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范文(通用6篇)

| 瀏覽次數:

土方,古代北方地區部落,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6篇

【篇一】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學科:工程地質學   

詞目:擊實試驗   

英文:proctor compaction test   

釋文:擊實試驗是用錘擊實土樣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是用不同的擊實功(錘重×落距×錘擊次數)分別錘擊不同含水量的土樣,并測定相應的干容重,從而求得最大干容重、最優含水量,為填土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依據。擊實試驗可分標準擊實法和單層擊實法兩種。[

壓實度檢測方法

對于分層回填的輸水管線等要檢測每一層回填壓實后的壓實度,以確定是否滿足設計要求。該試驗首先采用標準的擊實方法,確定土的密度與含水率的關系,從而確定土的最大干密度與最優含水率。現場采用環刀法取樣,測定壓實后的干密度,與標準干密度對比計算出壓實度。 1、 擊實試驗 該試驗可采用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兩種方法。輕型擊實試驗適用于粒徑小于5mm的粘性土,其單位體積擊實功能為592.2kJ/m3;重型擊實試驗適用于粒徑小于20mm的土,其單位體積擊實功能為2684.9kJ/m3。

1.1 儀器設備

1.1.1 擊實儀:由擊實筒、擊錘和護筒組成,其尺寸應符合下表規定。

擊實儀主要部件尺寸規格表

1.1.2 擊實儀的擊錘應配導筒,擊錘與導筒間應有足夠的間隙使錘能自由下落。

1.1.3 天平:稱量200g,分度值0.1g。

1.1.4 臺秤:稱量10kg,分度值5g。

1.1.5 標準篩:孔徑為20mm圓孔篩和5mm標準篩。

1.1.6 試樣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頂或液壓式千斤頂,如無此類裝置,也可用刮刀和修土刀從擊實筒中取出試樣。

1.1.7 其他:烘箱、噴水設備、碾土設備、盛土器、修土刀和保濕設備等。

1.2 操作步驟

1.2.1 試樣制備采用干法制備。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風干土樣(輕型約為20kg,重型約為50kg),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并分別按下列方法備樣 m

(1)輕型擊實試驗過5mm篩,將篩下土樣拌勻,并測定土樣的風干含水率。根據土的塑限預估最優含水率,按依次相差約2%的含水率制備一組(不少于5個)試樣,其中應有2個含水率大于塑限,2個含水率小于塑限,1個含水率接近塑限。按下式計算應加水量: 1+0.01ω0

mω= ( )×0.01(ω-ω0)

式中 mω——土樣所需加水質量,g; m ——風干含水率時的土樣質量,g; ω0——風干含水率,%;

ω——土樣所要求的含水率,%。

(2)重型擊實試驗過20mm篩,將篩下土樣拌勻,并測定土樣的風干含水率。按依次相差約2%的含水率制備一組(不少于5個)試樣,其中至少有3個含水率小于塑限的試樣。然后按照上式計算加水量。 (3)將一定量土樣平鋪于不吸水的盛土盤內(輕型擊實取土樣約2.5kg,重型擊實取土樣約5.0kg),按預定含水率用噴水設備往土樣上均勻噴灑所需加水量,拌勻并裝入塑料袋內或密封于盛土器內靜置備用。靜置時間分別為:高液限粘土不得少于24h,低液限粘土可酌情縮短,但不應少與2h。 1.2.2 試樣擊實 1.2.2.1 將擊實儀放在堅實的地面上,擊實筒內壁和底板涂一薄層潤滑油,聯接好擊實筒與底板,安裝好護筒。檢查儀器各部件及配套設備的性能是否正常,并做好記錄。 1.2.2.2 從制備好的一份試樣中稱取一定量土料,分3層或5層倒入擊實筒內并將土面整平,分層擊實。對于分3層擊實的輕型擊實法,每層土料的質量為600~800g,(其量應使擊實后試樣的高度略高于擊實筒的1/3),每層25擊;對于分5層擊實的重型擊實法,每層土料的質量宜為900~1100g(其量應使擊實后試樣的高度略高于擊實筒的1/5),每層56擊。手工擊實應保證使擊錘自由垂直下落,錘擊點必須均勻分布于土面上。擊實后的每層試樣高度應大致相等,兩層交接面的土面應刨毛。擊實完成后,超出擊實筒頂的試樣高度應小于6mm。 1.2.2.3 用修土刀沿護筒內壁削挖后,扭動并取下護筒,測出超高(應取多個測值平均,精確到0.1mm)。沿擊實筒頂細心修平試樣,拆除底板。如試樣底面超出筒外,亦應修平。擦凈筒外壁,稱量,準確至1g。 1.2.2.4 用推土器從擊實筒內推出試樣,從試樣中心處取2個一定量土樣(輕型為15~30g,重型為50~100g)平行測定土的含水率,稱量準確至0.01g,含水率的平行誤差不得超過1%。 1.3 計算 1.3.1 按下式計算擊實后各試樣的含水率: ω=(m/md-1)×100 式中 ω——含水率,%; m——濕土質量,g; md——干土質量,g。

ρ

1.3.2 按下式計算擊實后各試樣的干密度:

1+0.01ω

ρd =

式中 ρd——干密度,g/cm3;

ρ——濕密度,g/cm3; ω——含水率,%。 1.3.3 以干密度為縱坐標,含水率為橫坐標,繪制干密度與含水率的關系曲線。曲線上峰值點的縱、橫坐標分別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如果曲線不能給出峰值點,應進行補點試驗。 2、環刀法檢測干密度 2.1 儀器設備 2.1.1 環刀:內徑6~8cm,高2~3cm,壁厚1.5~2cm。 2.1.2 天平:分度值0.1g; 2.1.3 其他:切土刀等。 2.2 操作步驟 2.2.1 將環刀打入需要檢測壓實度的土層中取土樣。 2.2.2 用修土刀將環刀兩端的余土削去,與環刀口面齊平,并用剩余土樣測定含水量。 2.2.3 擦凈環刀外壁,稱環刀與土合質量m1,準確到0.1g。

m1-m2

2.2.4 按下列公式計算濕密度及干密度:

V

ρ

ρ= 1+0.01ω

ρd =

式中 ρ——濕密度,g/cm3; m1——環刀與土合質量,g ; m2——環刀質量,g; V ——環刀體積,cm3; ρd——干密度,g/cm3; ω——含水率,%。 2.2.5 本試驗需進行二次平行測定,取其算術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3。

【篇二】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土工標準擊實試驗

擊實試驗是用擾動樣做的試驗,在工程上運用于控制填土地基及夯實效果,提供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量。根據設計要求確定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兩種,輕型擊實適用于粒徑<5mm的粘性土,重型擊實適用于粒徑<20mm粘性土采用三層擊實時,最大粒徑<40mm。要準備:1)天平:稱重200g、0.01g;2)臺秤:稱重10kg、5g;3)標準篩:孔徑20mm、40mm和5mm;4)試樣推土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頂或液壓式千斤頂如無此類裝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從擊實筒中取出試樣。備土量>20kg(2200g×6(>50kg重型5300g×6),風干過篩5mm(重型過20mm或40mm)將篩下土拌均勻(四分法)取代表性試樣測定風干土含水量、塑性指數(Ip)。根據塑限(Wp)預估最優含水量,并制備5個不同含水量的一組試樣,例:假定Wp=20%,備16%、18%、20%、22%、24%,但Ip>20%,則應按15%、18%、20%、22%、25%;根據試驗所需要的土量與含水量,制備試樣所需的加水量按下式計算:

mω=(m0/(1+0.01ω))×0.01(ω1-ω0) 式中mω——制備樣所需要的含水量(g);

m0—— 濕土(或風干土)質量(g);

ω0——濕土(或風干土)質量(%);

ω1——制樣要求的含水量(%),

例:Wp=20%,風干含水量=4.2%,要制ω=16%,輕型擊實,擊實筒容積947.4立方厘米。求預加含水量?mω=(2200/(1+0.01×4.2))×0.01(16-4.2)=249.1(g),五個點一組這是其中一個點的加水量。

備好樣用手捏一下,中間點是否捏的最緊,有時塑限不一定準,能有一點捏的最緊,試驗結束就有最有點出現,否則要調整加水量,靜止一晝夜,備樣是擊實試驗結果好壞的重要一環,備不好樣直接影響試驗結果峰值不明顯。

擊實筒內壁要均勻涂一薄層潤滑油,輕型分三層擊實每層25擊(重型分五層擊實,每層56擊;若分三層每層94擊),每層交界處要刮毛,最后一層要加護筒考慮高出>6mm,擊實結束,卸護筒修平,稱重(準1g),注意去皮,取含水量(雙試驗)(誤差<1%),計算濕密度ρ0(準0.01g/cm3),含水量(105-110度烘烤升溫后不少于8小時)出來計算干密度ρd=ρ0/(1+0.01ωi),

ωi——某點試樣含水量(%),

繪制ρd—ω關系曲線附記錄, 計算飽和含水量一同繪入圖中,

ωset=(ρw/ρd-1/Gs)*100,

ρw——溫度4度時水的密度;

Gs——土顆粒密度,注意這里氣體體積為零;

輕型擊實試驗中,當試樣中粒徑大于5mm的土質量小于或等于試樣總質量的30%時,應對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量進行校正。

1)最大干密度校正:ρ,dmax=1/(((1-P5)/ρdmax)+(P5/(ρw×Gs2)),

P5——粒徑大于5mm土的質量百分比(%);

Gs2——粒徑大于5mm土粒的飽和面干比重,注:飽和面干比重指當土粒呈飽和面

干狀態是的土粒總質量與相當于土粒總體積的純水4度是質量的比值。

2)最優含水率的校正ω,opt=ωopt(1-P5)+(P5×ωab)

ωopt——擊實試樣的最優含水率(%);

ωab——粒徑大于5mm土粒的吸著含水量(%);

這里特別強調不要把篩上的顆粒隨便丟棄了,以便影響試驗結果。

這里說明一點,有些符號請查專業規范要求,注意看文字說明,以GB/T50123-1999為依據加上個人試驗體會。

【篇三】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管理]

土工擊實試驗培訓

演講人:方克海

1、擊實的原理

擊實試驗就是模擬工程現場的夯實原理,利用標準化的擊實儀和操作規程,對土料施加一定的沖擊荷載使之壓實,從而確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為填土施工控制質量主要依據。在擊實試驗的過程中,影響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較多,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擊實效果,達到擊實試驗的目的。

2、土擊實性的意義

用土作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壩、機場跑道、運動場、建筑物地基及基礎回填等,工程中經常遇到填土壓實的問題。經過搬運未經壓實的填土,原狀結構已被破壞,孔隙、空洞較多,土質不均勻,壓縮量大,強度低,抗水性能差。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質,提高土的強度,降低土的壓縮性和滲透性,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采用重錘夯實、機械碾壓或振動等方法將土壓實到一定標準,以滿足工程的質量標準。

3、擊實試驗注意事項

3.1土的均勻性

取樣時樣品的均勻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樣不準,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準確,最終的擊實數據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樣一定要認真細致,確保試樣能夠代表母體。對于中粗粒土,必須嚴格用四分法將試樣縮分至需要的總數量,然后再分成5個試樣,每個試樣6kg左右。這5個試樣要代表原土樣的實際級配,不能因粗細顆粒離析而影響試樣的均勻性。否則,由此引起的試驗結果數據變異大,無規律,擊實曲線無峰值或呈波浪線等。

3.2土樣制備方法的影響

依據規范進行土樣的制備工作,對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樣,宜用濕土法,對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樣,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準備5個試樣,按2%,3%含水率遞增(遞減),拌勻后裝入塑料袋內或密封于盛土器內靜置備用,擊實試驗中按公式計算出來的理論加水量制樣并不能達到理想結果,水分損失不可避免。實際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裝置,尤其在室溫較高的情況下,就不容易滿足試驗精度要求。

通過大量反復試驗,得出下列規律:

在室溫為24?,28?時,實際加水量比理論加水量多0.5%,0.8%,悶料一天后,含水率與預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內;室溫為28?,35?時,實際加水量比理論加水量多1.0%,1.2%,悶料一天后,含水率與預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對于同樣的土樣,含水率隨著溫度和時間的增加而明顯降低,而制備好的土樣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擴散,

保證水分均勻。因此,加水量宜根據試驗所得的經驗值換算為實際加水量。當然,土樣不宜放置太久,否則水分損失過多,從而影響試驗結果。

3.3潤滑劑的影響

擊實試驗中,在擊實筒及護筒內壁均勻地抹上一薄層凡士林,從而減少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即減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當擊實功及擊實方法不變,即擊實試驗的擊實功總功W總保持不變時,認為抹有凡士林與未抹凡士林兩種情況下,土體間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體間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體所獲的實際擊實功ω=W總- Wf -ωf1增大,使得土體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較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相應減少,從而使得土體所獲得的實際擊實功增大。因此,抹有凡士林的干密度較未抹凡士林的干密度要大。但是如果土樣含水率較高時,做試驗是有自由水溢出也能起到潤滑的作用。3.4每層裝土的質量的影響

擊實時,將制備好的土樣分3,5層倒入筒內,小筒按三層法,每次約800,900g,按五層時,每次約400,500g,對于大試筒,按三層法,每層試樣1700g左右,裝料時,每層質量盡量相等,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值大,若每層質量不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偏小。

3.5余土高度的影響

試樣擊實后,擊實筒內的土與擊實筒高度往往并不完全吻合,一般來說,總會有部分土超過或未達到筒頂高度,這部分土的高度成為余土高度。試驗中,由于余土高度不一,各點所受的擊實功不同,使得擊實曲線上各點不是在等功能下得到的干密度,從而增加其離散性,影響試驗結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好余土高度。

3.6土的顆粒級配好壞的影響

所謂顆粒級配好是指各種粒徑的土顆粒都有的土樣,相反組成土體的土顆粒粒徑均一,則稱顆粒級配不好,把兩種不同顆粒級配的一般黏土樣進行試驗就能得到級配好易壓實,最佳含水率比級配不好的要小,最大干密度比級配不好的要大。在一定的擊實功作用下,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與土的性質有關。在土的性質中,土的粒徑不同對土的壓實性會有不同的影響。因為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組成的,即不同的土有著不同的粒徑級配,隨著顆粒大小及粒徑級配的不同,土的性質相應地發生變化。結論

通過對室內擊實試驗過程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不同的試驗方法得出不同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因此,室內擊實試驗應根據現場條件選擇合適的試驗方法。作為施工控制用的室內標準擊實試驗,在取土時應盡量選擇

更有代表性的土樣,針對變異程度較大的土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補做擊實試驗,以便更好地指導施工

配料過程中,含水率隨存放時間和室內溫度及儲存時間而不斷變化,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配料過程中的實際加水量需隨著存放時間和室溫溫度相應變化,以保證各點的含水率以2%,3%的遞增(遞減)

【篇四】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土的擊實試驗

1.試驗目的

測定試樣在一定擊實次數下或某種壓實功能下的含水率與干密度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設計依據。

2.試驗方法與原理

擊實試驗分輕型擊實試驗和重型擊實試驗兩種方法。本次試驗采用輕型擊實試驗。

試驗原理:土的壓實程度與含水率、壓實功能和壓實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壓實功能和壓實方法不變時,土的干密度先是隨著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當干密度達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減小,能使土達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稱為最優含水率Wop(或稱最佳含水率),其相應的干密度稱為最大干密度ρdmax。

3.試驗儀器

1000ml量筒1個,輕型擊實儀(含擊實筒、擊錘和護筒等),刮刀1個,五組那個含水率的土樣若干,稱量300g天平(感量0.01g),稱量10kg臺秤(感量1g),標準篩1套。

4.實驗步驟

1)制備具有不同含水率的土樣(實驗室提供);

2)取代表性土樣拌勻后分三次裝入擊實儀金屬圓筒內進行擊實。每兩層之間的接觸面應在擊實前鑿毛;

3)每層土樣擊25次;

4)擊實完成后稱取擊實筒與試樣的總重量;注意記錄筒自重和筒的容積;

5)從試樣中心處取2塊一定量的土料,測定含水量。

5.試驗記錄

土的擊實試驗記錄表

試驗地點: 實驗日期:

試驗者:

——————————————————————————————————

土樣類別:細粒粘土 每層擊數:25次

土粒比重Gs=2.7

試驗次數

1

2

3

4

5

干密度

筒自重

g

1)

/

2122

筒加土重

g

2)

/

3730

3750

3792

3822

3855

濕土重

g

3)

2)-1)

1608

1628

1670

1700

1733

筒高H

mm

4)

/

127

筒內徑D

mm

5)

/

100

筒體積V

cm3

6)

/

996.95

密度

g/cm3

7)

3)/6)

1.613

1.633

1.675

1.705

1.738

干密度

g/cm3

8)

7)/1+0.01w

1.451

1.448

1.451

1.460

1.468

含水率

盒號

/

/

/

852

257

434

289

66

722

47

550

453

224

盒加濕土重量

g

1)

/

22.027

20.206

17.163

21.166

22.697

20.78

23.348

23.911

22.975

24.134

盒加干土質量

g

2)

/

20.704

19.043

16.257

19.815

20.989

19.182

21.302

21.745

20.924

21.828

盒質量

g

3)

/

8.816

8.648

8.952

9.486

10.091

8.719

9.245

8.651

9.695

9.354

水質量

g

4)

1)-2)

1.323

1.163

0.906

1.351

1.708

1.598

2.046

2.166

2.051

2.306

干土質量

g

5)

2)-3)

11.888

10.395

7.305

10.329

10.898

10.463

12.057

13.094

11.229

12.474

含水率

%

6)

4)/5)

11.13

11.19

12.40

13.08

15.67

15.27

16.97

16.54

18.27

18.49

平均含水率

%

/

/

11.16

12.74

15.47

16.76

18.38

6.成果整理及分析

分析本次試驗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1)是每兩層之間的接觸面應在擊實前鑿毛,我在試驗過程中做第一組土樣擊實試驗時差點忘記鑿毛,若不進行鑿毛,則完成擊實后的土樣將會有分層情況,對試驗結果產生較大誤差。2)完成擊實后取土樣時務必細心,切不可將土樣盒的盒子與盒蓋弄混導致質量誤差。

本次試驗未達到試驗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擊實筒在擊實后底部部分土脫落引起質量上的誤差導致其密度偏小。本次試驗中未能得到最大干密度最優含水率。

【篇五】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土的擊實試驗影響因素

【摘要】土的擊實試驗影響因素眾多,本文在分析了土的擊實試驗的意義、原理與方法的基礎上,探討了幾點影響土的擊實試驗的因素。

一、土的擊實試驗的意義、原理與方法

(一)土的擊實試驗的意義

土體是道路沿線、土壩等土工構筑物的建筑材料。經過挖掘搬運的土,其原始結構已被破壞,天然含水量也發生了變化。在沒有擊實或壓實之前,其抗剪強度較低,壓縮性大且很均勻,遇水后還可能產生濕陷。為了滿足建筑物穩定性的要求,必須用夯實或輾壓等方法使填土密實,使土的密度增大、強度增高、變形減小、透水性降低,并為路基設計、確定路基設計回彈模量和適宜的路面組合類型、路基壓實、防護與加固等提供工程地質依據和必要的設計參數。為此,在選擇土料時,必須研究土的擊實性。

目前,擊實試驗是研究土的擊實性的常用方法。通過擊實試驗,確定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使填土達到最好的密實效果。也即找出在擊實作用下,土的干密度、含水率之間的關系和基本規律,從而選定適合道路工程需要的含水率和與其相應的干密度。

(二)擊實試驗原理

擊實試驗是把某一含水率的土樣裝入擊實筒內,按規定的落距和次數用擊錘打擊土,然后取出測其含水率和干密度,用一種土配制成多個不同含水率的土樣做試驗,測得相應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其含水率與干密度的對應關系并繪出ρd-W關系曲線圖。

室內擊實試驗是用一定體積的擊實筒和錘擊功,用調整試樣含水量的方法進行數次擊實試驗,測得土的最大干密度和其對應的最佳含水量。擊實試驗以單位體積擊實功的大小劃分為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兩種,設計時按工程需要和調整壓實系數進行選擇。

(三)擊實試驗方法

1、擊實試驗方法選擇

目前國內常用的擊實方法有兩種:

(1)輕型擊實:適用于粒徑小于5mm的細粒土,錘底直徑為51mm,擊錘質量為2.5kg,落距為305mm,單位體積擊實功為591.6kJ/m3;分3層夯實,每層25擊。

(2)重型擊實:適用于粒徑不大于40mm的土,擊實筒內徑為152mm,筒高116mm,擊錘質量為4.5kg,落距為457mm,單位體積擊實功為2682.7kJ/;分5層擊實,每層56擊。

2、擊實試驗步驟

(1)將擊實儀平穩置于剛性基礎上,擊實筒與底座聯接好,安裝好護筒,在擊實筒內壁均勻涂一薄層潤滑油。稱取一定量試樣倒入擊實筒內,分層擊實。輕型擊實試樣為2-5kg,分3層,每層25擊;重型擊實試樣為4-10kg,分5層,每層56擊,若分3層,每層94擊。每層試樣高度宜相等,兩層交界處的土面應刨毛。擊實完成時,超出擊實筒頂的試樣高度應小于6mm。

(2)卸下護筒,用直刮刀修平擊實筒頂部的試樣,拆除底板,試樣底部若超出筒外,也應修平,擦凈筒外壁,稱筒與試樣的總質量,準確至1g,并計算試樣的濕密度。

(3)用推土器將試樣從擊實筒中推出,取2個代表性試樣測定含水率,2個含水率的差值應不大于1%。

(4)對不同含水率的試樣依次擊實。

室內擊實試驗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試驗方法和標準、擊實功能、土的含水量、土的種類和級配以及有機質含量等。

二、土的擊實試驗影響因素

(一)實驗方法

擊實試驗分干土法(風干土依次加水)和濕土法,鐵道部曾對高含水率的粘質土進行過比較試驗,發現這兩種方法求得的結果有很大的差別。對于最大干密度,干土法大,濕土法小;對于最佳含水率,干土法小,濕土法大。對于這種高含水率的土,如果仍按干土法做擊實試驗,則在無形中增大了對土基壓實的要求,施工中實際是達不到的。而其對于高含水率的土,試料的干燥處理往往影響著試驗效果,因而這類土采用濕土法比較符合實際。除此之外也有采用烘干土做試驗的,但實踐證明,用烘干土做試驗得到的最佳含水率偏小,而最大干密度偏大,所以對于非高含水率的土選用干土法更為合理。在實際操作中,當環境或場地條件難以確定時,也可以用50℃溫度下烘干的土樣來代替風干土做試驗;

(二)擊實功

擊實功越大則土體的孔隙比越小、干密度越大,最佳含水率越小,但這種增大擊實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這一限度后即使擊實功增加,其最大干密度再增加效果也不明顯,由于最大干密度是將土體內所有氣體全部排放,此時土體處于飽和狀態,孔隙比最小。土體顆粒處于疏松狀態,此時土內孔隙多與外界大氣聯通,因此氣體易被擠出,土體易于擊實,密度增大范圍也較大,當含水率增大或接近最佳含水率時,土內孔隙中的氣體幾乎處于同大氣隔絕的封閉狀態,這種情況下即使擊實也難以將氣體排出,因此即使擊實也不能使其達到完全飽和狀態。

(三)擊實余土

在進行公路土工擊實試驗之后,總有些土柱高度被視作余土高度,因為余土高度比筒頂高要高。由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若總是存在過大的余土高度,那么關系曲線中所顯示的干密度就不是實際情況中的干密度,這樣所得的試驗結果就會出現很大誤差。所以,規程規定,擊實試驗中的余土高度一定要控制在5mm以內。對于這種現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重型與輕型擊實筒都是115mm的高度,護筒都是50mm的高度,大約是擊實筒的1/2.如果進行3層擊實的劃分,在進行土樣增加的過程中,第1層土樣的高度要位于靠近筒中部的10mm處,土樣的第2層要和擊實筒口高度相平,土樣的第3層要和護筒頂部相平。這種土樣加層方法能夠保證公路土工擊實試驗的準確性。

(四)土的級配與類型

在擊實功相同的前提下,土的級配和土樣黏粒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擊實成果。在比較具有不同土質的土工擊實試驗之后發現,具有相似的黏性土擊實曲線形態,都會產生試樣土干密度峰值點。擊實功相同的情況下,塑性指數越高,土顆粒就會越細,土黏粒含量就會越大,最優含水率就會越高、最大干密度就會越低、就越不容易擊實。原因就是隨著不斷增加的土中黏粒,土中的水屬于結合水,特別是在動荷載影響下,很難排水與擊實土體,而且隨著不斷加大的顆粒,試樣土塑性就會不斷的下降,水膜間分子聯結的程度比較小,極易擊實。此外,土顆粒級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土擊實性,粗粒含量越大、級配良好的土擊實性就會越好,而且土的最大干密度就會越高。如果試樣土的級配不合格,那么擊實試驗通常就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土中的有機質對土的擊實結果有不好的影響,因為有機質親水性強,不易將土擊實到理想的干密度,而且有機質還可能進一步分解使土性質惡化,因此填料對有機質含量有一定的限制。

(五)涂潤滑油

按規范操作,在擊實筒內壁均勻涂一薄層潤滑油,可以保證土樣側壁光滑。但當土樣含水率稍大時,擊實完成后,擊實筒連土樣緊緊粘在底座上,不易取下。當含水率較小時,由于土樣粘結性差,擊實完成取筒時,會有部分土樣粘在底座上,造成擊實土樣不完整,濕密度不準確,且很難彌補。而在底座面也涂一層潤滑油,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結束語

通過試驗求得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為工程設計提供數據,作為選擇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機械碾壓或夯實次數以及壓實工具等的主要依據,擊實試驗數據要真實、可靠。因此,要了解影響土的擊實試驗的影響因素,并加以控制,從而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賈琳.土的擊實試驗影響因素的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年19期.

[2]陳霞.淺談土工擊實試驗中的影響因素[J].技術與市場,2012年11期.

【篇六】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

擊實試驗步驟

1 將擊實儀平穩置于剛性基礎上,擊實筒與底座連接好,安裝好護筒,在擊實筒內壁均勻涂一薄層潤滑油。稱取一定試樣,倒入擊實筒內,分層擊實,輕型擊實試樣為2——5kg,分三層,每層25擊;重型擊實試樣為4——10kg,分為5層,每層56擊,若分3層,每層94擊。每層試樣高度宜相等,兩層交界處的土面應刨毛。擊實完成時,超出擊實筒頂的試樣高度應小于6㎜。

2 卸下護筒,用直刮刀修平擊實筒頂部的試樣,拆除底板,試樣底部若超出筒外,也應修平,擦干凈筒壁,稱筒與試樣的總質量,準確至1g,并計算試樣的濕密度。

3 用推土器將試樣從擊實筒中推出,取2個代表性試樣測定含水率,2個含水率的差值不應大于1%。

4 對不同含水率的試樣依次擊實。

推薦訪問: 回填 土方 怎么做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怎么做范文(通用6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