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甘肅黨史知識大全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甘肅黨史知識大全4篇
黨史題庫
一、單項選擇
中共黨史
1.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是 。A
A.民主和科學 B.新道德和新文學 C.民權和平等
2.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的第一人是 。B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3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舉行。參加黨的一大的有來自 個地方的13人,他們代表著50多名黨員。C
A.6 B.8 C.7
4.1927年9月19日,毛澤東在 集合了受挫的秋收起義部隊,召開前委會議。會議經過激烈辯論,決定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B
A.永新三灣 B.瀏陽文家市 C.寧岡古城
5.1935年1月召開的 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
A.古田 B.黎平 C.遵義
6.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指明了 的革命道路。A
A.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首先占領農村,爾后解放城市,最后奪取中心大城市
7.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標志是 。A
A.盧溝橋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華北事變
8.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進攻戰役,此戰役被稱為 。C
A.平型關大捷 B.孟良崮戰役 C.百團大戰
8.1941年,《新華日報》上刊出周恩來的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此題詞是為 而寫C
A.博山慘案 B.確山慘案 C.皖南事變。
10.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間是1945年 。A
A.9月2日 B.8月9日 C.8月15日
11.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 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C
A.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B.埃德加斯諾 C.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 ,號召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C
A.《五四指示》 B.《黨內指示》 C.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
13.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在山東戰場上揭開的,即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 。C
A.魯南戰役 B.膠濟路西段戰役 C.濟南戰役
14.在 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對國民黨軍隊也有了優勢。A
A.遼沈 B.淮海 C.平津
15.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所寫的新年獻詞中發出了“ ”的偉大號召。C
A.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B.宜將剩勇追窮寇 C.將革命進行到底
16.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按照毛澤東的提議,黨中央不失時機地提出了 的過渡時期總路線。A
A.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 C.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17.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 。C
A.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B.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
C.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18.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確定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 。C
A.迅速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 B.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完成
C.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
19.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土地改革中對富農的政策是 。C
A.消滅富農 B.征收富農多余的土地財產 C.保存富農經濟
20.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大陸的最后一戰是 。A
A.昌都戰役 B.海南島戰役 C.廈門戰役
21.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大陸的時間是 。C
A.1949年10月 B.1951年5月 C.1951年10月
22.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同 一起被稱為“三大革命運動”。A
A.鎮壓反革命 B.“三反”運動 C.“五反運動”
23.在我國比較早就提出計劃生育理論,后來為此受到錯誤批判的是 。A
A.馬寅初 B.馬敘倫 C.沈雁冰
24.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是 。A
A.毛澤東 B.劉少奇 C.朱德
25.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變化后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就表明,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B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B.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C.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26.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改變了黨的八大一次會議關于 。C
A.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B.反對把個人突出和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
C.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
27.1958年8月召開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把 運動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B
A.“大躍進”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C.人民公社化
28.1960年11月,黨中央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1961年,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 。這兩件事標志著這個歷史階段中黨的指導方針的重要轉變。A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壓縮基建規模,精簡城鎮人口
C.“保證重點,適當收縮”
29.1965年,我國科研工作者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一項重大成果: ,這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C
A.歌德巴赫猜想研究 B.提出層子模型 C.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30. 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C
A.1960年5月至1970年10月 B.1966年8月至1976年10月
C.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31.1975年,鄧小平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從整頓 開始,著手對許多方面的工作進行整頓。A
A.鐵路 B.教育 C.農業
32.粉碎“四分幫”后,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恢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廢除的學校招生考試制度。 ,全國高等學校重新開始通過統一考試招收新生。B
A.1976年底 B.1977年底至1978年初 C.1978年秋季
33.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強調了 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A
A.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B.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34.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的兩年間,雖然已經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各項工作也有所前進。但是黨和國家的工作在總體上受到嚴重的阻礙,處于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這種局面直到 才告結束。C
A.1977年黨的十一大 B.1978年5月真理標準討論時
C.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35.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毅然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 的撥亂反正。A
A.政治路線 B.思想路線 C.組織路線
36.新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共黨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其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指 。 B
A.1927.4—1937.7 B.1927.8—1937.7 C.1930.5—1937.7
37.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 。 B
A.孫中山和陳獨秀 B. 陳獨秀和李大釗 C.李大釗和董必武
38.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向傳統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一年后,《青年雜志》更名為 。 C
A.《向導》 B.《少年中國》 C.《新青年》
39.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稱為共產主義青年團。C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40.第二次 決定正式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B
A.全國工人代表大會 B.全國勞動大會 C.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41.以共產黨員葉挺為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成立于 。A
A.1925年11月 B.1928年11月 C.1938年11月
42. 通過的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支部作為黨的基本組織。B
A.黨的三大 B.黨的四大 C.黨的五大
43.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攻占茶陵縣城,成立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任主席。C
A.毛澤東 B.朱德 C.譚震林
44.土地革命最早是在 開展起來的。C
A.井岡山根據地 B.洪湖根據地 C.海陸豐根據地
45. 10月17日開始,中央紅軍主力五個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余人,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開始了著名的長征。C
A.1932年 B.1933年 C.1934年
46.2015年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A
A.70周年 B.65周年 C.75周年
余姚地方黨史系列
1.1924年7月,余姚 斗爭是中國工人繼“二七”大罷工之后,由低潮轉向復興的重要標志之一。B
A.姚北農民吃大戶 B.鹽民反公倉 C.中藥業職工罷工
2、1927年2月, 曾帶領六位黨團員來姚指導工作,到余姚后,他們借宿在城區助海廟。A
A.陳云 B.楊賢江 C.謝慶齋
3、中共余姚縣委是在1929年1月成立的,縣委書記是 。B
A.史濟勛 B.朱亞之 C.樓適夷
4、抗戰爆發后,余姚有志青年紛紛奔赴抗日戰場,其中,有位女戰士 犧牲在浙江海鹽的一次海戰中。B
A.袁春妍 B.陳憶姜 C.陳曉云
5.余姚縣戰時政治工作隊于 成立,是由中共黨組織領導和掌握的抗日救亡群眾組織。A
A.1938年3月 B.1939年3月 C.1940年3月
6、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北撤時,浙東區黨委任命 為中共四明特派員。A
A.劉清揚 B.陳布衣 C.朱之光
7、1943年4月22日晚,浙東抗日武裝兵分3路,奔襲梁弄,經過17小時激戰,拔除了偽軍據點,解放了梁弄鎮,此后不久,浙東區黨委和三北游擊司令部先后進駐 、 ,從此,梁弄成為浙東地區的抗日指揮中心。A
A.橫坎頭、小源和 B.上岳殿、上新屋 C.橫坎頭、正蒙小學
8、1941年 ,日軍乘汽輪沿姚江侵犯余姚,由于國民黨軍政當局聞風退避四明山區,致使日軍長驅直入,余姚淪陷。A
A.4月23日 B.4月25日 C. 4月21日
9.1941年5月至9月,中共浦東工委領導的浦東武裝共900余人分 批南渡浙東。B
A.6 B.7 C.8
10.浦東武裝抵達浙東三北地區后,打擊日軍的第一仗是 。B
A.橫河戰斗 B.相公殿戰斗 C.梅園丘戰斗
11.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成立于 。C
A.1943.12.10 B.1943.10.22 C.194.12.22
12.浙東敵后各界臨時代表大會共有正式代表 人。A
A.108 B.170 C.145
13.有海上狼牙山之戰的戰役為 。C
A.定海之戰 B.象山海戰 C.大魚山戰斗
14.有著浙東劉胡蘭之稱的革命女杰是 。B
A.徐角方 B.李敏 C.肖東
15.浙東區黨委成立后,余姚以姚江為界,劃分為余上、 兩縣。C
A.三北 B.南山 C.姚虞
16.三北游擊司令部攻克梁弄是在 。A
A.1943年4月23日 B.1943年5月23日 C.1942年4月23日
17.浙東抗日根據地發行的貨幣是 。B
A.金銀券 B.抗幣 C.公債
18.1946年12月4日,姚南武工隊成功組織了“天華繳槍”的武裝行動,這次行動 由 統一指揮。A
A.朱之光 B.黃明 C.梁輝
19.1947年5月15日,中共四明工委在陸埠草茅庵召開成立四明主力武裝大會,宣布解放戰爭時期四明山第一支武裝成立,這支部隊的番號是 。B
A.三支二大第五中隊 B.三支二大第四中隊 C.三支二大第三中隊
20.解放戰爭時期,四明山區規模最大、戰斗時間最長、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重的一次戰斗是 。B
A.前方戰斗 B.上王崗戰斗 C.紅赤嶺戰斗
21.浙東臨委成立于 。C
A.1947年1月 B.1947年2月 C.1948年1月
22.余姚解放后,中共余姚縣委成立于 。B
A.1949年5月 B.1949年6月 C.1949年7月
23.余姚縣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于 。B
A.1959年11月 B.1959年12月 C.1959年10月
24.新中國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是 。A
A.陸埠南山鄉合作社 B.戚金龍信用互助組 C.歷山鄉星火合作社
25.河姆渡遺址發掘于 。C
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26.錢庫嶺 辦學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A
A.“一攬子” B.半工半讀 C.大眾掃盲
二、多項選擇
中共黨史系列
1.1915年發端的中國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是(AB)
A、民主 B、科學 C、愛國 D、平等
2.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是(AB)
A、上海 B、浙江 C、北京 D、武漢
3.毛澤東、朱德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開展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哪幾個方面(ABCD)
A、敵進我退 B、敵駐我擾 C、敵疲我打 D、敵退我追
4.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共13人,下列哪些是正式代表。(BC)
A.周恩來 B.李達 C.劉仁靜 D.朱德
5.1927年12月,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了廣州起義,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提出(BCD) 了的政治綱領,頒布了有關法令。
A.一切土地歸農民 B.打倒帝國主義 C.打倒軍閥 D.鎮壓地主豪紳
6.1928年4月,毛澤東總結開辟井岡山根據地幾個月從事群眾工作的經驗,規定部隊必須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其中三大紀律的內容為(AC)。
A.行動聽指揮 B.說話和氣 C.打土豪要歸公 D.買賣公平
7.八七會議后,中共中央恢復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的第一步工作是建立中央的派出機關。下列哪些是八七會議結束就設立的。(BD)
A.上海局 B.華中局 C.北方局 D.長江局
8.毛澤東總結黨的實踐經驗,創造性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ACD)
A.統一戰線 B.依靠群眾 C.武裝斗爭 D.黨的建設
9.1952年元旦,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的團拜會上致祝詞,號召全國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員一致行動起來,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地開展一個大規模的()斗爭。此后,一場群眾性的“三反”運動很快在全國形成高潮。(ABD)
A.反對貪污 B.反對浪費 C.反對行賄 D.反對官僚主義
10.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的革命運動。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AB)
A.反對封建主義 B.反對帝國主義 C.反對資本主義 D.反對封建軍閥
11.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取消在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3月中旬,在貴州鴨溪、茍壩一帶,成立了由()組成的新的“三人團”。(ABD)
A.毛澤東 B.周恩來 C.粟裕 D.王稼祥
12.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是(ACD)
A、中央紅軍 B、紅一方面軍 C、紅二方面軍 D、紅四方面軍
13.1941年,中國共產黨先后提出了鞏固解放區的十大基本政策,其中心環節是(AC)
A、開展大生產運動 B、建立三三制政權 C、整頓三風 D、武裝斗爭
14. 紅軍長征后,敵人先后在()之間設置了四道堅固的封鎖線阻攔紅軍。 (ABCD)
A、江西 B、湖南 C、廣東 D、廣西
15. 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過()三個階段。(ACD)
A、戰略防御 B、戰略撤退 C、相持 D、反攻
16. 中共同頑固派斗爭的原則是(BCD)。
A、有斗爭 B、有禮 C、有理 D、有節
17. 1947年5月,在國民黨統治區,愛國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運動。(AB)
A、反饑餓 B、反內戰 C、反獨裁 D、反壓迫
18.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實施的人力資源管理的“三三制”原則主要包括(BCD)。
A、少數民族人士大體占三分之一 B、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
C、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 D、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
19 延安整風運動的方針是(BC)。
A、百家爭鳴 B、懲前毖后 C、治病救人 D、批評與自我批評
20.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于毛澤東思想各個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的基本方面是(ABC)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發展生產
21.鄧小平理論是(ABC)
A、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C、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D、毛澤東思想的延續
22. 1961年,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ABCD)。
A、 調整 B、鞏固 C、充實 D、提高
23.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完成的標志是完成()的社會主義改造。(ACD)
A、農業 B、金融業 C、手工業 D、資本主義工商業
24.下面這些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是(ACD)。
A、淞滬會戰 B、遼沈戰役 C、百團大戰 D、孟良崮戰役
余姚地方黨史系列
1.浙東區黨委成立后,浙東區委由()組成。(ABCD)
A、譚啟龍 B、何克希 C、楊思一 D、顧德歡
2.以下哪幾處舊址位于梁弄橫坎頭村。(ACD)
A、浙東區黨委 B、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 C、浙東行政公署 D、浙東銀行
3.下列刊物中,屬浙東抗日根據地出版的有(ABC)。
A、《戰斗報》 B、《新浙東報》 C、《時事簡訊》 D、《四明簡訊》
4.下列英烈中,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有(ABC)。
A、姜文光 B、陸陽 C、張迪光 D、貝介夫
5.下列英烈中,犧牲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有(BCD)
A、李敏 B、肖東 C、朱洪山 D、黃明
6.以下哪些是抗日戰爭時期余姚的著名民主人士代表(BCD)。
A、朱之光 B、朱祥甫 C、李志標 D、陳一歐
A.隱蔽精干 B.長期埋伏 C.積蓄力量 D.以待時機
7.1942年9月,浙東區黨委作出了《關于長期堅持浙東斗爭的決定》,制訂了()的工作方針。(AC)
8.1942年7月,中共浙東區委員會成立后,按照地理條件和敵占情況,調整地方黨組織。余姚以姚江為界,分別成立(AD)
A.余上縣工委 B.姚北縣工委 / C.虞南縣工委 D.姚虞縣工委
9.1927年3月,在中共余姚支部的推動下,余姚城區爆發了中藥業職工罷工運動,藥業工會向資本家提出的要求是(ABC)。
A.承認工會 B.增加薪金 C.實行8小時勞動制 D.集會自由
10.中共浙東區委員會進駐梁弄后,()等單位也隨之遷至梁弄。(AC)
A.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 B.四明聯絡總站
C.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治部 D.姚南辦事處
11.抗日戰爭時期,浙東新四軍曾面臨“敵、偽、頑”三方夾擊,其中“敵”是指日本侵略者,“偽”和“頑”分別是指()。(AC)
A.汪精衛部隊 B.國民黨部隊 C.國民黨右派 D.土匪部隊
12.在余姚黨的歷史上,曾有兩次將黨的委員會改為特派員制,分別是()。(CD)
A.余姚淪陷前后 B.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后
C.浙東第二次反頑固戰爭前后 D.浙東新四軍北撤前后
13.1945年9月底,抗戰勝利,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及地方黨政干部15000余人奉命北撤,他們先后在()下船,撤離浙東。(AD)
A.慈北高貝浦 B.姚北十六戶 C.相公殿渡口 D.大丁丘灣
14.解放戰爭時期,浦東南渡浙東的主力武裝有兩支部隊組成,分別是(BC)。
A.浦東游擊隊 B.浦東人民解放總隊 C.大團自衛隊 D.浦東自衛隊
15.余姚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下設(ABCD)。
A.政務處 B.公安處 C.財經處 D.文教處
16.下列哪些文物是從河姆渡遺址出土的(ABC)。
A.骨哨 B.雙鳥朝陽雕刻 C.稻米 D.青銅器
三、填空題
中共黨史系列
1.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是由________等發起,在_______首先建立的。 (陳獨秀、上海)
2.1920年8月,在上海共產黨組織領導下,成立了________。(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3. 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_____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新青年》)
4.中國共產黨在________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二大)
5. 1928年4月下旬,朱德和毛澤東兩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________任軍長。(朱德)
6.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_______召開。(莫斯科)
7. 1935年1月召開的____________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
8.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黨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會議基本上糾正了王明的________。 (右傾錯誤)
9. 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中,中國共產黨實行了______。 (“三三制”原則)
10.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進攻戰役,此戰役被稱為________。 (百團大戰)
11.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工農武裝割據”)
12. 1938年春,李宗仁將軍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軍血戰近20天,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這次戰役是________。 (臺兒莊戰役)
13. 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是_______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
14.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間是1945年________。 (9月2日)
15. 解決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的會議是________。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16. 1947年3月,華東野戰軍在______戰役中,全殲國民黨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 (孟良崮)
17.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________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安娜·路易斯·施特朗)
18. 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所寫的新年獻詞中發出了“________”的偉大號召。 (將革命進行到底)
19. 抗戰勝利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
20. 南昌起義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漢召開________,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八七會議)
21. 紅一方面軍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堅持實行____________的方針,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 (誘敵深入)
22. 抗日戰爭時期,以________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進行了艱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周恩來)
23.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是以國民黨軍隊進攻________為起點的。 (中原解放區)
24. 毛澤東領導井岡山地區的土地革命,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大變動。它推翻了幾千年來的______。 (封建土地所有制)
25. _________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解決了在農村進行戰爭的環境中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個根本性問題。 (古田會議)
26.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__________,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陜北吳起鎮)
27.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_________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論十大關系》)
2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通過的時間是________ (1954年9月)
2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經由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_________正式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0.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最主要途徑和手段是________。 (沒收官僚資本企業)
31.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土地改革中對富農的政策是________。 (保存富農經濟)
3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和頒布了由劉少奇主持制定,黨的七屆三中全會討論后提交政府的_________,它是指導建國后農村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________。(《婚姻法》)
34.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確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是爭取在________時間里,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3年)
35.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大陸的最后一戰是________。(昌都戰役)
36. 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同_____一起被稱為“三大革命運動”(鎮壓反革命)
37 毛澤東在1959年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強調_________是一個偉大學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 (價值法則)
38. 黨的八大上所做的發言中,陳云提出了________的重要意見,受到重視,為大會決議所采納。這是探索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嘗試。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
39. 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_______________。中印在1954年外交協定中對此給予了正式確定。成為國際社會交往的重要原則之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余姚地方黨史系列
1.余姚籍第一個黨員楊賢江于 入黨。(1922年6月)
2.余姚第一家地方報紙是創辦于1923年8月的 。(《姚江周末》)
3.中共余姚支部書記為 。 (樓適夷)
4.浙東工農紅軍第一師師長為 。(費德昭)
5.余姚縣戰時政治工作隊是由 領導和掌握的抗日救亡群眾組織。(中共黨組織)
6.姚南山區茶農請愿斗爭發生于 。(1939年3月)
7.余姚首個全國黨代表是出席中共七大的 。 (謝廷齋)
8.浦東部隊南渡浙東后與日軍的第一站是 。(相公殿戰斗)
9.中共浙東區委書記是 。(譚啟龍)
10.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是 。(何克希)
11.侵華日軍火燒長泠江發生于 。(1943年2月8日)
12.浙東區黨委的機關報是 。(《新浙東報》)
13.浙東敵后各界臨時代表大會于1945年 召開,共有代表108人。(1月21日至3日)
14.抗戰勝利后,浙東黨政軍人員約 人分批北撤。(15000)
15.浙東工委、四明工委建立于 。(1947年1月)
16.解放戰爭期間,浙東地區從隱蔽斗爭向武裝斗爭發展的標志是 。(草茅庵重建四明主力武裝)
17.余姚解放后,建立 。(余姚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18.浙江省第一個農村供銷合作社是 。(馬渚豐樂鄉人民供銷合作社)
19.浙江省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是 。(陸埠南山鄉信用合作社)
20.縣第二次黨代會于 召開。(1956年6月)
21.縣第四次黨代會于 召開。(1962年12月)
22.河姆渡遺址發掘于 。(1973年)
四、判斷題
中共黨史系列
1. 上海共產黨組織是1920年8月成立的,名字叫“中國共產黨”。 (√)
2. 中國工人階級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即與最先進的文化形式相聯系,最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沒有私人占有的生產資料。(×)
3.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直至消滅貧富差距,實現共產主義。(√)
4.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國共兩黨建立同盟軍的策略。(×)
5.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6.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直接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7.1922年1月,香港海員大罷工是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起點。(×)
8. 黨的“六大”是黨的歷史唯一的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代會(√)
9.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10.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文章的發表,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
11. 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團結中間勢力,打擊頑固勢力”。(×)
12. 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和根據地建設。(×)
13. 全面抗戰爆發后,在如何抗戰和如何爭取抗戰勝利的問題上,就出現了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即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國民黨的消極抗戰路線。(×)
14. 1939年1月召開了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規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并設立了專門的“防共委員會”。 (×)
15.延安整風運動加強了全黨思想上的統一和組織上的團結。(√)
16.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堅持獨裁內戰的方針,企圖在全中國重新恢復資產階級專政的統治。(×)
17.毛澤東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先進分子。(×)
18.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掀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的全國規模的革命斗爭。(×)
19.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1日晚上開幕,會場設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李漢俊之兄李書城的住宅內。(×)
20.黨的二大閉幕不久,中共中央即于1922年9月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政治機關報——《向導》周報。(√)
21.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
22.黨的二大決定采取共產黨員的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這是當時能夠為孫中山和國民黨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23.黨的四大對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探討,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24.中山艦事件后,國民黨內逐漸形成蔣介石個人獨裁的局面。(√)
25.黨的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選舉產生中央監察委員會。(×)
26.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7.毛澤東、朱德把紅軍和赤衛隊的作戰經驗,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攻、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
28.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創造。(√)
29.百團大戰的主要意圖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
30.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一個重大貢獻,是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
31.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標志著全國大陸的解放。(√)
32.1957年,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一文,提出了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戰略思想。(√)
33. 1951—1952年,我國在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了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
34.新中國成立初期,從根本上穩定物價,做到國家財政收支和市場物資供求基本平衡的重大措施是統一全國財經工作(√)
35.1962年1月至2月,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比較系統地初步總結了反右傾以來經濟工作的基本經驗教訓。(×)
36.馬克思主義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開始傳入中國的。(×)
37.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其發展趨勢必然是社會主義。(√)
38.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
3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
40.在過渡時期中,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4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余姚地方黨史系列
1.余姚籍第一個黨員是楊賢江。(√)
2進步刊物《余姚青年》是由郭靜唐于1924年5月在上海創辦的。(√)
3.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下的余姚群眾斗爭暫時轉入了低潮。(√)
4.在我市區鄉鎮拆擴并之前,以革命烈士命名的鄉鎮有:黃明,梁輝,明偉,肖東,洪山等。(√)
5.抗戰初期,余姚縣政工隊是根據中共中央頒布的《抗戰建國綱領》所組建的。(×)
6.浙東地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解放戰爭時期南方七大游擊根據地之一。(√)
7.浙東抗日根據地是指浙東三北、四明兩個地區。(×)
8.新四軍軍部命令浙東抗日游擊武裝正式編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是在1943年12月22日。(√)
9.解放戰爭初期,上級規定:根據地內的骨干在敵人強迫之下,可以鄉長、民兵、農會骨干等身份登記,不作叛徒對待。(√)
10.1947年4月起,四明地區地方黨的斗爭策略從隱蔽堅持向武裝斗爭轉變。(×)
11.1948年5月,黨領導的浦東武裝南渡浙東。抵浙東后,這支部隊改編為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四支隊。(×)
12.1949年1月25日,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隊縱隊成立,司令員馬青,政委顧德歡。(√)
13.截止2014年底,我市共有省級黨史教育基地2處。(√)
14.《新浙東報》于抗日戰爭結束即1945年9月2日停刊。(×)
15.浙東魯迅學院共招生四期,培訓了約700余名學員。(×)
16.《四明簡訊》是三北游擊司令部政治部機關報。(×)
17..解放余姚的部隊與地方武裝在筀竹嶺會師。(√)
18.余姚解放的時間是1949年5月23日。(√)
19.余姚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于1949年9月24日至26日召開,它和現在的人代會是一樣的。(×)
20.中共余姚縣第二次代表大會于1956年6月1日開幕,這是解放后,余姚召開的首次黨的代表大會。(√)
21.改革開放前,余姚社隊企業的發展一直位居全省領先地位。(√)
22.人民公社會運動期間,全縣僅用1個月時間就全部實現了公社化。(×)
23.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共余姚縣委于1971年重新建立。(×)
24.1985年,余姚有62個鄉鎮被確定為革命老根據地。(√)
五、簡答題
1. 毛澤東總結黨的實踐經驗,創造性的提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分別是什么?
答:分別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
2.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實施的人力資源管理的“三三制”原則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
3. 毛澤東指出,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哪三個階段?
答: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
4.簡述余姚早期成立的三個黨支部名稱及支部書記
答:1926年5月,中共坎鎮支部成立,書記岑鹿壽;
1926年9月,中共馬家路支部成立,書記施若愚;
1927年2月,中共余姚支部成立,書記樓適夷。
5.簡述浙東抗日根據地主要成就
答:大小戰斗計643次,攻克縣城兩座,攻克敵偽據點100多個,解放同胞400萬,斃傷日軍610多人。
1、無產階級政黨的第一個黨綱是《共產黨宣言》。
2、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階級基礎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迅速發展。
3、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基礎上產生起來的。
4、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爆發的。
5、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
6、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
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在近代中國,最早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
8、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1、1921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了第一個出版機關-----人民出版社。 12、1922年7月16至23日,中共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3、 1923年,由共產黨員澎湃等人領導的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農民運動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
14、 國民黨一大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5、整理黨務案: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選舉譚延闓蔣介石和譚平山等為大會主席團成員。蔣介石借口要改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系,揚言為避免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力量發展引起“黨內糾紛”,應有一個“消除誤會的具體辦法”,提出所謂《整理黨務決議案》。其主要內容是: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央、省、特別市黨部中擔任執行委員,其數額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委員數額的三分之一;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黨;共產黨須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中央主席保存;共產黨對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指示,須事先提交國共兩黨聯席會議通過方能下達等。于是,擔任國民黨中央部長的共產黨員只得辭職,共產黨在國民黨黨務方面變得毫無地位。而蔣介石卻擔任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兼軍人部長,隨后又當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在南方成為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物。
第二戰線: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是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戰線。
16、中國共產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17、“槍桿子里出政權”是在八七會議會議上提出的。
18、八七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19、“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9月18日。
20、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后,留在中央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的是陳毅、項英。
21、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是遵義會議。
22、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3、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著名口號。
24、掀起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一二、九”運動爆發。
25、中國共產黨指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件是《論持久戰》。
26、毛澤東在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社會各階層中,曾指出最堅決,最徹底的階級是農民階級。
27、三大戰役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28、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
29、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比較完備的一部土地革命綱領是1947年9月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3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點是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31、1955年4月,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并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32、“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
33、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34、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包含著多方面、非常豐富的內容,在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革命斗爭的戰略和政策的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等方面都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
35、中國共產黨完成港、澳、臺統一偉業的方針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36、1970年,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
37、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
38、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
39、鄧小平在1982年9月最早提出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
40、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1、1984年6月,中國首次組隊考察南極。
42、中英兩國政府在1984年9月26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4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44、黨章規定,除了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外,預備黨員的義務同正式黨員一樣。
45、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
46、 “一國兩制”1982年12月寫入憲法的。
47、鄧小平理論博大精深,是中國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48、“三個有利于”是鄧小平提出來的判斷各項工作是非得失的重要標準。具體內容是: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9、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50、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
5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
52、“四有”新人中的“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53、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54、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55、1985年展開以城市為重心的經濟體制改革。
56、中國衛星通信由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的標志是1986年2月1日,中國再次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57、中國第一位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是許海峰。
58、1986年3月《關于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第一次將中國的對外政策概括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9、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60、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6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基本路線。
62、中共十三大確定的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第一步,1980年1990年,使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翻,實現人民的溫飽;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翻,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使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體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63、“三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
64、面對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上的復雜情況,,鄧小平指出外交“二十八字”方針是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藏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
65、中國應從蘇東劇變中吸取的教訓是:中國絕不能放棄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絕不能改變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的經濟制度,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防止和平演變最根本的措施是把過內的事情辦好;中國既要堅持改革開放,又要防止和平演變,但不能有兩個中心,只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66、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工業文明進步程度進行反思的結果。是人類為了克服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特別是全球性環境污染和廣泛的生態破壞以及它們之間關系失衡所作出的理性選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相互依賴互為加強的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也極為關注。1991年,中國發起召開了發展中國家環境與發展部長會議,發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里約熱內盧世界首腦會議上,中國政府莊嚴簽署了環境與發展宣言。1994年3月25日,國務院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為了支持《議程》的實施,同時還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的基本戰略,號召全國人民積極參加這一偉大實踐。
67、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把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中國社會的進步所作的貢獻歸納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68、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
70、處理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
黨史知識學習資料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以后,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在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青年學生起到了先鋒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上海,但期間一直受到法租界當局的監視,7月30日會場遭到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中止。最后代表商定,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繼續舉行,并在那里勝利閉幕。
3、1922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二大上,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二大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它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它標志著黨的創建任務的完成
4、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組后的國民黨由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變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的革命聯盟。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毛澤東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6、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從理論和政策上正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總路線。
8、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
9、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指八路軍115師3個團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伏擊日本第5師團21旅團輜重隊,殲其1000余人的戰斗。他是中國開戰以來第一個殲滅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士氣。平型關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關戰役,第二戰區組織的平型關戰役基本是失敗的,不能稱為大捷,而八路軍的伏擊戰是成功的,才可以稱為大捷,兩者不可混用。
10、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11、“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語出周恩來《千古奇冤》,意在揭露“皖南事變”的真相。
12、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3、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囯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 整個事件過程從1945年8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4、歷史上國共合作有過兩次。①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合作結成的革命統一戰線。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志著國民黨右翼勢力徹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 ②國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5、1946年8月6日下午5時,毛主席在延安楊家嶺接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這是關于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的一篇重要的談話。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國的戰局。毛主席在這次談話中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16、“兩個務必”形成于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時期,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中共中央胡錦濤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牢記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19、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發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著名講話。會議通過了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將北平改名為北京。會議決定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及內外政策。
20、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彭德懷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
21、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確定下來。
22、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
23、“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武裝政變陰謀敗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叛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的事件,又稱“林彪叛逃事件”。
24、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席位的提案。
25、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致擁護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解決了黨從1957年以來未能解決好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揭開了以改革開放為主旋律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26、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
27、在中共十四大,江澤民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并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8、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29、黨的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
30、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
31、八字方針是中國共產黨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提出的恢復與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即“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32、三反運動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
33、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講話中將我們黨一貫所強調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則,科學地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這就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34、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于總路線的宣傳提綱上,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進一步完整準確地表述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p>
35、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36、三大經濟綱領是毛澤東主席提出的。他曾在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提出過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后又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把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明確概括為:“沒收封建階段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逼渲袥]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
學習黨的歷史知識心得共黨史教育主要包含黨的奮斗發展史、理論創新史、自身建設史等內容,堅持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堅持與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相結合、堅持與形勢政策教育,黨員學習了黨的歷史知識后有什么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學習黨的歷史知識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黨的歷史知識心得一
最近一段時間,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回觀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一句毛主席的詞在腦海中浮現“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過的路程更是艱辛的,在共產黨成立之初,中華大地千瘡百孔,滿目蒼痍,餓殍滿地,內有軍閥連連混戰,外有帝國主義炮火轟打,但是,為了解民眾于倒懸的黨的創始人們,偉大的革命先烈們,頂住了重重壓力,于1921年創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強,已經走過了90年輝煌的歷程。
這9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但是我們的前輩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希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學習黨史心得體會。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
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從1949年建國到2011年,中國從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從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后的一窮二白到今天成功承辦了奧運會、世博會,取得的成就和發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國際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這一切讓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讓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自己的歷史使命,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黨的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黨的先進性始終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一條紅線。在戰爭年代,我們黨用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推進黨的建設,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當時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直至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黨史知識
;
【期刊名稱】《湘潮》
【年(卷),期】1993(000)009
【摘要】從1955年至1965年,我國先后授銜的少數民族將軍共有30人。其中上將有:蒙古族烏蘭夫;中將有滿族萬毅,壯族韋杰、冼恒漢、覃健,藏族朵噶·彭措饒杰、阿沛·阿旺晉美,維吾爾族賽福鼎·艾則孜;少將有:滿族白志文、趙承金、郭維城,壯族韋祖珍、盧紹武、朱鶴云、吳西、黃惠良、覃士冕、覃國翰,蒙古族孔飛、廷懋、吳濤、索立波,回族劉世昌、劉瑞方,藏族桑頗·才旺仁增、黃正清、凱墨·索南旺堆,維
【總頁數】2頁(P.39-40)
【關鍵詞】索立波;劉瑞方;冼恒漢;阿沛·阿旺晉美;白志文;才旺仁增;郭維城;艾則孜;賽福鼎;祖珍
【作者】;
【作者單位】;
【正文語種】英文
【中圖分類】D23
【相關文獻】
1.山西四建代表隊在山西建工“學黨史思責任創一流”黨史知識競賽中勇奪第一 [J], 小琴
2.一次群眾性的黨史學習活動——寫在紀念建黨7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圓滿結束之時 [J], 本刊編輯部
3.一次深刻的黨史教育活動——岳陽大學黨史知識競賽側記 [J], 謝先儒
4.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舉辦1999年全省黨史干部培訓班著力從“七個方面”提高干部的理論、知識、技能和技巧 [J],
5.黨史知識黨史上的"第一"(二) [J],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黨史知識
;
【期刊名稱】《湘潮》
【年(卷),期】1992(000)007
【摘要】類別:____ 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的中國駐屯軍一部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并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宛平縣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中國地方政府的拒絕。當雙方代表進一步交涉之時,日軍突然向盧溝橋附近的中國守軍發動
【總頁數】3頁(P.39-41)
【關鍵詞】民族解放戰爭;中國駐屯軍;日本帝國主義;宛平縣;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地方政府;廬山談話;赫爾利;無理要求;王世杰
【作者】;
【作者單位】;
【正文語種】英文
【中圖分類】D23
【相關文獻】
1.農工黨史大事記之二:參與旨在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 [J], 無
2.山西四建代表隊在山西建工“學黨史思責任創一流”黨史知識競賽中勇奪第一 [J], 小琴
3.一次群眾性的黨史學習活動——寫在紀念建黨7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圓滿結束之時 [J], 本刊編輯部
4.一次深刻的黨史教育活動——岳陽大學黨史知識競賽側記 [J], 謝先儒
5.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舉辦1999年全省黨史干部培訓班著力從“七個方面”提高干部的理論、知識、技能和技巧 [J],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推薦訪問: 黨史 甘肅 知識下一篇:愛國演講稿800字集合5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