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是漢語詞匯,拼音xīn dé,是指工作或學習中的體驗和領悟到的東西:凡人讀書,各有心得;學習心得。出自清·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凡人讀書,各有心得,雖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陸以湉 《冷廬雜識·學醫宜慎》:“ 程杏軒醫案,歷,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云南采風心得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云南采風心得5篇
云南采風報告
內容摘要:云南少數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特點,既反映了各民族與自然的和諧,也反映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還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類型、文化差異、審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獨特的少數民族建筑是獨一無二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是云南的歷史文化遺產。
關鍵字索引:云南民居,松贊林寺,人文經典景點
這次云南之行,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當地的民族風情,以及藍天白云的自然美景,就數其建筑了。云南少數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特點,既反映了各民族與自然的和諧,也反映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還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類型、文化差異、審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
云南民居特色尺度與結構
在民居建筑的整體設計中,大部分傳統的民居建筑屬于石(磚)木結構,青瓦白墻坡屋頂。在民居建筑的物質材料選擇上,多就地取材。多采用周圍的材料——石頭、磚瓦、木材等等,無論是土木結構,還是磚瓦結構,都追求一種典雅、實用、簡樸的建筑風格。
在白族民居建筑傳統的空間布局上,從整體到細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主要有院落、堂屋、側房、耳房或漏角等,其主體部分——堂屋,正房都是三開間,通常是坐西朝東。
房屋一般高出院子地面一尺多,主房均為兩層,耳房也是兩層,但比主房略低,大小屋脊全部有“生起”(稱為“加山”),屋面高低錯落,有前檐(出廈),檐下臺坎要恰能待一桌客,也便于主人在臺坎上晾曬物品和休息,前檐柱到廈柱五尺,廈柱到臺階邊二尺二寸,老式民居層高“七上八下”為標準,三開間的房屋,中間堂屋為客廳,兩邊側房為主人臥室。在家庭成員的住房安排上,一般要考慮到居住者的身份、輩分、性別等因素,體現了大理白族家庭傳統的倫理關系。通常堂屋左邊側房是長輩或具有家長身份的人居住,晚輩居住右邊側房。
色彩是裝飾藝術風格的重要體現。在色彩的選擇上,由于白族“崇紅尚白”的影響,因而在建筑裝飾上主要以白色為基調,對墻面粉白彩飾外、一般追求自然、平淡、樸實、簡潔的審美風格。并使之形成富有藝術的審美觀,從而體現了白族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幸福的情感。
?在民居建筑細節上體現了白族建筑文化風格,如在門楣、窗戶、墻面、院門等裝飾修建上,多采用長弧條、圓形、長方形或拱券等形式,從而形成了白族自己的審美情趣。
其藝術風格實際上是一種包容了中原傳統的民居建筑藝術風格。既吸收了中國傳統的藝術裝飾,樓臺亭閣的木雕藝術,又采用本民族樓臺亭閣的木雕藝術。這些表現了白族在以本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為基礎的條件下,不斷地大膽吸收、采納其他民族民居文化因素的過程。白族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因而在他們的民居建設過程中,這種民族間的文化滲透行為,使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既接受其他民族的新的觀念影響,不斷加以完善,形成本民族的特色。
松贊林寺的建筑特色與結構:
藏族的寺廟建筑以土木石結構相結合,以木結構為主。大經堂為三層建筑,墻體用塊石砌成,厚而窗子小,給人非常渾厚穩定的感覺。由于寺院一般都依傍坡臺而建,所以建筑物顯得很高大。底層用朱紅色棱柱,柱頭部分雕刻立體圖案,上面托著粗大替木。在墻體上方,多用棕紅色的飾帶,上面綴上鎏金淤銅鏡等裝飾物。房檐四周豎有鍍金金幢,上有風鈴,房頂正面中間是金法輪,兩面為護法獸。
藏族是善于表現美的民族,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視白、紅兩色。這與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環境有直接聯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紅色只能用在護法神殿和靈塔殿的外墻上,這是古時候殺生,用熱血潑“贊卡爾”的做法演變而來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墻,只能用白色,以體現它的吉祥、溫和、善良的本性。藏民居室內墻壁上方多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繪藍、綠、紅三色,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五色分別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愿望。
云南人文經典景點布局
麗江古城在布局、建筑藝術上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她集漢、白、藏等民族的建筑特點而成,是一座迄今保存最為完好并古貌依舊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城中的民居建筑充分體現了納西族井干式本楞房基礎風格,是納西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典范。古城的大小路面均鋪五色石板,經數百年走磨,石紋畢露,頗為別致。居民群落依山傍水,大街小巷順山勢而行。來自象山腳下的玉泉水流到城頭雙石橋下,分流3股伸向東南,形成無數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回旋千家萬戶,水上小石橋不計其數。水秀橋密,是麗江古城的最大特色。麗江古城集中了中國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正在開發成世界級的旅游景點。
在建筑設計、建筑風格及藝術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納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處麗江壩,選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獅子山,東西兩面開朗遼闊。城內,從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從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龍橋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內各街巷。利用這種有利的自然條件,古城街道不拘網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臨渠,道路隨著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著地勢的高低而組合。這些房屋中臨街的房子多被辟為鋪面,或主人自己經營些小商品,或轉租他人經營。長期以來,納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學習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的優良傳統。這一傳統特別對民居建筑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表現在:民居特色鮮明、構筑因地制宜、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致。 此外,納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設計上一直著重考慮抗震性能,并總結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這從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墻大量倒塌,但主體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況中可以看到。
?綜上所述,云南獨特的少數民族建筑是獨一無二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是云南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應該特別注重對少數民族建筑的保護和修復。值得高興的是,云南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有將古建筑及少數民族建筑保存、保護得更好,才能對旅游業起到更好的幫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大理、麗江古城的改造。但是,隨著旅游的發展,原本的生活狀態、生態系統必然會改變,如何做到兩全其美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
通過本次去云南的考察,讓我感觸良多。主要總結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理論方面我們的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浩如煙海,不同地域,不同環境和不同的風土人情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爭妍奪麗、相應生輝。不僅僅豐富了視野,提高了欣賞力,為專業注入了新的素材,更加強了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從實際方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設計的角度來說,設計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從人類誕生之日起,設計行為便無處不在。學習一門專業,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要從它的源頭開始學起。傳統民族文化自古是我們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作為一個設計者,必須要掌握設計的靈魂所在。只有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我們的設計才有感情、有靈魂,才能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設計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宏觀的看待藝術,體現的是一個民族文化特性的問題。“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知識和修養是不嫌多的,多了只能樹人,不可能壓倒人。設計在今天之所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藝術、學科和社會上的專門職業,是得益于科技、現代生產和市場發展。我們對待設計不僅僅要著眼過去,更加要放眼未來,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在設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云南民族服飾文化采風報告
(學號:201130110431 姓名:朱燕飛 學院:藝術學院)
摘要:云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民族,復雜的地形地貌和多變的立體氣候,決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裝和裝飾品必然絢麗多彩,蔚為大觀。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民族服飾是民族文物的一個重要門類,從不同的服飾,可以識別出不同的民族,可以了解其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從民族服飾上還可以看到各民族的節慶,婚喪、宗教信仰、禮儀等習俗,夸張一點說,一套民族服飾簡直就是一個農族的縮影和小百科全書。本書介紹了云南少數民族的服飾。
關鍵詞:昆明、大理、香格里拉、麗江
為期半個月的云南采風活動結束了。臨行前我們每個人都懷著美好的憧憬,旅程結束后,細細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珍藏的地方。云南,是我們憧憬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懷著美好的憧憬過完了這充實的十天,旅程結束后,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少數民族的風俗。青銅文化的古拙久遠雕刻著云南文明的曾經鼎盛;少數民族創世史詩、茶馬古道上的傳奇軼事說不盡云南文化之一隅……其實,云南是一個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與其說云南的遙不可及,不如說她的距離遠近在于我們對她的感受與體悟之深度。
我們的第一站是春城昆明。火車在我們都已經筋疲力盡的時候到達了昆明,此時已經到了半夜,當到達了休息的地方時,我們都激動不已,因為可以解去筋疲力盡,好好休息一晚了!第二天起床以后,精神和天氣一樣很贊,吃過早餐,我們又開始了下一段旅程。游覽云南民族博物館。
中國55個小數民族中,云南省就有多達25個小數民族,可以說云南是個充滿民族氣息的地方。博物館里也有著數以百件珍貴的文物。而我們今天的目的就是大概的了解當地一些有特色的民族的服飾,背景文化。
博物館分兩層,我們主要就是參觀一層,一層就有我們想了解的民族服裝發展歷史展廳。剛進去館就感覺這里不同在廣州的博物館什么的。因為云南這里是擁有中國小數民族一半多的民族在這里定居,所以這里的文化氣息與眾不同。首先參觀的就是各民族的服飾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的變化。最感興趣就是藏族的服飾,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穿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
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在參觀完博物館后我們又隨車趕往大理。
白族民居向來為海內外建筑界所重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嚴整實用,粉墻黛瓦的院落無論是木雕、施彩、石刻、泥工絲毫不遜江南園林與北國大宅。街市中烤乳扇香味飄過扎染布的店肆,步行在石板路上,目之所及,都感到一種文化的震撼。彝族村中與天相通的神秘太陽歷柱廣場,與地相接的紅色掌房,顯示著這個民族古老豁達的文明;基諾族竹木草頂大公房,告訴你社會形態變遷的消息;拉祜族葫蘆創世神話使你看到什么是“乾坤奧妙大葫蘆”;而納西族神奇多彩的東巴文化,則讓你聽到從遠古走到面前清晰的腳步聲。?
云南民族村作為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薈萃了云南各民族優秀的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是反映和展示邊疆各民族社會生活的窗口,為美麗的春城增添了又一令人難忘的旅游景點。在逛完名族村之后,我們又來到了美麗的滇池,滇池真的好美好美。?
大理以白族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方。這里海拔在1970米。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韻味的古城,她的風光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風花雪月”,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城墻,沿著城墻一步步的走,用手輕輕的撫著那些磚石,不禁要想著它昔日的輝煌和繁榮。漫步在大理城內,走在青石板鋪置的路面上,慢慢體會著殘留的古老氣息大理有新城老城之分,大理的新城稱之為下關,和一般的縣城沒有太大的區別,當地人喜歡把大理縣稱為“大理古城”,因為那里有金庸小說中提到的大理國的古城墻。在他們眼里,這里才是真正的“大理”。而外地來旅游的人們心中的“大理”;恐怕范圍就大多了,因為只要他們一踏上這塊土地,就會發現有那么多令人流連往返的東西讓他們去驚喜和感受,而不僅僅只有段氏家族傳說的誘惑。我們到達大理是晚上的時候,簡單整理行李后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在楊導游的帶領下我們去了不遠的大理古鎮。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
在白族,女子被成為“金花”,男子被稱為“阿鵬哥”,刺繡是白族人的專長,所以金花們的袖口褲腳都有精巧的刺繡圖案.白族人也是很浪漫的,他們也流傳著很多白花花的風花雪月的故事,“風花雪月”還是白族女人包頭帽的象征,垂下的穗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須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便是洱海月。白族婦女的衣飾堪稱造型與色彩調配的藝術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飾,主要有頭帕、上衣、領褂、圍、長褲幾個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黃、湖藍或淺綠色,外套黑色或紅色領褂,右衽結鈕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系繡花或深色短圍腰,下著藍色或白色長褲,或上下一體,色調一致,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第二天我們去了喜洲古鎮品嘗三道茶。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位于大理市北部,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喜洲人以擅長商貿而出名,曾有著名的“喜洲商幫”,同時他也被公認是大理“五朵金花”的故鄉,可謂人杰地靈,令人浮想聯翩。
下一站是香格里拉,在維持九個小時的車程里。我郁悶死了,沒想到從大理到香格里拉還有這么遙遠的路程,還好楊導游中途間找了個地方休息。這里號稱云南第一觀景臺,站在大約三千五百多米的高原看著香格里拉,呈現在我們眼球的是天堂般的美景,在陽光的普照下,每個角度就是一副完美的畫面。
當我們來到香格里拉時已經是下午的四點五點多了,在讓我們到旅店休息下后晚上我們到了當地的藏民家里,體現這里當地藏民家的風俗習慣,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品嘗了他們特制的酥油茶并觀看了他們表演的精彩節目。這次能夠親自來到藏民家體驗他們的日常生活使我感到特別開心。純樸熱情的藏族同胞向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還邀請我們一塊舞蹈。
他們的服飾很有特色,身上配有很多飾物,顯得非常華貴。男子留長發,女子發辮披于肩,梳成雙辮或小辮,并在辮梢或特制的發架上掛以飾物。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是頭頂正中戴一個類似銀盤的發飾,銀盤上鋪以紅色氈片,周圍鑲嵌著珊瑚珠和綠松石,中央是一顆碩大的紅瑪瑙珠。此外,頭發兩側還要戴上一串串由各種寶石串成的飾物。男子也戴鑲嵌著紅瑪瑙、綠松石的金銀大耳環和各種珠寶串成的項鏈,但是他們更注重腰間佩戴的腰刀。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我覺得那里的酥油茶喝得很不慣,老是感覺怪怪的,味道奇特。在很冷的天氣里,楊導游早就為我們準備好豐富的晚餐。烤全牛!這是我重來沒有看到過的整一只烤熟的牛,牛肉加上那里秘制的香料吃起來風味十足,贊不絕口。還一同品嘗了當地有名的青稞酒。青稞酒是用當地生長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飲,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不少愛吃風干的牛羊肉。
??他們的住房也很有特點,通常是兩層樓。屋內以石塊或夯土筑墻,平頂多窗,有院落,屋內以木板鋪地。據說屋內的中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中拄越粗表明家中的財富越多。藏族原來是個游牧民族,因此他們不習慣隨身帶很多錢,他們把錢全都用在精美的服飾或是修建房屋上,由于藏族人篤信藏傳佛教,因此他們把積蓄下的錢也很大部分用在朝拜上了。
第二天我們去了香格里拉里頭離旅店不是很遠的一個古鎮游玩。到那里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那個祠廟,它屹立在一個小山坡上,當地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每天都會堅持來到這里祈禱,藏族宗教信佛,所以那里的老百姓手持著一串佛珠一大早來到這里按照傳統儀式為家人祈禱祝福,愿保佑他們事事順利。我們也跟當地的藏民引導下體現了一番。隨后我們參觀那里的博物館。接著在古鎮上體驗那里濃濃的鄉情。
第三站麗江:到達麗江已經是下午,司機大哥帶領我們先來到了束河古鎮,走在束河街上,能明顯的分出城里人和當地人。城里來的人,走在巷子里,是能看出不一樣的,那樣一種天不怕地不怕底氣,銳利,鋒芒畢露,帶著太多的欲望,藏著或隱著,通通涌入這個原本簡單而遺落的村落。這里的人家,任然秉承著自然而緩慢的生活,也秉承著淳樸的待人待物方式,生活隨日升日落而安然,對山和水保持著敬畏和感謝,對動物和植物,有比城里人更多的一分悲憫。
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探尋它的國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里,他們辛勤勞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園。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贊譽。?
納西族婦女的服飾特點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釘有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繡花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七個圓形圖案納西語稱“巴妙”,意思是“青蛙的眼睛”。所以納西族的羊皮服飾是寓意著青蛙的圖騰的服飾.”這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繡的是最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是上古一位叫英古德勤勞能干、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得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德頂陽衫上,以后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勞勇敢.??
我們還參觀了拉市海、白沙壁畫和黑龍潭.?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是國際濕地公園,“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拉市海實為斷層構造湖,同時又受石灰巖溶蝕構造作用而成.?明清寺廟壁畫,就是著名的"麗江壁畫",或"白沙壁畫".它是明代領主經濟繁榮,納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結晶。
麗江古城中的流水是最令我感嘆和神往的。古城里布滿了淙淙流動的小河溪流,那景象會使人忘卻高原,以為置身于江南水鄉。麗江城里的水是從黑龍潭流出來的。黑龍潭有眾多的泉眼,但更多的水是來自玉龍河,玉龍河水又是來自玉龍雪山,是大雪山的血液和乳汁,它哺育了麗江古城里世世代代的納西族人民。玉龍河水從黑龍潭流出來,經古城的雙石大橋后,分三路流入古城。在古城里又分成數十條清溪,穿街過巷、入院過房,把清清的泉水送到家家戶戶,使這座高原古城像江南水鄉一樣,是"戶戶門前有溪水,花團錦繡引蝶來,小橋垂柳玉河畔,村姑秀影映渠面。”眾多的形形色色的橋,架在清澈的小河上,兩旁獨具特色的民居和垂柳、綠樹、鮮花,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人與大自然和諧的畫圖。入夜,游人們都喜歡買上一個紙做的小船似的河燈,里面點上蠟燭,許上一個美好的心愿,把燈放到河面上,流水便將它帶向遠方。河兩岸燈火通明,河水上是流動的燈,那美妙的景色令人心醉。 之后我們還去了昆明的民族村,懂得了各民族的建筑風格,感受了各個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了解了他們的文化。
總結:這次云南采風之行,讓我認識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收獲了不少課堂以外的東西。同時對當地的自然風土人情、古村落建筑、園林、城市結構、城市規劃都有了諸多了解,加深了自己對民族傳統文化、現代都市的感悟,雖然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欣賞自然,都在玩,但我認為藝術就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的,藝術離不開生活。要想畫好畫,不僅要深入了解和欣賞自然,而且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靈,有健全的人格和堅韌的毅力,豐富的生活實踐,從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藝術觀和美學觀。通過這次外出風景寫生,我對一些建筑裝飾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這將使我們在以后的專業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我們也應該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把那些富有特色的東西融入到我們的設計中去,把美好的東西帶給更多的人去欣賞。
以下是我在采風期間畫的速寫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實 習 報 告
實習課程名稱: 云南采風報告
實習單位: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實習時間: 2013年 10月22 日至 2013年11 月1日
指導教師: 佟 強
班 級: 服表111
姓 名: 陳麗麗
學 號: 20112358
成績評定:
指導教師簽字:
2013 年 11 月 5 日
我們這次實習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個人職業道德素養,將課堂知識與現實工作進行結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我們一行同學和老師游覽了昆明、麗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 。半個月的行程緊湊而充實 ,我們不僅領略了沿途的美好風光 ,也對當地的一些少數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紅色、黃色、藍色、綠色…云南是人們腦海中五彩斑斕的想象,然而當親臨這片西南邊疆的寶地時,卻發現這里的一切又都歸于純凈、質樸。 繁多,滇西北氣勢磅礴的虎跳峽成了冒險者躍躍欲試挑戰自我的去處,突兀壯觀的玉龍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以其奇特的陡峭險峰吸引了海內外的雪山探險家;在平和的麗江古城中,人們更喜歡的是慵懶地閑居在古城的民居里,沉浸在東巴文化和納西古樂的熏陶中;滇西南的西雙版納是婉約的,柔情的孔雀賦予了傣家姑娘優雅的氣質,裊娜的筒裙下包裹的是版納似水的風情;滇東南“文獻名邦”建水把文化的內涵砌進了古城的斗拱飛檐,山坳中哈尼人世代耕種的梯田層層疊疊;每到九月,羅平金黃的油菜花田漫山遍野、鋪天蓋地…… 這塊多彩的土地上聚居著彝、白、哈尼、傣、傈僳、納西、瑤、景頗、布依、水、獨龍等25個少數民族。走進云南,你就在不經意間走進了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走進匯集了神話、歌舞、繪畫、古樂的民俗風情。 美麗的云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夠和天下人共同分享這大好河山風光,我是極幸運的。
漫看云卷云舒
來到云南,最喜歡的是天上的云。有時是你記憶深處的棉花糖,柔柔軟軟,沁出香甜的氣味;有時是極散極輕的柳絮,舒張自在,飄過頭頂,如夢如幻。當然,云朵背后蔚藍的天空,也是令人驚嘆的。當柔和的藍色光線進入瞳孔,仿佛把你的雙眸也染成了藍寶石色。 藍天白云,像極了小鎮的扎染藝術,渲染出一片朦朧的美。
傾聽古城嘆息
大理,這個曾一度輝煌的古城,此時離我如此之近。觸手可及的是冰冷的石塊,默默閉眼,似有潮水般的殺伐之聲向我涌來。穿過門洞,再回首看身后雕梁畫棟的城樓,朱漆已黯,斑駁滄桑,卻用它寬厚的臂膀護起古城。 微雨中,你聽,雨點敲打著青石板街,銀匠手中的小鑿子奏出簡單的音符,妖嬈高挑的白族婦女唱著嘹亮的山歌漸行漸遠,將軍府中悠悠的撥人心弦的嘆息——細品悠遠茶香 。清脆的馬隊鈴聲,穿過密集的樹林,驚走低旋的鳥雀,越過千年的時空隙,最后停在耳邊,叮——叮——我盯著手中的普洱出神。醬油湯般油潤的色澤,近乎于無的飄渺香氣,微抿一口,是發酵茶特有的陳香,茶湯粘稠,暖暖淌進胃部。喜歡它,或許是為了書卷味兒的茶香,又或許是平淡如水卻溫暖宜人的茶湯,還可能是為了一種“茶樣人生”。
在大理我們又受到了金花的熱情接待。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著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系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腳穿繡花鞋,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耳墜銀飾。頭梳獨辨,盤于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她們的頭飾代表了“風、花、雪、月”的含義。這是由于大理以前被稱為南昭國,是云南歷史最為豐富的地方,它有馳名中外的風花雪月。分別為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些景物都很好地在頭飾上表現出來。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緊接著我們去了著名的洱海。也許你會問這是一個海嗎?不是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湖,它位于點蒼山腳下,被稱為“高原明珠”。我們登上了一艘頗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游船,準備船游洱海。游船慢慢開動了,向湖中心駛去。我來到游船的甲板上,柔和的陽光照耀著我,涼爽的風不斷地迎面吹來,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頰,愜意極了,我頓時感覺到身心是如此的舒暢。極目遠眺,遠處的群山在云霧的包裹下若隱若現,仿佛一位位身穿白紗的少女在借洱海作鏡子梳妝打扮。的確,洱海的水清澈,湛藍,湖面上被風吹起一圈圈漣漪,陽光灑在湖面上,像是誰向上面灑了一層碎金紙,金光閃閃。不但如此,這兒魚蝦豐富,真不愧為“高原明珠”!我感覺自己已經全身心融入了奇妙的大自然之中,真想高歌一曲,抒發我滿心的歡暢!
休息片刻,我們觀看了白族歌舞表演,品嘗了獨特的三道茶。白族小伙子和姑娘們節奏鮮明,極具特色的歌舞表演真叫人贊不絕口,特別是那白族人用來迎賓接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更令人過嘴難忘!下午,我們還游覽了蝴蝶泉。一天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我期待著新一天的來臨。
當我們來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對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時候,當我們走進藏民家中,我們發現這里沒有令人驕傲的現代化的家用電器,沒有高檔的房墻裝飾,一切都是那么的純樸、單純、原始,也覺得這里的一切讓人回歸自然、令人向往。
由于香格里拉地勢較高,處于云貴高原的顛峰,藏民長期在強烈的紫外線的照射與干酷的冷風的摧殘下顯得那么黝黑、蒼老。特別是那邊的小孩子,幼嫩的臉上的裂痕像似被刀劃過的痕跡,看了讓人心酸。
當我們前往麗江,行走在云貴高原上,天空是那樣地清澈高遠,碧空下是大片大片潔白透明的云朵在慢慢地移動,云朵非常地低,仿佛伸手就能撕下一片。有時一片云移到你的頭頂,就會對著你灑一陣細細的小雨,你能看到云帶著雨在移動,前一秒你還在淋雨,下一秒也許你就會沐浴陽光。而且云的形狀在不停地變幻,一會像動物,一會像帆船……我們不停地用相機抓拍,仿佛要把所有的美景都留住,但是再好的詞句都會遜色,再好的相機都無法表現那種美妙的意境。四面環山,青山碧空連接處,一座座云山不斷涌起,與青山相襯,場面無比地壯觀。
如果說高原上的云美,那么崇圣寺的云又多了份神秘。崇圣寺是佛教圣地,云南的少數民族大都供奉佛教,所以修建得非常雄偉,最高的大雄寶殿就座落在半山腰,大殿后面的山上云霧繚繞,山頂后面也許由于氣流的原因,大片大片的云不停的涌現,但不會往高處涌,也不會退下來,一直在山頂上徘徊,光陽偶爾從云的縫隙中穿透,整個崇圣寺就會披上萬縷金光,這時的佛教圣地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游覽了著名的麗江古城,也對納西族有了一些了解。納西族婦女身穿大褂,寬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圍腰,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綴有刺繡精美的七星、旁綴日、月 表示勤勞之意。納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創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東巴經籍,使納西族文化享譽世界。麗江古城中的流水是最令我感嘆和神往的。古城里布滿了淙淙流動的小河溪流,那景象會使人忘卻高原,以為置身于江南水鄉。麗江城里的水是從黑龍潭流出來的。黑龍潭有眾多的泉眼,但更多的水是來自玉龍河玉龍河水又是來自玉龍雪山,是大雪山的血液和乳汁,它哺育了麗江古城里世世代代的納西族人民。入夜,游人們都喜歡買上一個紙做的小船似的河燈,里面點上蠟燭,許上一個美好的心愿,把燈放到河面上。流水便將它帶向遠方。河兩岸燈火通明,河水上是流動的燈,那美妙的景色令人心醉。
這次云南的采風,懂得了各民族的建筑風格,感受了各個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了解了他們的文化。 這次采風時間雖短,但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云南少數民族的特有風情。他們的淳樸、熱情、富有特色的服飾和建筑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激起我們的創作欲。我也認識到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那兒的環境 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去那些純凈的土地。我們也應該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把那些富有特色的東西融入到我們的設計中。
采風心得
作者:王樹寶;
作者機構:不詳;
來源:詩詞月刊
ISSN:1672-1462
年:2014
卷:000
期:002
頁碼:P.70-70
頁數:1
中圖分類:I207.23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詩詞;文學;文學作品;詩集
摘要:關門寫作最知難,累壞神經湊幾篇。向外采風情趣好,歸來詩涌似噴泉。
運城學院專業實習學生
設計考察報告
系 別: 美術與工藝設計
專 業: 藝術設計
班 級: 1142
姓 名:
指導教師: 張晉政
實習地點: 云南 貴州
實習時間: 2012年5月5日— 5月19日
提交日期: 2012 年 6 月 5 日
古色古香
之云南建筑中的設計元素
為期兩周,行程5500公里的設計采風考察活動在載著我們的大巴到達運城學院的門口時,算是圓滿的結束了。臨行前我們每個人都懷著美好的期待,旅程結束后,細細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珍藏的地方。
云南,一直是我憧憬的地方,借著學校的這次采風考察,也算是圓了我一個云南之旅的夢想。一路上,我們領略了瀘沽湖的清澈美麗,麗江納西族的世外桃源,束河古鎮的古色古香,大理白族的古樸幽靜,西雙版納傣族園的異域風情,千戶苗寨的鱗次櫛比······唯一有遺憾的地方,莫過于西雙版納了。在此次采風考察中,我考察的主要對象是古城建筑風格及建筑中的圖形設計元素。
一、麗江
到達麗江已是接近中午,吃完飯大家就迫不及待的去游覽一直向往到來的麗江古城。到達古城后才發現,這里的古城是沒有城墻的,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木質結構的屋瓦房、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讓人恍如仙境。這里各色店鋪中的民族商品琳瑯滿目,店鋪分布在小河兩旁,垂柳婆娑,人流如織,我們忘情地流連在其中。到了晚上,最熱鬧的地方,莫過于酒吧一條街了,各種節奏充斥在耳朵里,不讓人生煩躁,反而有種淡淡的恬靜,讓人也想坐在里面,感受一下那種舒適的氛圍。在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也感受了一下屬于我們酒吧一夜,熱鬧非凡的神話酒吧,到現在回想起來,都舍不得讓那一幕幕畫面消失。
麗江古城的建筑很是古樸,古城的建筑結構都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的瓦屋。瓦屋,會讓我想起很多兒時的往事,是一種滿載親情的舊時建筑,也給人一種滄桑感,但這里的建筑卻是滄桑而不破敗。古城的建筑多以木質為骨架,構造種類眾多,房屋造型多樣,建筑內容豐富,這里的房屋多在兩面山墻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以求吉慶有余。在麗江行一趟,你會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世外桃源,古城悠悠,這里獨特的魅力,讓我這學環藝的人真是感慨良多呀,對于如何學習,如何設計,在這里,都讓我重新有了新的認識。
二、大理
對大理的翹首期盼,終于在到達大理的時候,得以解脫。迫不及待的進入大理古城,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刻著“大理”牌匾的城樓。進入古城后,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人們總愛把大理古城和麗江古城相比,雖然大理的古城是新建的,無論在規模和房屋建筑上,它遠沒有麗江的古樸和恬靜,但大理帶給我的感覺卻是大氣、淡定的。寬大的青石板路,精致的建筑,街道中清雅秀美的花草,到處都是源源不斷的潺潺流水,隨風飄動的樹梢,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比比皆是,石房檐上精致的花紋,和屋檐的翹角盡顯建筑的厚重與大氣。
在到達洱海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感受到大理白族居民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由于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這里的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精美的繪畫裝飾和雕刻,"粉墻畫壁"就是白族建筑裝飾的一大特色,墻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墻心粉白,由于檐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不同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花鳥、山水、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致的情趣,也顯現出這里的獨具特色。這些圖案的繪制,正是體現了當地的民俗民風的古樸自然,他們與自然相和諧,這種設計理念啟迪了我在以后的環藝設計中的思維方法,那就是融于自然的設計更能使人安心舒適。以下就是我搜集到的繪畫裝飾圖案:
這里的另一個建筑特色,可以說是裝飾的門樓建筑的圖案,據了解這里的圖案一般都采用殿閣造型,飛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麗堂皇,但同樣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在環藝設計中材料與素材的運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好的設計素材運用到相對應的材料,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發揮設計的完美構想。以下我搜集到的門樓建筑的圖案:
三、總結
我們這次的外出設計考察對培養我們的創造型藝術才能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讓我們從書本的圖片所獲得的文化傳統中走出,進入實地藝術考察中,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導我們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以及建筑的風格樣式,為今后設計創作積累形象素材。這一切都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趣味,拓展了視野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走過了萬里路之后,才能更好的把那些富有特色的東西融入到我們的設計中去,這對于我們今后的專業有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設計中,希望自己能多結合搜集到的傳統的元素,設計出更好的作品,有更大的突破。
推薦訪問: 云南 采風 通用下一篇:采風心得3000字【六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