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范文(通用4篇)

| 瀏覽次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4篇

【篇1】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都熱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果教育方法不當,結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么我們如何真正去關心愛護兒女,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支點。
一、存在的問題:

  1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當今,一些幼兒家庭教育表現為明顯的"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市場經濟的發展,體現了高度競爭性,知識經濟的興起,強調了知識的作用。家庭順應時代的發展,可以適當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強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響力。許多家庭在幼兒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幼兒的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幼兒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面的培養,而忽視幼兒的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這樣做,對幼兒心身的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家長們本意是要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幼兒智力開發無益。雖然智力經常是通過掌握知識而形成與發展的,但是,幼兒真正能夠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顯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兒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后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兒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溺愛式與專制式。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實行 "& 多年來使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對幼兒百般溺愛,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務,一概包攬。家庭的溺愛直接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膨脹或目空一切、膽大妄為或性格孤僻、膽小退縮,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難以健康成長。有的幼兒家庭教育則相反,只有一個,家長們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訓,從幼兒時"嚴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兒童。在家庭教育中,認為幼兒無所謂獨立人格、自尊心,家長總是高上,權威在手,說一不二,專制式地對孩子進行管教。孩子只有單純服從,出現差錯,非打即罵。這樣育方式,置幼兒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家庭缺乏寬松的環境,自然無法形成健康的心態,最終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養環境幼兒家庭教養環境,包括硬環境與軟環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環境、幼兒游戲環境、全家一起活動施型的條件,這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斷的改善,一旦產生,較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等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可操作性強。家庭教養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深持久影響的主要是指后者。當前一些家庭存在著"環境污染":電視、錄像、音響,讓幼兒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長沉溺于"方城",洗牌聲、吆喝聲、笑罵聲夾雜,烏煙瘴氣,幼兒處于自由放任當中;家長忙著做生意賺錢,疏于管教,經常用錢應對幼兒的要求;有的家長經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劣的家庭環境,幼兒在言行舉止中會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對幼兒健康成長產生不久遠影響。

  二、 家庭教育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家庭及其教育的作用日益顯得重要。那么怎樣進行家庭教育 ,如何取得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一致性原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 ,奶奶親、 爺爺疼、 姥姥抱、 姥爺背。有時爸爸媽媽說幾句 ,姥姥爺爺就不高興 ,孩子不愿做的事可以找 "代言人" (或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 ,有了困難爺爺幫著 "去克服",有了錯誤奶奶幫著去"認錯" 。就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存在看法不一致、 方法不一致、 做法不一致的現象。家庭環境中的親人們將這些不一致 ,用不同的情緒、 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的面前。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 ,對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們是非不清 ,甚至是非顛倒 ,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氣凌人、 不懂禮貌、 撒謊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可見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要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得真正實效 ,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做到正確意見大家都支持 ,錯誤做法大家都制止 ,并給孩子講清道理。同時要講究教育的藝術性 ,這樣全家人緊密配合,才能形成一股統一的教育力量 ,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 ,使孩子始終得到正確行為和思想的引導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二是要掌握科學、 正確的教育方法,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實際情況來開展教育。三是要使家庭教育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幼兒園的育人目標是 ,培養幼兒愛黨、 愛人民、 愛祖國、 愛社會主義 ,體、 智、 德、 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 "四有" 新人。家庭教育的目標只有和幼兒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才能培養造就一代優秀人才。

2 為人師表的原則。

  孔子說: "其身正 ,不令則行;其身不正 ,強令不從。 " 要教育好孩子 ,父母首先要嚴于律己 ,做出示范 ,言行一致 ,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孩子 ,以道德榜樣引導孩子。因為幼兒缺乏知識 ,經驗少 ,認識辨別力很低 ,但模仿力很強 ,而這種模仿又是不加任何選擇的。因此這個時期需要家庭每個成員在各個方面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尊敬老人 ,關心老人 ,遇到他人熱情稱呼 ,親切問候;努力工作 ,積極學習;助人為樂 ,互相謙讓等。所有這一切幼兒都會看在眼里 ,記在心里 ,并且學著說 ,跟著做 ,天長日久 ,在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中就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3因材施教的原則。

  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 ,這是完全正確的。但現在有一種現象 ,讓孩子成才已到了 "拔苗助長" 、 "趕鴨子上架" 的境地。有些家長給孩子安排了學畫畫、 學琴、學舞蹈、 學書法等項目 ,巴望著自己的孩子盡早成為 "神童" ,這就有些 "強兒所難" 了。其實 ,不同家庭中孩子的遺傳、 個性、 能力、 氣質等方面均千差萬別 ,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當的教育 ,也就是知人善教 ,這是十分重要的。實踐證明 ,家長只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因勢利導 ,因材施教 ,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真正有用之才。

 有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分數,而把培養孩子的態度、意志、品質、責任感、敬業心、適應能力、勞動習慣、沉著冷靜、善待挫折等品質忽略了,使孩子成為學習的“尖子”,人格上的“矮子”,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和社會生存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以上是我本人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一點經驗,當然這是不全面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青墩中心幼兒園

——孫曉冉

【篇2】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錄

摘要 1

引言 2

1.虎媽家庭教育理論的概述及思想淵源 2

1.1 虎媽式教育 2

1.2 虎媽式思想歸因 3

2.虎媽教育理念之爭論 3

2.1 爭論的背景 3

2.2 爭論的焦點 4

3. 虎媽教育理念爭論的緣由 5

3.1中西方家庭教育目的的差異 5

3.2 中西方家庭教育內容的差異 5

3.3 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 6

3.4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結果的差異 7

4.對現階段家庭教育的影響和啟示 7

4.1 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7

4.2 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8

4.3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 8

參考文獻 10

課題任務書 11

文獻綜述 14

開題報告 18


虎媽式教育及對現階段家庭教育的啟示

學 生:余覺先

指導老師:殷霞

教學單位:湖北廣播電視大學

【摘要】: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未來?任何人都對此充滿憧憬。為了孩子的未來, 我們的教育該怎么做?虎年歲末,美國《華爾街日報》以《為何中國母親更勝一籌》為題,刊登了美籍華人教授蔡美兒的作品《虎媽戰歌》,高調贊譽被稱為“虎媽”的中國母親嚴苛的育子之道 ,“中國媽媽戰勝美國媽媽”的說法一時喧嘩。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并引起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如今討論隨著《時代》周刊的參與幾乎達到了一個高潮。虎媽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這樣一本美國華裔媽媽的教子書為何把美國教育界攪了個天翻地覆呢?它對我們的學校教育會有哪些啟示呢?

【關鍵詞】:虎媽 家庭教育 啟示

【Abstract】: To the children what kind of future? Anyone hopes. For our children"s future, our education is how to do it? The end of the year of the Tiger, the United States, "Wall Street Journal" title "Why Chinese mothers superior", published works of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 Amy Chua child of " 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 " high-profile praise known as the "tiger Mom" mother demanding education Gentleman, "Chinese mother victory over American mom" ??1:00 hubbub. Tiger Mom educational sensational American educators and caused a big discussion on Sino-US educational methods, discussion now almost reached a climax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ime" magazine. The story of the tiger mother boarded the cover of the latest issue of "Time" magazine. Godson books of a Chinese-American mother why the U.S. education stir stir it?, What insights do it our schooling there will be?

【Keywords】: Tiger Mom Family Education Inspiration

引言

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我在美國做媽媽: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又譯《虎媽戰歌》) 一書,在美國引起轟動。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并引起中美兩國尤其是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

在書中,蔡美兒開宗明義用十不準展示了自己作為中國媽媽所進行的家庭教育,她列舉了從來就不允許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涉足的事情:①在外面過夜;②參加玩伴聚會;③參加學校的戲劇表演;④抱怨沒有參加學校的戲劇表演;⑤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⑦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于“A”; ⑧除了體育和戲劇,其他科目不是第一;⑨練習除了鋼琴和小提琴以外的樂器;⑩不拉小提琴或不彈鋼琴 。[1]

這看似暴政專制的“清規戒律”加上虎媽采取的近乎冷血的嚴厲脅迫方式,讓姐姐索菲亞14歲就把鋼琴彈到了世界音樂的圣殿——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大廳;讓妹妹路易莎l2歲就坐上了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頭把交椅。此外,兩人從進校門第一個學期開始,就保持著門門功課全“A”的完美記錄。蔡美兒用這對姐妹的出類拔萃講述著中國教育的成功。這不禁讓美國媒體無比感嘆東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危機意識強大的美國,在被反恐戰爭消耗掉國家實力、被金融危機給予沉重打擊之后,面對近十年迅速崛起的中國,感受到空前巨大的壓力。虎媽的教育模式被作為中國崛起的主要原因上升到精神層面,引發美國人對自身教育體系的集體反思。

1.虎媽家庭教育理論的概述及思想淵源1.1 虎媽式教育

虎媽式教育是一個新出現的名詞,主要為美國一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的核心內容是嚴格地執行教育方法中規定的每個細節。她揭示了亞裔兒童為何如此出類拔萃的深層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中國母親。她繼承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育兒成功經驗的一貫法則:嚴厲、傳統、不向孩子妥協的價值觀。

虎媽式教育其實是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美國延續,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屬于中西合璧的產物。在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學生要用比較嚴格的方式進行教導,而在西方教育觀念普遍認為,讓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發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虎媽的教育理論中有非常濃重的中國特色,嚴格要求孩子按照指定好的目標努力,不能松懈和半途而廢。但是這一系列的不準是蔡美兒基于美國學校的情形來制定的,因為美國課余時間多,作業少。所以這與中國傳統的直升機式教育是有差別的,是一種新型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另外,據蔡美兒的訪談,她提出中國讀者誤解了她的十不準,如果她的孩子在中國,她會指定孩子要有固定的玩耍時間,讓孩子有更多時間發展別的愛好。因此,虎媽式教育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還有獨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

1.2 虎媽式思想歸因

從以上歸納的虎媽的教育信條,我們可以看出,她的教育思想帶上了非常強烈的中國傳統教育甚至是封建教育思想的特點。產生這樣的嚴厲的教育觀念的原因,在筆者看來,主要在于她對西方教育觀念的否定和因自身受中式教育而取得成功從而產生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認可。她說:第一:中國父母有兩件事超越了美國的父母:(1)他們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夢想;(2)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遠”能“跳多高”。第二:美國人對敢于反抗和被迫出局之類的事情,也似乎情有獨鐘、充滿同情。而在美國的文化中,圖書電視節目和電影,都在頻頻地為孩子敏捷的反駁、獨立的個性特征拍手叫好。第三:西方父母對孩子的自尊擔憂頗多,但是作為父母,最不利于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第四:然而舉目四望,我看到的事實是,無數的西方家庭在崩潰——無數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和女兒并沒有出現在父母身旁,甚至是最起碼的口頭上的關心都沒有。那么,我很難相信,西方父母的養育方式在把孩子們引向幸福人生時能做得更好。第五:我的西方婆婆堅信,孩子們的童年就應該是一幅用順其自然的隨意、自由自在的天性、充滿好奇的發現和豐富多彩的體驗潑墨揮就的美麗畫卷,而我認為貌似尊重的“信任”就意味著不負責任的“放手”。我把童年看做是一個進行基礎訓練、塑造個性和未來的投資階段。[1]

而虎媽對孩子們的近乎冷酷的教養方式,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叢林法則的生動演繹,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她教給孩子們的是在叢林中生存的必備技能,即訓練孩子適合叢林生存。虎媽戰歌,奏響的是戰斗的圣歌,也是叢林法則“悲歌”。 [2]

2.虎媽教育理念之爭論2.1 爭論的背景

《虎媽戰歌》的作者蔡美兒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在她看來,虎代表著“強大、權威和凝聚力”,能夠獲得他人的“恐懼與尊重”,因此蔡美兒自稱“虎媽媽”。不過也有異議,認為虎媽的中文翻譯應該是悍母。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蔡美兒確實很強悍,非悍不能形容其育兒之道。縱觀蔡美兒的育兒經,其思維邏輯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唬,嚇唬,威嚇!二是嚇唬不成就實行嚴厲的懲罰性教育。蔡美兒的育兒經在美國受到冰火兩重天的評價,褒之者認為“蔡美兒的教養方法是正確的”,培養出的孩子會更樂觀、更堅定,能夠應對逆境和實現目標;貶之者則指責她不尊重兒童,對待孩子方式殘忍,充滿歧視,甚至“慘無人道”。更耐人尋味的是,蔡氏育兒經被解讀為中美兩個國家的教育觀之爭,比如報道稱,“中國教育方法”觸到了美國人的痛處:美國人擔心中國等其他國家興起之時自己利益受損更擔心下一代在全球經濟中的生存能力。[1]

2.2 爭論的焦點

自 2011 年 1月份以來,《虎媽戰歌》這本書關于家庭生活以及孩子教育的自傳,是對自己嚴格苛刻的“虎媽式”教育方式的反思,但它出版后卻在美國教育界、社會精英階層以及普通民眾中間引發了熱議。究竟應當是以虎媽嚴厲的中國式教育方法來培養小孩,還是以傳統美國式的方法讓孩子自由成長?一時間,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在美國興起。

(1)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的沖突

虎媽教育中專制獨裁的育兒方式與美國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銳沖突。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也經歷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的浸潤,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在美國深入人心。而蔡美兒對女兒制定的“十不準”家規、 罵女兒垃圾等這種另類的教育方式,與美國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銳的沖突,美國讀者大開眼界, 感慨萬分,不吐不快,借助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虎媽戰歌》的出現及成功,卻讓美國讀者對他們引以為傲的“自由寬松”的教育產生了懷疑。

(2)作者的身份不凡

作者蔡美兒的特殊身份———既是華裔又是美國人,從小接受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她,深知中國式教育的優勢,自視她的個人成功與所接受的中式家教有密切聯系。而她在小說中描述的大女兒的成功事跡在美國讀者看來,似乎也有宣揚中國式教育要優于美國式教育的傾向。該書作者的身份決定了讀者(尤其是美國讀者)不可能把它當作簡單的育兒書籍加以對待。從某種意義上說,蔡美兒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她在接受中式家庭教育的同時,又在接受美國的學校教育;她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卻又時刻與美國價值觀打交道。[2]這難免會對一向充滿自信和優越感的美國讀者產生觸動,因此,“虎媽式”教育被無限夸張、放大,并遭到一些媒體和讀者的誤解和質疑也就不難理解了。

(3)由國情所引發的思考

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迅速崛起也使得美國民眾對中國教育有了一份額外的關注。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已經使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兩者間的距離還在不斷地縮小,這一態勢,不僅使美國開始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而且也開始關注對經濟發展起撐作用的基礎教育。美國《洛杉磯時報》把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描繪成“像病毒一樣蔓延”,像針一樣刺中了美國人的神經。蔡美兒作為華裔,其教育理念和實踐自然也被視為具有中國因素了。在此情況下,“中國媽媽更優秀”這幾個炫目的字眼,更讓美國人恐慌,對此紛紛發表評論。

3. 虎媽教育理念爭論的緣由

虎媽教育理念之所以會引發這一系列的爭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異,由于受到社會文化、歷史背景、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 中美的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下面將從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結果四個方面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異。

3.1中西方家庭教育目的的差異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著眼點在于培養孩子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的能力。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準備謀生,而是準備生存。他們所強調的是一種塑造心智的價值,一種與功利的或職業無關的價值。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諸如勞動鍛煉、意志的鍛煉等,但最根本的是適應各種艱苦環境和培養勞動能力的鍛煉。讓孩子從勞動和艱苦的環境中養成克服困難、磨練意志、發展自身的能力特長,增長才智,養成刻苦、節儉的好品質。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注重培養鍛煉他們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1]而中國父母十分重視社會適應性的教化,他們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來培養子女,卻常常忽視了從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來促進其成長。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其教育的目的更重視學業的傾向,認為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孩子只要成績好,什么問題都能解決。[2]因此,中國的家庭教育就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重視成績,為孩子包辦一切生活瑣事。這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生活實踐能力,在這種理念下“虎媽”不尊重子女的個人喜好,要求孩子們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學習成績不得低于A的成績,不準碰除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樂器,每天都要練彈鋼琴或拉小提琴,這種教育理念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

3.2 中西方家庭教育內容的差異

西方家庭教育建立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基礎上,注意讓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獲得和諧發展。不僅重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注意開拓孩子的交往、審美視野和學習興趣,而且教育孩子自我服務,要求孩子學會與同伴合作。在情感的培養方面,指導孩子欣賞音樂、美術、舞蹈及文學藝術作品的美。中國的家庭教育內涵雖然也可分為德智體美等幾個方面,但往往當孩子進入學齡期就開始將智育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偏重智力的開發與投資,忽視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3.3 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

西方家長從鍛煉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孩子的教養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進行。其教育方式一般來說是比較開放和平等的。從孩子生下來,父母就設法給他們自我鍛煉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各種環境中得到充分鍛煉。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都讓孩子自主選擇。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對孩子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以起到啟發、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作用。[1]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要有個性,幫助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被西方父母認為是自己的職責,他們允許孩子有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不可人云亦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去完成,他們在各種環境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這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西方的父母給孩子絕對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在鍛煉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西方的父母希望孩子多方面地發展,不會看重學習成績,甚至不會過問學習上的事情,而是盡量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培養競爭意識,鍛煉意志品質,讓孩子學會吃苦耐勞。父母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 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實施。他們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他們會與孩子做朋友,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尊重和理解孩子,使得家庭生活愉快溫馨,創造了寬松的生活環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使得孩子遇事積極樂觀,敢于參與,好奇心強,主動創新,肯動腦筋,父母給孩子絕對的信任,不會對孩子的隱私進行任何干預。[2]

中國家庭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因而提出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 施行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則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們要聽話,要學習,要認真。對于學習,沒有所謂的興趣而言,興趣都是靠培養的,你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獲得優異的成績,從而獲得自信和興趣。然而,因為孩子們都有惰性,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們要有毅力,堅持不懈地監督孩子們學習,甚至用一些嚴厲的方式,責罵、威脅孩子。一旦孩子開始在某方面表現出色,無論是數學、鋼琴、球場還是芭蕾,他或她就會得到贊揚,受到欽佩 感到滿足。這提升自信,使曾經枯燥的事情變得有趣。[3]

蔡美兒說,我給兩個女兒制定了10條清規戒律:在學習上,我不準她們任何一門成績低于“A”。我的大女兒索菲婭五年級時,有次乘法速算測試得了第二,接下來我每晚讓她做20張試卷,每張100道速算題,我在一旁掐著秒表計時。一周強化訓練后,索菲婭次次穩拿第一。小女兒露露有次沒做考試加分題, 我告訴她家教良好的孩子都應做加分題,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分數將優秀和平庸區別開來。 從此,露露再也沒放棄過加分題。[4]從這些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西方的家庭教育方式崇尚個性與自由,而中國的教育方式相對更苛刻嚴謹與規范。另一方面,在蔡美兒看來,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再反復地練習,這樣才能做到技能精通,然后人才會有自信心。因此,她給自己的孩子們的知識量會遠遠多于美國孩子,可是思考的培養太少。美國學生往往還不知道什么 就有一大堆想法,卻經常謬誤百出,因而引起一場又一場的頭腦風暴。而中國的孩子往往會牢記各種公式、法則,以求中規中矩、萬無一失。事實上,這種模式并不利于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3.4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結果的差異

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育結果。

西方孩子們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家庭中生活成長,他們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自立能力,他們性格傾向積極,遇事鎮定沉著,能與人和諧相處,開朗、膽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創新精神。[1]其次,西方的家長非常注重孩子們獨立性的培養,給孩子絕對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在鍛煉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中國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對傾向于“學歷教育”,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學校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讀,不讓孩子在風云變幻的社會里摸爬滾打。[2]他們在文化課上的成績遠遠領先與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在自身能力方面表現出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依賴性強,做事被動、膽怯,缺乏適應環境和應變的能力,不懂得恰當交往的技巧,人際關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別人照顧,卻缺乏同情心和幫助別人的能力,在家不知道關心自己的長輩,在外缺乏社會責任感。

“虎媽”蔡美兒在接受《TIME》采訪時說,她的孩子們在接受了這種教育(中國式教育)之后,相比于其他同齡人,在學業上具有各種別人無法望其項背的成就。同時,蔡美兒很為自己的兩個女兒驕傲:小女兒是極具天賦的小提琴家,大女兒已經成功地在卡耐基音樂廳表演鋼琴。

4.對現階段家庭教育的影響和啟示4.1 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其實在細讀《虎媽戰歌》這本書之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虎媽式”的思想局限, 仍然是“棍棒下面出人才”,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那是中國舊文化的“粹”, 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思想決定行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必須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先導, 一項調查顯示, 目前中國中小學家庭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比如家庭以孩子為中心, 強制式填鴨教育, 事事包辦的生活方式, 又或父母嚴寵不一, 父母教育步驟不一致等等[3]。家長必須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孩子也是有理想、有情感的獨立個體,而不是用來沽名釣譽的工具和實現夢想、繼承家業的機器。家長必須克服虛榮心理,客觀實際地分析子女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腳踏實地的指導孩子走向真正的成才之路。所以, 要改變人的行動首先得改變人的觀念。

4.2 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虎媽戰歌》涉及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整個教育。而說到家庭教育,實事求是地講,蔡美兒所奉行的這套育兒理論,在中國有著更為根深蒂固的群眾基礎。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有太多這樣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有著只考慮孩子成功與否卻忽略孩子感受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1]類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被廣泛傳播的理念,就與蔡美兒的成功理論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我們不能忘記的是,蔡美兒所生存的環境是在美國,要改變這樣大家認為是不妥甚至錯誤的家教方式,有著寬松的社會環境,但在中國,如何改變現狀,則就任重而道遠了。[2]中國未來家庭教育體制改革應該不僅嘴上鼓勵或者思想上希望孩子全面發展, 還要拿出實際行動, 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得向中國的父母來灌輸這種思想。中國家長在教育上所持的價值是為升學而學習,他們只要求孩子用心學習,其余全不用過問。促進子女全面發展的意識淡漠,使孩子諸多方面品質的發展與提高都沒有機會。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優化家庭教育,轉變家長教育理念。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性格特征,了解他們所需,及時轉變身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做他們的支持者、引導者。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鼓勵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鼓勵孩子的小小進步,讓他獲得成功的經驗。

為孩子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家庭環境。虎媽其實也并不是那么專制,她覺得應該對孩子有理解、尊重、關愛,覺得這些更重要。而她對大陸的中國媽媽們的建議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要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如果她很專制,并覺得專制好的話,她不會建議大陸的媽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要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是推行自己的方法。而孩子可以和自己的媽媽開玩笑,說她“瘋了”,如果真是在一個十分專制的家庭中,實在是無法想象的,會被認為是沒老沒小,會受到嚴厲的責罵。家長應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廣泛興趣的培養。孩子的認識活動是受到興趣和需求直接影響的,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認識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由自發興趣引起的各種學習,使孩子的活動、學習、游戲在內容上豐富多彩,盡最大可能培養孩子廣泛、多樣的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多種智力潛能的全方位開發,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種體驗、多種感受中奠定個人興趣的基礎。

4.3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

中國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給孩子更多鍛煉自己機會,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中敢闖、敢干、敢冒險、感表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絕不包辦,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家庭的討論。即使在孩子做錯事情時, 也不要立馬批評孩子或為孩子講解出正確的答案, 而是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正確答案。讓孩子從小學會生存,具有強健的體魄,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這樣獨立的個性使孩子走向社會時更注重個人的能力與奮斗。父母如果總是為孩子找出正確答案, 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這正如做人的道理一樣, 如果父母總是為孩子鋪好路, 一旦孩子遇到麻煩或挫折就去幫忙解決, 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導致孩子缺乏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參考文獻

[1]蔡美兒.虎媽戰歌[M].中信出版社,2011.1.

[2]趙春蘭.虎媽“利齒”咬傷了誰[J].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4):76-77.

[3]官曉清.美國人如何看待虎媽教育[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85-87.

[4]張文星.中美家庭教育之思辨[J].作家雜志,2012(6):175-176.

[5]趙佳佳,王華蓉.從虎媽戰歌看中西方兒童的家庭教育的差異[J].中外文學文化研究,2012.3:255-256.

[6]張曉亮.淺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教育理論,2011(4):268-269.

[7]張云裳.尊重 理解 互動——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啟示[J].北京教育 (普教) ,2006.02:16-18.

[8]孟小佳.論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J].前沿,2010(11):193-195.

[9]曾芝蘭.論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5):162-163.

[10]王琪.中美家庭教育之差異[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6):88-89.

[11]張仰媚.中美家庭教育差異成因及對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7(7): 97-99.

[12]黃小勇,黃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與啟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 : 101-104.

[13]馮靜.中美家庭教育比較及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J].新西部,2010.08:259-260.

[14]郭英劍.虎媽戰歌中中西教育的正面沖突[J].博覽群書,2011.05:70-76.

[15]吳非.虎媽式家庭教育的價值何在[J].人民教育,2011(6):60-62.

[16]屠傳信.虎媽教育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11(8):17-18.

[17]許洪順.試論父母在現代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轉變[J].渝西學院學報(社版),2003,12, 2(4) :33.

[18]吳奇程,袁元編著.家庭教育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117.

[19]蔡典謨.協助孩子出類拔萃[M].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136-139.

[20]方宏.美國的愛國、誠信與家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4, ( 22) : 27.

【篇3】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關于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作者:吳穎;

作者機構:重慶市大足區寶頂小學,重慶402368;

來源:全文版:教育科學

ISSN:1671-5551

年:2016

卷:000

期:004

頁碼:P.159-159

頁數:1

中圖分類:A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家庭教育;環境構建;科學施教

摘要:就家庭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在充分認識家庭教育于人一身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當下家庭教育表現出的不足,進而總結并提出了一定的優化措施,包括積極營建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致力于家長自身專業教育素養的提高、深化家庭教育的科學合理性以及家長注意自身的言行舉行,旨在通過有效的途徑,優化家庭教育發展。

【篇4】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淺談家庭教育中存有的問題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按自身的規律獨立地發展著他們作為家庭和社會的成員與家庭和社會又是一個聯合體他們的情感發展受到家庭和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家庭就是影響幼兒成長的最初的、最直接的教育環境。在人的一生中, 幼兒時期是人類在情感和人格發展同家庭教育最為密切的的時期。但是, 每家庭有著不同的文化氛圍,或稱之為?家風!, 不同的家風! 。所以家長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存有的問題:

1、缺乏準確的教育理念:

當今,一些幼兒家庭教育表現為明顯的"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市場經濟的發展,體現了高度競爭性,知識經濟的興起,強調了知識的作用。家庭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適當地增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強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響力。很多家庭在幼兒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表現明顯的功利色彩。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注重幼兒的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幼兒實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面的培養,而忽視幼兒的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這樣做,對幼兒心身的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家長們本意是要對幼兒實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幼兒智力開發無益。雖然智力經常是通過掌握知識而形成與發展的,但是,幼兒真正能夠掌握的知識和水平因為其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顯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兒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后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幼兒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溺愛式與專制式。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實行 "& 多年來使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對幼兒百般溺愛,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務,一概包攬。家庭的溺愛直接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膨脹或目空一切、膽大妄為或性格孤僻、膽小退縮,缺乏應有的自理水平和自制水平,難以健康成長。有的幼兒家庭教育則相反,只有一個,家長們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訓,從幼兒時"嚴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兒童。在家庭教育中,認為幼兒無所謂獨立人格、自尊心,家長總是高上,權威在手,說一不二,專制式地對孩子實行管教。孩子只有單純服從,出現差錯,非打即罵。這樣育方式,置幼兒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家庭缺乏寬松的環境,自然無法形成健康的心態,最終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養環境:

幼兒家庭教養環境,包括硬環境與軟環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環境、幼兒游戲環境、全家一起活動施型的條件,這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持續的改善,一旦產生,較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等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可操作性強。家庭教養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深持久影響的主要是指后者。當前一些家庭存有著"環境污染":電視、錄像、音響,讓幼兒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長沉溺于"方城",洗牌聲、吆喝聲、笑罵聲夾雜,烏煙瘴氣,幼兒處于自由放任當中;家長忙著做生意賺錢,疏于管教,經常用錢應對幼兒的要求;有的家長經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劣的家庭環境,幼兒在言行舉止中會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對幼兒健康成長產生不久遠影響。

二、家庭教育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 ,現在的家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家庭及其教育的作用日益顯得重要。那么怎樣實行家庭教育 ,如何取得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一致性原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 ,奶奶親、 爺爺疼、 姥姥抱、 姥爺背。有時爸爸媽媽說幾句 ,姥姥爺爺就不高興 ,孩子不愿做的事能夠找 "代言人" (或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 ,有了困難爺爺幫著 "去克服",有了錯誤奶奶幫著去"認錯" 。就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存有看法不一致、 方法不一致、 做法不一致的現象。家庭環境中的親人們將這些不一致 ,用不同的情緒、 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的面前。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 ,對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們是非不清 ,甚至是非顛倒 ,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氣凌人、 不懂禮貌、 撒謊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可見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要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得真正實效 ,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做到準確意見大家都支持 ,錯誤做法大家都制止 ,并給孩子講清道理。同時要講究教育的藝術性 ,這樣全家人緊密配合,才能形成一股統一的教育力量 ,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 ,使孩子始終得到準確行為和思想的引導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二是要掌握科學、 準確的教育方法,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實際情況來展開教育。三是要使家庭教育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幼兒園的育人目標是 ,培養幼兒愛黨、 愛人民、 愛祖國、 愛社會主義 ,體、 智、 德、 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 "四有" 新人。家庭教育的目標只有和幼兒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才能培養造就一代優秀人才。

2、為人師表的原則。

孔子說: "其身正 ,不令則行;其身不正 ,強令不從。 " 要教育好孩子 ,父母首先要嚴于律己 ,做出示范 ,言行一致 ,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孩子 ,以道德榜樣引導孩子。因為幼兒缺乏知識 ,經驗少 ,理解辨別力很低 ,但模仿力很強 ,而這種模仿又是不加任何選擇的。所以這個時期需要家庭每個成員在各個方面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尊敬老人 ,關心老人 ,遇到他人熱情稱呼 ,親切問候;努力工作 ,積極學習;助人為樂 ,互相謙讓等。所有這個切幼兒都會看在眼里 ,記在心里 ,并且學著說 ,跟著做 ,天長日久 ,在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中就會形成準確的人生觀 ,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3、因材施教的原則。

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 ,這是完全準確的。但現在有一種現象 ,讓孩子成才已到了 "拔苗助長" 、 "趕鴨子上架" 的境地。有些家長給孩子安排了學畫畫、 學琴、學舞蹈、 學書法等項目 ,巴望著自己的孩子盡早成為 "神童" ,這就有些 "強兒所難" 了。其實 ,不同家庭中孩子的遺傳、 個性、 水平、 氣質等方面均千差萬別 ,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當的教育 ,也就是知人善教 ,這是十分重要的。實踐證明 ,家長只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因勢利導 ,因材施教 ,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真正有用之才。

4、重視德育的原則。學前教育是培養一代新人的奠基工程的靈魂 ,我們每個家庭培養的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的公民 ,孩子關系到民族的希望 ,國家的未來。但在我國當前的幼兒家庭教育中 ,普遍存有的問題是因 "望子成龍" 而重智輕德。一些家長為孩子智力投資舍得花本錢 ,德育投資懶得花力氣。所以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批 "很聰明" 的 "蠻寶寶" 。他們能說會道 ,能唱會跳 ,思維活躍 ,想象豐富 ,甚至還會講出前一天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但他們任性 ,總以我為中心 ,一不如意就亂發脾氣 ,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不愿克服困難 ,不珍惜和愛護物品等。作者認為 ,這些不良行為不是孩子們天生的過錯 ,而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輕德的后果。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要從小抓起 ,從孩子身邊的小事抓起 ,通過小事讓幼兒懂得做人的大道理。

推薦訪問: 現階段 家庭教育 通用

【現階段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范文(通用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