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就是培養+訓練,通過培養加訓練使受訓者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國內培訓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側重于行為之前。為了達到統一的科學技術規范、標準化作業,通過目標規劃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作業達成評測、結果交流公告等現代信息化的流程,讓,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對外漢語培訓現狀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對外漢語培訓現狀6篇
第二十二課 談論天氣
一、教學對象:二年級下學期(初級二冊教材)
二、課時安排:共2課時,一課時為45分鐘
三、教學目標:
1、掌握談論天氣狀況的詞的運用。
2、能夠流利的朗讀課文
3.能夠通過拼音認讀漢字。
4.能夠認讀漢字。
5、重點講解漢語基本的語法功能及語言點的運用。
6、通過組詞練習及情景對話,使學生能夠流利的進行天氣談論。
三、教學重點:
1、對于生詞和語言點的講解,重點放在詞義、語義以及用法上。
2、在課文教學中,在掌握生詞的基礎上,首先通過領讀和大聲朗讀使學生熟悉課文。
3、進行一個星期的天氣的描述。(掌握描述天氣的基本詞匯)
四、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講解及對話練習,讓同學能夠流利的進行天氣狀況的談論。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師生問候,師生交談,向學生傳遞上課信息。
(二)、復習(10分鐘)
1、檢查作業,聽寫上節課生詞。(以做游戲的形式,如對詞比賽)互相糾錯。
2、請同學就上節課的情景進行現場情景再現的練習,鞏固上節課的對話
3、就上節課的語法點進行造句。
(三)、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3分鐘):大家都在知道在英國人見面寒暄聊天的開場白中,十之八九是從天氣開始談起,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來一位老先生,對他說:“Good afternoon, Mr. Shaw! It's such a lovely day, isn't it﹖(下午好!蕭先生,天氣很好不是么?)”蕭伯納幽默地回答:“Oh, yes.But twenty people have told me about it in past two hours. Thank you.(哦,是啊,但是在過去的兩個小時里,已經有20個人告訴過我了。謝謝你。)”可見在英國人們是多么的喜歡談論天氣。雖然在中國見面寒暄聊天中,大家不會去談論天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天氣的談論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些關于天氣狀況的日常交流。
課文
馬克:你還睡著呢,我跑步都回來了,快起來吧!
山本:這么早,我正在做夢呢!
馬克:都八點了,你也該醒醒了。
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馬克:咱們去香山吧,聽說香山的紅葉全紅了。
山本:今天天氣怎么樣?和昨天一樣冷嗎?
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聽天氣預報說,今天午后晴轉多云,有小雨。
馬克:我看不會下的,要不咱們早點去,早去早回!
山本:萬一下起雨來,在山上躲都沒處躲。
馬克:那就帶上雨傘吧!
山本:咱們還得多穿上點兒衣服,山上風大,肯定冷。
馬克:你怎么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點兒吧!
山本:還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熱。
2、學習生詞(20分鐘)
(1)、天氣預報 (名詞) weather forecast
對未來某時段內某一地區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所作的預測.
例:中央電視臺每晚七點半都會播天氣預報!
(2)、晴轉多云 sunshine turn to cloudy
例如:天氣由晴天轉向陰天——晴轉多云
(3)、晴天(名詞) Clear sky
指晴朗的天氣
例:明天如果是晴天,我想去公園玩!
(4)、 雨(名詞) rain day
按降水量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個等級
例:大雨天我們還是呆在家里吧!
(5)、雨傘(名詞) umbrella
例: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雨,出門記得帶雨傘。
(6)、風 (名詞) wind
(7)、暖和(形容詞) warm
溫暖。謂不冷也不太熱。
例:春天的太陽真暖和!
(8)、冷(形容詞) cool/cold
表示溫度低,與熱相對
(9)、熱(形容詞) hot
表示溫度高
(五)講解課文內容及語法(30分鐘)
(一)課文的講解
1、領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課文
(老師注意聽,適時糾正學生發音)
(二)、難點答疑
讀完課文后,由學生就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根據問題難度自己解答或讓其他學生解答.
(三)語法
(1) 都八點了。 “都……了”中間加時間、數量或者表示情況的詞語,意思是“已經”,表示到這個時候不應該象現在這樣。輕讀。
如: 1都十二點半了老師還不下課。(十二點就應該下課了。)
2都到圣誕節了,還不下雪。(一般十一月九該下雪了。)
(2)用“比”表示比較A比B+形容詞+多了。
如:今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北京比上海冷多了。
基本模式:A比B+謂語 你比我用功。
擴展模式:a。A比B+謂語+數量 今天只比昨天低一度。
b. A比B+謂語+一點/一些 今天比昨天熱一點。
c.A比B+還/還要/更+形容詞 明天比今天還要/更/熱。
A比B+還/還要/更+形容詞B的程度已經很高,而A程度比B更高。
注意:“比”的后面不能有程度副詞“很/非常/十分”等詞語
今天比昨天很暖和。×
他比我工作得非常好。×
“多/少,早/晚”做狀語,一定要放在謂語動詞前面。
我比他多吃了一個包子。√
我多比他吃了一個包子。×
(3) 該····了 表示是時候做某事了 既;It"s time to do sth ...
如:1 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去了
2 十一點了,該睡覺了,明天還要上課呢。
(六)、課堂練習(10分鐘)
1.看拼音,寫詞語。
tiān qì yù bào( )
qíng zhuǎn duō yún ( )
yǔ sǎn( )
nuǎn huo( )
qíng tiān ( )
2.句子練習
A判斷對錯
1 我比你很忙。
2我比你忙多了。
3我比你英語說得非常流利。
4我比英語說得流利多了。
5今天比昨天熱得多。
6今天比昨天非常熱。
B 情景對話:
( 一): ——你知道明天的天氣嗎?
——
(二 ): ——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 (與昨天的天氣相比較)
(三 ): ——明天會比今天冷嗎?
——
(四): ——你看了今天的天氣預報嗎?明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
(五): ——天氣預報說今天:
C:自由對話
就今天的天氣情況與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七)、課堂拓展(5分鐘)
中國關于天氣的諺語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氣。 星星明,來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閃雨小,橫閃雨大。 炸雷雨小,悶雷雨大。 雷轟天頂,雖雨不猛。 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南閃火開門,北閃有雨臨。
久雨冷風掃,天晴定可靠。滿天亂飛云,雨雪下不停。天上烏云蓋,大雨來得快。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八)、復述強化(5分鐘)
圍繞板書, 以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回顧這一節課所學重點生詞、語法。
(九)、課堂總結(3分鐘)
1、要學生多朗讀課文并及時做相關的對話練習。
2、課堂上,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多添加一點的互動環節等各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中常見的一些語法點知識。
(十)、課外作業(2分鐘)
1、復習課上學習的生詞和句型,并朗讀全文,確保流利,語言掌握運用自如!
2、要求熟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3、掌握所學的生字詞,并能夠運用自如,且能用所學語言點進行交流。
4、用所學過的單詞,介紹自己家鄉的天氣情況,
5、預習下一課生詞與課文
一. 教學對象: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
二. 課型:綜合
三. 教材: 無
四. 教具:自制生詞卡片、ppt課件
五. 教學內容:1、區別“正”、“正在”、“在”的意義和用法
2、“動詞+得+補語”的句式用法
六. 教學目標:能夠正確使用“正”、“正在”、“在”
基本掌握“動詞+得+補語”句式的用法語義
七. 教學重點:理解區別“正”、“正在”、“在”的異同
“得”字補語句的語法、語義分析
八. 教學時間:100分鐘
九. 教學步驟:
1. 復習舊課: 字、詞、語法、課文,寫、說等。
2. 學習新課:
(1)學習生詞:領讀并糾正發音。教師可根據英語提示要學生說出相應的漢語
(2)語法講解
A、區別“正”、“正在”、“在”
、講解“正”、“正在”、“在”的區別
a、先舉例說明:我正要學習漢語。
我正在學習漢語。
我在學習漢語。
b、具體解釋這三個詞的用法差別(可中英文結合解釋)
①“正”后面不能用動詞的單純形式(就是后面不能有光桿動詞),“在”、“正在”不限。
例如:我們在討論。
我們正在討論。
*我們正討論。 正確的應該是:我們正討論著呢。
②“在”后不能用介詞“從”,“正”、“正在”不限。
例如:紅日正從地平線升起。
紅日正在從地平線升起。
*紅日在從地平線升起。
③“在”可表示反復進行或長期持續,“正”、“正在”不能。
比如:經常在考慮。
一直在等待。
*經常正(正在)注意。
、請學生用這三個詞來造句,讓其感知區別并能靈活運用
我到教室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去醫院看他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到銀行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從圖書館出來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到體育場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給王方打電話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到趙林家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去郵局寄包裹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動詞+得+補語
、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出“得”字句
a、老師:XX,你周末去哪里玩了啊?XX:西湖。老師:你玩得開心嗎?XX:開心。老師:請說完整的句子。XX:我玩得開心。在黑板上板書這個句子“XX玩得開心”。用紅色粉筆標出“得”。
b、老師:XX,今天看起來很沒有精神啊,你昨晚睡得不好嗎?XX:不好。老師示意說出完整的句子,XX:我昨晚睡得不好。在黑板上板書“XX昨晚睡得不好” 。用紅色粉筆標出“得”。
c、老師:XX,你今天早飯吃得飽不飽?XX:我吃得不飽。老師板書“XX早飯吃得不飽。用紅色粉筆標出“得”。
d、老師:XX,你漢語學得怎么樣?XX:不好。我漢語學得不好。板書“XX漢語學得不好” 用紅色粉筆標出“得”。
、齊讀黑板上的四個“得”字句,再讓學生一個個讀。
、在黑板上歸納出句式“V+得+ C”(C代表補足成分)。再進行舉例說明
a、V+得+很(程度補語)
學得怎么樣?——很好
說得怎么樣?——很流利
提高得怎么樣?——很快
很好、很流利、很快分別是對學、說、提高的程度的補充說明。
就以上句子進行“開火車”練習
b、可能補語,表示V實現C的可能性
老師:XX,在食堂吃飯,你吃得飽吃不飽?XX:吃不飽。老師:完整的句子。XX:我在食堂吃飯吃不飽。老師:YY,你呢?YY:我在食堂吃飯吃得飽。
老師說一遍,學生說一遍。
板書:V+得+C+V+不+C?
肯定形式:V+得+C
否定形式:V+不+C
c、狀態補語,表示由V而呈現出來的狀態
老師:XX,你早飯吃得飽不飽?XX:我早飯吃得很飽。老師問學生:那否定形式怎么說?學生:吃得不飽。
老師說一遍,學生說一遍
板書:V+得+C+不+C
肯定形式:V+得+C
否定形式:V+得+不+C
d、adj+得+VP
老師:因為聽到特別高興的消息,就跳起來,用“得”來描述一下。學生:高興得跳起來。
老師:因為很生氣,就拍桌子,怎么說?學生:生氣得直拍桌子。
老師說一遍,學生說一遍
3. 活用練習:
(1)、用“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用“正”、“正在”、“在”到造句,教師糾正讀音,適當鼓勵,并讓學生齊讀
(2)、讓學生一個個進行詞語的填空
寫得__ 跑得__ __得睡不著覺
讀得__ 冷得__ __得倒了下去
再抽查學生組織完整的句子,大家一起跟讀。
4. 小結與布置作業
鞏固活用練習的內容
《你吃什么》教案設計
任課教師:YYY (菲律賓YYYY大學孔子學院外派漢語教師志愿者)
學生:De La Salle Lipa大學 CBEAM學院 A4F漢語教學班43人(零基礎)
教材選擇:《漢語口語速成(第二版)》之入門篇(上)
課文題目:第三課 你吃什么
課程類型:漢語口語 初級
課時:1課時(60分鐘)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漢語口語中關于日常飲食和文具的相關信息。
2.反復操練,讓學生掌握食物、飲料和文具等方面的名詞和“吃、喝、買”三個動詞。
3.通過學生小組對話練習和教師講解使學生掌握“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買什么?”等詢問句的用法和“我吃…。”、“我喝…。”、“我買…。”等回答用語。
4.文化展示部分:讓學生了解幾種中國傳統樂器并欣賞由這些樂器演奏的音樂作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詞:
吃、什么、喝、買、餃子、米飯、面包、面條、啤酒、礦泉水、茶、書、書包、詞典、本子、筆。
2.重點語法點:
疑問代詞“什么”的基本用法,“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買什么?”等疑問句的用法及其回答。
三.教學方法:導入話題、生詞領讀、生詞講解、回顧生詞、小組問答對話、分析講解、歸納總結、文化介紹、教師表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先向同學們打招呼,復習“你好、你們好、同學們好、老師好”等日常用語。告訴學生中國是美食國度,要在中國餐廳里點餐就必須先學習飲食方面的詞匯,讓學生知道這一課的實用性,引起學生對本篇課文的興趣。同時,打開PPT課件,導出課文的題目“你吃什么”。
(二)講解、練習生詞(15分鐘):
老師利用帶圖片、拼音、漢字和英文釋義的PPT課件帶領同學讀生詞、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也用部分時間讓學生單獨念單詞,主要糾正發音。注意快速的隨機輪流,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念。重點講解“餃子、米飯、面包、面條、啤酒、礦泉水、茶、書、書包、詞典、本子、筆”等詞語。
如講解“礦泉水”這個詞語時,先拿著一瓶礦泉水讓同學知道其意思,再呈現拼音讓學生拼讀這個詞語,然后說明其詞性是名詞并展示構成這個詞的每個字的意思“礦是指mineral,泉是指spring,水是water”。老師大聲領讀幾次,讓幾個同學單獨試讀這個詞,再全班一齊讀,老師再糾音。講解“書包”時,先拿著書包向學生展示實物,再呈現拼音讓學生試讀,老師隨后糾音并大聲領讀,使同學掌握其發音,再說明“書”就是前面提到過的book,“包”也是前面學到的“包子”這個詞語其中一個字,意思是bag,裝書的包,就是schoolbag。
(三)語法點講練(20分鐘):
先給在開學第一節課就分好的各個學習小組布置問答對話練習任務,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法點準備造句的緊迫感。再呈現三個重點動詞“吃”、“喝”、“買”,告訴其含義和用法,并讓學生會讀會說,接下來展示疑問代詞“什么”并緊跟“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買什么?”三個疑問句,再告訴學生回答方式“我吃…。”、“我喝…。”、“我買…。”特別強調“吃”后面應該接上食物類的名詞,“喝”后面應該接上飲料類的名詞,“買”后面應該接上文具類的名詞。
留給學生5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各小組至少完成三個問答的對話,讓他們自行商討和決定該如何表演展示,教師在各小組間巡回走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其解決疑難。
準備時間結束后讓各個小組依次上講臺進行問答對話表演,其他小組安靜地聽臺上的同學在說什么,教師在每小組表演完成后都先鼓掌稱贊,再問臺下同學聽到了什么,最后對剛表演完的小組的發音、語調進行糾正,指出亮點和不足。
(四)課文講解(10分鐘):
先由老師領讀課文,學生跟讀,讀兩遍。再由學生一齊讀一遍,老師隨后糾正同學們的錯誤發音。然后,讓同學們分成兩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引導同學們有感情有語氣地進入情境之中達到交際和實踐的高度。
在同學們能夠獨自熟讀課文后,老師再對其中一些字詞進行替換練習。如把“我吃餃子。”替換為“我吃米飯。”或者“我吃包子。”等。
(五)文化體驗(10分鐘):
簡單介紹中國民族傳統樂器的知識,呈現出笛子、二胡、琵琶和古箏的圖片,說明這些樂器都是竹子或木材配以響簧或弦制成的,和以金屬為制作材料的西洋樂器反映的是完全不同的審美追求。再讓他們分別欣賞笛子吹奏的《梁祝》、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和古箏曲《高山流水》的片段。最后介紹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教師拿出葫蘆絲實物比照圖片向學生展示,再由教師親自吹奏當地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我心永恒》和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葫蘆絲經典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得到直接的文化體驗和審美享受。
五.作業布置:
1.請同學們回去在點餐和購物時用中文互相詢問,練習在實際情景中的對話。
2.讓學生預習第四課《多少錢》,準備下節課的情景表演和角色扮演。
六.總結:
作為一堂初級漢語口語課,這篇課文是以交際運用為指向編寫的。所以在學習課文之前,要以新穎的多媒體手段引入話題和情景,這樣才能調動起同學們的熱情和興趣。由于交際對話必須依靠一定的詞匯量,所以在學習課文之前先學習生詞是很有必要的。本教案重在讓學生學以致用以達到學習促進交際,交際幫助學習的理想效果。
課堂結尾的文化展示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因為任課教師有演奏葫蘆絲的特長才藝,在簡單介紹和欣賞了幾種其他中國傳統樂器后,由教師親自拿出樂器實物進行現場演奏,可以達到氣氛層層上升的效果,這堂漢語課在老師演奏樂器學生愉快欣賞的和諧氛圍中圓滿結束。
對外漢語教案設計
10漢語言文學專業 01班 榮鳳嬌 學號:1211100118
課型:中級漢語綜合課
教材:《新階梯—中級漢語教程.上》
教學對象:歐美留學生,有一定漢語基礎
課題:第5課《春節漫話》
教學步驟與課時分工:
第1、2課時:教授12個生詞,課文1-5段,2個語法
第3、4課時:教授17個生詞,剩余課文,1個語法
教學目標:1、本課共教授29個生詞,其中10個領會性,13個一般應用性,6個重點應用性,應用性生詞要求學生會活用。
2、3個語法點,要求學生掌握并能實際應用。
3、能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
教學重點:1、重點生詞:特地,來歷,表達,允許,一般
2、課文重點:對課文的對話內容進行敘述。
3、語法重點:“是…的”的幾種意義;“是”表強調;“除…以外”格式
教學難點:1、“除…以外”兩個意義的區分
2、詞語“一般”,和量詞
課文內容:
《春節漫話》
①卡里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留學生,他是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卡里在中國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一個是中國朋友。今年的春節卡里是在這個中國朋友家里過的。
② 除夕晚上,卡里去了朋友家,他是騎自行車去的。朋友和他的父母和哥嫂在門口熱情地歡迎了他。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是做教育工作的,他的哥哥和嫂子都在北京工作,他們是特地回來和親人團聚的。卡里入座后,朋友的父母在桌子上擺好了酒菜,他們邊吃邊談。當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卡里問朋友;“聽說‘餃子’這個名字還有來歷。為什么春節要吃餃子呢?”
③“是有來歷。古時候,晚上十一點到一點這段時間叫‘子時’,除夕晚上的子時是舊年和新年交替的時間。送舊年、迎新年的時候吃的這種食物人們叫做‘餃子’,是因為‘交子’和‘餃子’讀音差不多。過春節吃餃子的風俗是從明代開始的。”
④“每個地方都要吃餃子嗎?”卡里又問。
⑤“南方有些地方不吃餃子,吃年糕。‘年糕’,‘年高’,人們希望生活年年高,這也是人們表達心愿的一種方式。”朋友的爸爸說。
⑥朋友的媽媽告訴卡里:“臘月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那就是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日’,這個節日是祭祀灶神的。相傳灶神在這一天要回天上去,因此人們燃放鞭炮歡送他。”
⑦“太有意思了!可是今天晚上我怎么沒有聽到鞭炮的聲音呢?”
⑧“現在北京、濟南這樣的大中城市都不允許放鞭炮了。放鞭炮除了不太安全以外,對空氣和聲音也有污染。”朋友的哥哥回答說。
⑨卡里說:“原來是這樣。那么純潔人們一般做什么呢?”
⑩“要是在農村,天不亮拜年就開始了。家家戶戶,按照輩分互相拜年。在城市,拜年的方法已經多樣化了,比如,寄一張賀卡,送一束鮮花或者打個電話等。方法雖然不同了,但是人們的心愿是相同的,都希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來年有個好的開始,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心情。”朋友回答說。
“別只顧說話,卡里,來,咱們干一杯吧!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干杯!”朋友的媽媽邊舉杯邊對卡里說。
吃完了年夜飯,卡里又在朋友家看了春節晚會的電視節目。他在朋友家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大家來到中國也有一段時間了,對中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們知不知道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呢?。 同學回答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 重陽
現在離哪個節日最近?(引出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習俗: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
拜年
好,今天咱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跟春節有關的《春節漫話》
二、展示生詞:
漫話、除夕、嫂子、特地、團聚、擺、餃子、端、來歷、交替、年糕、表達
4個領會性詞語,領讀、釋義、組詞
8個應用性生詞,進一步分為重點、一般。
重點應用詞設計如下:
1、特地:(1)專為某件事(specially)
(2)老師設置情景:來到北京,你們聽說北京烤鴨很著名,就去了一趟全聚德。→為了吃北京烤鴨,我特地去了一趟全聚德。
你們聽說孔子是中國的一位大思想家,還被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內,就去了一趟孔子的老家---山東曲阜。→為了更多地了解孔子,我特地去了一趟山東曲阜。
2、來歷:(1)人或事物的歷史或背景。
(2)例子:來歷不明,查清來歷,大家知道春節吃餃子的來歷嗎?
3、表達(1)表示(思想、感情)
(2)例子:提高學生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 難以表達對你的感激之情
學會表達對父母的愛
讓同學們舉例,并一塊讀以上幾個例子
一般應用詞匯:
1、擺:(情境一:老師拿一個花瓶,放在桌子上→花瓶被擺在桌子上
情境二:走進商場,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商品→商場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
2、端:老師哪一個盤子,演示“端”的動作,然后讓學生模擬幾遍。
3、團聚: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問:你們寒假還回家和家人團聚嗎?
三、課文學習:
1、找同學念課文,分工:第一位同學,念第一段;第二位,第二段“除夕…團聚的”;第三位,剩余的第二段;第四位,第三段;第五位,四段;第六位,五段。另找三位同學,分角色對話,飾演:卡里,朋友,朋友的爸爸。
2、問題:(1)、卡里今年春節是在哪里過的?
(2)、除夕晚上他們吃的什么飯?
(3)、過春節吃餃子有什么來歷?
(4)、南方人吃年糕有什么含義?
四、語法學習:
1、“是…的”的幾種意義
(1)例句引出:①你是幾月來中國的? 同學回答→我是八月來中國的。
②你是怎么來中國的? 同學回答→我是坐飛機來中國的。
③你是在哪學漢語的? 同學回答→我是在北京語言大學學漢語的。
“是…的”表示強調意義,強調已發生動作的時間、方式、地點等。
(2)表示歸類:
我們是學漢語的。 他父母是做教育工作的。
否定形式:我不是學漢語的。 他父母不是做教育工作的。 卡里不是在學校過的春節,是在朋友家過的。
練習:用下列詞或詞組造“是…的”的句子。
一個人 來中國 去年夏天 開始學習漢語
坐公共汽車 去老師家 騎自行車 去學校
在那個郵局 寄特快專遞 來中國以后 認識他
這封信 用鋼筆寫 我 教書 她 學醫
我在飯店 吃飯 卡里 從加拿大來
形式:給同學每人發一張卡片,以上內容,并附上編號。抽到幾號讓幾號同學回答。提問完畢,讓同學互相交換,變成否定形式。最后有選擇性的讓同學讀例句。
2、“是”表強調
春節吃餃子有來歷→春節吃餃子是有來歷
這個商場里的東西很便宜→這個商場里的東西是很便宜
老師引導同學舉例(如:老師:她的衣服很漂亮。同學:她的衣服是很漂亮)
練習:把是放在劃線部分的合適位置
(1)A:我們學過這個詞,你忘了嗎?
B:我們學過這個詞,可我真的忘了。
(2)A:你聽,他漢語說得多好!
B:他漢語說得好,像中國人一樣。
(3)A:這個商店的東西太貴了,咱們到另一家去看看吧?
B:這個商店的東西貴,咱們別在這里買了。
(4)A:那件事你做得不對,你應該向他道歉。
B:我不對,我已經向他道歉了。
練習形式:找四組同學問答
第三、四課時
一 生詞學習:
臘月 灶神 燃放 鞭炮 允許 安全 污染 一般 輩分 拜年 多樣化 賀卡 束 鮮花 份 顧 舉
12個領會性詞語,領讀、釋義、組詞
5個應用性生詞,進一步分為重點、一般
重點應用詞設計如下:
1、一般:①一樣,同樣。 哥兒倆長得一般高。火車飛一般地向前馳去 。 同學舉例
②普通,通常。 一般地說,吃這種藥很見效。 我一般不自己做飯。
③一種。 別有一般滋味。
2、份:一份… 希望你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能幫我買一份飯嗎?
3、允許:答應,許可。 法律不允許我們隨便打人。 學校不允許我們夜不歸宿。
請允許我打斷一下
一般應用詞匯:
1、顧: 別只顧說話。 別只顧著學習,要適當休息一下
2、舉:v. 舉杯,舉手
Adj. 全。 舉國上下 舉世聞名
二、課文學習:繼續以對話形式展開
課文問題:(1)臘月二十三在中國是什么節日?關于這個節日有什么傳說?
(2)為什么卡里沒有聽到鞭炮聲?
(3)中國人現在一般用什么方法互相祝賀春節?
三、語法學習:“除了…以外”格式
1、放鞭炮除了不太安全以外,對空氣和聲音也有污染。
我除了去過故宮外,還爬過長城。
表示包容關系,后邊常有副詞“還”、“也”、“又”等。
老師問同學:“你除了到過北京外,還去過那個城市?”讓學生練習。
用“除了…之外”或“也(還)”完成句子。
除了這個句子我不明白外,___________。
這個飯店的菜除了便宜之外,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還學習英語。
2、除了…之外 表排除關系,后面常有副詞“都”
除了踢足球外,別的運動他都喜歡 (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模仿此句。)
練習:除了面包以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別的時間我們都有課。
他除了晚上在家外,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我們都參觀過那所大學。
課后練習部分
一、量詞填空
輛 首 張 壺 杯 座 段
(1)走了一___路,我們都有點兒累了。
(2)星期天我們去爬山了,那___山不太高。
(3)朋友回家了,他把他的那____自行車留給我了。
(4)早飯的時候,他喝了一___牛奶,吃了兩個面包。
(5)我很喜歡這___歌兒,很好聽。
(6)新年就要到了,我買了許多賀卡,準備給每個同學寄一___。
(7)昨天朋友請我到茶館喝茶,我們要了一___茶和一些小點心.。
二、選合適的詞填空
允許 團聚 表達 污染 歡送 擺 舉
(1)每年過春節的時候,他們全家人都要在父母那里______。
(2)吸煙不但_____空氣,而且還很影響人的健康。
(3)我們就要回國了,學院準備開一個晚會_____我們。
(4)我現在的漢語水平有所提高,已經能用漢語______表達自己的意思。
(5)誰有問題請___手。
(6)書架上____著許多書,其中有不少漢語書
(7)孩子還小,媽媽晚上不-______他一個人到外邊去。
此練習讓同桌兩人互相配合,一人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另外一人讀出來。
The resultative complement
說明動作結果,常常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
1.一般形式
聽 懂
寫 上
包 好
拿 好
記 錯
坐 錯
我一下飛機就看見他了。(肯定)
我沒聽懂你的話。(否定)
我不做完作業就不出去玩。(否定式“不”,表假設)
你做錯了沒有?/你做沒做錯?(正反疑問句)做錯了/沒做錯。
我讀錯過這個字。
?動詞帶結果補語,這個動作一般總是完成了的,所以否定式一般用“沒有”。如果用“不”,則表示假設。正反疑問式用“...了沒有?”
?結果補語和動詞結合得很緊,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在語法功能上相當于一個動詞,助詞“了”、“過”、賓語都必須放在結果補語后邊。
?“著”表示動作的進行,結果補語表示動作的完成情況,所以二者不能一起用。
【結果補語有一類(占大多數)是表示通過某一動作,使句中提到的人或事物產生某種結果。這種結果有的發生在施事方面(通常謂語動詞是不及物動詞),如“我聽懂了”(結果是“我懂了”);有的發生在受事方面(常常是句中有動作所涉及的對象),如“他洗干凈衣服了”(結果是“衣服干凈了”);也有的結果既發生在受事方面,也發生在施事方面,如“她寫錯我的名字了”(結果是“名字錯了,她也錯了”)。
另一類則是只說動作本身的結果,并不表示動作對人或事物產生了什么結果,如“他看完這本小說了”(只是“看”的動作完結,并非“小說”完結,也非“他”完結)。】
【述補結構和述補式復合詞的區別:
述補結構可以用“得”和“不”擴展,例如“長大”可以擴展成“長得大”、“長不大”,“看見”可以擴展成“看得見”、“看不見”;述補式復合詞不能擴展,例如“改良”不能擴展成“改得良”、“改不良”,“擴大”不能擴展成“擴得大”、“擴不大”。】
2.特殊形式
1)v. + 好
表示動作達到完善的地步。
我們一定要學好漢語。
請大家坐好,現在上課。
還可以表示完成的意思。
畫好畫兒、做好練習、寫好信、填好表、辦好借書證、換好人民幣。
2)v. + 到
常表示動作達到了目的。
小偷被抓到了,我丟的車也找到了。
你去買那本詞典了沒有?我去買了,可是我沒有買到。
表示動作達到某處(賓語為地點詞語)或持續到某一時間(賓語為時間詞語)。
她撞到了車上;他走到我面前;這些產品都出口到了外國。
我們學到第二十五課了。
他晚上寫漢字常常寫到十點;他每天忙到半夜;你一定要堅持到最后。
3)v. + 在
表示人或事物通過動作而存在于某處(賓語為地點詞語)。
他讓我躺在床上休息休息。
那位司機的車停在路邊。
花兒放在桌子上。
他住在二樓。
表示動作發生或事物存在的處所時,放在動詞前邊。
我在北京工作;我在教室學習。
表示出生、產生、居留的處所時,放在動詞前、后都可以。
他在北京出生。 / 他出生在北京。
“在”后邊的賓語表示處所時,必須很明確,如果不能明確表示處所,要用方位詞“上/里/外/下/中”等。
他暈倒在路上;掛在腰帶上。
4)v. + 上
表示分開的事物合在一起了,或者一件事物附著在另一事物上。
關上門、戴上圍巾、寫上名字、帶上護照。
5)v. + 開
表示完整的或在一起的事物分開。
打開禮物、打開書、切開蘋果、搬開桌子。
6)v. + 著
表示動作達到了目的或產生了某種結果或影響。
暈船的藥我沒找著。
他要的那本書我借著了。
剛才我睡著了。
7)v. + 住
表示動作使人或事物的位置得以固定。
船好像停住了。
請站住。
小偷被抓住了。
李白的一首詩我記住了兩句。
8)v. + 給
他借給我一本書。
我昨天的作業還沒交給老師呢。
你不還給我錢就不要離開。
他的錢捐給過許多有困難的人。
3.其他形式
述語和補語的組合是極其自由的,是臨時創造新動詞的語法手段,因此非常豐富。如:洗干凈、洗臟、洗破、洗丟、把我洗糊涂了、把她洗哭了。
1)v. + v.
看見、聽懂、說完、學會、寫成、踢倒、弄丟、走散、拿走、打破、殺死
v.見、懂、成、走、跑、動、倒、翻、病、瘋、死、完、通、穿、透(有限的)
2)v. + adj.
洗干凈、說清楚、喝醉、曬干、拉長、長大、變小、擰緊、切碎、走遠、拌勻、煮熟、染紅、買貴
第十一課 去商店買東西
教案編者:
樊寧、史曉飛、孫璇、劉麗春、張穎、王喆、銀徐、張瑩嬌
課型:
初級漢語綜合課
教學對象:
初學漢語的外國學生。已經學完漢語拼音,掌握少量漢字。
使用教材:
《基礎漢語40課》(上冊)陳綏寧主編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此教材分上下兩冊,適合從零基礎學起的學生。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本課的生詞及句型,并能夠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買到需要的東西,熟練掌握“買東西”這一生活技能。
課時數:
本課分為4個課時(180分鐘)來講解。
本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課文,第二部分為對話。因此,我們把本課分為兩講講完。第一講占兩個課時(1、2課時),主要講解第一部分的課文;第二講也占用兩個課時(3、4課時),主要講解第二部分的對話。
教學工具:
圖片
實物
教學內容:
1、生詞:54個
包括19個名詞、9個動詞、13個形容詞、2個副詞、2個連詞、8個量詞、1個助詞,1個代詞。
2、語法:
(1)量詞:
“一瓶啤酒”、“一斤蘋果”、“一支鉛筆”、“一件襯衣”、“一雙鞋子”
(與本書的第五課聯系,量詞:塊、元、毛、角、分、遍、個、一些;第6課:歲、位;第7課:條、座;第8課:層,張,把)
(2)“的”字的用法
①“的”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定中結構的標志
“那個書店很小,但是買書的人非常多。”
②“的”字短語(=相當于名詞)
課文出現的:“書店里有很多新書,還有報紙和雜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
對話中出現的:“紅的、白的、黃的、藍的、綠的都有。”
“這件是大號的,請你試試。”
(3)“但是”表示轉折
“那個書店很小,但是買書的人非常多。”
(4)選擇疑問句:
用“還是”連接兩個詞或兩個以上的詞組(包括分句)提問。
“你要那一件?要這件,還是要那件?” (對話中出現的選擇疑問句)
“運動鞋還是皮鞋?”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詞匯:
掌握重點生詞“太(不+太+adj.)、但是、非常、要、試(試一試、試試)、給、別的、找(錢)”的詞義和用法。
2、語法:
①“的”字短語相當于名詞的用法
②“還是”的選擇疑問句用法
③量詞的用法
④表轉折意義的“但是”的用法
教學步驟:
第一講 課文部分
(第1、2課時,共90分鐘)
(一)復習(8分鐘)
1、詞匯
2、語法
(二)導入新課(2分鐘)
你們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了,你們知道該如何去商店買東西嗎?(學生答:“知道or不知道。”)我們今天學的這一課就和去商店買東西有關。
(三)生詞(30分鐘)
對面(n.) 超市(n.) 太(adv.) 但是(conj.) 少(adv.)
用(v.) 水果(n.) 非常(adv.) 好吃(adj.) 便宜
售貨員 認識 一些 簡單 瓶
啤酒 斤/公斤 蘋果 支 等
書店 報紙 雜志 中文/英文/日文
1、老師領讀,學生跟讀;個別認讀(5分鐘)
2、生詞講解+生詞練習:(23分鐘)
(講解的同時,通過提問等方式練習生詞。)
(1)對面
(在第七課《我們的學校》中,已經學過“里面(邊)、上面(邊)、外面(邊)、下面(邊)”)注意:不可以說“對邊”(×)
(2)超市(supermarket)、水果(fruit)、售貨員(shop assistant)、啤酒(beer)、蘋果(apple)、書店(bookstore)、報紙(newspaper)、雜志(magazine)、中文(Chinese)、英文(English)、日文(Japanese)、這些詞語一帶而過。
(3)“但是”(在語法中講)
(4)“太”:這雙鞋子太大/小了。
這件衣服太小/大了。
(5)“少”的反義詞“多”
“少許愿,多做事。”
“有不少吃的東西。”“有很多吃的東西。”
(6)“用”:商店里有不少吃的東西,還有很多用的東西。
用鉛筆/粉筆/圓珠筆寫字。
你能用筷子吃飯了嗎?
你會用“對面”這個詞造句嗎?
(7)“非常”:(程度副詞,修飾形容詞和表示心理活動的詞語。比如:非常漂亮/難/幸運、非常喜歡/高興/討厭/關心)
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
你們覺得漢字難寫嗎?(——非常難。)
你們喜歡學漢語嗎?(——非常喜歡/非常討厭。)
(8)“便宜”:(價錢低,和“貴/昂貴”是反義詞。)
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很便宜。(“也”在第7課已學過)
這雙鞋子比那雙便宜。
(9)“認識”:超市的售貨員都認識我。
你們認識莎士比亞嗎?
(10)“簡單”(容易理解/學,常與“復雜”構成反義詞)
“她們常常教我一些簡單的漢語。”
“你們覺得英語簡單還是漢語簡單?”
(課間休息10分鐘)
(四)語法(25分鐘)
1、量詞:
“兩瓶啤酒”
“八支鉛筆” “兩個蘋果”
我們學校對面有一個超市。
她們常常教我一些簡單的漢語,“兩瓶啤酒”、“一斤蘋果”、“一支鉛筆”等等。
超市旁邊有一個書店。
2、“但是”:表示轉折,主要用在后半句。(雖然……但是……)
那個超市不太大,但是東西很多。
來中國后,你們十個人經常在一間200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課,你會怎樣給你的朋友說?(我們教室非常大,但是上課時只有我們十個人。)
操練:雖然困難很多,但是我們不害怕。
學校的圖書館非常小,但是書很多。
這件裙子很漂亮,但是我不喜歡。
3、“的”字用法:
①“的”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定中結構的標志
引出:
這是誰的筆/書/水瓶?(——這是××的筆/書/水瓶。)
操練:
那個書店很小,但是買書的人非常多。
這是小紅的筆。
這是老師的課本。
②“的”字短語(=相當于名詞)
引出:
這支筆是誰的?(——是小紅的。)(=是小紅的書。)
課文出現的:“書店里有很多新書,還有報紙和雜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中文的報紙和雜志、英文的報紙和雜志、日文的報紙和雜志都有。)
對話中出現的:“紅的、白的、黃的、藍的、綠的都有。”(即:紅色的襯衣、白色的襯衣、黃色的襯衣、綠色的襯衣都有。)
五、課文及作業(15分鐘)
1、老師領讀一遍
2、學生每人讀幾句,直至讀完整篇課文。
3、詢問學生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解答學生疑問。
4、作業:復習今天講的內容,下次課提問和聽寫。
第二講 對話部分
(第3、4課時 共90分鐘)
一、復習(10分鐘)
1、根據上一次課學的課文的內容回答(3分鐘)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超市在哪里?
作者覺得超市里面得水果和面包怎么樣?
誰常常教作者一些簡單的漢語?比如說都教了一些什么?
書店在哪里?
書店里有什么書?
作者常常在書店買什么書?
2、聽寫單詞及句子(7分鐘)
對面、超市、啤酒、蘋果、書店、報紙、雜志、認識
那個超市不太大,但是東西很多。
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很便宜。
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
二、生詞(30分鐘)
要、試(試一試、試試)、給、合適、別的、襯衣、鞋子、皮鞋、穿、換、等、不錯、找(錢)、下、次、歡迎
顏色(colour):紅、白、黃、藍、綠、黑
1、領讀生詞(2分鐘)
2、學生讀生詞(2分鐘)
3、生詞講解及練習(20分鐘)
“要”:我要買一件裙子。
我要一杯咖啡。
“給”:把鉛筆給他。
給我那件藍色的襯衣。
“合適”:(衣服、鞋子不大不小)這雙鞋子不大不小,很合適。
“別的”:你們還要別的東西嗎?
除了漢語,你還會別的語言嗎?
去超市,你除了買吃的,還買別的東西嗎?
“穿”:穿衣服,穿鞋子(但是不能說“穿帽子”“穿圍巾”,只能說“戴帽子”“圍圍巾”)
“換”:換座位、換零錢、換車、換另外一件、換鞋子、換教室
“找”:找錢、找東西、找衣服、找課本
(“找錢”1、錢找不到了,要把錢找到。2、買東西時,錢給多了,賣方把余額給買方)
“下+次”→“下次”:歡迎下次再來。
我們上完這次課,下次什么時間上課?
顏色詞:紅、白、黃、藍、綠、黑
××今天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這個水杯是什么顏色的?
(指著黑板問學生)這是什么顏色的?
你們喜歡什么顏色?
(課間休息10分鐘)
三、語法(20分鐘)
1、“試”:這件是大號的,請你試一試/試試。 V.重疊,
這道菜很好吃,你嘗嘗/嘗一嘗。 v.+一+v.
2、選擇疑問句:
用“還是”連接兩個詞或兩個以上的詞組(包括分句)提問。
“你要那一件?要這件,還是要那件?” (對話中出現的選擇疑問句)
“運動鞋還是皮鞋?”
操練:
你喜歡漢語還是英語?
你想買運動鞋還是皮鞋?
你經常在哪吃飯?是食堂還是宿舍?
四、引出課文(2分鐘)
你們去過商店了嗎?你們如何買東西?現在我們就看看杰克和皮爾是怎么買的。
五、課文(5分鐘)
找3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
六、練習及作業(13分鐘)
1、根據給出的內容進行會話
買報紙和雜志:《中國日報》1.50元,《上海電視》6.00元。
買兩件毛衣:一件紅的,一件白的,紅的兩百塊,白的一百塊
2、作業:把你們想要買的東西,列一張清單,想好去市場買這些東西是你跟售貨員怎么說?兩個人一組,下次可進行對話練習。
推薦訪問: 現狀 對外漢語 精選上一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辦公室【五篇】
下一篇:秋季開學安全第一課教案【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