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教案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教案4篇
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一》第一課時說課稿
冕寧縣城廂小學校 涂坤芝
一、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一》屬《幾何與圖形》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觀察物體二》則安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觀察物體一》包括3方面內容:辨認從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側面和后面)觀察一個簡單物體時看到的圖形;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簡單的幾何體時看到的圖形;在已有的觀察物體的經驗基礎上用推理解決問題。我說的是本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簡單物體時看到的圖形。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學習了位置知識的基礎上,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主要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通過一些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并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是學習《圖形與幾何》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學生已學過了位置的相關知識,知道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位,同時,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觀察物體的經驗,但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位置的相對性缺乏認識,且左右易混。
三、說教學目標: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
1.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探究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合作,掌握全面、正確的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并感受到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通過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他們容易分清前后,但左右易錯,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看表面。因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確定為:
辨認從左右兩側看到的圖形。
突出重點的方法:通過分小組在不同位置對同一玩偶進行觀察、交流等,讓學生親自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進而在觀察的基礎上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圖形。
突破難點的方法:在小鱷魚的右肩夾了個夾子,以便學生對比區分。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玩偶
(1)講授法: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講授法從來就是任何教學體系的核心,因為它是傳授大量知識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2)演示法:教師示范,學生明確要求,可快速讓操作活動規范。
(3)討論法: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相互啟迪,一起解決教學中教與學的問題,以達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
(4)練習法:促使學生正確、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2.說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準備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法:波莉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
(2)合作交流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小組合作意識。
(3)對比辨析法:通過對比更能區分易錯點和難點。
(4)游戲法:在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一些動物身體的一部分,讓學生仔細看,猜出是什么動物。
2.據學生活動小結:像這樣認真仔細地看,就叫觀察,從而引出課題。(板書: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猜一猜活動,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快捷地引入課題。)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這一環節我準備分五個步驟來進行教學:
1.本位觀察,初步感知。
四人一小組,前后左右圍桌子四面坐,中間放小鱷魚,讓同學們身體不動,頭不偏,眼睛平視小鱷魚,仔細觀察小鱷魚,說一說:你們看到了小鱷魚的哪兒?(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前、后、左、右)
這里我采用觀察、提問和交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初步發現自己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看到的形狀也不一樣。
2.換位觀察,建立表象。
各4人小組組長將小鱷魚換個方向,再次仔細觀察小鱷魚,說一說現在看到了小鱷魚的哪兒 ?
這一環節我采用了觀察、互動和體驗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進一步交流發現: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板書: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3.轉動觀察,加深體會。
提問:怎樣才能全面地觀察小鱷魚呢?
組長轉動小鱷魚,組內成員用:“我看到了小鱷魚的……”交流觀察結果,深入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采取了觀察、交流、討論和發現的教學方法,遵循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小鱷魚為素材,通過全面觀察親身體驗發現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鱷魚的樣子是不同的。讓學生深入體會: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4.重點觀察,對比辨析。
經過前三層次的觀察,學生已經明確: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但由于低段學生對位置的相對性缺乏經驗,左右易混,因此,需要進行對比觀察。
為了突破分不清左右兩側的難點,我在小鱷魚的右肩夾了個夾子(標志物),讓學生通過標志物來進行區分。
5.綜合觀察,全面感悟
經過前幾層次的觀察,學生已認識小鱷魚從各個方向看到的形狀,這時需要讓學生脫離實物,進行空間想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課件出示小鱷魚的四個方向照片,讓學生用手勢判斷是從哪兒照的?
因低段學生有效注意時間短,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結合肢體語言,讓學生辨認是從哪兒照的,在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波莉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
皮亞杰也認為“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
學生要能正確地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則需要根據人物與觀察對象間的相對位置,進行空間想象、推理、和判斷等思維活動。因此學生必須具有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體驗,基于此,我設計以上幾個觀察活動,目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提質增效。)
(三)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1.出示主題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利用剛學到的方法去辨認四個熊貓圖分別是誰看到的,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2.課間休息:欣賞生活中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圖片,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哆來A夢的三個寶盒(結合學生特點,采用錄音揭示要求。)
(1)寶盒一:課件出示練習:(大卡車)看圖連線(教材第68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這一題一方面需要學生對大卡車的各個面有直接或間接的觀察經驗,另一方面學生要讀懂圖中人物與大卡車的位置關系,作出正確判斷并連線。
(2)寶盒二:第70頁練習十六第1題
眼力大比拼:小動物們為大象照相:說說下面照片分別是誰拍的?
(設計意圖:本題呈現了4個小動物在不同位置為大象拍照的情境,和前面的練習比較有所不同:其一,其中的一張是小鳥在高處拍的;其二,讓學生說出分別是誰拍的,要求比之前的有所提高。)
(3)寶盒三:看誰最聰明
課件出示小房子圖
這一題又比上一題稍微難一點,體現在小狗所在位置觀察的形狀需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發揮空間想象能力方能解答。
(設計意圖:教育要面向全體,我設計的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升練習,照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內容循序漸進,符合新課程理念,可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讓人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培養學生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
五、說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后、左、右
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透過板書就能看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我的板書就起到這樣的作用。)
結束語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也是我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8頁例1及相關內容。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體驗自主、挑戰、勝利帶來的愉悅。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興趣。
教材分析
例題展示了4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一個熊貓玩偶的情境圖,并在情境圖下面給出了從這4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分別是誰看到的。從熊貓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狀會有較大差別,學生很容易辨認;但從左、右兩個側面看到的形狀卻基本相同,只是臉、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學生辨認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材在熊貓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個蝴蝶結作為“標示性標志”,利用這一形象特征降低難度,幫助學生區分左、右兩個側面的學生看到的形狀。通過例題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可能是不同的,進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學生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對于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問題還不是很熟悉,特別是左、右的相對性更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只要求學生以“自我”的方向為參照點辨認左、右。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成為學生觀察物體的障礙,教材中不介紹“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概念,只要學生能用連線、標序號等方式將觀察者與所看到的形狀圖對應起來即可。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確地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認識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學生4人一組,每組一個小羊玩偶。
課桌:4人小組拼桌,4名學生分別坐在東、南、西、北的位置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師:老師小時候有一個寶貝,我還給寶貝拍照了,同學們想看看嗎?
出示第一張照片。多數學生會猜是一個球。
師:不對不對,再給大家看看,我從另一個位置拍到的照片。
出示第二張照片。 多數學生都猜是一只兔子。
師:是的,是一只兔子,但是我的寶貝可不只是一個擺件這么簡單。請看。
出示第三張照片。 學生都不約而同地說存錢罐。
師:沒錯,我的寶貝就是一只兔子存錢罐,我從小就有存錢的習慣,不亂花錢,不浪費,希望同學們能像老師一樣,從小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師:同學們,為什么同一個存錢罐拍到的照片卻不一樣呢?
生:因為拍攝的位置不同。
師:想要看到物體的全貌,就要全面觀察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呈現的不同照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讓學生初步感受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利用存錢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孩子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二、實踐觀察,積累經驗,建立表象。
(一)明確觀察對象,固定觀察對象的位置。
師:今天,老師為每組請來一位小客人小羊,它要和我們一起學習,請組長把小羊放在桌子的正中間,面朝黑板擺正。小羊要協助我們學習新知識,我們除了要感謝小羊,還要尊重小羊,不可以隨便碰它,能做到嗎?
生:能!
師:小羊說你們真懂禮貌。
[設計意圖:學生要能正確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則需要根據人物與觀察對象間的相對位置,進行空間想象、推理和判斷等思維活動。因此,需要給學生一個實物情境進行觀察。實物會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所以要先跟學生約定好規矩。]
(二)本位觀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1.小組合作觀察、交流。
課件出示:請仔細觀察,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樣的?
師:現在請同學們頭不偏、手不動,目光正對著小羊,仔細觀察。然后和你們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樣的?
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與同組同學交流。
2.學生匯報。
先選一個看到小羊的正面的學生匯報。
生:我看到的小羊有兩只眼睛……
出示小羊正面的照片:
師:你看到的小羊是這個樣子的嗎?(把照片貼在黑板上)是的,這個面的特點就是有兩只眼睛。請看到這個面的同學站起來。站在這些站起來的同學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這個面。
3.引導學生想象,由立體圖過渡到平面圖。
師:請同學們都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小羊的兩只圓溜溜的眼睛、兩只彎彎的羊角、蝴蝶結、兩只前腿。
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從正面觀察到的小羊的樣子。
4.舉例驗證。
師:同學們睜開眼睛,我們以第一小組為例,哪位同學可以看到小羊的這個面?(指著黑板貼的小羊正面圖)
生:馮梓華(教師板書:在圖片下面寫上小華)
5.重復體驗,加深認識。
再選一個看到小羊后面的學生匯報。
生:我看到的小羊的尾巴和后面的兩條腿……
出示小羊后面的照片:
師:你看到的小羊是這個樣子的嗎?(把照片貼在黑板上)請看到這個面的同學站起來。站在這些站起來的同學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這個面。請同學們都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后面,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從后面觀察到的小羊的樣子。
師:我們還是以第一小組為例,哪位同學可以看到小羊的這個面?(指著黑板貼的小羊后面圖)
生:黃語涵(教師板書:在圖片下面寫上小涵)
再請一個看到小羊左側面的學生匯報。
生:我看到小羊長長的身體、一只眼睛和一只彎彎的羊角……
師:請問小羊的鼻子是朝著哪一邊?可以用手指比一下嗎?
學生用食指指了指左邊。
師:你可以用這個手勢比一比嗎?大拇指就朝向小羊鼻子的方向。
出示小羊左側面的照片:
師:你看到的小羊是這個樣子的嗎?(把照片貼在黑板上)請看到這個面的同學站起來。站在這些站起來的同學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這個面。
師:請同學們看著圖片,一起用這個手勢比一比,小羊的鼻子朝哪個方向?請同學們都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旁邊,你可以看到小羊長長的身體,一只眼睛,鼻子正朝著你大拇指指著的方向。
師:我們還是以第一小組為例,哪位同學可以看到小羊的這個面?(指著黑板貼的小羊左側面圖)
生:文素婷(教師板書:在圖片下面寫上小婷)
與匯報觀察左側面同樣的步驟,匯報觀察小羊的右側面。學生描述時要指出小羊羊角上的蝴蝶結,這也是幫助學生辨別左、右的標志。
6.小結。
師:為什么同一只小羊,看到的卻不一樣?
生:在不同位置觀察,看到的小羊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設計按順序從小羊的正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來觀察,先易后難。先讓學生自己描述在本位觀察到的小羊的樣子,了解觀察物的形狀特征,出示圖片是讓學生由立體圖形過渡到平面圖形,繼而想象,加上手勢,初步建立表象。再以班內一組為例,實踐驗證想象的正確與否。四次重復同樣的觀察步驟,有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為后面看平面圖時進行表象的提取作準備。]
(三)換位觀察,建立表象
1.交換位置觀察。
師:你想換個位置觀察看看嗎?
生:想!
師:那要先請你記清楚你現在看到的小羊的樣子,閉上眼睛,想想你看到的小羊的樣子,記住了嗎?
學生閉上眼睛,記憶現在看到的小羊的樣子。
師:好,現在請每個同學和你面對面的同學交換位置坐好,再從這個位置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邊說邊用手比劃比劃。
學生交換位置觀察,與小組同學交流觀察結果。
師:你現在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樣的?剛剛呢?誰還想說?
師:同學們觀察小羊這么久了,想必已經對小羊的樣子很熟悉了,那我們來個比賽,我出照片,你們小組合作,指出拍照片的位置,4個同學都指對了就算贏。(課件出示4張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羊的照片)
2.重點觀察,對比辨析。
剛才有兩位位置觀察到的小羊的樣子好像差不多,我們再到這兩個位置分別看一看,重點看看有什么不同?
3.尋找全面觀察物體的方法。
不管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還是在別的同學的位置上,我們都只能看到小羊的一個面,如果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咱們看到小羊的四個面,那才叫過癮呢!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剛才我們經過自己仔細的觀察,對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小羊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有了清楚的認識。
[設計意圖:學生必須具有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經驗,并通過想象,喚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表象,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情境模擬,溝通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1.讀懂情境圖,理解位置關系。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68頁,看圖想一想,分別站在這4名同學的位置觀察熊貓,看到的熊貓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把名字寫在熊貓圖片的下面。
2.情境模擬,明確位置關系。
師:現在我們都一起想象,我們都站在小明的位置上,能看到熊貓的什么特征?
生:看到熊貓的臉、肚子。、
教師繼續讓學生描述小亮、小紅、小芳分別看到的熊貓的特征。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圖形,從而正確判斷不同的圖形分別是哪個學生看到的。]
四、總結方法,提升認識。
師:想一想,我們是怎樣觀察的?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生:按順序的觀察。
生: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板書:觀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狀不同)
五、鞏固練習。
1.完成書本p68做一做。
放學回家的路上,這四個同學看到一輛大卡車,他們分別看到的是卡車的哪一個面?請用直線連一連。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還可以用排除法。先選簡單的,小青跟我們的方向一樣,所以車頭向左就是小青看到的,反之,車頭向右就是小麗看到的。
2.完成書本P71第3題。
回到家,三個小朋友一起做作業的時候,發現三本數學疊在一起觀察,也能像課堂那樣觀察,請你連一連,他們分別看到書本的哪一個面?
3.完成書本第70頁,第2題。
晚飯后,一家人一起品茶。喝茶的時候,小明觀察了茶葉筒。下面右邊的三幅圖分別是在哪位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4.完成書本P71第4題。
這節課,每個同學學習都很努力,老師獎勵你們去參觀美麗的天安門。打開書本71頁,請你們給天安門拍3張照片,你知道,這三張照片分別是站在哪個位置拍到的嗎?想一想,用手比劃比劃。
為什么這張是在2號位置拍到的?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說想法,教師給予肯定的表揚。
師:我們也來認真地觀察一遍,各位團友跟我來到1號位置,我們看到天安門的?
生:前面。
師:來,一起拍張照片,咔嚓!各位團友,我們再一起來到2號位置,現在我們看到的是?
生:天安門的大門口朝向右邊
師:在3號位置,我們看到的是?
生:天安門的大門口朝左邊。
5.天安門附近有個動物之家,小動物們正圍著小房子觀察。他們分別看到的是圖幾?同桌討論。
6.完成書本第70頁第1題。(機動)
動物之家里,小動物們在給大象拍照,同桌相互說說下面右邊的照片分別是誰拍的。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是緊貼著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發現。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興趣。幾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充分積累觀察的經驗,讀懂平面圖中的位置關系,借助語言、動作使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變得清晰、可視化,從而形成表象。]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那個環節的學習讓你印象深刻?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的收獲、學習的感受,讓其情感態度得到表現,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狀不同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說課稿
楓香小學 劉新筑
一、說教材:
本單元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的內容。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而且又為以后學習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借助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礎上學習,而且學生平時也在不經意間觀察物體,因此學生這節課的內容簡單易學,學生也較有興趣。但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他們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錯,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看表面。《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教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準備主要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和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大量觀察、操作、交流、游戲等形式輔助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今天老師從家里帶來一個盒子,孩子們看看它是什么形狀?
師:老師需要三名同學上臺來幫老師一個忙,誰愿意?
學生活動:將長方體盒子放在講臺上,讓三名學生分別站在長方體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觀察到的盒子的形狀畫在黑板上。
師:(吃驚狀),咦?這三名同學觀察的都是老師帶來的這一個盒子,為什么畫出來的形狀不一樣呢?
(設計意圖:拋出疑問,引發沖突,促使學生思考。)
生:因為剛剛三名同學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小熊的正面、側面、背面。
2、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小熊。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小熊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小熊拍了照片。幻燈片依次出示四個面的小熊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3、觀察、認識上面、下面。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出示圖片)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小熊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課堂練習。
教材第68頁的“做一做”。
(五)、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總結: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
我在完成這節課后有以下一些收獲:
1、在觀察物體中培養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創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你們照相過嗎?現在請看攝老師是從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張照片呢?”(正面、側面、后面)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不同形狀,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運用正面、側面、后面多個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觀察削筆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時,我選擇課本上的主題圖――-就是大熊貓作為學生的觀察物,特別是為了有利于學生交流觀察大熊貓后的體會,我讓同學分成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創設情景,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動口的能力,學生能更有興趣地參與,也更方便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從而獲得真實感知和學習經驗,也能突破了傳統的程序化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觀察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特別要求:“數學活動必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如何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呢?我設計了定位觀察、換位觀察和交流觀察等幾個環節,這樣,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學生在不斷地觀察、體驗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發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在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數學、經歷數學,學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并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情體驗。
3、在鞏固練習中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練習設計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交流感知、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如:議一議,走一走等活動中充分進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設計了四個闖關練習,以課件形式送出獎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我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對某些教學目標的貫徹與實施還不夠,像針對“通過體驗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上應再設計一些活動或練習來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老師提問時還需更嚴謹,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課后專門對課堂提問進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關資料,它們對課堂提問闡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問的指向性、提問的思考性、提問的靈活性、提問的開放性、提問的巧妙性和提問的邏輯性。上課時我的提問開放性太強,指向性不夠,目標欠明確,所以學生回答時比較混亂,我想,如何處理好提問的開放性和指向性的關系,如何在提問時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對于這些課堂提問的技巧還需不斷同老師們一起認真思考與探索。
二、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需要通過動手來提高學習興趣,鞏固學習的只是。在本節課學生交流討論的環節如果教師通過卡片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動手連線等活動的話就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在鞏固練習的第二個闖關練習中,我忽視了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在課堂上我出示茶壺這個具體實物讓學生觀察時,由于教師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沒有達到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來加強自己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強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能力,不斷積累教學實際操作的經驗。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推薦訪問: 上冊 二年級 人教版上一篇:客訴的標準流程范文(通用5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