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是2010年上映的勵志愛情電影, 由麥田導演, 由王秋翔、關宛宜、蘭海龍等主演。該劇通過劇中的十位男女主角在大學時代發生的故事,有力的描述了當代大學生真實的校內外生活。十位主演及眾多客串演員的傾情演義,精彩的講述了當代大學校園一段跌宕,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5篇
第1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學 科 教 學 計 劃
學 校:
科 目: 道 德 與 法 治
班 級:
教 師:
一、原有情況分析(包括道德認識、學習態度、行為習慣)
本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9人。經過三年的學習,80%的學生能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班級中的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欲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希望通過這學期的學習,逐步提高他們的自律意識。但也有少數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如閆、李兩位習慣較差的孩子,本學期重點關注,努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
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 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三、教學總目標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
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
2.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
3.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
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4.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不給父母添麻煩。
(二)行為與習慣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
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
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廣告,健康看電視的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養成保護環境,懂得廢物利用的良好習慣。
2.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在感受信息化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要提高分辨能力,養成正確認識廣告,健康看電視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讓學生用自己的很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3.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講課時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及時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同時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認真上好公開課,做好教研活動,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4.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采用他們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5.采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三、教學進度及具體要求、措施
周
次
課
次
課題
教學要求
道德認識
1
2
1我們班四歲了
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
2-3
2
2我們的班規我們訂
培養孩子自主制定班級生活規則、并一起按照制定的規則自覺遵守。
4-5
2
3.我們班他們班
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6
2
4少讓父母為我操心
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不給父母添麻煩。
7-8
2
5這些事我來做
養成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的好習慣。
9
2
6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爭做家庭中的小助手,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10-11
2
7健康看電視
1.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視節目,能從精彩紛呈的節目中感受神奇的世界。
2.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習慣,減少看電視對眼睛帶來的傷害。
12
2
8互聯網新世界
感受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學會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世界中,學會保護自己,也要做到不傷害別人。
13
2
9正確認識廣告
初步學會識別廣告,不要被廣告牽著走,了解廣告的“秘密招數”。
14
2
10.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
了解常見的環境污染,并明白現象產生的原因。?
15
2
11變廢為寶有妙招
明白多數廢棄物中都有可再利用的寶貴資源,學會充分利用。
16
2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了解氣候變暖原因,學會從生活中小事做起,綠色低碳生活。
17-18
復習檢測
六、學校領導評價
審閱人(簽名) 年 月 日
七、修訂內容
第2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故事、
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教師只有把握好這門課的靈魂和實質,才能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道德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價值觀念。對人、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單向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將外界環境狀況與自身生活聯系起來思考的能力。
四年級教材作為循環.上升的課程內容,主要聚焦學校生活領域中的班級建設,家庭生活領域中的家庭責任,國家領域生活中的現代媒介,社區生活中的環境保護等主題。在教材編寫體例上和欄目設計上與三年級教材保持了一致。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道德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價值觀念。對人、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單向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將外界環境狀況與自身生活聯系起來思考的能力。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X人,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孩子經過后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
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
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
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
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簡析
《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歷史使命,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單元主題安排和課文內容設計著眼于兒童成長需要,著眼于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將國家對少年兒童的要求貫穿到兒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
邦的美譽著稱于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抵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四、教學進度安排
章節
題目
課時
備注
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1我們的好朋友
2說話要算數
3當沖突發生
第二單元
做聰明的消費者
4買東西的學問
5合理消費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第三單元
美好生活哪里來
7我們的衣食之源
8這些東西哪里來
9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四單元
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
10我們當地的風俗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12家鄉的喜與憂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第3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
瀘縣兆雅鎮明德小學教育教學個人計劃
教 師
學 年
年 期
所上年級學科
四年級道法與法治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 )班共有學生( )人,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能夠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孝敬父母,樂于助人,具有一顆感恩的心。但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較多。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們的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習習慣養成不好,本學期老師要在上課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歷史使命,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單元主題安排和課文內容設計著眼于兒童成長需要,著眼于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將國家對少年兒童的要求貫穿到兒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于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抵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目的要求: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于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在了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
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行為與習慣: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民主意識;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跡,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并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了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了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了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生素質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共6課時)
第1周
第一課
我們的好朋友
第一課時
第1周
第一課
我們的好朋友
第二課時
第2周
第二課
說話要算數
第一課時
第2周
第二課
說話要算數
第二課時
第3周
第三課
當沖突發生
第一課時
第3周
第三課
當沖突發生
第二課時
第二單元 做聰明的消費者(共6課時)
第4周
第四課
買東西的學問
第一課時
第4周
第四課
買東西的學問
第二課時
第5周
第五課
合理消費
第一課時
第5周
第五課
合理消費
第二課時
第6周
第六課
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第一課時
第6周
第六課
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第二課時
第三單元 美好生活哪里來 (共6課時)
第7周
第七課
我們的衣食之源
第一課時
第7周
第七課
我們的衣食之源
第二課時
第8周
第八課
這些東西哪里來
第一課時
第8周
第八課
這些東西哪里來
第二課時
第9周
第九課
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一課時
第9周
第九課
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二課時
第四單元 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共6課時)
第10周
第十課
我們當地的風俗
第一課時
第10周
第十課
我們當地的風俗
第二課時
第11周
第十一課
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第一課時
第11周
第十一課
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第二課時
第12周
第十二課
家鄉的喜與憂
第一課時
第12周
第十二課
家鄉的喜與憂
第二課時
第4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
一、 教材分析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于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抵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教學目標: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于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3、在了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行為與習慣: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民主意識;.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跡,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并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了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了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3、了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第5篇: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下冊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四年級上冊道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