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昌 大 學 物 理 告 實 驗 報 告
課程名稱:
大學物理實驗
實驗名稱 :
薄透鏡焦距的測定
學院 :
信息工程學院
專業(yè)班級:
學生姓名 :
學號 :
實驗地點 :
基礎(chǔ)實驗大樓
座位號:
01
實驗時間:
第 7 7 周星期 3 3 下午
4 4 點開始
一、 實驗目的 :
1.掌握光路調(diào)整的基本方法; 2.學習幾種測量薄透鏡焦距的實驗方法; 3. 觀察薄凸透鏡、凹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二、實驗原理:
( ( 一) ) 凸透鏡焦距的測定
1.自準法 如圖所示,在待測透鏡 L 的一側(cè)放置一被光源照明的物屏 AB,在另一側(cè)放一平面反射鏡 M,移動透鏡(或物屏),當物屏 AB 正好位于凸透鏡之前的焦平面時,物屏 AB 上任一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仍會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個與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實像
。此時物屏到透鏡之間的距離,就是待測透鏡的焦距,即
由于這個方法是利用調(diào)節(jié)實驗裝置本身使之產(chǎn)生平行光以達到聚焦的目的,所以稱之為自準法,該法測量誤差在
之間。
2.成像法 在近軸光線的條件下,薄透鏡成像的高斯公式為
當將薄透鏡置于空氣中時,則焦距為:
式中
為像方焦距, 為物方焦距,
為像距, 為物距。
式中的各線距均從透鏡中心(光心)量起,與光線行進方向一致為正,反之為負,如圖所示。若在實驗中分別測出物距 和像距
,即可用式求出該透鏡的焦距
。但應注意:測得量須添加符號,求得量則根據(jù)求得結(jié)果中的符號判斷其物理意義。
3.共軛法
共軛法又稱為位移法、二次成像法或貝塞爾法。如圖所示,使物與屏間的距離
并保持不變,沿光軸方向移動透鏡,則必能在像屏上觀察到二次成像。設(shè)物距為
時,得放大的倒立實像;物距為
時,得縮小的倒立實像,透鏡兩次成像之間的位移為 d,根據(jù)透鏡成像公式,可推得:
物像公式法、自準法都因透鏡的中心位置不易確定而在測量中引進誤差。而共軛法只要在光具座上確定物屏、像屏以及透鏡二次成像時其滑塊移動的距離,就可較準確地求出焦距
。這種方法無需考慮透鏡本身的厚度,測量誤差可達到
。
操作要領(lǐng):
粗測凹透鏡焦距,方法自擬。
取 D 大于
。
調(diào)節(jié)箭矢中點與透鏡共軸,并且應使透鏡光軸盡量與光具座導軌平行。往復移動透鏡并仔細觀察,成像清晰時讀數(shù)。重復多次取平均值。
(二)凹透鏡焦距的測定
成像法(輔助透鏡法)
如圖所示,先使物 AB 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
后形成一大小適中的實像
,然后在
和
之間放入待測凹透鏡
,就能使虛物
產(chǎn)生一實像
。分別測出
到
和
之間距離
、
,根據(jù)式
即可求出
的像方焦距
。
三 、實驗儀器:
光具座、凸透鏡、凹透鏡、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鏡、水平尺和濾光片等
四 、實驗內(nèi)容和步驟:
1. 光學系統(tǒng)的共軸調(diào)節(jié)
共軸調(diào)節(jié)是光學測量的先決條件,也是減少誤差、確保實驗成功的重要步驟。所謂“共軸”,是指各光學元件(如光源、物、透鏡等)的主光軸重合。由于在光具光具座上進行,所以須使光軸平行于光具座導軌的刻度線。具體調(diào)節(jié)分兩步進行:
a. 粗調(diào)。將安置于光具座上的各光學元件靠攏在一起,用眼觀察,并調(diào)節(jié)它們的中心使它們處在同一高度,且連線(光軸)平行于導軌。
b. 細調(diào)。將各光學元件按實驗要求移開,利用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一步調(diào)整,移動透鏡及屏時,將大小不同的像生成在不同的位置。若這些大小不等的像的中心在屏上的位置重合,則說明系統(tǒng)已共軸;若在移動透鏡的過程中,像的中心位置不重合,則應調(diào)節(jié)透鏡的高低或左右位置。
2 2. 測凸透鏡的焦距
a. 用物距像距法測 f 4 次,每次測量應改變物距,分別代入公式(2)求 f ,將結(jié)果表示成 f f ? ? 。
b. 用自準法測 f 2 次求平均值,結(jié)果以 f f ? ? 表示。
c. 用位移法測 f 2 次。在同一 D 值下測 d 2 次,以公式(6)分別算出 f ,并將結(jié)果表示成 f f ? ? 。
3 3. 測凹透鏡的焦距
a. 以物距像距法測 2 次,每次改變物距,測像距,分別代入公式(2)求 f ,結(jié)果以 f f ? ? 表示。
注意:在測量凹透鏡的焦距時,測得的數(shù)據(jù)誤差往往較大,原因主要有 4 個方面:共軸沒有調(diào)節(jié)好;選凸透鏡成的小像作為物;選擇物距 u 值沒有盡可能的大;沒有認真判斷像的清晰位置。
五 、 實驗數(shù)據(jù) 與處理:
凸透鏡 1、自準法 物/mm 透鏡/mm 焦距/mm 1094.5 1307.2 212.7 1093.6 1307.8 214.2
所以
2、物像法:
物 B/mm 透鏡 O/mm 像 B/mm 透鏡 1 1307.2
950.2
444.3
1307.2
851.1
458.1
透鏡 2 1307.2
1142.9
1062.1
1307.2
1165.8
1078.9
所以對于凸透鏡 1(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
有
f =f 1 + f 22= 213.45mmS 1,2 = B-O =[357.0456.1]S" 1,2 = B"-O =[-505.9-393.0]f 1,2 = - f " 1,2 =S 1,2 ´S" 1,2S 1,2 -S" 1,2=[209.3211.1]f =f 1 + f 22= 210.2mm
對于不確定度:
A 類不確定度:
B 類不確定度: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焦距 f 最終可表示為
對于凸透鏡 2(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
有
對于不確定度:
A 類不確定度:
B 類不確定度: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焦距 f 最終可表示為
共軛法:
物 B/mm O1/mm O2/mm 屏 B"/mm 1307.2
954.5
775.2
429.8
DA =(f - f) 2i=12å2-1= 0.9mmDB=0.02mmu = DA 2 +DB 2 = 0.9mmf = f ±u = 210.2±0.9mmS 1,2 = B-O =[164.3141.4]S" 1,2 = B"-O =[-80.8-86.9]f 1,2 = - f " 1,2 =S 1,2 ´S" 1,2S 1,2 -S" 1,2=[54.253.8]f =f 1 + f 22= 54.0mmDA =(f - f) 2i=12å2-1= 0.2mmDB=0.02mmu = DA 2 +DB 2 = 0.2mmf = f ±u = 54.0±0.2mm
1307.2
994.8
638.2
332.9
1307.2
1240.9
919.8
853.8
1307.2
1238.9
984.9
917.9
對于凸透鏡 1(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可以知道
求平均值得
對于不確定度:
A 類不確定度為
B 類不確定度為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對于凸透鏡 2(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
D 1,2 = B"- B =[877.4974.3]d 1,2 =O 2 -O 1 =[179.3356.6]f 1,2 =D 2 -d 24´ D=[210.2210.9]f =f 1 + f 22= 210.6mmDA =(f - f) 2i=12å2-1= 0.4mmDB=0.02mmu = DA 2 +DB 2 = 0.4mmf = f ±u = 210.6±0.4mmD 1,2 = B"- B =[453.4389.3]d 1,2 =O 2 -O 1 =[321.1254.0]f 1,2 =D 2 -d 24´ D=[56.555.9]
求平均值得
對于不確定度:
A 類不確定度為
B 類不確定度為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凹透鏡:
單位/mm 物屏 A 凸透鏡 O1 凹透鏡 O2 像 A" 像 A"" 凹透鏡 1 1370.2 844.8 545.8 465.1 171.5 1370.2 844.8 538.2 465.1 273 凹透鏡 2 1370.2 844.8 499.9 465.1 333.8 1370.2 844.8 505.2 465.1 234.1 對于凹透鏡 1(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
求平均值得
對于不確定度:
f =f 1 + f 22= 56.2mmDA =(f - f) 2i=12å2-1= 0.3mmDB=0.02mmu = DA 2 +DB 2 = 0.3mmf = f ±u = 56.2±0.3mmS 1,2 =O 2 A"=[80.773.1]S" 1,2 =O 2 A"=[374.3265.2]f 1,2 =SS"S-S"=[-102.9-100.9]f =f 1 + f 22= -101.9mm
A 類不確定度為
B 類不確定度為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對于凹透鏡 2(1,2 代表第 1、2 次實驗):
所以
求平均值得
對于不確定度:
A 類不確定度為
B 類不確定度為
所以合成不確定度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六、 誤差分析 :
1、地面的不完全水平導致光具座的不同程度的傾斜,從而在實驗過程中影響各光學元件的同軸等DA =(f - f) 2i=12å2-1=1.0mmDB=0.02mmu = DA 2 +DB 2 =1.0mmf = -101.9?1.0mmS 1,2 =O 2 A"=[34.840.1]S" 1,2 =O 2 A"=[166.1271.1]f 1,2 =SS"S-S"=[-44.0-47.1]f =f 1 + f 22= -45.5mmDA =(f - f) 2i=12å2-1=1.5mmDB=0.02mmu = DA 2 +DB 2 =1.0mmf = -45.5?1.5mm
高操作; 2、因為使用過于頻繁而保存不當,光具座上或多或少出現(xiàn)銹跡影響讀數(shù),導致實驗數(shù)據(jù)有誤; 3、長時間的使用和多人操作使得各透鏡表面及邊緣或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從而引起透鏡焦距的改變,使得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與儀器原始數(shù)據(jù)有所相差; 4、實驗重復次數(shù)過少,實驗的偶然性較大,多重復幾次實驗求平均值更好。
5、由于場地及實驗儀器的限制,使得實驗中某些移動略微不便,結(jié)果是不能得到更多更完備的實驗數(shù)據(jù),間接影響最終結(jié)果;
七 、 思考 題 :
1.利用 f=(D*D-d*d)/4D 測量凸透鏡焦距有什么好處? 答:涉及測量量少,減少誤差。
2.試證明,共軛法中,物與屏間的距離
。
由公式
得 D(D-4f)=
,又因為 D>0,所以
。
八、 附上 原始數(shù)據(jù):
推薦訪問: 透鏡 焦距 測定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jù)省局黨組《關(guān)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tǒng)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zhàn)略部署、重大理論創(chuàng)造、重大思想引領(lǐng)的系統(tǒng)呈現(xiàn)。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lǐng)導集體統(tǒng)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fā)展階段“三農(nóng)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nóng)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lǐng)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zhàn)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zhàn)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zhàn)略策略的重要性,戰(zhàn)略和策略的關(guān)系,提高戰(zhàn)略思維、堅定戰(zhàn)略自信、強化戰(zhàn)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guān)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qū)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nèi)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wǎng)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wǎng)絡(luò)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是建設(shè)網(wǎng)絡(luò)強國的重要領(lǐng)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