通話中一些j q x的字讀成了ɡ k h。包括北方方言中的蘭銀官話和西南官話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這類現象。如廣州話(粵方言)、漢口話(西南官話)都把“間(jiɑn)”說成ɡɑn。
7.分辨zh ch sh和j q x
普通話中的舌尖后音zh ch sh中的一部分合口呼字,在一些方言區,如武漢話(西南官話)、長沙話(湘方言)念成j q x。如把“準(zhun)”、“蠢(chun)”、“順(shun)”分別說成jun、qun、xun。有關地區要注意改讀。例如下面這些常用字:
zh 抓專豬主煮注準
ch 出揣傳船穿川廚純春
sh 拴書鼠樹殊暑刷帥水
8.分辨尖音和團音
漢語傳統音韻學將平舌音z c s跟i[i]類、ü[y]類的韻母拼合的音節叫尖音;舌面音j q x跟i[i]類和ü[y]類的韻母拼合的音節叫團音。普通話沒有尖音,只有團音,所以普通話不分尖團音。一些方言中有尖團音的分別,如鄭州、青島、蘇州、株州等地。鄭州人將“聚”念成[tsy],將“秋”念成[ts iou],將“宣”念成[sy n]。這些地方的人學習普通話時,要注意把尖音改成團音。下列各組字,每組前一字不應讀成尖音:
際—計 齊—其 洗—喜 焦—交
笑—孝 節—潔 酒—九 津—今
二 韻 母
(一)韻母的分類
普通話39個韻母,可以根據韻母的內部結構特點分類,也可以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的發音特點分類。見《普通話韻母分類總表》。
普通話韻母分類總表
1.韻母的結構分類
根據韻母的內部結構特點,可以把韻母分成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三類。
(1)單韻母
單韻母是由單元音構成的韻母,也叫單元音韻母。單韻母有10個,其中ɑ、o、e、ê、i、u、ü等7個都是舌面元音韻母,-i[ ](前)、-i[ ](后)是舌尖元音韻母,er[ ]是卷舌元音韻母。7個舌面元音既可以單獨作韻母,也可以與其他的元音構成復韻母;剩余的3個韻母不是舌面元音,統稱特殊元音韻母。
(2)復韻母
復韻母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復合而成的韻母,又叫復元音韻母。普通話有13個復元音韻母:ɑi、ei、ɑo、ou、iɑ、ie、iɑo、iou、uɑ、uo、uɑi、uei、üe。
(3)鼻韻母
鼻韻母是由一個或幾個元音帶上作韻尾的鼻輔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帶前鼻音韻尾n的韻母叫前鼻音韻母,帶后鼻音韻尾nɡ的韻母叫后鼻音韻母。普通話中有8個前鼻音韻母:ɑn、en、in、ün、iɑn、uɑn、üɑn、uen;8個后鼻音韻母:ɑnɡ、enɡ、inɡ、onɡ、ionɡ、iɑnɡ、uɑnɡ、uenɡ。
2.韻母的四呼分類
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的發音性質,可以把韻母分成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簡稱“四呼”。
開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頭的韻母屬于開口呼。
齊齒呼:i或以i起頭的韻母屬于齊齒呼。
合口呼:u或以u起頭的韻母屬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頭的韻母屬于撮口呼。
判定“四呼”,不能以韻母開頭字母的書寫形式為依據,而要以韻母的實際發音為依據。“四呼”分類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聲韻拼合規律。也就是說,同呼的韻母,它們的拼合規律是大致相同的。比如,開口呼可與b、p、m、f相拼,合口呼(除u以外)不與b、p、m、f相拼。例如,韻母分類總表中的onɡ不歸入開口呼,而歸入了合口呼,是因為它的實際發音是[u ];ionɡ不歸入齊齒呼,而歸入了撮口呼,是因為它的實際發音是[y ]。再如兩個開口呼韻母舌尖前元音-i[ ]和舌尖后元音-i[ ]不能歸入齊齒呼,也是以實際發音的口形為依據的。
(二)韻母的發音
1.單元音韻母的發音
(1)舌面元音韻母的發音
舌面元音是發音時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舌面元音的發音是由三個方面的條件決定的:舌面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口腔的開合)、圓唇不圓唇。下邊對每一個舌面元音的發音進行描寫。
ɑ[A] 舌面、央、低、不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大開,舌位低,雙唇呈自然狀態展開,聲帶顫動。如“打靶”、“發達”。
o[o] 舌面、后、半高、圓唇元音。發音時,舌位后部隆起,后縮,口半開,舌位半高,嘴唇攏圓,聲帶顫動。如“潑墨”、“默默”。
e[ ] 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位前后、高低與o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雙唇展開。如“特色”、“折射”。
ê[ ] 舌面、前、半低、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面前部隆起,舌尖抵住下齒背,口腔半開,舌位半低,唇形不圓,聲帶顫動。ê[ ]不與聲母相拼,只能給“誒”這一個漢字注音;此外,還能進入üe[y ]、ie[i ]這兩個復韻母中。
i[i] 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面前部隆起,舌頭前伸,抵下齒背,口腔開度很小,嘴唇展開呈扁形,聲帶顫動。如“地皮”、“稀泥”。
u[u] 舌面、后、高、圓唇元音。發音時舌面后部突起,口腔開度很小,兩唇收縮呈圓形,聲帶顫動。如“互助”、“鋪路”。
ü[y] 舌面、前、高、圓唇元音。發音時,舌位前后、高低與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雙唇攏圓。如“區域”、“序曲”。
(2)舌尖元音韻母的發音
普通話中有兩個舌尖元音。
-i[ ] 發音時,舌尖前伸靠近(但不接觸)上齒背,口腔開度很小,嘴唇向兩邊展開,只與z、c、s相拼,如“自私”、“刺字”。
-i[ ] 發音時,舌尖靠近(但不接觸)硬腭前部,口腔開度很小,嘴唇向兩邊展開,聲帶顫動,只與zh、ch、sh、r相拼,如“支持”、“時日”。
舌尖前元音-i[ ]與舌尖后元音-i[ ]分別與舌面元音韻母i形成互補關系。因此,《漢語拼音方案》用一個i表示3個韻母。
(3)卷舌元音韻母的發音
普通話的卷舌元音韻母er是卷舌(舌面、舌尖上卷)、央、中、不圓唇元音。er[ ]只能自成音節,給少數幾個漢字注音。如“兒、而、耳、爾”等。
單元音韻母分類和發音表
2.復韻母的發音
復韻母的發音,舌位、唇形都有變化,即由一個元音向另一個元音的發音過渡。在過渡中,舌位、開口度、唇形等是逐漸變化的,同時氣流要連貫,發音要形成一個整體。
韻腹是一個韻母的主干。復韻母的發音以韻腹為中心。根據韻腹在韻母中的位置,可以把復韻母分為前響、后響和中響三類。前響和后響都是二合的,中響是三合的。
(1)前響復元音韻母
其發音的共同特點是:開頭的元音開口度大,收尾的元音開口度小,舌位由低向高滑動。開頭的元音響亮清晰,收尾的元音輕短模糊。例如:
ɑi 海帶 拆臺 拍賣 采摘
ei 蓓蕾 配備 肥美 黑煤
ɑo 操勞 寶刀 騷擾 懊惱
ou 收購 丑陋 抖擻 綢繆
(2)后響復元音韻母
其發音的共同特點是:開頭的元音開口度小,收尾的元音開口度大,舌位由高向低滑動。開頭的元音音素不太響亮比較短促,收尾的元音音素響亮清晰,舌位移動的終點是確定的。例如:
iɑ 假牙 壓價 夏家 恰恰
ie 貼切 結業 借鞋 謝謝
uɑ 掛花 耍滑 娃娃
uo 碩果 闊綽 懦弱 蹉跎
ue 決絕 絕學 雀躍 約略
(3)中響復元音韻母
其發音的共同特點是:舌位從高向低滑動,再由低向高滑動,前后的元音都比較短促模糊,中間的元音響亮清晰。例如:
iɑo 逍遙 巧妙 調料 縹緲
iou 悠久 優秀 求救 牛油
uɑI 外快 摔壞 懷揣 乖乖
uei 追隨 摧毀 薈萃 愧悔
3.鼻韻母的發音
鼻韻母發音時,發音器官由元音的舌位向鼻輔音的舌位逐漸移動,鼻音成分逐漸增加,最后完全變成鼻音。
(1)前鼻音韻母
韻尾n與聲母n發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作韻尾時,n除阻階段不發音,舌尖(或舌尖的舌面部位)抵住上齒齦后,不是很快離開上齒齦,而讓這個動作成為整個韻母發音的收尾動作。例如:
ɑn 展覽 談判 參贊 爛漫
en 根本 沉悶 人參 憤恨
in 信心 辛勤 引進 瀕臨
ün 均勻 軍訓 逡巡 醺醺
iɑn 惦念 簡便 先天 前線
uɑn 貫穿 婉轉 專款 軟緞
uen 溫存 論文 春筍 溫順
uɑn 全權 源泉 軒轅 圓圈
(2)后鼻音韻母
前鼻音韻尾n與后鼻音韻尾nɡ發音的主要差別在于阻礙氣流的部位一前一后。前鼻音韻尾n是舌尖(或舌面前部)抵住上齒齦,后鼻音韻尾是舌根后縮抵住軟腭。如“沾”與“張”的韻尾不同。普通話中輔音nɡ一般不作聲母,只作韻尾。例如:
ɑnɡ 滄桑 幫忙 上訪 螳螂
enɡ 整風 更生 逞能 豐盛
inɡ 寧靜 評定 傾聽 經營
onɡ 沖動 紅松 總統 從容
ionɡ 洶涌 窮兇 炯炯 熊熊
iɑnɡ 想像 糧餉 強將 襄陽
uɑnɡ 狂妄 狀況 雙簧 礦床
uenɡ 翁 嗡 蓊 甕 蕹
(三)韻母辨正
1.區分單韻母與復韻母
普通話的單韻母與復韻母是各成系統的。一些方言中存在著單韻母與復韻母相互轉化的現象。這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復韻母的單元音化傾向,一是單韻母轉化為復韻母的現象。
復韻母的單元音化傾向,在吳方言中表現最為突出,在湘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和北方方言區的陜西關中地區、山東濟南、云南昆明、安徽合肥、江蘇揚州、湖北鄖縣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普通話ɑi、ei、ɑo、ou等復韻母在上海話中念單元音,“擺”念[pɑ],“代”念[d ],“悲”念[pe],“飛”念[fi],“包”念[p ],“謀”念[m ]。昆明話“曬” 念[ ],“掃”念[s ],“黑”念[x ]。
少數方言有單韻母轉化為復韻母的現象。主要是[i]、[u]、[y]轉化為復韻母。這一現象在粵、閩方言中表現較為明顯,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如廣州話“謎”[m i],“素”[ ou],“絮”[ y];常德話、武漢話將“閉”說成[pei],“杜”說成[tou],“蓄”說成[ i u]。
2.區分o、uo、e
這一組韻母,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時應注意辨認。
有些方言區o和uo不分。如桂林話只有o韻母,沒有uo韻母。常德話雖然分o與uo兩個韻母,但o只與聲母拼合,uo只成為零聲母音節。如“玻、坡、多、拖、羅、鍋”都念成o韻母。
有些方言區o和e不分。如山東、四川等地只用o不用e,該用e的時候都用了o;如重慶話將“喝、河、合、禾、鵝”等念成了[o]。東北方言中,則大多數該用o的卻用了e,如哈爾濱、黑河、齊齊哈爾等地將“撥、潑、摸”分別念成了be、pe、me。
有些方言uo和e不分。如武漢話、常德話將普通話的“俄、禾”(韻母e)念成了韻母uo。宜昌話把普通話的“可、哥、河、賀”(韻母e)等念成韻母uo。鄂東南的陽新等地把“火、果、貨”(韻母uo)念成韻母e。
分辨o、e、uo這組韻母,可以首先分析韻母的發音要領,以便從音色上準確把握它們各自的發音,然后從普通話的拼合規律入手加以區分。
在普通話里,單韻母o只跟聲母b、p、m、f相拼,不跟其他聲母相拼;而uo、e(“什么”的“么me”除外)則剛剛相反,不跟b、p、m、f拼合,可以和其他聲母(除j、q、x外)相拼。
在與ɡ、k、h相拼時,e與uo容易發生混淆,要仔細分辨。練習下列詞語:
鴿子─鍋子 隔音─國音 老歌─老郭
客氣─闊氣 合口─活口 干戈─坩堝
河馬─活馬 赫然─豁然 骨骼─古國
3.防止丟失韻頭
普通話的復韻母和鼻韻母的韻頭i和u,在有些方言區中卻沒有。如廣州話把“流”說成[lɑu],“鉆”說成[tsɑn];上海話把“隊”說成[de],“吞”說成tenɡ。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情況。武漢話把“六”說成[nou],“損”說成[s n];安慶話把“隊”說成[tei],“吞”說成[t n]。此外,廣西桂林話、柳州話、湖南常德話、湖北宜昌話中,還有“襖、咬”同音的現象,這也是一種韻頭的丟失。這些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必須注意增加韻頭,有時聲母、韻母、韻尾也要作相應的改變。練習這類發音,在有輔音聲母的音節里,可以運用三拼連讀法,先慢后快,使韻頭到位。如“歲”,方言中容易念成sei,練讀時注意不要忽略了介母的發音,念成s-u-ei。練習下列詞語:
下降 階級 牙齒 啞巴 鉆石 哀悼 尊嚴
追尋 對付 推論 寸心 團體 盤存 計算
4.鼻音韻尾的分合、脫落與錯位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只有n、nɡ兩個韻尾。
(1)韻尾-n的保存與少量喪失
漢語的絕大部分地區完整地保留了-n尾,只有個別地區有失落-n尾的現象。如安徽歙縣話的-n韻基本上已經脫落,前鼻音韻母都混入了單韻母或復韻母,如“單、旦、嘆、寒、看、難、覽”等的韻母念成[ ],歙縣話將“元”念成“危”的同音,將“川”念成“吹”的同音。另外,少數地方將-n尾混入了-nɡ尾,如上海、福州、潮州、建甌等地。蘭銀官話的一些地方,也有類似混讀,如寧夏話,將“心”與“星”,“慎”與“盛”都念成后鼻音-nɡ。
(2)韻尾-nɡ的保存、失落與錯位
漢語方言中大都有-nɡ韻尾,只有部分地區的部分后鼻音韻尾有弱化和錯位的現象。江淮官話如南通、南京等地的前鼻音韻尾和ɑnɡ、uɑnɡ的韻尾弱化了,分別念成了元音加鼻化音。還有大部分地區將后鼻音韻尾混入了前鼻音韻尾,如湖北荊州的個別地方把“買床”說成“買船”。
在一些方言中,nɡ韻尾出現一種錯位:韻尾沒變,而主要元音改換了。如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的一些地方,將enɡ念成onɡ或近似于onɡ的音,如“朋、蓬、蹦、猛、孟、逢、峰、風、崩、捧、夢、馮、封”這些漢字,在昆明、成都、武漢、天門、安慶、蕪湖等地都念成了onɡ韻母。普通話中,b、p、m、f不與onɡ相拼,方言中的這一類音節,都應改讀為enɡ。練習下列詞語:
紅心─紅星 信服─幸福 親生─輕聲 申明─聲明
金魚─鯨魚 小陳─小程 長針─長征 吩咐─豐富
陳舊─成就 彈詞─搪瓷 贊頌─葬送 輪子─籠子
渾水─洪水 鮮花─香花 專車─裝車 勛章─胸章
普通話有16個鼻韻母,前鼻音韻母8個,后鼻音韻母8個,基本上形成兩兩相對的七組:
值得指出的是,這七組成對的韻母的分混程度并不是處在同一層次上的。根據混讀程度,可以將七組韻母分成三個等級。就方音辨正的全局來說,級別排前的比排后的混讀嚴重一些。第三級很少混讀,只在個別地方出現,如銀川話說“春天”是“沖天”。第二級在少數地區存在混讀,如南京話“藍”與“方”,“雙”與“團”,韻母相同,昆明話也有類似情況。此外,客家人說“政治思想要加強(qiɑnɡ)”卻說成了“政治思想要加錢(qiɑn)”。第一級的混讀則較為普遍。如吳、湘、贛、客家等方言區,包括中原官話(如甘肅天水話)、西南官話(如重慶話),一般都是將inɡ、enɡ混入了in en。
分辨前鼻音韻尾與后鼻音韻尾,除了要區分-n與-nɡ的發音外,應該記住普通話中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記字的辦法主要是:
其一,利用聲旁類推。前鼻音韻尾的聲旁如:申艮今分真林;后鼻音韻尾的聲旁如:爭凌正令生。
其二,記聲韻調拼合規律。例如:普通話中,d、t不與in相拼,只與inɡ拼。常用字如“丁、頂、定、聽、挺、停”等都是后鼻音。
n、l 不與en相拼(除“嫩”外),只與enɡ拼。常用字如“能、愣、冷、楞”等都是后鼻音。
binɡ沒有上聲字,“秉、丙、炳、柄”等常用字都是后鼻音。
pinɡ沒有上聲和去聲字,“品、聘”等常用字是前鼻音。
xin音節只有陰平和去聲,沒有陽平和上聲;xinɡ音節只有陽平和上聲,沒有陰平和去聲。所以,陰平、去聲一定是前鼻音,陽平和上聲一定是后鼻音。
其三,記少丟多。記住了ɡ-en只有“跟、根、亙”三個常用字,也就記住了“庚、賡、羹、耕、更、耿、梗”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記住了h-en只有“痕、很、恨、狠”等四個常用字,也就記住了“亨、哼、橫、衡、恒”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記住了z、c、s和en相拼的只有“怎、參、岑、森”等字,也就記住了“曾、增、層、贈、憎、蹭、僧”等后鼻音的常用字。
記住了n-in只有“您”這一個字,也就記住了“寧、擰、檸、嚀、濘、獰、凝、佞”等后鼻音常用字。
5.區分撮口呼、合口呼、齊齒呼
(1)區分撮口呼與齊齒呼
普通話的撮口呼、齊齒呼兩類韻母,在一些方言中會發生混淆。有些方言,如客家方言、閩南方言、西南官話的部分地區(如云南昆明話、四川西昌話)沒有撮口呼韻母,把撮口呼念成齊齒呼,“買魚”說成“買疑”,“聚會”說成“計會”,“拳腳”說成“前腳”。此外,還有的地方在少數字中出現齊齒呼、撮口呼錯位,即把應該念齊齒呼的字念成了撮口呼,把應該念成撮口呼的字念成了齊齒呼。如武漢話把“茄子”說成“瘸子”,“掀起”說成“宣起”,而把“下雪”說成“下寫”,“姓薛”說成“姓學”。對于前者,要訓練撮口呼的發音,分辨撮口呼和齊齒呼的發音動作;對于后者,則主要是注意糾正那些容易出錯的少數字。如下列詞語:
i─i 積極 地理 提議 筆記
ü─ü 雨具 取起 區域 女婿
i─ü 體育 鯉魚 崎嶇 急需
ü─i 雨夜 玉米 余地 語義
(2)區分撮口呼與合口呼
普通話的撮口呼、合口呼兩類韻母,在少數方言區也出現混淆。如武漢話、河南信陽話都把“朱、廚、書”念ju、qu、xu。湖北(鄂東、黃岡、浠水等)這類現象比較典型。這一帶的撮口呼韻母有一個舌尖后圓唇元音[ ]。例如:
雨[ ] 月[ ] 圓[ n] 云[ n]
這些由合口呼混入撮口呼的,主要限于普通話中zh、ch、sh與合口呼相拼的一部分音節。學習普通話,應將方言中的這些撮口呼改讀為合口呼。
三 聲 調
(一)聲調的性質
聲調是一個音節高低升降的變化。比如,“媽、麻、馬、罵”四個音節的差異,就在于高低升降的變化不同。
聲調的變化主要決定于音高,和音長也有關系。從聲調形成的物理特征看,聲調的音高變化,與聲帶的松緊及單位時間內聲帶振動的頻率有關,聲帶拉緊,振動快,聲音就高,反之則低。而聲調的音高又是相對的。比如,說普通話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55、35”等調值,但兒童聲音的絕對音高大大高于一般成年人。
聲調的主要作用是區別意義。比如,“衣、姨、椅、義”的意義不同,就是聲調的不同造成的。又比如,“搶手≠槍手”,“流向≠六箱”,這兩組詞語聲母、韻母相同,語義有別,也是聲調的區別作用所致。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反映著普通話或任何一種漢語方言語音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調作為能區別意義的音高變化,它在漢語語音系統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調值、調類和調型
調值是聲調的實際讀法,是一個音節高低升降變化的具體形式。
記錄聲調的調值,通常采用“五度標調法”,即畫一條豎線,將它由低而高分作五度,然后用線條標出聲標的具體調值。
與調值相關的是調型。調型是高低升降變化形式相似的調值的類別。現代漢語聲調最基本的調型有平調、升調、降調、降升調、升降調五種。平調是平直的調,如“33、22、11”都是平調,北京話的陰平“55”就是(高)平調。升調是前低后高的調,如“45、23、14”都是升調,北京話的陽平“35”是升調。降調的特點是前高后低,如“51、42、31”都是降調,北京話的去聲“51”是降調。降升調是先降再升的調,如“213、515、412”是降升調,北京話的上聲調“214”也是降升調。升降調是先升后降的調,如“131、242、353”都是升降調,福州話的陽去聲“353”就是升降調。
調型在語音學習、語音教學中有重要意義。了解和掌握普通話或一種方言的聲調系統,首先就要確定平調中的高平調55、低平調11、中平調33這些“定位”調值,因為其他的調值可由這些定位調值推出來。重視這個問題,在普通話教學訓練中也會收到理想效果。調型在語音識別和語音研究中也有重要意義。在普通話測試中,調值不到位,只算缺陷,調型不對,則計錯誤。比如,普通話的“214”,如果讀作“212”,調值不到位,但調型是對的;但如果讀成“21”,則按錯誤計算,因為調型錯了。
調類是聲調的分類,它是將一種語言中調值相同的字歸納在一起形成的類別,因而,一種語言或方言有多少個調值,也就有多少種調類。比如,山東煙臺話只有三個調值“31、214、55”,因而只有三個調類:平聲、上聲、去聲,而廣西博白有10個調值,也就有10個調類: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上陽入,下陽入。
(三)古今調類的對應關系
現代漢語調類名稱是沿用古代漢語調類名稱,或在古調類名稱的基礎上命名的。古代漢語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調類,現代漢語中則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等調類名稱。由于今調類名稱是承古所制,而千百年來,漢字聲調的實際調值在各地方言中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調類也發生了分化或合并等。因此,古今調類比較時,就出現了調類相同、調值不同,調類不同而調值相同,或調類數量、名稱很不相同的現象。
從表中可以看到,古今調類數量、名稱都有一定差異。如有的方言沒有入聲,有的有入聲或入聲又分作幾類;有的上聲、去聲還依“清、濁”分化作“陰、陽”,有的調類不是分化而是合并等。
從表中還可以得知,古今調類的演變有一定的對應規律。如古調類和北京話的對應規律主要是:
1.古平聲字,在今北京話中分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
2.古上聲清聲母字和古上聲的部分濁聲母字,在今北京話中仍歸入上聲調。
3.古去聲和古上聲的部分濁聲母字,歸入今北京話的去聲調。
4.古入聲的清聲母字,一般分別派入今北京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類,而濁聲母字則派入去聲和陽平。
古今調類的對應規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今調類演變情況。根據這種對應規律,我們學習和掌握普通話的聲調,也會有一定的方便。
(四)普通話的聲調
普通話有四個基本調值,即55、35、214、51,因而有四個調類,即陰平調、陽平調、上聲調、去聲調。普通話的聲調調型是:
陰平—高平調 陽平—中升調
上聲—降升調 去聲—全降調
《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用“ˉ ' ˇ `”四個符號作為普通話聲調的“調號”。由于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調型剛好是“平、升、降升、全降”,因而普通話的這四個調號就有特定的三重身份: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調值,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調類,也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調型。
普通話的四個聲調是“平、升、曲、降”,升降差異顯著,并且明顯地區別于其他漢語方言,因而就成了普通話語音最顯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這里對普通話的四個聲調作一些具體分析。
陰平。普通話的陰平調由5度到5度,調值55,音值高而平直,是高平調。中原官話區各地方言,陰平一般是中升或低升調,這些地方的人學習普通話的陰平,要注意其“高而平”的特點。例如:
青山 qīnɡshān 鄉村xiānɡcūn 出擊chūjī
失約 shīyuē 突出tūchū 師專shīzhuān
陽平。普通話的陽平調是由3度到5度,調值35,發音時直線上升,是中升調。學習時要注意兩點:一個是要“直線上升”,切忌“先降再升”,讀作“324”這樣的降升調;再一個是把握“定位”高度,應上升到“陰平”同值高度(5度)。例如:
人民rénmín 兒童értónɡ 紅旗hónɡqí
習得xídé 潔白liébái 直覺zhíjué
上聲。普通話的上聲調是降升調,調值是214,特點是先降再升。學習普通話的上聲調,要注意三點:(1)先降再升,降要降到底(1度)。(2)“升”要有一定音長并且達到相應高度(4度)。(3)降升過程是連續的自然滑動,切忌只降不升,讀作“21”或“211”,或“直嗓子”上升,先降再垂直上升。例如:
筆bǐ 導dǎo 水shuǐ 語yǔ 走zǒu
去聲。普通話的去聲調是全降調。學習時,要注意其高起低收的特點。例如:
大地dàdì 電視diànshì 萬象wànxiànɡ
策略cèlüè 畢業bìyè 密切mìqiè
(五)聲調辨正
普通話語音和漢語方言的主要區別在于聲調的不同。學習普通話必須突破聲調關。
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聲調應當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讀準調值
讀準普通話四聲的調值,是聲調辨正的第一步。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務虛”。即在教師指導下,先訓練“定位”調值“55、33、11”,做到有效地控制聲帶,把握音高,準確到位。再練習“13-35”、“31-21”、“21-212”這些根據定位調值推演出來的調值。
(2)記熟普通話四聲代表字的普通話聲調。要反復練讀下列字:
山shān 明mínɡ 水shuǐ 秀xiù
桌zhuō 識shí 筆bǐ 客kè
這8個字中,前四個字“山明水秀”的古調類和普通話調類一致,可作普通話四聲的代表字。而“桌識筆客”則是派入普通話“陰、陽、上、去”的古入聲字。讀準、記熟這8個字,聽讀普通話就有了客觀標準,對我們“依類辨值”也會有一定幫助。
(3)“比照”。比照就是借助自己方言中的某些聲調,來練準普通話調值。比如,鄭州方言的陰平讀“13”,與普通話的陰平“55”相去甚遠,而鄭州話的上聲是“55”,這樣,鄭州人練習普通話陰平的“55”值,只要仿照鄭州方言的上聲調值“55”就行了。當然,這種“比照”還應當注意音長和聲韻調組合動程的問題。
2.辨明調類,依類辨值
讀準了普通話四個聲調調值,還會遇到“哪些字該歸什么調類”的問題。比如,“山明”在古調類中為“平”聲,在普通話中“山”歸陰平調,“明”歸陽平調,古今調類一致;而絕大部分漢語方言中,“山、明”的歸類與普通話一致,這樣,依照聲調對應規律,只要大膽地把方言的“山、明”改讀成普通話的“55、35”調值就行了。(參看前文《古今聲調對照表》)在大部分漢語方言中,上聲字也可以根據古今調類的對應規律依類辨值,將方言聲調改讀作普通話聲調,但應注意部分全濁上聲字歸入去聲的問題。廣州等地,去聲分作“陰去、陽去”,但“陰去、陽去”在普通話中都讀去聲,仍可直接“依調辨值”。
根據聲調對應規律辨正聲調,在各方言區都適用,但是,能解決的主要是“古今”基本一致的“陰、陽、上、去”四個調類的字,而且就是這些字,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因為語言的學習還是要抓“聽讀講練”,在語言實踐中去學習聲調。
3.入聲字的改讀
古代漢語中歸入入聲調類的字,今天還稱作“入聲字”,如“桌、識、筆、客、黑、白、雪、月”。入聲字在粵語、閩語、贛語等方言中一般還有“[p]、[t]、[k]、[ ]”這樣的入聲韻尾成為促入聲。在江淮官話、湘語等方言中則失去入聲韻尾,成為舒入聲,但仍作為一個入聲調類存在。中原官話、西南官話、蘭銀官話等官話方言區內,入聲則派入了方言的“陰平、陽平”等調類,不再成為“入聲調類”了。這樣一來,由于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和在漢語方言中的“分派”差異很大,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都有個辨明入聲字、改派入聲字、讀準入聲字普通話聲調的問題。
入聲字的改派、改讀有一定規律可循。比如“聲母是m、n、l、r或零聲母的入聲字,普通話中一般讀去聲”等,但常用的入聲字就有七百個左右,“依類辨值”是無法解決全部問題的;而且,入聲字由古到今,在演變過程中,不僅有調類的分派問題,其聲母、韻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入聲字的改讀,要根本解決問題,靠“依類辨值”是不行的。解決的辦法主要是:(1)直接讀、記《入聲字普通話讀音表》。(2)要記住一批最常用的入聲字,讀準其普通話讀音,再逐步擴大認讀范圍。(3)堅持講用普通話,在“讀、聽、記、講”四個方面下功夫。如果努力做到這幾點,是能夠突破入聲字關的。
4.學好普通話腔調
學習普通話,讀準普通話的聲調調值很重要,但在語流中,單字的聲調只是個“音符”,就像音樂中的”都、來、米、發”。學習普通話語音,必須充分認識掌握普通話腔調的重要性。有的人普通話四聲單調讀得好像還比較準,但連讀時卻與普通話有明顯距離,這主要是“腔調”的問題,當然也有語調問題和其他方面的問題。
普通話腔調是以普通話四個聲調連讀形式為核心,包括變調、輕聲等在內的整體性語言特征,是普通話聲調系統基本因素的有機組合。
普通話的單個字調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反映普通話語音的基本面貌。當一個人說一句話,或讀出某一語言片段時,聲調的連讀形式出現,則反映出了普通話語音的本質特征(方言亦然)。比如,一個講普通話的人和幾個講方言的人(北京、沈陽、天津、鄭州、長沙)在一起交談,讓一位有一定語音知識的人來判斷這幾個人,誰講的是普通話,誰講的是沈陽話、天津話、長沙話,是無須考察聲母、韻母、詞匯、語法的,僅憑腔調,則可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判斷。普通話與北京話的根本差異同樣表現在腔調的差異上。
在普通話測試中,一個人讀單字,方言腔調不易顯露,但在朗讀和談話時,方言腔調則比較明顯。原因是,詞語連讀時音節或音素相互影響,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上聲調的變化是最明顯的腔調變化之一),讀單字調時不明顯的問題,在連讀中則會暴露出來,具體表現就是腔調不到位。實際上,普通話聲調的連讀形式中,總伴隨有聲調相互影響引起的變化——這正是普通話腔調的具體體現。這里以普通話三字連讀的聲調變化為例,說明字調在形成腔調過程中的這種變化。例如:
①交流會 宣傳部 同情心 吹牛皮 邀朋友 西紅柿
②溫度計 開夜車 千字文 生命力 消費品 開大會
上面兩組例詞,①組的三字詞語中,開頭的音節為陰平或平,第二音節是陽平,這個音節的調值在連讀時會變得接近陰平,即“35—55”。②組的三字詞語的第二音節為去聲調,在連讀中,其調值則由51變作53。
實踐證明,聲調連讀、形成腔調的過程中調值會有許多的變化,不少變化是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是目前還不能準確地描述出來罷了;但是,讀準單字調不等于掌握了普通話的腔調,則是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在普通話測試中,有的人讀單音節字詞和雙音節詞語時,聲調還差不多,但朗讀短文時,腔調就變了樣,談話時問題更明顯,這正是學習普通話不能滿足于讀準單字聲調,更要努力把握聲調連讀形式——普通話腔調的最好說明。學習普通話腔調,首先要能真正讀準普通話的四個聲調,那種認為學聲調就是隨意讀一下“山明水秀、大好河山”的認識是不全面的。實際上,一些人朗讀、談話中腔調不準的問題,就隱含在單字聲調之中,只是讀單字調時,問題暴露得不充分罷了。
其次,要注意音節連讀時聲調發音的規范程度,因為連讀時,形成腔調的過程中,單個聲調會有一定的變化,連讀中的聲調,和單個字音的聲調不盡相同。
第三,學習普通話腔調,要努力培養普通話語感,仔細揣摸普通話腔調,多聽、多讀、多練。普通話腔調水平上去了,普通話的等級水平也一定會得到提高。
四 語音組合和語流音變
語音組合
(一)音節結構
普通話的音節是由不同的語音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而成的。
普通話音節結構表
普通話音節的結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1.聲、韻、調角度分析音節結構
傳統的漢語音韻學分析音節結構的方法,將音節分為聲母、韻母兩大部分,音節前面的部分是聲母,后面的部分是韻母。聲調是貫穿音節始終的音高現象。聲母、韻母、聲調是沿用傳統音韻學分析音節結構的概念。
從音節結構表可以看出,有的音節開頭沒有輔音,這樣的音節稱為零聲母音節,其聲母稱為零聲母。
韻母內部又分韻頭、韻腹、韻尾。韻腹是音節的主要元音,是音節中發音最響亮、聽感上最顯著的部分。每個音節都有韻腹。作韻腹的有 、o、e、ê、i、u、ü、-i[ ]、-i[ ]、er十個。韻頭是韻腹前面的音,為了教學的方便,又叫介音,是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的音;韻頭有i、u、ü三個。作韻尾的有-i、-u、-n、-nɡ四個。
從聲母和韻母兩大部分的組合來分析,普通話的音節結構有以下8種類型:
(1)有主要元音,即韻腹,沒有聲母、韻頭、韻尾,如“雨”;
(2)有韻頭、韻腹,沒有聲母、韻尾,如“娃”;
(3)有韻腹、韻尾,沒有聲母、韻頭,如“愛”;
(4)有韻頭、韻腹、韻尾,沒有聲母,如“又”;
(5)有聲母、韻腹,沒有韻頭、韻尾,如“輸”;
(6)有聲母、韻頭、韻腹,沒有韻尾,如“雪”;
(7)有聲母、韻腹、韻尾,沒有韻頭,如“拼”;
(8)有聲母、韻頭、韻腹、韻尾,如“糧”。
由此可見,音節除韻腹不能缺少之外,聲母、韻頭、韻尾中的某個成分有可能缺少。聲調是每個音節都具備的。聲調符號標在韻腹即主要元音上。
根據音節結構表和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話的音節結構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每個音節都有韻母和聲調,不是都有聲母。也就是說,韻母帶上聲調可以自成音節(-i、ong除外)。
(2)音節都有韻腹(10個單韻母 、o、e、ê、i、u、ü、-i[ ]、-i[ ]、er都可以作韻腹),不是都有韻頭和韻尾。
(3)音節中的韻頭由i、u、ü充當,韻尾由i、u、n、nɡ充當。
(4)有的音節由聲母、韻頭、韻腹、韻尾四個部分組合而成,有的音節只由韻腹一個部分構成。
2.從音素角度分析音節結構
從音素角度分析音節,音節結構具有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1)音節至少由一個元音音素構成,如“雨”;最多由4個音素組合而成,如“糧”。
(2)音節的聲母都由輔音充當;韻母由元音或元音組合而成,或由元音與輔音組合而成,如“輸、雪、拼”。
(3)音節中的元音最多有三個,而且可以連續排列,分別作韻母的韻頭、韻腹、韻尾,如“又、懷”。
(4)音節開頭可以沒有輔音,由元音自成音節,如“娃”。音節中的輔音出現在音節的開頭作聲母,或出現在音節的末尾作韻尾,如“觀”。沒有輔音連續排列的現象。
(5)音節中韻母的韻頭由元音i、u、ü充當;韻腹由10個元音充當;韻尾由元音i、u和輔音n、nɡ充當。
3、從字母角度分析音節結構
無論是聲母、韻母,還是元音、輔音,它們都是由漢語拼音字母這一書寫符號來表示的。從字母角度分析音節結構,就是看音節的聲母、韻母或元音、輔音是由哪些書寫符號、多少書寫符號來表示的。
漢語拼音字母是表示聲母、韻母的書寫符號,它包括字母的名稱、形體、順序。從字母角度分析音節的結構主要運用字母的名稱,以便字母同聲母、韻母相區別。比如,音節zhu nɡ是由聲母zh和韻母u nɡ組合而成的,那么,zh和u nɡ分別是由哪些字母表示的呢?聲母zh是由字母z(zê)、h(h )表示的,韻母u ng是由字母u(u)、 ( )、n(nê)、ɡ(ɡê)表示的,也可以說是由6個字母表示的。又如,音節n n由三個音素組合而成,輔音音素n由字母n(nê)表示,元音音素 由字母 ( )表示,輔音韻尾n由字母n(nê)表示。
(二)聲韻調配合規律
普通話語音的21個輔音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是構成普通話語音系統的零部件。普通話語音系統的構成,需要聲母、韻母、聲調的匹配和拼合。
普通話語音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配合有很強的規律性。了解和掌握普通話語音的聲韻配合規律,對于學好普通話,克服方音的干擾,掌握漢語拼音音節的拼寫,具有重要作用。
聲韻配合關系是指聲母和韻母之間的連接關系。聲母與韻母的連接最直接的是聲母與韻母開頭的音的關系,因此,其規律性主要表現在聲母的發音部位和韻母四呼的關系上。傳統的漢語音韻學將韻母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普通話語音借用傳統的“四呼”將韻母分行排列。
根據聲母的發音部位和韻母的“四呼”,普通話聲韻配合關系列表如下:
普通話語音聲韻配合關系表
表中的“+”表示有聲韻配合關系,“-”表示沒有聲韻配合關系。
從上表可以看出普通話聲母和韻母配合的主要規律:
1.同開口呼韻母配合的聲母最多,只有舌面音j、q、x不能配合。
2.同撮口呼韻母配合的聲母最少,只有舌面音j、q、x和舌尖中音的n、l能配合。
3.同四呼韻母都配合的只有舌面中音n、l。
4.舌根音ɡ、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這三組聲母只同開口呼、合口呼韻母配合,不同齊齒呼、撮口呼韻母配合。
5.舌面音j、p、x只同齊齒呼、撮口呼韻母配合,不同開口呼、合口呼韻母配合。
6.雙唇音b、p、m和唇齒音f同合口呼韻母配合僅限于單韻母u。
表中所示的某組聲母與某呼韻母沒有配合關系,是指該組聲母不與該呼的任何一個韻母相拼合。某組聲母與某呼韻母有配合關系,并不是指該組聲母與該呼所有的韻母相配合,只是與部分韻母相配合。比如,n、l同撮口呼韻母配合,實際只與ü、üe配合,但并不與üɑn、ün配合。又如,d、t與齊齒呼韻母有配合關系,但d、t并不同齊齒呼韻母in拼合,卻同ing配合,利用這個規律,可以判定“丁、盯、釘、頂、定、聽、停、挺”是后鼻音,方言區的人可以依照這個規律記準普通話字音。還比如舌尖前音z、c、s同合口呼韻母有配合關系,但卻不同u 、u i、u nɡ相配合,利用這個規律,就能斷定“抓、刷、拽、踹、甩、莊、窗、雙”這些字的聲母不是平舌音而是翹舌音。
普通話聲韻配合規律可以通過《普通話聲韻配合總表》詳細了解并掌握。普通話21個輔音聲母和39個韻母按照聲韻配合規律,可以拼出400多個基本音節,配以4個聲調,共有1200多個音節。
(三)音節的拼讀和拼寫
1.音節的拼讀
(1)拼讀的要領
拼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聲母要念本音。絕大多數音節都有輔音聲母,輔音的發音不響亮。《漢語拼音方案》聲母表中規定聲母的后頭帶著一個元音。如d念成de(得),稱作“呼讀音”。拼音的時候,要把聲母后的元音去掉,只用它的本音即實際音值跟韻母相拼。第二,聲母和韻母之間不要間斷。拼音就是把聲母和韻母連續快讀成音節,例如,“趴”的拼音,就是把p和ɑ連續快讀成pɑ,p和ɑ之間不能停頓。第三,復韻母和鼻韻母要念得準確熟練。復韻母是兩個或三個元音音素組合而成的,鼻韻母是由一個或兩個元音音素與一個輔音音素組合構成的。這些音素結合緊密,拼讀時,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同聲母拼合,念準確,以免出現拼音時把韻頭、韻腹、韻尾讀得不自然、不和諧,或者丟失韻頭或韻尾的情況。
(2)拼音的方法
拼音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兩拼法。兩拼法就是用21個聲母和韻母表中的35個韻母直接拼成音節。不管韻母的結構是簡單還是復雜,都把韻母當作一個整體與聲母相拼。例如:
沙sh—ā→shā 貨h—uò→huò
團t—uán→tuán 炯j—iǒng→jiǒng
第二,三拼法。三拼法就是拼音時把有韻頭的復韻母、鼻韻母的i、u、ü分離開來,按照“聲母-韻頭-主要韻母”的順序快速連讀。例如:
娘n—i—áng→niáng 快k—u—ài→kuài
卷j—ü—ǎn→juǎn
三拼法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不必單獨去學習i、u、ü韻頭的韻母,節省學習時間,減輕記憶iɑ、iɑo、uɑ、uo、uɑi、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的負擔。先期學會了ɑ、o、i、u、ü、ɑi、ɑo、ɑn、ɑnɡ、onɡ、enɡ,有韻頭的韻母的拼音就可以通過三拼法來解決。
第三,聲介合母法。聲介合母法是先把聲母和介音(韻頭)i、u、ü拼合為整體,稱為基礎音節,再與后隨的主要韻母相拼成音節。例如:
裝zhu—ānɡ→zhuānɡ 表bi—ǎo→biǎo
全qu—án→quán
聲介合母共有30個: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du tu nu lu ɡu ku hu zhu chu shu ru zu cu su
nü lü ju qu xu yu
聲介合母法適用于有介音的韻母的拼合,但不是所有i、u、ü起頭的韻母都能采用聲介合母法。其中ie、iu、in、inɡ、ui、un、üe、ün八個韻母,只能使用兩拼法。
在中小學,為了省教一些拼寫規則,采用三拼法和聲介合母法,還要求學生記住16個整體認讀音節。它們是: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ɡ yun er
2.音節的拼寫
《漢語拼音方案》對普通話音節的拼寫有以下一些規定:
(1)y、w的使用
①《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齊齒呼韻母,i、in、inɡ在自成音節時,要分別寫成yi、yin、yinɡ;i 、ie、i o、iou、i n、i nɡ、ionɡ在自成音節時,要分別寫成y 、ye、y o、you、y n、y nɡ、yonɡ。
②《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合口呼的韻母,u在自成音節時,要寫成wu;u 、uo、u i、uei、u n、uen、u nɡ、uenɡ在自成音節時,要分別寫成w 、wo、w i、wei、w n、wen、w nɡ、wenɡ。
③《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撮口呼的韻母,ü、üe、ü n、ün在自成音節時,前面加y,并省去ü上兩點,寫成yu、yue、yu n、yun。
上述三呼的韻母自成音節時,在原韻母前加y、w或改y、w,主要是讓y、w起分隔音節界限的作用。如果不分別加改y、w,在拼讀漢語拼音詞語時就可能產生一些誤會。例如:
línyǔ(淋雨),若不加y,可能誤為línǚ(離女);
shēnɡwù(生物),若不加w,可能誤為shēnɡù(深故);
xiānyàn(鮮艷),若不改i為y,可能誤為xiāniàn(瞎念)。
(2)隔音符號(’)的使用
①零聲母音節中以 、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要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
yán’ān(延安) jiānɡ’ōu(江鷗) dìnɡ’é(定額)
②有些 、o、e開頭的音節,即使不與前一音節的界限混淆,但為了使音節一目了然,也需加用隔音符號。例如:
kě’ài(可愛) mù’ǒu(木偶) shù’é(數額)
(3)ü上兩點的省略
①ü行的韻母同聲母j、q、x相拼的時候,ü上兩點省略,分別寫成:
jū(鞠) qú(渠) xù(蓄)
jué(絕) què(雀) xuě(雪)
juān(捐) quàn(券) xuǎn(選)
jūn(均) qún(群) xùn(迅)
②ü行的韻母ü、üe同聲母n、l相拼的時候,ü上兩點不能省略。因為n、l也同u相拼。例如:
nǚ(女)—nǔ(努) lǚ(旅)—lǔ(魯)
(4)iou、uei、uen的省寫
iou、uei、uen與聲母相拼時,它們分別省寫為iu、ui、un。例如:
m—ioù→miù(謬) t—ueǐ→tuǐ(腿) s—ūen→sūn(孫)
(5)標調的方法
①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元音(韻腹)上。例如:
wù(務) è(惡) móu(謀) chǎn(鏟)
lí(梨) qù(去) piāo(漂) ɡuānɡ(光)
②聲調符號標在i上時,i上的點兒省寫。例如:
yī(一) pǐn(品) dìnɡ(定) xínɡ(行)
③iou、uei省寫成iu、ui之后,聲調符號標在后一個元音上。例如:
xiù(繡) cuī(催) qiú(球) shuǐ(水)
④輕聲不標調號。例如:
zhuōzi(桌子) wǒmen(我們) dòufu(豆腐)
(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漢語是以詞為單位的,漢語拼音當然應該以詞為單位來拼寫現代漢語。《漢語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全國掀起了學習漢語拼音、推廣普通話的熱潮。1982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組成“漢語拼音正詞法委員會”,開始草擬正詞法規則。1984年10月,發表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試用稿)》。1988年7月1日,《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施行。
“正詞法”又叫“正字法”或“拼寫法”,指文字的形體標準和使用規范。漢語拼音正詞法是用漢語拼音拼寫現代漢語的規范。它包括:分詞連寫法,成語拼寫法,人名地名拼寫法,標調法,標點符號使用法,移行規則等。
①分詞連寫 以詞為書寫單位,這是漢語拼音拼寫普通話的基本規則。詞與詞之間分寫,詞本身連寫。例如:
fēnɡjǐng hěn měi (風景很美)
niánqīnɡ de pénɡyou(年輕的朋友)
diànshìjī(電視機) qiūhǎitánɡ(秋海棠)
wúfènɡ ɡānɡɡuǎn(無縫鋼管)
hónɡshízìhuì(紅十字會)
niánnián(年年) shuōshuo(說說)
yánjiū yánjiū(研究研究)
xuěbái xuěbái(雪白雪白)
②成語拼寫法 四言成語分為兩個雙音節來念的,中間加短橫。例如:
fēnɡpínɡ-lànɡjìnɡ(風平浪靜)
àizènɡ-fēnmínɡ(愛憎分明)
shuǐdào-qúchénɡ(水到渠成)
diānsān-dǎosì(顛三倒四)
不能按兩段來念的四言成語、熟語等,全部連寫。例如:
bùyìlèhū(不亦樂乎)
zǒnɡ’éryánzhī(總而言之)
hēibuliūqiū(黑不溜秋)
③人名、地名拼寫法 漢語姓名的姓氏和名字分寫。姓和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
Lánɡ Pínɡ(郎平) Fú Mínɡxiá(伏明霞)
Shànɡɡuān Yínzhū(上官銀珠)
地名的專名和通名分寫。分寫的每段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
Sōnɡhuā Jiānɡ(松花江) Tài Hú(太湖)
Chánɡ’ān Jiē(長安街) Táiwān Hǎixiá(臺灣海峽)
Wútónɡ Xiànɡ(梧桐巷) Zhānɡzhīdònɡ Lù(張之洞路)
行政區域名稱的專名與通名分寫。專名和通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
Wǔhàn Shì Qiáokǒu Qū(武漢市硚口區)
Húběi Shěnɡ Tiānmén Shì Duōbǎo Zhèn(湖北省天門市多寶鎮)
地名中的數詞一般用拼音書寫。例如:
Sānmén Xiá(三門峽) Wǔzhǐ Shān(五指山)
Jiǔlónɡ jiānɡ(九龍江)
企事業單位名稱中的代碼和序數詞用阿拉伯數字書寫。例如:
Yíchānɡ 403 Chǎnɡ(宜昌403廠)
501 Kuàngqū(501礦區)
Hánɡtiān 3 Yuàn(航天3院)
④大寫字母的用法 句子開頭的第一個字母大寫。這里所說的句子,是指散文里以句號為單位的一句話,也指詩歌中的每一行。例如:
Hé tā de wéirén yīyànɡ,tā zuò xuéwen yě shì yīsī-bùɡǒu de.
和他的為人一樣,他做學問也是一絲不茍的。
Kūshù zài lěnɡfēnɡ li yáo, 枯樹在冷風里搖,
Yěhuǒ zài mùsè zhōnɡ shāo. 野火在暮色中燒。
A! 啊!
Xītiān hái yǒu xiē cánxiá, 西天還有些殘霞,
Jiào wǒ rúhé bù xiǎnɡ t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漢語人名、地名拼寫大寫字母的使用,詳見上述人名、地名拼寫法。
國家、團體、組織等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專有名詞由幾個詞組成的,各個詞分寫,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
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 中華人民共和國
Húbě Shênɡ Fùnǚ Liánhéhuì 湖北省婦女聯合會
Shàonián Xiānfēnɡduì 少年先鋒隊
Tiānjīn Shèhuì Kēxuéyuàn 天津社會科學院
報刊名稱、商標和商店名稱、書名和文章題目、宣傳專欄標題,可以全部用大寫字母,不標聲調。例如:
GUANGMING RIBAO 光明日報
YUWEN JIANSHE 語文建設(雜志)
XINHUA SHUDIAN 新華書店
⑤短橫的使用 短橫“-”作為連接號,表示詞語之間的連接關系。例如:
lù-hǎi-kōnɡjūn 陸海空軍(并列關系)
zhènɡ-xié 政協(縮略語)
shíwǔ-liù tiān 十五六天(概數)
rén-jī duìhuà 人機對話(便于閱讀理解)
短橫還可以用于拼寫的移行。拼音句子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語在書寫或排印時,因行末的位置不夠,一個詞語沒能連在一起,移行時可將短橫放在上行末,表示該詞語上下行音節的連接。如果要移行的音節處原本就有一個短橫,就在下一行開頭再加一個短橫。
⑥標點符號的使用 在用漢語拼音書寫完整的句子時使用的標點符號,與漢字書寫時使用標點符號基本相同,只有句號使用上的區別。漢語拼音書寫時的句號用實心圓點“.”,以免使用“。”同漢語拼音字母“o”發生混淆。
語流音變
在言語活動過程中,由于相連音節的相互影響或表情達意的需要,有些音節的語音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語流音變。
語流音變是普通話中的自然現象。漢語聲調和語調的平升曲降,大量語詞的輕重格式搭配,組詞造句的較大靈活性,以及人們對語言的約定俗成,使語音中的一些因素自然要發生變化。
掌握了語流音變,給人以語音自然和諧之感,不覺生硬、別扭。比如,方言區的人常把對人尊稱的“先生”說成xiānshēng,把“知識”說成zhīshí,就不合普通話的習慣。又如,普通話中的兒化韻能表示一種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如“小孩兒xiǎoháir”,就有這種意味。
普通話的語流音變主要包括變調、兒化、語氣詞“啊”的變化。
(一)變調
在語流中,由于相連音節的相互影響,使某個音節本來的調值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叫做變調。
1.輕聲
(1)什么是輕聲
語流中的不少音節失去其原有的聲調,念成又短又輕的調子,這種聲調就是輕聲。輕聲主要由音長決定,又短又輕是輕聲的本質特征。例如:
他的 巴掌 熟悉 麻煩 動靜 太陽 老實 喜歡
輕聲音節的音值往往發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韻母的弱化。例如:
哥哥ɡēɡe[k k ] 棉花miánhu [mi nhu ]
這兩個輕聲音節的元音舌位趨于中央。有時輕聲音節會導致某些音素脫落,如“豆腐”、“丈夫”、“工夫”中的fu,韻母u幾乎在口語中消失,只留下清輔音f。
(2)輕聲的作用
①一部分雙音節輕聲詞有區別詞義的作用。例如:
東西dōnɡxī(指東和西兩個方向):這條路是東西向的。
dōnɡxi(物件):這是什么東西?
眉目méimù(眉毛和眼睛):眉目清秀。
méimu(事情的頭緒):住房擴建的事還沒有眉目。
是非shìfēi(正確和錯誤):我們要明辨是非。
shìfei(口舌、糾紛):這個小孩兒盡惹是非。
②有的雙音節輕聲詞能區別詞性和詞義。例如:
自然zìrán(名詞):他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
zìr n(形容詞):在陌生人面前他顯得很不自然。
花費huāfèi(動詞):不要把時間花費在閑聊上。
huāfei(名詞):買書的花費真不小。
③有的雙音節輕聲詞改變了語素組合后的性質,語言單位的大小有別。例如:
干事ɡàn shì(短語):他干事利索。
干事ɡànshi(名詞):老孫當了六年的文教干事。
拉手lā shǒu(短語):小朋友拉手告別。
拉手lāshou(名詞):衣柜上的拉手很漂亮。
④還有的輕聲詞和非輕聲詞,詞形有異。例如:
眼鏡yǎnjìnɡ(名詞):這是一副老花眼鏡。
眼睛yǎnjinɡ(名詞):他的眼睛很好。
字句zìjù(名詞):字句通順。
字據zìju(名詞):一張借錢的字據。
電子diànzǐ(名詞):正負電子對撞機。
墊子diànzi(名詞):上體育課需要十床墊子。
(3)輕聲的規律
輕聲比較靈活,有一些是有規律可循的。有較強規律性的輕聲詞,從詞形上比較容易識別和掌握。
①結構助詞“的、地、得”,動態助詞“著、了、過”, 語氣助詞“嗎、吧、呢、啊、啦、嘛”一般讀輕聲。例如:
我的 高興地說 洗得干凈 聽著 熟了 看過
去嗎 走吧 他呢 你真行啊 得啦 別客氣嘛
②名詞、代詞的后綴“子、頭、巴、們、么”一般讀輕聲。例如:
扇子 木頭 嘴巴 咱們 人們 什么 那么
③名詞、代詞后的方位詞“上、下、里、邊”等一般讀輕聲。例如:
桌上 地下 屋里 那邊
④動詞、形容詞后的趨向動詞“去、來、開、起來、出去、過來”等一般讀輕聲。例如:
拿去 回來 過來 讓開 站起來 跑出去 搬過來
⑤疊音詞的第二個音節及重疊動詞中的“一”和“不”一般讀輕聲。例如:
說說 看看 讀讀 談一談 想一想
來不來 肯不肯 收拾不收拾
⑥某些量詞“個、些”等一般讀輕聲。例如:
這個 那些 買個臉盆 披件衣服
⑦作賓語的人稱代詞“我、你、他”一般讀輕聲。例如:
他借我鋼筆 請你來 叫他吃飯
⑧動詞后的介詞“在、到”一般讀輕聲。例如:
放在里邊 拿到車上
⑨動詞的某些結果補語一般讀輕聲。例如:
站住 打開 關上
⑩部分四音節詞語的襯字一般讀輕聲。例如:
糊里糊涂 叮零當啷 黑不溜秋
⑾音節重疊的親屬稱謂第二個音節一般讀輕聲。例如:
奶奶 妹妹 爸爸 哥哥
(4)規律性不強的輕聲詞和“必讀輕聲詞”
普通話中不少雙音節詞習慣上念輕聲,這些輕聲詞規律性不強。例如:
女婿 媳婦 豆腐 頭發 玻璃 結實
明白 應酬 眼睛 窗戶 蒼蠅 認識
北京話里有3000多個雙音節詞習慣上念輕聲,大部分雙音節輕聲詞不起區別意義的作用。經過語言學者的統計研究,篩選出常用必讀輕聲詞200條。
必讀輕聲詞200條
巴結 巴掌 包袱 本事 荸薺 編輯 扁擔 別扭 玻璃 薄荷 簸箕 不是 裁縫 蒼蠅 柴火 稱呼 出息 畜生 炊帚 刺激 聰明 湊合 耷拉 大方 大爺 大意 大夫 耽擱 得罪 燈籠 嘀咕 地道 地方 地下 東西 動彈 豆腐 對頭 多少 哆嗦 耳朵 翻騰 分析 風箏 高粱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規矩 閨女 過去 哈欠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貍 葫蘆 胡同 糊涂 滑溜 餛飩 活潑 伙計 機靈 家伙 見識 糨糊 交情 街坊 結實 戒指 精神 開通 口袋 窟窿 困難 喇叭 爛糊 老婆 老實 老爺 冷戰 籬笆 里脊 利害 痢疾 糧食 趔趄 鈴鐺 溜達 琉璃 羅嗦 蘿卜 駱駝 麻煩 馬虎 買賣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模糊 腦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親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認識 軟和 喪氣 掃帚 商量 燒餅 少爺 牲口 生意 石榴 實在 使喚 事情 收成 收拾 舒服 算盤 踏實 抬舉 太陽 體面 笤帚 頭發 妥當 外甥 晚上 溫和 窩囊 希罕 嚇唬 下水 先生 相聲 消息 笑話 心思 新鮮 行李 兄弟 休息 秀才 學生 牙磣 衙門 煙筒 硯臺 秧歌 養活 吆喝 鑰匙 衣服 衣裳 意識 意思 應酬 冤枉 鴛鴦 月餅 云彩 在乎 早上 造化 張羅 丈夫 帳篷 招呼 折騰 芝麻 知識 指甲 妯娌 囑咐 主意 狀元 琢磨
2.上聲的變調
上聲調只在單念、詞句末尾念全上調值214度。大多數情況下念變調。
(1)在非上聲即陰平、陽平、去聲、輕聲前,念半上調,即只降不升,調值是211。例如:
上聲+陰平:北京 首都 老師 港灣 緊張 火車
上聲+陽平:海洋 滿足 火柴 準則 可能 果園
上聲+去聲:保證 反映 酒店 美麗 使用 討論
上聲+輕聲:我們 椅子 老婆 耳朵 姐姐 姥姥
(2)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變成陽平。例如:
指導 理解 本領 水果 女子 老板 所以
(3)三個上聲音節相連,一般是前兩個上聲變陽平。例如:
展覽館 洗臉水 手寫體 選舉法 管理組
也可以按照語音間歇來變。如果間歇在第一個音節,第一個音節念半上,第二個音節念陽平,第三個音節不變。例如:
紙老虎 柳組長 廠黨委 好領導 很理想
3.“一”“不”的變調
(1)“一”的變調
“一”單念、在詞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數時,念本調陰平,如“一切、國家的統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級的成績全校第一”。在下面三種情況下變調:
①“一”在非去聲(陰平、陽平、上聲)前變去聲。例如:
在陰平前:一天 一般 一生 一家 一斑
一瞥 一心 一些 一張 一經
在陽平前:一年 一條 一直 一群 一時
一鳴 一齊 一團 一同 一行
在上聲前:一畝 一起 一手 一宿 一準
一早 一舉 一板 一眼 一股
②“一”在去聲前變為陽平。例如:
一定 一切 一致 一律 一共 一向 一并
③“一”夾在詞語中間念輕聲。例如:
瞧一瞧 走一走 跑一跑 跳一跳 試一試
(2)“不”的變調
“不”在單念、在句末念本調去聲,如“不、我偏不”;在非去聲(陰平、陽平、上聲)前也念去聲,如“不安、不能、不久”。在下面兩種情況下變調:
①“不”在去聲前變陽平。例如:
不用 不幸 不會 不論 不怕 不愧 不壞
②夾在動詞、形容詞或動補結構之間,念輕聲。例如:
要不要 做不做 行不行 好不好 大不大
說不清 學不會 讀不準 跑不動 跳不遠
(二)兒化
er除自成音節之外,還可以和前一個音節結合,使這個音節的韻母發生變化,成為卷舌韻母,這種音變現象叫“兒化”。因兒化發生音變的韻母叫“兒化韻”。
1.兒化的發音
兒化的發音,要把握一條基本規則: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不便于卷舌的加er,或去掉復韻母、鼻韻母末尾的音素,尾音脫落后再加-r或er。這一規律,大致表現在四種情況中:
(1)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便于卷舌”是指韻母的發音開口度大,末尾音素是舌位較低或較后的元音( 、o、e、ê、u),卷舌時舌尖不受阻礙。例如:
鮮花兒xiānhuār 大伙兒dàhuǒr
唱歌兒chànɡɡēr 白兔兒báitùr
(2)不便于卷舌的就加er。“不便于卷舌”是指原韻母發音的舌位與卷舌發生沖突,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或鼻韻尾(n、nɡ),卷舌時舌尖受到阻礙,有的抵住了上齒齦,有的抵住了硬顎前端。具體說來就是:
①加er或丟掉主要元音(-i前,-i后)之后再加er。例如:
小雞兒 xiǎo jīer 金魚兒jīnyúer
詞兒 c(í)er 事兒sh(ì)er
②帶韻尾的韻母不便于卷舌的,韻尾脫落后加–r。例如:
椅背兒 yǐbè(i)r 墨水兒mòshǔ(i)r
一點兒yìdiǎ(n)r 樹根兒shùɡē(n)r
③有后鼻韻尾-nɡ的韻母,除-nɡ脫落,按上述規則變化外,主要元音還要讀成鼻化音(用“~”表示)。例如:
電影兒di nyǐ(nɡ)er 小莊兒xiǎozhu (nɡ)r
2.兒化的作用
(1)區別詞義和詞性。例如:
頭(腦袋)≠頭兒(首領,領導)
蓋(動詞)≠蓋兒(名詞)
(2)兒化詞含有“小”、“少”、“輕微”的意思。例如:
小孩兒(兒童) 一丁點兒(指量極少)
小事兒(不是重要的事)
(3)兒化常帶有某種特殊的感情色彩。例如:
紅紅的小臉蛋兒(喜愛的感情)
他是一個慈祥的老頭兒(親切的語氣)
一股難聞的臭味兒(厭惡)
他是個小偷兒(鄙視)
您可慢慢兒走(關心)
3.掌握必讀兒化詞
兒化詞使說話更加和諧、生動,富有表現力,對那些起區別意義作用、使用頻率較高的兒化詞,應盡快掌握。下面是“必讀兒化詞”。
必讀兒化詞表(1)
瓣兒 老伴兒 板擦兒 碴兒 沒錯兒 臉蛋兒 點兒 一點兒 兜兒 份兒飯 干兒 包干兒 蓋兒 筆桿兒 光桿兒 羊羔兒 飽嗝兒 打嗝兒 個兒 易拉罐兒 打滾兒 冰棍兒 光棍兒 男孩兒 女孩兒 小孩兒 外號兒 猴兒 核兒 會兒 一會兒 活兒 大伙兒 皮筋兒 勁兒 煙卷兒 角兒 殼兒 塊兒 一塊兒 時髦兒 門兒 納悶兒 面兒 哪兒 那兒 娘兒倆 牌兒 照片兒 球兒 圈兒 雪人兒 桑葚兒 口哨兒 模特兒 大嬸兒 聊天兒 頭頭兒 奔頭兒 勁頭兒 老頭兒 玩兒 味兒 被窩兒 心窩兒 餡兒 眼兒 心眼兒 字眼兒 好樣兒的 爺兒倆 玩意兒 這兒 子兒 莊兒
必讀兒化詞表(2)
(本表兒化詞是表(1)單音詞的主要衍生詞)
花瓣兒 蒜瓣兒 豆瓣兒醬 橘子瓣兒 一瓣兒蒜 老伴兒 板擦兒 碗碴兒 玻璃碴兒 冰碴兒 沒錯兒 臉蛋兒 差點兒 快點兒 晚點兒 有點兒 雨點兒 半點兒 一點兒 褲兜兒 衣兜兒 網兜兒 份兒飯 魚干兒 豆腐干兒 葡萄干兒 包干兒 壺蓋兒 瓶蓋兒 寶蓋兒 指甲蓋兒 筆桿兒 光桿兒 羊羔兒 飽嗝兒 打嗝兒 矮個兒 大個兒 高個兒 挨個兒 易拉罐兒 打滾兒 冰棍兒 光棍兒 男孩兒 女孩兒 小孩兒 外號兒 大猴兒 孫猴兒 猴兒王 耍猴兒 梨核兒 杏核兒 煤核兒 等會兒 坐會兒 多會兒 這會兒 一會兒 干活兒 零活兒 重活兒 力氣活兒 莊稼活兒 大伙兒 皮筋兒 闖勁兒 干勁兒 使勁兒 有勁兒 起勁兒 心勁兒 天真勁兒 一個勁兒 煙卷兒 丑角兒 名角兒 配角兒 捧角兒 主角兒 蚌殼兒 貝殼兒 蛋殼兒 烏龜殼兒 子彈殼兒 硬殼兒 外殼兒 腦殼兒 土塊兒 石塊兒 冰塊兒 碎塊兒 成塊兒 塊兒煤 一塊兒 時髦兒 柜門兒 爐門兒 月亮兒 走后門兒 納悶兒 胡椒面兒 栗子面兒 藥面兒 哪兒 那兒 娘兒倆 老牌兒 名牌兒 冒牌兒 雜牌兒 黃牌兒 照片兒 煤球兒 糖球兒 玻璃球兒 衛生球兒 火圈兒 里圈兒 外圈兒 線圈兒 圓圈兒 轉圈兒 眼圈兒 面包圈兒 雪人兒 桑葚兒 口哨兒 模特兒 大嬸兒 聊天兒 頭頭兒 奔頭兒 勁頭兒 老頭兒 好玩兒 鬧著玩兒 玩兒命 臭味兒 風味兒 京味兒 鮮味兒 香味兒 走味兒 被窩兒 心窩兒 餡兒餅 肉餡兒 什錦餡兒 漏餡兒 扣眼兒 窟窿眼兒 紅眼兒病 心眼兒 字眼兒 好樣兒的 爺兒倆 玩意兒 這兒 瓜子兒 花子兒 結子兒 石頭子兒 槍子兒 張莊兒 趙莊兒
(三)“啊”的音變
“啊”作為語氣詞單念,隨語氣和感情的變化,有多種不同調值的念法。在句末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氣和感情,往往與前一音節連讀時產生連讀音變。“啊”的連讀音變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元音后的音變
(1)在 、o、e、ê、i、ü后念i ,其漢字形體也可以寫作“呀”。例如:
你說的是他啊/呀!
你得仔細琢磨琢磨啊/呀!
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呀!
明天是教師節啊/呀!
我的筆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奇怪啊/呀!
好大的雨啊/呀!
(2)在u( o、i o中的o實際發音是較松的u)后念u ,其漢字形體也可以寫作“哇”。例如:
聽人說大廳里在展銷新書啊/哇!
你看這葡萄長得多好啊/哇!
我都十八歲了,還小啊/哇!
(3)在-i(后)(zhi、chi、shi、ri)和er后念r ,在-i(前)(zi、ci、si)的后面念[z ]。例如:
唐詩啊,宋詞啊,他能背兩百多首。
這么精密的儀器可不能鬧著玩兒啊!
2.在兩個輔音韻尾后的音變
(1)在-n后念n ,其漢字形體也可以寫作“哪”。例如:
今年真是風調雨順啊/哪!
小心觸電啊/哪。
(2)在-nɡ后念nɡ 例如:
這么快就做完了,你可真行啊!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
謝謝觀看!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練習普通話用繞口令
ang
練習
王 羊 央 良 崗 常 黨
趟 上當 當場 盲羊 良將 蕩漾 亮相 向陽 網狀
繞口令
同鄉不同行
辛廠長,申廠長,同鄉不同行。辛廠長聲聲講生產,申廠長常常鬧思想。辛廠長一心只想革新廠,申廠長滿口只講加薪餉。
砸缸
小光和小剛,抬著水桶上崗。上山崗,歇歇涼,拿起竹竿玩打仗。乒乒乒,乓乓乓,打來打去砸了缸。小光怪小剛,小剛怪小光,小光小剛都怪竹竿和水缸。
黃花黃
黃花花黃黃花黃,花黃黃花朵朵黃,朵朵黃花黃又香,黃花花香向太陽。(重復一遍)
un
練習
溫 混 棍 困 噸 滾 寸
溫存 混沌 諄諄 困頓 昆侖 悶棍
繞口令
磙和棍
磙下壓個棍,棍上壓個磙,磙壓棍滾,棍滾磙滾。(重復一遍)
悶棍
門背后有根悶棍開門別碰悶棍。(重復三遍)
捆蔥繩
昆昆捆蔥繩,蔥繩捆得松。繩松蔥捆松,捆松捆漏蔥。昆昆拾蔥捆蔥繩,捆緊蔥繩不掉蔥。
兒化
普通話中有許多詞匯的字音韻母因卷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兒化了的韻母就叫“兒化韻”,其標志是在韻母后面加上r。兒化后的字音仍是一個音節,但帶兒化韻的音了一般由兩個漢字來書寫,如芋兒(yùr)、老頭兒(lǎotóur)等。
兒化是否使韻母產生了音變,取決于韻母的最末一個音素發音動作是否與卷舌動作發生沖突(即前一個動作是否妨礙了后一個動作的發生),若兩者發生沖突,妨礙了卷舌動作,兒化時韻母發音就必須有所改變。
普通話中除er韻、ê韻外,其它韻母均可兒化。有些不同的韻母經過兒化之后,發音變得相同了,故歸納起來普通話39個韻母中只有26個兒化韻。
在普通話中,兒化具有區別詞義、區分詞性的功能,如“頂”作動詞,“頂兒”作名詞;“一點”是名詞指時間,“一點兒”作量詞,是“少量、少許”的意思。在具有區別詞義和辨別詞性作用的語境中,該兒化處理的地方一定要兒化,否則就會產生歧義。但在廣播語言中尤其是政治類、科學類、學術類的節目中,對語言的嚴謹程度要求較高,要盡量少用兒化;在書面語言或比較正式的語言環境中也不宜多用兒化。
還有一類兒化是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如:臉蛋兒、花兒、小孩兒、電影兒。
表示少、小、輕等狀態和性質,也常常用到兒化。如:米粒兒、門縫兒、蛋黃兒。
在實際的兒化韻認讀中,兒化音與其前面的音節是連在一起發音的,不宜分解開來讀(即不可把后面的“兒”字單獨、清晰地讀出)。但在詩歌散文 等抒情類文體中,有時為了押韻的需要,可單獨發兒化韻的音,如“樹葉兒,月牙兒”。
(1)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其讀音變化不太大,卷舌動作與其本身的發音沖突不大,所以兒化時直接帶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后移一點,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點即可。如:
a→ar:哪兒nǎr 手把兒shǒubàr
ia→iar:葉芽兒yièyár 錢夾兒qiánjiár
ua→uar:畫兒huàr 浪花兒lànghuār
o→ou:粉末兒fěnmòr 竹膜兒zhúmór
uo→ror:眼窩兒yǎnwōr 大伙兒dàhuǒr
e→er:小盒兒xiǎohér 硬殼兒yìngkér
ue→uer:主角兒zhǔjuér 木橛兒mùjuér
ie→ier:石階兒shíjiēr 字帖兒zìtiěr
u→ur:淚珠兒lèizhūr 離譜兒lípǔr
ao→aor:小道兒xiǎodàor 荷包兒hébāor
ou→our:老頭兒lǎotóur 路口兒lùkǒur
iao→iaor:小調兒xiǎodiàor 嘴角兒zuǐjiǎor
iou→iour:小球兒xiǎoqiúr 頂牛兒dǐngniúr
(2)韻尾音素以i、ü為主要元音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ü開口度較小,舌高點靠前,i、ü此時又是韻腹不能丟去,故與卷動作有沖突。處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中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i→ier:鍋底兒guōdǐr 柳絲兒liǔsīr 玩意兒wányìr
ü→üer:ih 小曲兒xiǎoqǔr 毛驢兒máolǘr 有趣兒yǒuqǔr
(3)韻尾音素為I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的發動作與卷舌有所沖突,兒化時韻尾I丟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礎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于受卷舌動作的影響,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
ai→ar大牌兒dàpáir 窗臺兒chuāngtáir
ei→er:同輩兒tóngbèir 寶貝兒bǎobèir
uai→uar:糖塊兒tángkuàir 一塊兒yīkuàir
uei→uer:口味兒kǒuwèir 一對兒yīduìr
(4)韻尾音素為n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為n的發音妨礙了卷舌動作,所以兒化的韻尾n音要丟失,在主要元音基礎上卷舌。原來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兒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礙卷舌的i、ü時,要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an→ar:頂班兒dǐngbānr 傳單兒chuándānr
en→er:虧本兒kuīběnr 命極兒mìnggēnr
ian→iar:雞眼兒jīyǎnr 路邊兒lùbiānr
in→iar:用勁兒yòngjìnr 手印兒shǒuyìnr
uan→uar:好玩兒hǎowánr 拐彎兒guǎiwānr
uen→uer:皺紋兒zhòuwénr 開春兒kāichūnr
üan→üar:圓圈兒yuǎnquānr 手絹兒shǒujuànr
ün→üer:合群兒héqúnr 花裙兒huāqúnr
(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其發音的開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齒背或前硬腭,已妨礙了卷舌動作,故兒化時應將其變為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卷舌。如:
-i→er:找刺兒zhǎocìr 柳絲兒liǔsīr
-i→er:樹枝兒shùzhīr 找事兒zhǎoshìr
(6)以nag為韻尾音素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nag的發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礙卷舌動作),但由于nag是鼻音,發音時口腔中沒有氣流通過,所以卷舌時就不能形成卷舌特點。故作兒化處理時要將nag音完全丟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礎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礙了卷舌動作的話,就增加一個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ang→?r:茶缸兒chágāngr 藥方兒yàofāngr
iang
i?r:小羊兒xiǎoyángr 菜秧兒càiyāngr
uang→u?r:竹筐兒zhúkuāngr 門窗兒ménchuā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繩兒tiàoshéngr 竹凳兒zhúdèngr
褲縫兒kùfèngr
ong→(u上面小波浪)r:小洞兒xiǎodòngr 抽空兒chōukòngr
酒盅兒jiǔzhōngr
iong→ü(e上面小波浪)r:小熊兒xiǎoxióngr
繞口令
小雜貨攤兒
我們那兒有個王小三兒,在門口兒擺著一個小雜貨攤兒,賣的是醬油、火柴和煙卷兒、草紙、還有關東煙兒,紅糖、白糖、花椒、大料瓣兒,雞子兒、掛面、醬、醋和油鹽,冰糖葫蘆一串兒又一串兒,花生、瓜子兒還有酸杏干兒。王小三兒,不識字兒,算賬、記賬,他凈鬧稀罕事兒,街坊買了他六個大雞子兒,他就在賬本上畫了六個大圓圈兒。過了兩天,人家還了他的賬,他又在圓圈上畫了一大道兒,可到了年底他又跟人家去討賬錢兒,雞子兒的事早就忘在腦后邊兒。人家說:“我們還了賬。”他說人家欠了他一串兒糖葫蘆兒,沒有給他錢兒。
小哥倆兒
小哥倆兒,紅臉蛋兒,手拉手兒,一塊兒玩兒。小哥倆兒,一個班兒,一路上學唱著歌兒。學造句,一串串兒,唱新歌兒,一段段兒,學畫畫兒,不貪玩兒。畫小貓兒,鉆圓圈兒,畫小狗兒,蹲廟臺兒,畫只小雞兒吃小米兒,畫條小魚兒吐水泡兒。小哥倆,對脾氣兒,上學念書不費勁兒,真是父母的好寶貝兒。
練字音兒
進了門兒,倒杯水兒,喝了兩口兒運運氣兒,順手拿起小唱本兒,唱一曲兒,又一曲兒,練完了嗓子我練嘴皮兒。繞口令兒,練字音兇,還有單弦兒牌子曲兇,小快板兒,大鼓詞兒,越說越唱我越帶勁兒。
白胡子老頭兒
打南邊來了個白胡子老頭兒,手拉著倍兒白的白拐棍兒。(重復一遍)
上小鎮兒
二月二,上小鎮兒,買根煙袋兒不通氣兒,回來看看是根棍兒。
一條褲子七道縫兒
一條褲子七道縫兒,橫縫上面有豎縫兒,縫了橫縫縫豎縫兒,縫了豎縫縫橫縫兒。
學畫畫兒
小小子兒,不貪玩兒。畫小貓兒,鉆圓圈兒;畫小狗兒,蹲小廟兒,畫小雞兒,吃小米兒;畫個小蟲兒,頂火星兒。
ai
練習
歪 快 壞 怪 帥 懷
摔壞 乖乖 外踝 外快 懷揣 歪槐
繞口令
槐樹歪歪
槐樹歪歪,坐個乖乖,乖乖用手,摔了老酒,酒瓶摔壞,奶奶不怪,懷抱乖乖,出外買買。
誰錘快
爐東有個錘快錘,爐西有個錘錘快,兩人爐前來比賽,不知是錘快錘比錘錘快錘得快,還是錘錘快比錘快錘錘得快。
in、ing
in:
金 林 瀕 銀 新 親
緊鄰 近親 信心 瀕臨 拼音 引進
ing:
京 寧 兵 迎 星 清
精靈 平定 行政 英明 明鏡 平靜
繞口令
望月空滿天星
望月空,滿天星,光閃閃,亮晶晶,好象那,小銀燈,仔細看,看分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閃閃爍爍,數也數不清。
蜻蜓青萍分不清
蜻蜓青,青浮萍,青萍上面停蜻蜓,蜻蜓青萍分不清。別把蜻蜓當青萍,別把青萍當蜻蜓。
指示燈
十字路口指示燈,紅黃綠色分得清。綠燈行,紅燈停。紅燈停,綠燈行。
eng
練習
逢 風 成 蒙 翁 甕
更正 萌生 承蒙 升騰 漁翁 甕聲甕氣
蓊郁 甕中捉鱉
繞口令
藤與繩
絲瓜藤,繞絲繩,絲繩繞上絲瓜藤。藤長繩長繩藤繞,繩長藤伸繩繞藤。
碰碰車
碰碰車,車碰碰,坐著朋朋和平平。平平開車碰朋朋,朋朋開車碰平平。
放風箏
刮著大風放風箏,風吹風箏掙斷繩。風箏斷繩風箏松,斷繩風箏隨風行。風不停,箏不停,風停風箏自不行。
變調
普通話的音節在連續發出時,其中有一些音節的調值會受到后面的音了聲調的影響,從而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就叫變調。
普通話的變調主要分為上聲變調,“一”、“不”變調,去聲變調。
上聲變調
普通話上聲音節在單念或處于句尾以及處于句子中語音停頓位置時,沒有后續音節的影響,即可讀原調。在其它情況下一般要作變調處理,具體分為:
“上聲+非上聲”→“半上+非上聲”
上聲音節在非上聲音節(陰平、陽平、去聲、輕聲)之前,上聲音節的調值由降升調變成只降不升的低降調,丟掉了本來要上升的后半段,變成了半上聲(“半上”)。
如:
①上聲+陰平
首都 眼睛 火車 禮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捕撈
老師 主編 把關 貶低 餅干 補充 打針 產生
取消 法規 反思 感激 廣播 海濱 抹殺 領先
法官 紡織 廠商 北京 表彰 啟發 緊張 減輕
②上聲+陽平
古人 祖國 補償 乞求 可能 廠房 起床 品嘗
旅行 舉行 火柴 海洋 典型 導游 表達 狠毒
打球 斧頭 漂白 改革 搶奪 簡潔 取材 語言
賭博 搞活 考察 企圖 可憐 解答 理由 反常
③上聲+去聲
本質 法律 北部 百貨 小麥 講話 美術 狡辯
稿件 保證 保護 寶貝 女士 盡量 理發 嘔吐
女士 美麗 法院 跑步 野兔 鼓勵 可是 采購
請假 恐嚇 渴望 暖氣 改變 腐敗 鞏固 馬路
④上聲+輕聲
口氣 奶奶 姥姥 嫂嫂 馬虎 打扮 本錢 耳朵
底下 里面 外頭 主子,影子 本事 姐姐 講究
點心 臉面 暖和 骨頭 伙計 買賣 點綴 腦袋
喜歡 老婆 老爺 老實 枕頭 晚上 早晨 爽快
(如果后面的輕聲音是由上聲變來的,那幺前面的上聲大部分變為半上,少部分變為陰平,如“打掃”、“想想”等。)
⑤“上聲+上聲” →“陽平+上聲”
兩個上聲相連時,前面一個上聲音節調值由降升調變為與陽平調值相當的高升調。
保險 保養 黨委 盡管 老板 本領 引導 古老
敏感 鼓舞 產品 永遠 語法 口語 島嶼 保姆
遠景 北海 首長 母語 小姐 懶散 水井 廠長
指拇 古典 簡短 飽滿 感慨 輔導 粉筆 反感
⑥三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三個上聲音節相連,詞語的組合可以有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上聲的變調情況也不相同。
a、第一類情況叫做“雙單格”,亦稱為“2+1”結構。它指在該詞組中前兩個音節的意義關系密切,這樣前兩個上聲變成“直上”,即調植,第三個上聲讀原調。即(上聲+上聲)+上聲→陽平+陽平+上聲。如:
演講稿 跑馬場 展覽館 管理組 水彩筆 蒙古語
選取法 古典舞 虎骨酒 洗臉水 往北走
b、第二類情況叫做“單雙格”,亦稱為“1+2”結構。它指在該詞組中后兩個音節的意義關系更密切,這樣第一個上聲變為“前半上”,第二個上聲變為直上,第三個上聲讀原調。如:
史小姐 黨小組 好小伙 跑百米 紙老虎 李廠長
老保姆 小兩口 冷處理 很友好 旅黨委
c、第三類情況叫做“單三格”,亦稱作“1+1+1”結構,它指在該詞組中三個音節的意義關系都相近。這樣第一、第二個上聲變成陽平,第在個上聲讀原調。即上聲+上聲+上聲→陽平+陽平+上聲。如:
緩減免 軟懶散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會遇到三個以上或者更多上聲音節相連的情況,我們可視不同詞語的內部組合情況而將它們劃分為若干個二字組或三字組,然后按以上歸納的變調規律來進行變調處理。例如:“豈有此理”就可劃為“豈有”、“此理”兩部分,分別作變調處理。
“一、不”的變調
在目前的普通話改革中,“七、八”已趨向于不變調,所以,我們只分析“一”、“不”的變調情況。
“一”的單字是陰平,“不”的單字調是去聲。它們在單念或處于詞尾、句尾時讀原調,如“二00一”、“統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數表示“第一”的意義,不變調,而在其它情況下就要做變調處理。
(1)“一”,“不”在去聲音節前面都要變調,都要變成陽平調值
下面的“一”全讀為“yí”:
一致 一再 一定 一律 一瞬 一共 一帶 一向 一色
一道 一并 一路 一趟 一樣 一面 一類 一陣 一貫
一度 一概 一味 一共 一切 一半 一旦 一意 一月
一笑
下面的“不”全讀作“bú”:
不是 不錯 不賴 不測 不干 不妙 不看 不累 不怕
不跳 不要 不叫 不罵 不被 不去 不便 不必 不定
不論 不屑 不愧 不料 不用 不對 不斷 不過 不論
不肖 不顧 不但 不利 不上 不下 不嫁
(2)“一、不”在非去聲音節(陰平、陽去、上聲)前,“一”變讀去聲,“不”不變調,仍念去聲
下面的“一”全讀作“yì”:
一早 一晚 一朝 一夕 一心 一生 一齊 一同 一直
一瞥 一覽 一連 一些 一般 一舉 一晃 一起 一時
一群 一條 一行 一天 一批 一家 一體 一經 一瓶
一廂 一回 一身 一張 一如 一年 一曲 一發 一縷
一首
(3)“一”夾在動詞中間,讀人輕聲;“不”夾在動詞中間、形容詞中間或動詞補語中間時,讀作輕聲。如:
走一走 遛一遛 看一看 寫一寫 想一想 讀一讀
試一試 說一說 買不買 來不來 讓不讓 要不要
吃不吃 想不想 去不去 氣不氣 賣不賣 好不好
難不難 美不美 丑不丑 搞不懂 摸不清 看不見
辯不明 起不來 拿不起 輸不起 上不來 下不去
走不動 吃不下
注:也有一些教材把夾在動詞補語中的“不”的讀音歸類為次輕音。
認讀以下短語和短文中“一”“不”的變調:
不露聲色 不可一世 不明不白 不偏不倚 不大不小
不痛不癢 不計其數 不打自招 不置可否 不即不離
不秀不朗 不毛之地 不上不下 不共戴天 不倫不類
不卑不亢 不折不扣 不屈不撓 一朝一夕 一絲不掛
一絲不茍 一五一十 一竅不通 一塵不染 一蹶不振
一文不值 一手一足 一起一落 一去不返 一字不漏
不見得 不曉得 不值錢 不像話 不自量
不等式 不要緊 不銹鋼 不過意 不動產
不成器 不成文
繞口令
三個人一齊出大力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個姑娘來摘李,一個不小孩來摘栗,一個小伙兒來摘梨。三個人一齊出大力,收完李子、栗子、梨,一起提到市上去趕集。
一心一意
干什幺工作都要一心一意,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埋頭苦干;情緒不能一高一低,一好一壞,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去聲變調
兩個去聲音節相連,前面的去聲變調為“半去”,調值,不降到底,并且,有時會影響到后面的去聲起點比第一個去聲略低。若三個去聲音節相連時,前面兩個去聲都變調為,最后的去聲音節讀原調。如:
笑料 立刻 電扇 大會 電話 炸藥 赤道
氣力 介紹 照相 教室 算術 借鑒 故事
號召 概要 跳躍 大躍進 看電視 賣設備
要藥費 奧運會 大陸架 擴大會 炮艦隊 錄像帶
帶迭音后綴的形容詞的聲調
由詞根附加迭音后綴構成的形容詞,迭音后綴部分的實際讀音,大多念陰平。如:
綠油油 紅彤彤 濕漉漉 鬧嚷嚷 鬧哄哄
毛絨絨 慢騰騰 軟綿綿 沉甸甸 灰蒙蒙
亮堂堂 文縐縐 火辣辣
輕重格式
普通話音節在詞組結構中并不是讀得一樣重,而是有輕重區分,但輕與重是相對而言的,其輕重格式大致為重、中、次、輕、輕四級。在實際發音中,如果不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普通話的輕重格式,聽起來就會帶有明顯的方言腔調。掌握輕重格式的方法,在于要多聽、多辨別、多練習,從而形成正確的語感。
1.雙音節詞語的輕重音格式
(1)“中-重”格式居多。如:
天津 北京 廣播 關隘 人民 專家 配樂 田野 流水
花草 索要 到達 奉承 白云 正確 遠足 清澈 藍天
決斗 認真
(2)“重-中”(即“重-次輕”)格式。如:
正月 戰士 記者 作家 困難 書記 設施 合同 意義
知識 道理 農民 參謀 意志 現象 氣氛 編輯 消息
(3)“重-輕”格式。如:
丈夫 老婆 人們 東西 鑰匙 蘿卜 丫頭 太陽 活潑
蘑菇 耳朵 傻子 甘蔗 提防 聰明 風箏 溫和 功夫
2.三音節詞語的輕重音格式
(1)“中-次輕-重”格式居多。如:
解放軍 文學院 哲學系 郵電局 電信局 壓力鍋
日光燈 共產黨 控制器 馬蘭花 展覽館 西紅柿
播音員 西方人
(2)“中-重-輕”格式。如:
老頭子 大姑娘 巧媳婦 花骨朵 胡蘿卜 老伙計
打牙祭
(3)“重-輕-次輕”格式。如:
孩子們 朋友們 姑娘家 先生們 女人們 弟兄們 伙計們
3.四音節詞語的輕重音格式
(1)“中-次輕-中-重”格式居多。如:
流行音樂 高等學校 駟馬難追 逆水行舟 江山多嬌
高樓大廈 時裝表演 百煉成鋼 成都地圖 趾高氣揚
(2)“中-輕-中-重”格式。如:
糊里糊涂 拉拉扯扯 拖拖拉拉 上上下下 大大小小
吃吃喝喝 地地道道 歡歡笑笑 喜氣洋洋
(3)“中-次輕-重-輕”格式。這類詞匯口語居少。如:
半大小子 拜把兄弟 閨女女婿 如意算盤
練習
繞口令
聾子、籠子、蟲子
聾子提籠子,籠子裝蟲子,蟲子咬籠子,聾子捉蟲子。
小車拉石頭
大車拉小車,小車拉石頭,石頭掉下來,砸了小腳趾頭。
喇嘛和啞巴
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拉著五斤鰨目,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著個喇叭。南邊提拉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北邊兒別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樂意拿喇叭換提拉鰨目的喇嘛的鰨目,喇嘛非要拿鰨目換別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喇嘛掄起鰨目抽了別喇叭的啞巴一鰨目,啞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鰨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鰨目的喇嘛抽了別喇叭的啞巴幾鰨目,還是別喇叭的啞巴打了提拉鰨目的喇嘛幾喇叭。只知道,喇嘛燉鰨目,啞巴嘀嘀嗒嗒吹喇叭。
郭伯伯
郭伯伯,賣火鍋,帶賣墨水和饃饃。墨水饃饃裝火鍋,火鍋磨得墨瓶破。伯伯回家交婆婆,婆婆掀鍋拿饃饃。墨水饃饃滿火鍋,婆婆坐著默琢磨,莫非是外國產品摩登貨。
天上日頭
天上日頭,嘴里舌頭,地上石頭,桌上紙頭。大腳骨頭,小腳趾頭,樹上枝頭,集上市頭。
桃子、李子栽滿院子
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橘子、柿子、檳子、榛子、栽滿院子、村子和寨子。刀子、斧子、鋸子、鑿子、錘子、創子和尺子,做出桌子、椅子和箱子。
an a ua ia ao ang
an──安 盤 板 番 擔 藍 產 冉 山 閃
a-──嗎 哪 牙 殺 拉 它 巴 趴 哈 發
ua──蛙 花 瓜 夸 化 襪 垮 抓 爪 畫
ia──蝦 掐 倆 夾 嚇 恰 (口和虐)
ao──操 少 倒 掃 繞 吵 找
ang──鋼 廠 黨 羊 杭 讓 湯
a無論作為獨立音節,還是作為主要元音組成的復韻母和鼻韻音,在漢語中都是非常多的。所以發好a音非常重要。下面列出幾段繞口令的練習:
馬大哈
馬大媽的兒子叫馬大哈,馬大哈的媽媽叫馬大媽。馬大媽讓馬大哈買麻花,馬大哈給馬大媽買西瓜。馬大媽叫馬大哈割芝麻,馬大哈給馬大媽摘棉花。馬大媽告訴馬大哈,以后不能再馬大哈,馬大哈不改馬大哈,馬大媽就不要馬大哈。
瓦打馬
瓦打馬,馬踏瓦,瓦打壞馬,馬踏壞瓦。
啞巴喜歡喇叭
啞巴碰見大媽,嘴里咿里哇啦。大媽問啞巴說啥,啞巴瞧瞧大媽,指指墻上喇叭,手還比比劃劃,大媽這才明白,啞巴喜歡喇叭。
胖娃娃和大花活河蛤蟆
一個胖娃娃,抓了三個大花活河蛤蟆,三個胖娃娃,抓了一個大花活河蛤蟆。抓了一個大花活河蛤蟆的三個胖娃娃,真不如抓了三個大花活河蛤蟆的一個胖娃娃。
ei
內 配備 背水 黑妹 貝類 北美 黑煤
蓓蕾 肥美
繞口令
背水杯
貝貝背水杯,水杯貝貝背。貝貝背水杯背背水杯。水杯貝貝背,貝貝背水杯。
肥混肥
黑肥混灰肥,灰肥混黑肥。黑肥混灰肥,黑肥灰又黑。黑肥混灰肥,肥比黑肥灰;灰肥混黑肥,肥比灰肥黑。
烏鴉說黑豬
烏鴉站在黑豬背上說黑豬黑,黑豬說烏鴉比黑豬還要黑;烏鴉說它身比黑豬黑嘴不黑,黑豬聽罷笑得嘿嘿嘿嘿。
ia ie ua uo üe
壓價 接洽 加價 下嫁 假牙 恰恰
ie:階 業 杰 姐 謝 爺
歇業 結業 爺爺 謝謝 貼切 趔趄
ua:花 滑 褂 話 畫 劃
畫花 花褂 掛畫 耍滑 娃娃 (卜)卦
uo:羅 落 左 火 活 擴
哆嗦 佐羅 火鍋 活脫 闊綽 活捉
üe:躍 略 倔 虐 學 月
約略 雀躍 決裂 月夜 雪(夜) 越(野)
繞口令
賈家養蝦
賈家有女初出嫁,嫁到夏家學養蝦,喂養的對蝦個頭兒大,賣到市場直加價。賈家爹爹會養鴨,鴨子雖肥傷莊稼。鄰里吵架不融洽,賈家也學養對蝦。小蝦卡住了鴨子牙,大鴨咬住了蝦的夾。夏家公公勸,賈家爹爹壓,大鴨不怕嚇,小蝦裝得嗲,夏家賈家沒辦法。
分不清是鴨還是霞
天空飄著一片霞,水上游來一群鴨。霞是五彩霞,鴨是麻花鴨,麻花鴨游進五彩霞,五彩霞網住麻花鴨。樂壞了鴨,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鴨還是霞。
孩子和鞋了
孩子是孩子,鞋子是鞋子,孩子不是鞋子,鞋子不是孩子。是孩子穿鞋子,不是鞋子穿孩子。誰分不清鞋子和孩子,誰就念不準鞋子和孩子。
杰杰和姐姐
杰杰和姐姐,花園里面捉蝴蝶。杰杰去捉花中蝶,姐姐去捉葉上蝶。
瓜瓜笑娃娃
金瓜瓜,銀瓜瓜,瓜棚上面結滿瓜,瓜瓜落下來,打著小娃娃,娃娃叫媽媽,娃娃怪瓜瓜,瓜瓜笑娃娃。
王婆夸瓜
王婆賣瓜又賣花,一邊賣來一邊夸。又夸花,又夸瓜,夸瓜大,大夸花,夸來夸去沒人來理她。
瓜棚掛瓜
瓜棚掛瓜,瓜掛瓜棚。風刮瓜,瓜碰棚。風刮棚,棚碰瓜。霍湖、郭海和汪活
霍湖、郭海和汪活,三人一起燒茶喝。霍湖點火,郭海燒鍋,汪活劈柴火,郭海問汪活為何未劈柴火?霍湖怪郭海,郭海怪汪活,汪活怪劈柴火為何劈不破?
菠蘿與陀螺
坡上長菠蘿,坡下玩陀螺。坡上掉菠蘿,菠蘿砸陀螺。砸破陀螺補陀螺,頂破菠蘿剝菠蘿。
鍋摞鍋
鍋摞鍋,摞鍋摞。一共摞了六摞鍋,六摞鍋上摞六十六張羅面羅,羅面羅里擺六十六個調羹勺。
瘸子和矬子
南面來了個瘸子,腰里別著個橛子,北邊來了個矬子,肩上挑著擔茄子。別橛子的瘸子要用橛子換挑茄子的矬子的茄子,挑茄子的矬子不給別橛子的瘸子茄子。別橛子的瘸子抽出腰里的橛子打了挑茄子的矬子一橛子,挑茄子的矬子拿起茄子打了別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ui
回饋 回味 匯兌 推諉 水位 薈萃
繞口令
嘴和腿
嘴說腿,腿說嘴。嘴說腿愛跑腿,腿說嘴愛賣嘴。光動嘴,不動腿,不如不長腿。光動腿,不動嘴,不如不長嘴。又動腿,又動嘴,腿不再說嘴,嘴不再說腿。
風吹灰
風吹灰堆灰亂飛,灰飛花上花堆灰。風吹花灰飛去,灰在風里灰又飛。
誰勝誰
梅小衛叫飛毛腿,衛小輝叫風難追。兩人參加運動會,百米賽跑快如飛。飛毛腿追風難追,風難追追飛毛腿。梅小衛和衛小輝,最后不知誰勝誰。
說繞口令練普通話(an)
安然 坦然 帆船 勘探 參贊 斑斕
繞口令
搬木板
搬木板擺木板,擺木板搬木板,擺擺木板搬木板,搬罷木板擺木板。先搬木板,后擺木板;后擺木板,先搬木板。搬木板又擺木板,塊塊木板搬擺完。
壁眼與鴨蛋
壁上八個壁眼,地下八個鴨蛋。撿起地下八個鴨蛋,塞進壁上八個壁眼。
搟面
一塊面搟不滿案板,半塊面倒搟滿案板。(重復)
繞口令
根連根
山上青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根連根,心連心,建設祖國一股勁。
一個人
這邊一個人,挑了一挑瓶。那邊一個人,擔了一擔盆。瓶碰爛了盆,盆碰爛了瓶。賣瓶買盆來賠盆,賣盆買瓶來賠瓶。瓶不能賠盆,盆不能賠瓶。
悶娃和笨娃
悶娃悶,笨娃笨。悶娃嫌笨娃笨,笨娃嫌悶娃悶。悶娃說笨娃我飛你笨,笨娃說悶娃我笨你悶。也不知悶娃笨還是笨娃悶。
zh、ch、sh、r
zh:
扎 知 者 捉 抓 莊 朱
追 折 鐘 爭 哲 蜘蛛 斟酌
中止 指正 專職 茁壯 政治 正直 追逐
卓著 執著 莊重
ch:
叉 車 吃 出 饞 吹 床
產 昌 超 成 廠 車床 吃穿
出廠 拆穿 沖出 抽搐 超產 充斥 長城
查處 穿插 車船
sh:
沙 社 山 睡 上 瘦 師
裳 奢 繩 耍 摔 身 圣
晌 上山 砂石 事實 史詩 紳士 盛世
神圣 收稅 設施 身世 山水 韶山 少帥
失實
r:
人 日 忍 入 任 然 柔
榮 柔軟 軟弱 榮辱 柔韌 如若 忍辱
榮任 融融
繞口令
煮豬肉
鍋里煮豬肉,肉里包著骨,取肉去豬骨,放上一點醋,都吃熟豬肉。
朱叔鋤竹筍
朱家一株竹,竹筍初長出。朱叔處處鋤,鋤出筍來煮。鋤完不再出,朱叔沒筍煮,竹株又干枯。
學時事
史老師,講時事,常學時事長知識。時事學習看報紙,報紙登的是時事。常看報紙要多思,心里裝著天下事。
知道不知道
認識從實踐始,實踐出真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知道說不知道,也不要不知道說知道。老老實實,實事求是,一定做到不折不扣的真知道。
un
熏 軍 群 旬 韻 駿
(眩)暈 均勻 軍訓 馴服 逡巡 韻(律)
繞口令
白云與羊群
藍天上是片片白云,草原上銀色的羊群。近處看,這是羊群,那是白云;遠處看,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
運河和通州
東運河,西運河,東西運河運東西。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說繞口令練普通話(ü)
繞口令
吃橘子
吃橘子,剝橘子,橘皮丟在垃圾箱里。不吃橘子,不剝橘子,不把橘子丟在垃圾箱里。
蕪湖徐如玉
蕪湖徐如玉,出去屢次遇大霧。曲阜蘇愚盧,上路五回遇大雨。
村里新開一條渠
村里新開一條渠,彎彎曲曲上山去,河水雨水渠里流,滿山莊稼一片綠。
大渠養大魚不養小魚,小渠養小魚不養大魚。一天天下雨,大渠水流進小渠,小渠水流進大渠。大渠里有了小魚不見大魚,小渠里有了大魚不見小魚。
ou
愁 周游 丑陋 收購 偷油 佝僂 叩頭
(接)受 籌謀
小豬扛鋤頭
小豬扛鋤頭,吭哧吭哧走。小鳥唱枝頭,小豬扭頭瞅。鋤頭撞石頭,石頭砸豬頭;小豬怨鋤頭,鋤頭怨石頭。
老六放牛
柳林鎮有個六號樓,劉老六住在六號樓。有一天,來了牛老六,牽著六只猴;來了侯老六,拉了六頭牛;來了仇老六,擔了六簍油;來了尤老六,背了四匹綢。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劉老六住的六號樓。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壞了尤老六的綢。仇老六拉起牛老六要賠油,尤老六拉著侯老六要賠綢,牛老六怨侯老六的牛,侯老六怨牛老六的猴。
買肉和買油
尤大嫂去買肉,冉大媽去買油,尤大嫂買肉不買油,冉大媽買油不買肉。倆人集上碰了頭,尤大嫂請冉大媽到家吃燉肉,冉大媽請尤大嫂去她家喝蜂蜜白糖加香油。
j q x
j:
家 階 局 機 將 絞 撿
炯 叫 獎 舉 掘 焦急 計較
積極 倔強 金橘 進軍 解決 艱巨 京劇
講究 聚焦 交際
q:
掐 敲 齊 清 全 強 親
千 缺 秋 求 切 清泉 欠缺
蹊蹺 恰巧 親切 秦腔 輕巧 侵權 竊取
前期 情趣
x:
蝦 鞋 徐 信 休 小 選
須 歇 斜 想象 休息 小學 詳細
喜訊 玄虛 想信 虛心 悉心 纖細 新鮮
繞口令
七加一
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等于幾?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還是七。
漆匠和錫匠
七巷一個漆匠,西巷一個錫匠。七巷漆匠用了西巷錫匠的錫,西巷錫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七巷漆匠氣西巷錫匠用了漆,西巷錫匠譏七巷漆匠拿了錫。
京劇與警句
京劇叫京劇,警句叫警句。京劇不能叫警句,警句不能叫京劇 。
蛐蛐說大話
墻頭高,墻頭低,墻旮旯有對蛐蛐,在那兒吹大氣。大蛐蛐說:“昨兒個我吃了兩只花不愣登的大老虎。”小蛐蛐說:“今兒個我吃了兩只灰不溜秋的大毛驢。”大蛐蛐說:“我在南山爪了一抬,踢倒了十棵大柳樹。”小蛐蛐說:“我在北海大嘴一張,吞了十條大鯨魚。”這兩個蛐蛐正在吹大氣,撲棱棱打東邊飛來一只蘆花大公雞。你看這只公雞有多愣,它“哆”的一聲吃了那只小蛐蛐。大蛐蛐一看生了氣,它齜牙捋須一伸腿,唉!它也喂了雞!哈哈,看它還吹大氣不吹大氣!
比尖
尖塔尖,尖桿尖,桿尖尖似塔尖尖,塔尖尖似桿尖尖。有人說桿尖比塔尖尖,有人說塔尖比桿尖尖。不知到底是桿尖比塔尖尖,還是塔尖比桿尖尖。
g k h
g:
嘎 鍋 更 該 給 古 耕
公 光 姑 剛 桿 改革 規格
古怪 更改 尷尬 光顧 梗概 公告 高貴
干股 鞏固 觀光
k:
客 括 科 坑 空 亢 枯
扣 寬 看 夸 虧空 克扣 可靠
空曠 慷慨 開闊 開墾 刻苦 坎坷 困苦
寬闊 口渴
h:
哈 壞 喝 歡 昏 胡 花
狠 核 罕 會 轟 護航 豪華
緩和 呼喚 好壞 混合 恍惚 荷花 含混
浩瀚 海涵 航海
繞口令
大鍋和小鍋
大哥有大鍋,二哥有小鍋,大哥要換二哥的小鍋,二哥不換大哥的大鍋。
瓜換花
小花和小華,一同種莊稼。小華種棉花,小花種西瓜。
小華的棉花開了花,小花的西瓜結了瓜。小花找小華,商量瓜換花。小花用瓜換了花,小華用花換了瓜。
哥哥和姑姑
哥哥掛鉤,鉤掛哥哥剛穿的白小褂兒。姑姑隔著隔扇去鉤鼓,鼓高姑姑難鉤鼓,哥哥幫姑去鉤鼓,姑姑幫哥哥把小褂兒補。
哥挎瓜筐過寬溝
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狗。
說好普通話主題班會
說好普通話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1、 認識到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參加人員:全體同學及班主任
活動設計:
1、由主持人談談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
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通話應該是每個人不陌生的,但是近期,國家調查顯示,中國人只有一半能說普通話,同時有四成人看不懂繁體字,但仍有%的人堅持使用繁體字書寫。這是26日在人民大會堂揭曉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的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約為53%,8%的人從出生就開始講普通話。場合越正式,普通話的使用頻率越高;其中在家講的最少,在單位最常用。目前,方言還是家庭成員最主要的交流語言。多數人學普通話最主要的困難是“周圍的人都不說,說的機會少”和“口音不好改”。此外,全國%的人平時主要書寫簡化字,%的人簡化字和繁體字同時使用。
講不好普通話很容易鬧笑話,請看一下這些笑話。
例一:廣西某高校新來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長。一天,他走進辦公室嚴肅地對秘書說:“我要殺一個人!”話音剛落,旁邊一寧夏籍的女助手被嚇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來校長“殺”(sha)“查”(cha)不分,其實是想說“我要查一個人”。
例二:區直某單位一位負責上傳下達的男秘書普通話不標準,經常“上”(shang)“下”(xia)不分,每次碰到開會通知,大家都聽不清他到底是說“上午”還是“下午”。于是便出現這邊秘書使勁強調“上午”,那邊同事猛問“什么,下午?”常常惹得辦公室里一陣哄笑。因為這種“耳誤”,有人把本來上午開會聽成下午開會,誤了大事被批評。
與鬧笑話相比,林先生可為普通話說不好付出了慘重代價。林先生在南寧某建筑公司工作,講一口“粵味普通話”。XX年,林先生承接了一個企業建筑工程。企業的老總是天津人,普通話非常“正”。結果兩人上桌一談,林先生錯漏百出的普通話說得對方一愣一愣的,老聽不清楚,林先生自己也急出了一身大汗。最后,對方老總“忍無可忍”,提前退席,建筑工程的事情也隨之泡湯。
初唐四杰都有誰與代表作accident,incident,event的區別
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對于說好普通話有什么看法。
小結:其實以上幾位同學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雖然閩南話和普通話一樣都能作為一種人與人交流的工具,但是它們的適用范圍不一樣。閩南話只適用于閩南地區,而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故而在不久的將來,為了能與更多的人交流溝通,我們更應該學好普通話。
2、 繞口令比賽
白石塔
白石白又滑,
搬來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
白石塔,
白石搭石塔,
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
白塔白又滑
兜裝豆
兜里裝豆,
豆裝滿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補破兜,
補好兜,又裝豆,
裝滿兜,不漏豆。
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
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
誰說四十是“細席”,
他的舌頭沒用力;
誰說十四是“適時”,
他的舌頭沒伸直。
認真學,常練習,
十四、四十、四十四。
化肥會揮發
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
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
黑化肥發灰揮發會發黑。
語言美是文明禮貌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不僅要說好普通話,還要能夠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比如,“請”“謝謝”“對不起”等。
3、 總結
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作為一個中國人,連基本的國語都講不好,又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立足,又如何把普通話推廣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學好文化知識,還應該自覺的學好普通話。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