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zuò wéi,意思是行為,所作所為;建樹,成就;可以做的事,大有作為。出自唐 白居易《策項一》,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3篇
【篇一】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
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抗戰精神——電視攝影與制作(電視攝影方向)倪嘉良 201401323008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戰場。
抗日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代價萬分沉重。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劃“盧溝橋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他們曾叫囂:一個月占領上海,三個月占領中國。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了六個星期的南京大屠殺。頓時血肉橫飛,尸體遍地。日寇用了各種殘酷的手段,殺害了30萬南京人民,整座南京城成為尸橫遍地,瓦礫成堆的人間地獄。這就是震驚世外,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我們永遠會記住這個血債。
“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當美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杰出的與眾不同的女性)問楊虎城將軍時,楊虎城這樣回答:“誰能從理論上解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的力量不在飛機和坦克,日本擁有更多的飛機和坦克。我們的力量就在于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這不是單純的物質力量問題,它需要我們面對現實,有堅定的意志,只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我們就有力量抗戰?!背汕先f的中華兒女,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出了這種“堅定的意志”,用熱血和生命澆鑄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輝的抗戰精神。
流水會磨去石塊的棱角,勁風會吹散枝頭的葉子,時間會抹平某些記憶。然而,巖石會留下痕跡,樹干會增加年輪,有的東西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注入新的活力和更豐富的內涵。這是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所謂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 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獨特方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當兵。但在校學習也并不意味著與抗戰精神"無緣"了。通過慰問抗戰老兵、祭掃烈士墓、瞻仰紅色遺跡,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憂患意識,弘揚不畏強暴、舍身救國、團結一致、堅持到底的抗戰精神,傳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獨立自強精神,傳遞"全世界人民大團結"的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主旋律,均不失為青年學生傳承弘揚抗戰精神的舉動
除了積極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們更需要培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一方面,我們既要認清日本當局修憲、毀史,企圖為軍國主義招魂的種種倒行逆施的本質,又不能盲目排外、閉目塞聽,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也要認清近代中國災難深重的深層原因。落后的生產方式導致舊中國各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列強對我們一打再打。青年大學生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根本上扭轉自主創新能力的力量對比,讓"中國創造"享譽全球,才是對抗戰精神最為堅決的繼承。
偉大的抗戰精神,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凝聚而 成,由抗日英烈的鮮血澆灌而成,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升華出的民族精神之光,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對于激勵中國 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一個民族更不能沒有精神。七十年前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國恥勿忘,精神永存,奮斗不止,追夢不止。年輕的我們實現夢想同樣需要弘揚這偉大的中國精神,將它們樹立成我們效仿的榜樣,規范自身的度量尺。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銘記國恥,用努力學習去體現理性愛國。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面對困難、不回避,不氣餒,我們就能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不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是當代每個國人的神圣使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碑斈辏袊嗣袢f眾一心,眾志成城,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其后,從解放戰爭到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又戰勝了無數的曲折和困難,而蘊含于其中的偉大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對抗戰精神的繼承。如今,抗戰精神依然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翁和建設者,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當從抗戰精神中汲取營養,將偉大的抗戰精神轉化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勤奮學習,扎實工作,奉獻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追求之中,不斷以新的輝煌成就來告慰抗戰英烈和前輩!
【篇二】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
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長征精神
姓名:
院系: 專業: 班級: 學號:
【摘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七十多年過去了,光陰荏苒,世事變遷,但長征精神獲得了永恒的價值與意義:它深深地融入我們民族的記憶和血脈之中,成為我們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矢志向前。弘揚長征精神有利于弘揚民族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而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在我們求學之路上,肯定會遇到艱辛困苦 我們要繼承這種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抵制一切困難,劈波斬浪,最后抵達我們向往的人生最高點。
【關鍵字】長征精神、長征的歷史、時代意義及價值、大學生的啟示、弘揚長征精神
黑格爾說:“歷史題材中有屬于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痹陂L征這一歷史中,屬于今天和未來的,就是長征精神。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雖是被迫的,但客觀上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波瀾壯闊的長征,孕育了震撼人心的長征精神。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長征精神,是人類歷史上一座穿越時空的精神豐碑,是永不熄滅的燈塔,輝映著人類思想的星空。??
長征的勝利,是理想和信念的勝利。萬里長征,不但戰爭殘酷,而且自然環境更為惡劣,紅軍所經歷的各種磨難遠遠超出常人的想象。而支撐紅軍指戰員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繼的力量就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而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就是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跟著黨革命到底的執著信念?,F如今正是是我國和平和建設時期,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紅軍的長征精神也同樣能帶給我們當代大學生一些啟發,給我們帶來積極的影響。?
1、長征精神
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2、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12月,黎平會議后,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貴州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會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斗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后,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征結束。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一切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3、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及價值
(1)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
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指長征精神在社會凝聚中作用的意義表現。長征的勝利說到底是無產階級的理想和信念所激發的革命精神的勝利。紅軍武器低劣,衣食匱乏,但靠的就是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傊?,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一種讓人"親和團結"的價值。
(2)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1]這是毛澤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生動概括。幾十年來,在中國一提起長征,幾乎婦孺皆知。"繼承紅軍傳統,學習長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已經成為全國最富號召力的鼓動口號。長征精神感召激勵價值是紅軍廣大指戰員與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價值。正是有了這樣全面豐富的感召激勵價值,才使得長征精神能夠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動起來燃燒起來的精神。總之,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讓人"振奮燃燒"的價值。
(3)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
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長征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發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茖W地認識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對于用長征精神教育人培養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4、長征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
(1)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行動持久的精神動力。當年紅軍戰士之所以能夠長途跋涉,征服千難萬險,翻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的重重高山,穿過人跡罕至、沼澤遍布的茫茫草地,跨過激流洶涌、難以渡越的條條江河,吃草根,咽樹皮,忍饑受凍,歷經艱辛,最終勝利會師,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這樣的信念,紅軍將士才有了精神支撐和動力,激勵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勇往直前。
在復雜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只有具有遠大理想信念和堅定的事業追求,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動力,不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不被社會的丑惡現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堅定自己的價值追求,奮發向上,奉獻社會。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把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它正確揭示了人與集體、社會以至人類的互動關系,論證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及合理實現途徑,從而使人們的信仰實現了由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在社會主義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是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價值所在,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莊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 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長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長征譜寫出了一首紅軍戰士精誠團結,顧全大局,共同奮斗的集體主義英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在黨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團體利益、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士兵,都無不表現出顧全大局,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的精神品質。在攻占敵人陣地時,戰士們搶著當先鋒,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一碗稀粥戰士們推來推去,誰也舍不得吃下去。在困難和生死面前,紅軍戰士表現出了博大的階級友愛之情,集體主義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質。
集體主義思想反對一切“個人至上”、“個人中心”和“個人神圣”的個人主義理論。它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真正體現,當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先公后私,顧全大局。也就是說,集體主義價值觀使大學生們懂得自我價值只有在與他人、集體、社會發展的關系中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否則,自我價值的實現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當代大學生在培養自身集體主義價值觀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正確認識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劃清正當的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的界限。在一些大學生看來,提倡集體主義就是泯滅個性、否定自我,強調集體利益就是否認個人利益。正確認識集體主義、轉變思想,首先就要實事求是地分析過去幾十年對集體主義的宣傳和解釋上的偏頗之處,正確認識集體與個人的辯證關系。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時,并不抹殺個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強調集體利益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強調個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在貫徹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原則時,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維護個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并努力促進個人的進步和發展。
2.擺正金錢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這是當今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對此,應該正確看待金錢問題。金錢并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金錢獲得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個人價值的完全實現。大學生不應當將獲得金錢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標。否則,就會失去理智,從而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
(三) 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歷史經驗證明:一切偉業的成功,任何奇跡的創造,沒有崇高的精神支撐是不可能的?!耙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盵2]長征途中,戰士們沒有衣服穿,就將獸皮披在身上,沒有鞋子穿,自己動手編制草鞋,沒有吃的,就用野菜、樹皮充饑。沒有房子宿營,他們就抱成一團,靠彼此的體溫御寒……,艱苦奮斗精神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光輝典范。
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首先是繼承革命傳統的需要。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肩負著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重任。大學生只有把艱苦奮斗的接力棒接過來,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的期望。其次,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紀人才素質的需要。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革命,無論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貫穿其中的紅線是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質的人才,也可能僅僅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3]。第三,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實現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一個人年輕時受一些挫折、磨難并不一定是壞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4]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代的大學生,經常被稱之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風平浪靜的社會環境中,在父母老師的層層呵護中長大的,我們得到的是太多的寵愛與溫暖,使我們一代人自立能力較差,心理上比較脆弱,缺乏的正是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正是因為如此,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尤為迫切。
(四)加強組織紀律性
嚴明戰斗紀律、群眾紀律和組織紀律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又一重要法寶。長征途中的紅軍,在戰斗中,爭當先鋒、前赴后繼、勇于犧牲。組織上,實行民主集中制,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在和群眾的關系上,更是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親民之歌”。長征之初,由于敵軍散布的謠言以及群眾的不了解,當他們看到紅軍路過時,有的紛紛逃入深山,有的閉門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敵對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紅軍一方面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用通俗的語言,極大的耐心同群眾接近,糾正他們對我軍的誤解。另一方面,紅軍也以自身的行動向群眾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義之師”,是同群眾心連心,代表他們利益的軍隊。他們對待群眾親密友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幫助群眾組織生產、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劉伯承與彝族的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感人事跡。正是紅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打動了沿途的群眾,他們最終把紅軍當作自己的親人,用各種形式表達對紅軍的支持和愛戴。紅軍也正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才最終克服困難,勝利會師。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因此,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弘揚長征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人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應在社會角色扮演中以身作則,堅持務實長征精神的內涵,用實際行動為社會和諧發展以及新時代下的社會道德建設為之不懈努力,貢獻出一份力量,從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作者:毛澤東
2.《2003年7月3日胡錦濤在西柏坡談話錄》.
3.《羅亭》. 陸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4.《滕王閣序》.王勃.
【篇三】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
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長征精神長征已經過去了九十年,雖然光陰荏苒,世事變遷,但長征精神獲得了永恒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它的形成絕非偶然。它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做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紅軍廣大官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磨礪而成的。
當代大學生是在復雜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有具有遠大理想信念和堅定的事業追求,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動力,不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不被社會的丑惡現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堅定自己的價值追求,奮發成才,奉獻社會。當代大學生就是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價值所在,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莊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具體來說,就是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同時,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學會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社會和人生,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迎接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和挑戰,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加強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正確認識和汲取我國及國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信社會主義優越于資本主義。在當前,尤為重要的是正確認識黨的建設的現狀,了解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堅信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堅定對黨的信任,堅信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我們要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而艱苦奮斗精神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光輝典范。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思想觀念開放化的新形勢下,我們當代大學生不僅要認真了解共和國的歷史,理解和領會長征精神,更要將其繼承和弘揚,形成新的長征精神。
推薦訪問: 當代大學生 精選 弘揚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