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3篇】

| 瀏覽次數:

將土重新填入(如溝渠或沿基礎墻周圍的空隙);亦指用任何材料重新填滿(如坑道)將坑道、地道、隧道的被覆層與毛洞自然面之間的超挖部分和掘開式工事的超挖部分,用各種材料填實的作業,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土方回填擊實試驗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3篇

第1篇: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

[管理]土工擊實試驗

土工擊實試驗培訓

演講人:方克海

1、擊實的原理

擊實試驗就是模擬工程現場的夯實原理,利用標準化的擊實儀和操作規程,對土料施加一定的沖擊荷載使之壓實,從而確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為填土施工控制質量主要依據。在擊實試驗的過程中,影響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較多,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擊實效果,達到擊實試驗的目的。

2、土擊實性的意義

用土作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壩、機場跑道、運動場、建筑物地基及基礎回填等,工程中經常遇到填土壓實的問題。經過搬運未經壓實的填土,原狀結構已被破壞,孔隙、空洞較多,土質不均勻,壓縮量大,強度低,抗水性能差。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質,提高土的強度,降低土的壓縮性和滲透性,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采用重錘夯實、機械碾壓或振動等方法將土壓實到一定標準,以滿足工程的質量標準。

3、 擊實試驗注意事項

3.1 土的均勻性

取樣時樣品的均勻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樣不準,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準確,最終的擊實數據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樣一定要認真細致,確保試樣能夠代表母體。對于中粗粒土,必須嚴格用四分法將試樣縮分至需要的總數量,然后再分成5個試樣,每個試樣 6kg 左右。這5個試樣要代表原土樣的實際級配,不能因粗細顆粒離析而影響試樣的均勻性。否則,由此引起的試驗結果數據變異大,無規律,擊實曲線無峰值或呈波浪線等。

3.2土樣制備方法的影響

依據規范進行土樣的制備工作,對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樣,宜用濕土法,對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樣,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準備5個試樣,按2%,3%含水率遞增(遞減),拌勻后裝入塑料袋內或密封于盛土器內靜置備用,擊實試驗中按公式計算出來的理論加水量制樣并不能達到理想結果,水分損失不可避免。實際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裝置,尤其在室溫較高的情況下,就不容易滿足試驗精度要求。通過大量反復試驗,得出下列規律:

在室溫為24?,28?時,實際加水量比理論加水量多0.5%,0.8%,悶料一天后,含水率與預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內;室溫為28?,35?時,實際加水量比理論加水量多1.0%,1.2%,悶料一天后,含水率與預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對于同樣的土樣,含水率隨著溫度和時間的增加而明顯降低,而制備好的土樣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擴散,

保證水分均勻。因此,加水量宜根據試驗所得的經驗值換算為實際加水量。當然,土樣不宜放置太久,否則水分損失過多,從而影響試驗結果。

3.3潤滑劑的影響

擊實試驗中,在擊實筒及護筒內壁均勻地抹上一薄層凡士林,從而減少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即減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當擊實功及擊實方法不變,即擊實試驗的擊實功總功W總保持不變時,認為抹有凡士林與未抹凡士林兩種情況下,土體間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體間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體所獲的實際擊實功ω=W總- Wf -ωf1增大,使得土體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體與筒壁的摩擦力較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相應減少,從而使得土體所獲得的實際擊實功增大。因此,抹有凡士林的干密度較未抹凡士林的干密度要大。但是如果土樣含水率較高時,做試驗是有自由水溢出也能起到潤滑的作用。 3.4 每層裝土的質量的影響

擊實時,將制備好的土樣分3,5層倒入筒內,小筒按三層法,每次約800,900g,按五層時,每次約400,500g,對于大試筒,按三層法,每層試樣1700g左右,裝料時,每層質量盡量相等,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值大,若每層質量不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偏小。

3.5 余土高度的影響

試樣擊實后,擊實筒內的土與擊實筒高度往往并不完全吻合,一般來說,總會有部分土超過或未達到筒頂高度,這部分土的高度成為余土高度。試驗中,由于余土高度不一,各點所受的擊實功不同,使得擊實曲線上各點不是在等功能下得到的干密度,從而增加其離散性,影響試驗結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好余土高度。

3.6 土的顆粒級配好壞的影響

所謂顆粒級配好是指各種粒徑的土顆粒都有的土樣,相反組成土體的土顆粒粒徑均一,則稱顆粒級配不好,把兩種不同顆粒級配的一般黏土樣進行試驗就能得到級配好易壓實,最佳含水率比級配不好的要小,最大干密度比級配不好的要大。在一定的擊實功作用下,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與土的性質有關。在土的性質中,土的粒徑不同對土的壓實性會有不同的影響。因為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組成的,即不同的土有著不同的粒徑級配,隨著顆粒大小及粒徑級配的不同,土的性質相應地發生變化。 結論

通過對室內擊實試驗過程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不同的試驗方法得出不同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因此,室內擊實試驗應根據現場條件選擇合適的試驗方法。作為施工控制用的室內標準擊實試驗,在取土時應盡量選擇

更有代表性的土樣,針對變異程度較大的土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補做擊實試驗,以便更好地指導施工

配料過程中,含水率隨存放時間和室內溫度及儲存時間而不斷變化,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配料過程中的實際加水量需隨著存放時間和室溫溫度相應變化,以保證各點的含水率以2%,3%的遞增(遞減)

第2篇: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

標準擊實試驗 T0131-93

一.的和適用范圍

本試驗分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小試筒適用于粒徑不大于25mm的土,大試筒適用于粒徑不大于38mm 的土。

二.儀器設備

1.標準擊實儀:輕、重型試驗方法和設備的主要參數見表 1-4

擊實試驗方法種類       表1-4

試驗方法

類別

錘底直徑(cm)

錘質量

(kg)

落高

(cm)

試筒尺寸

層數

每層擊數

擊實功

(kg/m3)

最大粒徑

(mm)

內徑

(cm)

(cm)

容積

(cm3)

+重型

Ⅱ法

Ⅱ1

5

45

10

997

5

27

25

Ⅱ2

5

45

17

2177

3

98

38

2.烘箱及干燥器。

3.天平:感量。

4.臺秤:稱量10kg,感量5g。

5.圓孔篩:孔徑38mm、25mm、19mm和5mm各1個。

6.拌和工具: 淺盤、土鏟。

7.其它:噴水設備、橡皮榔頭、盛土盤、量筒、推土器、鋁盒、修土刀 、平直尺等。

三.試樣

本試驗可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準備試樣,

試料用量 表1-5

使用方法

類別

試筒內徑(㎝)

大粒徑(㎜)

試料用量(㎏)

干土法試樣重復使用

a

10

10

5

25

38

3

干土法,試樣不重復使用

b

10

至25

至38

至少5個試樣,每個3

至少5個試樣,每個6

1.干土法(土樣重復使用)將具有代表性的風干土或在500C下烘干的土樣放在橡皮板上用圓木棍碾散,然后過不同孔徑的篩 。對于小試筒,按四分法取篩土樣約3kg;對于大試筒,同樣按四分法取樣約。

估計土樣風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風干含水量低于開始含水量太多時,可將土樣鋪在不吸水的盤上,用噴水設備均勻噴灑適當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合,悶料一夜備用。

2.干土法(土樣不重復使用)按四分法至少準備5個試樣,分別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遞增),拌勻后悶料一夜備用。

四.試驗步驟

1.將擊實筒放在堅硬的地面上,按五層法時,每次需400~500g(其量應使擊實后的土樣等于或略高于筒高1/5)。對于大試筒,先將墊塊放入筒內底板上,按五層法時,每層需試樣900g(細粒土)~1100g(粗粒土) 。整平表面,并稍加壓緊,然后按規定的擊數進行第一層土的擊實,擊實時擊錘應自由垂直落下,錘跡必須均勻分布于土樣面,第一層擊實完后,將試樣表面“拉毛”,然后裝入套筒,重復上述方法進行其余各土層的擊實。小試筒擊實后,試樣不應高出筒頂面5mm;大試筒擊實后,試樣不應高出筒頂面6mm。

3.用修土刀沿套筒內壁削刮,使試樣與套筒脫離后,扭動并取下套筒,齊筒頂細心削平試樣,擦凈筒外壁,稱量(準確至1g)。

4.用推土器推出筒內試樣,從試樣中心處取樣測其含水量,計算至%。

5.對于干土法(土樣重復使用),將試樣搓散,然后按上述方法進行灑水,拌合(但不需要悶料),每次約增加2~3%的含水量,其中兩個大于和兩個小于最佳含水量。

6.按上述方法進行其它含水量試樣的擊實試驗。

五.結果整理:

1.按下式計算擊實后的干密度:

式中:d—干密度,g/cm3;

—濕密度,g/cm3;

—含水量,%。

2.以干密度為縱坐標,含水量為橫坐標,繪制干密度與含水量的關系曲線 ,曲線上峰值點的縱、橫坐標分別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如果曲線不能明顯繪出峰值點,應進行補點或重做。

六.注意事項

1.擊實錘應提升到規定高度,垂直自由落下。

2.注意每層裝土高度的控制。

3.土樣拌和應均勻

標準擊實試驗記錄 表1-6

土樣類別

筒容積

每層擊數

擊錘質量

筒號

試驗日期

試驗次數

筒+土質量(g)

筒質量(g)

濕土質量(g)

濕密度(g/㎝3)

干密度(g/㎝3)

盒號

盒+濕土質量(g)

盒+干土質量(g)

盒質量(g)

水質量(g)

干土質量(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繪圖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第3篇: 土方回填擊實試驗

擊實試驗過程中注意事項

1、摘要

為了提高填土的強度,增加土的密實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壓縮性,常將填土夯實。夯實土樣是最簡單易行的土質改良方法,土樣經夯實后,土體變得密實又堅硬,對工程有利,所以工程上用干密度作為夯實的質量檢驗指標,室內擊實試驗就是模擬工程現場的夯實原理,利用標準化的擊實儀和操作規程,對土料施加一定的沖擊荷載使之壓實,從而確定所需的最大密度和最有含水率,作為選擇填土密度、夯實次數等主要依據。在擊實試驗過程中影響土的最有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較多,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擊實效果,達到擊實試驗目的。

關鍵詞:擊實試驗、最大干密度、最優含水率。

2、概況

衢寧鐵路四標五分部路基填筑是該標段填筑方量最大填,填料來源困難,整個路基及站場填筑方量二百八十萬方,在填筑過程中,經常遇到填土壓實的問題,為了提高填土的強度,增加土的密實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壓縮性,采用分層壓實的辦法。通過對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來提高土的擊實效果。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內擊實試驗來測得,室內擊實試驗采用擊實儀法,是用錘擊實土,使土密度增大,測定土樣在一定壓實功能作用下達到最大密度時的含水率(最優含水率)和此時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作為選擇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機械碾壓或夯實次數以及壓實工具等主要依據。試驗時將符合有關標準規范要求的同一種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試樣,用同樣的壓實能量分別對每一份試樣進行擊實后,測定各試樣擊實后的含水率Wo和干密度ρd,從而繪制含水率與干密度關系曲線,此關系曲線稱為壓實曲線,如圖1所示。在壓實曲線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稱為最大干密度ρdmaxi與之相對應的含水率,稱為最優含水率Wo,它表示在擊實功能一定的情況下, 達到最大干密度時的含水率。

3、擊實標準的影響

目前常用的室內擊實試驗方法有輕型擊實試驗和重型擊實試驗兩種。輕型擊實試驗方法主要適用于水庫、堤防、鐵路路基填土;重型擊實試驗方法主要適用于高等級公路填土和機場跑道等。試驗規程有兩種,TB10102-2010《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一種是JTG E40 -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兩種規程對擊實試驗的目的、適用范圍、儀器設備以及試驗條件分別有不同的規定,下面以TB10102-2010《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為試驗方法標準,說明在擊實試驗過程中影響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一些主要因素。擊實條件而變化。隨著擊實功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增大,而最優含水量則減少。因此,各國都規定某一擊實功作為擊實試驗的標準。中國土工試驗方法標準中規定輕型擊實及重型擊實兩種標準,輕型擊實適用于粒徑小于5mm的粘性土,其單位體積擊實功為592kj /m3;而重型擊實適用于粒徑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層擊實時,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 其單位體積擊實功為2682kj/ m3;同一中土由于擊實功及壓實條件的不同,其試驗結果是不一樣的,同一種土隨著擊實功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增大,而最優含水量則減少。

4、試樣制備的影響

(1)擊實所用土不宜重復使用,取代表性的土樣或在50攝氏度溫度下烘干的土樣碾散,對于小試筒,按四分法取篩下的土約20kg,對于大試筒,同樣按四分法取篩下的土約40kg.將土樣攪拌充分均勻后取土樣含水量。

(2)干土法(土不重復使用)由于擊實曲線一定要出現峰值點,由經驗可知,最大干干密度的峰值往往都在塑限含水率附近,根據土的擊實原理,峰值點就是孔隙比最小的點,所以至少要準備5個試樣,分別加入不同水分,其中2個含水率高于塑限(按2%~ 3%含水率遞增),2個含水率低于塑限(按2%~3%含水率遞減),攪拌勻后悶料一夜備用。

(3)濕土法(土不重復使用)濕土法主要適用于高含水率土配制試樣時可省略過篩步驟,用手揀除大于25mm或38 mm的粗石子既可。保持天然含水率的第一個土樣,可既用于擊實實驗。其余的試樣分成小土塊分別風干,含水率按2% ~ 3%遞減。

5、操作步驟

(1)分層擊實將擊實筒固定在剛性底板上,裝好護筒,在擊實筒內壁涂薄層凡士林油,取制備好的試樣2~6 kg分層倒入筒內,整平表面,分層進行擊實。擊實時,落錘應鉛直自由落下,錘跡必須均勻分布于土面上,擊實后試樣略高于筒頂(不得大于6 mm)。

(2)標擊買同加土的質量用修土刀沿套環內壁削挖后,扭動,取下套環,齊筒頂削平土樣,拆除底板,擦凈筒外壁,稱量,準確至1g
(3)測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內試樣,在土樣中心處取兩個各約150-300g的土樣,平行測其含水率,平行誤差應小于1%。
按上述1、2、3步驟,依次將不同含水率的幾個試樣進行分層擊實和測定工作。 (4)數據整理
(1)計算密度按下式分別計算擊實后土的濕密度和干密度ρd,計算至0.01x103kg/m3。
ρ=mV
ρd=ρ/(1+w)
式中:?m擊實后濕土質量kg; V擊實筒容積m3; w含水率,小數計。
(2)繪制曲線以干密度ρd為縱坐標以w為橫坐標,繪制壓實曲線。曲線上峰值點所對應的數值即分別為該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如圖1所示,如曲線不能給出峰值點,應進行補點試驗。

(圖1)

六、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影響因素與結果分析

1、擊實功能的影響

我們知道壓實就是土體在壓實能量作用下,土顆粒克服粒間阻力,產生位移,土顆粒重新排列,使土中的孔隙減小,密實度增大。壓實功能是指每單位體積所消耗的能量,壓實功能愈大,得到的最優含水率愈小,相應的最大干密度愈高,可見壓實功能是影響擊實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壓實功能影響擊實效果的主要表現有:

(1)土樣的重復使用與否的影響,土樣的重復使用與否在原理上是有差異的,重復使用土樣時,擊實功能對土的影響較大,不重復使用土樣時,土所受功能影響較小,兩者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略有不同 。 表2、表3是對同種土,分別采用土樣不重復使用和土樣重復使用的干土法所做的擊實試驗結果對比。

表2土樣不重復使用時的擊實試驗結果

含水率

5.7

8.1

10.0

12.9

15.6

干密度(kg/m3)

1.98x103

2.02x103

2.00x103

1.95x103

1.86x103

最大干密度pdmax=2.01x103 kg/ m3最優含水率wop=8.1

表3土樣重復使用時的擊實試驗結果

含水率

5.6

8.5

10.1

12.5

15.8

干密度(kg/m3)

1 .94x103

1.99x103

2.00x103

1.96x103

1.85x103

最大干密度pdmax=2.00x103 kg m3最優含水率wop=9.9

從表2和表3可看出,兩者的最大于密度基本相近,但最優含水率卻有所不同, 土重復使用時的最優合水率要比土不重復使用的要大,產生最優含水率的變化的主要因是土樣在反復受擊實功能的影響下即土體在擊實的反復夯打下,土體的顆粒結構及膠結狀況發生了變化,使土體的粒徑變細,而造成土粒的比表面積增大。土粒的比表面積的變化。使土體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粘性土的特征, 所以其最優含水率相應發生了變化。

2、余土高度的影響

試樣擊實后總會有部分土超過筒頂高,這部分土柱稱為余土高度。標準擊實試驗所得的擊實曲線是指余土高度為零時的單位體積擊實功能下土的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曲線。也就是說,此關系曲線是以擊實筒容積為體積的單位功能曲線,但由于在實際的操作中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余土高度,如果余土高度過大,則壓實曲線上的干密度就不再是一定功能下的干密度,試驗結果的誤差會增大。表4分別是對同一土樣按同一含水率,在擊實后余土高度控制在3~6 mm與7~11 mm時的干密度的結果對比。從表4可知,余土高度控制在7~11 mm時的干密度要比余土高度在3~6 mm低20~40kg/m3.這是因為隨著余土高度的增加,試樣的單位體積相對增大則試樣所受的單位體積擊實功能相應減小。

表4不同余土高度時干密度試驗結果

試樣

1#

2#

3#

4#

5#

大約余土高度(m)

0.003

0.003

0.004

0.005

0.006

干密度(kg/m3)

1.86x103

1.87x103

1.85x103

1.84x103

1.84x103

試樣

6#

7#

8#

9#

10#

大約余土高度(m)

0.007

0.008

0.009

0.009

0.011

干密度(kg/m3)

1.83x103

1.83x103

1.82x103

1.81x103

1.80x103

3、每層試樣高度對結果的影響

擊實試驗時,試樣是分3層裝入試筒的,每層試樣高度宜相等,兩層交界處的土面應刨毛.每層試樣高度約為簡高的三分之一。表5是對同一種土進行擊實試驗時,每層試樣高度基本一致(約為筒高的三分之一)與不一致的干密度比對結果。從表5中可看出,1#和2#樣的每層試樣高度基本一致(約為筒高的三分之一)
表5每層試樣高度不同時干密度試驗結果

試樣

第1層

第2層

第3層

干密度(kg/m3)

1#

4.0

3.9

4.1

1.85 *103

2#

3.8

3.9

4.1

1.86 *103

3#

2.2

5.8

4.0

1.83 *103

4#

4.2

2.5

5.3

1.84 *103

5#

5.4

4.0

2.6

1.83 *103

其干密度約為1.85x103?kg/m3,3#、4#、5#樣的每層高度都不一致,其干密度比1#和2#試樣要低10kg/m3~?30kg/m3。我們知道如果裝入試筒的試樣的每層高度均等時,土體的這時所受的擊實功能是最大的,則其干密度也是最大的。當有一層高度大于筒高的三分之一時,由于體積相對增大,則其所擊實功能相對減小,土體的密實度相對變小;當這一層土體高度小于筒高的三分之一時,土體浪費掉了一部分能量(擊實功能),土體總體承受的擊實功能減弱,使土體的壓實不能達到最大。

2、試樣中大顆粒 (碎石)均勻性的影響

(1)送檢的試樣中常夾有較大的不易破碎的顆粒,如碎石等,對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結果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在實際的試驗中,先將較大顆粒(碎石)篩出,然后將篩出的大顆粒(碎石)均勻地摻入每份所要配制的試樣中,不要出現彼多此少的情況,否則試樣的干密度會出現異常,表6是對同種土按同一含水率,分別摻入不同含量大顆粒(碎石)所做的擊實試驗結果對比。

6大顆粒(碎石)摻入量不同時干密度試驗結果

試樣

1#

2#

3#

4#

5#

6#

7#

8#

大顆粒(碎石)抄入量

2

2

2

3

3

4

5

6

干密度(kg/m3)*103

1.82

1.82

1.83

1.85

1.84

1.86

1.88

1.89

從表6可看到試樣中的大顆粒(碎石)摻入量均勻時,試樣的干密度基本保持一致,而大顆粒(碎石)摻入量不均勻時,試樣的干密度呈現一定的離散性, 由圖1可知,壓實曲線是由不同的干密度和對應的含水率繪制而成,干密度如果不正確的話,這對繪制的壓實曲線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的結果準確性。

3、含水率對最大干密度的影響

土中的含水率是影響擊實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由圖.1的擊實曲線可知,峰值干密度對應的含水率稱為最優含水率能得到最大干密度pdmax,對于同一種土干密度越大,其孔隙比就愈小,所以pdmax,相應于實驗所達到的最小孔隙比,在某一含水率下,?將土壓至最密,理論上就是將土所有的氣體都從土中排出,使土達到飽和,得到理論上的最大壓實曲線,即Sr=100%的壓實曲線,稱為飽和曲線 。土中含水率太大或太小都不能達到最大干密度。含水率太小,土中基本上只有強結合水,強結合膜太薄,因為粒間有摩阻力及引力,土顆粒間不易移動,不易密實。含水率太大,土中的自由水要占據一定的空間,土也不易密實。當土中的含水率為最優含水率時,土中具有-定的弱結合水膜,土粒間的弱結合水膜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使土顆粒易移動,并填充孔隙或擠密,從而能夠達到最大密實度。
4、土的性質對最大干密度的影響
在一定的擊實功作用下,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密實度與土的性質有關。在土的性質中,土的粒徑的不同對土的壓實性會有不同的影響。我們知道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組成的,即不同的土有著不同的粒徑級配,隨著顆粒大小及粒徑級配的不同,土的性質相應地發生變化例如粗顆粒的礫石,具有很大的透水性,完全沒有粘性和可塑性:而細顆粒的粘土則透水性很小,粘性和可塑性較大等。隨著土粒越細、土的液限就越高、塑性變得越大,在一定的功能下,土體就越不容易被擊實。對于顆粒級配良好的土較粗顆粒間被較細顆粒所填充,因而有較好的壓實性能,而顆粒級配不好的土在同樣的壓實條件下,壓實性能往往較差。

表7列出了幾種不同的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土基本分類

砂土

粉土

粘土

最佳含水率Wo

8~12

9~15

16~22

12~20

19~25

大干密度(kg/m3)x103

1.85~1.93

1.80~1.86

1.68~1.82

1.63~1.7

11.58~1.65

從表7可知,含細粒愈多的土,其最大干密度值愈小,而最優含水率愈大。最大密實度與最優含水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負相關關系,最優含水率大的土最大密實度小;反之,最優含水率小的土最大密實度卻大。

七、結語

室內擊實試驗方法的步驟較簡單,通過以上幾點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知道在試驗過程中,對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影響因素卻很多,如壓實能量(擊實功)、土的含水率及土的粒徑級配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壓實能量(擊實功)的影響,在壓實能量(擊實功)的影響,在壓實能量(擊實功)不變的情況下,土的最大干密度主要是隨土體的單位體積變化而發生變化。此外土的粒徑級配也是一個 主要的影響因素,這和壓實能量的傳遞及土粒間的移動效果有關。在實際的工作中,試驗人員一定要嚴格執行規范的要求,控制好試驗條件,降低各種因素的影響,提高土的擊實效果。

參考文獻

1、TB10102-2010《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

2、JTG E40 -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

推薦訪問: 回填 土方 試驗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