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學黨史基本知識大全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學黨史基本知識大全3篇
黨史基本知識
1、1921年 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2、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3、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有兩個人貢獻特別突出,在黨的創建史上被稱為“南陳北李”。他們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4、湖北是全國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6個地區之一,董必武和陳潭秋作為湖北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5、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
6、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7、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定,并明確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8、1922年1月爆發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高潮的到來。1923年2月4日以武漢為中心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爆發,將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推向頂點。
9、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血腥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二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等先后被殺害。
10、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2、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3、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14、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及其他群眾舉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開槍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15、1925年12月,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指出了誰是中國革命的敵人、誰是中國革命的朋友。
16、1926年9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17、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城,全殲守敵,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的反動軍隊。
18、1927年1月5日,為抗議英國水兵在漢口的暴行,武漢人民舉行反英游行,沖入并占領英租界。迫于人民革命斗爭的壓力,英國政府被迫將漢口英租界交還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19、1927年初,毛澤東到湖南湘潭、湘鄉、長沙等地考察,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論述了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20、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21、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這是黨在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為挽救革命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22、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思想。這次會議史稱“八七會議”。
24、1927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領導制定了《鄂南農民暴動計劃》。
25、1927年11月,中共黃麻特委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這次起義史稱黃麻起義。
26、1928年1月,中共中央派周逸群和賀龍到洪湖和湘鄂邊地區發動群眾,領導開展武裝斗爭。在此后的革命斗爭中,他們領導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27、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決議案,成為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次會議史稱古田會議。
28、1930年6月,紅三軍團在湖北大冶縣劉仁八鎮成立,彭德懷任軍團總指揮。
29、1931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在黃安縣七里坪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30、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通令,成立以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國的紅軍。
31、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32、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在陜西省延平縣會師,是紅軍長征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部隊。
33、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
3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
35、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36、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黃河作戰。11月上旬,根據中央決定過河部隊改稱西路軍,開始了轉戰河西走廊的悲壯征程。
37、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38、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9、1937年9月,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由延安至武漢,籌建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
40、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41、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第一個軍部在武漢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42、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它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張全國性報刊,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后到取得全國政權之前,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出版,并且出版時間最長的大型機關報。
43、1938年9月29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定黨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44、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2004年6月頒布的《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進行全市人民防空警報試鳴,以警示市民不忘國恥,增強國防意識。
45、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兩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等主張。9月16日,毛澤東將以上三點主張概括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46、1939年8月7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講話。
47、隨著敵后抗日游擊戰的發展,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一個是共產黨軍隊為主的敵后戰場。
48、中國共產黨從抗戰一開始就提出了一條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對日作戰,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
49、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進攻戰役,參加部隊有105個團約20萬人,故稱百團大戰。此役,沉重地打擊了敵軍,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50、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戰斗在武漢外圍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整編為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
51、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對日戰斗中壯烈殉國,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中國共產黨最高將領。
52、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發表講話,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
53、1942年2月,延安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這次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
54、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的會上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講話。
55、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
56、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中國共產黨關于“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的主張。
57、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
58、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在重慶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59、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中原軍區部隊發起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60、全面內戰爆發后,在全國范圍內,除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的第一條戰線外,又形成了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美軍暴行,反對蔣介石政權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的愛國民主運動的第二條戰線。
61、1946年8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62、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和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63、“江漢飛傳劉鄧捷,中原重見李鄭回”是1947年12月陳毅《吟反攻形勢》一詩中的詩句。李鄭是指李先念和鄭位三。
64、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的工作迅速在全國各解放區展開。
65、1948年7月發起的襄樊戰役,殲敵2萬余人,活捉國民黨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長官康澤,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宜城、南漳、襄陽、樊城廣大地區,取得了開辟桐柏解放區以來的最大勝利。
66、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這一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67、1949年1月1日,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強調必須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68、武漢解放的時間是1949年5月16日。
69、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軍區在孝感花園鎮成立。6月3日,省委、省政府遷駐武昌。
70、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提出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科學概念。
71、1949年7月1日,《湖北日報》創刊。
7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展示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
73、建國初期,從根本上穩定物價,做到國家財政收支和市場物價供求基本平衡的重大措施是統一全國財經工作。
74、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穩定市場,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經過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穩定了物價,結束了國民黨統治自抗戰以來物價暴漲的局面。
75、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是指抗美援朝、土地制度改革、鎮壓反革命。
76、1951年至1952年間,我國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了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運動,即“三反”運動。
77、1952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標志著我國開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78、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標志著大規模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始。
79、1956年1月,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上,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
80、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81、1956年9月,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確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
82、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
83、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84、1957年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
85、1958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一篇生動的馬克思主義的報告》,介紹、總結和推廣湖北省委關于襄陽專區興修水利的經驗。
86、1959年9月,武漢重型機床廠建成投產,從此開創了我國生產重型機床的歷史。
87、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成功地創作了以湘鄂西蘇區斗爭為題材的歌劇《洪湖赤衛隊》,成為新中國歌劇里程碑式的經典之作。
88、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89、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90、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
91、1968年12月,中共中央推廣了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辦合作醫療的經驗。自此,全國農村多數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
92、1969年9月,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在湖北十堰開始建設。1975年6月建成投產。
93、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94、1970年12月30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1988年全部建成。
95、1975年,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成效顯著,解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鐵路運輸和鋼鐵欠產等問題。
96、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
97、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紅安縣涌現了200多位高級將領,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98、共和國十大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99、共和國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100、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尊重臺灣現狀、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建議兩岸實現通商、通郵、通航。
101、1979年1月2日至19日,中共湖北省委召開三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傳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著重討論了如何把湖北省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
102、1978年秋,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農民率先包干到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103、1980年1月9日至17日,湖北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決定撤銷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恢復湖北省人民政府。
104、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這篇講話成為指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105、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批準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和《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條例》,決定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106、1981年2月25日,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九單位聯合向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發出倡議,開展以“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
序、講道德)和“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此后,這項活動又和“三熱愛”(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活動相結合。
107、1981年12月12日,武漢鋼鐵公司一米七軋機工程經過7年多的緊張施工,經國家驗收正式投產。
108、1979年9月,武漢市重新恢復、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提醒全黨全社會重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
109、1983年6月6日至21日,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先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10、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稕Q定》規定整黨的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
111、1983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工作會議,決定改變政社合一體制。
112、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13、1985年6月9日至15日,全國首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到2010年,國家共實施了五個五年普法規劃。
114、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115、1988年12月,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正式提出湖北省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
116、從上世紀80年代起,湖北實施清江水電資源梯級開發戰略,先后在清江干流興建了隔河巖、高壩洲、水布埡三座大型水電站。
117、1989年、1994年,中央軍委確定36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其中湖北籍軍事家有4位,分別是李先念、徐海東、王樹聲、林彪。
118、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地區。
119、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0、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121、1993年11月23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作出《關于科教興鄂的決定》,率先在全國提出科教興省戰略。
122、1994年12月14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湖北宜昌三斗坪正式開工。
123、湖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工作,從1994年開始試點,到2001年底,全省80%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
124、1995年11月29日,國務院特準堅贊諾布繼任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125、199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吳天祥“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吳天祥精神的感召下,湖北相繼成立的1萬多個“吳天祥小組”,堅持不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民、利民、為民活動。
126、1998年夏,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帶領全省軍民戰勝了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創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127、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三講”教育由此開始。
128、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29、2001年7月6日,國家計委正式批復,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
130、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131、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
132、2002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縣域經濟要以民營為主體,走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之路的指導方針,為縣域經濟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133、為了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134、2003年,湖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135、2001年,武漢百步亭社區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03年,中央宣傳部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向全國推廣該社區經驗。
136、2003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一主兩副”戰略?!耙恢鲀筛薄笔侵敢晕錆h為中心城市,襄陽和宜昌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137、中共中央決定從2005年1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138、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正式會談。會后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
139、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湖北籍航天員聶海勝與費俊龍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完成空間科學實驗后安全返回。
140、2006年 3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141、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相關政策。
142、2006年8月21日至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時明確指出,湖北應該加快發展,走在中部地區前列,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143、2008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在認真總結湖北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鄉”辦點試驗的基礎上,決定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
144、2009年7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決定》,標志著湖北“兩圈一帶”總體戰略形成。
145、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46、2010年4月6日,中組部、中宣部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創先爭優活動進行部署。創先爭優活動,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
147、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制定和下發關于黨史工作的文件。
148、根據中央新時期援藏援疆工作的統一部署,湖北相繼開展了對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區、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的工作。
149、2011年2月,我省先后啟動了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建設規劃。
150、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從2011年3月份開始,集中3個月時間,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亦稱“三萬工程”。
1、中國共產黨是(C)誕生的。
A、1919 B、1920 C、1921
2、中國早期共產主義小組有(A)個
A、8 B、9 C、10
3、北伐戰爭時期,農民運動的中心在( B)
A、江西 B、湖南 C、廣東
4、中國革命的道路是(C)
A、農村包圍城市 B、武裝奪取政權 C、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5、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是(C)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6、我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C)
A、遵義會議 B、瓦窯堡會議 C、洛川會議
7、在(A)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A、黨的七大 B、黨的八大 C、黨的十五大
8、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是(B)
A、實事求是、獨立民主、群眾路線 B、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9、黨的七大是在(B)召開的
A、北京 B、延安 C、西柏坡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頭三年的主要任務是(B)
A、沒收官僚資本,進行土地改革 B、恢復國民經濟 C、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開端的標志是(B)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2、區分新舊民主革命的主要標志是(C)
A、革命綱領不同 B、革命路線不同 C、革命領導權不同
13、1931年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A)成立
A、瑞金 B、興國 C、于都
14、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是(C)
A、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和富農多余的土地 B、沒收一切土地 C、減租減息
15、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A)
A、實事求是 B、獨立自主 C、爭取外援
16、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決策是(B)作出的。
A、黨的七大 B、黨的的七屆二中全會 C、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17、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于(C)年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18、我國最高權力機關是(A)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國務院
19、我國是(B)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20、中國是于(A)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
A、1971年10月 B、1972年2月 C、1972年9月
21、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重要會議是(B)
A、黨的八大 B、黨的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黨的十二大
22、“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B)上最早提出來的。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二大 C、黨的十三
23、中國獲得奧運史上的第一塊金牌運動員是(B)
A、容國團 B、許海峰 C、李寧
24、《告臺灣同胞書》是以(C)的名義發布的。
A、鄧小平 B、江澤民 C、葉劍英
25、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核心是(A)
A、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共產黨黨員(A)
A、450萬 B、340萬 C、500萬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A)
A、《婚姻法》 B、《土地改革法》 C、《憲法》
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討論國際問題的會議是(B)
A、萬隆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四國外長會議
29、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的時間是(C)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30、1958年6月1日,中共中央的理論刊物正式創刊,它是(A)
A、《紅旗》 B、《求是》 C、《黨建》
31、1989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倡導并組織的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公益事業是(C)
A、愛心工程 B、形象工程 C、希望工程
32、“星火計劃”是我國政府為促進(A)發展而制定的
A、農村地區 B、老少邊窮地區 C、西部地區
34、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是(B)
A、京廣鐵路 B、京九鐵路 C、蘭新鐵路
35、發展黨員應堅持(A)原則
A、個別吸收 B、成批發展 C、突擊發展
36、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B)
A、集體領導 B、民主集中制 C、民主制
38、發展臺海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A)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一中一臺 C、把臺灣分裂出去
3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標志是(B)
A、2000年江澤民在廣東茂名、高州的講話 B、2001年江澤民“七一講話”
C、2002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上的報告
40、(C),北京贏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A、1999年7月13日 B、2000年7月13日 C、2001年7月13日
41、鄧小平(A)年在接見美國和加拿大客人時,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A、1979 B、1987 C、1992
42、(B)的崛起,是農村改革中的重大進步
A、鄉政府 B、鄉鎮企業 C、人口流動
43、1983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學者楊立宇時,闡述了解決臺灣問題的(C)
A、九條方針 B、八項主張 C、六點構想
44、在新時期,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體表現是(B)
A、和平統一 B、不結盟 C、全方位外交
45、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C)
A、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6、(B)是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標志
A、海南洋浦的開發 B、上海浦東的開發 C、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立
47、黨對待犯錯誤的同志的基本方針是(B)
A、嚴肅處理 B、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C、耐心幫助和教育
4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在黨的(C)上提出來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50、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是(B)
A、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實現共產主義 C、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
52、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C)
A、黨中央 B、黨的地方委員會 C、黨的基層組織
53、十六大黨章規定的黨的紀律處分有(B)
A、四種 B、五種 C、六種
54、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做出了(C)
A、密切聯系群眾的決定 B、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 C、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55、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是(B)
A、發展生產力 B、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C、堅持經濟建設中心不動搖
56、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依據是(A)
A、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 B、階級斗爭理論 C、社會革命的理論
57、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真正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關鍵是(C)
A、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B、科教興農 C、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58、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A)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A、國有經濟 B、集體經濟 C、非公有制經濟
59、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作出關于實施(C)
A、科教興國戰略 B、可持續發展戰略 C、西部大開發戰略
60、現階段中國最大的國情是(C)
A、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發展落后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
C、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61、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在--B--召開的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A、新形勢 B、新世紀新階段 C、新世紀
62、黨的十六大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C- 新局面而奮斗。
A、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B、社會主義事業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6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B-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中國各族人民的先鋒隊B、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C、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先鋒隊
64、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C-- ,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A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規律B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的規律C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
65、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A-- 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A、中國革命和建設 B、中國民主主義革命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66、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C--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6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A--- 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A、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 B、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C、改革開放
69、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 C 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A、改革開放、建設小康社會 B、建設社會主義、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71、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A ,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A、實事求是 B、開拓創新 C、解放思想
72、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十三年,是A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
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 A、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B、國民生產總值大幅度躍升C、居民儲蓄總額大幅度躍升
73、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C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A、主要問題 B、基本矛盾 C、主要矛盾
74、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后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B--- ,看他們的財產是怎么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
A:思想政治覺悟 B: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 C:品德和才能
75、總結黨八十多年來的歷史經驗,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黨的建設必須按照--B--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A:黨的思想路線 B:黨的政治路線 C:黨的組織路線
76、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B-- 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A:改革 B:發展 C:穩定
77、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C--,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 A:精神文明建設 B:思想政治工作 C:黨的建設
78、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C--,還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
A:尊重科技 B:尊重群眾 C:尊重創造
79、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A-- ,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以發展為中心 C:以改革開放為中心
80、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C--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A:增加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B:加快城鎮化進程 C:增加農民收入
81、實施--C---關系全國發展的大局,關系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A:九年義務制教育 B:再造秀美山川 c:西部大開發戰略
8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B--。
A:科學文化水平 B:思想道德素質 C:知識創新能力
83、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B---,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A:優化儲蓄結構 B:優化消費結構 C:優化投資結構
86、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A---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A:社會主義法律規范 B:中國的法律規范 C:現行的法律規范
87、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A-- 不容分割。
A:主權和領土完整 B:主權和統一 C:統一和領土完整
88、要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B--- 。
A:階級成分 B:理論和綱領 C:路線和方針
89、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C---。
A:抵御風險能力和水平 B:駕馭全局能力和水平 C: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90、要以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和--B--為重點,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
A:增強凝聚力 B:增強團結 C:提高效率
91、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B----。
A: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B: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C:嚴厲懲治腐敗分子
92、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就有喪失--C---的危險,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
A:黨的領導地位 B:黨的執政基礎 C:黨的執政地位
93、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B---的先鋒戰士。
A:社會主義覺悟 B:共產主義覺悟 c;共產主義理想
96、黨是根據自己的--C---,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
A:理想和信念 B:目標和任務 C:綱領和章程
99、十六大修改黨章遵循的總的原則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B--為指導,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澤民同志十六大報告中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納入黨章,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A:基本經驗 B:基本路線 C:基本方針
100、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就必須高舉旗幟,與時俱進;發揚民主,團結統一,--A--,求真務實;清正廉潔,一心為民。
A:艱苦奮斗 R加快發展 C:昂揚向上
二、多項選擇題(共30題):
1、1915年發端的中國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是(AB)
A、民主 B、科學 C、愛國
2、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是(AB)
A、上海 B、浙江 C、北京
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20”字要求是“--B--、--D--、--E--、--F--、--G--”。
A:山川秀美 B:生產發展 C:生活幸福 D:生活寬裕
E:鄉風文明 F: 村容整潔 G:管理民主 H:經濟繁榮
4、1941年,中國共產黨先后提出了鞏固解放區的十大基本政策,其中心環節是(AC)
A、開展大生產運動 B、建立三三制政權 C、整頓三風
5、下列地方屬于和平解放的是(ABC)
A、西藏 B、新疆 C、昆明
6、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以研制“兩彈”為中心,加速國防科研和工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這“兩彈”是指(AC)
A、原子彈 B、氫彈 C、導彈
7、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有(AB)
A、全民所有制 B、集體所有制 C、股份合作制
8、從1966年到1975年,我國在國防尖端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有(ABC)
A、成功進行了導彈核武器的發射試驗 B、第一艘核潛艇建成并試航成功
C、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9、被稱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偉大轉折點是(BC)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十一屆三中全會
10、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于毛澤東思想各個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的基本方面是(ABC)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11、從“一國兩制”的構想延伸出去,鄧小平進一步提出了解決某些國際領土爭端的新思想,這就是(AC)
A、擱置主權 B、共同治理 C、共同開發
12、1984年1月下旬,鄧小平離開北京,專門考察了經濟特區的發展。他考察的是(ABC)
A、深圳 B、珠海 C、廈門
13、1994年以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邁開更大步伐,進入到(AB)階段
A、整體推進 B、重點突破 C、體制創新
14、我黨現階段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同(ABC)的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A、世界觀 B、人生觀 C、價值觀
15、黨的十五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ABC)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A、馬克思列寧主義 B、毛澤東思想 C、鄧小平理論
16、“十五”計劃的動力是(AC)
A、改革開放 B、黨的建設 C、科技進步
17、鄧小平理論是(ABC)
A、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C、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8、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視察(ABC)等地,發表了一系列講話,通稱“南方談話”。
A、湖北 B、廣東 C、上海
19、在中共七大,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ABC)
A、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B、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作風C、自我批評的作風
20、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認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必須依靠(AC)
A、體制創新 B、知識經濟 C、科技創新
21、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A-、-B--和--C- 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黨的基本綱領 E:黨的基本路線
22、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A-- 、--C-- 和--E-- 。
A:立黨之本 B:立國之本 C:執政之基 D:凝聚之源 E:力量之源
23、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A-- 、--B-- 與--D-- 這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
A:完成祖國統一 B:維護世界和平 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促進共同發展 E: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4、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A---、---C-- 、---D--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
A:民主集中 B:個別商談 C:個別醞釀 D:會議決定
25、黨的干部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依法辦事,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自覺地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做到自重、--A---、---D--、--E---、,反對官僚主義,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不正之風。
A自省 B:自強 c:自愛 D:自警 E:自勵
26、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C-- ,核心在堅持--D-- ,本質在堅持--E--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B:黨的基本路線C:與時俱進D: 黨的先進性E: 執政為民
27、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A---,---C--,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A:改革要有新突破 B:穩定要有新突破 C:開放要有新局面 D:建設要有新局面
28、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A--、--B--和-C---有機統一起來。
A:黨的領導 B:人民當家作主 C:依法治國 D:以法治國 E: 以德治國
29、推進黨的作風建設,要以--A---、---D--為根本目的,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一大教育,二靠制度,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著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A:立黨為公 B:為人民服務 C:無私品德D:執政為民
30、全黨同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B---、--C--和--D--,永遠同人民群眾心連心,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堅如磐石。
A:革命生氣 B:蓬勃朝氣 C:昂揚銳氣 D:浩然正氣 E:革命骨氣
黨史基本知識
1、中國共產黨開創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
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2、從近代到建國前我國第一次取得對外侵略戰爭勝利的是哪一次戰爭?
答:抗日戰爭。
3、在黨的哪次會議上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答:1945年黨的七大。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什么?
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5、我國以什么為標志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
答: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6、毛澤東首次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論十大關系》。
7、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答:為改革開放奠定思想理論基礎。
8、我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是?
答: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9、鄧小平在什么時候最早提出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
答:1982年黨的十二大。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在黨的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答:1987年黨的十三大。
11、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什么問題?
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12、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答: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
13、德的核心是?
答:黨性。
14、科學發展觀的含義是?
答: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
15、科學發展觀是在黨的哪次會議上確立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
答:2007年黨的十七大。
16、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哪里?
答:黨。
17、黨性與黨風的關系是?
答:黨性決定黨風。
18、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什么的競爭?答:人才的競爭。
19、我們黨的宗旨是什么?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什么?答: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21、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是什么?答: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22、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什么?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3、鄧小平同志強調什么是硬道理?答:發展才是硬道理。
24、黨的七大確立什么 為黨的指導思想。
答:毛澤東思想
25、請說出解放戰爭期間三大戰役的名稱?
答: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
26、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由什么決定的。
答: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
27、黨的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
28、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什么?
答:與時俱進
29、黨章總綱指出,什么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答:社會主義制度
30、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的主要內容是做出了?
答:《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31、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主線是什么?
答: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32、中國共產黨在民族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
答:統一戰線、黨的建設、武裝斗爭。
33、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兩步”指什么?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34、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五愛”具體包括哪些內容?答: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35、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是什么?答:建設一個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6、創建文明城市要以什么為基礎?答:以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和文明市民教育為基礎。
37、努力造就“四有”公民,“四有”的具體含義指什么?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38、《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是怎么樣的戰士?答: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39、黨的思想路線是什么?
答: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40、新時期黨員發展工作的“十六字”方針是什么?
?答: 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
41.什么是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制度?
“三會”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會議、黨小組會,“一課”指按時上好黨課。
42、我們黨完成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歷史任務的標志是什么?
答: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43、“兩個務必”的內容是?
答: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44、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要做的事情是?
答: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領導了土地革命、領導了抗日戰爭、領導了解放戰爭。
45、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
答: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
4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含義是?
答: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
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48、當前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
答: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49、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是?
答: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的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
50、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標準是?
答: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
51、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是?
答: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
52、選用干部的標準是?
答:政治堅定、有開拓創新精神、工作有實績、清正廉潔、群眾公認。
53、如何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答:根本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關鍵在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基礎在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
54、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包括哪些方面?
答: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
55、《黨章》指出黨的建設必須實現哪四項基本要求?答: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
56、黨的基本路線是什么?答: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5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什么?答: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8、“三重一大”的內涵是什么?
重大事項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凡屬上述內容,必須經集體討論作出決定,不準個人或少數人專斷。
59、什么是黨的群眾路線?答: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60、四項基本原則具體指的是什么?答: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61、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是什么?
答: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62、五個好、五帶頭是什么?
答:五個好是指: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
五帶頭是指: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
63、2002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要求大家牢記的“兩個務必”的內容是什么?
答: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地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64.黨的宗旨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一切從全中國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65.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哪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
66、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目標要求是什么?
答:學習實踐活動以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全體黨員參加。具體達到以下目標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認識。二是解決突出問題。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四是促進科學發展。
67、黨的十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說到黨的領導主要哪幾方面的領導?
答:1、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組織領導。
??? 2、黨對經濟建設、文化生活、社會建設的領導
??? 3、黨對軍隊建設、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統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針政策及相關思想的領導
68、八種良好風氣是什么?
答: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即“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69、黨的性質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0、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答: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推薦訪問: 黨史 基本知識 三篇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