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漢語詞匯,拼音是lǐ jiě,意思是順著條理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一定的認知上了解,明白,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錢塘江看潮記閱讀理解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錢塘江看潮記閱讀理解4篇
錢塘江位于杭州東北45公里海寧鹽官鎮。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后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涌。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為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為“天下奇觀”。
錢塘江是一條很有個性的河道。并不很長,但是,在660多公里中,變化多端。這種變化可以概括成“小變大、清變濁、靜變動”。
大概所有的大江大河都發源于涓涓溪流,錢塘江也是如此,在安徽江西兩省交界的綿綿大山中,有一座海1350米的山峰,四周山巒起伏,峽谷陡峭,有許多瀑布急流,千里錢塘江水的主源頭就在這里敲響第一個音符,它就是從安徽省休寧縣懷玉山脈的六峰六股尖流下的滴滴清泉。這里溪流縱橫,很難分出哪一條是錢塘江的正源。
錢塘江干流被分為幾段,屯溪以上,屬于源頭部分,從屯溪到浙江的梅城,叫新安江,這一段江域中,坐落著風景如畫的新安江水庫,杭州、南京、上海的電力動脈新安江水電站,島嶼星羅棋布的千島湖。從梅城到浙江的一座小鎮聞家堰之間,錢塘江的這一段叫做富春江。進入富春江,江面越來越開闊,最寬的地方達到800米左右,連成一字形的拖輪船隊和排灘流放的木筏,相繼往來江上,如果佇立船頭,遠眺兩岸,只見遠山幽藍,近山翠綠,水光山色,像一首詩中描述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從高處鳥瞰,杭州的西湖就在“之”字形江道的一點上,和滔滔錢塘水交相輝映,恰似天工刻意安排。經過杭州,錢塘江跋涉了600多公里以后,在喇叭形的杭州灣流入東海,完成它從一滴水到一片海的生長歷程。大概很少有河流,在六百公里內有如此大的變化。長江從源頭奔騰六百公里,只走了它奔向大海的十分之一路程。
有一首描寫錢塘江最美的河段富春江的樂曲,很多人都熟悉,就是《春江花月夜》,富春江水就像這支婉轉輕柔的樂曲一樣,恬靜而安詳,與澎湃的錢江大潮相比,完全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很難相信,如此嫻靜的富春江水,向東流淌200公里以后到達河口處,卻會呈現出另一種姿態,江水急流,大潮洶涌,浪花翻騰,一泄千里,那正是我們已經期待了很久的錢江大潮。靜與動誕生于同一母體之中,自然的景觀就是這樣千變萬化,神奇莫測。
錢塘江水無法保持潔身自好,跟污染關系并不大,使錢塘江水變混的,也是成就了它一世盛名的東西,那就是潮汐。錢塘江水漲潮時,方向是從入??谙蛏匣厮?,那些堆積在入海口的泥沙就被巨大的潮水席卷起來,隨洶涌的波濤一起沖回,等潮水漸漸落下,泥沙又被裹挾著順江而下,帶回到河口。日復一日,潮起潮落,泥沙就這樣不斷地被搬來搬去,錢塘江水的下游,也就漸漸地被淘成了現在昏黃色。
錢塘江的潮汐產生的真正原因
從現代科學來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體受到天體(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而形成的一種周期性運動。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地球、太陽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強,易形成大潮。中秋前后,不但它們的位置連起來恰好接近直線 ,而且這時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較接近太陽的時候,所以秋潮較大,這也是一般的自然現象。
錢江潮為什么特別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亞馬遜河、北美的科羅拉多河、法國的塞納河、英國的塞汶河等,但錢塘江涌潮的強度和壯觀現象,除亞馬遜河外,其它河流均無法與之媲美。亞馬遜河的涌潮強度與錢塘江雖可一比,但錢塘江河口江道擺動頻繁,涌潮潮景變化萬千。因此錢江潮可說是獨占鰲頭,無與倫比。
為什么錢塘江大潮特別洶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灣外的江面寬度約100千米,往里則急劇收縮,到距灣口90千米的錢塘江口的海鹽澉浦時,寬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區的河寬僅1千米左右。當大量潮水涌進狹窄的河道時,水面就會迅速地壅高。又由于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積形成沙坎,進入灣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減小,阻力增大,前坡變陡,后坡相應變緩。當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鋒水面明顯涌起,從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過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內窄、外深內淺,為什么沒有象錢塘江大潮那樣洶涌澎湃?原來高潮的出現與河水流動的速度也有關系,當潮水涌來時,它的前進方向是和河水流動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錢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與潮水流速幾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與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頭。另外,浙北沿海一帶,夏秋之交常吹東南風或東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也助長了它的聲勢??傊X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狀、河床地貌、水文、氣候等)因素綜合的影響。
潮汐成因另探
我否定了潮汐的引力解釋。那么,我就提出了一個假說:潮汐的成因應該是由太陽的光熱使海洋表面產生"熱脹冷縮",又由于地球的自轉,就形成了潮汐現象。
我的慣性三定律否定了地球潮汐現象是由于月球的引力所造成的解釋。當初牛頓在說懷疑超距作用的引力時,同時又認為他的發現成功地解釋了地球的潮汐現象。以至于到今天科學界還是沿用此解釋。由我的"廣義慣性",月球是處于"廣義慣性運動狀態",沒有真正的外力正在作用之,當然,同時也沒有"力"作用于其它的"物體"(月球的重力場不會延伸至地球上)。于是,潮汐的成因需要重新解釋。
一、在此,我們必須先把牛頓的"引力"的作用與后來變為"引力場"的作用分開來說明。
(1)我首先"質疑"引力的作用解釋,按引力定律計算,太陽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值(本來就子虛烏有),比月球大上百倍。按理潮汐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應該由太陽引起的。這就是其矛盾之一;
(2)地球潮汐的引力成因的解釋,到目前仍僅是"定性"解釋。而在解釋錢塘江大潮時,說是月球的"滿月"造成的,這實在是牽強附會的解釋,我想凡是有點"科學頭腦"的人要是仔細地想一想,都會得出一個結論,"滿月"是"光"因素,與"力"因素有何干系?這是真正的科學態度嗎?
(3)如果月球對地球的海洋有這么大的"引力"作用,那么,就應該對環繞地球的衛星有更大的"引力"作用,從而可以明顯地表現在衛星的軌道的形狀上,那為什么沒有其表現呢?在此,航天局的"實踐家"們引進了"引力范圍"的解釋,如果還是按"引力"的角度來運用"引力范圍"概念,月球還是對衛星的軌道形狀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此,我的重力場的"范圍"概念與原來的"引力范圍"的概念不同。航天實踐上的"引力范圍"就是我的"重力場范圍",但理解的意義不同。從我的角度,出了我的月球"重力場范圍",月球就不會對衛星有"一點"作用。當然,也就對地球上的海洋更沒有"一點"作用。月球的"重力場范圍"不會延伸地球上。那么,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的成因不是由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在此提出一個假說。
二、我的假說:
地球上的潮汐成因是由于太陽光照射在海洋面上,白天被太陽光照射的海洋面被加熱,海洋的"水"就有"熱脹"效應。而在夜間,海洋被加熱的"水"的熱量就向空氣中傳遞,就又"冷縮"了。于是,又由于地球的自轉,就有了"潮汐現象"。雖然,其"熱脹冷縮"效應很小,但由于此微小的"熱脹冷縮"在廣大的海洋面上的"積累",也就造成了"潮汐"。
我可以解釋"錢塘江大潮"的原因。錢塘江大潮發生在每年的陰歷八月,這正是"秋分"時節。太陽的光照在地球上的"中心點"正是在"赤道"上。由于地球從西向東自轉,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美國的西海岸上開始,于是,隨著地球的自轉,被加熱而"熱漲"的太平洋的"水"向"西推進",到了下午,就推進到了中國的東海岸。錢塘江正是在此"東"的正面,且由于其地理形狀的特點,就產生了"大潮"。如果是"春分"時節,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南美洲的西海岸開始,所以,傳遞到中國的東海岸上的潮汐的"峰值"就比較小。
有一個可以驗證我的此假說的"現象"。按我的解釋,"內陸海"比起太平洋及大西洋來很小,但是也應該有"微弱"的"熱脹冷縮"的效應,而且其"潮汐"很有規律。按此理,如果是陰天,此"潮汐"現象就不明顯。在西亞的"里海"可以驗證我的假說的成立與否。
參考文獻
[1]馬英卓:引力是產生出來的,〈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雜志,1998年第五期。
[2]馬英卓:引力與廣義力學、整體天體,〈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雜志,1999年第三期。
[3]馬英卓:慣性力學與整體科學體系,《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雜志,2000年第七期。
[4]馬英卓:等效原理的對與錯,《當代物理世界-物理論文集》網站。
[5]馬英卓:萬有引力真的失靈了嗎?《當代物理世界-物理論文集》網站。
[6]馬英卓:用慣性力學三定律解力學習題?!懂敶锢硎澜?物理論文集》網站。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谑抢刃蔚暮芏啵苄纬捎砍钡暮涌趨s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么?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于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于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后,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于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錢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的壯觀景象,吸引著無數人前往觀看。是世界著名的兩大涌潮之一,“錢江潮”在納入現代旅游產業開發之后,曾創下三五天之內聚散百余萬自費游客的紀錄。然而,在潮水迷人的誘惑下,卻暗暗藏匿著兇險。據有關報道,每年,都有人因觀錢江潮而喪生,僅今年夏天,錢江潮水已吞噬了20余條生命,受傷者更多。
人們對涌潮成因和規律的無知,是出現悲劇的一個主要原因。潮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農歷初一、十五漲大潮。此時,月球、地球和太陽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于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兩者合力最小,這時出現兩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稱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現這種潮。有些地方,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漲落時間不等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間大約相隔12小時25分,稱為“全日潮”。
“錢江潮”主要由杭州灣入??诘奶厥獾匦涡纬桑贾轂惩鈱拑日?,外深內淺,是一個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至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墻,釀成初起的潮峰?!板X江潮”每日兩潮,間隔約12小時,每天來潮往后推遲約45分鐘,成規律地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達3.5米,潮差可達9米。
近年來,錢塘江周圍環境有很大改善,兩岸修起了防洪堤,路面鋪著彩色地磚,路邊植起了草皮,到了夏天,去江邊看潮、乘涼、欣賞夜景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一對對談情約會的戀人,他們喜歡走下防洪堤臺階看潮,當潮水如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向人撲來時,觀潮者往往措手不及,沒有思考的空間,人已被巨浪吞噬了。江邊埠頭上寫有“涌潮危險游人止步”的警示語,觀潮心切的游人總是看不見,而到了晚上,要想看也看不清了。據江邊居民反映,一些青年,往往站在地勢較低、不是觀潮點的地方觀潮,不懂潮水漲落規律,也不清楚潮水的威力能傷人性命,就那么糊里糊涂,年輕的生命一去不復返。
但目前也有加外的理論,同樣無法解釋為什么是準確的8月18日:
潮汐的成因需要重新解釋。
一、在此,我們必須先把牛頓的"引力"的作用與后來變為"引力場"的作用分開來說明。
(1)我首先"質疑"引力的作用解釋,按引力定律計算,太陽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值(本來就子虛烏有),比月球大上百倍。按理潮汐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應該由太陽引起的。這就是其矛盾之一;
(2)地球潮汐的引力成因的解釋,到目前仍僅是"定性"解釋。而在解釋錢塘江大潮時,說是月球的"滿月"造成的,這實在是牽強附會的解釋,我想凡是有點"科學頭腦"的人要是仔細地想一想,都會得出一個結論,"滿月"是"光"因素,與"力"因素有何干系?這是真正的科學態度嗎?
(3)如果月球對地球的海洋有這么大的"引力"作用,那么,就應該對環繞地球的衛星有更大的"引力"作用,從而可以明顯地表現在衛星的軌道的形狀上,那為什么沒有其表現呢?在此,航天局的"實踐家"們引進了"引力范圍"的解釋,如果還是按"引力"的角度來運用"引力范圍"概念,月球還是對衛星的軌道形狀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此,我的重力場的"范圍"概念與原來的"引力范圍"的概念不同。航天實踐上的"引力范圍"就是我的"重力場范圍",但理解的意義不同。從我的角度,出了我的月球"重力場范圍",月球就不會對衛星有"一點"作用。當然,也就對地球上的海洋更沒有"一點"作用。月球的"重力場范圍"不會延伸地球上。那么,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的成因不是由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在此提出一個假說。
二、我的假說:
地球上的潮汐成因是由于太陽光照射在海洋面上,白天被太陽光照射的海洋面被加熱,海洋的"水"就有"熱脹"效應。而在夜間,海洋被加熱的"水"的熱量就向空氣中傳遞,就又"冷縮"了。于是,又由于地球的自轉,就有了"潮汐現象"。雖然,其"熱脹冷縮"效應很小,但由于此微小的"熱脹冷縮"在廣大的海洋面上的"積累",也就造成了"潮汐"。
我可以解釋"錢塘江大潮"的原因。錢塘江大潮發生在每年的陰歷八月,這正是"秋分"時節。太陽的光照在地球上的"中心點"正是在"赤道"上。由于地球從西向東自轉,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美國的西海岸上開始,于是,隨著地球的自轉,被加熱而"熱漲"的太平洋的"水"向"西推進",到了下午,就推進到了中國的東海岸。錢塘江正是在此"東"的正面,且由于其地理形狀的特點,就產生了"大潮"。如果是"春分"時節,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南美洲的西海岸開始,所以,傳遞到中國的東海岸上的潮汐的"峰值"就比較小。
有一個可以驗證我的此假說的"現象"。按我的解釋,"內陸海"比起太平洋及大西洋來很小,但是也應該有"微弱"的"熱脹冷縮"的效應,而且其"潮汐"很有規律。按此理,如果是陰天,此"潮汐"現象就不明顯。在西亞的"里海"可以驗證我的假說的成立與否。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詩云:“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泵磕甑霓r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潮頭高達3~5米,每秒鐘推進的速度達到近10米,帶來海水10萬~20萬噸,同時發出巨大的聲響,猶如千軍萬馬在奔騰。錢江潮以其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聞名天下,它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游客駐足觀賞。
潮水的成因
錢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規律漲落運動,潮汐的產生是由月球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轉造成的。因為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以后兩三天,月亮、太陽、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著地球表面的海水,力量特別強大,所以這幾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時高漲。特別是農歷的八月十八日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引力最大的時候,此時出現的涌潮,自然也就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不過像錢塘江口這樣的大潮,在世界上卻很少見。
錢江涌潮的成因
為什么錢塘江大潮特別洶涌和巨大呢?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杭州灣特殊地形分不開的。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而往西逐漸收縮為20公里左右,到蕭山南陽僅2公里,外寬內窄,呈喇叭形。由于江面迅速縮小,再加上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個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蕭山南陽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兩岸地形的約束,潮水進易退難,只好涌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墻,于是就形成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來,層層相疊的潮勢。
是不是所有喇叭狀的海灣都能產生涌潮呢?回答是否定的。錢江潮的形成,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原來高潮的出現與河水流動的速度也有關系,當潮水涌來時,它的前進方向是和河水流動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錢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與潮水流速幾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與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頭。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積形成沙坎,這些沙坎對潮流起著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當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鋒水面明顯涌起,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洶涌澎湃、勢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觀!
還有潮波的傳播在深水中快,在淺水中慢。錢塘江由深變淺的特點極為突出,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鹽官、南陽水深平均2米左右,這種特殊條件,能使后浪很快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另外,浙北沿海一帶,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風助潮勢,推波助瀾。
總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狀、河床地貌、水文、氣候等)因素綜合的影響。許多有利于漲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錢塘江口,于是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前后的錢江潮成了世界上少見的奇觀?!?
最著名的錢江潮形成在蕭山南陽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在美女壩觀賞的主要是“回頭潮”?!懊琅仡^”回頭潮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錢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灣是錢塘江口一個向南凹進的大河灣。這里,有一道長約50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當涌潮西行至此,全線與圍堤成一銳角撲來,壩頭以內的潮頭同壩身、圍堤構成直角三角形,潮頭線兩端受阻,分別沿壩身和圍堤向直角頂點逼進,最終在壩根“嘣”一聲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獅,化成一股水柱,直沖云霄,高達十余米。由于大壩的橫江阻攔,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個"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頭潮。而此時江水前來后涌,上下翻卷,奔騰不息。
在南陽的赭山美女壩不僅會產生回頭潮,還會產生"沖天潮"現象,沖天潮這是發生于堤、壩相交處的特種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賞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網兜兜住一樣,在堤壩相交轉彎角的處,潮水“嘩”一聲碰撞巨響,潮頭直沖云天。上進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達十多米。清譚吉璁《棹歌》詩“赭山潮勢接天來,捍海塘東石囤摧。”沖天潮由此得名。
錢江潮會不會消失
有人擔心千古奔騰不息的錢江潮會不會可能在今后“最終消失”呢?錢江潮的發展趨勢如何?由于2004年農歷八日十八日錢江潮的衰微現象,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這兩種觀點的分歧主要表現在這兩個方面:
1、造橋。
從杭州灣大橋規劃伊始,就有專家和市民在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大橋會不會影響錢江潮的雄壯景觀?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其中正橋長35.7公里,估計有7000多根樁矗立在錢塘江。由于杭州灣大橋將向海底打入7000多根樁,有關專家估計,這將使潮水高度降低約20厘米。水利專家稱,(錢塘江上)“如此規模的造橋,尤其是杭州灣大橋的建設,將極大地影響到錢塘潮”。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的一位專家也說,我省規劃將在錢塘江上建造多座大橋,這對錢江潮肯定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多大尚無定論。
也有專家認為:橋歸橋潮歸潮:杭州灣大橋礙不到錢江潮。熊紹隆,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教授。2000年9月,其所在研究院受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委托,就杭州灣大橋對水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對錢塘江涌潮的影響進行專題研究。經過實體模擬和數字模擬,得出的結果是:建橋前,鹽官的潮頭高度在2米至2.5米之間;建橋后,鹽官的潮頭高度的降低不會超過2厘米,肉眼完全看不出來。因此,關于“杭州灣大橋最高將使潮水高度降低約20厘米”的論述,他對這一消息來源表示質疑。
2、圍墾。
浙江近年來大規模圍墾,目前在錢塘江口已累計圍墾海涂80萬畝。一種觀點認為:大規模圍墾使河道變窄,河道變得更加彎曲,阻力變大,造成進潮量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錢江潮;再加上近年來錢塘江流量比往年平均數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山一帶江面,使這一帶河床抬高,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涌進錢塘江時,只能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南陽鎮時,已經是"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了。
另一種觀點是:約束河道:圍墾反而使潮水變大。據林炳堯教授介紹,錢塘江圍墾之后,錢江潮沒有變小,反而變大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錢塘江大規模圍墾,主要不是為了獲取土地,而是為治理錢塘江。由于錢塘江是強潮河口,河道一直不穩定,南北擺動,最大擺幅可達二十一公里,所以不能不治理,圍墾能夠起到約束河道的作用,目前六十多公里的河道已經穩定。
錢塘江大規模治理之后,錢江潮有三個變化:一是涌潮最大的地點略有下移,移到了原來鹽官下游12公里的海寧大缺口,最佳的觀潮點也穩定了,如海寧鹽官、大缺口、老鹽倉和蕭山觀潮城、美女山壩;二是涌潮的反射作用強了,沿江潮差增大,錢江潮隨之增強,尤其大潮期更甚。三是這幾年錢江潮的潮水景觀有所變化。
據此,有關人士推知,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未變,所以錢塘江潮不會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變窄,錢塘潮的交匯點將逐步東移。今后,觀潮的最佳點,北岸在鹽官鎮以東的丁橋至十堡一帶;南岸在杭州蕭山圍墾十七工段。
錢塘江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于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于上海市南匯區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為“之江”或“羅剎江”。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錢塘江,英文作Ch"ien-t"ang Chiang或Qiantang River,自源頭始,全稱浙江,又名羅剎江和之江,是祖國東南名川,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河流之一,浙江省最大河流,杭州著名旅游景點(特別注意:今人誤以為錢塘江即浙江,其實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稱錢塘江)。錢塘江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48887平方公里,流經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上游常山港發源于浙江省開化縣齊溪鎮蓮花尖,匯江山港后東北流貫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經杭州灣注入東 海。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金華江(婺港)、新安江、桐溪、浦陽江等。干流各段隨地異名.干流自衢江區以上稱常山港,衢江區至蘭溪間稱衢江(信安江),蘭溪至建德縣梅城稱蘭江,梅城至桐廬間稱桐江,桐廬至蕭山區聞家堰間稱富春江,聞家堰以下始稱錢塘江。曹娥江舊時也是錢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脫離錢塘江而獨流入海。錢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海寧市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縮影響潮頭陡立,形成雄偉壯麗的“錢塘潮”,吸引大批游人。最大潮差達8.93米。錢塘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4億m3,含沙量甚少,平均每平方米為5‰。在新安江和富春江上已建成大型水庫和水電站。杭州至桐廬間可通航150噸級輪船。
在錢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區六和塔附近,建有著名的錢塘江大橋。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 寬9.1米,高71米。由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施工,于1935年4月動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總投資160萬美元(當年價格)。錢塘江大橋不僅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它與六和塔一起組成杭州地標性景點之一。
錢塘江河道曲折,上游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間;中游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狀,江口逐漸展寬。主要支流有烏溪江、婺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陽江、曹娥江等。
烏溪江
源出福建省浦城縣東部山區。東流經浙江省龍泉縣西北部,于衢縣樟潭鎮入衢江。徑流全長150km,流域面積2590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0.76億m3。自然落差802m。水能理淪蘊藏量18.38萬kW。河道發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新安江
源出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西南流經歙縣、休寧二縣,在黃山市臨溪鎮匯合率水之后始名新安江。曲折東南流折向東流。經安徽省南部邊界.浙江省淳安等縣境,穿行新安江水庫,經建德市城西南,在梅城鎮東匯合蘭江水系后,東流稱富春江。干流全長261km,流域面積11772km2。安徽省境多年平均流量166m3/s。總自然落差1240m。水能理論蘊藏量55.2萬kW。主要支流有壽昌江、東源江、豐樂河、武強溪、昌溪、休寧河等。新安江屬山溪性常年河,含沙量少,清澈見底。新安江水電站未建前,河床比降大,沿江多峽谷險灘。電站建成后,紫金灘以下形成一個面積為580km2的新安江水庫(又稱千島湖)。富春江水電站建成后,富春江水庫回水已達洋溪。梅城水位穩定在22-23,5m之間。紫金灘以下的急流已消失,50t貨輪和200客位客輪自梅城可達白沙。洪水受新安江水電站調蓄控制,最大流量為13200m3/s。 ??
浦陽江
源出自浦江縣大園灣,流經渚暨市城紹興市北,在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附近注入錢塘江。全長50km。流域面積3431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6億m3。上游河寬22—75m,下游河寬80~120m。主要支流有大陳江、開化江、楓橋江等。上游建有安華、青山、石壁等中小水庫1037座??値烊?.1億m3;中游建有高湖分洪閘;下游截彎取直,開挖新河,灌溉面積23萬畝。
婺江
又名金華江,又溪。上源由東陽江、武義江流至金華市匯合而成。干流沿金華市與武義縣邊界(界河)東北流、至蘭溪市西北郊人蘭江。于流全長33kin。河源起全長179km,流域面積6551km2,多年平均流量153.4m3/s。年徑流量53億m 3。 自然落差458m,水能理論蘊藏量2.37萬kW??赡荛_發裝機容量3.75萬kW。
分水江
正源為天目溪,源出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附近山區,東流穿經天目山峽谷入浙江省臨安縣境。主河道折向南流稱旦溪。南匯頰口溪,過昌化鎮稱天日溪。至桐廬縣境始名分水江。南流匯入富春江,全長174km,其中安徽省境長11.6km,總流域面積3430km3。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1.3億m3。自然落差1142m。水能理論蘊藏量)0.07萬kW。流域已建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0.75萬kW。主要支流有八都溪、十一都溪等。
曹娥江
源出磐安縣東部天臺山脈大盤山東南麓,經新昌縣西北至嵊縣,接納左右岸支流又經上虞縣至紹興市東入杭州灣。全長192km,流域面積5922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5.3億m3。自然落差515m。水能理論蘊藏量19.6萬kW。流域多山,水系發育,主要支流有新昌江、長樂江、小舜江、黃澤江等。
錢塘江流域鄰近中國東南沿海,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溫度17C,天
氣干燥;夏季多東南風,氣溫高,光照強,空氣濕潤;春秋兩季氣旋活動頻繁,冷暖變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鋒面雨,夏秋之際多臺風,季風環流的方向與主要山脈走向基本正交,山脈起著阻滯北方寒流和臺風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其中4—6月多雨,占50%,易發洪、澇災害;7~9月占20%,旱災頻繁。河川徑流年內、年際變化較大。如富春江蘆茨埠站(控制面積31700km2)實測豐枯年徑流之比為5:1。
治理開發
錢塘江海塘是中國一項偉大的古建筑。據推測,8世紀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筑有土質海塘御潮.10世紀初,杭州附近筑捍海塘,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進一步發展為魚鱗大石塘,沿用至今。錢塘江河口整治始于1X世紀。1747年曾在河口赭山和河莊山之間開挖中小門,試圖以此為中泓,穩定河勢于兩山之間,但不久復淤。新中國成立后,開始全面治理錢塘江水旱災害,并大力開發水能資源。先后修筑江堤319KM,海塘403KM,建成庫容大于1000萬m3的大中型水庫42座,總庫容285億立方米。建成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鎮、黃壇口、楓樹嶺、青山殿等大、中型水電站以及小型水電站1000多座,總裝機130多萬千瓦時?,F有水利設施在—般干旱年份可灌溉農田41萬平方千米。修筑的江堤海塘已能抵御10一20年一遇洪水位和10級臺風暴潮。在河口區通過修建/頃堤,拋筑丁壩群結合圍墾穩定河勢。30多年來共計圍涂100萬畝。鹽官以上河寬已固定在1~2.5km之間,河勢已趨穩定,閘口至倉前段河底刷深1—1.5m,可候潮行駛100—200t級船舶。此外,在杭州建成了可通300t級船舶的三堡船閘,溝通了錢塘江與京杭運河的航運。旅游事業也有較大發展,開辟了新安江一富春江風景游覽區。 根據錢塘江自然條件、水能資源和社會經濟特點,干支流的開發均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給水、漁業效益。
全流域水資源總量力389億m3水能理論蘊藏量262.84萬kW(包括安徽境內47.74萬kW)。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200.14萬kW,年發電量60.38億kW·h。已建成的水電站(其中安徽境內1座),裝機容量146.51引萬kW,年發電量43.38億kW·h,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黃壇口、湖南鎮、峽口5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20.1 7萬kW,年發電量35.56億kW·h,均占82%、
未開發的水電站大部分集中在高山區的支流上,這些水電站庫容小,能量指標低,裝機容量均小于5萬kW 今后錢塘江的開發,干流應建航運為主結合發電的低水頭徑流式水電站;在一級支流上選擇一批地形、地質條件良好、開發條件優越的水力樞紐;研究已建水電站如新安江等的擴建、安裝抽水蓄能機組的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以充分發揮已建水電站的作用。
錢塘江兩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線。錢塘江發源于浙江省西部開化縣境內的蓮花尖,流經14個縣市,注入杭州灣。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極佳,統稱富春江。聞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稱錢塘江,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寫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
點,故稱之江。現豐錢塘江或之江稱全江。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里,至錢塘江口縮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里。河床縱剖面有龐大的沙坎隆起,從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倉前附近達到頂點,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聞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破裂洶涌,形成天下奇觀“錢塘江潮”。錢塘江干支流開發歷史悠久,沿河兩岸許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跡。在這遼闊的錢江流域,特產富饒,人杰地靈,風土民情,豐富有趣,被稱為“黃金旅游帶”。
東漢初年,王充最早論述了錢塘江涌潮形成的天文和地形條件。為了抵御涌潮的侵襲,唐代以來,陸續修建了海塘工程,工程規模宏大。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河口區的水文泥沙,河槽演變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的大規模圍墾工程對涌潮河段的演變產生了顯著影響。
約6000年前,冰后期海侵,錢塘江河口成為沉溺谷,其后海面下降,經不斷沉積,北岸為長江三角洲的南翼,岸線在金山—王盤山—澉浦一線。近2000年來,杭州灣南漲北坍,變化劇烈,南岸由紹興、上虞、滸山一線外伸,乍浦、金山岸外大片陸地坍失,王盤山淪入灣中。由于潮水勢力遠比河水大,泥沙被帶入乍浦與聞家堰間堆積成長130公里,灘頂高出基線10米,體積達425億立方米的巨型沙坎。主體物質為均勻的粉沙。
錢塘江徑流變幅大,挾沙少。來水和來沙季節性變化均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僅為全年的15.6%。多年平均流量1468米3/秒,蘆茨埠站實測最大流量29000米3/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米3/秒。全流域年徑流總量 46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2千克/米3,年輸沙量703萬噸。 潮汐為半日潮。由于杭州灣寬度自口外向口內急劇收縮,潮差沿程遞增。灣口南岸鎮海的平均潮差為1.69米,灣頂澉浦平均潮差為5.45米,最大潮差8.93米。進出澉浦斷面的平均流量為14萬米3/秒,遠較流域來水為大。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蘆潮港比鎮海大1.49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劇縮狹抬高,潮波變形劇烈,在尖山附近產生舉世聞名的錢江涌潮。涌潮在鹽官(過去稱海寧)一帶最高,潮頭通常為1~2米,實測最高達3米,潮波傳播速度8~10米/秒。涌潮破壞力很強。曾實測到涌潮壓力達7噸/米2,安放在丁壩頭重達25噸的混凝土塊體有時也被沖走。尖山、鹽官一帶最大垂線平均流速高達4~5米/秒。鹽官以上河段, 漲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約大一倍。潮流中挾帶的泥沙量隨流速大小發生變化。尖山、鹽官一帶含沙量最大,實測最大含沙量高達51千克/米3,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為3~4千克/米3,平均每潮進出的沙量約為1000萬噸。 長江沖淡水對杭州灣水體含鹽量分布有明顯影響。金山以東水域,鹽度橫向分布南高北低。由于潮流強,錢唐江河口的鹽淡水混合屬垂向均勻混合型,鹽水入侵界隨錢塘江徑流大小而上下移動,枯季鹽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響杭州市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寬又淺,低潮水深1~3米,潮間帶十分寬廣。在強勁的、流路分岐的漲落潮流作用下,隨著徑流與潮流對比勢力的消長,河床變形劇烈。在徑流弱,潮水強的秋季,主槽順著漲潮流頂沖的方向擺動,在徑流多的季節,主槽順落潮主流方向擺動。隨著豐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擺動還有多年的變化。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擺動幅度近20公里。在主槽擺動過程中,受主流頂沖一側的灘地迅速崩坍后退,曾測到高灘一天崩坍 245米的紀錄。河床縱向沖淤變化也很強烈,鹽官以上河段洪季沖、枯季淤,以下河段則反之。河床平均沖淤幅度可達5米。
錢塘江大潮
錢江潮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的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他只要輕輕呼一口氣,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么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扁擔的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系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里哪來這股咸味呀,而且愈來愈咸,愈來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于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錢塘江風光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么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么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咸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里真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并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后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后潮水來就從這里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好像悶雷滾動。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
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 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
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
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
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
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
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觀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說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噸多重的“鎮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涌激起巨大回響
之后,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后,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近年來,錢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時有發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時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區下沙七堡1號丁字壩附近水域發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錢塘潮歷史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后相沿成習,遂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有一首詩寫道:
錢塘潮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解惑錢塘潮
為什么錢塘秋潮如此壯觀而又如此準時呢?
這是許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問題。對此,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今江蘇、安徽一事有一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浙江一帶的越國。越王勾踐表面上向吳國稱臣,暗中
??卻臥薪嘗膽,準備復國。此事被吳國大臣伍子胥察覺,多次勸說吳王殺掉勾踐。由于有奸臣在吳王面前屢進讒言,詆毀伍子胥。吳王奸忠不分,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首煮爛,裝入皮囊,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策劃下,果然滅掉了吳國。但越王也較信傳言,迫使文種伏劍自刎。伍子胥與文種這兩個敵國功臣,雖然分居錢塘江兩岸,各保其主,但下場一樣,同恨相連。他們的滿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錢塘怒潮。
當然,傳說不過是傳說而已。錢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獨特的地理條件。
錢塘江外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诮鎸掃_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墻,釀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狀的海灣都能產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寧大潮的形成,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帶,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波涌進方向大體一致,風助潮勢,推波助瀾;潮波的傳播在深水中快,在淺水中慢,錢塘江由深變淺的特點極為突出,這種特殊條件,能使后浪很快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此外,潮涌與月亮、太陽的引力也有關。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同。"因為在農歷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著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別大,而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引力最大的時候,此時出現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問及,錢塘秋潮會不會產生變化?
其實,說起來,錢塘秋潮一直處于變化之中。由于潮勢最盛位置的變化,人們的觀潮點也隨之改動。宋時的觀潮點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寧鹽官鎮左近始成觀潮勝地?,F代江海變化,最盛潮位曾西移頭蓬,近年又有東移八堡之勢。而最令人關注的,是1985年錢塘秋潮的衰微現象。
1985年農歷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觀潮的吉日良辰,這天,十幾游人前往鹽官鎮觀潮??墒?,潮水來時,只見一條很細很細的錢線,緩慢逼近,銀線時隱時現,越近越連不成線到得近處,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觀潮者們大為掃興。有人擔心錢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實上,錢塘秋潮江沒有消失,但是,讓人不無憂慮的是,近十年來,秋潮的確漸漸衰弱了。而1985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有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計圍墾海涂80萬畝,使八堡以上的河道變窄,造成進潮量減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時節,錢塘江流量比歷年平均數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同一帶江面,使這一帶淤積增厚,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涌進錢塘江時,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鹽官鎮時,已經是"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了。
據此,有關人士推知,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未變,所以錢塘江潮不會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變窄,錢塘潮的交匯點將逐步東移。今后,觀潮的最佳點,北岸在鹽官鎮以東的丁橋至十堡一帶;南岸在杭州肖山縣圍墾十七工段。
觀潮①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釋: ①節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現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錢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谟科鸬臅r候。方,當……時。其,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里兩邊的山對峙著。⑤〔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⑦〔沃日〕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啊且病?,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②,艨艟③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④,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⑧,僅有“敵船⑨”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⑩
注釋:①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現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戰船。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⑤〔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⑥〔略不相睹〕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⑦〔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⑧〔一舸(gě)無跡〕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⑨〔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⑩〔逝〕去,往。
吳兒善泅者數百①,皆披發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于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15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注釋: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善于泅水的吳中健兒。②〔披發文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文,動詞。③〔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④〔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②,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④也。
注釋: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游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閑〕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茨?,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
譯文:
錢塘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诔霈F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于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并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帶善于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里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彩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宋代大文豪蘇軾就寫過“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北宋詩人王師道所寫贊美錢塘江潮的詩句《十七日觀潮》也一直被人們傳頌著:“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清。”這是唐代王維詠潮的詩句。它的大意是:夕陽西下了,晚潮涌來,江水猛漲,碧水和藍天連成一片,好像春色充塞著天地。既寫了海潮的巨大氣勢,又寫了它特殊的壯觀美。
更多的還有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杜甫: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李廓《憶錢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橫江詞》: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白居易《潮》: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徐凝《觀浙江濤》: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蘇軾《觀浙江濤》: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楊萬里《浙江觀潮》:“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毛澤東《七絕·觀潮》: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錢塘江大潮
作者:李志華
來源:《小學閱讀指南(3-6年級版)》2010年第03期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
????????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英國的塞汶河等。但錢塘江涌潮的強度和壯觀景象,在世界上也是獨占鰲頭,無與倫比的。
????????錢塘潮有三種特色:即交叉潮、一線潮和回頭潮。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一線潮猶如一堵白墻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仡^潮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
????????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海寧大潮的形成,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一種原因是:浙江沿海一帶,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波涌進方向大體一致,風助潮勢,推波助瀾;潮波的傳播在深水中快,在淺水中慢,錢塘江由深變淺的特點極為突出,這種特殊條件,能使后浪很快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其次,潮涌與月亮、太陽的引力也有關。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引力最大的時候,此時出現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此外,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于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推薦訪問: 錢塘江 閱讀理解 看潮記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